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承诺书

真实承诺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0:33:21 来源:承诺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资料真实承诺书

承诺书

“开封汇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农业装备科技示范服务园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完全根据我开封汇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资料编制完成,我公司同意其评价结论,并保证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真实有效。我公司承诺由本公司承担因以上内容引发的问题。 特此承诺

开封汇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2014年2月25日

推荐第2篇:危险废物转移材料真实承诺书

承诺书

本公司郑重承诺:在此次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填报中,所提交的申请材料内容和所附资料均真实、合法,如果不实之处,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特此声明!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推荐第3篇:专技人员申报材料真实承诺书

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本人申报专业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所提供的论文、业绩成果、各类证书、表格和证明复印件等申报材料均真实可靠。如有任何不实,愿按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有关规定接受处理。

申报人(签名):

年月日

兹保证同志确系本单位职工,其所报材料经审核、公示,情况属实。如有虚假隐瞒,愿承担相应责任。

单位(盖章)

审核人(签名)

年月日

推荐第4篇:真实真是真实?

真实真是真实?

正如历史不是历史,是胜利者的话语。真实也不一定真实

CO2引起的全球变暖,在当今时代是一个不可置疑的事实,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岛危机论已根植在人们心中;生态破坏、能源枯竭、第九将要灭亡也已成为共识。但,这是真实的么?

两个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是CO2引起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引起CO2增加?这一争论似乎没有任何必要,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前者;而选择后者的科学家们,太过势单力薄了。这一争论向我们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科学政治化。当验证上帝不存在的科学也被玷污时,我们该何去何从?是用批判性思维否定一切现有的全球变暖论,还是追随大众?

当科学家们为申请资金而附和政治时,当科学家为政府提供的基金而相互斗争时,我们也只能叹息。但我们不禁要问,生态与政治有何关系?当撒切尔夫人引领全球变暖论,以及戈尔总统神情演讲时,我们都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却没有看见他们内心的狞笑。既然,他们引领了这一议题,那么,他们的利益何在?任何问题的产生,背后都有一个利益体。所以,为什么?

发达国家崇尚绿色能源,清洁能源,主张限制碳排放,减少工业气体排放,这不是在限制他们自己发展么?这不是有损他们自己的利益么?在我们疑惑时,请转念一下,他们要求的范围是全世界而不仅仅是他们自己。那么,发展中国家会有这个技术和资金支持吗?石油、煤炭大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或者说是技术落后的国家。他们如何生存?只能 将资源出口给发达国家,以子孙的生存资本来满足现在的需求。也许有人会想,为什么他们不利用资源优势来实现自己的发展呢?但是,发达国家不会允许,因为他们会说: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低,会产生大量CO2,造成全球变暖。因此,发展中国家要用清洁能源。

朋友们发现了么。这是一个美丽的谬论。谁的技术不是慢慢进步的,当年英国工业革命时,能源利用率又能有多少?

因此,问题明了了。发达国家用生态问题来向发展中国家发难,以限制或者禁止他们发展,这样,就可以保障他们的地位。政客们的心是冷的,他们心中只有政治与经济,哪会管世界呢?摆在多数非洲人面前的最大危机,不是全球变暖,而是生活质量的极度落后、生命没有得到丝毫保障。难道要让他们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恶劣条件下高举低碳大旗?在我们盲从时。请先考虑他们的实际吧!

当真是不再真是,我们该如何作出抉择?

推荐第5篇:真实辞职报告

辞职报告

总经理:

您好!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提出辞职。在XX工作6年多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父亲般的教导与照顾。6年里,您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进入社会后第一次有了归属感;我没有什么辉煌的成绩,但是6年里感悟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此刻提出辞职,千头万绪,再次谢谢您这6年里的栽培与引导!

非常庆幸初入社会就进入XX,庆幸自己曾是XX公司的一员,自己从懵懂的小女孩长大成人,是您给了我的第二次生命,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我确信我在XX公司的这段经历,将对我的人生规划以及今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XX的6年里,见证了XX的成长,也学习到如何独立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您教会我如何做人。俗话说“学无止境”,我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一直以来,很欣慰公司的营业状态一直保持良好态势,本来计划5月初向你提出辞职报告,我还没来的及向您汇报这个情况,接到公司货款延缓1月的消息,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我没有向您提出辞职的事。因为我不能在公司需要的时候选择离开,5月~8月这个阶段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一定会尽心尽力把本职工作做好,事无巨细,力求完美。

总结自己做XX这个工作:学习到很多,也处理了很多棘手的问

题,有彷徨,有欢乐,也有泪水;也让我体会只要不放弃,用心找方法,什么事都能做好;工作期间也一直在尽我所能在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一直很用心在做。做的好与不好,我自认为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我问心无愧!

由于个人原因,我想好了要离开XX、离开深圳(要和杨鹏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我和杨鹏今年年底就要结婚,我们也该提前准备一下)。为此提出辞职,希望2012年9月底离职,望能批准!

愿XX公司能走得更高更远、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愿总经理健康、快乐、开心、幸福!!

此致

XX部:XX

2012年6月1日

推荐第6篇:真实辞职报告

辞职函

尊敬的老总:

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由于您对我的能力的信任,使我得以加入公司,并且在短短的时间获得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度过了一段美好难忘的工作经历。对此我深怀感激!

目前公司的各项业务都已走向正轨,我拿着公司这么高的薪水,却没有多少业务可做,内心深感不安。或许由于我的个性原因,觉得有些不适应公司的工作氛围,使我不得不下定决心离职,我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申请,并希望能于8月5日前离职。 我把手头的工作做了梳理,文档为《工作交接》,共三页,待周一您来公司时,一一确认。

对于由此给公司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但同时也希望公司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即便离职后,我仍愿意帮助公司完成相关的业务。

此致

敬礼

申请人:AAAAA

二〇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推荐第7篇:真实感悟

心有感悟

人为什么都要等到失去了才珍惜为什么??当我失去这个机会是我才知道他有多重要可是当初为什么就是想不到呢?? 当你离成功就差那么一点而你却连那一点都把握不了当初在复习中考的时候总是想着玩当成绩出来的时候才真正的体会到失败的感觉看着同学们都喜笑颜开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自己却还停留在在原来的阶梯这难道不是一种失败吗?感觉总是辜负那些看得起我的人我的父母对不起你们啊我很难过包括吴迪光辉浩东 你们那么的对我有期望而我呢当初确认为 你们拿我开玩笑我总是天真的认为模拟的时候总是会失误那么几分总是傻傻的认为下次肯定可以提上去光辉说的对行动在哪???难道想就够了吗???我总是会反驳他怕什么总是我行我素的样子可是到了最后呢吃亏的不还是自己吗??

假期过得很不愉快我在那里反复的思考这难道就是人生中的挫折吗?我想是既然是一名学生你就要对的起这个身份不对吗那么你就需要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了那么你才是优秀的对的起自己 也不会辜负家人著名哲学家曾经说过 任何一次失败只要不是毁灭都是一笔财富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但这不是借口我要远离借口用行动证明自己花言巧语即使吹得再厉害又有何用不是吗?李苏川 你要记住行动才是给那些嘲笑你的人最好的一个打击当然我也意识到自己一个严重的错误99与100难道就是一的差距吗如果你是这样想的我想·你是错了一个十位数另一个是百位数难到这不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吗?

写了这个我就要改掉以上的错误是自己变得更优秀以此铭记自己的体会!!

致失败的自己李苏川!!!!!!

2014年7月1日

推荐第8篇:教师真实

鸡鸣即起,一日开始:先看学生,赶到班里;检查卫生,辅导自习。 哪个缺课,谁又晚起;仔细询问,调查摸底。昨日开会,头发脾气: 要当教师,先做傻子;拼命干活,莫要索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撑不着你,饿不死你。若不想干,可以退出;若干不好,我不聘你。 博士难找,学士遍地!二十分钟,早餐即毕;锅先不刷,碗亦不洗。 急急忙忙,办公室去;先去打水,再来扫地。 N摞作业,等你去批: 对的打√,写上评语;还得表扬,以资鼓励。 错的打×,误在哪里? 来龙去脉,一一指出。分析到位,讲清道理;一丝一毫,马虎不得。 阅完作业,再出试题;单元过关,章节测试。昨天月考,今日摸底; 期末期中,不计其数。题量适中,难易有度;查查网页,翻翻题库。 今天出完,明日印出;抓紧考完,加班阅毕。忽然想起,张三李四; 排名后退,是何道理?叫到身边,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老师期盼,父母嘱咐;展望未来,充满荆棘。事关前程,怎能儿戏? 张三痛哭,李四流涕:痛改前非,看我下次。不听音乐,不看电视; 刮风不管,下雨不顾。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多背单词,多做习题; 下次月考,找回位置。老师听罢,始露笑意;期中考试,就看你的! 谈话已毕,铃声响起;拿起教案,奔向教室。师生礼毕,一课即始; 先评作业,昨天做的。普遍问题,大家注意;个别错误,单独处理。 今天学习,中国历史;*部分,不出考题。这块内容,我们删去; 半个课时,很快过去。现在来做,巩固练习;选择答案,A B C D。 回答不错,学的可以;再找时间,做张卷子。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不要忘记,课前预习。两节课下,已近中午;口干舌燥,四肢乏力。 热点剩饭,了以充饥;床头一歪,权作休息。刚入梦乡,铃声又起; 抖起精神,再上班去!明天上课,观摩学习;校长也听,教师都去。 精心准备,小心应付;制作课件,打印练习。幻灯电脑,现代工具; 全体观摩,怎能缺一。上述各项,准备完毕;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政教主任,叫你快去:有位同学,是你班的;一夜未归,在网吧里。 找其谈话,通知父母;写出检查,等候处理。不知不觉,西山日暮; 吃罢晚饭,辅导自习。学法指导,疑难解释;有何疑问,尽管提出。 辅导完毕,正要离去;突然想起,还有一事。有人反映,学生小纪; 跟女同学,眉来眼去。关键时期,这还了得?叫上小纪,到没人处; 把你找来,可知何事?从实招来,不得回避。学生小纪,支支吾吾: 我殊不知,老师明示。青春少年,阳光沐浴;情窦初开,本不为奇。 但要清楚,学习目的;一切围绕,学习成绩。有碍升学,必须放弃; 他日登榜,出人头地。男子丈夫,何患无妻?学校规章,利害得失; 一条一条,清楚分析。小纪听罢,泪眼流涕:从今以后,专心学习; 若是再犯,我是白痴!转眼放学,学生离去,喝一口水,喘一口气; 十点过后,再查夜去。水管已关,廊灯已闭;夜深人静,呼噜声起。 一天工作,终告结束;轻手轻脚,回到家里。两眼一合,已然梦里: 不是上课,就是考试;醒时梦里,并无二致。 匆匆忙忙,奔校赶去

忽见眼前,众人攒聚;通知栏中,贴一告示:教师老吕,四十有七; 疾病突发,撒手西去!明日医院,告别仪式;没有课者,务必前去。 看罢唏嘘,悲哉老吕;辛劳一生,英年早逝。房小无车,更无积蓄; 妻儿无靠,父母无依。高风亮节,名扬十里;今日作别,后会何期? 悲上心头,心痛如撕; 蓦然惊醒,泪面如洗 天已微明,铃声又起; 新的一天,又要开始。

原来国家的名字如此浪漫

c.h.i.n.a.中国

come here.i need affection.来这 我需要爱

k.o.r.e.a.韩国

keep optimistic regardle of every adversity.虽然事与愿违保持乐观

h.o.l.l.a.n.d 荷兰

hope our love lasts and never dies.希望我们的爱永恒不变

i.t.a.l.y.意大利

I trust and love you.我相信你和爱你

l.i.b.y.a.利比亚

love is beautiful; you also.爱是美丽的 你也是

f.r.a.n.c.e.法兰西

friendships remain and never can end.友谊永固

怎样做好历史课堂笔记

笔记有很多种:如课堂笔记(又分要点记录,课堂随记),课后整理笔记,课后摘抄笔记等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笔记,可以把零散的知识收起来,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这有利于巩固消化已学过的知识,并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补充教材,突破课堂的局限,更有利以后复习,勤做笔记,做好笔记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那怎样做好笔记呢?

(一)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内容主要是老师所讲解的重难点问题,如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观点,重要结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例,老师板书的知识框架与线索,听讲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疑难批注等许多内容。决不是记下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在黑板上所写的每个字,而这样实际上既无必要,又不可能。由于记笔记不能影响听课,因此,记课堂笔记时,书写速度要快,对历史名词,概念等尽量简记,对较长的句子可抓住句子的主干缩写或关键词,还可以自己定义一些特殊的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文字等,从而节约时间。

(二)做好课后整理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就是把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可就原笔记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也可重新处理,做好课后整理笔记,实际上也是一个再回顾、领悟、巩固知识的过程,可以收到较好的复习巩固的效果。

(三)做好课后摘抄笔记。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快,而我们的教材,课堂提供的信息量很有限。因此,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和手段(图书馆、媒体、网络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的历史知识。这对我们学习历史也很重要,开阔我们的视野和知识,培养我们的多向思维,全面分析和看待历史现象,从而弥补教材与课堂教学的不足。做好课后摘抄笔记,就是把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搜集来的信息整理出来,进而进一步理解教材,把握学术观点与学术动态。 如何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准备尤为重要,准备充分才能从容应对,草草上阵,必然手忙脚乱,势必影响你上课的效率,因此,别小看课前几分钟的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用具准备:课本、资料、笔记本、笔(记号笔)、作业、试卷等,都应摆放在桌面的显著位置,收起与历史学习无关的一切。

(二)心态准备:用具准备好后,立刻静下心来,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不要再去想着预备铃响前的事情了,更不要余兴未尽,忘乎所以,十分被动。

(三)知识准备:在进入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回忆上节历史课的内容梗概或重难点,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体会历史发展规律,衔接下节内容。

给班主任的三条建议

为了形成有关班主任的建议,我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

第一,研究几位著名班主任的经验。我的询问是:如果要用三句话概括出辽宁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经验,这三句话是什么?如果要用三句话概括北京任小艾老师的班主任经验,这三句话是什么?如果要用三句话概括四川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经验,这三句话是什么?如果要用三句话概括上海万玮老师的班主任经验,这三句话是什么?

同时,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不得不追问:在这些著名的“班主任经验”或“班主任兵法”中,有没有反人性的地方?这是一个令人难堪的追问,我无法具体地支持谁的班主任经验是非人性的或反人性的,我只能正面地把他们的经验中符合人性的经验推举出来,对于那些可能隐藏了非人性的或反人性的所谓经验,我用括弧把它们括起来,尽量不让那些经验溜进我个人归纳的“三条建议”。

第二,在网上搜索有关“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的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搜索的结果是:网上有大量的有关“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的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的不同版本。这些版本措辞略有不同,但是,它们一致显示了对学生的规范和控制。我对此早有预料,但看到真实的材料之后,还是感到吃惊。我们可以从“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的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中看出班主任的生存状态。

我承认,学校的管理者(比如校长)在制订“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的评价标准时,认为那些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是有意义的,对维持学校教育的纪律与

规范尤其有意义。

我也承认,学校管理者不会有意地让学校成为监狱、让学生成为囚犯、让班主任成为监狱长或牢房看守者。很少有校长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要让我的学校成为军营,更没有校长站出来说:我就是要让我的学校成为监狱。不过,老实说,那些“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的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还是让我感到吃惊,感到难受。

第三,研究香港学校的“班主任”经验。从我在香港所做的个案研究来看,他们有哪些“班主任”经验可供借鉴?

