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镇 发展 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3 08:36:29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镇##村发展沼气调研报告

##镇##村发展沼气调研报告

沼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改善农村能源短缺,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的重要举措。##镇##村积极响应旗委的号召,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镇##村沼气建设,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结合本村实际,对发展沼气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一、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的必要性

大力开展以沼气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较为实用的有效方法。

1、显示出良好的生态效益。

一是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村人畜粪便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二是作为优质有机肥的沼液和沼渣的大量使用,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的残留量,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奠定了基础。沼液具有很强的杀虫效果,可谓“生态农药”。用沼液培育的水果个大、色鲜、味美,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用沼液和沼渣种植的蔬菜产量高,色泽鲜嫩,在市场上很畅销。三是有效地减少了农户烧柴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乱砍滥伐和剃枝削杆现象基本杜绝,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2、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各地在引导农户建沼气池的同时,把建池与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实现了圈厕分离,厨圈分离,有效地改善了农户的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高效清洁的沼气燃料替代了低效污染的秸杆、不锈钢沼气灶具、沼气饭煲替代了电饭煲、电池炉,节约了电。臭气熏天的敞口粪坑改成了配备沼气热水器的水冲式厕所,蚊蝇满屋的猪圈改成了粪水自流入池的洁净猪圈,彻底改变了农村昔日“煮饭满屋烟,粪水满庭院”的状况。二是有效地保护了农村饮水安全。人畜粪便直接进入密闭的沼气池厌氧发酵后,阻断了污染源和病菌的传播渠道,保证了禽畜的安全生长,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3、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沼气建设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辐射农产品加工业,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50立方米,既可用作生活燃料,又可用来日常照明,每年减少燃料和电费支出300-400元左右,利用沼渣对农作物进行浇灌、施底肥、追肥,可减少化肥的支出200元左右;利用沼液浸种,可以增加出芽率,提高幼苗抗病、抗虫、抗逆能力,增加粮食产量8%-10%;沼液用于叶面施肥,可有效杀灭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可增收300-400元左右,折算起来,建有沼气池的农户一年可增收800至1000元。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农村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

1、1998年德大养鸡在我村落户德大养鸡13户,每年为市场提供12万只肉鸡。鸡粪的处理是一个难题。2003年蒙牛入驻兴安,##村开始发展养牛业,目前养牛户有320户,由最初几十头奶牛发展到如今1210头奶牛,牛粪的大量堆积,对村容村貌及生活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养殖业的不断扩大,粪便不断的增多对村里环境构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发展沼气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能变废为宝。

2、##村耕地面积7611亩,绝大部分都用于种植玉米,秋天的秸秆可以说是遍地都是,有的用不了的就在地里烧了,即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秸秆也是沼气很好的原料,农村秸秆用于沼气可以节约存放的空间,可以利用这个空间多种一些菜,多植一棵树,美化了庭院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当地政府重视沼气建设,推广和管理机构健全,技术先进,为沼气实施和跟踪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三、对策及建议

按照旗委、政府的工作安排,科学规划,强化管理,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在规划上一定要有超前意识,既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解决农村污染的问题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按照高起点,有特色,重实际,求实效的原则,统筹协调,整村推进。建沼气池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其综合效益。若仅仅只建一口池子,不进行改厕、改圈、改厨,不进行相应的管网的建设,沼气池应有的作用便会大打折扣。因此,一定要把需要与可能把握好,既积极推进,又量力而行,切不可一轰而起,先以村领导先建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不要盲目追求数量与进度,不讲求实际效益。

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沼气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在消除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沼气建设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推荐第2篇:镇畜牧业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桥头镇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蔡桂林

一、我镇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我镇畜牧业主要以羊养殖为主。结合我镇回族群众喜好养牛羊的特点,近几年来镇政府通过各项优惠政策,以促进我镇养殖业的发展,在元树尔村、后子沟村等村建成了设施养殖圈舍共5座,基本实现了户均一座养殖圈舍的发展目标,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主要养殖半细绵羊、牦牛、黄牛等。截至今年年12月底,全镇羊存栏量已达4500余只,牛栏量已达9180头,牛羊养殖业已成为带动全镇农牧增收的支柱产业。发展百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从我镇的现状来看,我镇畜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散户较多。

全镇共有牛羊养殖户130余户,几乎每个村都有十来家牛羊养殖户,个别专业养殖户存栏量多的能达到50只羊或20头牛以上,少的十几只羊两三头牛。一般农户有1个棚,一个养殖棚可养10只羊或3头牛;

(二)规模初现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业正开始由以前小规模的模式,开始向小区化、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存栏牛70余头、羊100余只以上的各类规模饲养场达5户。

二、我镇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抓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进行调整,我镇对此也是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针对畜牧业做出结构调整。一是在深入考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畜牧业发展目标,定位了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二是政府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合理引导农户重点发展设施圈舍养殖,使我镇养羊产业稳步发展。三是不断优化畜禽品种,引进和推广了萨福特种公羊,小尾寒羊基础母羊,抓好了小尾寒羊的选育和综合开发,提高了良种存栏及产品产量。

(二)抓规模养殖,加快养殖小区建设。

一是科学筹建。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二是政策帮建。从资金扶持、环境优化入手,加大养殖场建设力度。三是龙头带建。充分发挥养殖示范小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镇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抓养殖培训,全面提升养殖技术。

我镇每年都会邀请市畜牧中心专家及技术人员实地考察,提出战略性意见,并且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饲草青贮氨化技术,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我镇肉羊生产及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动物防疫的防控知识等。

三、我镇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薄弱。

虽然我镇群众有着畜牧养殖传统,但是饲养量少,规模

- 2

一是举办专题讲座。剖析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二是张贴宣传标语。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养殖致富。三是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不定期的召集养殖户观看相关畜牧养殖视频,通过党员示范户的带动,激发群众的养殖积极性。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科技养殖能力。

组织有经验的养殖大户到一起,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向从事养殖业的村民们传授养殖经验。另一方面积极与市畜牧中心等部门联系,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就科学饲养等内容,举办短期培训班,面对面的为村民指导繁育、养殖、防疫等各项技术,增强村民的科技畜养能力。引导村民建立养殖专业协会,解决信息缺乏、技术不足等问题,提高村民抗御风险能力。

(四)开辟养殖小区,全力发展规模养殖。

进行规模化小区养殖,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防疫。选址建立养殖小区,在水电路配套建设方面予以支持,将养殖户集中到一起,发展规模养殖,有力地促进全镇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加快全镇畜牧业的发展步伐。不仅可提升养殖水平,提高养殖收益,更利于环境保护。

2015年3月2日

推荐第3篇: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十二五”产业发展调研材料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使信息化建设更有效地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服务。经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组,对镇属各部门、各行政村及企业、农户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以推进××镇信息化建设步伐。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机构设置

近年来,为保证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把工作落到实处,××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目前成立了××镇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直通车领导小组,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材料负责人,政府信息直通车明确ab角互补制。定岗定责,指定专人负责对远程教育网等信息服务与应用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指定大学生村官为各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负责人,并定期进行培训。

(二)基础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全镇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完成“村村通电话”的目标,实现了

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无线通讯网络全面覆盖,××、石坪、向阳3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全镇共有互联网用户121户,全部使用adsl宽带上网。

镇政府办公区共有电脑18台,其中上网机12台,使用光纤接入。党政办公室配备多功能打印机一台。以上所有计算机设备配置windowsxp操作系统;microsoftoffice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6.0浏览器;360安全卫士及360杀毒软件。在办公室指定计算机安装有××县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及××县应急通讯系统。

镇属各单位配置情况:计生站专用电脑1台。民政所专用电脑1台,惠普hplaserjet1020plus打印机一台,佳能eos400d数码相机一台。统计站专用电脑1台,富士施乐打印机一台。文化站计划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平台,预计建立一个电子阅览室(配置6台电脑),一个中心机房,现在已完成电子阅览室装修、办公桌椅安装和网线布线工作。镇属四个行政村基础设施配置情况:××村、石坪村、向阳村、高发村四个村民委员会均配置电脑一台,除高发村外,其他三个村已开通远程教育专线。

(三)制度建设

目前,××镇建立健全了《××镇涉密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制度》、《××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镇文化站电子阅览室制度》、

《××镇信息直通车来电管理制度》。

(四)应用情况

近年来,我镇信息服务与应用系统发展迅速。下半年依托云南省数字乡村网建设了××镇数字乡村网,下设××村、石坪村、向阳村、高发村四个网站,全面介绍了××镇镇情及49个自然村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下半年依托××县公共信息门户网站建立××镇政府信息公开网,现有××时讯、领导干部公示、科学发展在××、重大事件听证等8个栏目,每月按照相关规定,按时按步骤公开应公开内容,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另外,开通了政府信息直通车96128专线电话及联络员手机,随时解决农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做到能解答的当时解答,不能解答的限时回复。

目前,镇内各部门应用的系统还包括:镇计生站使用的云南省育龄妇女及家庭成员人口数据库个案基本信息离线录入系统,镇组织办党统系统,镇民政所城镇农村低保、五保户统计系统。

自6月开通了××村、石坪村、向阳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来,各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农村党员利用网络学习相关政策和实用技术。××镇政府远程教育网络主要应用于视频会议。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利用网络资源及平台,利用每周例会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

通过积极开展136农村移动信息富民工程项目,做好移动短

号业务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向村民讲清楚短号业务的优惠,帮村民算清账,动员村民使用,以帮助农民节省话费开支。移动信息终端使用客户中“移动惠农网”使用率达到80%以上,让农户尽量使用移动惠农信息终端和产品,提高移动信息终端及产品的普及率,以促进农业信息的传播。,我镇获得信息富民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几年来,我镇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村社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信息化人才资源十分缺乏,干部职工对信息化的认识相对不够,信息化应用相对零散。

推荐第4篇:镇调研报告

庙宇镇民意调研

按照庙宇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镇党委于2011年9月中旬至9月下旬,安排我们四位选调生在全镇开展了2011年度庙宇镇民意调查。由于实习时间的短暂,我们仅针对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在万元增收工程上增收难度两个方面做了分析。

(一)农户缺少政策知识

(1)农户存在的主观上的判断。访问期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干部是否有贪污的情况,或者在没证据的情况下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干部克扣与贪污的情况,存在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对政策了解的不充分,农户相互之间传播仍然扮演着政策传播的重要角色,存在着对政策的误读。

(2)农户对政策拥护,却对政策落实的情况感到困惑。访问到政府所做的事情跟农户日常生活的关系密不密切时,很多村民都提到了国家给予了农民很多好的政策,却提出了不知道基层政府是怎养执行政策的,也不知道某些政策落实的情况。

(二)农户家庭收入增长空间有限

(1)资金和技术上的瓶颈。很多农户想从事养殖业,或者想扩大种养殖规模,但增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资本或者没有足够的资本投资。部分村上只有极少数的村民懂技术。

(2)劳动力短缺。特别是男性劳动力作为了很多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依靠,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劳动力偏少也导致了增收的困难。

(3)种养殖过程中的自然灾害。在受访的农户中,很多村民由于技术知识上的短缺,不懂得对病虫害的防治,在加上某些地方存在野猪害等情况,导致了粮食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减产。

(4)增收渠道窄。由于村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就有一定数量的村民不懂文化技术,只能单纯的靠劳动力务工挣钱,或者只能在家利用有限的耕地种些粮食、养几头猪等,在收入上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5)身体健康问题。“健康是农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在访问的少数农户中,家庭成员存在着一定的健康问题,增加了家庭负担,导致家中相对贫困。

(6)另外,调查发现:有养殖户担心市场销售问题,其中尤为关心市场的价格稳定和销售渠道的保障。

根据以上调查事实,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监督政策的落实,让各级党委、政府用好政策、用足政策。暂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一)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建议 (1)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

除了媒体强力宣传外,分别组建镇、村宣讲团或利用赶场天或分赴村社,向群众具体解读支农惠农政策;面向乡镇和村社干部巡回展出县委县府严处贪污挪用支农惠农资金犯罪行为的典型案例。同时,大学生村官也可以围绕支农惠农政策,编排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寓教于乐,增强宣传效果,同时也可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2)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各相关部门、村委把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制度化、责任化、精细化,形成推动政策落实的有效机制。对落实的政策透明处理,加强监督,采取不定期检查,深入群众了解情况,使落实政策不走样,达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实施支农惠农项目质量较好,使用补贴(补助)资金发展产业取得较好成绩的乡(镇)、部门及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扬,推广其好的经验和做法,并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奖励。对不按时、不按要求执行及存在问题要严肃查处,不能姑息迁就,确保支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 农民增收工作的建议 (1) 大力发展现有特色农业

庙宇镇作为巫山的“粮仓”, 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乡镇的区域优势,使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特优农产品的基地建设步伐,比如管理好现有的核桃树产业,提供技术,防治病中害的侵害;扶持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以带动乡村经济,形成高山生态有机蔬菜产业带和生态畜牧产业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利用庙宇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利用各村的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行村与村的种养殖配套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同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各种形式与基地农户合作,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积极申报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名牌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并积极组织产品参加各类展销会,推介会,提高市场占有率。

(3)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结合“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使之不断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4) 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坚持开发式扶贫,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与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的协调发展。始终注重把开发与扶贫、强村与富民紧密结合起来,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完善部门和个人挂钩扶贫工作,加强对村、社、户的联系,提出合理化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发展建议,积极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扶贫活动。

推荐第5篇: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XX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建立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是关系到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统部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统部镇合作社发展目前现状

(一

)合作社产生的原因

我镇具有与西乌珠穆沁旗草原毗邻的区位优势,多年来种养殖业一直处于持续稳步发展的状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其原因:一是农业生产方式单一,增收空间较小;二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农牧业生产者素质和数量下降、生产效率低下;三是生产投入不足、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不高;四是农民承包地分条成块,农业机械化难于推行;五是市场要素不健全、竞争力增大、生产风险增大。在充分认识到要想加快农牧业发展步伐,必须转变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不利局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着手运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统部镇合作社成立情况(略)

二、统部镇合作社发展存在问题

根据本人对全镇合作社的了解,发现了目前已经组建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都相继办理了营业执照,取得了法人资格,但是,这些合作社还都普遍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是能人治社与民主决策的问题,实质上这也是个原则的问题。根据合作社章程规定,做为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原则。但纵观全镇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运作较好的合作社,还基本上都是以入股资金数额大小多少论决策权的,谁的入社资金最多,附加票数也多,谁就具有决策权。像双赢农机、鼎盛蔬菜、金土地机械化生产等合作社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目前全镇所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距离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合作社的发展命运也就相应的掌握在这些以入社资金多为合作社理事长的人手中,如果理事长是能人,路子广、思路宽、市场洞察力强,合作社就能适应市场发展,否则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风险较大,所以在扶持合作社发展方面首先是要选好人。

