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歌舞海洋——西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18:52: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歌舞海洋——西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感:通过课堂上学生感受西藏雪域高原特点的音乐作品的美感与魅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祖国的锦绣山川及少数民族藏族的热爱之情,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这堂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课中,我从“情”入手,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主,充分运用教学中各个环节及教学手段,通过“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通过聆听、歌唱、感受、欣赏、讨论等实践活动,在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从而得到美的感受。

3、知识与能力:学生在欣赏与歌唱中,感受富有西藏雪域高原特点的音乐作品的美,从而对富有西藏雪域高原音乐特点的歌曲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在有所了解歌曲《青藏高原》的音乐风格特点之后,尝试运用较为恰当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

二、教学策略

1.以“审美情感”为主的教学策略: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只有牢牢抓住这条主线,才能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才能较好地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审美教育。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我从“情”入手,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主,充分运用教学中各个环节,通过“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从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2.自主学习策略:

1 在这堂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课中,学生通过聆听、歌唱、感受、欣赏、讨论等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感受新时代作曲家们创造的浓郁西藏雪域高原特点的音乐作品的美,从而对富有西藏雪域高原音乐特点的歌曲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三、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钢琴、教学PPT、简易打击乐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聆听、歌唱、感受、欣赏、讨论等音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感受新时代作曲家们创造的浓郁西藏雪域高原特点的音乐作品的美,从而对富有西藏雪域高原音乐特点的歌曲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2、难点:如何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在歌唱及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受“西藏”

1、学生在《走进西藏》的歌声中进教室。

2、简单感受“西藏”相关文化

①、老师演唱韩红《家乡》并请学生拍击节奏伴奏。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唱一首歌,请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并请你们用整齐的节奏为老师伴奏,可以吗?(师生配合) 师: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呢?(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去西藏,去遨游那片歌舞的海洋

②、出示课题《歌舞海洋——西藏》。 ③、学生说说唱唱所熟悉的西藏有关歌曲。

2 师: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歌舞歌舞,有歌才会有舞,你听过哪些西藏的歌曲呢?谁来说一说,唱一唱。(学生展示) ④、了解简单的藏族语言与礼节。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具有西藏风格的歌曲有所了解,那么你们谁会说说西藏的语言呢?(学生交流作答)“扎西得嘞”,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会不会藏族的礼节呢?哦,献哈达,好请全体同学起立,我们学学藏族人民为了向客人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礼节,好先把双手高高的举起来,边作献哈达的动作边说句“扎西得嘞”。(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音乐教学应注重以“兴趣”为前提。在新课导入教学环节中,紧扣该课主题,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烘托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立,主要是依据心理学中指出的:“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

(二)、聆听歌曲《青藏高原》——走进“西藏”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音乐走进雪域高原。

1、简介作曲家张千一。

2、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结合看书中的简谱,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运用音乐要素,讨论各段特点

教师总结: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及对青藏高原的热爱之情。 引子:听起来悠远高亢、豪放宽广、节奏自由;

A部:节奏平稳规整、疏密相间、旋律委婉悠扬、起伏跌宕。 B部: 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音乐情

3 绪达到高潮

师:听完此歌曲,有何感受?

听李娜的演唱,让人觉得有种无限旷远、荡气回肠的感受,伴随着她的歌声,仿佛让人飞身于高原之巅的感受。

(三)、演唱并欣赏歌曲《我的家在日客则》

师:听完歌曲《青藏高原》,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城市——日喀则

师:欣赏歌曲,注意看歌词,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提示,可以根据节奏划分。分小组讨论。 从节奏上看,第一部分节奏紧凑、密集,那么这样的节奏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第二部分节奏是流畅、舒展,这样的节奏又表达什么样的心情呢? 2)师:你们懂这段歌词的意思吗?

这跟我们平时歌曲中‘啊、哎、诶’一样都属于歌曲的衬词,它具有独特的藏族风格。那么这些衬词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把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并和老师一起用手打着节奏。

师: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1、欣赏藏族舞蹈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用歌声表达西藏的热爱之情,如果我们为歌曲加编一些动作,那么藏族民歌将表现得更加浓郁。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段

4 藏族舞蹈片段。2个

学习西藏踢踏舞。掌握其步伐还有手臂的动作,教师和同学一起跳 总结:师:现在我们听了藏族风格的民歌,也看了藏族人民的舞蹈。让我们总结一下,西藏歌舞有什么特点

教学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的教学侧重点,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实践及音乐表现活动,来解决教学重点。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中,由浅入深,步步拓展,让学生以自然兴趣为引领,带着学习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听一听,练一练

判断下面哪些歌曲的片段是属于西藏民歌? 1 2 3 4 5

(四)、回顾与总结 拓展延伸 ⑴、欣赏歌曲《天路》

1、播放青藏铁路图片,并简介“天路”背景。

2、欣赏韩红演唱的《天路》。 ⑵师生交流上课感受。

师:伴随着韩红动听的歌声,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学习了几首富有西藏雪域高原风格的歌曲,同学们倾听着这些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说说看。

1、学生交流感受

2、老师小结:今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过高原,飞过雪山,来到了神奇而美丽的西藏。透过这些音乐作品,我们感受了浓郁的雪域高原气息。老师在想:是什么原因让作曲家们创作出这些音乐作品呢?我想,是我们祖国的锦绣山川——独特的雪域高原以及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赋予了作曲家们创作灵感。同学们,我们应该为祖国的锦绣山川而感到骄傲,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应该团结热爱我们的兄弟民族——藏族。

教学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总结,将尝试引导学生从音乐学习中由“感性欣赏学习”上升为“理智性欣赏学习”,尝试使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个教学环节当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攻破

歌舞 《娃哈哈》 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

《海洋小精灵》教学设计

畅想信息海洋教学设计

《陆地与海洋》教学设计

《歌舞海洋——西藏》教学设计
《《歌舞海洋——西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