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备课五环节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2: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 备课成败的5个关键点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就必须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下面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简单谈谈决定备课成败的5个“关键点”。

一、“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

研读就是要知根知底。“备课备什么?”这是必须要知道的问题。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研读”与备课内容相关的一切资料。

细分一下,“研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备课前要吃透了课程标准要求,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例如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如果连《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基本理念等一点都不清楚,就无法备得出一份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的科学教案;二是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一定要弄清楚,免得走“重复路”、“半段路”或“走过头”;三是要极为细致、认真地品读和读透教学内容的每个细节。如《科学课》每一个教学内容上都有很多问题、实验方案、图片、知识点、提示、表格„„这些内容的答案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和学生的关系是什么,和教学的条件有什么联系,重点在什么地方,难点在哪里等等一切问题都要搞清楚。像有些实验必要时要自己亲自尝试做一做;四是“研读”学生、自己和教学条件。对学生教师应该熟悉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其他各种条件,对自己教学这个内容的能力和水平要有一个自我认识,当然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自己能够创设的教学条件也要了如指掌。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除了发挥自己的力量外,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依靠集体的力量来“研读”,但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研读”效果,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比较恰当地确定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方向。

二、“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

博学”就能做到厚积薄发,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甚至顿生灵感。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广泛学习,不断积累,关键时刻才能一点一点发挥出来。我觉得备课前教师博学的途径很多,如、广泛阅读、听课取经、研究教案、专家指导等等。

广泛阅读,这是教师丰富内涵的必然途径。例如,科学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而这个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动物、植物、人体、宇宙、环保、能源、电学、光学、力学、磁等等。课间课后学生很可能提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教师什么都回答不上,久而久之,威信就自然失去了;反之,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怎么问也问不倒,那学生就会由衷敬佩,学习动力也就会倍增,所以阅读学习是教师备课前的必修课。

听课取经、研究教案,这是教师备好一堂课的捷径。有机会多听课,特别是公开课,教师可以学到教学设计等很多好的教学基本功;同样研究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大量现成的教案也可以了解自己所需的教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所以这两种途径都能迅速帮助教师拓展备课的思路,提升备课水平。

专家指导,这是一种机会难得、提升自我最快的途径。得到专家点拨,有时就会茅塞顿开,所以教师要积极把握和创造机会向尽可能多的教学专家请教。一方面可以向学校“请进来”的专家请教;另一方面,教师平时要广交教学好友,特别是要利用现代通讯条件(如网络)和教学专家建立交流联系途径,这样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

三、“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

“细致”即是备课设计要考虑周密。备课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针对教学对象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应该实现什么目标,怎样实现教学目标,可能会出现什么意外,怎样调控教学进展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备课中都应该有方案设计和预见。如果考虑约周密,课堂教学实效就可能更好。 环节扎实,方法新颖

针对教学内容和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清晰、由易到难的教学环节来达成目标。一般来讲,科学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导入、教学、巩固、拓展等四个环节。

导入”要突出一个“新”字,要用新颖的方法(例如情境法、猜谜法、故事法、实验法、悬念法等等)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渐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师生的重点互动活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通过实验、考察、讨论等探究方法主动学习,锻炼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意识,多一些尊重和宽容,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也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巩固”环节的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再锻炼,但不能简单地重复。 “拓展”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科学也要用科学,科学课中许多实验和探究活动仅仅依靠课堂是完不成的,例如种植、饲养等活动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所以“拓展”实际就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活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总之,教学设计要遵循“五个性”,即活动性、科学性、系统性、启发性、教育性和有效性。 关注生成,提前应对

科学课中,面对鲜活的具有主动探究能力的学生,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学生生成的各种新问题,这些可以统称为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等特点,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中即时产生的。对生成性资源的发现和处理反映了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一名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突出体现。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提前应对。

首先,备课时教师要充分预设。生成性资源尽管对教师把握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甚至有时是不可预测的,但教师备课前可以进行细致分析,将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可能生成的情况作出多种预测,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做,可以使教师有备无患,真正做到应对自如。

其次,经常与学生沟通,变被动准备为主动准备。学生在课堂中可能生成的资源,由于师生思维之间的差异,光靠教师独自思考,预设时不一定能够全部考虑周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遇到问题应该主动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思考动向,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