第四,阅读西方教育文献中有关班级管理的经验,看西方学校的教师是怎样管理他们的班级的。

第五,访谈(当面访谈或电话访谈)广东省的一些班主任,请他们谈谈自己做班主任的经验,也请他们提出:如果参加班主任的研讨会,他们最希望听到哪些方面的经验。 第六,根据以上所获得的班主任信息,整理有关班主任的经验或建议。根据“归纳主义”的原则,班主任经验的提炼程序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的经验与建议,形成的标题是《给班主任的22条建议》。第二步,将某些“细小经验”整合为一条“重要经验”。然后,将所有的“重要经验”控制在三条之内。我的考虑是:如果经验太多,就陷入琐碎与平庸。如果不能用 “三条经验”或“三条建议”说出班主任的秘密,那么,即使用三十条、一百条,也还是无法提出有意义的班主任经验或班主任建议。

今天提交的“三条建议”(或 “三条经验”)是:

第一,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领导者”而不只是“执行者”。第二,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学术领袖”而不是“活动家”。第三,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有人性的、常态的“正常人”而不是一个工作狂或奴役狂的“病人”。

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领导者”而不只是“执行者”

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勇敢地告诉自己:我是一个“主任”。中国有各种类型的主任,班主任算是一类。班主任虽然也是教师,但班主任与一般教师不同的地方在于:班主任不只是

教学者,他首先是管理者。班主任是学校里的 CEO。什么是“主任”?就是“负主要责任的人”、“主持工作完成任务的人”、“主要担任者”。不管别人是否承认,班主任自己要敢于承认:我是一个主任;我是一个领导者;我是班级的领袖。“执行者”可以只满足于上传下达、唯唯诺诺。但是,作为“领导者”,作为“领袖”,班主任必须发展自己的“领袖

智慧”。

“领袖智慧”的积极状态是:学会愉快地“与人打交道”;学会尊重并保护他人的自由。

“领袖智慧”的底线是:不害怕与人交往,使自己免于人际交往的痛苦;不干涉、挤占他人的自由,使他人的自由免于被挤占被剥夺。

每一个班主任都可以询问自己:我害怕与人(学生、家长、学科教师、校长等等)打交道吗?

然后再询问自己:我剥夺他人(学生、家长、学科教师、校长等等)的自由了吗? 任何管理者,都面临一个选择:要么专制,要么民主。 如果选择民主,这就意味着:

第一,所有的班级管理,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而不是限制学生的自由。不轻易以“为了班集体的荣誉”为理由而取消学生个人的自由。

第二,所有的班级管理,都由学生自己决策、执行,班主任只是一个促进者和评估者。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说服,而不是发号施令。 班级管理中的“民主”首先显示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另外,为了处理班级的公共事务,让学生“选举”自己的“学生领袖”并监督“学生领袖”的办事行为与办事能力。 可以考虑在班级中设立“班委会”和“学委会”两个机构。“班委会”由“班长”领导,“学委会”由 “会长”领导。班委会由班长自由组阁。“学委会”由各个学科的“科代表”组成。

“学委会”和“班委会”的关系是:班委会的班长做出重大决策尤其是有关学习的决策时,必须得到学委会三分之二以上会员的认可。班委会的“班长”若做事不力或者犯了严重的错误,学委会可以征求班主任的意见并启动“罢免班长”的程序。

“学委会”的“会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愿”为他人的学习提供服务;第二,有高水平的学业成就。与之相应,“科代表”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愿为他人的学习提供服务;第二,在某个学科领域有高水平的学业成就,是某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班委会”的“班长”的学业成就不必优异,他是学生的生活领袖而不必是学术领袖。他只需向本班的学生做出两个承诺:第一,我自愿为他人“服务”;第二,我有能力为他人 “服务”。

减少“班委”的成员。“班委”中不单独设立“劳动委员”或“后勤部长”,因为班长本身就是班级里的劳动委员和后勤部长。

“班长”的基本职责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班长并没有多少权力,必须尽可能降低班长的权力欲望。他只是一个服务者,是“公众的仆人”。他是“公仆”。

因此,学生在竞选班长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得失。但是,班长是班级里最高荣誉的学生“领袖”。人有追求 “领袖”的欲望。这个欲望将推动学生参加班长的竞选。

班长的角色:他是一个没有多少 “权力”的学生“领袖”。

班委会的班长和学委会的会长由竞选产生。任期均不超过两届。每一届任期为半年。 每个人都可以自愿竞选班长和会长,由全班学生“投票”决定竞选的结果。 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 “学术领袖”而不是“活动家” “活动家”可以左右逢源、呼朋引伴、高谈阔论。

但是,作为“学术领袖”,班主任必须把发展“学术智慧”作为自己的基本使命。“学术智慧”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积极状态是:使一切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也使一切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底线是:勿追求班级活动的花样与虚荣,勿使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构成侵扰。

每一个班主任都可以询问自己:我组织的学生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有关吗?这些学术活动是否有利于我的专业成长?

班主任可以考虑一些基本的策略: 让“无为而治”成为班主任的基本信念。 如无必要,切勿扰民。 如无必要,勿设官职。 如无必要,勿增规定。

让学生有自己支配时间的自由,不轻易以“集体活动”的名义控制学生的自由时间。真正的民主“弱序管理”,是“无为而治”。

在培育“学生组织”时,尽可能淡化“班委会”,尽可能强化“学习委员会”。 班级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它的主要特征是“学习”与“生活”。不要把班级变成一个庞大的、臃肿的“人人想当官”、“人人有官当”的“官僚”机构。不要把“当官”作为诱惑来安抚某些所谓的“优秀学生”或 “招安”某些“问题学生”。

鼓励每个学生组建各种形式的 “学生社团”。

每个学生只要能够争取除本人之外的两人以上的合作者,就可以组成一个独立的“社团”。

所有“学生社团”的称谓均标识为“某某会”,比如“数学研究会”、“诗歌朗诵会”、“书法协会”、“慈善会”„„。

“学生社团”的主题最好与学习相关。鼓励以“研究性学习”的某个“主题”或“项目”作为学生社团的名称,比如“余秋雨散文研究会”„„

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有人性的、常态的“正常人”而不是一个工作狂或奴役狂的“病人”“工作狂”自己可以只工作而拒绝有情趣的生活,但他不能要求别人也像自己一样;有奴役狂的人可以奴役、控制、虐待他自己,但他不能奴役学生,甚至不能奴役自己的孩子。

“正常人”的核心是:有独立人格,有生活情趣。

有独立人格、有生活情趣的积极状态是:让自己过独立的自由生活,也让学生过独立的、自由的生活;让自己过有情趣的生活,也让学生过有情趣的生活。 有独立人格、有生活情趣的底线是:不以爱的名义,不以“我是为了你好”为借口而挤占学生的自由时间;不反感不抵制学生的情趣生活。

一、成为有生活情趣的班主任。

让自己在“专家”与“业余爱好者”之间来回转换。 第一,让自己成为“专家”,成为“有专业水平的班主任”。

教师如何让自己成为“专家”?教师什么时候才可以自信地称自己为“专家”? 这就是所谓的“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所关注的问题。

教师可以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如果你能够给出肯定的回答,你就是一个专家:(1)圈外人士是否无法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我接受过专门的训练,我有一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我的服务对象是否对我的服务感到满意(我的学生喜欢我,我的学生敬畏我)?

第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

让职业(occupation)成 为“专业”(profeion),让自己成为业内的“专家”,这是教师的第一使命。

为了保持稳定的职业生活,你必须成为业内的“专家”。

但是,人一辈子只做某个领域的“专家”,你可能过得比较安稳,但很可能并不快乐(少数人例外,他的 “专 业”碰 巧 是 他 本 人 的“爱好”)。这种不快乐不是因为你无法

胜任你的职业,恰恰是因为你一辈子只拥有单一“职业”。

单一的“职业”生活往往是沉闷的。你可以在这个“职业”生活积累经验,成为高水平的“专业”人士,成为所谓的“专家”。可是,成为 “专家”又如何?成为“专家”之后就一定能够让自己快乐吗?

还是不行。除非你找到了“研究”的乐趣,否则,你的“专业”会挤压你的生活情趣,你的“专业”必然带来生活的沉闷。幸福只有一个来源。所 有的 幸福 都来自“参差多态”。即使你幸运地形成了“研究”的兴趣,可是,如果你长期地琢磨某个单一的问题,你迟早也还是会感到乏味。

快乐、开心的基本思路是:不将生活的希望完全托付给“职业”,从 “业内”走出来,发展自己的“业余”生 活,发 展 自 己 的“业 余爱好”。

“业余爱好”也许并不能给你带来经济上的富足,但它一定能够让你 “开心”。 什么叫“开心”? 你如果只有“职业”,让单一的 “职业”把自己其他所有情趣都堵塞了,你的“心”就关闭了。心被关闭了,就一定不“开心”。

怎样让自己“开心”?

很简单——让你的“心”从单一的职业生活中解放出来,让“心”向各种可能的“业余爱好”重新开放。心打开了,就“开心”了。

二、成为有人性有人权意识的班主任。

所谓有人性和有人权意识,主要是指班主任尊重学生的正常欲望和天赋权利。 有“人权”意识的人,不会让工作占据了自己的全部时间,也不会用课程表所规定的学习时间之外的琐碎的“规定活动”挤占学生的自由时间。

班主任是否敢于给自己做一个决定:谁要是挤占了我的自由时间,我就跟他斗争? 然后,再给自己做另外一个决定:让我的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生活,我绝不挤占学生的自由时间。

有人性的班主任尊重自己的正常欲望,也因此绝不鄙视、压制学生的正常欲望。 人有哪些正常的欲望? 第一,占有欲。

比如,将“业余爱好”发展成为 “副业”。

“副业”与业余爱好一样,它在 “职业”之外。但是,“副业”不同于“业余爱好”。“副业”就意味着:它不仅是自己所“爱好”的,它还能够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益处,尤其是经济上和情感上的收益。

“副业”这个词语曾经受到批判,后来“平反”了,农民发展“副业”,成为进步的迹象。

农民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展“副业”了,教师呢?教师是否可以发展 “副业”? 第二,爱欲。

有人性的班主任不会鼓励学生去 “早恋”,但也不会将中小学生群体中发生的纯美的“恋情”视为洪水猛兽。

班主任面临的真实困难在于:情感总是不稳定的。学生一旦卷入情感纠葛,学生的知识学习将受到干扰甚至破坏。 作为班主任,缓解这类难题的办法是:尊重学生的所有欲望,但尊重不是放纵。 第三,探究欲。

这是所有班主任和教师都不会反对的欲望。不过,一般而言,教师更看重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记忆力,笔纸考试中能获得高分。

如果测试的试题是合理的,那么,探究欲望强烈的学生将获得高分。但是,现实的困难是:一个对昆虫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学生有可能在数学或语文考试中失败。一个对文学有激情的学生有可能在数学考试中不尽如人意。

缓解这类难题的办法仍然是:尊重学生的所有欲望,但尊重不是放纵。

面对类似的困难,班主任只能依照一些人性化的原则,而不必指望有一个具体的班主任兵法或班主任药方。

推荐第9篇:非真实

非真实

这个世界没有真实,一切都是虚假的,人所看到的、摸到的、想到的都是假的,人类是活在虚幻之中的群体。

当然,绝大多数人对上述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

那到底什么是真实,非真实又是什么呢?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可以看些有关精神分裂的书籍与电影,如果能在真实社会中接触这样的人,那你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对很多事情的分析可以探索人类的本源,精神病的研究更是探讨人与自然真理的不二法门。对此,心理学家也稍有涉猎,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假设和实验分析得到很多怪异的结论,但这样的结论不像数学一样得以论证,它通常是找不到理论源泉的,也让这些学家们感到迷惑,这也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要远远超过思想发展的速度的原因。

如果世界是真实的话,谁来解释死亡以及死亡的真实。

真实需要感觉,而感觉需要感性。随着哲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和考虑问题的方式更趋向于理性分析,许多人喜欢把感性与理性相提并论,认为感性的对立面是理性,这是错误的。人的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认识论的观点。我觉得,对于感性与理性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感性认识同样能指导实践,甚至有时候,感性比理性更富有理性。对于感性的理性指导,我比较倾向于研究这样的例子——女性的直觉。据说女人具有第六感,女人通过感觉能更准确更直接更快速的判断出做一件事物的好坏、该不该做,特别是与男性相处,女性与男性相比,有着天生的敏感力和察觉力。这就说明了,人凭感觉做事,有时比认真思考、详细研究得出的结论更具真实感。也应该说,大多数人大多时候都是以感性认识做事,理性认识并不是处处都需要的。

我想要证明世界是真实的,就应当知道自己是否是真实的,当热我们以自己为主体是有存在感的,但我们真正能了解真实自己吗?还是我们只是用大脑来驱使身体做出任何反应呢?涉及到解释这些问题的很多名词是抽象的,例如:思想、灵魂、生命。因不了解自己而感到困惑的话,该怎么做呢?我也想过,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这是不考验画画的水平的,画得好可以画,画不好也可以画,主要是在画画的过程中,你能稍微了解一下自己,你会试着想象自己该是怎样的,这就够了。为了想看的自己的模样,人发明了镜子,然而镜子里的人真是你自己吗?不足以是。从镜子里看到的自我,是人们对于你外貌的普遍的 认识总集,年轻时容易把自我倾向于自身外貌的认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是否还会那么重要,那留给我们未来的自我该是什么样子的,又有怎样理性的认识呢!个人对于世界而言,是独特的个体,可有谁知道是怎样独特的个体呢?是数学家、科学家、思想家还是平民、贵族还是皇帝?我们能够独特,是不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作为人应该有的特殊能力呢?人的价值就是对这些能力和潜力的开发,有的人天生就开发出来了,是天才,有的人经过努力开发出来了,是人才,有的人从来就没有开发或者开发到没有继续进行下去或是开发到别的地方去了,是什么呢,不好定义了。

下面来说说一些病症。就我而言,从我对自身的了解,我认为我是患了轻度强迫症和轻度精神幻想病,当热这些病和病的名称我知道的不是很专业,也没有得到医生的检查,大家就当是一家之言,你要是说我写的东西狗屁不通我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对自己有这样的认识,我可以举个例子,每到了晚上我总是喜欢在家的门口检查门的关闭情况,而且不止一遍,有时是十几遍,听起来像是我受了什么刺激的事,其实并没有,一点也没,这种习惯我在上初中就有了一直到现在,不过现在我稍微有点克服了,每天晚上只检查一遍。说到精神幻想,我是天生就有的,喜欢幻想,富于幻想,那些有的没的,一经幻想便都有了,至少有了精神满足,我得说明一点,是健康的,不是邪恶的,小时候常常浸在武侠的幻想之中,也会把同班同学加入到武侠角色中,通常是学习好的同学,着也表达了我渴望学习的思

想。上述的是基本健康的病症,还有些不健康的,需要治疗的,例如天生的傻子和遗传的精神病患者和逼疯的人。简单来说,精神病就是实现躯壳与灵魂分离或是局部分离或是间断性分离,在外人看来,是很可悲的,我家县城里有一个我认识的傻子,年龄与我相近,从小就傻,一眼就知道他是傻子,去年回家过年的时候又看到他了,长高了许多,人还是傻的,听母亲说,着傻子虽傻,但知道回家、知道吃饭和睡觉,所以他活到了现在。我还见过一个真实的例子就是我们曾经一起在龙岩租房子住的小兰阿姨,她也是得了精神病,又可怕,又可怜。前几年还是好好的,完完整整的一个人,可到了病发的时候,就完全是另一番模样,面目呆滞、狰狞却又显的孤独和可怜,她常常自言自语有时甚至是在跟人吵架一样,她有一次在用电磁炉烧水的时候,知道把水烧干才关了电源,有一次更令我惊恐,我出房门上厕所,她拿了把刀站在我后面,我吓了一跳,她有些惊觉,呆住了,然后我赶忙走了,我不知道她在怕什么,在她的世界了,她已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家乡是于都县,地方穷,大街上经常看到疯疯癫癫的人,我们那俗称“癫佬”,他们通常穿的破破烂烂的,漫无目的的在街上乱逛,有时在桥底下会发现这些人的踪迹,他们通常就是那样过夜的,很多人怕他们,因为他们癫,我不知道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怎么变成这样的,但我很想去了解他们的故事,他们真是精神病吗,还是纯粹的疯子,在他们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又是怎样的呢,非真实吗?我看到的究竟是怎样的侧面。母亲很善良,有一次她把父亲的旧衣服拿去送给楼下不远处的一个“癫佬\",我是在问起母亲拿大衣干嘛去的时候母亲说的,她还说,那人说了句谢谢。谢谢,那是怎样的一句表达,对于一个癫佬来说,他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毕竟是交融的。另外,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是灵魂领导躯壳,二是躯壳领导灵魂。领导程度的不同,又决定了人的精神差异。对于以第二种方式生活的人,我表示同情。

