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长工作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4 00:49: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遵循教育规律,提高领导艺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校长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教师是办学的基础。成功校长引领学校成功,平庸校长导致学校平庸。当什么样的校长?要当追求和谐、追求成功的校长,当有

思想、有个性、有创新精神、有办学绩效的校长。

一、做校长要有思想,以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是学校发展之魂

在现代社会,校长已由单一角色向多重性角色转变,在学校实践中在扮演多重角色。现代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学校法人代表,学校集体的组织者,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教育者,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及学校所在社区的服务者,学校发展的决策者、策划师,学校发展的经营者及学校发展的研究者等。这些角色由一根线贯彻始终,那就是—校长的思想、理念。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理念的领导,没有理念就没有主张,就迷失了办学的方向。

校长首先是一个思想者。作为校长,除了政治素质好,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定的理论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在于注重个人魅力的提升。在个人领导理念上,要具有思考力、做到面对新形势进行理性思考,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在管理能力上,善于成为一个组织者,一个团队的核心,具有号召力;在工作作风上,做到勤奋、奉献、正派、廉洁;在领导思维意识上,做一个好学者、不满于现状、善于反思、培养自己的进取精神;在个性品质上,敢于负责、大胆、包容、善于沟通;要做到这些,在于校长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内外兼修、做到慎独,不断发展自己。

校长其次是领导班子的思想凝聚者。一个学校集体班子的团结力、凝聚力、战斗力、事业心、责任心的培育,教学教育能力、组织能力的提升,先行的是班子成员的思想凝聚,包括目标愿景的建立、价值取向的统

一、行为的规范、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等等,“思想决定行为”。

校长是教师思想的建设者。只有校长的信仰、思想、行为与学校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学校发展的底蕴与影响时,他的影响才会延续与传承。从这个角度讲,校长的成功程度在于他对教师的融入度与影响力,在于他引领的学校文化与教育时代发展的吻合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所以校长从以抓事为主到以抓教师思想为主,或者说由行政领导到思想领导,这时学校发展就有希望

二、把握教育规律,努力实现专家办学---是学校发展之本

1、把握教育管理之本质规律,实现学校科学发展

今天如何做校长,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发展,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必须把握校长的本质角色,协调好各种角色的关系。校长尽管扮演多重角色,但是要认识和把握其本质角色,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学校办学必须以教育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我赞成这样的说法,不抓教学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是不务正业的校长。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提出,一把手校长指导教学,分管校长坐阵教学,党支部书记保证教学,其他校长服务教学。

校长在把握本质角色的同时,要协调好各种角色的关系,善于分配,善于分权,学会“弹钢琴”。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校长要强化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共同围绕教学中心做好管理工作,以产生整体效应。尽管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但最后的落脚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为教学服务。在这一理念上,各部门工作中心突出,各执其职,攻关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处理好“人治”“法治”“德治”等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人治”的学校管理模式中,校长的个人意愿,往往成了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治”的管理模式是运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约束群体一种管理体制;“德治”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一直所倡导的,道德是做人的规矩与根本的准则。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以善恶标准评价,是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社会的舆论和传统的习惯来维系的,它是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三种管理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反映了校长管理学校的进程。“德治”不能单纯的作为一种管理办法来实施,而是必须和法治相结合,作为法治的补充和完善。因为单纯的“德治”而不以制度来规范也约束,就会使学校管理重蹈“人治”的窠臼。“法治”为主,“德治”为辅。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才能是学校管理真正作到科学合理。所谓以法治校,以德治教,才是学校管理的正道。同时校长管理要由权利本位向能力本位、人格本位转变,实现职业能力与职务能力的合理嫁接。