最后,及时总结应对生成性活动的经验。每一堂课上总有很多生成性的资源,教师在不断应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一些方法,例如因势利导法、留有悬念法等等。这些好的方法,教师要在平时认真总结,通过课后反思,归纳梳理,形成新的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当然,课堂上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生成性资源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很多结果是由课堂的推进状态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决定的。但是教师如果能进行充分准备,并且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那么学生生成的思维火花就会被点燃,成为师生创新的火花,成为课堂上精彩的瞬间。 语言锤炼,简洁优美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所以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科学学科的特征,我觉得科学课的教学语言应该锤炼得简洁优美,具体有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语言要生动形象,学生喜欢听;二是语言要简洁精炼,学生容易听;三是语言要富含知识,学生有收获;四是语言要科学规范,学生能模仿;五是语言要激情激思,学生受启发。

课堂中,教学语言做到了高度概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学生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体系,才能明白教师引领要求,并进行科学有效地探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

一堂效果显著,能够吸引学生的好课,必然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而成就这种好课的前提应该是备课中有创新。我认为科学备课中最需要创新的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教学内容选择上有创新。

科学教材在编写时都会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并且选择各种地方的教学素材,正因为这样,对于同一个地方,教材中的素材不一定全部适合本地区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材料。例如研究“土壤的成分”时,教师要学生准备的土壤就应该是学生身边找得到的。像苏州地区土地肥沃的黏土和壤土多,沙土少,学生研究自己找到的土壤就更加兴奋。 教学技术使用上有创新。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想不出、说不好的自然现象,运用各种教育技术(如实验、动画、录像、音频、投影等)巧妙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看得清、听得见、想得出、说得好,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教学技术创新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平时充分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功能,并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性使用,熟练了才能有创新使用的灵感迸发出来。 教学方法运用上有创新。

教学中,如果我们总是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所有的内容,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那受教育的学生自然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教师备课中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多变性和多样性。要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心中的“教学方法库”;其次,教师要像作家创作一样需要一点“灵感”,需要充分联想归纳,形成创意独到的学生喜爱的教学设计。例如,针对学生很难探究的宇宙知识,教师可以选择网络虚拟探究法,引导学生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针对学生喜欢饲养的小动物,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探究法,指导学生在饲养中培养观察、动手等各种能力,获得饲养的方法等等。 教学能力应变上有创新。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会发生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情。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学生不小心手弄破了,或者东西掉在地方发出响亮的声音了,或者外面飞进了小动物了等等情况。当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时,教师如果反应敏捷,巧妙处理,非但不会影响教学实效,甚至反过来可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应对问题时,要有自己很独到的应变能力,特别对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的突发事(如东西掉地上)时,更要不断变换处理方法。应变能力的创新在于教师对课堂把握的熟练程度,也在于教师平时的经验积累,还在于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

五、“传承”是备课的价值延伸

每一次备课都是教师的一种创新劳动,凝聚了教师很多心血。特别是公开课的准备,教师更是尽了一切力量,费了无数精力。因此,一套备课其实就是教师的一份财富,不应该随意丢弃,而应该很好地传承下去。如何传承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呢? 坚持撰写教学反思。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备课都可以总结出得失经验。当我们再次上到这个教学内容时,这些经验就能帮助我们扬长避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实效。所以,在每次教学之后教师要进行积极深刻地反思,并将反思加在备课后面。写教学反思可以将课堂上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典型问题等等内容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还要记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想法。 鼓励反复使用备课。

备课要传承好,发挥其更大价值,教师应该反复使用。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忙于案头的一些重复劳动,还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并结合反思内容进行修改,使备课不断精益求精。反复使用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和同行交流,让他人在使用中给你指出改进的地方。 积极使用电子备课。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使用,大大方便了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备课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可以将原来的手写备课,改变为电子备课。电子备课由于修改、携带和保存都很方便,所以这种改变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传承好备课,真正发挥备课的重复使用的功能。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备课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要勇于创新、积极实践,让优秀的备课帮助教师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事半功倍教学效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环节

夯实备课环节

三段五环节

三步五环节

教学五环节

教学五环节

五环节论文

五环节教学法

三步五环节

三为主五环节

备课五环节
《备课五环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备课环节 环节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