二是组织规模偏小,服务领域不全面,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纵观全镇各类合作社大多规模偏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社员与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且专业合作社之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其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可能鉴于我镇已经成立起来的各类合作社,尚属初始阶段,所以在运作模式上有三分之二的合作社,还只限于集体团购农资以及技术统一培训指导这两个方面的服务。像绿园蔬菜种植合作社、千顷地种植合作社都是这一运作模式。还有的只是采取产前购料、产中统一耕作,产后统一销售农产品,但在中间的环节上,都是与合作厂家在资金上赊销而运作服务的,根本在产业的两头链条上没有一点深加工的服务。比如,金土地机械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这种类型。然而,这样严重短缺延长产业链条的做法与服务,究其原因是它们严重缺少资金的扶持。尤其是目前,县、镇两级政府十分重视合作社的发展,但是在具体扶持方式、力度上还远远不够。有一定实力的合作社取得效益以后,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就主动入社,可是刚刚起步的合作社,农户都在观望,入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相应的就牵制了合作社的发展,也就起不到大面积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

三是“管而不理”、“实体不实”。全镇所有合作社包括运行比较好的像双赢农机合作社其运行机制欠规范。表现为:其一,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全镇各类合作社虽已进行工商注册登记,但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作用不能在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在运作较好的13家合作社中,理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活动正常的几乎没有。所以出现了“管而不理”现象,合作社对全体入社的社员真的做到“管”了,但是,管而无方,管而无理。合作社没有按照相关要求管理入社社员,只是在有利于合作社运转与操作方面下功夫管理社员。比如说按季度召集社员大会或是社员代表大会,培训社员、搞社员活动等,即便是开了也不过是流于形式。其二,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虽然服务受益不同程度上得到体现,但盈余受益总体上仍显不足,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二次分配的比例较小,制约了合作社功能的发挥。社员与合作社不能共命运,同担风险与责任,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最后导致了全镇有很多合作社出现了一些挂名的入社社员。所谓的“实体不实”,是指合作社对全体入社社员,在实际运作之中,应该做到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而纵观全镇大部分合作社,还只是把合作社办成了一个“中转站”式的服务体制,合作社本身只有股金或入社方式的存

在,而丝毫没有自己所经营的“经营实体”。比如,蔬菜合作社本身没有自己的蔬菜基地,只是把种蔬菜的农户联系到一起,各家种各家的,赔赚是各家的。养殖合作社同样没有自己的养殖基地等。但我想要真正地把自己的合作社做大、做强、做长远,除了为入社成员搞好服务以外,更重要的是合作社本身应该有其自己用集体股金创办同类产品的经济实体,并以自己的经济实

体或基地,既可作为科技试验示范去转化科技成果,又可以壮大自己的经济收入。但目前我镇能够真真正正这样运作的合作社存在严重的缺陷。

四是市场价格的杠杆因素是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成败的重要问题。纵观全镇发展比较好的合作社,无论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其生存发展的命运,基本上都系在市场产品的价格这个关节点上。目前从实践上看,凡养殖业的畜产品在市场上价格高时,养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就快就好些;反之,市场价格低时,发展的就慢些或说有的甚至于“解散”或“解体”。这从中也说明了目前我镇各行政村组建起来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暂时还是经受不起市场价格风险考验的,还是属于比较脆弱的。

五是专业合作社行业管理责任不清,建管脱节。我镇虽然从20XX年就开始发展专业合作社,但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机构一直未明确,导致责任不清,任务不明,标准不一,发展参差不齐,只建不管现象十分严重。我们镇里成立了合作社专项推进小组,靠一个推进小组是管不好合作社的,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帮扶,涉及农业、畜牧业、林业、农机等各部门共同配合,即便是我负责合作社党建工作也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因而全镇合作社出现责任不清、建管脱节现象,使合作社按照自己的意愿运作,随意性很大。

六是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虽然我县对专业合作社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从项目建设、惠民政策、信贷支持、产业覆盖等方面各项政策不明朗,形成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缺失。

三、统部镇合作社党建工作探索

(一)我镇合作社党建工作现状

我镇在探索“1+3”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方面,走在全县的前列,三年来,全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迅速成立,一定程度上在提高了农民组织化意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也本着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党建”的目标,把党建工作切入到合作社中来,成立了5个合作社党支部,升格1个村党总支,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的推动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民增产增收。但我也注意到“两新”组织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表现在:其一是部分党员跨村流动加入各类合作社,给党员管理带来困难,个别党员因为脱离党组织,党员意识不断淡化,责任感和荣誉感缺失,党员作用难以发挥,体现在共赢养牛合作社党支部;其二是一些合作社有党员但无组织的现象客观存在,制约和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应有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全镇没有成立党支部的合作社;其三是合作社里的一些经济能人虽然政治上要求进步,但由于合作社没有建立党组织,只能长期在党组织边缘徘徊,只能追求经济发展,不能追求政治进步等,体现在合作社中认可的人,可是行政村党支部不认可也发展不成党员。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我们要行之有效的探索“对在产业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与按建制村建立党组织如何衔接”的党建工作思路。

(二)合作社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纵观全镇X个村党总支和X个合作社党支部,真正运作起来的不多,即便运作起来了,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目前之所以有大部分合作社没有组建党组织、或说组建起来并没有运作起来,其原因是即缺少资金的扶持,又缺乏专门的党务人才。现实的讲我们农村绝大多数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尽管已经失去了“统”的功能、加之又没有对农民的服务能力,可始终还是能享受国家拨付的“转移支付”工资款。而作为各类合作社的党组织,却时常遭到“白眼”,而且还属于“白干队”之列的范畴。所以,又导致了在合作社中“建党难”和“党建难”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不少党员干部和合作社社员认为合作社的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党组织怕影响合作社发展,建立时机还不成熟;也有的人认为,合作社基本上都设在村内,社员中的党员基本上都是村支部里的党员,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已有村党组织,再在合作社内建立党组织意义不大;还有的认为,合作社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如何界定、与村党组织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上级都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工作难做,存在畏难情绪。

二是党员组织关系问题。组建合作社党组织涉及到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问题,是目前阻碍合作社党建开展的最主要因素。目前,我们采取村党总支与合作社党支部“双重”管理,因为合作社的党员也是村里的党员,党组织关系在村党支部里,实质上没有在合作社党支部,在党员数量上出现了“重复党员”,党员管理难。同时也容易产生村社干部的矛盾,当前,我镇合作社中的党员有一大部分是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或党小组长),村干部相当多担任了合作社的决策管理层人员,他们的党组织关系不可能转到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超越行政村时,党员的向心力聚集在合作社,势必会削弱村党组织的战斗力,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地位也可能会被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取代。

三是发展党员问题,成立正式支部后,必然赋予发展党员职能,这就难免会出现新的“飞过海”现象,同时跨村的社员发展党员问题也非常棘手,从而带来合作社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的矛盾。

四是合作社自身的问题。一方面,目前我镇大多数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松散型结构、管理水平不高,这就给合作社的稳定性、持久性带来问题,没有稳定持久,党建工作开展就缺乏了基础,发展壮大党组织更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合作社的法律地位问题,目前,合作社还是一个“三不像”,不像企业,不像中介组织,不像社团,各方面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理顺,这也给合作社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障碍。

五是合作社党组织工作制度缺乏,活动载体和形式过于单一。我镇已成立党支部的合作社中,虽然都是与合作社办公地点合署办公,但没有建立相应党建工作制度,很多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很多支部不开展党员活动,即便开展活动载体和形式过于单调,缺乏特色,内容不够丰富。

(三)合作社党组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怎样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促进合作社发展与壮大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合作社的底数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党建工作目标计划,建立健全合作社党建工作情况档案。按照有利于巩固党组织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的原则,做到合理规划,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按县委组织部非公党建要求,对社员人数在50名以上且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合作社,争取早日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条件的合作社,合理划归覆盖单位,实现工作覆盖。目前,我正在着手制订我镇合作社党建3年工作规划。

二是理清一个关系:合作社与合作社支部的关系。我镇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不是理事长(鼎盛蔬菜、北大山兴农畜牧养殖等)及党支部书记是理事长(双赢农机、金土地机械化生产、共赢养牛等)的合作社都应按照“支部帮合作”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即“支持不把持,帮助不包办,工作讲配合,共同促发展)全力扶持壮大合作社。合作社支部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展示好党组织的形象,使理事长感受到党组织的实际作用,做到既要当好合作社“高参”或合作社理事长工作的“高参”,又要为其把关定向,引航前行。不是理事长的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要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防止以党组织“领导干部”的身份居高临下,指手划脚。要坚持到位不越位,指导不领导,依靠不依赖,配合不迁就,统揽不包揽。要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当挂牌的党组织,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调动党员的干事热情,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增强党组织在合作社事业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实现党组织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和谐共振,让群众感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

三是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根据合作社的产业特点、经营规模、社员分布等不同条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设置党组织,加快合作社党组织的组建步伐。一是单独组建。对已初具规模,运行相对稳定,社员中有X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合作社,单独建立正式党组织;二是联合组建。根据“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对运作模式相近,考虑跨村联合建立党支部,探索区域性党建工作,并且进一步按不同合作社划分党小组,方便党员开展活动。比如:双赢农机合作社党支部可以把其它村农机合作社联合,跨村成立1个农机服务业为主的党支部。三是挂靠组建。由行政村已成立的合作社党组织,对其他合作社实现工作覆盖。比如:统部村兴达养殖合作社党支部可以覆盖村其它养殖合作社。

四是完善两个场所:一是党员办公活动场所。随着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性特点,组织党员、社员开展学理论、学科技、学法律,引导他们富了口袋富脑袋,寻求社员参与的广泛性。通过建立合作社远教站点(目前我镇已有4个远教站点)和党员先锋岗等活动载体,进一步提高社员的参与度,扩大受教育覆盖面,为合作社广大党员、社员和群众提供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场所。二是党员示范种养殖基地。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帮扶创建党员示范种养殖基地。比如:干部帮扶基金用于合作社,对合作社中有发展潜力的党员、致富能手,积极为他们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小额信贷以及各级多项优惠政策,并以其为典型,引导社员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用党员的示范户效应带动社员户的快速跟进,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建立三项制度:一是支部、合作社理事会例会制度。在具体工作上,支部与合作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合作社工作,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和社员大会决议运作,经济上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保持相对独立。二是党员联系户制度。组织合作社党员致富能手与困难党员和社员结对,每名党员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结对帮扶联系2-3户困难群众和社员,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农业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脱贫致富。三是党员发展制度。把发展党员作为加强合作社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积极把合作社里的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推荐入党,吸收他们参与党的活动,大胆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党员发展质量的保证,吸引更多的社员向党组织靠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统部镇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现实地讲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意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予有力的指导、支持和必要的监督、协调,我镇合作社能够健康发展起来,并在繁荣农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根据我镇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以上分析,结合统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个人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是细化政府扶持政策,建立部门协商机制。目前我镇多数合作社都处于成长初期,经济实力薄弱,生存发展能力差,要保护农民入社及生产的积极性,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要通过党代会、人代会或其它手段向上级党委呼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对合作社在工商登记及商标注册、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确立了具体政策,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制定政策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政府机构特别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协调其它部门,抓好政策的贯彻执行,让合作社组织真正享受到相关优惠措施。

其次是健全运行机制,推动品牌建设。一方面积极引导合作社建立健全章程和管理制度,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另一方面鼓励农民以农产品为主,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品牌效益,赋予合作社更多无形资产,提高农民专业合作实施品牌经营的积极性。

第三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科学评价、奖励体系,对带动性强,切实引导农民群众致富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积极探索合作社规范发展方式,根据合作社需求及自身实力,将合作社发展与土地流转、项目承接等联系到一起,盘活农村土地、林地等资产,引导农民群众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作价入股加入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农民利益紧密结合的专业合作社。

第四是突出地方特色,力求加快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以做大做强、培特培优,根据我镇的现状,以我镇主导产业及优势产业为目标,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上抓突破。积极探索把同类产业的大小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联合社,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加速全镇同类合作社的整合,增强实力和带动力。如:鼎盛蔬菜合作社可以把全镇其它蔬菜合作社建立生产基地,或是把其产品收购储存。

第五是探索合作社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结合点,力求通过加强、理顺、规范合作社的管理,探索社会创新管理的新模式。我认为对合作社等“两新”组织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与发挥作用并举,使其在健康向上、聚人心促和谐上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在“两新组织”管理服务中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县镇两级政府要逐步完善以登记、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社管理服务体系,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实施。比如:双赢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在探索社会管理方面取得一定的经验。合作社充分利用党支部活动场所的作用,经常性的组织社员在农闲时边打扑克、下棋等娱乐活动,边座谈,商讨合作社的事、农村的事,切磋农牧业种养殖技术、信息,研究土地流转等与农村农业相关事宜,大家畅所欲言,探路子、出点子、谋计划、定对策共商发家致富的途径。农民也增收致富了,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双赢”。更重要的是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参与经商、外出务工等事业,各有各的事,矛盾纠纷也少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是探索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合作社保障体系。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和生产过程的特殊性,面临着许多风险。随着合作社的发展,风险也相对集中。应把农业保险向合作社延伸,发挥农业保险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化解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推荐第6篇:霍尔奇镇奶牛发展调研报告

霍尔奇镇奶牛发展调研报告

王振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由于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推动,全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形势喜人,养殖效益整体回升,生态农业逐步发展,初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加快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奶牛业发展,是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一、霍尔奇镇奶牛业发展环境和现状。

霍尔奇镇地处阿荣旗西北部,面积1138平方公里,耕地89.6万亩,草场43万亩,年产优质牧草和秸杆9亿吨,全镇现有奶牛1400头,超过1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3个,301国道从境内穿过,全镇辖29个行政村。距旗政府所在地(龙头企业所在地29公里),交通十分方便,02年,就已经成立了养殖小区,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

二、存在的问题

(一)饲养管理水平偏低

目前、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和小区奶牛日均产奶量在25公斤以下,达不到保本生产量,各别奶牛日均产奶不足20公斤,只能亏本经营,除了青壮年牛较多外,问题存在饲养和管理上,大部分养殖户不懂精细

