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校形象与公共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01 15:56: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校形象与公共关系的实施

卡毛措10级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号:101204032599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面临越来越大的招生竞争和毕业生就业挑战,公共关系的作用在高校中表现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高校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形象公共关系塑造

高校形象,是指高等学校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使学校在长期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多方面的综合体现与反映,包括教学、科研、管理、设施、环境、学校文化等。高校形象建设状况直接决定着教师队伍素质、学生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学生就业层次等,决定着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支持度,是学校的一项无形资产。高校形象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良好的高校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扩大办学规模,产生规模效应,提升生源质量,同时能够取得政府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增加企业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学校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优势。而公共关系是高校形象塑造的主要途径。”① 1

积极开展高校形象传播。高校的形象能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正确反映,涉及高校有没有一个有效的形象传播途径的问题。如何进行公关活动,疏通传播渠道,把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展到全社会是高校务须明确的事情。传播渠道不畅也容易导致留言的传播。因此,在现代新闻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适时引入公共关系的传播理念,积极运用广告传播等行之有效的软文介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为高校形象推广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努力推动高校形象建设。高校形象不是与生俱来的, 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即通过在校师生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来实现既定目标。"在商界存在着“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而高校进入市场竞争以后,也应该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建立高校形象识别系统, 可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共同着手。"② 从硬件来说,主要是通过建造造型鲜明突出的校园建筑或别具风格的校园景观等具有一定审美性的公共标志区别于其他高校。校园公共标志要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应以校园整体规划为基础,结合校园自然、人文环境,其设计应体现出校园文化的根本内容, 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使校园文化能够直观、明快地展示给公众,具有一定的美感,给人以轻松愉悦的心理享受,对校园文化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软件方面可① 徐建芬,公共关系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运用,新闻爱好者,2010(1)下半年。

② 景庆虹,公共关系――塑造高校良好形象,国际关系,2007(1);

以运用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价值观念,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思想, 反映校园公共道德和核心价值取向,具有良好的教书育人功能,以期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标志。例如,复旦大学的“日月楼”、清华大学的“水木华园”、北京大学的图书馆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都是良好的校园形象和校园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要在塑造良好形象方面下大力气,积极利用公共关系这一宣传组织形象的重要手段,开辟高校的广阔前景。

有效开展校园危机公关。由于大众传播以及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高校危机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各类高校频频发生学生自杀事件、英语四六级考试集体网络作弊事件等校园丑闻,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网络上更是兴起了对各种各样危机事件的激烈讨论。在这些严峻现实面前,高校管理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在高校形象建设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出现了形象缺失、受损,甚至是危机的情况下,公共关系更应当成为高校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管理者必须树立危机意识,通过调研分析等方式明确组织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加强危机防御,建立预警机制,并成立一定的危机管理机构,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处理危机事件,为受损公众提供真诚的帮助与安抚, 取得他们的谅解。 大学公共关系的实施

大学形象不是自然形成的, 大学形象既依赖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也依赖于大学公共关系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大学形象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物, 也是大学公共关系的产物。与社会其他组织公共关系实施不同的是, 大学公共关系既是向社会推介自己, 更是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实现大学使命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大学实现自己的神圣使命的主要途径是培养改造社会的人才, 大学对社会的监督和批判没有强制性, 也没有直接的手段, 正因为如此, 大学使命的实现便显得格外艰难。但是, 现代信息社会为大学使命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这就是公共关系。所谓大学公共关系, 就是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实现社会对大学理念的知晓和最终的认同。下面主要从大学公共关系对象这个角度来讨论大学公共关系实施的问题。

(一)维护与媒体的公共关系。

“现代传媒已经逐渐演变为两大功能一是新闻, 一是娱乐。不管是传统的报纸杂志还是正在蓬勃发展的国际互联网络, 都既是新闻介质, 也是娱乐载体。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大学与 媒介的关系, 是指前者。一方面, 大学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传媒这一阵地, 最大限度地宣传大

学的理念和大学的活动, 使社会获得大学的有关资讯.另一方面, 大学应该有自己的传播媒介, 最完整最真实地向社会和自身成员介绍大学的发展, 同时利用这一工具对自身成员和社会输人大学的理念。”①大学不应成为传媒的热门话题, 但大学的活动尤其是大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必须通过传媒让公众知晓。这是一种在社会树立大学形象的最好方式。除了使大学的活动成为传媒的内容之外, 更主要的是大学对传媒进行科学研究, 为现代传媒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除了在大学设立专门的传媒研究机构和教学机构之外, 大学各学科研究人员都可以从各自的学科和立场出发, 对传媒本身及传媒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指导和批判。在现代, 大学成为社会的中心, 应该让大学的声音成为现代传媒的一个重要的声音。大学应该与当地传媒高层机构建立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的关系, 以期使大学对传媒的研究、分析和批判获得传媒本身的支持, 传媒也能在与大学的合作中获取巨大收益。

(二)建设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国内外都是如此。在中国, 由于历史原因,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较之西方更为密切, 也更为直接, 更为刚性。应该说, 大学不应该成为政府的一个部门, 大学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 成为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独立机构。“政府通过大学获取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思想资源, 大学通过政府获取办学的财力支持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大学与政府这样一种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关系, 使大学对政府的公共关系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 大学应该对社会的发展有自己独立的研究, 及早为这种发展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当政府为这一种发展具体制定规划时, 大学已经为这一规划准备了充分的研究力量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 大学应该花大力气研究政府的中长期目标, 主动为政府的中长期目标提供理论支持。”①

(三)建立良好的社区公共关系。

任何高校都是在具体的社区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学校的生源、毕业生就业等都离不开社区,学校用地、用水、用电、治安等也离不开社区,因此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高校的发展。高校可通过提供社区咨询与服务,办理回流教育,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制定与社区互动的方案,取得学校在社区的发展。

(四)保持与校友、家长的关系。

① 段怡,论大学形象与大学公共关系的实施,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1999(12)第一卷

第四期;

校友是由历届毕业生演变而成的特殊群体,他们都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校友关系,对高校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一般来讲,高校与家长的联系较少,但家长对特定学校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源数量及质量。另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收费项目及标准都需要家长的认可和理解。所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对高校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用人单位是检验高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渠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学校的社会声誉,进而影响高校公众的满意感。所以,与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素质信息沟通和反馈系统,对同类专业在不同院校的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差距,及时改进高校管理。并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结构,以培养更适合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公共关系传播与高校形象建设

公共关系传播与高校形象建设

酒店形象与公共关系

餐饮公共关系与形象宣传

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大学生公共关系形象策划案

“人人都是警察形象”与警察公共关系分析

大学生公共关系形象大赛策划书

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1

高校形象宣传策划案

高校形象与公共关系
《高校形象与公共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