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差生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9: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差生”教育研究综述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以及最近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教师对待“差生”的具体表现以及对学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针对“差生”教育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建议。同时,提醒教师要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要用爱来感化学生,追求公平教育,做教育新人类。 [摘 要]:“差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关键词]:差生教育 差生教育方法 公平公正思想

引 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急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可是,近几年来,学校对“差生”教育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教育形式上较单一,内容上较空洞,缺乏有力的说服力。哈里斯和罗森塔尔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发现总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高期望的学生比对“差生”更多的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1)教师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为高期望的学生创造了较为温暖的社会情绪气氛;(2)对高期望学生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3)授予高期望学生以较多较难的教材;(4)给予高期望学生较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由于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因此,本文对差生教育论文的收集主要是近十几年来的相关书籍与研究成果。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一朵开得最艳丽的花,同样,每一个学生在园丁的眼里都是一片长得最青翠的叶子。“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说的正是:一位好的家长,一名好的教师,是能够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和长项,把孩子带到阳光地带的。

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不同学校的课堂上都存在着一个很普遍很明显的现象:坐在前3排中间的位置,往往是成绩优等学生;坐后排墙角或第一排单人独桌的往往是比较调皮、成绩差的学生。而老师为我们演示的课堂,仿佛就是由前排的学生所组成的,其他的学生只是在填充着宽敞的教室,教师给予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是很少的。这样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差生”这个词给人一种被排除在外围,而不是处于主体地位上的感觉。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一般是指“后进生”或“学习有困难的”或“头脑迟钝”的学生。它的存在像“魔杖”一般,导致了多少心灵暗无天日,多少童真烟消云散。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赞同的。”具体地说,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皱了眉头,这是一个中性的动作,有时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教师

“差生”教育

看到好学生邹眉头时,就将其解释为:“他在思考,我给他留点时间,过一会再叫他”。而当他看见一个差生皱眉头时,他的解释则是:“看来这个问题他又不会,我还是让别人回答吧。”在教育情境中,教师期待往往将学生贴上“好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从而使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

在观察中,教师对待他们眼中的“差生”的行为主要有:把他们的座位安排在远离教师的角落或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在教学中较少注意他们,或较少对他们微笑;较少让他们在课堂时尚回答问题或做公开演示;当让他们回答时,如果不能立即答出,教师等待的时间较少;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不给他们留有思考或纠正错误的时间;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通常会作出批评,而对“好学生”则不批评;当他们正确回答了问题时,教师很少公开提出表扬;当公开的回答介于对错之间时,教师对他们则给予表扬,而对“好学生”则不给予表扬;教师对他们的反馈不如给“好学生”的反馈那么精确和详细;教师经常对他们的回答不予反馈;对他们提出的学习和努力的要求比对“好学生”提出的要求低。由于“差学生”在上述各方面感到教师对他们都比对待“好学生”差,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降低,他们就不会像“好学生”那样去努力学习了。

但是,真正的“差生”是很少的。我们认为,“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众所周知:十个手指都不一样长!孩子生下来就是有差异的,而作为教师,我们面对四五十个孩子,总能看到不同孩子的各个方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

“差生”教育

们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孩子学习好,但他的活动能力并不好;有的孩子学习不是太好,但是他的体育或者是劳动能力特别好。可想而知,真正的“差生” 是没有的。而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喜欢一些美好的事物,老师也是一样,对成绩好或是守纪律的学生总是有些偏爱,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些区别对待,向学生透露了教师期望他们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和成就信息,并改变了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如果这种对待一直持续下去,学生也没有以任何方式抵制或改变教师的这种对待,那么这种期待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受到高期望的学生会不断地提高成绩,而受到低期望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下降。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要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要尽量做到公平,不能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成绩和表现不佳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在这些后进生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在不问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将错误全部归于他们。老师的不公可能会引起学生之间的互相排斥,进而影响到一个集体的凝聚力。换言之,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孩子的特长,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取长补短,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团结一致。

除此之外,那些被认为是“差生”的孩子,教师应采取独特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放大“差生”的缺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

“差生”教育

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教育者积极的教育眼光,需要教育者一个个真诚的微笑和鼓励,那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和源泉。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观察和处理特殊学生的独特问题,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教育者积极的教育眼光去观察,需要教育者一个个真诚的微笑和鼓励,那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二、多看“差生”的闪光点