非真实有一个常见的例子,即梦境。人在睡觉的时候会做梦,做梦的时候你并不知晓你是否真实,有时候梦境很具真实感,但一旦梦醒你就知道这是虚幻的、假的,因为你已经有了无数次经验证明这是现实不存在的。真的不存在吗?有人说世界上有虚灵的存在,还有次元空间和异次元空间的存在,那么现实就引入了很多神秘的空间之中,无法理解,无法捉摸。除了这些大家都不能了解的事物之外,还有个别人所不了解的和相互都不曾了解的,那是一个怎样神秘是世界,对于了解者来说,是真实的,但对不了解者来说,就是不真实的,一旦让他们了解到,也许他们不会相信,也很难理解,但这确实是真实的,也就是说,非真实隐藏了真实,非真实比真实更需要去了解。

我看过两部影片,名为《美丽心灵》和《树先生》,这两部电影对我在精神分裂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眼中的真实与虚幻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不能健康的分辨两者,他们把非真实的世界融入了真实之中,对于精神正常的人来说,这是很难领会的,也许,可怕的东西,总是不易于理解。

有的东西,本来就是虚构的,非真实的东西,却成为了人的精神信仰和慰藉。宗教就是如此、学说亦是如此。佛教,对于中国来说,是从外来引入的,在本国得以发展并广泛传播,它是符合了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普遍的国民需求的。但总的来说,就是假的,非真实的。我从批判的角度来说,佛教的很多思想也是消极的,真正遵从其中的教义,是与现实不符的,是活不下去的。但是作为精神的指导,佛教存活了下来,并适应了世界的变化,这就说明非真实作为精神向导,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学说来讲,我举个厚黑学的例子,厚黑学是李宗吾提出来的,自创式学说,写的非常好,为我们对人的本性了解提供了更加深刻的道理,但是在他发明学说之前,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能说是非真实,只能说是真实的不明显而已,李宗吾自诩为厚黑教主式的自我渲染也同样体现了学说需要的是非真实的理解,未必要处处真实。 非真实,天生的悲歌,如果它是一个人,那他就永远的不被理解,永远要躲在孤独的深渊中避难......

推荐第10篇:真实合伙人

真实合伙人

新东方“三驾马车”再次聚首的最后一次努力,是在2009年3月5日,离开新东方3年的徐小平先生已经53岁,与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先生在北京盘古大观超五星级酒店吃饭。他流着眼泪对俞敏洪讲了他经常做的一个梦。

“我说我天天夜里梦见你,梦见新东方这帮人在玩,我想跟你一起玩。”徐小平对《人物》记者回忆这次会面。这个富有的投资人露出委屈的表情,讲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一群大孩子一起玩,我跟着追他们,他们见到我就走了,不愿跟我玩”。

徐小平反复申明这个梦是真实发生的,“醒来枕头湿了一大片”。他用“梦魂萦绕”等语意强烈的字眼儿表述自己对新东方的热爱,并两次强调:“俞敏洪没有回应我。”他此后声称的事实比“没有回应”更为糟糕,据他说,第二天,他又去新东方见了俞敏洪,后者脸上明显写着拒绝。几个月后,徐小平写信给俞敏洪,“收回了我当时的请求”。

“有一太平洋的话要跟俞敏洪说”

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3天后,俞敏洪在自己北京的家中招待了徐小平和王强。约会是提前就定下的,与电影无关。席间,3个人只字没有提及这部被外界解读为“新东方创业故事”的电影。

在和《人物》记者单独进行的几个小时的谈话中,三人分别表达了对电影的看法。

王强和徐小平都声称这部电影很了不起。5月31日早上6点多,王强

1 一个人溜进电影院又看了一遍,“一边看一边回想往事,想着我们当年是怎么一步步过来的”。第二天,他仍然沉浸在当年意气风发的友谊回忆里,淡化了那些因为利益和观点不同而导致的痛苦争吵。

徐小平则一次次借用别人的好话来评价这部电影。“陈可辛看完剧本以后说,徐老师,你这个剧中和中国电影都不一样。我说怎么不一样?你这里面3个男主角都非常高贵,非常可爱,中国没有这样的人。”也许是因为俞敏洪公开表达对电影的不满,他急于展示这部电影对原型的刻画是多么正面。

在一间杂乱的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穿着灰色T恤的俞敏洪对《人物》记者重申他对电影的反感,甚至不愿意评价。这个50岁的中国最富有的教师语态温和,为调节气氛会主动开些玩笑,但说起电影来每个字都是严肃的。这种反感自一年多前徐小平第一次将剧本送给他就开始了,他当时就表示反对,“一个字也没看”。此后,电影的导演陈可辛将修改后的剧本送给他,他仍然没有看。

“搬上银幕这件事本身就引起我的反感,电影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形象,也不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生死。”这名中国最大的教育机构的董事长和总裁说,至少有两条理由让他不愿意被视作电影的原型。他不承认电影中刻画的窝囊个性,“否则我不可能做出企业来”;他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着各种各样生活的人”。

他始终避免对电影本身进行价值判断,但他仍然忍不住对某些细节提出了批评,承认“有几个场景还是挺委屈我的”。这些场景包括他在创业成功后提议给自己分51%的股份,“这样两个合伙人当场就会走人,完全不符合

2 企业家的逻辑”,以及电影中的主角成冬青为了阻止上市一个人增30%的股份,“你找死啊,商业中间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永远不可能的,当场拿刀子把你给捅了”。

“这表明陈可辛他们对商业真正的逻辑其实没有真正的理解。”俞敏洪说。他也认为,“整个电影中把我描写成土鳖,我是土鳖一点不假,但是实际上我并不那么土,要那么土的话就不至于有新东方的今天了”。

这是他首次公开指出电影的不足。《中国合伙人》上映后,他的手机一天就收到1000多条短信,来自朋友和那些看过电影的学生。他“出于无奈”,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公开回应,但关于电影本身态度模糊。

徐小平对这篇博客文章很在意,声称要写一个自己版本的文章,讲述来龙去脉。他依旧充满了委屈。

“当时陈可辛说要拍兄弟内斗,我说如果这样我就不搞了。”他说,“在写剧本的两个多礼拜里,我脑子里只有两个人,俞敏洪、王强会怎么看这个剧本。我写的剧本要经得起友谊的审查。”

这些态度本身就足以说明中国企业界富有传奇色彩的三个朋友、合伙人之间如今的关系。他们小心翼翼地维系着友谊,每年抽出空闲进行两三次聚会,偶尔给对方写信。但他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无话不谈。徐小平和王强肚子里装着很多话,对《人物》说了很多对俞敏洪的告诫、批评、感激或思念,又常会声明,这话从未、也不会当面对他讲。

维持这份友谊完好如初的印象是3个人共同的需求。接受采访时,徐小平再三强调,他不希望报道看上去像是他跟俞敏洪的PK,在表达了对新东方如今政策的忧虑后,他也会补充说,这是一个独立的评论者“对一个伟

3 大企业发出的一种杞人之忧”。

但失落是藏不住的。当徐小平眼中的新东方不符合他的发展期待时,他“有一太平洋的话要跟俞敏洪说,但一滴都不想滴出来”。“一滴水见大海,那我得把整个太平洋倒给他,我依然需要这样做,”徐小平说,“问题是,俞敏洪是不是有这个海纳百川的胸怀,来容纳我波浪滔天的献言献策。”

“现在的友谊中缺少某种宝贵的东西。”徐小平说。

往日那种毫无顾忌的批评、争论的关系仍然会向现在射出投影。2010年10月,徐小平到哈佛演讲时,给俞敏洪写了一封几千字的长信。他在信里说:离开新东方以后,不给你写信,是体贴你;今天当我看到新东方有问题的时候,再不给你写信,就是背叛你。

据他说,信写得很尖锐,以至于他的太太和部下都问“俞老师会不会跟你决裂”。过几天,“俞老师回信说,读你的信如沐春风”。又过了几天,有人跟他说,俞敏洪在有上百名高管参加的会上读了他的信,并“呼唤新东方要有这种徐小平的精神”。

透过这封信,他们似乎可以回到2000年前后新东方那些烟雾缭绕、间或传出摔打声的会议室里。

正确朋友

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经常将彼此的性格不同称作“互补”。这只是事实的一面。

徐小平充满激情,他的演说自30年前起就总能激起人们的欢呼和掌声。他喜欢战略,用王强的话说,“新东方当时的很多战略都出自徐小平”。 王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则显得冷静。他读书量惊人(刚刚出版了一本谈论阅

4 读的新书),“喜欢务虚”,思考理论问题,是新东方创始人中最不愿意接受“励志”教育的一位。

相比之下,俞敏洪并不是那类让人惊艳的精神领袖。他生性温和,坚韧,更加现实和谨慎。一个例子是,他“至今不懂得拒绝”。他承认自己“软弱”、“优柔寡断”,并且知道这对企业管理有害。

这样的“中国好人”性格往往让另两位受西方文化和现代企业规则影响颇深的合伙人无法忍受。王强说:“我从国外回来办的第一件事,不是教学,是帮助老俞开一个他希望他走的人。我非常明确地问你是不是目的是让他走,他最后告诉我是,那我就按照我的方式来,最后经过3个小时的唇枪舌剑那个人还要发问,俞老师王老师的意思是你的意思吗?俞老师说是,他终于走了。”

俞敏洪性格中流露出明显的现实主义。他能跟不喜欢的人合作,“通常不会露出让对方感觉到我不喜欢他。”他说,“我处在这个位置,没有办法分明地表露爱憎,否则我就没有办法做新东方了。”

自从1996年先后从国外回来参加新东方之后,徐小平和王强一直希望俞敏洪变成一个“正确朋友”——从善如流、忍耐、伟大。“你不仅要成为柳传志,还要成为蔡元培。”这是王强回国之前对俞敏洪提出的期望。

他们也希望自己成为俞敏洪的“正确朋友”。他们实现的方式是直言不讳甚至是刺耳伤人的批评。他们为自己的批评从道德层面上和公司治理层面上找到了合法性——中国式的“诤友”原则、“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式的政治表达,以及现代企业治理法则。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批评会对俞敏洪带来什么打击,但理论信心让他们得以避免愧疚和苦恼。

他们的批评内容既包括具体的人事安排、如何进行股份制、如何治理企业,也包括对来自江苏农村的俞敏洪进行“农民”、“土鳖”一类毫不留情的攻击。直到2006年新东方上市以及徐小平、王强退出新东方为止,这样的批评以及随之而来的激烈争吵不断发生。

有一次,董事会为一个高级职位的任命争执不下,俞敏洪坚持要用某一个人,徐小平和王强等人则觉得不该用。那一次,双方从晚上9点钟一直吵到早上6点钟。最后王强对俞敏洪说:如果你觉得董事会反对没有道理,你也说不服我们,你就解散董事会,俞敏洪马上说,他接受董事会的意见,不进行任命。

“王强这句话是民主之魂,”徐小平说,“老俞的这个决策是妥协之花,没有这种坚持和妥协,新东方可能就是个平庸的企业。”

徐小平与王强分别提起范冰冰说过的一句话:“能经受多大赞美,就要承受多大批评。”而他们指向的对象俞敏洪却是个自称对演艺明星毫无兴趣的人。这种反差无处不在。他们分别多次强调自己批评的正当性与必要性,用徐小平的话说,批评建议“我会发很多条短信反复说,那些把他折磨死的建议,我连续几年一如既往地提”。

沉默寡言、“从没爆发过”的俞敏洪,努力在言辞中淡化这种苦恼:“我对人的批评很快就会忘掉,也没有说有多严厉的批评,大不了就是他们天天骂我土鳖,农民意识,完了没有眼光,对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这应该是算比较严重的。”

他也会流露出一丝懊恼,“把朋友请回来,完了本来是一起干事业的,结果弄回来以后最后事业干不成了,还天天吵架”。

的确是明星,的确是屌丝

1996年,俞敏洪艰苦创办的新东方学校收入已经在2000万左右,利润数百万。当他准备出国拜访已经几年失去联系的徐小平和王强时,脑子里想着的是两人的才华和耀眼光芒。

“没有他们两个的话,我认为新东方会做好,但是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大,不会有那么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东西,因为他们两个从本质上来说比我更加理想主义。”俞敏洪说。

俞敏洪和王强1980年一同考进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两人住相邻宿舍。两人风格完全不同,王强多才多艺,后来成为新组建的北大艺术团团长,是“绝对的风云人物”,而俞敏洪出身农村,对城市生活充满陌生感。因为都喜欢读书,两个人交往密切。

1983年,自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徐小平来到北京大学团委任文化部长,担任艺术团的指导老师,3人随后产生交集。徐小平至今还记得那个“意气风发”的大三学生站在北大团委的筒子楼门口与他交谈的场景。

王强与徐小平都处在舞台的中央。他们至今相信自己当时是耀眼的主角。而俞敏洪很难举出什么辉煌的事迹,他为人和善,人缘不错,很长一段时间内包办了全宿舍的打水任务。他自筹资金创办了一本诗刊,办了两期就停刊了。俞敏洪让人印象深刻的事迹除了上佳的酒量以外,只有艰苦学习英语的韧性,以及娶到了一位被称为系花的太太。与其他两人不同,他的故事是一个苦孩子奋发图强的故事。

多年后,俞敏洪回忆:“他们习惯了我听他们的意见。”而王强和徐小平也承认,他们对俞敏洪的打趣、挖苦,那时就开始了。

毕业后,他们常来常往,友谊进一步巩固。俞敏洪仍然是圈子里最沉默寡言的一个。“我谈不出思想来,跟这帮朋友在一起永远只有他们说话的份儿,我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听众。”

俞敏洪唯一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带着大家到他租住的农村附近的运河里游泳。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之后,徐小平和王强出国。如今,电影《中国合伙人》又让王强找回了当初的生离之痛,“我当时也是立志不回国了”。王强回忆说,徐小平是最早走的。徐小平珍藏了作为任何一个学生很难想象的《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为了获得飞到美国的机票到处拍卖。有一天他终于卖出去了,用一半的钱请好友在西门一个火锅店吃了火锅,最后大家挥泪离别。“从此我步上小平的后尘,我也要到国外去,老俞也想步我们的后尘,但是国外暂时不需要他”。

国内这头藏着一个文艺青年痛下决心改换命运的故事。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事件是他扔掉了自己的所有诗稿。他曾在演讲中将此夸大为“付之一炬”,接受《人物》记者采访时,他说,那是一种演讲需要的修辞,事实上只是扔掉,“扔在哪儿我就不知道了,没有真正像林黛玉把诗一页一页撕下来扔掉了,那个太有诗意了。我不会这么做的。” 他认为自己经历了最痛苦的转变。他为了攒钱出国创办新东方英语学校,门口的卫生、社区里的纠纷,以及替新东方贴广告跟别的学校发生冲突,他不得不出面解决。跟公安局、居委会打交道,“那些是我不擅长也不喜欢做的,但我也意识到,那些问题不解决,学校就办不下去,想赚钱就赚不成”。