(3)处理好“校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模式”“校本管理模式”的关系

校长负责制在其实施中存在着演变为\"一长制\"、\"独揽制\"等权力形式的风险。而这些权力形式

在学校的管理中则导致管理风险成本的加大。首先加大了学校教育事业的风险,其次加大了校长的职业风险,同时也加大了上级的政策执行的风险。

校本管理模式要求由上级主管模式转向学校自身管理模式,即校本管理。在这一模式中首先要求上级行政机关把权力下放给学校,使学校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决策管理,通过优化教育资源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管

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校本管理是一种自行管理系统,其重视主体意识的张扬和人的积极性的发挥,学校拥有自主权,根据学校的实际进行决策、实施、监督。由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

民主管理模式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管理学校的事务。在这其中民主决策、民主执行、民主监督凭借教代会等形式充分发挥教职工对学校事务的参与,管理,监督权有利于促进学校的自我发展和满足教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家庭、社区对学校事务的民主参与、决策和监督,从而调动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效能。

校长的智慧就在于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到整合的模式中,树立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体而非客体的意识,这样教职工便会关注学校的命运,把自己的发展和学校的命运牢牢系在一起,这样教职工便会营造内部的\"人和\"气氛,而\"人和\"便会共同关注学校发展目标,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形成更大的凝聚力。

2、把握教师成长之规律,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心理学家马洛斯指出:人有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就是成长性需要,把师生的成长性需要放在首位,就是满足了师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做好这些,需要校长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师生的内在需求,承认教师学生的差异性现实,立足于师生的发展性评价,关注师生的未来发展;实施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评,建立相互信任;评价者和教师学生配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全员参与,扩大交流。

校长关注点要下移到教师层面,让教师与学校共舞。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都应该是与本校的实际相适应的。为此,校长要真正深入到教学管理中去,就必须和广大教师一起,共同研讨出适合教师的办学思想。如果教师理解不了你的办学思想,那你的办学理念就只有到太空去实现。因此,要真正深入到教学管理中,就要先研究自己所管理的教师的特点,让管理思想去适应教师,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而不是让你的教师硬着头皮来适应你的管理思想。为此,校长要像走进学生心灵中那样走进教师的心灵中去。校长要多接触教师,多和教师们在闲谈中讨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也许,一个新的研究难题就在和教师们的一次闲谈中被解决了。于是校长谈心日、校长沙龙、研修论坛、校长频道等应运而生,成了与广大教师交流沟通的平台。也只有这样,当你和教师们站在一起时,校长才会被教师们从心灵深处所认可。至此,校长的教学管理理念也才会被教师们所认同。

3、把握教育教学之规律,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党与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通俗的说教育要让学生健康发展。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是什么?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是什么?校长的教学管理一定要遵循其规律。实际上这些年来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把握规律,扎扎实实去落实的有多少?社会的喧嚣与浮躁、急功近利与表面文章,已经渗透到我们清洁的校园中,高楼多了,华丽了,但内涵与积淀少了;口号响亮了,行动少了。有多少教师与学校是从教育的最基础的层面做起:从培养学生习惯抓起,从厚实学生素养开始,从提升学生的能力做起,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且不是立马见效的!看一看学校中各种现象就明儿白之。

以此校长要走进课堂教学,发现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而这一微缩管理模型却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最核心的内容,最能够反映学校管理的现状。因而走进课堂就成了一名校长掌握学校管理现状的窗口。纷杂的管理任务使得校长不一定像教研员一样深层次地分析教学现象和规律,但透过课堂教学现象,必定可以发现学校哪些教学管理制度是合理的,哪些管理制度还需完善。比如,当校长走进了教师的课堂,你可以发现哪些教师做到了课前准备充分,哪些教师又体现了课改思想,其间还有谁没有做到这些?这些没有做到的教师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实行新一轮课改后,学校教师在课堂上有了哪些变化,其变化大不大?凡此种种,只有在深入课堂之后,校长才能有所思考,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才有可能进一步完善。

其次校长加强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年级组的作用,将教学管理工作做得更深更细,落实到基层。首先应配备精干的组长,并集中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其次坚持对教研组进行捆绑式考评、优秀级部评选活动,表彰先进集体,激发工作热情;再次每学期初、学期末各举行一次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交流,以便互相取长补短、监督执行。