经验表明:在批评中长大的学生,会养成自卑、指责、挑剔的习性;在表扬中长大的学生,则会养成自信、欣赏、合作的习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在充满宽容和鼓励的气氛中,让我们的学生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欣赏;少一点挑剔,多一些合作,从而走向人格独立、身心健康的理想彼岸。作为教师,无论何时何地,要想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就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三、小心呵护“差生”的自尊

人是有尊严的,即使是弱小的人,贫穷的人同样有自己的自尊。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尊重孩子,没有尊重的教育是一种伤害。教师应寻找一些可以让“差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要知道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伤的,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有时候,教师不恰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个眼神,都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而学生一旦受到伤害,再要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不大可能了,这时,教师往往要用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自己一时疏忽造成的损失。所以,老

“差生”教育

师要用心保护好学生的自尊,要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成长的空间,不要把他们的脸面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样才保护了学生成长的动力。在这一点上,教师真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小心翼翼才是。

四、尽量不当众批评“差生”

教师若是当众宣布学生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对其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所以,教师应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何乐而不为?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一次带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的拍拍肩膀的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五、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表扬与批评可能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了。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认为教育应该以表扬为主,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特别是当孩子犯了错误,在严厉批评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肯定它的积极因素,增强孩子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给予及时适当的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兴趣得以调动,同时对学生的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促进其健康成长。表扬和批评看来很简单,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掌握好,尤其是“适当”的尺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只有 6

“差生”教育

善用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把爱给每一位学生

“教育”,其内涵离不开一个“爱”字。没有师爱的存在,陶行知先生不会写出教育是从爱里产生的,没有爱就改有教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的教育名言。 当教师就要热爱学生,爱的教育无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种爱是自然的,是无保留的。在我们心中,爱是人间最美的花朵,是心灵之弦,是最悦耳的鸣响。爱应该与适当的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才是老师在时出真爱后的效果,也是老师在教育中追求的真谛! 多给学生一丝“甜”,给孩子一份“情”,老师有爱,教育才能快乐起来。教师可以用爱去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用信任去填补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用期待去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所谓\"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把握爱的原则,是帮助他们进步的关键。老师必须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化作无声的细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学生精神上的尘埃,用无私的爱筑起现代化成功教育的\"大厦\"。当学生体验到教师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看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去欣赏孩子,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只要给学生一个恰当的舞台,他们就能闪闪发亮。也就是说,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中,都应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也可以让每个

“差生”教育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从而让大家在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另外,教师也应常常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沟通,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真诚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带给孩子一份快乐”,“多给孩子一份情,带给孩子一些甜”,“让师生欢欢喜喜,让教育快快乐乐”,像这样的好方法,还有很多很多„„

总而言之:学生,在教师心中永远是“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尽管我们不能算是什么伟人,可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爱,让教室里的每一片“叶子”都翠绿。只要我们坚信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的双手,心在,梦在,希望就在。让孩子通过教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结 语

众所周知,学校工作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研究表明,一个学生能否真正成为有用之才,学校教育凸现其重要性。改善“差生”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差生”教育的认识并协调社会、家庭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校的“差生”教育应被重视起来,以学科教学和道德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育工作的教学效果。在改善“差生”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学生的心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急于求成,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特别是许多教学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具体问 8

“差生”教育

题和障碍,需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措施,使“差生”教育的工作步伐迈得更扎实更稳妥。

[参考文献]

1、《透视课堂》—— Thomas L.Good Jere E.Brophy著,

陶志琼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教育的使命》—— 赵中建,教育科学出版社;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王海松编,杭州大学教育系

资料室;

4、《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5、《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刘电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6、《教学基本理论》——李方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7、《课堂教学技能》——王晞等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8、《教学策略》——李晓文、王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9、《教育心理学》——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0、《教学设计》——陈晓慧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11、《一路有阳光》——刁荣普著,科学出版社。

差生的教育

“差生”教育点滴谈

教育偏差生经验交流

差生

有关差生教育的话题

《差生教育启示录》教师读后感

《差生心理与教育》读后感

怎样教育差生的些许感想

浅谈对于差生教育教学之我见

差生教育的一些方法(定稿)

差生教育
《差生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