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藤野先生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3: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藤野先生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3、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二、重点、难点:

1、理清叙事线索,理解和概括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2、作者在行文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并解释。 (1)畸形:发育不正常。 (2)不逊:无礼。逊,谦逊。

(3)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4)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5)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6)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7)绯红:鲜红。

(8)诘责:反问并责备。

(9)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 (10)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停顿转折。

2、课外搜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

(二)导入新课

1、作者回顾。

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出自他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者有三,即《阿长与》《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2、教师补充。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鲁迅说其中10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今天学习的《藤野先生》重点在于社会人情世态的刻画,浸透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对中国国民精神的解析,写出了日本仙台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出弱国国民在国外感受的耻辱。这些在阅读时一定要用心体会。

(三)课堂研讨: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示:按地点的转移来划分) 第一部分:(1—3)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38)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阅读第一部分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在东京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无非”:只不过。作者在东京看到了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了中国留学生学跳舞的吵闹声“响得震天”,既吵闹又污浊,流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2)论一论下面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上野的樱花烂慢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云。(比较)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③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3)“形成一座富士山。”这个比喻: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这句话抓住了部分中国留学生外部特征是什么?揭示了他们什么心理和政治倾向?

明确:(本体)盘着大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喻体)形成一座富士山;(外部特征);头上盘着辫子;(心理)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政治倾向)效忠满清王朝。

(4)理解“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体现出来?

明确: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四) 小结:

课文的开头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见到的部分状况不满、失望、厌恶,在全文的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到仙台去学医作铺垫的,作为在仙台医专唯一的留学生,作者受到什么待遇?又遇到了谁呢?我们下节课再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绯红、标致、落第、不逊、诘责、托辞、油光可鉴、抑扬顿挫、畸形、匿名、杳无消息

(二)正课

1、阅读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条理清楚,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德,根据事件这一部分可分为四层,请依据层意划分层次。 第一层:(4—5)写去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写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为藤野先生出场作铺垫。 第二层:(6—23)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写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三层:(24—31)写弃医从文的原因。学医为救国,此路不通,决定弃医,另寻救国之路。 第四层:(32—35)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2)第一层

①在往仙台的途中,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有深刻的印象?

明确:“日暮里”,含有“日暮途穷”的意思,屈原《离骚》中有“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鲁迅先生在他的《彷徨》的题辞中曾引用。鲁迅来到异国他乡,必然会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也很可能以古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记起“日暮里”,就会自然触动作者思念故国之情。至于“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在明亡后图据舟山为抗清根据地,失败后亡命日本,在日本讲学二十余载,力图恢复明朝,“自誓非中国恢复不归”,最后客死在异国。鲁迅很崇敬朱舜水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志。

②想一想“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想一想这句话的内涵。 明确:a.“优待”含有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的含义。 b.优待是作者戏谑的说法,其真实原因是一般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情谊。

c.写自己受优待的目的是表现出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为藤野先生的形象作陪衬。为什么作者对

③为什么作者在仙台所受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

明确: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种种优待,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以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但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作为受侵略的“弱国的国民”来到日本,往往受到轻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是很强烈的,他深以祖国受帝国主义侵略为耻,所以他以北京的白菜到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得到“龙舌兰”的美名为喻,说明自己受到“优待”,仅仅是由于在仙台医专他是唯一的留学生,是“物以希为贵”罢了。

④就是在这样的优待下,鲁迅的生活也是艰苦的。体现在哪里?

明确:蚊子多,没有蚊帐,睡觉时“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后来“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但是,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丝毫没有动摇鲁迅“科学救国”的意志。说明鲁迅的爱国。

(3)第二层

①藤野先生是怎么出场的?课文如何描写滕野先生?

明确: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他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上的学者形象。

②文中写了作者与藤野相处的几件事?其中包含了藤野怎样的高尚品质?

明确:a添改讲义,认真负责;b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c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d了解裹脚,求

实精神。

过渡:愉快平静的学习生活持续不久,不愉快的、伤害作者人格的事情发生了。这也是促使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一起来看第三层。

(4)第三层

①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遭受诬陷和人格侮辱时极大的愤怒。

②“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明确:a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的人。b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c被刺痛了的人(我)。 ③“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什么?

这欢呼声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④作者两次写到无聊的看客,写看客的喝采,这又表现了什么? 当时一般中国人心理上的麻木和思想上的觉悟。

⑤“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么,原来“我的意见’”是什么?变化了以后又如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原来我的意见”是学医,为祖国服务,为科学服务,“变化了以后”是想从事文艺运动,医治同胞的麻木和愚昧。变化的原因是学医难以治国人的麻木。

(四)小结

课文的开头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见到的部分状况不满、失望、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作铺垫。作为在仙台医专唯一的留学生,鲁迅受到了很多优待,但生活还是很艰苦。虽然艰苦却丝毫没有动摇鲁迅“科学救国”的意志。说明鲁迅的爱国。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藤野先生》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今天我们来研读第三部分。

(二)课堂研讨:

1、“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结合具体事例来谈谈。

明确: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明确: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勇气和力量。

3、课文结尾中“良心发现”“增加勇气”“正人君子”各指什么?

明确:“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强勇气”指作者早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

4、这篇课文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却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看电影事件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5、文章脉络分明,记叙有序,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怎样的?

明确: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来正面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小结

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叙事线索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感情线索是作者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藤野先生新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