饲养,生产方式落后,技术管理水平低,达不到营养平衡供给,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

(二)养殖户资金运转困难

主要是前期投入过大,投资回收慢,养殖户致富心切,超过了其承受能力,靠银行贷款,增加了投资成本,相当大的利润被利息抵消。

(三)受龙头企业制约

部分村组距国道较远,且养殖户分散。如横道、立新、光明、天台岭、老石场,企业受成本制约,不能及时收购鲜奶,造成酸奶。给养殖户造成损失。

(四)保障和服务体系不健全。

个别村兽医人员工资无保障,村兽医站处于半瘫痪状态,加之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疫病控制、技术培训等系列化服务。奶牛养殖户主要是小区集中饲养和分户经营,没有建立规范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合作组织,一旦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发生利益纷争,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

奶牛产业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比较稳定,属技术要求和风险较高的产业。在市场相对垄断、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只能向管理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一是切实搞好培训。引导奶牛户转变观念,转变落后的饲养管理方法。要高度重视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设立培训学校,组织经验交流会,统一组织养殖户分期分批到奶业较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二是抓好精细生产。要下决心发展种草养畜,为各养殖户划出饲料地,种植优质牧草和高产青贮玉米,推广玉米秸杆青贮饲料饲养技术,提高产奶量和品质。注重饲料的科学搭配,根据奶牛的生理状况、生产性能和生产季节科学配置饲料配方,使奶牛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抓好良种繁育。良种奶牛是奶牛业发展的命根子。良种奶牛品种良种化程度的高低,关系奶牛业产品质量和效益,要确保奶牛户买到优质的良种牛。对现有奶牛进行改良,淘汰无饲养、改良价值的劣质牛。

二、保持各项优惠政策的连续性。

我镇奶牛产业的迅速起步和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驱动的结果。解决当前奶牛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除了养殖户自身的努力外,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既要把群众引上路,又要送一程。如果不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养殖户不能度过难关,奶牛业发展就会陷入僵局。因此,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非常重要,扶持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当务之急是帮助养殖户协调金融部门续贷,解决资金周转难题,争取早日收回投资,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真正建立

起以农户投入为主体、财政扶持为导向,金融贷款为补充的生产投入体系。要调整、完善扶持奖励政策,由原来扶持多购牛改为扶持引进良种牛,按奶牛的产奶量给予补贴,引导奶牛户从注重饲养数量转移到注重品质和良种上来。加大种草养畜扶持力度,鼓励奶牛户种植饲料作物,推进草畜一体化。除旗里优惠政策外,乡镇在资金、土地、水电等方面要配套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奶牛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家庭饲养。家庭奶牛场是荷兰、英国等发达国家奶牛生产的基本形式,其规模不算大,大部分在50头左右,这种生产形式和规模,是奶业经过多年与产业性质、市场等因素反复磨合形成的。我旗音河乡等地区来看,家庭小规模饲养符合人力资源丰富、生产技术水平偏低的现状迎合了一次性投资小,成本低,易启动的发展要求,这种规模的小区和家庭饲养是与我镇经济状况,农民生产技术等条件相适应的最佳载畜量。小区养殖可以大大节省一次性投资,家庭养殖可利用农业副产品饲养,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竟争力。因此,今后,要坚持小区集中饲养和家庭分散饲养“两条腿走路”,在巩固和发展现有小区的同时,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把下步扩大规模重点转移到家庭饲养上来。鼓励农户利用闲置房屋进行3至5头小规模饲养。当散养户积累了一定资本、具备一定养殖经验后,再引导其建设小区进行集中饲养。要在稳步扩大奶牛总量的基础上,重点培植奶牛专业村、专业乡镇,推动奶牛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多引龙头企业,着力解决卖奶难的问题。

奶牛产业对加工龙头企业的依赖程度很高,可以说,离开龙头企业就不能发展。现阶段,镇内投资建龙头难度很大,主要还是借头发展。在我镇周边地区设立分厂或收购点,正是扩宽和转移销售渠道的好机会,争取在我镇建立分厂或鲜奶收购点。一方面解决饲养户卖奶问题,带动周边村组奶牛养殖产业发展,一方面自身得到发展壮大。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想法变成现实。此外,在条件成熟时,要建立龙头加工企业,同基地、农户形成稳固的产业链条,真正把产业做大做强。健全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在现阶段,畜牧部门要在饲养小区规划建设、品种引进、改良提纯、疫病监测防治、饲草饲料种植、饲料兽药的监控、饲养管理技术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是要建立市场化的合作组织。畜牧、财政等部门要引导、帮助已形成雏形的养殖小区成立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真正的市场法人,有效解决资金筹措、饲料供应,尤其是牛奶销售问题,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减少单个养殖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协调好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提高养殖户市场地位,确保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二是建立防疫机制。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机构建设,建立检疫配种、疾病诊治、技术指导等多种职能的奶牛综合服务站,适应疫病检测、防治的需要,并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区建设,加强对奶牛传染病的控制,确保群众养上“放心牛”。三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在已设立奶牛发展风险基金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奶牛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完善奶牛风险、奶牛饲养管理、牛奶营销等保障体系,避免奶牛养殖大起大落,确保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推荐第7篇:某镇农民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

**镇农民合作社发展

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有关要求,**县农业局组织相关业务站人员组成联合调研组,于2014年11月11日由分管农民合作社的***副局长和分管石榴产业发展的***副局长带队,对**镇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调研组召开了包括部分村组干部、大户代表、未入社果农代表、部分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的座谈会,有选择地对各类农民合作社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询问。在此基础上,对全镇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归纳梳理,结合我局相关人员参加省、州农民合作社培训所了解的外地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形成本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县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立足本县产业实际,尊重农民合作意愿,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全县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内容广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目前,全县已正式在工商注册种植业农民合作社249个,其中:石榴128个,蔬菜30个,其他水果23个,粮食3个,马铃薯5个,烤烟8个,中药材4个,核桃23个,其他种植业25个。

**镇位于我县东部,与**县相邻,全镇辖6个村,52个村民小组,2699户、总人口人11480人。全镇石榴种植户1857户,石榴种植面积52000亩,是我县石榴种植面积第一大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除其中一个为兼营石榴的果蔬合作社外,其余全部为石榴合作社。加入合作社会员户数608户,占全部石榴种植户的32.74%;入社果农石榴种植面积26400亩,占全镇石榴种植面积的50.77%。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我县通过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动员和引导农民围绕产业发展联合起来,开展互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综合效应,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农民的好处

1、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可以联合购买使用大型的生产资料如农业机械、加工设备等,降低独立购买这些生产资料时必须支付的消耗成本;可以统一批量 2

采购农用生产资料,获得较低的市场价格;可以联合引进、使用先进技术,降低单个农户提高技术水平的成本。

2、降低交易成本。农民买卖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界定和保障农产品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交易合同的费用、监督违约行为并对之进行制裁的费用以及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如果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来销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就可以使多个成员到市场进行的多次交易变为一次。由于交易费用与交易次数成正向关系,成员的数量越多,交易的市场越复杂,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节约交易费用的成效就越明显。

3、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互促进。合作组织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组织,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起着某种制衡作用,也担负着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部分公益职责,可以在许多方面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

4、合作社的运作有助于技术的创新和新知识的传播,并使农民有机会接受专家的指导。农民可以在科技应用得到推广、科技意识得到提高。

(二)对政府的好处

1、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自身行业的发展比较熟悉,从而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并协助落实。

2、农民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现代农业发达的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快速发展的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是对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

3、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平台。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才能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产业为依托,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而组建起来的经济组织,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以合作社为主体组织农民培训,把课堂办到田间地块,农民参与热情高,通过合作社培训、示范与指导等方式,向农民传播新技术、新信息,能结合产业的特点,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专业性,农民容易接受,而且覆盖面广,培训效果显著。真正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现代发展理念的农业经营者。

4、加强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农民合作社克服了家庭分散经营难以实现生产技术、生产品种、农业投入品、农业产出品的标准化问题,组织和要求全体成员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标准化生产模式的要求进行生产,并实行产品整个生产过程的追溯制

度——产前环节统一引品种、购进农药、化肥、饲料等农资,产中环节按标准化操作规程统一打药、施肥、防疫等,产后统一检测、包装、流通、销售等,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而且保护了生产环境,生产出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市场需求的产品。

5、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渠道。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商品率最有效的途径。一家一户由于生产规模小,注册商标运行成本大、品牌档次不高,难以做大做强。通过合作社对社员生产的相同农产品统一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才能上规模上档次。

6、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者和传播者。现代农业说到底就是科技农业,农业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不同季节的技术需求,与科研院所直接对接,通过科技下乡、“专家大院”,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合作社通过承担科技项目,利用成员土地进行示范,不仅解决了试验场地问题,而且能让成员直接参与,亲身体验试验的全过程,农民易于接受,发挥农业科技示范点的建设与引导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做给农民看,引着农民干,由点到面,进行推广,真正将农业科学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还可以通过资金信用合作,多方筹集资金,共同克服产前产中产后的所需资金,发展设施农业,

提高集约化水平。

7、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链条的扩展,必然导致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即是实现生产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由此可见,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中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明晰的产权制度和规范的内部运行机制。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同时,从许多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程看,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壮大后,直接兴办承接农产品加工、销售、储藏、运输等业务,是一个必然趋势。

8.增强了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构建。农民合作社的办社原则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其核心在于“联合”与“互助”。自愿、自治和民主管理是合作社制度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农民合作社按照农民的意愿开展各种合作,实行“一人一票”制度,民主选举管理机构,共同协商制定合作章程,财务收支定期向全体成员公开,重大事项由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表决,激发了农民群众关心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培养了农民群众的民主管理意识,增强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公

意识。不仅如此,合作社的发展还提高了农民的诚信理念、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社员生活,促迸了互帮互助社会新风尚的形成;借助合作社这个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平台,化解了许多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在农民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建立平等对话、平等协商的机制,理性地表达民意和诉求,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农民合作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正如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诞生后,其发展过程因受诸多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其产生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和难题。

(一)合作社创办目的不纯

目前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创办目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有的是为了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取得国家重大项目的资金或征地等方面的便利;有的是为了取得融资和贷款等方面的支持;有的是为了完成当地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有的是为了套取国家的补助资金。这些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徒有其表,并没有按照合作社的《章程》进行正常运作,更没有组织成员开展相关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套取国家的扶持项目和补助资金而成立的。座谈中一些尚未成立合作社的村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关系不熟,获取国家政

策扶持的可能性不大,加之绝大多数合作社确实没有为社员带来实质性的效益,所以对成立合作社的意愿不强烈。由于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有限,一些没有获得扶持的合作社对此也颇有微词,而没有更多地从合作社自身发展等方面找原因。

(二)制度不完善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不验资、不收费、不年检、不处罚。从工商机关的市场主体登记和监管角度看,“四不”规定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比如:合作社成员出资绝大部分是以石榴树折资入股,无现金入股,造成合作社在日后经营中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不年检的规定,造成了工商机关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正常运行、经营状况如何无从知晓,同时也就无法及时进行规范和监管等等。市场准入门槛的过低,日常监管政策的宽松,直接导致了一批“五无”(即实际无成员出资、无场地设施、无前臵审批手续、无管理机构、无经营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诞生。提供虚假登记材料,借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限定范围较广等政策便利不提供前臵审批手续,骗取登记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合作社在进行工商登记后将成员的股本又重新分退,造成了“空壳社”、“家族社”、“村落社”等不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配套措施不到位

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着地方政府配套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尤其在道路建设、信贷、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困扰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诸如:争取资金扶持难、融资难、贷款难、等优惠政策落实难问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不可逾越的“鸿沟”。发展的层面较低,仅限于农产品种植,统一组织销售产品的合作社几乎没有。不能搞产品储藏保鲜、深加工、精包装、创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难;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太低,后续发展缺少政策扶持。由于道路原因(长挂车无法进入该镇),准备在会皎路边选址又存在土地审批难等原因,至今十家合作社没有修建一个保鲜储藏库,造成鲜果价格不好时无法储藏延长上市时间,果农的收入大打折扣。

(四)、经营管理形同虚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都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在日常管理中不能发挥作用,基本上是理事长一人说了算,内部制度执行有欠缺,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大。 合作社没有按照要求制订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合作社统一组织采购、供应农业投入品的配送比例很小,并且由于部分果农长期拖欠农资款不归还,合作社资金周转难以为继,统一供应农业投

入品的运作方式不得不半途而废;合作社没有根据生产经营和社员的需要,统一开展社员产品加工、运输、储藏等服务。没有生产经营的统一,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经营性的专业合作,更不是互助性的经济组织。同时合作社还缺乏对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方名牌这方面的认识。果农只注重眼前利益,看不到各种认证和品牌建设将来给农户带来的长久效益。此外由于合作社领办人担心统一组织石榴果品销售出现亏损,无法向果农交待,所以营销上基本都是果农单打独斗,自行与外地经销商谈判或一家一户闯市场,但由于果农没有造成合力,谈判和销售中基本没有话语权,只能听任经销商压级压价,严重损害了果农的利益。使合作社章程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条款变味为“利益愿意共享,风险不愿共担”,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得不到提升,开拓市场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力很难增强。

(五)科技支撑乏力

多数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且多数专业合作社在生产、销售过程基本无服务,属于初级的农产品生产。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专业合作社大多数的产品都是初级产品,并没有经过精深加

工,附加值较低,影响了经济效益;二是科技投入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种植、栽培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

(六)果农入社动机不纯

与一些农民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套取国家的扶持项目和补助资金类似,部分果农入社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从合作社获取的国家政策扶持中分得一杯羹,而对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一些风险不愿意承担。在获得扶持的合作社利用国家扶持资金进行道路、微喷灌等基础设施建设时也难以做到100%覆盖,另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人情关系,所以在合作社内部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造成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在进行一些生产经营决策时各打小算盘,难以达成共识。

(七)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合作社在注册时借用亲朋好友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用一下,注册完毕后根本就没有真正设立财务人员,更没有设臵专职或者兼职会计人员。有些合作社虽然聘请了兼职会计人员,但这些人员大多从没接触过合作社会计工作,只是按照自己熟悉的生产企业会计或者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进行核算,而不是按照财政部和农业部频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帐务处理。我县近些年在进行各级示范社申报过程中,发现这些示范合作社也基本上

存在财务资料不健全或者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现象。另外一些合作社由理事长代理出纳工作,直接经手资金的情况比较普遍,甚至没有按照财务回避的原则,任命理事长的亲属担任会计或出纳工作。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镇的情况也是我县合作社的缩影,尽管我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很快,但总体来看,合作社的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合作社拥有成员与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农户都加入了合作社的情况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我县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需要正视的困难和问题:

