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写作中的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6: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摘要:

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坚持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原则。在进行思维训练时,要立足本质、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思维训练的内容是复杂而丰富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

(一)求异思维能力

(二)发散思维能力

(三)想象能力。

文章最忌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作时有一个创新的立意,成为我们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应当从根本抓起,致力于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是关键之所在。

(一)求异思维能力培养

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它敢于对人们惯常的定论持怀疑态度,它时常突破常规思维的路子和范围,想人所未曾想,言人所未尝言。其实质就是有自己的创见。

历代文章大家都强调写作的创新能力,如“唯陈言之务去”、“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文似看山不喜平”等。那种依常规思维的见头知尾、顺理成章的作文,固然不乏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立意高妙的佳作,但如在写作中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就会因另辟蹊径而别开生面,因个性突出而令人耳目一新。在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时,我们可以以文章为范本,通过练习进行强化。

1.不走“寻常路”,创新立意

如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文中写道:“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中无余储。仆始而骇,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若果荡然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别人家失了火,烧尽家产,不去安慰,反倒贺喜,这便是违反常情。这种出人意料,启人疑窦的构思使人不得不卒读以究原因。原来文章在说王参元之所以怀才不遇,乃因他家太富,别人想举荐他,皆怕有受贿的嫌疑,而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疑虑,俱为灰矣”。王参元才华为国所用,乃天火之功。文章跌宕起伏,满纸奇气,读采别有风采。

2.逆向思维,大胆“翻案”

《曹刿论战》是选人教材的传统篇目,其中鲁庄公作为“鄙而不谋”的肉食者的代表,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有的同学写道:国难当头的鲁庄公,毕竟能重用前来请见的曹刿,并在战场上放手让其指挥,不加牵制,因而才有打败入侵齐军的战果。这场卫国战争的胜利,鲁庄公功不可没。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不失为好见解。又如,曹操“割发代首”固然值得称许,但割发代首若成为执政者的特权和常规,法律又何以体现它的尊严?逆向思维,合情合理,会给人柳暗花明的惊喜。

3.欲扬先抑,弯直有序

著名的例子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周瑜暗藏杀机,诸葛亮不露声色,鲁肃心急如火,但一场东南风,一个晚上就借回了二十多万枝箭。读来峰回路转,到结尾处豁然开朗。读这样的文章,不仅能给人心智上的愉悦,也能给人思维方法的启迪:造,无论如何都不能交差;不造,一个晚上也就大功告成。 打破常规之路,指向智慧之宫。在写作中,切忌循规蹈矩,应大胆创新,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结构曲折回环,想象大胆合理,不落窠臼,耐人寻味。

(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运用分散组合、引申推导、类比联想等方法,从四面八方进行全息思维,找出多种思路,求得多种可能答案和设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有别于定势思维一个起点、一个思维角度、一个思维指向、一个评价标准、一个思维结果。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表现,有利于学生鉴别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散思维可以是纵向思维。它着眼于客观事物时间上的联系,自古至今,由今溯古或古今对比。写作中体现为记叙说明时侧重于事物的发展顺序,议论时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层进关系。

发散思维可以是横向思维。它着眼于客观事物的空间联系,由甲到乙,由中到外,或甲乙比较,中外对照。文章中表现为记叙文中由此及彼的联想,议论文中着眼于事理的并列、对比关系,说明文中的分类比较等。

发散思维还可以是定点多向思维。它着眼于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多种可能

性。作文时表现为记叙文的多角度选材,议论文的多侧面论证,说明文的多向

说明。

写作训练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可以采取如下办法:

1.强调联想,尽情列举

在局部作文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不断联想,尽情列举。比如我们提出“春天”一词,让学生写出由词汇引发头脑思考的事物现象。有人只写出“花朵”、“柳丝”、“绿草”、“燕子”、“风筝”等与春天有着直接的表层因果联系的事物现象。这表明学生所具有的是简单的发散能力。有些人可能想到“新生的婴儿”、“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充满生机的祖国”等与春天并无直接因果联系的事物现象,这表明发散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因为他们把握住了这些事物现象与“春天”在深层次上的共性,或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共性。如果能从“春天”想到“前程”、“初恋”、“人生的苦尽甘来”、“久病初愈”甚至想到“严冬”、“死亡”与“新生”,那就是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发散思维。