如今,俞敏洪已经可以从容地分析自己的转变过程:除了克服心理上

8 的障碍,还要经历语言的改变,从知识分子的语言变成跟公安局交流的社会语言。他被扔进了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想办法认识公安局的某一个人,再认识其他人,然后跟公安局的关系好起来。“慢慢也就习惯了,吃饭聊天喝酒都很习惯,像朋友一样。”他说,但又补充道,很艰难,“谁要不信,就让北大的教授、老师去跟公安局打交道试试看”。

俞敏洪将此归因于生计所迫。但王强相信,俞敏洪天生具备与别人打交道的才能,一个例子是在大学毕业后,俞敏洪住的是单人宿舍,而其他老师住的则是双人宿舍。

毕业已经十几年,等到俞敏洪再一次出现在王强面前时,王强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在普林斯顿,我看学生都能认出他来,觉得很受刺激,他是有名气了。”王强说,“在北大的时候,哪有人认识俞敏洪,但是到美国没有人认出我来,只认出老俞,这反差太大了。”

他说,这刺激不是嫉妒,而是“心里的震撼”。“从言谈话语间,我觉得他不是大学的他了,说起话来逻辑清晰流畅,滔滔不绝,这不是我以前印象中的他。”

“新西方”

当俞敏洪到加拿大时,徐小平处于失业状态。1993年到1994年,徐小平曾回到国内,创业办音乐学校,但失败了,又回到加拿大。这期间,不得志的徐小平甚至没有联系过旧日朋友俞敏洪。关于二人在加拿大的重新相聚,徐小平讲述的版本是“我哭着喊着求他带我回来一起做新东方”。俞敏洪的回忆则略显平淡:“他发现我在中国已经做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学校。当时我就跟他说,你在国外生活得也不如意,如果你还想搞音乐的话,

9 你回来,我给你30万块钱。”

按照过去流传的故事版本,王强在美国的生活算是成功的。他出国后改读计算机专业,年薪7万美元,因此,甚至在王强表明回国的愿望后,俞敏洪还劝他仔细考虑。“这说明他对我负责,怕耽误我,我很感激他。”王强说。

事实是,王强此时早已厌倦了在美国的生活。在俞敏洪到美国的半年前,他在书店买到了上海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蔡光天的自传,里面讲述了他创办“前进英语学校”的故事,学校办得生龙活虎,“经营的数字令我吃惊”。王强说,这本书也许至今还在他美国的书房里,“若干重要段落全用红笔勾勒出来了,内容是蔡光天是如何致富的”。

“我至今还没跟老俞谈过,小平也不知道。这是我今天第一次透露,真正最早让我做出选择的实际是上海前进蔡光天的所谓创业史。这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王强对《人物》记者说。

在租来的两居室公寓的餐桌上,他告诉俞敏洪:我决定回去跟着你一起干了。王强描述,俞敏洪当时既兴奋又迟疑:“喝完酒以后我说咱们严肃地谈谈这个事。一开始他展示新东方非常兴奋,等到严肃谈,他反而沉闷了,因为他心里也没准备,把我们这样的人物叫回来,他人生面临什么?”

真实故事比电影更精彩。为了打消俞敏洪的疑虑,王强在俞登上回国飞机之前的一刻直截了当地向这位老同学“明志”:“当时我也是刺激他,我说老俞你要考虑,你一定要让我去新东方,咱们3个做,如果你不答应,我现在直率地告诉你,半年以后我一定会在你的校门对面建立一个学校,做的是和你一模一样的东西,这个学校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叫新西方,校长

10 叫王强。老俞一听,沉默片刻,他说算了,大家一起回去吧,就在新东方3个字下做吧。”

徐小平几乎是紧跟着俞敏洪回到了国内。俞敏洪结束与一个加拿大人的合作,将留学咨询的业务交给徐小平,“小平这下要大干一场了。”友谊和事业在这个时候达到了蜜月般的融合。电影中的一个经典细节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型:“俞敏洪当着我老婆的哥哥说,‘小平很快会让我嫉妒的’,他真说过。这种兄弟般的情谊,对我那么深厚的期待和鼓励,那真是无比温暖。”徐小平说。

监管俞敏洪

那是一个好友重聚的喜悦时刻,俞敏洪和先期回国的徐小平带着一束花去机场接王强。3个人不约而同对《人物》记者讲述了同一个细节。就在从机场回俞敏洪家的出租车上,王强突然严肃地问俞敏洪:“你现在是我们的老板,如果将来我们比你赚得多,你能接受吗?”

在俞敏洪看来,这意味着信心的宣讲。而在王强和徐小平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姿态展示:他们不会是俯首听命的打工者,仍然是大学时代不假辞色、充满质疑和拷问的挚友。

3个人的纠结关系就此埋下了种子。一方面,“我跟王强有个特点,我们高度地认同俞敏洪的经营管理能力,五体投地地认同这个能力,所以我们无条件地臣服俞敏洪的作为CEO的领导,无条件。”徐小平说。

另一方面,大学时代的交往习惯顽强地保留下来。“可能老俞的痛苦就在于此,他始终无法建立起绝对的领导权。”王强说,“我很难想象突然毕恭毕敬地叫他‘俞总’。我们摆脱不了大学时对他的印象。我宁可自杀,或

11 者他杀。别人可能完成这种职能(身份)转换,但我们3个从来没这习惯。”

徐小平接受《人物》记者采访时,曾将对俞敏洪的批评与国家政治中的监督相类比,“一个国家的活力是靠不同观点的交锋和辩论来实现的”。与他一样,王强也自如地在3个合伙人的关系与政治博弈中的关系间来回切换。

“我在西方社会生存那么多年,觉得那个社会井井有条,原因就在于监管,一切都在于游戏规则。所以在企业里,监管是必要的。”王强引用“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阿克顿勋爵的名言来为自己辩白:“没有任何监管,你再牛的一个人也会膨胀。”

王强又一次阐述了自己对于朋友的理解。他表示自己“痛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哥们儿义气”,因为那是中国人情中虚伪而无实质的东西。他表示,自己在治理企业上不如俞敏洪。“我对权力真的没有欲望,但是我对监管权力有巨大的欲望,我的乐趣更在于监管。” 王强在新东方的会议室里推动了两件事,一是要求手机关机,一是禁烟。

禁烟是王强感到满意的事。起初,新东方很多工作人员抽烟。开董事会时“看不见对方,云山雾罩”。他第一次发难引发了争吵,王强使用了他此前此后多次使用的摊牌术。他要求董事会投票,要么禁烟,要么他离开会场。俞敏洪也使用了他的惯常方法解决这一争论,用王强的话说“各打三十大板”,既肯定了王强的意见,又说这次会议并不正式,抽一抽也可以。

王强制定了禁烟措施,第一个罚款对象是俞敏洪的母亲。在新东方初创时,这名早年的万元户、自小对俞敏洪严加教育的农村妇女进入新东方协助儿子。王强因俞母在走廊抽烟,罚了她两百多元钱,然后马上作为典

12 型在全公司推广。“但我忘了是老俞他妈给的钱还是老俞给的钱。”

这次看似并不关键的禁烟行动的始末,事实上可以被视作俞敏洪、王强在新东方急速膨胀时期的几乎所有矛盾的缩影。有西方文化、抽象理论等原则支持的批评者王强不依不饶,“坚硬如铁”,而面对着庞大团队和现实难题的俞敏洪温和、不会拒绝。新东方需要解决的内部矛盾越来越多,最终在2000年5月新东方推出股份制改革前后达到顶峰。

长达几年的“改革”针对的问题之一是“家族问题”,其实质是“母亲问题”。俞敏洪的母亲李八妹在学校周边办起了餐馆和日用品小卖部。渐渐地,李八妹神奇地将新东方下游产品的含金量开发了出来—把学校住宿班的食堂、学校教材印刷、教师录音磁带采购等业务拿下,到2000年底做到了1000多万的流水。李八妹将新东方视作俞敏洪的家族企业,在人事和经营问题上多有干涉,甚至经常像过去在江阴家中那般训斥俞敏洪。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1997年夏天,“三驾马车”在李八妹开的饭馆包间里吃饭时,俞敏洪听见外面散座处母亲又哭又闹,徐小平和王强都看不下去了。王强说:“敏洪,你能不能对你妈发一次火?镇住她,以后就不会这样了。”俞敏洪站起来向外走去,叫了一声“妈—”, 然后当着屋里屋外的一大堆人,“扑通”跪下了。

流着眼泪,殊死博斗

徐小平当年就曾经批评:“我们是在与俞敏洪共事,与我们所倡导的北大精神、新东方精神共事,不是与俞敏洪家族共事。”

“那个时候大家遇到的问题和在公司过程中体现的东西是非常的,第一个大家从来没体验过的,比如友情和规则的冲突,这样一个东西在我看

13 来,整个从1999年以来进行股份制改造,一直到大概接近2004年左右,这么多年大家都非常痛苦。”王强对《人物》记者回顾说。

2001年8月27日,副校长王强请秘书给俞敏洪送去一封辞职信,抬头是“尊敬的俞敏洪董事长”。以这封信开始,新东方遭遇了现代企业转型刚开始之后的严重危机。此后的3个月里,围绕着人事安排等议题,包括徐小平、王强、包凡一等元老在内的小股东与大股东俞敏洪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这是俞敏洪遭遇的来自王强、徐小平的批评与挑战中最严重的一次。在那段时间,《中国青年报》记者、作家卢跃刚应邀为新东方写一本书,完整地见证了这3位合伙人最真实、最激烈的争吵过程。3个人无论是辩论、吼叫还是静默、流泪,卢跃刚都坐在旁边,开着录音机记录。有时候,3个人也会分别找他征求意见,坐到天明,流着眼泪。

这是新东方的“黑色时期”:面对学校产权瓶颈,规避产权风险,整合资源,进行公司化转型。出现了大家始料不及的两大利益集团—小股东利益集团和俞敏洪的剧烈冲突。由于经验不足,制度设计缺陷,“东方人”公司失败。新东方团队迷茫、困惑、痛苦,失去了方向。不管是私下里,还是有外人在场,小股东利益集团都猛烈攻击、批判俞敏洪,像俞敏洪母亲一样地不给俞敏洪面子和尊严。

王强说:“我不愿意为一个家族牺牲。老俞不能超越他老妈,这是我离开的重要原因。”

徐小平随即递上“辞呈”,表示对王强的支持,对俞敏洪施加压力。他的发言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回溯新东方的历史,批判俞敏洪;二是如果

14 新东方还有救的话,也为了“对得起北大,对得起朋友”,俞敏洪“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出国进修留学,“成为新人”。

一向优柔寡断的俞敏洪这一次采取了王强善用的方式,一方面用友情和实质的改革承诺挽留王强,另一方面,要求股东大会投票决定,他和徐小平究竟谁留在董事会。最终,这场**以徐小平离开董事会收场。

“俞敏洪既聪明也厚道,”卢跃刚告诉《人物》记者,“但聪明是排在厚道前面的。”

王强在投票中选择支持了俞敏洪。他承认这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他没有像俞敏洪那样选择弃权,事后王强向徐小平解释,当时剑拔弩张的局势必须要降温,我在董事会还能代表你的观念。但他承认,“当时投完非常痛苦,这使我一辈子始终在问,我为什么不能够圆滑一点,但是我的性格在那个刹那,没有让我做出这样的选择”。

徐小平则对两人都展示了一个高姿态的回应,他认为用现代企业制度作出决定是他长期在新东方推动的转型,哪怕这样的决定对自己不利,“俞敏洪战胜了我,然后我走过去就拥抱俞敏洪。抱完了我就走了。为什么呢?我斗的不是多拿钱,我斗的就是一个制度,就是这样”。

妖怪

徐小平没有如愿回到新东方,而王强也拒绝再走回头路。徐小平曾向俞敏洪推荐让王强重新回新东方董事会,俞敏洪说“小平感谢你解开我一个心结,以前我都得把你们两个人一起考虑”,言下之意,两人一起回变动太大了。但王强在电话里直接拒绝了俞敏洪的好意,他甚至逼迫徐小平,“如果你还想着回新东方董事会,我就不跟你一起做‘真格基金’了”。

2010年,徐小平成立“真格基金”,并邀请王强成为联合创始人,两人都感觉重新找到了方向。俞敏洪也参与了对“真格基金”的投资。他将此视为3人友谊延续的证明之一。

王强和徐小平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新东方和俞敏洪。王强在离开管理层之后的4年为新东方开了几百场免费讲座,“你想除了友情还有什么解释呢?我要以一种问心无愧的方式离开这个舞台。” 2012年7月,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唱衰新东方,许多大投资人询问徐小平,“半夜两点钟给我打电话,我不知道真相,但是我说,买!买!绝对没问题!事实上,听我话买的人都赚钱了。”

俞敏洪不在的时候,俞敏洪经常成为徐小平和王强的话题对象。甚至讲起俞敏洪“发火”的故事时,王强也带着开心的语气。他说,有一次,俞敏洪被母亲惹得生了大气,在外面发火扔了手机,还砸到王强的车上。

“你看他非常理性。”王强说,“老俞是有超人的掌控能力,他的车也在旁边,怎么会扔到我的车上?手机没摔坏,我的车倒受伤了—又不是因为我刺激他。”

在俞敏洪看来,跟以前相比,徐小平和王强对他的批评与之前变化不大,“王强比较含蓄,徐小平比较直白,因为徐小平他就一直是以批评我为他的乐趣”。但现在这些批评听起来更容易接受,一方面“会更客气一点,因为没有了现实中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也不再夹杂很多个人情绪。

对此,他的两位好友和昔日合伙人的态度未必如此淡然。

“我在微博上发了很多话,关于那么多知名企业因为战略失误错失了发展机遇,都是给‘那个人’看的。”徐小平说。他后来又说,有些话“只

16 要那一个人听懂就行了”。

目前,徐小平和王强两人只担任着“新东方研究院”院长这个虚职,和另一位院长3人共同在新东方大楼拥有一间办公室。“一个养老院长”,徐小平苦笑地定义。他认为新东方上市后俞敏洪没有进行大规模并购是一个失误,但过去7年中只跟俞敏洪谈过一次,“如果我在董事会,一定会拳打脚踢、声嘶力竭、动员逼迫、鼓励辩论,走并购之路,但我并不在董事会,我并没有职责这样做,当没有职责的时候,这样做就变成胡搅蛮缠”。王强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我们既不在管理层也不在董事局,对新东方的发展只能关切地问一下,也不方便了解。”

另一方面,徐小平带着失落感说,“哀莫大于心死”。

这3个人仍然不时强调已维持了30年的情谊是多么重要,话语风格各异,意思如出一辙。“结果是好的,过去的争执就不重要了。”这是俞敏洪的说法。王强形容3人的友谊,“就像一个少女通过结婚变成一个少妇一样,她失去了少女的那种单纯的美,她可能获得了少妇的这个成熟的美”。徐小平则以特有的激情洋溢的言辞称俞敏洪是“我尊敬的企业家,我热爱的朋友”。他说,友谊“建立在打造新东方的烈火真金的锤炼之上”。

“小平的身上体现一个什么叫做大的爱字,这是我从他身上学会的。老俞我从他身上学会了坚毅,百折不挠,这些都是我人生中做事的时不时要回在脑子里的这么一个标杆。”王强说他今天在“真格基金”觉得非常快乐,这缘于徐小平率真的性格,“我是30年少见这样的人。我坦率地讲,这一辈子,如果我这一生,要有一个最重大的事情要托付给一个人的话,在朋友中我可能想象的第一个人,或者没有第二个人,那就是小平。他真