1、合作社发展遇到的困难

一是资金筹措困难。实地调研的合作社几乎都谈到了合作社发展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合作社自身积累能力很弱。尤其在利润空间狭小的种植业,合作社积累发展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大部分种植业合作社社员入社实行实物折资入股,合作社又没有实质性的经营活动,更无集体积累,合作社牵头人长期无偿为合作社做贡献。另一方面,合作社不能正常开展信贷业务。从法律意义上讲,农民合作社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具备一般经济法人应有的一切生产经营资格。但是,由于《农民合作社法》刚刚出台不久,人们对农民合作社有个认知的过程,金融单位防范风险等方面的考

虑,截止目前尚未将农民合作社纳入信用评级序列。以农民合作社名义进行贷款,寻找抵押品困难,联系担保户不易,且身份尚未被金融机构认可,难以正常开展信贷活动。诸多原因导致了金融单位至今不能按一般经济组织一样对合作社办理信贷业务。目前,农民合作社的融资渠道主要靠成员从农村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和五户联保贷款,额度小,周期短,难以满足合作社生产经营特别是在产品运销、加工环节开展业务对资金的需要。合作社普遍反映贷款手续繁琐,信贷门槛高,并且利息较高。由于缺少资金,合作社难以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规模,不能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难以单独拓展市场,更谈不上农产品进一步加工增值、拉长产业链条。融资难、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民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

二是土地利用困难。一些合作社想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却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合作社产品加工所需土地在合作社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时门槛高、时间长、费用大,影响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三是市场准入困难。一些较有实力的合作社想搞储藏保鲜或产品粗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可由于各种原因而受阻。

四是人才困难。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拥有专门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的合作社不多,绝大部分合作社的购

销、财务、信息等管理工作仍然是靠几个发起人或部分“能人”兼职完成的,甚至有的合作社相当程度上是靠着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奉献精神的牵头人维系和支撑的,基础很不牢靠。有文化的返乡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在合作社任职,甚至合作社根本就无力供养这样的大学生,而社员多是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农民,他们普遍对获得生产技术较有兴趣,但合作意识不够浓,创新精神不够足,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够强。很少有一流人才怀着把合作社做大做强的抱负志愿加入其中。

2.合作社内部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育不够充分,服务功能及合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总体来看,当前我县合作社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服务功能及合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多数合作社的业务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初级合作层次上,能真正组织农户统一购买农资并销售农产品的合作社为数并不多;合作范围局限在本村、本乡内,跨区域合作、合作组织之间合作的很少。这些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合作社盈利水平较低,难以使社员从合作社获得更多的合作收益,参与市场竞争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够强,对农户的增收作用也受到相当的影响。

二是制度建设不够充分,亟需依法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运作不够规范,亟需依法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确保合作社进一步健康发

展。大部分专业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在制度建设上比较薄弱,一些合作社负责人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民主管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真正贯彻到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上不够,甚至有的合作社把章程当作了一种摆设。

三是对合作社本质属性的认识不够充分,社员之间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机制尚需一定时日。合作社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出资者与惠顾者合一。合作经济的本质属性和优越性主要就在于此,合作社对于弱者的吸引力也正在于此,合作社之所以能够成为农户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原因也主要在于此,也正是出资者与惠顾者合一的特征决定了合作社的合作本质。但是,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合作社成员,包括合作社的负责人对合作社本质属性的认识很不到位,部分合作社与成员之间没有建立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机制。有些合作社存在一股独大现象,合作社一人一票原则体现不够,实际运作过程更像公司或者家族企业,而不像合作社。比如,合作社理事长和社员讲的最多的都是如何统一购买农资、如何统一销售产品,而真正讲到按照交易额返还利润的却寥寥无几。另外,一些农民对农民合作社的认识还比较片面、比较朦胧,参加进来主要是听说有好处,跟风走,与合作社只能利益共享,难以风险共担,当市场出现一定价格波动时,部分社员甚至不与合作社进行交易,以至

于合作社内部稳定的合作交易难以持续。整体上看,目前我县有健全的运行机制、实行盈余二次返还的紧密型专业合作社还比较少,多数合作社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合作交易机制,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展的稳定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发展活力。

五、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建议引入我省崇州等地的先进经验,实行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指运营掌控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资本,在为农民专合组织、企业或业主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从中获得佣金或红利的农业技能人才。根据我县实际,可以将合作社交给经培训持证上岗的职业经理人进行经营管理,使双方都能得到实惠,从而达到合作社规范运行。

**县农业局 2014年11月13日

推荐第8篇:楚米镇农村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楚米镇农村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2009年4月1日) 楚米镇是桐梓的工业卫星城镇,位于县域中部,距县城8公里,海拔950米,幅员面积140.04平方公里,辖元田、三座、八

一、高山、三台5个村委会和楚蔬社区居委会,共98个村民组,人口26287人(其中非农业4017人);东连马鬃苗族乡、茅石乡,南邻娄山关镇,西缘九坝镇,西北接夜郎镇,北抵大河镇;是四川省、重庆市通往云南、“两广”及东南亚实施“南下”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是贵州通往四川省、重庆市及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北上”、开发带动战略的走廊,是遵义市实施“中路突破”的重点乡镇。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严格按照中央惠农支农政策,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凭借地理、气候、资源优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大力培育蔬菜、畜牧、烤烟、方竹等主导产业,唱响了全镇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主旋律,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丰硕成效,农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坚实

在蔬菜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上,我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加快土地流转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蔬菜。2008年共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商品蔬菜1500亩。在畜牧产业发展上我镇进一步加大品种改良力度,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规模100头的优质健牛养殖场1个,完成畜牧税费8.5万元。在烤烟产业发展上, 2008年我镇烤烟工作基础不断夯实,面积趋于稳定,质量有所提高。全镇种植烤烟合同面积2909亩,共收购烤烟6070担,实现担均价658元;新建密集型大烤房52间,小改密烤房17间。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2008年,在水利建设上全面完成覆盖元田、三座、楚蔬三个村(居)总长17公里的集中供水工程的自来水管安装,现已投入试运行;在楚蔬社区投入100多万元完成1500亩烟水配套建设;投入35万元在元田村新修排涝灌溉渠5400米;投入6.8万元用于三座蔬菜基地新修排灌沟3条450米,河堤加固400米;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上争取上级投入35万元新建了镇卫生院,在三台村、高山村各新建村级卫生室1间;在农村扶贫攻坚上,争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共38.5万元,实施改造了田头至龙洋公路9公里,目前正在实施三台六庄至黄泥通组公路改造5.3公里;争取通村公路建设资金60万元,新建高山村通村公路9公里。

(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2008年以来,我镇共建成了马元岩、石坝和打秋坝及高速公路沿线“黔北民居”示范点,规划建设高标准黔北民居180户,其中新建50户,改建130户,旧房美化73户,现在已全部改造完成,完成主干道硬化2145公里,连户路4312米,投入“四在农家”创建资金250万余元。以“四在农家”示范点为载体,建

- 2题。主要表现为:支柱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内部体系发育滞后;农产品商品基地规模小,层次低;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技术设备落后;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技术、资金和实用人才不足等。

(二)农业生产条件有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我镇虽处在城郊结合部,有较好的工业商贸发展条件,但在农业生产条件上,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通过加大农村投入,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相对不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不仅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再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更加困难。我镇农村家庭劳动力普遍为初中或小学文化,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观念落后,思想比较保守,市场经济意识差,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拥有实用技能的人少之又少,使外出务工农民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渠道比较单一,劳务收入不稳定,风险大。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目前实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只有能繁母猪一种,品种过于单一,对于其他农作物的保险尚未开展。随着我镇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的快速发展,设施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农业生产面临更大风险,存在“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现象。迫切需要通过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建立一道风险防范网。

(五) 新农村建设形式单一,群众致富门路不广

- 4和科学技术培训;定期通报有关市场信息等。对农户购买大型生产工具给予一定补助,对为产业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农民给予物质奖励。三是实施相关的保护措施。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决打击“三乱”等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重点保护好支柱产业。把农村专业化大户和农业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四是组织抓好基础建设。要抓好农村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交通、信息畅通。加强气候监测,搞好天气预报,抓好防汛抗旱方面的水利基础工程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导致农村穷、农业弱、农民苦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农村经济社会,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改善农村问题的治本之策。第一要着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快中低产农田改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二要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进程,加大对那些至今仍未通车、通路农村的乡村道路改造、扩建力度,切实解决广大农村出行难、交通不便的问题。三要扩大“农电改造”的覆盖范围,力争使农村电网改造范围覆盖每一个角落,确保在广大农村基本实现同网同价,家家都能用得上电、用得起电。四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等,切实改变农村文化娱乐设施资源短缺的现状,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五要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

- 6用水难、运输难、通讯难等问题,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其次是要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种植结构,要从各地气候、资源、交通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着眼长远,要在建产业、创特色、树品牌上下功夫,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同时,继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

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目前在我镇的施行还未全覆盖,但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势在必行。只是建议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过程中一是要增加农险品种。在能繁母猪基础上,新增水稻、烤烟、蔬菜等品种。二是提高农险费率。三是提高保费补助标准。四是增加财政安排。

(五)返乡农民工创业方面

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带回了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而且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培育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引导、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上首先要转变思想,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二是要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要制定和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农民工返乡投资和外地客商一样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宽松环境。特别在用地及税收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在行政审批、信贷等方面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不断加强回乡创业环境建设,增强回乡人员创业信心,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三是要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

- 89 -

推荐第9篇:海南镇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海南镇农村党员发展工作

调研报告

根据文件通知,我镇组成专门力量,深入各支部就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农村党员队伍现状

海南镇辖18个行政村,共有农村党员939名。从2009年以来,共发展农村党员19人,新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35人,新发展的女性党员5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10人,占新党员总数的5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占农村总党员数的75%。近几年,我们加强了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党员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党员队伍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发展结构不合理。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在农村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相对较少,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还比较普遍,知识文化水平偏低。二是女性党员偏少。近年来,我镇农村党支部仅发展女性党员5人,比例不足30%。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性职工偏少,在党员推优工作中,女性积极分子数量明显偏少,企业职工流动性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积极分子的退优工作。。

2、对待不合格党员处臵难。部分党员奉行好人主义,在处臵不合格党员时,对不合格党员不是严要求、高标准,而是以不违纪违法为标准,尽量不得罪人,对不合格党员处臵不及时,使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打折扣。

3、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发展党员步伐缓慢。一是支部未投入足够精力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递交申请书后,支部没有及时对他们进行党史、党的性质、宗旨、目

标和任务等内容的培训,有些村是干部害怕青年人入党,认为会争权夺位。二是大量青年外出务工,村党支部未能把优秀青年、妇女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由于各种原因,党支部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素质不高,没能把真正优秀青年吸收到组织中来。

三、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是农民的自由流动,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范围变窄,同时,造成对党员的考察较难。二是支部活动缺少凝聚力。党员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宗旨观念淡薄,造成部分党员外流后与组织少联系,参加活动不正常,从而减轻了支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农村家族观念的存在影响着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有些村党员干部家族观念重,在发展党员时,将目光对准与自己沾亲带故的人,而把与自己无亲无故的优秀农村青年排除在外。二是一些村党员干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往往将平时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作为发展对象,而对自己提过批评意见的,或者看着不顺眼的,常常不列入发展计划。

3、党员接受培训效果差,“双培双带”作用难以发挥。党员短期、长期外出和流动党员的存在,给党员培训教育带来很大的难度。有些预定的培训计划光有制度而未能实施。即使将党员培训开展起来,效果也不明显。一是因为党员到课率低,培训覆盖面不广;二是参加培训的党员因文化程度不高,或思想认识不到位,未能将培训的内容好好吸收消化,因此作为一名党员,而不能掌握1-2门致富技术,从而影响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

四、几点想法和建议

1、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全程记录制度。发展对象从确定为入党积 2

极分子至接收为新党员后,入党介绍人要负责对积极分子进行全程跟踪培养,并定期向支部汇报预备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以便党组织及时全面地了解预备党员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预备党员每月向党小组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党支部根据联系人汇报情况和组织考察情况,每半年做一次鉴定,并填写《预备党员跟踪考察卡》,供讨论转正时参考,真正发挥入党介绍人的作用。

2、加大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党员的分类指导。对农村党员从思想觉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心工作完成情况,自富带富情况,群众威信等方面实行量化,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并与 “支部晋位、党员争先”活动相结合,规范党员行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帮扶活动,每名党员、积极分子联系1—2户群众,通过转观念,送温暖,帮技术,解忧难,助脱贫,同致富等一系列活动,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树立宗旨观念、为民服务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

3、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渠道。在发展党员时,重点应做到“三个倾斜”,即向生产、工作第一线青年、农民、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两新组织中杰出人员和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倾斜;向长期未发展党员、致使村级班子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村倾斜;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妇女比例较小的村倾斜。要努力达到“三化”标准,即突出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

推荐第10篇:金桥镇发展养蜂业的调研报告

结合资源品牌优势,发展金桥养蜂业

摘要:金桥镇是原万盛区唯一的纯农业乡镇,镇内耕地面积41608亩,林地面积41783亩,是中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拥有全区唯一的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蚕桑基地和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金桥镇平均海拔700米,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具有发展养蜂业的诸多优势,但在我镇现有的蜂业发展模式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立足我镇蜂业发展的优势,结合夜郎贡米和蔬菜基地的知名度,总结和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金桥蜂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可再生资源结合金桥夜郎贡米产业绿色蜂产品

一、金桥蜂业发展的现状:

1.1地理及蜜源概况

金桥镇是原万盛区唯一的纯农业乡镇,镇内耕地面积41608亩,林地面积41783亩,是中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拥有全区唯一的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蚕桑基地和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我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无任何工业污染,是理想放蜂场地。金桥镇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面积大,花期长,从早春3月到11月都有植物相继开花吐粉泌蜜,尤其是3~8月份的油菜、柑橘、玉米等大宗蜜源,花期衔接紧密,持续时间长。我镇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植树造林,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主体,结合土地流转工程,重点实施了陡坡耕地还林和坡耕地改造,多年来我镇一直保持良好的农业传统,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镇水稻基地和蔬菜基地的发展,蜜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必将促进我镇蜂业的发展。

