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6: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与方法

长春市103中学

万事开头难,语文课如何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景中去?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教师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教师的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所教的课文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学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从而启动学生思想机器,对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同时也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整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流程的流畅运行提供了可能。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导入既然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会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的发挥,在设计导入时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围绕语文教学目的设计导入

导入设计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切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

教学的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一般说来,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应该包括:向学生传授哪些新知识,这节课应达到什么要求;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对学生进行什么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等。能否实现教学目的,是一堂课成败的标准。因此,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

2、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一定的顺序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如思维的发展,总是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课堂的导入设计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有的放矢。

3、课堂导入要适应文体

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文体,要作不同的导入设计。教授抒情散文时可以以情导入,以情激趣。教授说明文可以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授议论文应当导之以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4、导入要适应不同的课型

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的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对象不同,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不同,每节课不可能采取同一模式进行,因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课,例如:预习课型、讨论课型、练习课型、复习课型等。课堂导入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架桥铺路,温故知新;讲授新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体现五彩缤纷的世界。

1、以相关题材的音乐内容作为开场白或背景材料,导入新课。

教师在安排一篇新课文的教学时,可以选用一段与课文相宜的音乐,直接导入新课,也可以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以较强的煽情性文学语言导入新课,从而较好地渲染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某种气氛,激发学生情绪,开启学生心扉使其尽快进入角色,以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作品中对生命的审视,对母爱的体验,对人生之路的思考,都有很强的哲理性。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着最苦的母亲。”

满文军的《懂你》是一首歌颂母爱的流行歌曲,学生中有不少人会唱。教师在教授《我与地坛》时,若能放《懂你》的的录音,伴以深情的朗诵上面体现母亲的心理的一段话导入,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沉浸在一种对父母之爱的无限感激的情感海洋,他们对史铁生在文中所表现的母爱也就不难理解了。

教议论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如果以一曲雄浑的《国际歌》导入,当歌声回荡在教室的时候,整个教室肃穆庄重,对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那种崇敬和怀念,就会从学生心底油然而生,这样就为全篇课文教学定下一个准确的基调,在后面的正文教学中,学生会带着相同的心情,在恭敬地聆听恩格斯的肺腑之言。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在新授时能用音乐来导入的。像教授《孔雀东南飞》可以用提琴曲《梁祝》导入,教授《琵琶行》可以用琵琶曲《十面埋伏》导入…… 用音乐导入,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进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进行情感审美的交流。同时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相配合而对学生所产生的愉悦心理,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在课文课堂上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2、由题入文。

这种导入方法是语文课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篇文章总由一个标题,即使是“无题”那也是标题。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而且理解文章的突破口也是弄清题意。

由审题入手导入,往往能够开门见山,抓注重点,促使思维迅速定向。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直截了当,使学生迅速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的探求;同时也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如一位教师在教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是这样开始的:“什么叫项链”,“项”是颈项,就是脖子。项链,就是套在脖子上面挂在胸前的装饰品,多用金银、珍宝或珠玉制成,价值昂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一篇以项链为题的小说。这篇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写了主人公路瓦栽夫人为参加一次舞会而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故事。那么,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借项链呢?这串项链是怎样改变她的命运呢?她是否值得同情呢?有人说,“项链”就是“锁链”,你同意吗?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读完小说就知道了。

这样导入,既帮助学生了解了有关项链的知识,理解题意,同时又牵出了小说的情节线索,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学习。

有的文章,它的题目或隐或显地揭示所学的内容,故在教授这类文章时,若能以题目入手,注意分析题目所传达的信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如果抛开题目阅读原诗,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但是若能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吃透了题目,理解起来就得心应手。“吟”标明了体裁,“留别”说明了背景,天姥山有何特点?诗人为什么要游,有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作者写此诗的意图是什么?