17 是没法掩藏。”

“那俞老师呢?”《人物》记者问。

“我不会托付给俞老师。他思考太多了,我读他很费解。”

王强感叹,在看完《中国合伙人》之后,他终于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关于这份友情的看法。

“友情跟荷尔蒙一样,特点是野性、没有原则,友情的野性需要与公司治理所要求的游戏规则,与强大、冰冷甚至残酷的理性碰撞,被程序正义的理性驯化。否则,友情不足以支撑一个企业的正规化治理,一定会分崩离析。如果友情能在这个前提下接受驯服,他就会变成冷冰冰的理性之外的的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

事实上,这段关于友谊的富有文采的总结,远不如采访结束时王强的一句话,更能让多年来缠绕在新东方3位合伙人之间的妖怪显影。

“想想老俞也挺心疼的。”王强突然说。他强调,这句话,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当面告诉俞敏洪。

(刘君萍、邓丽虹、李欣对此文亦有贡献)摘自《人物》杂志292期

第11篇:真实蒋介石

台湾国民党官方网站对蒋介石的简介

清,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一八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生於浙江省奉化县之溪口镇。其先出自周公旦之子伯龄,伯龄封於蒋,後遂以国为姓。自汉以来,子姓仕宦,时有南迁。迄元季仕杰公一系,始卜居溪口,累世孝弟力田。明亡,子孙遂不仕清室。祖玉表公,父肃庵公,虽货殖屡中,然皆自奉俭约而好施予,义行为乡里所称。先生九岁失怙,母王太夫人讳采玉,督教甚严,凡酒扫应对之仪,庸保猥贱之役,皆令服习,所以厉其坚忍操履者甚至。

先生六岁就傅,十四岁已毕论语、孟子、诗易、左传、尚书,十五岁习为策论,旁涉子、史、古文辞。十七岁入奉化凤麓学堂,始习英文、数学,亦留意西学与时事之研究。

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孙中山先生集合各省志士组中国同盟会於日本东京,革命思潮,风起云涌;先生一意踵赴,然戚旧多尼其行,乃自剪辫发以示志,卒得王太夫人首肯,遂於翌年(一九○六)四月东渡。先生志在学习陆军,以格於规定,暂入东京清华学校。未几,识吴兴陈英士(其美),因得广交留东志士,是为参加革命运动之始,时年乃方二十也。

是冬遄归,考取新设之全国陆军速成学堂,明年(一九○七)夏赴保定入学;复投考官费留日陆军学生,亦获隽;遂於三十四年(一九○八)春再赴日本,入振武学校。旋以陈其美之介,加盟同盟会。每休沐,辄与同志聚商革命大计;既得邹容所著「革命军」,晨夕览诵,因自题「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之句於戎装小照以见志。

清宣统二年(一九一○),谒国父孙中山先生於东京,接席倾谈,受期许为难得之革命实行家。岁杪,卒岁振武学校,例以士官侯补生入伍日军野炮兵第十九联队实习,驻新潟县之高田郡,时方沍寒,晨夕於雪中挽车操炮,束草刷马,劳极而汗,然後掬雪自沐。

辛亥(一九一一)十月,武昌革命军兴,先生闻讯,微服而归,与陈其美等举义江浙,以先锋指挥官,帅敢死队百馀人入浙,於十一月五日攻克浙江抚署,光复杭州。

浙省既复,返沪报命;时陈其美已规复上海,被举为沪军都督,任先生为沪军第五团团长,未几全苏底定,南京光复,武汉危局,因而转安。

既革命开国,先生於元年(一九一二)三月辞沪军第五团团长,赴日研习德文,为留学德国作准备,并创刊军声杂志。二年(一九一三)春,方屏当欲行,忽袁世凯刺宋教仁案发,公开与国民党为敌;孙中山先生号召讨袁,以陈其美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挽先生相助。七月,各省相继举兵,先生在沪密召旧部,急攻江南制造局,於龙华、南市间与顽敌苦战至一昼夜,施因国际干涉解散。

九月,各地讨袁军,相继失败,孙先生东渡日本,为重整革命阵容,决定重组中华革命党。先生尚在沪秘密部署讨袁军事,乃首先宣誓加入。旋奉召赴日,得孙先生召见,付以重要革命任务。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一月,先生受命创办陆军军官学校於黄埔,大元帅勉以「任劳任怨,百折不回,从穷苦中去奋斗」。六月十六日军校开学,大元帅亲临主持典礼并授印,期许学生练成为实行三民主义而奋斗之革命军。其时情势险恶,陈炯明逆军图卷土重来,而混迹革命阵营之杨希闵滇军与刘震寰桂军,亦各怀异志,又香港英人公开支持之广州商团,更谋建武力,颠覆政府;先生亲率黄埔军校官生应变,商团之乱遂平。冬间,北方「国民军」起,群请孙大元帅北上主导统一建国大计;十一月十三日大元帅启行,先至黄埔巡视,喜学生精神奋发,学习认真,因语先生曰:「余此次赴京,能否归来,尚不一定;然余之北上,是为革命,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今观军校学生能克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续吾之革命事业,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行我之主义。」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崩逝於故都。时先生方率黄埔学生与教导团官兵三千人,东征讨逆,已拔淡水、海丰、揭阳、潮安、汕头诸镇,十三日复大破十倍之敌於棉湖,至二十日克五华、兴宁,尽逐敌军於赣湘山鄙之後;方得孙先生逝世之讯,遂全军墨絰,於二十二日在兴宁遥祭,誓言「敬遵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一月二十八日,日军复进攻上海,先生以全民呼吁与政府敦促,复返京受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急起御侮。首先檄调第八十

七、八十八两师协同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对日作战,於庙行镇获得大捷。三月六日,中央推举先生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暴日於重挫之馀,闻先生复出,知我有持久作战决心,复由於国际调停,乃同意停战撤退。时共党已乘淞沪之祸,扩大叛乱,糜烂七省;先生盱衡全局,认定抗日之战,终不可免,然内乱不除,则无以御外,乃决定「安内攘外」政策。自兼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以半年之力,戡定中原;然後集中力量,围剿赣境之共军。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二月,中国国民党举行五届二中全会,通过先生提出之「根绝赤祸案」,针对中共向政府输诚所自动提出之保证,作出四项决定:

(一)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义之武力。

(二)须彻底取消其所谓「苏维埃政府」及其他破坏统一之一切组织。

(三)须根本停止其赤化宣传。

(四)须根本停止其阶级斗争。至此,中共在形式上已完全输诚,中央本「编共而不容共」原则,著手收编共军,并改正其一切违背国家民族组织。倘非日寇全面侵华战争继起,则馀烬固难有再燃之日也。

五月,日本全面展开煽动战争之宣传,其军部亦随即公开作动员之准备;至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发生,继且攻我平津,战火蔓延不已,日军有计划之全面侵略遂起。先生确认我业已面临存亡关头,乃决定起而御侮。

日本启衅之初,声言「三月亡华」,以为攻略京沪已足以逼我屈服。先是先生於平津陷後,急调大军集中山西,制敌侧背,使其不敢贸然南下;上海战起,复毅然以精锐投入,吸引敌军主力。自此,敌乃失其「由北而南」之有利作战形势,不得不一如先生之战略指引,陷於被动的「由东向西」之长程仰攻。是年十一月十一日,我军撤离上海;十二月十三日,敌军攻入南京;而我政府则已於十二月一日安然迁都重庆,工厂企业亦已迁入川陕复工生产矣。岁杪,日本透过德国提出和议,当即为先生所峻拒。

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春,日本以胁和失败,竟发表「尔後不以国民政府为交涉对手」之声明,并增兵疯狂进攻;我最高统帅部乃重颁国军战斗序列,调整各战区兵力,准备长期全面作战。此际中共虽阳称抗战,实则仍全力从事破坏颠覆活动,先生非不洞烛其奸,惟念「国之祸患有隐有急」,故仍隐忍涵容以期其能不自越於国家民族之外。

三月二十九日,中国国民党举行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於武昌,先生於党派问题虑之至深,先与各党派坦诚研商,拟师孙中山先生集全国各革命团体合组同盟会之义,以统一意志,集中力量;此议众皆乐成,唯共产党坚持反对,故未克提出大会。然为国家民族久远计,仍策定「抗战建国纲领」,并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前者明示一面抗战、一面建国之主张,著重在以建国力量支持抗战,以抗战精神持续建国;後者则在号召全国青年同为建设三民主义新中国之理想而奋斗,初无政党之含义存乎其间也。大会又通过中国国民党行总裁制,选举先生为总裁。并通过设置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最高民意机构,会後即延聘各党派社会贤达暨学术界人士为参政员,於当年七月开议,共党首领如毛泽东等七人亦在被聘之列。

是年自春至秋,战事益烈,四月,我军大捷於台儿庄;五月,撒出徐州;六月,黄河决口,敌遂无由进出中原;在我军步步为营之抵抗下,凡四阅月,敌始攻近武汉。十月,敌复以重兵登陆广东,欲北上夹击;我以既已贯彻全面持久消耗敌人之战略,乃於十月二十五日主动撤离武汉。抗战之第一期,先为「以空间换取时间」,既历十五个月之久,破敌「三月亡华」之梦,至五倍而有馀;武汉撤後,转入第二期,我军已完全握有主动。十二月八日至於重庆,书「从头做起」四字置诸座右。寻飞西安,主持军事会议,忽得汪兆铭潜赴河内之报,并知其对龙云明言与敌倭有约,欲诱龙附和。乃急返重庆,亟思以善意挽救之,且电香港大公报张季鸾请舆论对汪宽留馀地,冀其勇於悔悟。不料汪竟於二十九日发出所谓「艳电」,公然卖国。大义所在,乃不得不奉辞伐罪矣。 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元旦,中央决议开除汪兆铭党籍。月杪举行五届五中全会,策定对内对外方针。

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春,汪兆铭在南京成立傀儡组织,先此已与日本签订密约,其丧权辱国,视袁世凯之「二十一条」为尤甚。先生曾痛予驳斥,国民政府并明令通缉附逆诸奸。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一月「新四军」公然叛乱,突袭国军第四十师暨三十二集团军司令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维持军纪,予以制裁,经军事委员查实,明令撤销其番号;中共竟擅自另派军长,扩大编制,同时颠倒是非,恶意宣传。六月,德国突袭苏俄,十二月,日本突袭美国,攻略南洋,始深服先生识虑之远。德攻俄後,美国犹与日本谈判,旨仍在图使中日议和也。先生正告美国政府;不得牺牲中国,以谋对日妥协!并明白要求美国;必须以决不妥协之态度,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兵,乃归还侵占中国之土地。十二月八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至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阵线始明,中、美、英以及相关国家乃一致对日宣战。

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一月一日,中、美、英、苏、荷、澳、纽...等二十六国在华盛顿签订反侵略共同宣言,宣言由美、中、英、苏四国领衔,其馀各国依国名字母排列,其用意在确定「四强」地位。二日,先生同意美、英、澳、荷、纽诸国之推举,就任联合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中、泰、越各地区同盟国军队作战。

十月初,先生敦促美国率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九日,美国与英国同时通知我国,愿与中国谈判缔造新约,先生自记所感曰:「接获美、英自动放弃在我国治外法权重订新约之通告,此乃总理革命奋斗最大之目的,而今竟将由我手中达成,中心快慰,无以言喻。」因於翌日国庆纪念大会中,向全国同胞宣布。十一月,蒋夫人应美国总统罗斯福夫妇之邀,前往美国访问,并医治其五年前在淞沪战役前线翻车所受之旧伤。

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签订平等新约,为害中国百年之不平等条约,自此废除。先生昭告全民,应益求自立自强,努力开拓国家前途。并自著「中国之命运」一书,叙述不平等条约之由来,国民革命奋斗之经过,与今後国民努力之方向,都十万言,於三月梓行。

蒋夫人在美疗伤渐痊,罗斯福夫妇於二月十二日迎居总统别墅,十八日应邀至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讲演,赢得全场一再起立鼓掌欢呼;报纸广播称其「已征服国会,而感化无数美国人倾心於中国」。其後,并至纽约、波士顿、洛杉机、旧金山等地,又访问加拿大国会,均受邀发表演说。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於八月一日逝世,中央推举先生继任,於十月十日就主席职。十月三十日,日与美、英、苏联衔发表「四强宣言」,同负战後国际和平安全之责任。

十一月十八日,先生偕夫人启程前往埃及开罗,与美国罗斯福总统、英国邱吉尔首相,举行三国领袖会议。除关於军事与经济之各项协议外,并明确宣言:「所有日本窃夺之中国一切土地,如满洲、台湾、澎湖,均应由中华民国恢复之。」同时完全接受先生「日本之国体待战後由日本人民自行决定」,及「扶助朝鲜与安南独立」之主张。此议一定,使二次大战之後,亚非各殖民地皆能独立自由,日本亦得安定复兴,世界进入各民族一律平等之新境界,此实先生秉持我华夏王道精神之所创导者也。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抗战胜利,先生向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广播,指出:我们的胜利,即「正义必然胜过强权」之真理的证明。我全国同胞,应发扬我民族「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之至高至贵的德性,不以奴辱来报复敌国无辜的人民,而应为战後的世界永久和平,与人类自由民主,尽其最大的努力。是年九月,各战区次第受降;十月,正式收复台湾。惟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大计,因政治情况之变化,不得不再四延期。

抗战既告胜利,我为谋及早收复东北失土,并共进於战後国际和平,仍隐忍含痛,与苏俄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乃黑渖未乾,苏俄立即违约。其後三十八年(一九四九)我国举证向联合国控诉苏俄,经联合国大会於民国四十一年(一九五二)二月通过成立,此一导因於雅尔达密约之痛苦条约,遂宣告废除。但当中共全面叛乱之顷,美国亦复不顾苏俄支持中共之显明事实,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迁就中共,并於三十四年岁杪,使马歇尔以使身份来华。三十五年(一九四六)一月十日,政府邀请包括中共在内之各党各派与社会人士举行政治协商会议,同时应马歇尔之要求发布停战命令。政协会议固出於政府之宽容,欲以获致「和平建国纲领」暨制订宪法之协议;但停战云云,则唯国军一方如约实施,共军且反得以据此而攻城掠地,以扩大其占领区。计马歇尔在华一年,如此停战者三次,尤其马氏挟「停止军事援助」迫使国军所有美式武器皆如废物,而苏俄则以劫自东北百万日军之武器给予共军,消长之间,形势已大异矣!洎马歇尔受中共翻云覆雨之打击,而黯然回美,中国则业已处於糜烂不堪之境地。 其时我政府信守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坚决贯彻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之大计,虽受中共一再阻扰延期,终以「天下为公」之襟抱,於十一月十五日举行国民大会,十二月二十五日制宪完成。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一月一日,正式公布宪法;定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宪法实行日期,自是我乃正式进入基於三民主义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宪政时期矣。民国三十六年,全国致力於实行宪政之准备工作,而中共则於其时,疯狂作乱,七月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制宪大业告成。大会主席吴敬恒恭将宪法递交国民政府蒋中正主席。

四日,政府乃宣布动员戡乱。国家虽自此进入非常时期,先生仍以贯彻宪政为首一目标,以「行宪戡乱同时并进」为施政方针。十一月,全国各地投票选举国民大会代表;於十二月二十五日宪政实行之日颁令,定於三十七年(一九四八)三月二十九日召开国民大会。大会以选举中华民国首任总统、副总统为首要任务。至是,先生固辞总统提名,并推荐胡适候选,然未获国民赞同。李宗仁、孙科、于右任...等竞选副总统,致大会经过四选始由李宗仁以较多数票当选。