1.2金桥镇的蜂群和生产水平

金桥有悠久的养蜂历史,蜂农有一定的养蜂经验。现有养蜂户100多户,成立微企16户,养蜂2000多箱。主要是饲养中蜂和少量意蜂(西方意大利蜜蜂)。目前我镇养蜂劳动生产率低,人均饲养蜂数一般只有10-30群,以散养为主,蜂业教育和科技基础薄弱,正常年份,金桥镇的养蜂户均生产蜂蜜2t,蜂王浆12kg,蜂腊1kg。养蜂专业户年平均收入0.5~1万元左右,最高可达9~10万元。近年来,随着金桥夜郎贡米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安全天然的绿色食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蜂蜜属无污染、绿色、生态保健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我镇的蜂蜜及其蜂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蜂蜜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上每年有

五、六个月无蜂产品销售。当前的我镇蜂业生产模式所产的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

二、金桥镇蜂业概况

2.2机构和品牌

我镇蜂农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推选了社长,正准备注册蜂蜜商标。

2.3金桥特色蜂产品

2.3.1。金桥土蜂蜜,是金桥土蜂采集森林野山花蜜充分酿制而成的蜂蜜。蜜色泽深、口味独特、香甜味浓,含有多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微量元素,是药引的首选蜜,堪称“蜜中精品”,也由于酿蜜周期长、被誉为“蜜之珍品”。其蜜色泽金黄、口味独特、纯净无杂,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酶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润肠、润肺、解毒、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老人、女士、小孩最好的保健品、美容品。

2.3.2油菜蜜,蜜蜂采集油菜花酿造而成,色呈浅琥珀色,略混浊,有油菜花的香气 ,性温,有清热润燥、舒张血管、行血破气,消肿散结、和血补身。常用于肝胆系统病变患者及脾胃虚弱者,疗疮热疖患者食之相宜。

三、金桥蜂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蜂业管理一直处在非常薄弱的环节,由于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很大程度上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蜂业管理工作一直不能顺利开展。

3.2组织化程度低,蜂群数量少,规模小,养殖分散,蜜源利用率不高,蜂业生产效率低,产品供不应求,蜂产品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3专业合作社刚成立,各方面不完善,未形成合力,产业化程度低。

3.4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3.5政府扶持力度不大,政策导向不明确,资金严重匮乏。

3.6金桥蜂蜜口碑推广渠道匮乏,品牌知名度低,目前养蜂户一般单卖、零卖,客源少,收益低。

四、金桥蜂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4.1建立健全养蜂机构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养蜂业在解决农村就业、为减轻土地压力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金桥蜂业处于起步阶段,蜂业发展停滞不前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落实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管理。

4.2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策导向的不明确和投入的严重不足,是金桥峰业停滞不前的主要制约因素。养蜂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空中农业”,而目前金桥的蜂业生产,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很少有人过问。因此,镇政府急切呼吁上级出台有关政策,鼓

励蜂农引进先进的养蜂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蜂产品品种开发力度,使蜂农实现增产增收,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4.3加强蜜蜂病虫害防治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在设立养蜂管理部门专门机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蜂病虫害防制体系,为养蜂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镇内外积极开展蜜蜂病害病原检测、与比邻市镇区开展联防联检,确保蜂业安全。

4.4强化市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必要约束。

据消费者反应,我镇蜂产品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由于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建立,消费者缺乏产品鉴定的知识,以假乱真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说明我镇蜂产品在市场上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要打造金桥镇绿色蜂产品品牌,需要每一位从业人员提高质量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要视蜂产品质量为生命线,自觉抵制非正当竞争。同时需要市场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蜂产品的恶劣行为。

提高蜂农及广大农民的绿色无公害安全生产意识,加强蜂农与种植业主间的沟通,全力以赴确保金桥蜂产品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特性,切实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

4.5促进同夜郎贡米产业融合,提高品牌知名度是金桥蜂业发展重要途径。金桥夜郎贡米已获得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品牌知名度已享誉国内外,每年来金桥采购夜郎贡米的客户络绎不绝,金桥镇正全力打造农产品集散中心,每年举办一次农产品展销会,吸引周边居民前来购买,通过这些渠道,进一步推广金桥蜂蜜。

4.6加强金桥土蜂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金桥土蜂,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个体大,迁移性小,能维持大群等地域特性,金桥土蜂蜂蜜产量低,但品质上乘,被誉为“蜜之珍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金桥蜂

业以中蜂的喂养为主,意蜂的数量稀少,意蜂蜜奇缺。金桥土蜂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应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建立金桥土蜂培育基地,大力推广饲养技术,逐步扩大改良面,提高金桥土蜂产品生产效率,丰富金桥蜂产品的市场,弥补蜂产品产量的不足,缓和蜂产品的供求矛盾。

4.7、加大养蜂科技和养蜂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镇养蜂业生产水平低,蜂产品品种单一,不能合理高效的利用蜜源植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养蜂技术和观念落后,加大养蜂科技和养蜂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提高蜂农的科学素养,以求证经济、高效的蜂源种类,达到优质、高效的蜂业生产,是金桥蜂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环境影响评价

养蜂业是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蜜蜂授粉维持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对生态环境没有不利的影响。

5.1养蜂业发展与生态农业目标一致。

养蜂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只利用农田的边缘地带、林下、道路两旁等闲散区域摆放蜂箱,开展养蜂生产。蜜蜂消耗的能量和物质主要来自生态系统内可再生的植物花蜜和花粉,蜜蜂在采集植物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为植物传授花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2“以蜂养蜂”的蜂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以蜂养蜂”的蜂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蜂、农作物和禽、畜之间共存互利,而无论是蜂、果蔬,还是禽、畜,本身均可以产生效益。以蜂为媒介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在质上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量上是按

一定比例组成的有机体,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闭合生态产业网络,其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将农业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实现农业的低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金桥镇有发展养蜂业的诸多优势,发展养蜂业不仅可为广大蜂农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而且对于我镇农林业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农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良性产业链的运转,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我镇蜂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让我们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克服蜂业发展的瓶颈,加快我镇养蜂业向着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步伐,走出一条打造金桥绿色、特色蜂产品品牌之路,让我们在养蜂业---这一甜蜜的事业中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吧!

第11篇:某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镇新型建材产业情况汇报

XX镇党委、政府

一、XX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产业基础现状

XX镇位于XX大市区东大门,镇辖12个村居,镇域141平方公里,总

人口5.8万人。全镇工业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先后被列为XX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示范镇”、江苏省“强镇扩权”试点镇。

近年来,全镇紧紧围绕“率先全面达小康,建设幸福新城市”的奋斗

目标,全力实施“项目立镇、特色兴镇、财政强镇”三大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余户,主要涉及纺织、建材、机械、食品、电子、电力生产等行业。现有规模工业企业户,产值超亿元企业户。2010年底,规模工业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规模跃居全区乡镇前列。

按照一镇一品要求,我镇2009年确立了打造XXX建材工业园的目标,目前XXX沿线已落户各类建材企业18户,规模较大的有众志混凝土公司、XX水泥制品公司、XXX混凝土公司、XXX公司、XXX新型建材公司等。2011年10月份与香港XX公司签约的总投资亿元,一期用地亩,建设条生产线的XX管桩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规划,本月底可完成征地拆迁任务,预计月份可开工建设,一期项目建成后,年税收将达万元;刚刚与XX集团签约的万吨I级粉煤灰项目,总投资 亿元,用地亩,目前已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确立打造新型建材工业园的有利条件

1、便捷的交通条件。XXX新型建材工业园区建于XX镇西北部生建村境内,滨临XX市黄金水道XXX,距SXXS省道不足公里,SXX国道穿越境内,坐拥XXX大桥,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2、优越的基础条件。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XXX整治工程一直受到水利部和江苏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先后进行了9次大规模整治。如今,XXX不仅成为全市优质的干线航道,而且在XX镇XXX大桥两侧,分别留下顶宽超过百米的堆堤,可利用总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规划园区内圩堤坡度较为平坦,圩堤顶部较宽,适合集中连片开发,两岸均有10千伏高压线经过,S2

26、XXX大桥横穿过境。

3、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XX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掀起产业招商热潮。两年来,新招引各类建材项目个,涉及建筑材料拌和、建材物流、节能环保墙材、新型水泥制品等领域,其中众志、益旺等企业已成为全镇规模企业,纳税大户。目前已招引的投资亿元的建华管桩项目和投资亿元万吨粉煤灰项目已开展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建成后,对XXX建材工业园的发展有较强的幅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 1 -

三、XXX新型建材工业园发展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有“有规划、有园区、有龙头、有品牌”和政策聚焦、要素聚集、

力量聚合“四有三聚”目标,精心组织,按照“一镇一品”的总体要求,以资

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超前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发展,不

断完善建材园区的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整体实力、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以特色鲜明的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二)规划原则

1、统筹城乡,构建和谐。既按照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要求,构筑园区

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又考虑XX发展的需要,以园区为依托,推动镇村发展。

2、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依托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园区,通过特色

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发展比较优势,兼顾产业发展与持续发展并重。

3、集约高效,保持生态。实行土地跟着项目走,科学规划、严格管理

园区用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效率。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

(三)规划范围

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一期启动区面积平方公里,位于XX镇西

北部,沿XXX大桥向南北两岸、东西双向拓展,主要在生建村境内。建成建

筑材料拌和、节能环保墙材、新型水泥制品等产品生产及交易于一体,产业

链完善,服务设施配套的产业集聚区。力争2013年,园区建成面积平方

公里,产值达到亿元,实现税收万元,解决劳动力余人。

(四)产业定位

基于规划区内正在形成的产业集群和潜在的产业优势,园区发展定位

以建材、物流产业为主,同时兼容无污染、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附加

值高的新型工业集中区。园区规划由五个版块构成,园区西南部为建筑材料

拌和产业园、东北部为节能环保墙材特色产业园,东南部为高新建材产业园,

西北部为新型水泥制品产业园,南部为产品交易和物流中心。

(五)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力争到2012年,园区建成面积亩,入驻企业达户,

产值达到亿元,实现税收万元。

——中期目标:力争到2015年,园区建成面积亩,入驻企业达户,

产值达到亿元,实现税收万元。

——远期目标:力争到2020年,园区建成面积亩,入驻企业户,

产值达到亿元,实现税收亿元;到2025年,园区全面建成,占地平

方公里,入驻企业户以上,产值达到亿元,实现税收亿元以上。

(六)建设重点

五园一中心

——五园,即:

建筑材料拌和产业园:吸纳商品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土、

商品水泥砂浆等生产企业入驻,形成建筑材料拌和企业聚集。

节能环保墙材产业园:吸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水泥免烧砖、蒸压

砖等企业及上游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形成节能环保墙材企业聚集。

新型水泥制品产业园:吸纳混凝土顶管、混凝土管桩、混凝土板梁等

新型水泥预制品企业聚集。

高新建材产业园:吸纳高新建材、特色建材、环保节能产品及上、下

游产品生产企业入驻,形成高新建材企业聚集。

其它工业园:吸纳与特色产业配套的关联企业入驻及其它产业转移企

业入驻。

——一中心,即:

产品交易和物流中心:集园区管理机构、服务机构,交易市场、物流

企业于一体。规划建设产品陈列室,汇集建筑材料、水泥制品、墙材产品、

高新建材进行功能分区展示、展销的市场,建成新型建材采购、物流基地,

展示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的良好形象。

四、打造XXX新型建材工业园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形成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载体建设。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以镇主要领导

为组长,主、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园区建设推进组,

强化对园区建设的统筹和协调,并对园区的运行动态、认定核准、考核奖励

等方面进行管理;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明确一名镇班子成员兼任主任,确

定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具体职责和完成时限,层层落实任务,扎实推进工业

园区建设工作。二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建设合力。把发展特色产业园区摆

在首要位置,抢抓机遇,开拓奋进,营造齐心协力建园区,一心一意谋发展

的浓厚氛围,努力实现园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成立

建材协会,创新平台建设。组建XX镇新型建材协会,协会本着打造一流社

会化、市场化运作为目标,着力为XX建材行业提供服务,在政府与企业之

间搭建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协助政府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秩序,同时通过协会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引领整个行业水平提升。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抓好园区规划布局。力求园区建设定位准确,规划合理,把产业规

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镇村发展规划有机衔接,提高

规划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建

设有机结合,园区规划布局主要在生建村,位于集镇西北部,与东南工业园

区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园区的工业化发展分别向中心延伸,集镇的城镇化

改造向东西扩展,最终东西园区与中心集镇相衔接而连为一体。

(三)扩大开放,强势招商

一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广告牌、

宣传画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建设新型建材特色工业园区的资源优势、

特色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扩大XXX新型建材工业

园的影响,提高XX镇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入园发展。二是围绕特色

产业招商。按照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以

园招商、以特招商、联合招商;优化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提高招商引资的质

量和水平,组织企业到大中城市周边产业发达的地区考察学习,加强与XX

市区及以上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和互动,力争引进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

的项目进入园区,推动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大企业招商力度。引

导企业加强招商引资研究,密切关注外部投资和经营动态,加强与国内知名

建材企业的联系沟通,针对知名建材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和开发新系列产品新

上建材产品项目。

(四)突破制约,夯实基础

一是全力缓解土地制约。积极争取省、市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时

取得土地许可手续。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优先安排工业用地,将园区规

划面积内土地编入工业用地总体规划。加强统筹协调,采取征用、集体建设

流转等方式,搞好土地流转。二是努力破解资金制约。采取镇为主导,市场

运作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园区建设资金,加快路、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

建设,增强项目承载能力。积极争取上级的扶持政策,给予专项资金和政策

支持,用于园区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启动资金。三是突破人才制约。要实

施人才培养工程,制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建

立员工薪酬,员工培训体系及人才激励机制。

(五)突出项目,狠抓落实

一是鼓励现有企业提档升级。加快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现有入园

企业实施技改扩能,提升产品质量,实现清洁生产;整合小型建材工业企业

资源,支持项目入园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工艺,实现集约化生产,形成规模效

应,加大节能减排,壮大园区总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发展水平。二

是加强龙头企业培植。全方位多层次谋划产业发展项目,着力培植一批市场

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

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积极落

实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和包保责任制,加强协调,对项目建设进行重点跟

踪、重点服务、重点督查,确保项目提前开工。

(六)完善政策,大力扶持

一是拓宽思路,创新发展措施。进一步完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吸

引企业入园发展及项目落户园区的措施。主动构建园区综合服务保障体系,

降低园区内企业运行成本,增强园区对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按照项目投资规

模、建设速度和经营效果,对园区入驻项目在土地租金、厂房基础设施建设

等方面实施梯级优惠政策。二是创新机制,规范运作。以服务企业为中心,

创新工业园区管理机制,建立高效务实的管理机构,做到一个机构管理、一

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劳动用工、信息、市场

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园区企业创造良

好的创业和发展环境。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按照自愿入会、自选领导、自聘人员、自筹经费和自理会务的原则成立XXX

