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活用视频案例,优化留守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1 17:49: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活用视频案例,优化留守教育

邹荣兰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的缺失,从而诱发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道德情感教育方面的欠缺。加强留守儿童这方面的教育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化的家校互动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信息技术手段支撑的家校交流、亲情沟通犹如纸上谈兵,感觉相当的苦涩。我校以视频案例资源为载体,以打工父母和留守孩子的第一手资料为内容,以网络平台、家长会、家访等为渠道,以家长和孩子易于接受的视频案例形式,在学校、家长、孩子之间架起一道爱心桥,弥补农村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一些不足,以达到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最优化。

关键词:视频案例;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家校互动;信息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农村闲置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农村大批的年轻父母纷纷涌到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务工创业,他们的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生活和学习都通过寄养和隔代抚养等方式。由于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缺席”,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可能使父母与子女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导致留守孩子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留守儿童“爱”的缺失和爱的营养急需补充——“爷爷奶奶的爱代替不了父母的爱”。

由于亲情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影响,导致家庭成员间亲密度降低,留守儿童家庭环境恶化,继而引起或诱发留守儿童在性格养成、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如学业偏差,花钱大方、说谎、厌学、欺负同学、任性、自卑、冷漠、孤僻、暴躁等。因此,以家校互动教育为支撑的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一、信息环境下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方式述评

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一种快捷、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形式应运而生——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互动教育模式,它能够异步、多样化地展现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既能解决在传统形式下留守儿童家长与老师在特定的时空里不能同时出现的矛盾,同时也实现了家长与孩子的“近距离”诉说与倾听,将“遥远的情感”直接拉到面前:

校讯通:近年来家庭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迫切需要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获取可靠的信息,矫正家教方法,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开通“校讯通”,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而且能得到关于自己孩子在学校的

表现、学习情况、心理变化等方面更细致更全面的信息,家长心里也更加踏实。“校讯通”是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秘书式的个性化沟通工具。

亲情QQ:我校还建立了“三小留守亲情群”,打工家长们有条件上网的就可以通过亲情群和班主任、老师或其他家长交流教育心得,提出合理化建议,协调好教育措施的实施。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也可以通过Q群和多位家长互相交流,不论是针对哪个家长或学生提的意见与教育方式,其他家长在倾听与参与的过程中也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所启发,这种各抒己见的方式也方便集思广益,对互动教育起到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校以“渝电春苗之家”为载体,在电子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添置了摄像头和耳麦,建起了QQ亲情聊天室,让留守孩子能有机会与家长视频对话,使家长能看见孩子的学校生活状况,让孩子能和爸爸妈妈零距离接触,缩短了家长和孩子的亲情距离,让亲情不再遥远。

网络版留守家园: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站、博客、微博等日益成为人们发布信息、对话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其跨越时空、信息全面、容量大的优势使其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校在2012年3月建立了以“牵手家庭,携手教育”为主题的“三小留守家园”家校博客和微博,在学校网站中开辟了“留守家园”专栏。通过这些渠道,向家长们生动地展现孩子们的成功与喜悦,宣传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通过网站、博客的留言板,通过家校微博,老师和留守家长们可以适时互动交流,促进家校互动教育。

二、现阶段我校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技术手段下情感教育的不足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些许问题。比如,在外打工期间,能有条件上网的家长是极少数,目前加入“三小留守亲情群”的家长仅仅只有34位,而这只相当于我校留守儿童人数的十分之一不到。再者,学校春苗之家虽然开设了亲情话吧和视频聊天室,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打工父母与孩子的时间“同步”了,孩子到学校来了,父母去上班了,等父母下班有时间视频了,孩子却放学回家去了,即使调整时间进行了通话,父母与孩子通话时能说的就那几句话,孩子说我想你们,父母说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哟等等,彼此情感的深度交流极其欠缺,父母不明白孩子真正的需要什么,孩子也不明白家长为什么打工。虽然也举办过多次情感教育讲座,但口头上的表述和文字上的描写,孩子们好像并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三、灵活运用视频案例资源,优化留守儿童情感教育

2011年暑假,我校留守儿童节目《远山的呼唤》在江津区“滨江之夏·抗战文化名镇专场”出演,孩子们深情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也令观者无不动容,潸然泪下。显然,真实的场景再现远比语言文字的描述来得更直接,更实在,更让人怦然心动,铭记在心。那么,如何弥补电话交流中的羞涩,文字描写的苍白与苦涩难懂,做到家长与孩子视频聊天的“异步传输”,达到留守孩子情感教育的最优化呢?经过我校课题组的实践摸索,初步认为在留守情感教育中,灵活运用视频案例资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视频案例可以将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直接、真实地呈现出来,它具有生动的直观情境,能再现人们的举动、表情甚至心态,更能全方位地透视主题展示的深度。视频案例的这种真实的、多元的表现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直接观察学习、工作、生活的机会,对人们的刺激是全方位、多感官的,可以极大地扩展他们的认知空间,激发人们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