五月二十日,先生就任中华民国行宪後第一任总统,旧邦新命,举国欢庆。顾此际中共攻战益亟,破坏社会经济益烈,美国在军经方面扼我益甚;八月改革币制失败,九月济南战役失利,军经情势逆转;既而东北撤退,徐蚌失守,李宗仁与其旧桂系将领,勾结失意政客,通电要求政府与中共言和,实即欲迫先生下野也。先生向於进退出处,绝不萦怀,既痛心内部之倾轧,遂决心自动引退。为虑及共党毁我历史文化命脉,先後以国家文物暨革命史科以及中央银行存金,移运台湾;三十八年(一九四九)一月二十一日发布引退文告,以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十月,中共僭立伪政权,展开恐怖专政;三十九年(一九五○)春,毛泽东朝俄,签订卖国契约。此际海内外一致呼吁先生复任总统,以挽救国脉民命;当此存亡绝续之交,先生不得不俯顺舆情,於三月一日在台北复行视事。随即宣示施政重点曰:「第一,在军事上巩固台湾基地,进图光复大陆;第二,在国际上先求自力更生,再联合民主国家共同反共;第三,在经济上提倡节约,奖励生产,推行民生主义;第四,在政治上保障民权,厉行法治。」本此施政方针,整军经武,生聚教训。是年十月台湾光复纪念日,先生更明确号召「建设台湾三民主义模范省,以作重建大陆之蓝图」。於是,在政治方面,开始实行地方自治,立即进行县市议员与县市长之民选;在经济方面,立即由「三七五减租」,进一步实行「公地放领」,同时策划实现「耕者有其田」之方案;在社会方面,劳工保除、渔民保险以及盐工生活之辅导改善,优先付诸实行;在文化教育方面,则自普及国民教育及充实中上学校设施致力,循序开展。

先生以为一切革新之起点,尤在於改造中国国民党,因即於三十九年八月实行党的改造。由於先生明确赋予中国国民党「革命民主政党」之时代意义与使命,「以革命保障民主、以民主推进革命」之体认融注於党员精神内涵之中,遂使党的革新,带动了全面革新。至民国四十一年党的改造宣告完成,乃进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大改造阶段。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先生亲撰「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以完成国父讲述三民主义体系未竟之部分,并为安和乐利社会建设描绘出一实际可行之蓝图。是年并开始实施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自土地改革成功之基础上,从事「以农业培植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此一决策,即为以後「台湾经济奇迹」形成之导向。

自先生复行总统职权於台湾,展开三民主义建设之後,中共摄於复兴基地之日新月盛,乃无日不以进侵台湾,形之梦寐,海峡战事,几於从未停止。唯民国三十九年至四十三年之间,由於共军曾在金门与登步败绩,复因其出兵侵韩受挫,以故台湾海峡仅有零星战斗而已;迄韩战停止,中共即於四十三年九月,发动对金门炮击,旋受我强力制压而止。民国四十四年,又因西方受其「和平共存」欺骗麻醉,乃敢於出动陆海空军猛犯大陈外围岛屿一江山,企图制造台湾紧张,胁迫国际姑息主义者加速其姑息活动;先生以大陈孤悬远海,遂转移岛上军民於台湾安置。自此海上之军事挑衅,转向金门、马祖。中共企图循此故技,不断压迫美国劝我撤退;先生坚决宣布保卫金马,且不问美国是否依约协防。於是中共乃於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八月二十三日,集炮数百门,对我金门发炮突击,於两小时内射击至四万五千馀发,并连续炮击月馀。但我军心志,仍愈战愈奋,美国且亦自此体认我方决心,不再申撤退金马之说矣。以故「八二三」金门之战,实为敌我消长与亚洲安定之关键,中共与苏俄关系因此而分裂,共党内部因此而大乱,毛泽东因此而退居其所谓第二线,其後共党之反覆夺权以至所谓「文化大革命」,亦皆导因於此。而金马之屹立,非惟如双剑之制敌,随时足以掌握大陆变局;更使共产主义从此不能自东亚再进一步,此地区乃得以顺利发展经济,加速繁荣。

民国六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先生感染肺炎,经数月疗养,渐次康复;其後仍不顾忧劳之重,宵衣旰食如故,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十二月一日肺炎发作,体力渐衰;至民国六十四年(一九七五)四月五日,夜间心脏病突发,急救罔效而逝。是日为中华民族扫墓节,午夜雷雨交作,是即先生崩逝之时也。国人震憾哀伤,如丧考妣,殡之日,路祭野哭,夹道顶礼不绝。四月十六日权厝於桃园复兴乡之慈湖,盖所以待神州之光复也。先生遗嘱「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实为同胞起敬起信践履笃行之圭臬。

第12篇:真实案例

真实案例:不是不报,时刻未到

今天的这个故事,来自一本叫《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的书,书中讲的是作者自己的亲历。作者为台湾人,所以故事发生在台湾。

为了方便讲述故事,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这里的“我”,指的是讲述人。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分为男生班和女生班,我们班上当时有位同学,因为小儿麻痹症而两脚萎缩,无法行走,平时只能用两只手在地上一手又一手地向前匍匐爬行。

我们因为同情她,所以我们女生班的同学,平时都会想尽办法来照顾她、帮助她。

我们班前面是几个男生班,其中有位男生家境非常富裕,父母有钱有势,他有自己的书房,还有专门的家教,所以他的成绩也非常好,很让人羡慕。

但这个男生的有一个行为却让我们觉得很残忍:他每天上洗手间,都会路过我们女生班,每次他碰上这位在地上爬行的女同学,都会十分不屑,说风凉话,嘲笑这位女同学,甚至用他的高级皮鞋去踩她萎缩的双脚。

每每这个时候,女同学都疼痛难忍,却挣扎不开。而我们所有师生对此有愤怒却无可奈何,因为他的爸爸已经买通了整个学校的老师,所以,都是敢怒不敢言。

女同学因为不堪其辱,最后吃老鼠药自杀了。

这位男同学毕竟家境殷实,最后读书都很顺利,还出国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继承了家里庞大的事业,成了当地名流。他后来还当了我们母校的同学会会长。

有一年,他出了车祸,被一辆醉驾的车子迎面撞上,车头全毁,他的两脚也被卡在了驾驶座上,下肢血肉模糊。当交警把他从驾驶座上救下来时,他已经昏迷不醒。

在医院抢救很久后,才醒了过来,但大腿以下的两脚全部截肢了,脑袋也因为受了重伤而缝缝补补,抢救过来之后,也成了半个植物人了。

因为他是我们母校的同学会总会长,我们很多同学都去医院看望他,大家都为他感到惋惜:他从小都带着光环,灿烂的一生因为这次的车祸而划上了句号。

只有我们班的同学们看到他,我们不仅泪流满面,这泪不是为他流,而是为我们那个当年被他欺侮自杀的同学而流。

整整三十年了,直到这一刻,我们才看到了真正的答案。

第13篇:品读真实故事

品读真实故事 领悟人鸥深情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海鸥的浓浓亲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体会蕴含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品读“老人喂海鸥”,感悟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爱。

第二课时:品读“海鸥送老人”,感悟人鸥情深。

设计思路: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一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风雨无阻给海鸥送餐;他视海鸥为儿女,熟悉它们的样子,懂得它们的语言,了解它们的情感。老人去世,海鸥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将引领学生们走进文本,走进老人与海鸥那震撼的情感世界中,感悟文本内容,让学生在品味重点词句与想象中充分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手段,使学生乐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

一、回顾“老人关爱海鸥” 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老人与海鸥》,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请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谁来说一说第一部分讲了什么?(出示PPT)(老人关爱海鸥)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老人是如何爱海鸥的?在你脑海中能回忆起这些感人、温馨的画面吗?(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情境引读: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我们总能看到这位衣着简朴的老人——(出示PPT)(齐读:“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带,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出示PPT)(齐读:“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

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我们总能听到这样亲昵的呼唤——-(出示PPT)(齐读:“老人抑扬顿挫的呼唤„„

此时在我们眼中,那亲昵的呼唤、企盼的眼神、有声有色的乐谱都汇成了这样一句话——(出示PPT)(齐读: “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

二、品读“海鸥送老人” 感悟人鸥情深

1、师渡: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出示PPT) 生读“没想到过了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2、师:老人在世时曾对人们说过他的愿望:他说当他离开人世时希望能够把他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让他再看一眼他的“儿女们”,人们完成了他的遗愿,但就在我们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3、教师板书:意想不到 “意想不到”是什么意思?(预设:想象不到,难以想象,出乎意料,意料之外)

4、到底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2部分中的第15,16,17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你的感受如何?请你用“—”画出相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大声朗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5、老师随机出示重点句段,并点拨。(PPT出示重点句段。) 生回答后出示句子1: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①:从“突然飞来”感受到什么?

②:“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描写了海鸥当时的状态,体会海鸥一定发现十多年来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非常惊恐、疑惑、悲伤。

③:“大不一样”而不是不大一样,今天有什么不一样了呢?以前它们见到老人是怎样的?

④他们可能在怎样呼唤老人?

(“您怎么这样了,您怎么不动了呢?”)它们这样一声一声呼唤老人。 ⑤师指导朗读:同学们,海鸥们一声声热切的呼唤有惊讶、焦急、还有悲伤,谁能把这种感觉朗读出来? 生读。

⑥ 师:我分明看到了一只焦急热切而又悲伤的海鸥。同学们, 海鸥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亲人)啊。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生齐读)

⑦师: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老人却始终一动不动,海鸥们终于明白:老人已经永远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于是,在翠湖边上,又一幅意想不到的会面出现了。

出示句子2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从“急速扇动翅膀’’中的“急速”一词感到海鸥怎样的心情? (2)“瞻仰”体会到了什么?

(3)是啊!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这是老人对他们无私的爱,才换来的啊!海鸥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焦急啊,他们多么想早一点来到老人的眼前啊!那么你能读出这种焦急、这种尊敬吗?

(4)指导朗读(同桌互相读一读——指生读。) 师:紧接着海鸥还有什么举动让我们意想不到?

出示句子3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从“纷纷“一词,体会到什么?

(2)从“站成了两排”“肃立不动”“白翼天使”感受到什么?

(3)这是海鸥当时的一个动作描写。这让人太意想不到了。海鸥完全把自己当做老人的儿女了,它们在为老人守灵啊。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你能读出海鸥的这份深情吗?

(4)师: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音乐响起,画面是老人喂海鸥)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竟成了诀别了。同学们你们读16自然段描写海鸥的句子,老师读描写老人的句子。

(5) 师:同学们很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体会,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继续交流。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一幅让我们最意想不到画面出现了。

出示句子4 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这一段值得大家好好体会,谁有信心先读一读这段话。(一生读) (2)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理解“扑”字的效果,想象“扑”这个动作。对比下面两句话,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飞过来。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3)师:看来,这两“扑”含义很深,情意更重,写作时,用词要反复推敲,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感动了,这里面的焦急、悲伤,依依不舍是多浓的一份情感,生死都愿意相随。一只只海鸥扑过来,形成了一道(生接)白色旋涡。

(4)师:“盘旋”“漩涡”是什么意思?

(5)作者把海鸥当时的异常举动比作炸了营似的,描写的很形象。从中体会出海鸥当时是那么激动,他们很怕老人的遗像被拿走,他们是那么不舍得老人。海鸥的举动太让人吃惊了。

(6)从“大声鸣叫”“翅膀扑得那样近”体会出海鸥们此时的悲伤心情,他们在大声的痛哭,他们用自己的翅膀挽留老人,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念!对老人的离去他们是那么的不舍得啊!

(7)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齐读本段。)

(8)想象一下:海鸥们急切的不想我们拿走遗像,“大声鸣叫”着,你认为它们似乎在说些什么呢?

(9)生自由想象说话,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老人与海鸥亲人般的深厚感情一直维持了十几年,此时此刻我们还只把它们当成海鸥吗?是啊!海鸥们早已习惯了老人的关爱,就像习惯了父亲的疼爱一样,有一天,老人突然去世了,海鸥们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亲昵的呼唤,再也寻不见那个真心照顾它们陪伴他们的老父亲,它们像忽然被抛弃的孩子,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①生: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般疼痛。

②它们大声鸣叫着,这声声呼喊,如泣如诉。它们会对遗像中的老人说些什么呢?(a、亲人一路走好 b、责怪。你怎么就这样就走了呢c亲人啊!为什么不理我„„)

(10)师::说的真好,今天,老师把当时两张真实的照片带来了,(一张是排队瞻仰守灵时的照片,一张是海鸥“扑”过去的照片)出示PPT,师配悲伤小提琴曲《离开你的那一天》沉重解说:海鸥们站成两行,他们一动不动为老人守灵,在心里轻轻地呼唤着:“老人,生前你没有儿女,就让我们做你的儿女,让我们为你守灵,为你祁祷吧!老人的遗像不得不搬走了,海鸥们不顾一切的扑过来,大声鸣叫:不,不要搬走这张照片,让我们再看我们的亲人一眼,给他鞠个躬吧!”人鸥情深何忍别。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这份难舍难分,生死相依的情感。PPT出示文

字引读

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6、师;我们收走了遗像,海鸥却久久不肯离去。文章18小节只有一个省略号,你觉得它表示什么?(作者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要写。海鸥对老人无限的眷恋„„)

(六个小小的圆点包含着作者太多的情意,太多的感慨,无法用语言去诉说。是作者未尽的语意。此时无声胜有声。)

7、结尾

师:我们真的愿意相信,冥冥中有一种共通的语言,海鸥的话老人一定听到了,海鸥的心老人一定明白了。

是的,老人的心里——(生齐读)一定是飞翔的鸥群。(课件)

8、感情升华朗读

师:同学们,老人去世了,海鸥的举动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感受这份令人震撼的深情吧!

9、现在同学们能告诉老师吗?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样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师:正因为老人生前对海鸥奉献出无私的爱,所以才会有海鸥意想不到的举动。(板书:爱)

三、归纳概括 领悟写法

1、师:这便是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学了本课,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如何把这份深情写真实,写具体?

预设:抓住老人的动作、外貌、语言描写,抓住描写海鸥的动作

2、师: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正是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及海鸥那异常举动的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会到了字里行间的情感,我们以后也可以把这种写作方法用到自己习作中。

四、想象写话

深入品悟

1、如今,在翠湖边,市民自发为这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修筑了一座铜像,以表达昆明人对他永远的纪念。此时,假如你就站在美丽的翠湖边,面对遗像中的老人,面对知恩图报的海鸥,面对围观的群众和地球上所有的人与动物,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吧!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课件:我想对老人深情地说一句: 我想对海鸥深情地说一句: 我想对围观群众深情地说一句:

我想对地球上所有人与动物深情地说一句:

2、要求:写出你想说的四句话。学生自由说。

3、师: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

五、扬情寓意

升华情感

1、老师结语:我们每个人都关爱海鸥,关爱丹顶鹤,关爱身边的每一只动物,我们相信,老人会永远微笑,海鸥会永远快乐,人和动物会永远和谐相处!永远在一起!