建材工业协会,开展学术交流、沟通行业信息、推进行业间合作;建立行业

预警机制,帮助会员解决生产要素矛盾;防止本地区企业搞恶性竞争等。

2011年11月16日

第12篇:某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镇新型建材产业情况汇报

XX镇党委、政府

一、XX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产业基础现状

XX镇位于XX大市区东大门,镇辖12个村居,镇域141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全镇工业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先后被列为XX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示范镇”、江苏省“强镇扩权”试点镇。

近年来,全镇紧紧围绕“率先全面达小康,建设幸福新城市”的奋斗目标,全力实施“项目立镇、特色兴镇、财政强镇”三大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 余户,主要涉及纺织、建材、机械、食品、电子、电力生产等行业。现有规模工业企业 户,产值超亿元企业 户。2010年底,规模工业实现产值 亿元,同比增长 %,工业规模跃居全区乡镇前列。

按照一镇一品要求,我镇2009年确立了打造XXX建材工业园的目标,目前XXX沿线已落户各类建材企业18户,规模较大的有众志混凝土公司、XX水泥制品公司、XXX混凝土公司、XXX公司、XXX新型建材公司等。2011年10月份与香港XX公司签约的总投资 亿元,一期用地 亩,建设 条生产线的XX管桩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规划,本月底可完成征地拆迁任务,预计 月份可开工建设,一期项目建成后,年税收将达 万元;刚刚与XX集团签约的 万吨I级粉煤灰项目,总投资 亿元,用地 亩,目前已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确立打造新型建材工业园的有利条件

1、便捷的交通条件。XXX新型建材工业园区建于XX镇西北部生建村境内,滨临XX市黄金水道XXX,距SXXS省道不足 公里,SXX国道穿越境内,坐拥XXX大桥,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2、优越的基础条件。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XXX整治工程一直受到水利部和江苏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先后进行了9次大规模整治。如今,XXX不仅成为全市优质的干线航道,而且在XX镇XXX大桥两侧,分别留下顶宽超过百米的堆堤,可利用总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规划园区内圩堤坡度较为平坦,圩堤顶部较宽,适合集中连片开发,两岸均有10千伏高压线经过,S2

26、XXX大桥横穿过境。

3、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XX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掀起产业招商热潮。两年来,新招引各类建材项目 个,涉及建筑材料拌和、建材物流、节能环保墙材、新型水泥制品等领域,其中众志、益旺等企业已成为全镇规模企业,纳税大户。目前已招引的投资 亿元的建华管桩项目和投资 亿元 万吨粉煤灰项目已开展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建成后,对XXX建材工业园的发展有较强的幅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 1

新型水泥制品产业园:吸纳混凝土顶管、混凝土管桩、混凝土板梁等新型水泥预制品企业聚集。

高新建材产业园:吸纳高新建材、特色建材、环保节能产品及上、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入驻,形成高新建材企业聚集。

其它工业园:吸纳与特色产业配套的关联企业入驻及其它产业转移企业入驻。

——一中心,即:

产品交易和物流中心:集园区管理机构、服务机构,交易市场、物流企业于一体。规划建设产品陈列室,汇集建筑材料、水泥制品、墙材产品、高新建材进行功能分区展示、展销的市场,建成新型建材采购、物流基地,展示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的良好形象。

四、打造XXX新型建材工业园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形成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载体建设。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主、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园区建设推进组,强化对园区建设的统筹和协调,并对园区的运行动态、认定核准、考核奖励等方面进行管理;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明确一名镇班子成员兼任主任,确定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具体职责和完成时限,层层落实任务,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二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建设合力。把发展特色产业园区摆在首要位置,抢抓机遇,开拓奋进,营造齐心协力建园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实现园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成立建材协会,创新平台建设。组建XX镇新型建材协会,协会本着打造一流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为目标,着力为XX建材行业提供服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搭建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协助政府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同时通过协会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引领整个行业水平提升。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抓好园区规划布局。力求园区建设定位准确,规划合理,把产业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镇村发展规划有机衔接,提高规划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园区规划布局主要在生建村,位于集镇西北部,与东南工业园区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园区的工业化发展分别向中心延伸,集镇的城镇化改造向东西扩展,最终东西园区与中心集镇相衔接而连为一体。

(三)扩大开放,强势招商

一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广告牌、宣传画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建设新型建材特色工业园区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扩大XXX新型建材工业园的影响,提高XX镇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入园发展。二是围绕特色产业招商。按照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以园招商、以特招商、联合招商;优化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组织企业到大中城市周边产业发达的地区考察学习,加强与XX市区及以上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和互动,力争引进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进入园区,推动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大企业招商力度。引

- 34 -

第13篇:五十镇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

第 期

中共互助县委办公室2011年7月25日

五十镇旅游业如何提档升级的调研报告

鲁明清

互助县五十镇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自然地貌独特、资源优势明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这里有历史悠久的佑宁寺,历经300年左右的风风雨雨保存基本完好的北庄古城堡、还有以五十镇为主的土族盘绣艺术。近年来,五十镇依托大美青海旅游品牌,紧紧围绕旅游活县战略,着力推进特色旅游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努力将旅游业作为互助县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地处五十镇的佑宁寺综合开发已经列入县委、县政府“十二五”规划,发展旅游业将迎来难得的机遇。为进一步抓住机遇,创新方式方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旅游业档次,大力推进五十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从本乡镇旅游业发展中的现状和突出问题入手,就五十镇旅游业如何提档升级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供参考。

一、五十镇旅游业发展现状

五十镇位于互助县东南部,距县城威远镇25㎞,东邻松多乡,西接丹麻镇,南与红崖子沟乡接壤,距平安县城25㎞,平互公路南北穿过整个集镇。全镇辖19个行政村和2座藏传佛教寺院,共有128个生产合作社。截止2010年末,全镇共有4464户,17413人。镇政府位于五十镇桑士哥村,占地10667平方米。

五十镇居住着汉族,土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和满族六个民族,其中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1%,这里具有十分浓郁的土族民俗民风、藏传佛教和民间传统文化气息。宗教文化、古建筑和土族人民特有的服饰、盘绣、轮子秋等让人们留恋忘返。五十镇所承载的独特、丰富的民俗文化,相对于外来旅游者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新鲜的异质文化,对于这一民俗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开发将对旅游者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也极具旅游魅力。五十镇目前有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的佑宁寺、有300年悠久历史的北庄土族古城堡、土族盘绣艺术以及众多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犹如鲜艳亮丽的土族服饰、寺滩村的民间说唱艺术、甘滩村的“跑马会”、“沙哇太”的花儿会、土族轮子秋表演活动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构成了五十镇特有的文化艺术底蕴和人文内涵,使得五十镇显得更具民族区域特色。

二、五十镇独特的旅游优势资源

(一)佑宁寺。佑宁寺被誉为“湟北诸寺院之母”,位于互助县五十镇寺滩村,距县城35公里,距夏都西宁39公里。 佑宁寺,简称郭隆寺,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48年),三世*传播佛教来到佑宁寺所在地的本浪(藏语谓十万)滩讲经,宏扬佛法。建议当地部落头领在此修建寺院。第四世*罗藏却结坚赞和四世*喇嘛云丹嘉措从西藏特派第七世嘉色顿悦却吉嘉措*来佑宁寺,主持建寺事宜。明万历三

十二年(公元1604年)建寺,并开设显宗学院,清朝康熙年间,佑宁寺有大小经堂、僧舍2000多个院落,僧侣7000多人。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佑宁寺原有*20多名。佑宁寺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气势恢宏,寺与山层层叠叠,浑然一体。寺前一佛塔高耸入云,入寺便是大经堂,沿山间小路拾级而上,便通向了山腰的各个殿堂,它们镶嵌在陡峭的山崖上,造型奇特,蔚为壮观。远远望去,苍翠的松柏参天挺拔,郁郁葱葱,寺院点缀在山间,甚是美观。山岭、古树、殿堂交相辉映,更增添了寺院的庄严、肃穆和恬静的气氛。佑宁寺建筑风格融土、藏、蒙古、汉族艺术为一体,可谓多种民族艺术的结晶。殿堂中的雕塑、绘画作品,艺术价值较高。

(二)北庄古城堡。北庄古城堡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因当时社会动荡,兵荒马乱,又由于当地系交通要道,兵匪过往频繁,为防盗寇、兵匪,故修此城堡,防御外侵。城堡占地面积4477平方米,平面呈南窄北宽的规则梯形状,城堡修建在北庄村东形似一只鹰踩着一只兔子正欲啄头的山间平台上,当地人称此地为“悬哇咀”。城堡三面环山,西靠桦林山、东照金子山,北连阳山。北庄古城堡,历经300年左右的风风雨雨,保存基本完好。堡内保存完整的土族院落及院内角楼、锅台连炕、院槽等建筑形制和原始的生产生活用具、纯朴的生活习俗是一座典型的原生态土族民俗故土园。

(三)土族盘绣。盘绣是土族刺绣中最主要的绣法,是土族妇女一生的必修课。盘绣是土族独有的一种绣法,复杂巧妙,汇集着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勤劳、朴实的土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着古老传统的民族刺绣艺术,她们的刺绣技艺精湛,做工精细,巧夺天工。我镇有多名盘绣传承人,并有丰富的刺绣作品,

黄兰索、马有莲、李安言索。因此,五十镇也以“盘绣之乡”闻名远近。

三、五十镇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十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挖掘不够,开发利用还属于较低层次,发展壮大旅游业还有很多制约因素。一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目前,我们还没有至佑宁寺的客车,交通非常不便,这是严重制约我镇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大众旅客心向往之,但来此一趟耗时太多,成本太大。二是开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开发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距旅客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没有规范的宾馆、酒店,满足不了游客住宿、餐饮的需求。三是景区、景点游玩项目少,缺少消费点。五十镇的旅游业目前只停留在宗教朝拜上,许多景点和项目没有开发出来。游客出来旅游追求舒心舒适,拿钱出来消费,却没让自己开心、尽兴,是游客最不乐意的事。四是观念滞后,开发意识不强。由于历史、宗教、民族等原因,五十多数地方的村民市场经济意识较低,旅游自主开发意识不强,表现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等、靠、要”思想,即等政府来发动,靠政府拿钱来,要政府解决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农民乡村旅游的自主开发意识不高,影响五十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整体速度。

四、对五十镇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五十镇所承载的独特、丰富的民俗文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新鲜的异质文化,对于这一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将对旅游者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对进一步对外宣传五十镇独有的民族特色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五十镇旅游业的提档升级。

一是扩大旅游结构。挖掘一切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资源,进行网状式和链条式的旅游开发模式的开发,扩大旅游结构。网状式旅游模式即将佑宁寺景区、天门寺景区、北庄古城堡、拉日村盘绣、花儿会、跑马会等按照其在不同地点的特点进行合理统筹开发,形成网状式的结构。这样可以让旅游消费者在我镇一个地域内得到不同的感官视觉享受。并逐步形成链条式旅游模式,将我镇的旅游景区与邻近的县、乡的旅游景区相结合,旅游者在参观的过程中一路参观下去,游览完本地的景区后,还可以到另外的地方去参观,让旅游者体会到消费的价值。

二是挖掘文化内涵。对五十镇旅游资源的成因、年代、兴衰和内涵进行深度挖掘、系统研究,为其准确定位,这是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在“佑宁寺—湟北诸寺之母”和“北庄古城堡”旅游开发上把握特性,准确定位。对寺院、古建筑、古城堡、四合院、锅台连炕、碑刻等建筑文化,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等人文资源、自然资源进行彻底普查,建立起档案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形成系统研发、组合包装,提高旅游产品特色。

三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围绕五十镇土族民俗民风、藏传佛教和民间系统文化气息浓郁,古建筑风格、土族风情、民间小吃等散发出的独特魅力。通过市场分析,寻找开发利用的着力点,积极研发有个性的旅游产品,重点围绕土族盘绣、土族服饰、酩鰡酒、宗教用品等研发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让游客有看的、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有带的,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链。

四是加大投资和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对旅游景区进行静态、动态等全方位的宣传,喊响主题形象口号,对人们进行视觉、听觉信息传递,提高吸引力,扩大影响力。通过与旅行社合作,

利用媒体平台,举办节庆活动等形式加大宣传促销,让旅游景区深入人们的大脑,打响旅游品牌的牌子,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向旅游效益的转化,促进五十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作者系五十镇党委书记)

------------------------ 本期发: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县级各领导 报送:地委办公室存档共印30份

------------------------

第14篇:肃州镇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肃州镇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肃州镇是敦煌市城郊的农业大镇,多年来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做了积极贡献,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后,如何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促进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发展城郊农村经济,成为肃州镇亟需思考的问题。根据要求,通过对肃州镇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肃州镇基本情况

肃州镇位于敦煌市西郊,东连市区沙州镇,西连青海石油管理基地,南靠敦七公路开发区,北与黄渠乡接壤,敦煌城区主干道阳关路横穿东西,新城区古城路南北贯通,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镇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万亩。辖祁家桥、魏家桥、板桥、武威庙4个城郊村,5826户,2.1万人,201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农业增加值 1.75亿元,增幅5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411元,增幅13%,预计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38元。

二、城郊农业发展现状

(一)、肃州镇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不断夯实各项服务措施,抓示范促带动、抓培训促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优质林果产业。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采取宣传发动、政策拉动、科技推动的强力措施,大力推进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产业,目前全镇栽植葡萄11434万亩、枣树2990亩。投资635万元建成了肃州镇设施葡萄园区,被列为酒泉市级农业园区,建成了肃州庙、孟家桥、河州堡3个百亩葡萄土地流转示范片。

2、优质瓜菜产业。肃州镇地处城郊,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年来有种菜、种瓜的传统,涌现出我市“辣椒大王”祁兴基,瓜棉套种状

元王宏等,截止目前,已形成祁家桥、魏家桥、武威庙、孟家桥、河州堡、肃州庙6个200亩以上示范片,完成大棚蔬菜300亩,新建日光温室150亩,全镇种植瓜菜面积达到13000亩以上。

