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寒假实践报告(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13:53: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临泉县青少年健康上网和整改措施的调查报告

进入新的网络时代,上网已经渐渐成为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在工作学习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能否健康上网成为一个令社会、家长、学校各方关注的中心问题。 各方在行动

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为1.95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在新增青少年网民中,青少年手机网民贡献了很大份额。CNNIC调查显示,2010年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同比增长73.5%。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74%,超过同期全国网民60.8%的水平,而青少年网民使用台式机上网的比例降至69.7%。手机超过台式机首次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与城镇相比,农村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略高,达到74.5%;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青少年网民手机上网比例也较高,达到75.3%。CNNIC分析认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手机上网比例反而高于领先地区,是由于手机上网为电脑设备匮乏地区的青少年提供了另一条接触网络的渠道,较低的网络使用门槛吸引了更多网络接入薄弱地区的青少年群体。临泉县地处该县地处祖国东部,安徽省的西北边陲。属于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网络安全和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到了新的挑战。

根据一项权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虽有37.1%的网民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主要目的,但与半年前相比,所占比例下降了3.2%,而休闲娱乐已成为继获取信息之后的第二大主要目的,占35.7%,并仍呈递增趋势。在网吧里,60%-70%的消费者是在玩游戏,而看新闻和收发邮件的只是一小部分。我调查团队走入网吧,看到的都是一群沉迷游戏的青少年,对他们的调查也遇到了一定的阻碍,他们相对于其他孩子,心理较为封闭,对社会的戒备心理较强。

一、问题:网络对青少年的不当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民盟中央教委副主任沈绮云表示:互联网在我国自1995年开始向公众开放以来,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我国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有三大影响:一部分青少年无限制使用网络,沉溺网络使他们的社会交往减少,变得孤独,为摆脱孤独又不断上网,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成瘾;以暴力为主题的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色情淫秽的不良网络信息已成为多数青少年性知识获取渠道。

有人肯花数万元买一件“虚拟兵器”,孩子为了装备饿了三天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国内竟有游戏玩家,花了数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购买了一件某网络游戏里的“虚拟兵器”。与此同时,一些玩家因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被骗而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对这种新的“虚拟商品”进行规范和保护是目前现行法律、法规中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是困扰着我国执法机构的一项新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孩子为了为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人物买更好的装备,甚至几天不吃饭。

而在网络聊天、论坛中,谎话、脏话随处可见,不少青少年就是从网络上学会了撒谎,并以此为乐事。网络世界中的冲突其实与现实社会一样,也是矛盾重重。如果在不规范的前提下,让未成年人在网络中完成社会化过程,那么危险性显而易见。

违法少年中,97.1%的人上网,“落水”声为何吓不走“河边的人”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运清教授则公布了一组数据:2010年,武大社会学研究所和市团委在武汉21个社区,对3000名未成年人进行了一次上网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有过违法犯罪记录的青少年中,竟有97.1%的人上网,其中沉迷网络的人数高达36.6%。在所有影响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上网活动中,网上聊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网络游戏和影视。但他同时表示,这组数据所显示的只是网络和青少年成长间的表面关系,在对结论进行分析后,调查人员认为,真正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仍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面对身边很多因为上网而沉沦的朋友,这些网吧少年却自信地说自己能搞定,肯定不会傻得去犯事儿。悲剧的发生还是吓不走这些徘徊在“河边”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

反省:“中国特有的家教模式”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四川大学应用心理与健康教育研究所临床心理研究室主任格桑泽仁在分析时直言:“据调查发现,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青少年很少患上网络成瘾这种病症。那么隐藏在网络成瘾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中国特有的家庭教育模式’。”他说,多数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有物”,潜意识上拒绝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独立”,就意味着自己失去对孩子的监管权。

