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向阳峪镇60年来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时间:2020-03-02 04:16: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向阳峪镇60年来发展成就综述

赵丽媚 赵东全

向阳峪镇位于阿荣旗东南,东经125°07′——120°06′,北纬47°57′——48°51′,西邻音河乡,南以古文化遗址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接壤,东以阿伦河为界与新发乡毗邻,北与霍尔奇镇相接,是阿荣旗的南大门。全镇总面积557.92平方公里,耕地36.9万亩,总人口30784人,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8个自然屯,116个村民小组,行政编制定编37个,现有32人,事业编制定编21个,现有21人,工勤编制定编7个,现有6人,绿色沟里小米、绿色无公害蔬菜、沟里小笨鸡、沟里大白鹅,沟里甜瓜、沟里粘玉米享誉旗内外。2006年被旗委、旗政府评为“推动科技进步先进乡镇”和“科普示范先进镇”,是阿荣旗重要的豆薯粮基地。

回首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向阳峪镇历尽风雨沧桑。30年代,这时曾是日本人盘踞的地方,该镇胜利村的六班组就是日本军队的第六班,现仍保留着组名;原名为刁家街的松树林村在建国后,因为三十年代日本军队在这里栽植了一片落叶松(约半垧地)而更名,建国前这里是一个仅有十五六户人家的偏僻小屯,名为常家街,建国时命名向阳屯,因为这里是个特别朝阳的山沟。1956年,从原三道沟乡奴图科分过来一些小屯,命名向阳小乡,1958年大越近,这里又跟红花梁子乡合并,直到1961年9月这里又从红梁子乡分开,正式建乡,当时这里有人口2000余人,耕地近4000亩,当时,全乡工业为零,农业是人拉马梨的耕作,乡干部下乡靠步行,全乡只有几部手摇电话,人们联络方式主要是电报和书信。人们的住房大部分是土坯房,有的还是马架子,只有极少的人家住的是土坯和石头混砌的房子。当时的经济模式是完全的计划经济,吃的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商品极度匮乏,还要凭票供应。1978年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逐渐转变,这里从82年开始包产到户,人们成了自己土地的主人,走上了“单

干”的道路,农业开始向前发展。农民的衣、食、住、行开始一天天变化。与共和国同龄的迟大爷,从他家前前后后盖的八次房的经历,向我们证实了他家的变化,60年代,他家住的是马架子,70年代他家盖上了土坯房,80年代初他成家,盖了石头房,80年代末他家又盖上半石头半砖的房子,到了90年代初,儿女大了,他家盖了全砖的房子。到了儿女取妻生子的时侯,迟大爷给三个孩子每人又盖了所砖瓦结构大房子,室内暖气、地砖、吊棚,冰箱、彩电俱全,和城里的楼房不差多少。

2001年,原向阳峪乡与原三道沟乡合并成立三道沟镇;2005年,三道沟镇与红花梁子镇合并成立向阳峪镇,镇政府设在向阳峪村;2006年完成政府迁址,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的政府办公楼和附属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改革开放30年来,向阳峪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从贫穷到基本解决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生活的历史性跨越。2007年,向阳峪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突破2.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4485元。到了2008年镇内人均纯收入则达到了6045元,达到了历史的新高。

农牧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生产一直是向阳峪镇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近年来,向阳峪镇党委政府以农牧富镇为先导,大力实施“三条致富路”,积极引导农民建基地、创品牌、促发展,构建了南种粮、北放蚕、东瓜菜、西制种、省际通道养奶牛的种养业格局,形成了“三廊三园六个基地”的规模优势,农牧业产业化已初具雏形。2007年,全镇粮食产量达到2.5亿斤,创历史之最。三条致富路:一是走“公司+基地”路子。引进九丰种业集团玉米制种,以胜利、松树林、向阳峪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每年玉米制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协调奈伦淀粉有限责任公司落实优质马铃薯基地2万亩。以胜利村六班、太平山村兴隆专业屯为中心,大力发展奶牛业,每年向乳品企业销售大量鲜奶。目前,农户与公司通过基地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农民挣钱、企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二是走“协会+基地”路子。以三道沟村头道沟组为中心,每年种谷子3000

亩以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沟里”米业加工厂,填补了小米精深加工业的空白;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沟里牌”商标,为沟里小米申办了绿标,精包装沟里牌产品达到10种以上,向阳峪成为全旗唯一的绿色无公害小米基地。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带动基地稳定生产,出现了关家沟生猪村、松塔沟、太平沟大茧村等一批“明星村”。三是走“市场+基地”路子。解放村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5000平方米,太平山粘玉米、乐昌大蒜、七一甜瓜成为那吉镇早市上的“抢手货”;玉米基地达到15万亩以上,年产玉米2亿斤;葵花面积达到7万亩,成为葵花籽的重要集散地。