3、养殖产业。立足镇域优势,通过建点示范、政策引导、算账对比等措施,建成高标准设施养殖示范小区2个,五年来新增肉羊

1.8万只,新增规模养殖户200户,调引种公羊50只,新增肉牛300头,目前全镇畜禽饲养量达到了17.8万头(只),户均畜禽饲养量达

8.5头(只)。

4、二三产业。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努力创造发展环境,积极构筑发展平台,重点在祁家桥、魏家桥、板桥等村大力发展商贸、餐饮、宾馆服务业,使全镇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85万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

(二)、肃州镇加快城郊经济发展的一些做法

近年来,我镇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炼,在发展城郊经济上形成了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

按照“科学布局、扩张规模、完善功能、彰显魅力”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城郊的祁家桥、魏家桥、板桥等村发展以住宅、商贸、娱乐、餐饮为主的商贸服务业,助推城郊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祁家桥村一组开发建设高标准出租公寓和配套设施,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规划建设外来人口生活服务区和劳务市场。二是依托沿党河风情线和湿地公园优势,在祁家桥村、高台堡村发展以农家客栈、农家餐饮、田园采摘为主的农家旅游观光区。三是依托北外环线和敦格铁路过境及铁路货站建设,大力发展以专业市场、矿产流通、物流中心为主的仓储物流集散区。四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通镇域内“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打造“四纵四横”的产业框架。

(三)、存在的问题

1、种植业比重偏大。虽然经过了

四、五年的调整,但种植还是

很单一,主导产业仍以棉花为主,特色产业不明显,种植业收入不够稳定。农民收入的增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农产品市场价格来决定。所以在调整中,应在不断增加种植业产值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和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并注重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问题。

2、林业比重偏低。林业是基础产业,重在对农业及社会发挥生态效益,要克服重经济轻生态的倾向,加大种草植树力度,加快其产业及生态两大体系建设步伐,在提高其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大经济效益。

3、畜牧业比重应继续提高。为不断满足社会有效需求和不断扩大市场空间,畜牧业比重应继续提高,以提供更多优质畜禽产品。

4、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重点产业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储量低,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二是粮经草比例仍然不太合理。粮食面积稳中有增,经济作物尤其是棉花大面积增加,草料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致使棉花增产不增收,草畜不配套。三是农户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驱使下,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造成市场上农产品供求总量与结构的失衡。

5、科技推广示范滞后。目前大部分乡镇的农技推广站、科技示范点,由于缺乏资金投入,科技人员分流等原因,处于瘫痪状态,在良种引进示范、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农业生产信息不畅,科技服务断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较低,农民利用科学技术增收缓慢。

6、特色不明显,草畜产业效益低。特色产业本应是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引导不够、销售不畅等多种原因,农户在生产经营决策时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判断,进行小而全的生产,难以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生产经营格局,造成农产品的地区性雷同和农产品的相对过剩;草畜产业方面,由于草畜产业市场定位偏差,重数量,轻质量,市场需求

不旺,效益低下,没有带动起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民增收缓慢。

三、近五年及2012年城郊农业发展目标和定位

(一)、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一区四基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1、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加快建设“四大基地”

一是推进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基地建设。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和设施葡萄示范园区的带动效应,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要求,不断壮大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产业。力争到2015年,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面积达到3万亩,建成沿河沿路40里葡萄长廊。特别是以河州堡村为中心,辐射带动武威庙、杨家堡等村发展设施葡萄1000亩,建成酒泉市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基地。二是推进以温室蔬菜种植为主的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建设。依托东临市区、西临油田基地的区位优势,借助我镇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不断壮大以温室蔬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力争到2015年,瓜菜面积达到1.5万亩,温室大棚面积达到2500亩,建成祁家桥、板桥、武威庙、河州堡、姚家沟5个瓜菜生产专业村。特别是以武威庙村为重点,在现有温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无土栽培农业,建成千亩瓜菜温室基地。三是推进以肉羊养育为主的优良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依托滩多地广的优势,坚持以大场大户为支撑、专业村组为重点,主攻设施规模养殖,狠抓品种改良和饲喂技术更新,不断壮大以肉羊养育为主的优良畜禽养殖产业。力争到2015年,沿滩靠边的姚家沟村、杨家堡村、高台堡村、肃州庙村和河州堡村规模养殖户占到总户数的20%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5万头(只),使我镇成为全市畜禽养殖重点乡镇之一。四是推进劳务输转基地建设。

依托人口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开展较高层次的劳动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实现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不断壮大劳务输转产业。力争到2015年,年输转劳动力5000人以上,将我镇建成全市劳务输转大镇。

2、以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建设二三产业发展示范区

按照“科学布局、扩张规模、完善功能、彰显魅力”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祁家桥、魏家桥、板桥等村发展以住宅、商贸、娱乐、餐饮为主的商贸服务业,助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在祁家桥村一组开发建设高标准出租公寓和配套设施,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规划建设外来人口生活服务区和劳务市场。二是依托沿党河风情线和湿地公园优势,在祁家桥村、高台堡村发展以农家客栈、农家餐饮、田园采摘为主的农家旅游观光区。三是依托北外环线和敦格铁路过境及铁路货站建设,大力发展以专业市场、矿产流通、物流中心为主的仓储物流集散区。四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通镇域内“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打造“四纵四横”的产业框架。到2015年,争取

二、三产业产值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

(二)、2012年农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按照“一特四化”的发展要求,立足镇域优势和产业基础,认真谋划产业布局,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努力构筑农民增收新框架。一是着力扩大产业规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林果、瓜菜、养殖”多元增收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干部推动、农户落实的工作模式,按照沿路沿河、集中连片的发展思路,新植葡萄5000亩、枣1500亩,使全镇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面积达到17934亩。做精做强温室产业,不断扩大日光温室种植面积,积极扶持发展塑料拱棚,在武威庙建成200亩拱棚瓜菜示范点,通过加强技术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引进种植技术,提高瓜菜

种植效益。稳步发展养殖产业,以发展设施养殖为目标,新增规模养殖户90户,新增肉羊9000只,全镇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3万头(只)。二是着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完善葡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客商管理制度、经纪人管理制度等,对葡萄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干预,督促引导农户按技术规程准化生产。以培育示范点为抓手,全面落实葡萄标准化技术措施。三是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招商引资,加快建设农产品贮藏和深加工项目,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销售、技术和信息服务为重点,加快培育各类葡萄协会和合作社,积极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逐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是着力加快劳务输转步伐。依托我镇人口资源优势,继续把劳务输转作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加大培训资源整合,强化培训方式创新,进一步加大家政服务、旅游管理、电焊维修、计算机等实用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技能培训600人次,输转劳动力5100人,其中有组织输转2500人,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

第15篇:鸣皋镇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鸣皋镇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鸣皋镇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为抓手,围绕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克难攻坚,扎实工作,教育工作实现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但是,作为农村教育,也存在许多影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鸣皋镇有定点初中4所,在校学生2107人;成建制小学18所,教学点11个,小学在校学生4469人。在岗教师367 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人,中级职称教师130人。民办学校5所,在校学生1795人。

二、当前我镇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学校校舍不足,资金匮乏,规范化学校创建及素质教育实施等存在制约因素

第一体现在校舍依然不足。最近几年,我们在县教育局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先后建设鸣皋镇徐阳小学宿舍楼、鸣皋一中宿舍楼、鸣皋二中餐厅及宿舍楼,鸣皋四中餐厅,改建多所学校厕所、围墙等。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但是,还有一些突出问题:如:鸣皋四中的学生没有地方住宿,搭地铺在学校会议室。鸣皋三中没有像样的餐厅、学生宿舍楼等。我镇所有学校都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师生阅览室,大部分学校没有微机室。有的是多室合用,这些因素影响制约着鸣皋教育的发展。

第二体现在教育教学内部设施上。我们现在全力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一些内部设施。音体美器材、图书、仪器等器材设备不足。 “班班通工程”、已安装一部分学校,但使用率不高,教师使用技术急待培训。教师电脑已配发给教师,但绝大部分学校没有网络,新电脑成了摆设,教师备课和学生上课受影响,学校的的资金捉襟见肘,经费不足,难以配备达到标准化的内部设施设备等。

2、师资缺乏,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师资紧缺。

我镇小学加上教学点有29 个,比较分散,有些教学点班额较小,但村里干涉不让学生上复试班。造成教师资源的一定浪费,占用教师数量相对较多。第二是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年龄结构偏大。一部分教师年近60,教课、改作业力不从心,有的患有严重疾病,甚至难以上班。由于教师缺少,不少学校即使有专业教师,也不能仅仅教专业课,还要教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难以实现专业发展,专业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甚至有的教师考虑担任主科的教学质量用语数占用这些科目.

3、学生问题

最突出的是择校现象。小学升初中每年70人左右择校去城里初中就读。中学职高招生时,一部分升学无望的初三学生不愿去上职高,好多在这个时机流失。另外一个是学生安全问题。所以好多地方学生家距离学校较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4、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农村的教育发展形势和城市相比,形势不甚乐观。究其原因,一是当前农村学生的升学就业前景不好,不少升学的学生即使毕业了还是没有合适的工作,甚至比不上打工的,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是当前农村孩子,尤其是低年级,不少家长外出打工,不少学生是留守或半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或亲戚的管理无非是生活上的吃饱穿暖,可是对孩子的学习就无能为力了。这也决定了我们当前的农村教学更接近单纯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很薄弱。另外一点是在农村因为独生子女也在增多,有的家长很重视孩子教育,所以,想尽办法送孩子去城市读书,造成学校尤其是初中生源流失。

5、教育的大环境不容乐观。

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太高,尤其是一些小问题,小事故,在其余行业及部门不是大问题,但是发生在教育上就是大问题,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不是有利于教育,相反的对教育部门和学校没有有利因素。

三、下步工作建议和对策

1、加大农村中小学资金投入力度。落实政府办学责任,做好当前学校校舍及内部设施标等工作,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2、积极做好师资配备问题。

当前中小学,因教育的特殊性,不少老同志力不从心,误了孩子。但教师数量少,仍在顶数。建议多补充新鲜血液。

3、建议建立农村教师补助制度,营造农村任教的良好氛围。

4、积极做好队伍素质提高问题。

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对农村中小学领导实施培训制度,培训要在形式内容上改进,真正起到效果。

5、做好留守儿童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为学校发展创设积极良好的发展氛围,严厉打击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

鸣皋镇中心学校 2013年11月12日

第16篇:迤车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迤车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会泽县迤车镇野菜加工企业调研

刘涛

会泽县迤车镇总面积471平方公里,辖27个村委会,有人口79386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盛产多种山野菜,每年春天苦刺花、棠梨花等野菜满山遍野。由于山野菜生长在自然状态下,其营养成分高于栽培的蔬菜,不仅口味独特,而且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在我国民间就有很多用野菜治疗常见病的配方。因此,野菜保健食品的价值逐渐被人们知晓和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和食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山野菜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日益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从事山野菜加工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山野菜的加工也作为农村野生资源增值利用的有效途径,逐渐兴起。

一、企业发展总体概况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迤车镇核桃连片种植已初具规模,其春季盛产的核桃花较为丰富,可作为野菜加工的原材料使用。该乡的陶兴贵、陶顺林、李兴荣3人看准了这一良好机遇,于2009年9月投资300余万元成立了迤车镇龙岭野菜加工厂,厂区位于迤车镇阿都村委会头道河村民小组,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2067平方米,距昭待高速公路阿都出口1公里,距县城53公里,距昭通71公里。同年9月14日申请注册了“千蕊”商标,主要从事鱼腥草、核桃花、苦刺花、棠梨花、石榴花、蕨菜、白花、攀枝花、茉莉花等山野菜的加工,加工过程对环境无污染。

该厂自2010年6月正式投产以来,本着充分利用林区山野菜资源,就近收购山野菜的方式,拓展了经营范围,对野菜的收购范围也逐步覆盖全县,迤车、马路、纸厂、乐业、驾车、干沟、大海、待补等地均已设立收购点。目前,野菜加工厂知名度和信誉程度逐步提高,在用人用式方面达到不拖欠员工工资,不拖欠各收购点原料款,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曾在2010年被会泽县人民政府评为“2009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大户”、“2010年年度产业结构调整带头人”、“2012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县级龙头企业”。

二、企业发展现状

该厂成立以来,从搞好产业定向、办特色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入手,坚持“与地方特色资源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原则,按照“规划在先、经营方向不变、深度开发”的思路,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区域特色经济初显轮廓,已初步建立了鱼腥草、核桃花、苦刺花、棠梨花、石榴花、蕨菜、白花、攀枝花、茉莉花等山野菜的加工基地,逐步形成了野菜加工工厂化、规模化的态式。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经过2年的努力,经营市场的不断拓展,生产经营逐年稳定发展,产品产量逐年增长,除本省外还销售到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该厂在农业方面逐步得到发展壮大,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型商品基地和专注农业市场,有较强带动能力,并与农户紧密连接的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借助各种产销协议、合同契约和按股分红等方法,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截至2011年底止,总产值达300万元,带动农户2000户,每户年均增收500元以上。

目前“千蕊”野菜系列产品已初步开发并向深度利用的方面积极推进,现在正在积极申报曲靖市知名商标。

三、社会效益体现

龙岭野菜加工厂的建设和投产带动了迤车镇地方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数千人直接或间接受

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每年在全县范围内出资159万元收购鲜山野菜,带动全镇农民增收159万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全镇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也随之增加。

2、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鲜山野菜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将积极带动我县山野菜种植业的发展。

3、工厂固定员工25人,临时员工50人,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雇用员工也将随之增加,对解决劳动力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企业的发展将积极带动农民增收,同时带动我县山野菜种植业的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动力就业。

四、企业发展总体思路

该企业发展总体思路是“两个优化”。即:优化野菜结构。在绿色生态发展的平台上,立足优势野菜系列,重点放在加工和流通环节上,打造“基础在农村,重点在加工,特色在山野,关键在流通”的龙头企业结构体系。优化布局。立足优势资源在农村的区域,根据自己制定的龙头企业发展的方向,优化野菜资源的原产地及销售的空间布局结构,构建起基地化和销售规模化的空间发展格局,创建会泽县农业区域品牌。

五、企业发展规划

针对会泽县的实际,该厂逐步向产业化经营发展:主要通过野菜产业化经营,使野菜产品更容易、更广泛地进入市场,让当地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更多分享野菜产品在生产、加工与流通中所带来的增值和效益。当前,该厂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总的趋势体现在“四个转变”。一是逐步从高质量和高产量的方向转变;二是由试产到定产再扩大生产的逐步转变;三是由初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四是由传统采摘食用向产业化、规模化转变。未来企业发展力图实现“三个突破”“一个提升”,即:

