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9 经济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0-03-02 09:35: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编号16第 19 课经济体制改革姓名班级

【课程标准】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 农村:实行

序幕:时间:

1确立了的方针内容:○

2指出实现,大幅度提高○

3提出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

的、、、、

含义:

率先实行的地区:、

1 农民获得,极大地意义:○

2 解放了,推动了的发展。 ○

3 推动乡镇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利于的现代化。 ○

二 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背景:的推动

1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目标是 步骤:○

2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即○

意义:增强了,逐渐形成了,使大幅度

增加,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 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步骤: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

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

确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的

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意义:解放了,使中国,大大促进了,加快了

【自主探究】

1以列表形式比较斯大林模式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

2 以列表形式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

【能力提升】

1.( )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2.(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

3.( )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

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4.(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5.( )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6.( )表1197

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7.(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

9.( )1984年

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 )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 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B 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 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11.( )右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

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

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

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

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

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13.(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14.( )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15.(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16.( )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17.(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

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

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19.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 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

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分)

(3)根据材料

一、

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分)

(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19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教案1]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8)

经济体制改革专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

黔西南州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石政发(经济体制改革)

19 经济体制改革
《19 经济体制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