2、、朗读《永远在一起》 《永远在一起》

怎能忘,那只为了海鸥的每一个冬日, 怎能忘,那天地间有声有色的乐章, 肃立不动的守护,却留不住往日的欢乐, 翻飞盘旋的旋涡,却挽不回亲人的脚步。 让我们对老人深情地说一句: 您,放心吧!一路走好。 让我们对海鸥深情地说一句: 你们,别太悲伤,因为还有我们。 让我们对围观的人深情地说一句: 在我们心里永远铭刻下这动人的一幕。 让我们对地球上所有的人和动物说一句: 我们就像亲人一样,

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在一起„„

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关爱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吧! 让我们听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让我们在歌曲中聆听另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再次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

六、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积累:摘录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2)、阅读链接:课外阅读《军犬黑子》。

(3)、学以致用:运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曾经发生在你和动物之间真实的感人故事。 (本周的周记) 板书设计:

第14篇:做真实的人

做真实的“人”

这世上有三种类型的人。

其中一种认为他必须去做一件事,他本身是一个“做”者,他不相信明天,不相信未来,他只相信现在,他信奉花花公子哲学,要的是及时行乐,住未来的房子、开未来的车,花的是未来的钞票!他要么“是!”,要么就“没有!”,他不信任整体,不信任包含一切的整体,他是“活跃型”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积极,他相信自己,时刻不忘创造机会,他只依靠他很小、很小的能量来生活,很自然地,他会一再一再地被打败而证明是一个失败者。但他能够承受失败,他无所谓失败,也不在乎成功与否,成功对他而言不是最重要的,他只知道去“做”。如果只依靠你很小的能量来生活,来抵挡那包围你的广大能量,你将会成为一个失败者、一个无可救药的人。你将会遭受身心极大的痛苦,你的人生将只不过是一段漫长的悲哀。

你是在把自己逼疯,问题在于太多行动而没有信任,过分依靠自己,就好象“我必须去做每一件事”,就好象“我只有单独一个人”,就好象“存在一点都不关心我”。这种想法自然产生焦虑,产生很多焦虑,多到几乎不能忍受。它产生出各种神经症、心理症,它使人一直保持神经紧张、焦虑,那是很伤人的,会使人发疯。他成功地做了很多事情,成功地去除掉所有各种信任和臣服,他放弃了所有放松的心情,他不知道要如何放开来,他已经完全忘记。他发觉一天比一天更难以入睡,因为要安然入睡需要某种程度的信任。他的身体并没有什么不对劲。事实上比以前更健康,但是有某些东西深深地进入了他的头脑:他认为必须去做每一件事,然而睡觉是不能够做的,那不是“做”的一部分,他必须“让”它睡,他无法做它,它不是一项行动,睡觉是自动临的,它是一种发生。他已经完全忘掉如何让事情发生,如何处于放开来的状态,因此睡觉变得很困难,生活是那么紧张,似乎没有希望。他一再一再地问说:“生活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继续活下去?”他处于自杀的边缘,那个自杀的片刻越来越近。

第二种类型的认为说:“整体在做每一件事,个人不需要去做任何事,我不

应该做任何事。”,他是一个“非做者”,他期待明天会更好,相信说“有一天我也会发财的”,他尊崇儒家哲学,要的是积德存善,谋的是“老来福”,用昨天创造的东西,花前半生积累的钱,他不说“是”,也不说“否”,他取“中庸之道”,他信任国家、信任社会、信任企业、信任家庭―-信任一个个整体,他只是坐着和等待,等待国家的进步,等待社会迈入小康、等待企业成为经济龙头、等待家庭中的某个成员得道(顺便鸡犬升天),他是“被动型”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懒惰,他等待“贵人扶持”,等待机会从天而降,他依赖于整体的力量,他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从狭义的角度上看,他无法承受失败,因此他永远不会失败,他等待成功,他“伺机等待”。他在过度放松方面、在过分放开来方面做得很成功,它已经变得非常懒惰,他继续在死亡、在挨饿,但是他还高高兴兴的,他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信任整体。他能够适应各种丑陋的情况,他从来不去改变任何东西,他睡得很好,他很镇定、很安静,但是他几乎像植物一般在过活,他其实也是慢性自杀。

这两种类型的人代表东方和西方。西方代表“做”者,东方代表“非做者”。 我想说还有第三种类型的人――真实的人,他知道要怎么做,怎么不去做;当需要的时候,他能够成为一个“做者”,他能够说“是!”当另外需要的时候,他能够成为被动的,他也能够说“不”;他在白天的时候完全清醒,在晚上的时候睡得很深;他知道怎么吸气、怎么呼气;他知道生活的平衡,依靠整体且努力去“做”。

第三种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王候将相和神仙啦。哈哈!很难是吧,不然怎么说“做人难”呢?

依靠整体且努力去“做”是能够成功的,如比尔盖茨和微软,如私营企业主和千千万万的劳工(他们都用大把的廉价劳动力赚成捆的钞票)。

我一个表弟在福州朗讯(大学生,工作有

五、六年了吧),月薪三千不到,老婆在长沙开一个照相馆,谈不上什么利润。夫妻两地分居两年多啦,今天他挂电话给我说想辞职,到长沙开夫妻店。我马上回应他说:“不行!”我说辞职未尝不可,但不是回去开夫妻店,而是找到更好的位置或是自己开公司或是单干,做人嘛就该向前看,其实每过一天,每走一步,应该都是勇往直前的,绝不能走回

头路(平时也常听周围同学朋友说什么“大不了回家种地”),做人有时候是很无奈的,绕个弯未尝不可(总能到达目的地),但无论如何不能往回走呀,我让他先试着调动所有的同学朋友关系,求他们也好,赖他们也好,无论如何先接几个通信工程项目(设计、安装、监理),自己做老板(资质和人员我给他提供),试着先挣些银子撑粗了腰杆再说(那时心态完全变了)。

第15篇:真实的辞职报告

2018年真实的辞职报告

个人辞职报告【1】

尊敬的领导:

非常抱歉,在这个时候提出辞职申请!当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责问自己,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明白人生的每一次选择无关对错,在某个时段某个地点突然就开始迷茫,以前所坚持的所信仰的所努力的一切是否对未来有意义。当梭罗在《瓦登尔湖》中喊出,大多数人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时候,突然觉得这“人”包括了我在内。每天的上班下班工作工作,在过去人生的三十年中找不到可以让自己回忆的画面。我觉得生活不应该这样。虽然在现在这个年纪,有其独有的压力。但我不想就为了这个就把自己束缚在没有自由的空间里。我一直认为头破血流比坐以待毙好的多。人要打破心的枷锁,向往自己心中所追求的世界。于是我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这样的理由,希望公司给予理解!

1月27日那天,我怀着憧憬来到这里,一眨眼已过1231天,在这一千多天里,我不敢说我为公司贡献了多少,起码自己在职业素养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带给我的。可以让我在以后生活中,未来的道路上出现困难的时候不断的督促我、鞭策我、鼓励我。让我心怀感恩,让我知道在与**一千多天相处的日子里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让人难忘。

现在,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在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在所有公司同仁的激情高昂的热情中,还是以这种方式离开了大家,我心生愧疚。千言万语汇集在心头,不知所言。

新西兰希拉里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登山不止,当有人问他为什么登山,希拉里回答因为山在那里。其实我想说的是,因为我想去那里!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个人辞职报告【2】

尊敬的领导: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

来公司快一年了,在近一年里,得到了公司各位同事的多方帮助,我非常感谢公司各位同事。正是在这里我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更有过收获。在这里我能开心的工作,开心的学习。然而工作上的毫无成熟感总让自己彷徨。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同时也想换一下环境。希望领导能够理解!现我将辞职理由列举如下:

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觉得我们这个单位就象一个养老的场所,生活很安逸,活不多,我很怕,我怕把我自己宠坏了,宠的到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干活了,我还很年轻,我需要有挑战性的生活,那样才不会使自己落伍。

二、虽然我们工作强度不大,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太长了,长的有点受不了,从上班到下班要连续工作24小时,一个月要多出正常上班时间的120个小时,也许领导认为我们晚上是在睡觉,其实我们没有,我们一直是在很认真的执行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这样长时间的劳作我有些受不了,怕有一天身体跨掉。

三、也许是我花钱太大手大脚了吧!总觉得工资不够花,还不到月底我兜里就没钱了。单位其他人都是本地的,大概他们感觉不到这种生活吧!想想自己以后要结婚、要买房,我都担心到时候我能不能存够钱。记得去年刚来时,于总说过我们转正后按岗位不同工资从1xxxx~1600不等,现在„„

本着对公司负责的态度,我郑重向公司提出辞职。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10天内离开公司,这样您将有时间去寻找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同时我也能够协助您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使他尽快熟悉工作。

能为公司效力的日子不多了,我一定会把好自己最后一班岗。离开这个公司,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尊尊教诲,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

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公司已经发生了巨大可喜的变化,我很遗憾不能为公司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只有衷心祝愿公司的业绩一路飙升!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xxxx

第16篇:材料真实保证书

附件6:

201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报名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本人报名参加2014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所提供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等报名材料真实可靠。如有任何不实,愿按2011年3月15日颁布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12号令)接受处理。

申报人:

年月日

兹保证同志确系本单位职工,所报材料审核属实。如有虚假,由本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单位(盖印):

负责人(签名):

第17篇:真实实习总结

真实实习总结

本文由xiexiebang.comwww.daodoc.com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经过六个月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也许社会就是一本书,每个踏入社会的人都必须学习如何去读懂他。

记得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培训,了解了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学习了5S(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让我在实践中懂得它不仅提升企业形象、提升员工归属感、减少浪费、安全有保障、提升效率、品质有保障,同时也对我个人今后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了基础。

刚来到维修科时我对里面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从被同事说成“宝马”的频谱仪的使用、以及那些芝麻大小的元器件的焊接,各种单板的维修都让我感到好奇。感到自己各种知识的欠缺。由于种种好奇,使我对维修产生了兴趣。我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

在进维修的一个星期里,我们练习这焊接。对于烙铁焊技术,我个人认为在学校学的算是可以的了,可当师傅(饶新)给我们拿来一块报废的单板,让我们把单板上的集成块芯片用热风枪吹下来,然后在用烙铁焊上去。这一下子可难倒我们了,要知道我们在学校一般都是用分离元器件练习焊接的,要把那些管脚只有零点几毫米间隙的集成块用烙铁焊上,我认为不可能,于是让师傅给我们师傅一便,可师傅不用2分钟就把48管脚的芯片焊上去了,并且焊的很光滑,没有一点连锡。就这样我们在师傅的领导下开始重新学习焊接,。一个星期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焊接功底初见成效,但更师傅饶新比起来还差很多。当时我对自己说今后还得加倍努力,不能自满。

学好焊接是基本功,需要在长期的维修实践中去练习。在以后的一个月我们先是跟这师傅修pCS(小灵通)基站,然后学着修基站内的RF(射频板)。在这个月中我学了解了基站内的每个部件,以及出现故障该如何维修。同时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也学会频谱仪、信号源、噪声仪的校准和使用。掌握了pCS测试线上从托盘测试到基站的校准,性能的测试以及基站打电话测试。以会修pCS基站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基站内的CSGRF(射频板)和CSGTR(功放)现在我学习修GBS(基带主控板)和GM(调制解调板)。

在六个月维修中遇到许多困难,我们犯过一些错误。有时我们在上班的时候会一时大意忘带了手环,忘记手环测试了。组长会提醒我们,让我们没有犯更大的错。师傅在维修中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每次问他一些问题,他都不厌其烦的回答。在此非常感谢他们。

对于一个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能进入中兴通讯这样的大企业来实习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也许有的人会不以为然,但是相比那些正在为没有工作而正在发愁找工作的人,难道我们不是很幸运吗?

我知道因为刚踏入社会,自己的社会经验还很不足,在为人处世以及心态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用心学习和改进。不管将来我从事何种工作我都不会忘记在中兴的这段实习经历。我也不会忘记那些曾经帮助我的人。感谢你们!!!!!!

我学会了感谢,现在与大家分享下面一段话凡事感谢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

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谢中伤你的人,因为他衬托了你的人格

感谢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

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实习报告网

感谢,所有爱你的人

感谢,所有使你坚强的人

用爱心做事业

用感恩的心做人!!!!!!

第18篇: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

一直觉得,很少有文字是在写真实的东西,一方面是有很多作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真实,在虚假的世界里呆久了,以为那些风花雪月,那些人情世故就是真实的东西;另一方面是有很多作家不愿意写真实的东西,因为有些事情,只有时间与经历才能够让人忘却,让人平息。当然这也不单单只是作家的特性,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人性中最本质的特征。

我所说的真实,并不是指真实的事,而是想说真实的内心,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小秘密,都有一些极其不想,或者生怕被别人知道的事情,甚至只要一听到有关这件事情的字眼,就会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出现一系列的紧张的症状,然后想方设法的回避以及掩饰,生怕这件事会影响别人对他的评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也都有自己难以言说的事,但这种难以言说往往是自己造成的,只是内心放不开不停的纠结而已,并不是这件事真的有多恶劣,甚至真的能影响到自己的形象。

只要迈过了这道坎,我们就会发现之前的那些担忧与顾虑不过是杞人忧天。没有谁会因为你曾经的过去而来否定你的现在,也更没有谁会计较主动告诉他真实情况的人。曾经我极其害怕别人知道我家境不宽裕,极其害怕别人知道我是一个从来都没有过自己房间的人,极其害怕,拮据曾经一度是我最憎恨的字眼,那时甚至都已经开学了半个学期我都还没有交学费,而老师却在天天不停的催,还都拿到了班会上说,每一次听到交学费这三个字眼的那种忐忑让我现在都无法停息。于是,我撒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慌,用这个谎言又去解释那个谎言,极尽所能的自圆其说,每天就苦心竭力地想着如何让大家觉得我的家并不贫穷,甚至省下早饭的钱就是要为了能在课间能和同学一样吃上一包零食,那些曾经撒下的慌,就如同癌细胞一样会迅速的扩散,因为每一个谎言就需要你再用十个谎言去解释,最终就这样让一个人一步一步陷入了虚假的世界。

还好,我最终跳出了这道魔咒,每一道心中的坎都是上帝设定好的一条咒,只要我们挣扎出来了,这条咒也将魂飞湮灭。

成长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也不是那么神秘,成长就是你终于敢做一些之前知道这样做是正确的但同时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敢做的事情。今天,我终于能坦然面对这一切了,也总算明白,我们心底所担忧的只是想象所造成的幻象,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去撒谎,也没有什么事情真的不可告人。

因此,我想好好的写一些,发生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切真实的但我一直没能告诉大家的事情,现在告诉应该也还不算太晚。

真实又是方方面面,各个角度的,我也无法在一篇文章中就能把我所有真实的东西说完,那我岂不活得太单调了,一页纸就把我十多年的历程给打发了!因此,我也打算写一系列关于关于自己的东西,回忆也好,总结也好,总之,真实一定是这些文章的前提!

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最好的概括,莫过于他一生所积累下来的各种各样的外号,因为起外号的人一定不会造假,至少我这个年龄阶段之前的人还没有学会阿谀奉承。因此,我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从出生到现在所积累的一切外号,我觉得这也一定会是一些有趣的名词。

我们常说顾名思义,一个人的名字固然反映了,甚至能影响他的一些性格,就比如说中国的一些有名的领导人的名字确实是非同凡响,比如说:毛泽东,胡耀邦,江泽民。你看都是一些泽邦耀祖的字构成的。大家也打量打量身边的人,有没有名字最后一个字是豪的人会很沉默?字如其人,名也一样,有豪的人当然得豪放一点了,我们已经不是朱重八的那个愚昧年代了!