实现龙头企业的大突破,重点在鱼腥草、核桃花、苦刺花、棠梨花、石榴花、蕨菜、白花、攀枝花、茉莉花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产品上率先实现突破,实现深加工,发展壮大,形成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

实现野菜加工水平有明显突破,野菜的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产品储存时间有所延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产品深加工率要达到50%以上。

实现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大突破,培育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野菜,使其成为名牌产品,使各类产品达到无公害或绿色标准,培育驰名商标。

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带动企业能力的提升,提升厂里各员工的文化程度及综合素质,积极发展精深加工新产品,尤其要抓好市场前景看好的加工产品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充分综合利用加工中的副产品,提高附加值。

六、存在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龙岭野菜加工厂已初具规模,作为会泽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产品具有一定特色,在市场中占有一定地位,未来该厂计划扩大野菜加工品种,即食型山野菜系列、干制系列山野菜、食用菌、青蚕豆。新建配套设施,冷库及干燥设备。使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扩大产品加工和市场占有率。但是由于自身原因未能够申请到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一些相关优惠政策没能够积极争取到,加之引资经费和项目前期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厂房扩建资金缺口较大。

未来一年需求资金在35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新建一条年产400吨山野菜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改造1400平方米厂房,新建20平方米锅炉房,购买机械设备,包括主辅设备、公用设备等。希望政府能在扶持地方农业产业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第17篇:望关镇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望关镇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望关镇是康县核桃产业主产区之一。历届镇党委、政府在探索农业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望关核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中起到了中坚作用。然而,因自然条件制约,核桃丰收时雨水较多,烘干设备欠缺,在群众增收上有一定的影响。

一、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望关镇核桃种植历史悠久11个行政村内均有分布,全镇核桃种植面积已达22.5亩,其中核桃挂果面积达9.8万亩,2015年产量达768吨。现阶段,我镇核桃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针对我镇尚无主导产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后,作出了大力发展核桃的决定,把核桃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全镇村社和广大退耕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截止今年,全镇核桃总面积达 万亩,主要有清香、香玲及本土老树等三个品种,全镇核桃发展面积近万亩以上的村有2 个,其中沈湾、李坝、中庄、跃湾等村基本实现了千亩核桃连片种植。

种植大户影响深远。通过部门专业技术指导,资金重点扶持,全镇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核桃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沈湾村李仲义、李坝村马尚政等群众成为了全镇核桃产业发展的能人大户,家庭核桃产值在2015年达到3万元以上。这些人为全镇核桃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起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一,自然条件适宜。一是气候适合核桃的生长条件。我镇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适宜核桃生长。二是山地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3.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2余万亩,发展核桃产业空间大。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全镇各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日趋完善,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效益可观。从近几年核桃产业种植情况看,全镇平均亩产50公斤,收入3000元左右。在受气候影响较大的2014年,每亩核桃均产量也达到了42公斤左右,核桃产业较为稳定。

第三,发展前景看好。一是市场需求大。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扁桃、榛子、腰果、核桃)之一,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目前,市场需求正以10%的年速度递增,拥有稳固的需求市场。二是利用效用高。核桃仁可直接食用,核桃油耐贮藏,易保鲜。枝、叶、外果皮能入药,青皮、树叶可作家畜饲料,总体利用效用较高。三是可以进行深加工。核桃仁可以做成罐头、高级饮料、粉剂和蜜饯等食品。

三、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镇核桃产业发展的分析,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农村劳动力匮乏、市场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儿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另外,农户农业生产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别人种什么跟着种什么;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眼前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市场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规模发展。

第二,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现阶段,核桃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核桃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我县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大部分农户在核桃生长的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收入低。

第三,加工设备欠缺,影响产业质量。望关镇地处甘肃南部,核桃收成季节雨水较多。目前,全镇无核桃烘干设备,群众主要采取自然晾干的方式。因受雨水影响,在晾干过程中会出现霉变、腐烂等现象,对核桃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按照调研结果看,一台烘干设备对核桃的产业的影响有直观重要的作用,每吨核桃,采用自然晾干方式,霉变和腐烂的核桃保守估计在57公斤作用,有了烘干设备后,霉变和腐烂现象将不再存在,核桃产量的影响会降到最小。

四、想法及请求

第一,加强科技培训。目前,群众在科学种植方面水平依然不高,管理粗放,增量不增收现象依然存在。希望联村单位在帮扶过程中,能强化对群众的科技培训,多为群众发放一些科技书籍,提升群众科学种植水平。

第二,解决烘干设备。烘干是核桃收成后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市场来看,大型烘干设备价位大概在30万元以内。有了烘干设备后,全镇核桃产量在烘干上的损耗将提升2.8%-3.5%左右,腐烂和霉变现象会得到彻底根治。

第三,合作社组建工作。全镇现有核桃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但均未实现核桃干果产品化生产,市场交易主要还是以干果散装交易为主。希望帮扶单位能在产业品加工、包装上给予帮扶。

第18篇:龙池镇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龙池镇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就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用工程建设的手段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和条件,使植物和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使光、热、土地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形成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周年生产,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供应,提供农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主要内容是与集约化种、养殖业相关的园艺设施和畜禽舍的环境创造、环境控制技术及其配套的各种技术和装备。因此,设施农业又被称为工厂化农业。

一、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龙池镇位于蒲城县东南25公里处,于2001年底由原钤铒乡和龙池乡合并而成。辖17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7456户,总人口3.4万人,耕地面积7.2万亩。主导产业以瓜菜为主,西瓜面积5万亩,蔬菜面积3万亩。以无支柱大棚西瓜和温室大棚菜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逐年扩大,14米大棚西瓜面积己达8000多亩,无支柱大棚10000亩。推广优苗、滴水灌溉、多膜覆盖、配方施肥等西甜瓜“四大技术”,西甜瓜品种达到50多种,形成了以埝城村的早熟西瓜、重泉村的佳农西瓜、武家村的黑无籽西瓜、东社、屈家的甜瓜、金星村的哈密瓜、五更、晋城的绿宝8号为代表的一村一品格局。全镇大棚面积达到5万亩,温室育苗棚20座,秋延蔬菜也达到了3万亩,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设施农业经营状况

1、农业产品主要是外销为主。如西瓜、蔬菜现已销往全国各地。每到成熟季节,外地商贩从四面八方赶来,车水马龙,十分繁荣。他们的到来,保证了全镇设施农业产品的畅通,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全镇设施农业的稳定发展。

2、按经营机制可分为个体经营、行业协会等经营模式。我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建设的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较高,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

三、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小、零星、分散、拳头产品少。

2、设施农业存在“白色污染”隐患。

3、部份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

4、销售渠道不够畅通。

5、资金短缺,需各方面筹措资金。

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我镇党委、政府对发展设施农业高度重视,把设施农业机械化创新项目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镇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科学论证,精心布局,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建立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示范带动基地。

3、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按照“主动融入、迎接辐射、互补联动、共谋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充分利用我镇地域、自然环境、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在引资引智上有新突破。

4、搞好技术服务,加强项目管理。我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办法,大力示范推广大棚种植、灌溉等新机具、新技术,从机械的造型、购置、安装调试、操作、演示、故障维修等做好跟踪服务。

五、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加快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冬季瓜菜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我县设施农业,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积极推进,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无害化,提高农业种植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扶持种植大户,带动劳动力素质较高、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地区扩大种植面积,实现规模化生产。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可以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出让资金以及农业专项资金等对农民建设大棚进行直补。定期举办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大设施农业方面的技术力量,为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三是加强环境监督,对废弃的塑料薄膜要求农户全部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任其丢弃在所种植的土地上,否则将

对我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制约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龙池镇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龙池镇人民政府:刘文娟

2012 年 3 月 1 日

第19篇:道口镇塑料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道口镇塑料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道口镇塑料行业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造纸、纺织、烧鸡食品并称为四大支柱产业,成为我镇经济发展中的一支主力军。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按照县政府有关要求,我们对全镇塑料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道口镇塑料行业现状

目前,我镇共有塑料制品生产企业20余家,集中分布在解放路南段和北段。其中安阳市百合塑胶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东方塑胶有限公司以其规模大,品种全,质量高,效益好的优势位居行业前列。安阳市百合塑胶有限公司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从单一的生产PVC、PE、PP管材,发展成为具有设计、生产喷灌等设备和部件能力的综合性企业,成为“中国塑胶、塑料节水器材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塑料加工业协会会员”。

2006年,全镇塑料行业总产值达到万元,拥有各种塑料生产设备100余台(套),能够生产各种

第20篇:曹庄镇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曹庄镇服务业发展情况 调研报告

各位领导:

我们曹庄镇接到调研通知后,抓紧组织人员,深入辖区内575家服务业单位,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现场查看、财务数据汇总分析等方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曹庄镇服务业发展现状

曹庄镇现有服务业企业575家,2008年实现总产值3.2亿,实现利润895万元,实缴税金141万元。2009年1—6月份服务业总产值2.82亿,实现利润756万元,实缴税金97万元。在建服务业10家,计划总投资2.43亿元,目前完成投资1.81亿元。

在结构调整方面:2009年上半年,运输业实现税收53万元,取代银行业成为曹庄镇的服务业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异军突起,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餐饮业发展较快,实现了均衡分布,稳步提高。

重点项目建设:分沂入沭整治投资1.6亿,对沿途16公里河道进行清淤、护堤、修建滨河大道,工程进展顺利。龙鑫家园投资1000万,建设两栋居民公寓楼,需要有关部门帮助办理国土手续办理。大哨社区改造项目总投资1.18亿元,对旧村进行全方位工程改造,今年投资3000万,需要帮助办理国土、发改手续。

二、当前我镇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服务业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创新载体,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是维系经济稳定增长的市场基础,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中坚。我镇服务业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已经显示出了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其自身的发展中由于基础、规模、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仍然处于一种发展的瓶颈状态。认识瓶颈、突破发展瓶颈使服务业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般问题,我镇服务业做大做强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人才瓶颈

服务业由于其创业的小规模、家族化运做特点,使得其发展中出现了明显的人才瓶颈,主要表现在: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管理人员的管理的方式方法,企业架构设计等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人才容易流失流失。多数服务业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发展培养人才,但由于服务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待遇、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制约,自己培养的人才也往往难以留住。

(二)融资瓶颈

服务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大体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方面:服务业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状况较差,难以吸引到贷款或投资;银行从自身效益出发,以及受制于僵化的体制,更倾向把大型工业企业作为放贷目标,而对服务业企业惜贷;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和其他融资方式的平台,使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三)信息化瓶颈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在一些领域,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我镇服务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甚至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很多服务

业企业缺乏信息化意识和有关人才;

2、很多服务业企业不能合理利用资金,“重硬轻软”的做法造成投资的浪费;

3、服务业企业信息化存在来自于服务业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人为阻力;

4、服务业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还不够完善。

(四)管理瓶颈

目前我镇服务业企业的管理困境其实是多方面的,包括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等。总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管理水平而引发的管理风险。服务业企业受规模、资源限制,一般没有能力实现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管理工作往往由企业所有者兼任,或者是把各种管理职能简化合并后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由于管理者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表现为简单化和集权化,严重影响服务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大多数服务业企业缺乏战略管理能力、组织创新能力,使服务业企业的管理风险加大。另外部分服务业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使许多企业在发展中不能适时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构,企业就会在内部滋生问题,原有的成功经验往往会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财务管理不到位。主要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3、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一方面,服务业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就会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管理混乱,监控不严,信息失真等。一些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五)信用瓶颈

一些服务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为了快速发展而不重视

企业的信誉,因此,在很多人心目中不守信用成为服务业企业的特性。目前还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服务业企业的信用状况难以评价。信用环境的不成熟,使服务业企业维护自己信用的积极性不足。

(六)创新瓶颈

创新是企业的活力所在,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但是目前大多数服务业企业还处于维持生存状态,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近几年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在大力支持服务业企业进行创新,但覆盖面较窄。因此,服务业企业往往过度关注技术创新,而忽略如管理创新、知识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等其他方面的创新。

三、我镇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政策倾斜,为服务业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研究扶持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办法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在经营范围、信贷、税收、用地、科技、人才等方面,做到大小企业一视同仁,并适当予以倾斜;整顿市场秩序,消除一些大企业垄断市场、以大欺小、欺行霸市等现象,政府应设定市场规则,严格执法,完善市场组织,确立公平竞争机制。服务业企业可以成立带有金融性质的机构,如成立服务业企业基金,这样就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二)制定发展规划,以有效措施促进服务业企业的成长和现代化

服务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不是企业内部的问题,如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过度竞争以及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等。为促进服务业企业健康协调发展,制定和实施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规划应提到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并把服务业企业发展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大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资金缺乏是服务业企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目前服务业企业银行借款较难,民间借贷的比例较高,筹资成本过大,企业不堪负担。为了更好的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金融机构要切实转变观念,突破传统观念和制度的障碍,加快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的注入极大的活力;金融机构要改进贷款决策程序,建立适合服务业企业的信贷审批机制。

( 四)加快技改步伐,实现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

在买方市场下,要避免同一行业的众多企业挤在同一市场,靠“传统”的压价竞争求生存,而要力争做到“小而专”“小而特”,以具有专有技术的产品开辟市场。把企业的竞争优势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质量、服务上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树立品牌意识,主动与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依托大企业和骨干企业拓展市场,走出低层次竞争的怪圈。

(五)集聚管理人才,提高服务业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服务业企业只有“聚才”才能“聚财”,因此,服务业企业要摒弃家庭式管理模式,积极吸纳和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政府还应制定优惠政策,把更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吸引到有发展前景的服务业企业,对自愿到服务业企业工作的人员在户口落实、子女就学、养老保险等相关待遇上与其他大型企业一视同仁。

(六)关爱服务业企业,建立和完善服务业企业社会化支持系统和服务体系

服务业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包括: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提供培训服务、提供技术服务、提供组织支持,应鼓励服务业企业建立自治性的协会组织,使他们通过联合协作形成集体力量,共同抵御市场波动的风险,避免过度竞争,

维护服务业企业的权益。

总之,今年以来,我镇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态势总体还是好的,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较小,但发展同样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待各位领导多加以关心、指导、帮助。我们有信心在各位领导的扶持、帮助下,通过全镇上下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尽快消除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共曹庄镇委

曹庄镇人民政府2009年7月 20日

镇 发展 调研报告
《镇 发展 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