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19:10: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摘要:在所有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算是最灵活多样的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教育观念

1、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能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信息,在信息技术所创的全新环境中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快速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学习当今“流行”的知识,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了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根除“副科”观念。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这门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我们要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根除“副科”观念,重视我们所教的课程。同时我们还应帮助学生改变对这门课程的看法,让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

二、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味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最活跃的成份就是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行,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由积累性向创新性教学的转变,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所有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算是最灵活多样的了。

1、任务驱动法

目前,信息技术课中的知识结构,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枯燥单一,为了把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比如我在讲FLASH动画制作时往往采用这种方法,让枯燥的的学习有了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体验任务完成的快乐。

2、比较法

毛主席曾多次提出“有比较才有鉴别”。对 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要“比较”。不进行比较很难发现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本质,从而建立更准确的概念。

例如:学生经常会把“复制”和“移动”混为一谈。学生首先进行复制操作,观察其结果;然后进行移动操作,观察其结果。经过比较,学生发现复制将会导致目标和原来的位臵都会有相同的内容,而移动只是交换了位臵。通过对比,学生提高了认识,加强了记忆,克服了易犯的错误,提高了操作水平,也锻炼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比较获得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能力。

4、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借用已感知的知识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具有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的能力,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和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记忆深刻。

例如:数据库技术中的数据管理中有一种结构叫做“树型结构”,初学者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讲课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棵树,“树根”就像计算机中的磁盘C:、D:、E:;“树枝”就像文件夹;“树叶”就像文件,并且让学生在“资源管理器”中点击图标前面的加、减号,让其感受文件结构就像树发的很多枝,这种方式很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理解。

5、演示与实践法

教师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投影机、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学方法。演示与实践,应选择那些比语言表达更容易领会的过程或内容,不要重复演示。演示与实践要注意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走出教材,注重学生信息常识的强化

信息常识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教材上有关信息常识的内容比较少,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信息常识。

1、以教材为依托,向外延伸。比如:在学习CPU 的有关知识的时候,联系 IT 市场给学生介绍几款 CPU ,并介绍它们的性能。同时,也可以讲一讲 INTEL 公司和它的总裁葛鲁夫。在学习WINDOWS 操作系统的时候,向学生介绍 WINDOWS 的诞生和发展,同时也介绍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 LINUX。当然,也要讲一讲比尔?盖茨与微软公司。在学习WPS 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求伯君与金山公司。实际上,任何一个超级大公司都有一位或几位传奇式的人物。说一说这些传奇式的人物和他们的大公司,对学生的心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创新的火花会迸发出来,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也会得到升华。在讲到新浪的王志东、搜狐的张潮阳、8848的王峻涛的创业奇迹时,学生潜意识里的创业梦想迸发出来,他们也希望将来有一天去硅谷或中关村创业。

2、联系社会生活,介绍新的词汇和热点事件。我们生活的时代,IT 行业每天都有可能产生新的词汇,这就有必要及时向学生介绍。比如什么是 WWW ,E-mail 是干什么的,HTTP、URL、IP 分别是什么意思,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一线通和宽带网,风险投资,电子商务是怎么回事等等,都有必要向学生介绍。

3、其他方法。除了向学生介绍相关常识外,还要鼓励学生从其他渠道学习信息常识。比如订阅有关 IT 方面的报纸和杂志,上网学习,和有经验的人交流,都可以让学生获得很多信息常识。此外,还可以组织信息常识竞赛。比如:网络是个新事物,可以组织网络方面的知识竞赛。

这样,通过向学生介绍 IT 精英、著名公司和对IT行业产生影响的热点事件等信息常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德育为先,注重学生信息道德的教育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既然是作为一种工具出现,那么跟任何工具一样,在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和机遇时,也会造成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信息伦理道德失控。比如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黑客等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干扰和不良影响。由于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能力不强,而且自律抗诱惑能力较弱,因特网对他们的冲击会很大,因此信息道德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网络德育,成了新世纪突现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陈至立部长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会议上的报告指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1、创建相对单纯、安全的网络环境。建立“防火墙”、安装反黄软件,或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中学生站点;或者,把优质的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进行网上学习,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这样,学生的网络环境会相对单纯、安全些。

2、教会学生批判地看待和选择网上的信息。信息是海量的,其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完全防范、控制学生的网上活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批判地看待和选择网上的信息。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站点是否有价值,值得使用呢?我们可以从网站的拥有者(发起者)、页面设计、内容、实用功能等方面去评价一个网站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教会学生这些方法,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这些方法去判断和选择。

3、加强青少年网上安全教育。跟任何真实社区一样,网络社区也有青少年学生应该避开的人和区域。对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危险包括感到不舒适的情景和行为、身体上的危险、泄露个人隐私或担受金融风险、遭受骚扰、伤害别人而卷入麻烦等等。对此,要教育学生记住,在现实的公共场合不该说的话和不该做的事,在虚拟的网际空间同样不说不做。要注意保守身份秘密,不与网上“遇见”的人随便见面,不要回复敌对、挑衅的电子邮件、聊天评论、新闻组信息,经常和教师或父母谈谈自己的期望以及网上的活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供我们借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敢于创新、锐意进取,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学科整合

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