老师和学生一起解析课题导入,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带着这些思考和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阅读时就有了目的,避免了盲目性。

3、温故知新导入。

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为许多教育家所重视,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的母亲”。就语文课来说,不少课文之间或者在题材、思想内容,或者在写作体裁、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同一作家作品,有的编排在初中教,有的编排在高中教,甚至有的作家的作品在小学课本里也能找的到。因此复习、联系旧课或已有的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课的开始,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使学生由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领域,让新旧知识相连,从而不断加宽加深学习的内容。

例如我们在教授《归去来兮辞》时可以这样导入:

师: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那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生活安乐,和平幸福的世外桃源.这位诗人是谁? 生:陶渊明.师:你还记得文中是怎么说的吗? 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没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师:很好!请同学们回想一下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

师:你从哪儿得到这些知识的? 3 生:初二时,课文《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师:这位同学和陶远明很熟.我们今天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流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从课型上看,这是一堂新授课,也是讲授课。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注重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让学生由对作者的兴趣转到对文章产生兴趣,进入文章的情境中去,帮助学生先“知人”,然后“知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4、叙述故事导入。

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立在积极、活跃的基础上.例如在讲授《拿来主义》一文时,针对本文内容,用了这样一个故事:著名作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但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③他的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从《拿来主义》中寻找答案吧。

这则佚闻,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而又切合课文内容,给“拿来主义”一个很好的诠释,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更好理解课文。教师通过这个故事,强调重点,化解难点,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5、由古诗词、格言、对联导入。

学生一般喜欢诗词、格言、对联等,有的学生备有专门的笔记本,广泛搜集自己喜欢的格言、诗词、对联等。而且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对学习语文有很强的启示意义,特别是有些诗词,往往和所教的课文内容关联,如能用来导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教授《鸿门宴》时可以这样导入:

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谁的诗,诗题是什么?

生: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师: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4 生: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项羽卓越功绩的钦敬,后两句则流露出对项羽迅速败亡的叹惋。

师:说得好!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英勇,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然而项羽仍不免陷入韩信30万大军的十面埋伏。面临四面楚歌的绝境,称雄一世的西楚霸王的悲歌:“力拔山兮气概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投影)面对残兵败将,爱姬宝马,项羽发出英雄气短,天不助我的慨叹。五年前“鸿门宴”上一失足,酿成垓下被围、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恨。“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也预示了“楚汉之争”的结局。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史传文学名篇《鸿门宴》。

这样设计导入,不仅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对所学课文中的人物有个总体印象;而且经过老师的介绍,学生对所学的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命运及其性格有个大概的了解,从人物的悲剧结局中探求他命运演变的轨迹。《鸿门宴》上项羽的“妇人之仁”,刘邦的老谋深算都得到了最好的展示。《鸿门宴》里项羽的表现,就预示着他的必然悲剧结局。〈〈垓下歌〉〉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项羽的性格,理解项羽悲剧的悲壮美。吸引学生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让学生从人物形象更深更广的层次上去理解《鸿门宴》。

6、欣赏图画导入

中学语文课能本上有许多彩图,通过引领学生观赏图画导入新课,可以增强直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兰亭集序》时,先让学生课本上《兰亭集序》摹本彩图,体会图上勾勾画画的线条艺术所呈现出的生命姿态和精神张扬。领略它“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的艺术美。

那么,兰亭是一个什么地方,那些人在这里集会,为何集会。王羲之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呢?

如此导入,学生首先领略《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的美,进而探询产生这篇书法作品的原因,了解成文的经过。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引领他们走进王羲之的内心深处,欣赏兰亭的美景,领悟对人生的感悟。

小结

导语如歌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要短小精悍。

不同的课,不同的教师,常常会有不同的导入设计。方法贵在灵活自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所授课程的特点来设计,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主观活动的内驱力。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教师的导语设计就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就会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学来兴味盎然。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案例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优秀)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

导入原则

语文课堂如何导入

语文课堂导入读后感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案例4

“校本培训资料”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与原则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原则及方法

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与方法
《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与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