(一)巧用视频案例,让留守娃切身感受家长的打工生活

视频手机的普及为生活中随时随地撷取精彩片段提供了方便。为了能获取打工家长的一线资料,我们利用春节开学时打工家长多数在家的机会,广泛向家长们征集打工过程的喜怒哀乐,用照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拍得不好也没关系。有条件的可以利用QQ、邮件、彩信等形式传给我们,没条件的也可以等下次回家时再交给我们。凡经采用的照片、视频,我们都会加以整理、编辑,加上音乐、解说,上传到我们视频播客上,同时为家长和孩子发奖,以感谢与激励他们继续提供良好的素材。这些视频在真实再现家长打工生活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深深懂得家长打工的酸甜苦辣,良苦用心,如此辛苦的工作,只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别再走“放羊娃”的老路。

剪辑《我的打工生活》真实记录了我校四一班刘真钰家长在浙江一制鞋厂打工期间的生活,刺鼻的气味,严重的灰尘,闷热的厂房,以及机器人一样的计件工作,让孩子们震惊不已,不少孩子慨叹,以前只知道伸手向家长要钱,还向爷爷奶奶耍横,却不知道家长的钱到底挣得有多辛苦,如今看来,自己也应该改改了。而剪辑《我的一天》再现了三一班苟方渝家长在青海当泥工的场景,当他走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时,孩子们屏住了呼吸;当他用缠着胶布的手去拿滚烫的砖块时,孩子们忍不住搓了搓自己的手;而当他不小心被掉落的砖块打破脚指头时,孩子们禁不住“啊”地叫起来,苟方渝更是哭出声来:“爸爸!„„”显然,这比平常的口头教导“你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很辛苦,你在家里面要好好表现”之类效果好多了。

(二)活用视频案例,让打工家长走进留守孩子的心田

当今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他们长期在外,平时对

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关注较少,根本无法真正了解的孩子想法和需求,内心也有一种负疚感,因此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充足的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愧疚。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普遍存在一种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不愿意张口说话,或者不知道怎么说。孩子与父母两地相隔,对父母了解较少,平时缺少交流,偶尔打打电话,也是廖廖几句。而隔代长辈多数采取“温饱式管理”,和孩子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善表达的境况,家长也就无从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为了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田,让“心”与“心”不再遥远,我们特地跟踪记录了发生在学校与家庭里的留守案例:有下课呆在教室里不出去玩的,有与别人打架的,有过生日收到礼物却无动于衷的,还有趁返校期间偷偷进网吧的„„我们还特地开设了《我想对您说》栏目,让孩子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下把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把这些资料都剪辑出来(为保护孩子,脸部作模糊处理),挂到家校播客上,在留守家长会上作为案例播放出来,同时请心理辅导老师作现场讲解,让家长们“零距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真正了解到平时无法了解到的东西:亲情是无法用物质来弥补的,需要双方用时间来经营。

(三)善用视频案例,指导留守家庭正确家教

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溺爱,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二是爷爷奶奶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行为感到没办法,不是通过交流、谈心、沟通等方式,而是采取粗暴地打骂等简单办法进行教育;三是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和自主教育的习惯养成等教育呈现畸形;四是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没有得到及时的补进。

虽然我们在学校网站和家校博客上开设了家教专栏,放置了许多家教经验文章和案例故事,同时利用“校讯通”短信平台也不时向家长们传递一些家教信息,但由于在农村真正能上网的家长是少之又少,隔代家长由于年老眼花看不清楚字或根本识不了几个字,甚至不懂得翻看手机短信,令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手段犹如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全然使不上劲。为此,我校另辟新径,灵活运用家教视频案例,帮助留守在家的隔代家长们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

家教视频案例其实就是对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家庭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它是对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当前”家庭教育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描述的是具体的、特殊的、需要进行探索和解决的两难境地和紧张状态。

在这些视频案例中,以动画、小品、小故事等形式,再现农村隔代家长们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孩子一到家就坐在电视机面前不动啦,每天放学很晚才回家啦,一说教孩子就

别头不听等之类的小事情,并举出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在家长会上,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视频案例,让与会家长讨论,互相交流彼此的家教经验和方法,指出互相的不足与长处,取长补短。对于有需要的家长,还可将这些视频整理成辑,刻录成VCD光盘,供隔代家长回家学习使用。这些真实的、直接的、贴切的场景再现,其中揭示的道理直观明了,浅显易懂,比起高深的家教理论更易于让农村隔代家长所接受,受到爷爷奶奶们的好评。

视频案例资源真实再现了打工家长和留守家庭的生活,弥补了信息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一些不足。然而,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在农村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中,光靠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沟通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和传统的家校互动教育模式相结合,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让教师走进家庭,体验留守生活,现场指导家教,做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事关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学校及全社会共同关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关爱留守学生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留守学生成长环境。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一致,形成“三位一体”的稳定共同体。只有学校与家庭、社会整体规划、共同合作、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免除打工父母的后顾之忧,促进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长为祖国栋梁之才。相信在全社会的关心下,留守学生将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廖运生,宋淑娟,陈勃.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研究[J].前沿,2009年08期.

[2]武强.农民工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7年.

[3]唐喜梅,卢清.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0期.

[4]乔晖.案例研究:实践情境的观察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1期.

作者简介:

邹荣兰: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与教育心理学。

活用生本教育,优化课堂教学

留守学生的教育案例(推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案教学设计

教育视频学习心得

视频教育学习心得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活用视频案例,优化留守教育
《活用视频案例,优化留守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