这种教育方式,造成了我国青少年独立性的严重下降:不懂得自我生存、自我保护,在自控能力下滑的同时,叛逆心理却越来越重。与此同时,家长的爱多表现在物质上的慷慨,而忽视了精神、情感上的关爱。我国现今未成年人家庭结构大多数是“4-2-1”型的,即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争相爱护一个孩子,这就很容易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

这种情形下的亲子关系表现出四个特点:

1.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索取和给予,没有对等交流。这使得孩子认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天经地义的生活模式。

2.父母把与孩子的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钱成了衡量感情和爱的标志。“孩子,你放心,只要学习需要,大人再苦也掏得起钱”,这句中国家长几乎众口一词的话,反而使孩子很难去珍惜父母的劳动、理解他们对子女的感情。

3.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太高,孩子考试没考好或犯了点错误,就会“恨铁不成钢”,从而进行指责、打骂。在多数情况下,正是这种说教式的教育,将青少年“逼”到网络中去逃避。

4.父母发生问题,孩子往往成为受害者。在问题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就容易养成不良习气,包括网络成瘾。

同时,我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基础教育模式。在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心目中,学习目的似乎就是为学期末的一场考试。这就易使孩子们找不到学习目标,从而失去学习动力。相反,在平等交流、形式多样的网络中,他们却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作用。于是,他们便一头栽了进去。

在我国,电脑对于青少年来说,仍是一个玩具。而在美国,绝大多数青少年是将电脑当作一件工具而非玩具,因为他们从小便看着父母用它来完成各种必要的工作。因此,美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情况要比我国少得多。

二、应对:多方携手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值此新年之际,为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保障青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净化社会环境,团临泉县委决定招募一批网吧监督志愿者,监督员有权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走访监督,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黑网吧”可向12318举报进行监督举报。同时,收集社会各界对网吧管理的建议,向文化、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反馈。团县委倡议社会各界:“关注网吧,就是向社会奉献爱心!监督网吧,就是关爱您的孩子和所有的孩子!”。这句话包含了政府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望。团县委根据临泉县的实际情况多措并举引导青年“文明上网 健康上网”。首先是营造文明上网的浓厚氛围。团县委利用多种形式发布、散发《团县委致全县广大青年的一封信》。号召青年“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劝导未成年人不进入经营性网吧。还有建议全社会动员起来。学校、家长、职能部门、网吧业切实担负起各自职责,为了孩子的明天,努力净化社会环境。只有多方携手才能真正为青少年健康上网提供一片蓝天。

成年人与上网少年沟通的有效方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三夕说,网络时代为青少年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其中,如何与青少年沟通?是困扰着不少家长和老师的一个难题。

网络文化汇聚了天南海北的各种信息表达方式,也催生一种新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88”(再见)、“菜鸟”(水平不高)、“大虾”(高手)等稀奇古怪的名词,被广泛使用。

未成年人正处于行为和语言的模仿期,这使他们能更快、更熟练地掌握网络语言。同时,他们也易混淆网络语言和生活用语间的使用区别,并将“网语”带到生活中来。这使得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交流时,代沟越来越大。

成年人要找到与上网青少年进行平等沟通的有效方式,首先必须认真了解青少年在网上干了什么,他们为什么喜欢上网?网络给青少年提供了什么样的生活与世界?其次,成年人必须学会上网,学会如何在网上用青年人熟悉的网络语言与青少年聊天,了解他们对生活的真实想法;第三,全社会必须从法律、情感、知识、家庭、身心等多方面入手,引导青少年注意上网的内容,限制上网的时间和地点,确立一些最低限度的底线,逐步培养青少年上网的自律性;最后,要更有效地与沉迷在网络中的青少年进行沟通与交流,各级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发展网络心理学、网络技术学、网络行为学、网络语言学与网络文化学等新兴的学科,丰富自身知识。

众专家为青少年摆脱网瘾支良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政府上网工程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委员解延德表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一种先进的工具,对互联网的盲目无视是自欺欺人,对互联网的回避则代表着愚昧落后。让青少年学习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意义重大。要让青少年正确学习、使用网络,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吸其精华、避其糟粕,就必须建立、完善良好的网络文化。