2.选择多个“基点”,变换思维的方向

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彼此启发,让创造性的设想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出更多的想法。长期坚持这种训练,同时指导学生在无限多的可能中进行辨别筛选,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审题速度和命题的准确性,对于提高学生结构文章、组织材料的能力,均大有好处。以《“杀鸡给猴看”之我见》为例,学生可以从五种不同角度立论行文。

(1)从杀的角度看,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鸡是否该杀,应该考虑。

(2)从“给”(执法的目的)的角度看,执法者存在着不健康的心理,畏上欺下,故意做作,掩人耳目。

(3)从“猴”的角度看,杀的是鸡,不是己。自己只要有办法,依然可以自在 逍遥,法律可欺。

(4)从“看”的角度看,猴可以看,亦可以不看,稻草人把戏罢了,只是吓人而

已,自己依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5)从“理”(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杀猴才能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只让学生一味发散而不知及时指导学生比较、选择、集中,那是不足取的。发散思维只是按一定要求,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伸出试探性触角,因而把握了多种可能性的结果,它是达到最优选择、正确决断即高质量集中思维的有效手段而已,不能为发散而发散。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写作过程中,它是作者根据平时积累的材料构思作品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写作在具体表达阶段,作者把头脑中原有的各种印象、图景、经验全面调动起来,根据主题的需要重新组合,创造新的形象和意境的一种手段。

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都需要用想象去接通思想的电路,动用生活的积累,迁移已有的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o“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①刘勰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作文中想象的美丽。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1.注重观察,丰富表象积累

积累是想象的源泉,离开了表象的丰富,想象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要训练学生养成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用手记录的习惯。

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感人至深的背影形象,这与他的细心观察与长久记忆是分不开的。“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的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个出色的形象之所以浮雕般的刻在读者心中,首先是它存在于作者的记忆和想象之中。

2.指导想象的方法

想象有其自身的规律,掌握常见的方法,才能进行各种合乎逻辑的想象活动,作出合情合理的想象。常见的想象方法有以下几种:

(1)类比想象。即由此一类事物想象与之相似、相关的另一类事物。一般说来,“此一类”事物较为实在、具体,“另一类”事物则往往是抽象的。因此,这种想象多表现为由实到虚、由浅人深的特点。例如:在生活中,有些人有喜爱储蓄筒的情趣。他们平时将一分二分的硬币投入其中,天长日久,居然成了不小的数目。其实,人的心灵也是一个储蓄筒。如果你经常向它注入诚实、正直、谦逊、诚恳、无私,它会赋予你崇高的精神、高尚的情操。

(2)对比式想象。即由此一类事物想象与之相对、相反的另一类事物,并且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深刻的印象。

(3)推进式想象。即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进行想象,使文章创造的意境逐步加深。如:“一个‘请’字,体现了你对别人的珍重;一个‘请’字,展现了你的精神世界和涵养;一个‘请’字,反映着社会的风貌„„”

(4)辐射式想象。即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领域。

当然,想象的方法远不止于此。在写作中,如果掌握了想象的基本方法,形成了想象的习惯,想象的翅膀就能在生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3.指导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活动

指导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有目的地看一些科幻故事、寓言、神话传说、推理小说,丰富自己的想象经验。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先训练创造想象因素较少的改写、扩写,再训练创造想象因素较多的续写,让学生编写童话和寓言,进行自由虚构,以发展和提高创造性想象能力。

当然,培养想象力还有必要养成两个习惯:“慎始”,抓住最初的设想作记录,不让想象的苗头消于无形;“坚持”,即长期坚持想象的习惯,在实践中通过反复练习,使想象成为“本能”。

总之,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培 养和强化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人手,使学生提高构思能力和书面表达 水平。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思维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想象思维训练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写作中的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写作中的教学中的思维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