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9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教案1]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9: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经济体制改革

胪溪中学 廖钊俊

一、导入: 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后来她有了两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大儿子智慧骁勇,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周围的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原来门可罗雀的家变得门庭若市,母亲的脸上终于绽放出花一般灿烂的笑容。

假如这位母亲就是我们的伟大的祖国,那么她的这两个儿子是谁?本故事纯粹原版,同学们根本没有听过,这样就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思考。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猜出答案后,会产生成就感,更容易融入课堂氛围。

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邓小平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

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这样的演变的过程:第一,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民经济管理体系;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其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吹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而改革的方针的制定则跟一场伟大的会议有关。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

1、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其伟大意义就在于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使中国从“左”的阴影中走出来,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那么,全会通过了哪些重大决策呢?

2、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

3、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1956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良好开端的中共八大。时隔二十年,我们重拾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的路线。这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但是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却显得难么漫长!放眼世界,这二十年,和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创造了经济神话,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二十年,环围在中国周边的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这二十年,西欧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中迅速崛起。中国已经被发达国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差距越来越大。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请思考: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首先,中国当时有 80% 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与否首先看农村是否稳定。其次,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企业,所担风险较大。再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干到户,成为改革的先声,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的成功作法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推广的。因此,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选择了农村。 对内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师:改革目的是什么?方式?试行地点?影响?

目的: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之前,我们知道,农业改造,改造的方式是农业合作社,58就变成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体制,你给谁干活?集体!但是呢,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那农民都上班,农民都下班,你见过农民上班的吗,农民上班,早上起来敲钟啊,或者大喇叭广播,上工啦,扛着锄头懒洋洋上工,到了田间地头,往地里一挞,抽上烟,谁谁谁家的儿子窝囊废,谁谁谁的媳妇不要脸,开始聊,聊到中午吃饭,让你一天一天就这么扯得过去了,他不是说这粮食种不出来,而是大家根本就不种,我宁可外出要饭,逃荒要饭,我也不跟着干,因为我跟着干完之后,他干完了他也不归我。我要饭,好歹要了全都是我的。这种体制明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的,也就是说改革前的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曾经存在的劳动者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农民公社公有化程度高,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农民缺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到1978年中国仍然有两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针对人民公社的弊端而进行的改革。

农村改革的过程:

1、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提起安徽省凤阳县,人们都知道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当时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小岗村自然也一贫如洗。18户人家,7户人家穷得连门也没有,其余11家的问是用高粱杆涂上牛粪当门。十八岁的大姑娘没有裤子穿。好几户穷得没床、没饭碗、没筷子,过着半原始生活。实在无法过下去了,凤阳农民又是身背花鼓走四方。但现在此路不通,他们很快被遣送回来,交队里批斗,因为他们的乞讨给社会主义脸上抹了黑。小岗村农民实在没法过了。

1978年特大灾害后,凤阳人走四方更是达到了高峰,但有一群人不愿坐等饿死,他们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他们就是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农民。1978年11月24日晚上,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个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召开了,会议主要是研究分田单干。他们采用了抓阄的方式,分牲畜、农具,又迅速丈量土地,艰难地迈出了分田到户的第一步。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初一步。在实行之初,遇到了重重阻力,邓小平给予支持。

那么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呢?

①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②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用字头法可巧记为:交、留、剩

③特征: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小岗村的农作物年年丰收,草莓、龙眼、荔枝多得卖不完。有的甚至白白烂在树上。

教师:假如你是小岗村的村民,请你给小岗村提点建议? 学生甲:把荔枝晒干,拿去卖。

学生乙:发展旅游业,开放荔枝园让游客摘荔枝、品尝荔枝。

学生丙:发展食品加工业。果实可生食或制果酒、果酱、布丁、松饼和蛋糕装饰等可吃

2 „„

教师:同学们的建议非常好。

2、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就这么点地,这么多人,都种地,行吗。除非种鸦片,能发财。你不行,没地可种,怎么办呢,尽量让他们别种地,而且你将来的发展一定要实现城市化,英国在1852年就完成城市化,中国预计到2045年,完成城市化。所以农村只能走发展乡镇企业、走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道路

乡镇企业品牌:万家乐,隆力奇,雪豹,格兰仕,美的

1985~199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如加工业、建筑业、流通服务业等。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综合发展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1993年后,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进入了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时期。

师生归纳总结:建国后我国在农业(农村)政策上有哪些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3—1956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人民公社化(失误)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的成功,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虽然这并不是说农村的问题都解决了,但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政府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了。

(三)、国有企业改革

1、改革的原因

师:农村中由于管理过于集中,束缚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城市中,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效益? 生: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由于所有制成分单一,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使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企业和职工吃“大锅饭”的局面,从而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在沈阳市区的一条普通的马路,路的一边是生产铜的沈阳冶炼厂,路的另一边是需要铜的沈阳电缆厂。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这两家企业竟被一条仅仅30多米宽的马路隔绝了近40年。时任沈阳冶炼厂厂长的王宝安说:“马路对面就是沈阳电缆厂,它是用铜的大户,我们是产铜的大户,但是当时来看,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他不能直接上我这儿来买,我也不能直接卖给他,他买电解铜需要到南方去,到几千公里以外。大概运费起码每吨增加四五百块钱。造成一个红铜大旅行。”时任沈阳电缆厂副厂长的刁成山说:“也不是说,我们不上他们那儿买;也不是说,他不卖给我。一个是,我们归机械部管;他归冶金部管。我们用的原材料呢,是机械部调拨给我们。这不,一年,我用1.7万吨,那么就增加500多万。当时是计划经济,因为计划呢,国家给下任务,原材料国家给调拨,所以说,企业和企业之间根本不存在直接对话。”

3、国企改革实质: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得过死,企业严重缺乏活力的情况。

4、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所有制、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管理体制

首先,管理体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自负盈亏、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等等;其次,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公有制被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营等多种所有制结构代替;分配方式:由平均主义转变为按劳分配方式。

3 师:对!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效益显著提高,经济得到显著提高。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6、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国有企业更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1992年后,我国的城市改革加快了步伐,为此国家都采取哪些措施?

生: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改革理论的总结,形成特色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3)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传统观念发生转变(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

课堂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从此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就是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一大二公”的集体生产;乡镇企业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有步骤分阶段的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 经济体制改革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

教案1内外服到封邦建国岳麓版

历史必修1第一课教案 岳麓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点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 2

岳麓版政治史导言课[岳麓版][教案][1]2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19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教案1]
《19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教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