目前,本土网络文化发展尚处于技术的初级阶段,我国未成年人所接触的网络文化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国外或简单模仿国外的,如果这种文化入侵的现状不改变,我国的未成年人网络教育将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实现网络文化和青少年成长的共同良性发展。因此,要倡导、支持开发本土的、适应我国社会现状、有利于我国青少年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让互联网真正成为青少年健康成才的工具。

格桑泽仁认为,要帮助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脱离网瘾,家长首先要改变现有的家教模式。家长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的网络游戏问题,当发现孩子沉溺网络后,不要严厉打骂,这种强制行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家长首先要理解到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孩子学会使用网络对他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都很有益处;其次,要及时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其协调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并设法给孩子提供培养其他兴趣的机会;最后,家长应擅于表扬孩子在脱离网瘾中的进步,从而使他增强信心,将沉迷上网的兴趣转移到其他兴趣点上。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表示,青少年沉迷上网的关键,是因为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不健全,传统的说教式家教、学校应试教育体系等,都毫不留情的扼制了青少年兴趣多样化发展的步伐。因此,要克服当前网络发展过程中,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部分消积影响,其根本就在于推广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模式,用人性化的家庭、学校教育方式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沈绮云教授也对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提出了四项建议:1.完善互联网管理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制定《信息法》,完善互联网的管理立法和监管措施,规范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设立专门的互联网管理机构;严格对进口游戏的审查制度,积极推进游戏软件的年龄分级制。2.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系统。大力扶植儿童网站的建设,通过网站向未成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文化艺术作品和文化艺术活动。3.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教育。4.积极发展国产电子游戏产业。

三、建立长效机制,我们来建议

综合分析地方现状,对临泉县地方建立网络安全长效机制提出了以下十条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调整网吧管理机构。认真落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按照国家和省14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做好网吧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属地管理,守土有责。文化市场监管按照谁批、谁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县人民政府的管理职能,发挥乡(镇)、社区及基层派出所、工商所作用,确保本辖区内管理不留死角,责任到人,包干到人。三是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建立联合巡查制度,突击检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严格执行量化处罚标准,建立网吧违规行为的信息通报制度,同时加快网吧技术监管系统建设,从以人防为主转为人防技防并重,提高管理效率;四是社会监督群防群治。继续聘请网吧社会监督员,建立监督员工作新机制,明确工作性质、职责和权力,普及网吧法律法规知识,在加强我局“12318”举报电话受理工作的同时,制作网吧举报监督卡,公布上级机关举报电话,让社会监督员、学生家长、教师和媒体共同参与,对网吧违规经营行为进行举报;五是建设协会,行业自律。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在严打、严堵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同时,积极疏导渠道,为未成年人上网学习提供合法的场所,解决未成年人上网难的问题。开展“绿色网吧”或“未成年人上网专区”建设试点工作;六是调整文化市场布局,整合现有资源。坚决执行“不再新批”要求,积极鼓励现有网吧之间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参股、控股等方式合作,整合现有网吧资源;七是建立网吧退出机制。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国家十四部门的有关通知要求,逐步取缔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对违反十条规定的网吧,坚决予以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及其他证照;八是多管齐下,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积极为未成年人上网创造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强化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监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呼唤全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九是规范年审制度,建立文化、公安、工商监管联动机制。严把《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年度审核关,在审核中网吧经营业主需取得文化、公安网络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部门的年审意见书后,方能办理文化、工商证照年检;十是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式免费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服务。;临泉县实施建设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图书馆县级支中心总投入数十万元购置电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信息资源查询,同时,电子阅览室设置屏蔽系统,有效拦截不健康网络信息内容进入,积极为广大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文明、便利和优越的绿色上网服务。

寒假实践报告[优秀]

寒假实践报告(优秀)

超市寒假实践报告(优秀)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优秀)
《寒假实践报告(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