第三重视骨干教师培养。一所学校校长是灵魂,而骨干教师就是学校的支柱。正是这一认识促使学校不遗余力的加大力度,培养骨干教师。通过教师评价细则的修订鼓励年轻教师成长,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施青蓝工程助推骨干成长。

三、校长要重视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依法办学—是学校发展之保障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学校发展要实践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制度建设实质上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要在一所学校中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在制度的规范下,使教师明确既定的任务要求,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潜在内需,产生自我发展的强大内驱,促进学校团队精神的培育,促进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校的实践表明:实施“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人本管理,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助推器,能使教师自觉地融于集体之中,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愿景与自身的成长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校的教育改革常走创新之路,使学校办学事业的发展保持良好的态势和强大的后劲。

近年来,我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学校管理的具体模式上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以减少信息的流失与变形,坚决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发展。

按照法治管理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学校具体管理上,遵循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管理目标,在制度建立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教师来制定,教代会通过,形成共同愿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操作。特别在一些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上,例如教师的评优推荐、先进奖励、职称晋升、分配方案以及学生的评优推荐、先进奖励等,我们都事先制订了周密详细、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涉及到学生方面的工作,我们还注重发挥家委会的作用,请家委会代表一起全程参与。按照校务公开、政务公开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将有关工作利用校园网进行公布和公示,注重权利运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实践表明,一所学校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制度建设是关键因素,起到根本保障作用

四、校长只有坚持实践一线,才能实现和谐发展—是学校发展之基础

校长必须立足学校,和学校共生发展。学校是校长立业之基、成才之本。离开学校,校长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校长成功之花植根于成功学校这块沃土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越努力把自己的信念体现在实践之中,就越清楚地感到,对教学教育工作的领导——这就是把全校范围的思想和组织问题同个人在工作中的身体力行恰当地加以结合。”

重新回到课堂中来的亲身实践和体会,深深地认识到校长必须走向讲台,走进课堂,才能亲身体验学生现状,了解教学的水平;校长只有走进教研组、深入教学活动中,才能知道教师的所想所思;走进班级,才能感受班风和校风的积淀程度;校长只有深入到学生中,才知道学校的德育教育的效果与努力的方向。这些,是听汇报、看文件、阅总结所不能得到的。在学校中,只有坚持实践一线、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学校的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认真关注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关注校园内的每一处布置,关注每个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在制定学校的办学思路、政策制度、处理和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时,就一定是立足于学校、老师、学生的实际,那么就一定能赢得教师的理解、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认可。

 

五、加强校长的思考力 努力实现现实向理想飞跃

 

1、做“行政型”校长还是做“业务型”的校长?

由于校长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的,所以往往工作的重点是是对上级的负责而忽略了教师和学生及其社区的需要,学校出现教育质量滑坡是\"小事\",上级的检查是\"大事\",只要能把上级安排的目标任务,争取好的名次就是好校长。这是行政型校长的价值取向。而专家型校长的职责则要求还是按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去办学,以实现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现实状况下该怎么选择?

2、现实人事制度下,教师该怎样管理?怎样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教师中什么性格的、什么境界的教师都有,各种关系复杂,校长大部分精力与不干事、师徳落后的教师打交道,怎样才能做到既支持优秀教师发展又促进落后教师进步,以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现实中的校长谁都不是完人,该怎样从制度层面给予校长支持?

总之,当什么样的校长,就要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令式的校长”。校长要有一种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执著追求,积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做师表型校长,做专家型校长。

校长工作体会(版)

校长工作室指导老师工作体会

校长解放思想体会

校长培训体会

校长培训体会

校长党风廉政建设体会

校长培训体会

校长管理工作体会

校长论坛体会

校长外出培训体会

校长工作体会
《校长工作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