三廊三园六个基地:“三廊”,即沿301国道线的乐昌、太平山的甜瓜、粘玉米等特色经济品种长廊;沿省际通道的解放、羊草沟、向阳峪的阳光蔬菜、油豆角、大蒜、早熟土豆等绿色无公害蔬菜长廊;沿111国道沿线的解放、红荣、两方六及覆盖红花梁子的种养业长廊。“三园”,即以七一屯为中心、以甜瓜种植为代表的特色园区;以乐昌和松树林节水喷灌区、向阳峪灌渠工程为代表的高效示范园区;以“沟里牌”绿色蔬菜、瓜果为代表的绿色园区。“六个基地”,即小杂粮基地、玉米基地、葵花基地、马铃薯基地、柞蚕基地和水稻基地。农区畜牧业迅猛发展。近年来,向阳峪镇大力实施“牧业富镇”的发展理念,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按照“以农养牧、以牧促农,草当粮种、羊当猪养,走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出台推动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组建防疫服务队伍,建立优质良种牲畜繁改站,落实包片、包村、包户责任制,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保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2004年,做出百名干部包百屯发展畜牧业决定,倡导全镇村干部带头发展养殖业,举全镇之力发展农区畜牧业。2006年初,镇党委在“牛羊当猪养、饲草当粮种”的基础上,提出了“牛羊起步,奶牛致富”的思路,推动畜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方向发展。目前,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2007年,全镇牲畜存栏达到35.7万头(只),奶牛总头数达8400头,年产奶9800吨,其中商品奶

6400吨;白鹅32万羽;全镇农牧结合户达到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2000元来自畜牧业收入。

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长足发展,现有乐昌万亩喷灌区,松树林节水灌溉区。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积极性明显增强,2006年、2007年两年购入喷灌设备780台(套),抗旱水箱987个。向阳峪水库灌渠衬砌工程衬砌24公里,修田间路12公里,植树12万株,改造中低产田6000亩,受益农户达130户。向阳峪群英水库除险加固、兴发水库维护工程全部竣工。2008年争取了两条村村通公路工程,新建水泥路46公里,借助“村村通”公路建设的机遇,对政府所在地1400米中央街,原红花梁子政府所在地2600米中央街和原三道沟政府所在地600米中央街进行升级改造,将水泥路面加宽至6米—8米,政府所在地中央街安装路灯62盏,实施了亮化工程。利用春秋两季农闲季节,大搞修路会战,对两条县乡公路和各村的公路进行集中整修,共修理水毁和翻浆路段3000延长米,修过水路面1处,涵洞11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镇内有信用社1个、电信所1个,通信金融设施齐全。自治区民政厅重点支持援建原红花梁子政府办公楼改造成敬老院项目已完工。松塔沟村和向阳峪村自来水工程已完工,老百姓已吃上了放心水。全镇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户均一部手机或电话,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0平方米,百户农民拥有彩色电视机82台、电冰箱12台、电风扇17台、洗衣机36台,广播电视入户率100%。市场繁荣,镇内有商店30余家。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启动“再造青山绿水”工程,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本着“谁承包、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对全镇柞林、小灌木资源承包到户,加强管理。从2004年至今,全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补植15000亩,灭荒造林补植14430亩。目前,镇区人均绿化面积已超过4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2006年,镇党委又提出“治千条沟、造万亩林,还我青山绿水”的口号,对侵蚀沟实行个人承包治理,采取生态治理措施,共治理侵蚀沟186条,

是数十年治理沟数的总和。

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大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制定向阳峪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制,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2007年,全镇招商引资额达2500万元。2006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7年参合人数达到21986人,参合率达到86%;2008年参合人数达到23434人,参合率为92.5%。 扶贫救灾工作稳步推进,2006年累计发放救灾面粉20万斤、救济金10万元、捐款7100余元、衣物100包;2007累计发放救灾面粉15万斤,发放救济金1万元,发放救灾款16万元,全年捐款13000余元,解除了贫困户后顾之忧。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2007年全镇人口出生率为12.65‰,人口增长率为9.9‰。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志存高远、知难而进、真抓实干、团结创新”的向阳峪精神深入人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普遍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坚持推行“公示制”、“承诺制”,树立了机关单位良好形象。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开展文明村镇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全镇十星级文明户达到6000户。结合“北疆文明大通道”建设,大力开展了文明通道、绿色通道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主线,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抓手,全力提高各村的经济发展能力;以开展党员电化教育为载体,提高党员素质,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镇党委先后被市委授予“六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委”荣誉称号。目前,镇党委下设24个党支部,全镇党员801名,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14个,站所5个;45周岁以下的农民党员和村干部家庭达到“小康示范户”标准的有325户,占85.5%;党员致富带头人213名,占53.6%;全镇有远程教育接收点13个,家庭播放点112个。

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走农牧结合之路。只有依托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积极探索全镇经济发展思路,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服务保障等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农区养殖业,才能实现农民由单元收入向多元收入转变,走出一条农牧结合的农民致富路。二是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只有始终致力于探索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全镇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乡镇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学习先进生产发展经验,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才能有效激发全镇干部群众的斗志,带动全镇各项事业发展。四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牢记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能赢得全镇干部群众的一致赞誉,更好地推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举措,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6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扶持下,在全镇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向阳峪同共和国一同成长,一同进步,共同发展繁荣,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我们相信向阳峪的明天更加辉煌。

向阳峪镇沿途参观解说词

60年来的辉煌成就

向阳峪小学安全工作总结

向阳峪镇“三资”清理登记工作汇报材料(.3.31)

向阳峪镇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典型材料

向阳峪镇六项措施加强党委自身建设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

豫龙镇五年来经济发展的成就

新疆教育事业“十一五”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近五年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

向阳峪镇60年来发展成就综述
《向阳峪镇60年来发展成就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发展成就综述 年来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