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乞巧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19:18: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乞巧》说课稿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文章是《乞巧》,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乞巧》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是围绕本单元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的一首古诗,诗人通过描写人们乞巧的盛大场面来表达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诗想象丰富且内容较浅显易懂。

因此,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写4个生字。 2.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3.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及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4.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 2.准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意境,展开想象的思维。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将说一说关于这篇课文我所运用的教法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学法。

都说“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且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准备采用“故事导入法”来导入课题,再运用“重点字词剖析法”“适时点拨法”以及“朗读法” 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现在,我将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 故事导入,学习课题——初读古诗,把握节奏——再读古诗,自主探究——精读古诗,深入学习——整体领悟,课后拓展

(一)故事导入,学习课题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本首古诗的学习兴趣。我以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出七夕节,再由七夕节拓展到乞巧节,由此也就导出了本课课题乞巧。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接下来,我会直接板书课题“乞巧”,在板书的同时,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笔画笔顺(“乞” 下边为横折弯钩,“巧” 左边的工字最后一笔为一提),之后就是齐读课题。

为了加深对课题的理解,接着我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后的资料袋,提取相关的重要信息。

(二)初读古诗,把握节奏

在学生们借助资料袋了解到乞巧是在七夕的夜晚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人们向织女乞求灵巧与智慧之后,我就领导学生进入古诗初步的学习。在这里,我会先介绍一下有关诗人林杰的相关信息,之后就是初读阶段,由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找准节奏)。

接下来是检查读书情况,我会抽几位同学朗读古诗,并做出适当的点评,最后提出古诗的节奏,接着要求学生在正确把握节奏的情况下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自主探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我再次要求学生们自由朗读古诗,并要求学生试着理解诗中的一些词句的意思。然后学生将自己对本诗的一些领悟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并对仍不能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这样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探索能力,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接下来,我会抽同学汇报小组探究的结果,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诗文内容的两大版块,即“天上相会”、“人间乞巧”。

(四)精读古诗,深入学习

之前已完成了对诗文大意的理解,接下来就是深入学习古诗。这里是本课的重点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之后引导学生学习形近字“宵——霄”,在解决“今宵”与“碧霄”的意思后,引导学生翻译“七夕今宵看碧霄”。

接下来进入第二句是诗的学习,同样,我会要求学生齐读本句。之后提出“河桥” “渡”,在解决“河桥”字义的理解以及生字“渡”的学习后,引导学生翻译“牵牛织女渡河桥”。在前两句诗意理清之后,就是对诗意的情感把握,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感悟牛郎把织女相见时的激动与喜悦,以及我们不忍心打扰如此难得的幸福时刻的情感,最后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检验他们对两句诗意境的把握。

解决了关于“天上相会”的诗句理解,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对“人间乞巧”两句诗的学习。首先,我会要求学生们齐读

三、四两句。接着,我会抓住“家家”两字来引导学生了解乞巧的人很多,从而引出乞巧的方式,并由学生根据课后资料袋来了解“望月穿针引巧”,也由此来帮助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的理解。而在学习“穿尽红丝几万条”时,我会追问“几万条,真的有这么多吗”“诗人这样写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再加上“家家”、“穿尽”来深入引导学生领悟“人间乞巧”所表达的意境及其思想感情(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最后就是对最后两句诗进行翻译。

(五)整体领悟,课后拓展

接下来就是对古诗的整体回归,先由学生们齐读古诗,再由同学自愿翻译整首诗的意思。在检验学生整体意思把握比较准确后,我再将整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遍。

接着就是对古诗思想感情的领悟,同样先由学生自己说,之后我再将学生所说进行总结及补充。

之后就是背诵古诗,在这里我将以比赛的形式完成背诵。以正确、流利为背诵要求,先自由背诵,再抽学生背诵。

最后,以“收集其他有关牛郎织女或七夕的故事”为课后拓展,并结束教学。

四、说板书设计

29、乞

天上相会 宵——霄

人间乞巧

最后,我将说说我的板书。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采用了a结构式板书,因为《乞巧》一诗主要是围绕“天上相会”与“人间乞巧”两个方面来描写的,所以我的板书也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板书。这样板书既抓住了文章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也使文章线索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乞巧》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

学法,读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民间故事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民间故事? 2.29课《古诗两首》就和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这两个民间故事有关。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乞巧》。

二、识字解题、指导书写。

1.板书课题。学生空书,说笔画。

2.“乞”字和哪个字特别像?(板书“气”)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观察“乞”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怎样写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教师示范)拿出田字格本,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一个。

3.“巧”字能组词吗?

怎样把“巧”字写漂亮?(教师示范)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一个。

4.普通话有一个音变规律,当两上连读时,前一个音读二声。“标本读变”

5.“乞巧”什么意思?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七夕。) 6.对作者林杰有多少了解?

师介绍:林杰,唐代诗人,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还精通书法棋艺,可惜他英年早逝,17岁就离开人世。《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领略大诗人林杰的文采。

三、一读——读音正确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大声读一读,要求: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2.《乞巧》这首诗当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是哪两个字?

“宵”“霄”。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合作:查字典,看看字义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两个字?

有个顺口溜记住它们:肖加宝盖熬通宵,雨落肖头是云霄。 3.指名读。

四、二读——读出韵味

1.见过古人读诗吗?读出古诗的节奏。 2.范读,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3.师生合作,分句读。 4.齐读

五、三读——入情入境

1.在小组内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2.交流,你从诗句中知道了什么。 3.前两句中隐藏着一个传说,知道吗? (牛郎织女的传说,课件出示图片和故事)

4.就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在做什么呢? 看看课后的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由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民间乞巧的盛况) 真的把这世上的红线都穿完了吗?(不知穿了多少数不尽的丝线。)

这是怎样的盛况呀!民间《乞巧歌》这样唱道:(乞巧歌) (示)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5.(音乐起)就让咱们一起加入到乞巧的人群中去,眼望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明月,许下美好的心愿吧!

姑娘,七夕之夜,你要乞的是—— 男孩,在这美好的七夕之夜,你也来乞点什么——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心愿。

6.此情此景,诗人林杰情不自禁的吟道——

让我们把这美好的心愿都融进这首诗中,一起来吟一吟。

六、适度拓展、课后积累。

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了许多人,七夕也成了一个美丽又凄婉的节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竞相题咏,留下了许多诗篇,课下去收集。读一读,背一背。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那是因为诗中有意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动教学策略,事实证明还是比较成功的。

1、借画面互动:

《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除了在课前加几个晚班搜索到了让我中意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音律互动: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让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是我的初衷。在朗读在背诵在想象的时候,我本想选用经典名曲《阳关三叠》作为背景音乐,可后来又觉得学生难以从中体会到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重逢之喜、人间姑娘的乞巧之切。于是,我便用《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取而代之,音乐响起,缠绵悱恻,宛若将人带至几千年前的时空,怎能不激发起在座的学生、家长无边的遐想呢?

3、借吟诵互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4、借想象互动: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来体会诗人的志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自己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这是我此堂课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要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之处。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说课稿

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 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乞巧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