我获得的第一个名字,应该是黄彰贤,那时我还没出生。构成很简单,我父亲姓黄,我自然得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我又是彰字辈的人,中间加个彰,这样能方便家族里的人认识我。最后那个贤,据说是我爸爸想让我成为一位贤惠的人,不说超凡脱俗,至少得要是一位贤人。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让自己子女成才的家长也不是好家长。这就是我的家名,同时它也给我带来了一个这辈子最亲切的称呼:贤贤。这也正是我的小名,就好像芳芳,佳佳一样,爸爸妈妈叫起来方便而已,三个字多拗口,也不知道日本人,俄罗斯人是不是这样。贤贤,读音是有讲究的,要不两个平声放在一起多难听啊,正确的发音是这样的:贤线。先二声,后四声,贤线叫唤起来是嘴角上扬的。

后来,人算不如天算,我的第二个名字,就好像天外流星一样突如其来,活生生地把我的家名扼杀在摇篮中,还没正式使用就已经被叫停。这个名字也是大家所知道的名字,我使用得最频繁的名字:刘添豪(学名)。这三个字是很有故事的,那时我出生前,因为家里生活还比较窘迫,爸妈也还没打算要这个本来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的胚胎,于是就想流产。第一次去医院,爸妈忘记带钱了, 大致的了解了一下流程。第二次踌躇满志地朝医院走去,当到了付钱的时候,却左摸右摸,硬是找不到钱了,无奈此事只能又搁浅,好像是掉了还是被偷了,我也不知道,总之钱是不见了。前两次的失败并没有使我爸妈气馁,他们第三次来到了医院,我和我妈都一起躺在病床上了,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谁知医生只撇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胚胎已经成形了,现在不能流产了。就这样两个垂头丧气的人,再加一个手舞足蹈的胚胎一同走出了医院,也不知道当时是否我在羊水中兴奋地跳起了舞呢?

这整个过程,还有一位姓刘的伯伯全程参与,他也一直不希望我爸妈打胎,也曾几度劝阻。于是这样我第一个字就是“刘”了,爸妈说,如果没有这位刘伯伯,也就没有了你的今天。我想,这也是我接受过最有力的也是最惊险的感恩教育了。我当然得学会感恩了,因为事关生死呀!我该感谢的还不只是刘伯伯,老天对这种三次失败“悲剧”的造成也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第二个字就安排成“天”了,至于为什么是添加的添,大家想也想得出,不是多了六点水嘛!爸爸说:这是因为一位算命的大叔说我命中缺水,必须得加这几点水以辅助。据说那次算命花了我爸老多老多钱了,不过一分钱一分货,真是算得准,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讨厌喝水,如果不是别人提醒,我几天下来根本用不着喝水。所以”添“字就是这么炼成的。至于豪字,可能是我爸爸希望我比较豪放吧,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老爸希望我能自豪。这我当然得自豪了,想当年,还在输卵管中,我就以精子的形式参加短距离赛跑比赛,并且还获得了冠军,我可是战胜了几亿多个竞争对手,才最终成为能唯一一个亲吻终点线的幸运者。之后,我又在三次和死神的扳手腕比赛中,取得全胜的战绩,虽然过程是千辛万苦,但结果是光明的。与人战,与天斗,我都取得了全胜的战绩,况且还有贵人相助,这就是豪字的来历了。当然,名字再组合在一起就更有意思了:老天(添)要留(刘)下来的当然得自豪。现在,大家也无需再为我怎么不和老爸姓而疑惑了吧,当然,老爸也曾经说过,当我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我那时就可以把我的姓改成黄了。以前不理解这句话,但后来有一次,我爸爸在我面前留下了眼泪了,也是我所看见的爸爸唯一的几滴泪水,让我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后来,我也断断续续的获得了一些别人的评价,不过那时我还不到六岁,其中有什么萝莉之类的,也有什么傻×之类的,其中最好的莫过于神童之内的,当然他们说的全都是家乡话,我也无法打出来,就只能用潮流词来代替了。当然这也只是大人们开的玩笑,还谈不上什么称呼的。

过了很久很久,我快有七八岁了,我才收获到了第一个绰号,猴子(念第四声,发"际"音),当时班上的同学都大我两三岁,然后我又总是活蹦乱跳,跟多动症似的整天不消停,当时大家对事物的了解也很有限,就觉得我模模糊糊的像猴子一样吧,所以给了我这样一个称呼。后来我在看我小学的照片,意外发现里面我的那双长臂确实很有猴子的范!一群小学生们你一声我一声地叫着猴”际“,我想这个场面应该很有趣吧,他们越叫,我也就越来劲,恰巧那时西游记又热播,我还是学会了很多孙猴子的招牌动作的,当然之后也曾弄过几次大闹天宫,我也有一个像唐僧的父亲,不过他用的不是紧箍咒咒,而是行为艺术,我真不知道谁造出了这么一个词汇!

读到初中,大家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朦胧,只会用些动物来称呼人家,初中生们都会选择一些时髦又前沿的词语给别人起外号,这样才显得有水平。比如说,狗屎祥,扫把谭,杂种龙……,因此我那时的名字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海丑刘。这个名字还挺高级的,至少还涉及到了语文方面的知识,海,名词用作状语,像海一样,但像海一样丑,这也不对呀。大家都喜欢说海的女儿,本应该海是圣洁美丽的东西呀,因此还运用了一个省略,完整的翻译过来应该是这样:丑得像海一样无边无际的刘添豪,简称海丑刘。当然这并不全是指的外貌,而是生活中我总是那个出洋相的人,就相当于京剧中的那个丑角,走到哪都会弄出各种各样的笑话,然后大家就会不约而同的说出海丑这两个字,我也习以为常了,然后又是一阵狂笑。其实不仅仅是初中,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我都会想法设法地捣蛋搞怪,这或许就是一种天X##B!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们日后的一切一切在我们童年时,就已经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三年转瞬即逝,还记得,毕业会考那天,我都不知道大家即将分别。于是,我就这样被上高中,在现代化教育生产链上被工人从这个产房转移到了下一道工艺上。

进入了高中才算经历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分别,知道了大家将要不可避免的分道扬镳,去往不同的地方。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每一次相遇也都是仅有一次,一转身,大家就消逝在人海之中,一转身,青丝就变成了白发。高中生们才真正明白了朋友的意义,于是也就格外珍重友谊,于是高一时我被亲切的叫唤成:豪豪,同样最后一个字读第四声。同样地我也叫别人:娜娜,涵涵,……,叠词就是有不一样的效果,不一样的亲密。那时大家天天生活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出现在规定的地点,在规定的课堂做着规定的事情,从早到晚,从东方之既白到月上柳梢头,无时无刻不是形影不离,大家都关系都已达到了亲人的程度。所以,也就出现了这些亲切的昵称,出现了这永久的温暖。生命中就是有那么一些事,能让人瞬间觉得阳光正好!

后来高二了,谁知又分班了,可能生命越往后走,分离就变得越平常,而相遇到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由于教育形势的改变,就不再设立重点班,所以我高二所在的班就良莠不齐,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当时大家都玩得比较嗨,做事情也无拘无束的,我也就更加地发挥了我乱来的本质,再加上年龄小的原因,“细别”这两个字就被冠名在我脑袋上了。这也是我们当地的一种习俗吧,小孩子之间总喜欢在别人名字后面加一个别,我也一直不太明白这个字有什么含义,总之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用的,不过这个别字好像不太尊敬,因为大人们都不太喜欢这个字。我从小到大,无论年龄上还是身体上,都比身边的人要小,要细。这个细字也算很好地对我的一个概括。

高二时,我们还有政治课,政治老师也比较犀利与放得开吧。课堂上,我总是会抢先回答老师的问题,高声地配合着老师。基本上我们班的所有课堂都是沸腾热闹的,同一栋楼的其他班级在上课时总能遥遥地感受到我们班的气场,而其间我又是领军人物。所以,政治老师也就赠送了我这样一个名号:刘大嚎,当时她第一次说这个名字的时候,自己都先笑了一下。当然,我是不满的,那时也正好刚刚学会维权,也很明白老师给学生随意起绰号是有违师德的,于是我抓住这一点紧紧不放,总是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挑衅藐视老师,还带动全班同学一起来弹劾她,甚至有一次,我都抢占了她的课堂,而她坐在座位上,来听我讲政治,不过,才刚讲五分钟,教师里就一片鸦雀无声,同学们耷拉的脑袋让我也只好放下了我高傲的心,毫无疑问,我失败了。总之,接下来还发生了很多很多我与这位老师之间的事情,我也会在接下来其他的文章中一一道来。其实,我也不是特别喜欢嚎,只不过是兴奋处无法控制而已。

高三又再度分班,只不过我们学校规模比较小,基本上高一高二就已经互相认识了,所以我高二的外号也沿用了下来。细别,细别,也还朗朗上口的,漂亮的女孩子叫起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当然咯,其间又因为有各种原因,我也有过各种各样的称谓,比如说组长,学习委员,……。不过细别还是细别,改不了的。

不过呢,高三我还是收获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比较萌的外号:添草先生。这全源于一个我喜欢的女生,当时我们不在一个班,她在她们班也挺受欢迎的,然后也不知道怎么整的,她们班同学就送了一个种花小姐的外号给她。那时学校又比较小,大家也都认识我,我呢那时又经常去她们班,所以同时,她们又送给了我一个和她般配的外号:添草先生,文科生的想象就是天马行空,其实我对草呀花呀什么玩意的都不太感兴趣,只不过每个人都渴望和自己喜欢的人走得更近一些,特别是当心灵上没能走得太近的时候,就更想让其他的形式上的东西能说明他们是天作之合,人嘛,总是会发挥一点主观想象的,姑且叫做臆想吧!

到了大学,大家也慢慢地褪去了曾经的青涩,不再愿意弄一些那过于亲密又或过于疏远的称呼,原原本本才是最长久的。大家都互相称呼名字后的最后两个字,如果名字只有两个字,那就直呼其名好了!这个跟美国有点像,不叫性,只认名,给人一种平等的感觉。大家本来就是一面之缘,何必弄地那么亲密,也更没有必要疏远。君子之交淡如水,恰恰真水无香!

作为C9的学生,大家都必然会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我也提前地进入了科研团队,我也有幸能在一位优秀的老师手下学习。大学里的老师不再像高中时那样,是单向选择,而是极其开放,互相选择的。我因此也就有了小刘的称呼。小刘,嗨嗨,确实还不错。这也算是第一个把我当做大人的称呼吧,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渴望成长,都不愿意被别人看小。我也挺珍惜这个名字的!

这也基本上是我作为学生所收获到的主流的称号,其间必然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大家突发奇想给我造的我又没能记住的外号,什么小朋友呀,小p孩呀,天才呀……。我也记不得了。当然,每个人都不只是学生,更重要的首先大家是一个人,但是很遗憾有很多高考的感人事件都让我觉得其间丧失了人性。因此,我还在其他场合收获到了一些不同的外号。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大部分亲人,朋友都会偶尔的叫我一下豪哥,甚至我爸爸,妈妈都也这样叫,当然这样叫的更多的是我爸爸的朋友。当然我也挺为这个名字自豪的,男生都有那么一点想当哥哥的冲动,其实人确实也是需要鼓励与认可的。只不过惭愧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什么真正本事或者资格来被称为豪哥,要走得路还很长,不过豪哥这两个字会让我明白,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在路上,都需要进取拼搏!感谢那些曾经这样称呼我的人,也正是这些能给人力量与底气的词才让我今天有了勇气去挑战,去做一个值得被称赞的人!

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称号,那就是孩子王。我的梦想也就是能成为一个孩子王,当然不是说去幼儿园领着一班孩子,四处老鹰捉小鸡!我觉得,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孩子,因为只有能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的人才有这种孩子的气场,才不惧任何勾心斗角,不怕任何袖里藏刀,人们之所以伪装,是因为害怕别人的冷箭。很多人说社会复杂了,我不这么认为,事实是恰恰相反,是你内心复杂了,所以才觉得社会复杂!我从小到大就特别喜欢和孩子打交道,然后呢一般有很多孩子的地方,我就是组织者,比我小的没这个能力,而比我大的又不屑做这些事情!好喜欢王这个字,哲学王,数学王,令人神往。王道!

关于我的称呼,我也就能回想起那么多!我想这是我真实的自己的一部分吧,也是其中最真实的部分!所以我把这个放在了这一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每个人都是一个多面体,都是矛盾的结合体,都住进了天使与恶魔,都有上帝与阎王爷。没有人是一尘不变的,也没有人是全然成功的,或者全然开心的。所以不要害怕失败,更不要害怕贫穷,也不要去讨厌自己的父母,只要你接受了,你就会发现这都不是事!

好好地享受上天的馈赠,仅此而已!

第19篇: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看见》读后感

《看见》这本书的内容恰如其名,记录的都是最真实的事情,被称为“中国社会的十年变迁”,它们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触手可及。而书的作者——柴静,作为一名记者,所从事的正是最贴近生活与真实的职业。

书中柴静逐个记录了这十年来发生在中国社会上的一些事,有大有小。从非典到大地震,从虐猫事件到安华事件,从两会到奥运,从卢安克到李阳。“对于这十年,如果说你不是去看见,而只是视而不见,那么你确实是配不上这十年。”——柴静这样评价这十年,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呢,只可惜,书中的很多曾在身边发生过的事情,都没有认认真真的去经历,不过,还好,有《看见》,这本书是带有一点自传性质的书,所以给人印象最深的肯定是柴静了。“火柴的柴,安静的静”,这是柴静对自己的描述。的确,外边看上去柔弱的她,对新闻却又火一般的心。十年前,因为一句“我关心新闻中的人”,让她走到了今天。从初进央视不懂新闻的女青年,到《新闻调查》里果断睿智的记者,再到如今《看见》里沉静的主持,这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一段“不断犯错,不断质疑,不断推翻,不断重建”的经历。

熟悉柴静的人都会发现,柴静的报道很多都是不具有时效性的——华南虎照是事情发生两三个月后采访的,药家鑫案是在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后拜访的。然而,这正是柴静不同于其他记者的地方,她关注的是事情的真相,事件背后的人,而非事件本身。小崔曾经说:“像柴静,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同行,她的报道不具有时效性,但她有对真相的坚持,别的记者可能一两遍采访不了就放弃了,她不会,她 1

会继续第三遍,第四遍„„”。也因为她关心新闻中的人,她报道中的人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只要做了坏事就是坏人”,而是如实的报道出一个个新闻人物不为人知的背后的故事,“那些事情有时比新闻本身更真实”。“采访是什么,采访就是把你放在我的心里,相信他人今天承受的,我必受之。”

书中很多人都给我了很大的震撼,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零零八年的那次汶川大地震。巨大的天灾惊动了整个中国。为支援灾区,各个地方都在组织捐款、捐物。成千上万的记者们活跃在最前线,时时刻刻感受着灾区人民的生活,进行着24小时的实况转播。柴静就是其中的一位。

书中对于当时灾情的描写并不太热衷,记录更多的是作者与灾民之间的交流。在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小村子里,一位刚刚在地震中失去儿子的父亲在废墟里轻轻地翻看,找出了一副象棋,他告诉柴静,这是前一天他与儿子下过的棋。这一个场景让我看了心酸。面对着亲人的遗物,回想起从前在一起时那些快乐的场面,让人想到“物是人非”这个成语,浸透了无法言说的悲哀。

废墟上的那对夫妻随手升起了火,煮了碗泡面,料包就浮在水面上,与面饼一起在水里沸腾,很容易地就炸开了,鲜红色的佐料像花一样在水里绽开„„看到这一幕,我感觉到了他们心中的那一种深深的无力与软弱。面对这样可怕的天灾,他们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会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可是又多么不甘什么都做不了„„想必那废墟上的夫妻,也是这样的心情。

这一段段文字,平平实实的出现在书中,没有一点多余的修饰,但却好像写进了我的心里。

没错,记录下来的就应该是最真实的,真实才能触及到内心的深处。

在如今这个网络盛行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新鲜词汇被网络发明,并传播到生活中,时尚达人们以使用这些词汇为荣。渐渐地,我们看到的文章失去了真实感,一句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话,很容易就被一些乱七八糟的词装饰得变成了“火星文”。似乎这样才能够吸引人的眼球。但是,没人能长久地记住那些文字,记住那些写下“火星文”的人。不是吗?

《看见》让我体会到,那些能感动我们的,是真实的文字、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人生。

可是,什么才是“真实”?

“真实”——是烈日下环卫工人喝下路边小店老板赠送的绿豆汤时,那一脸憨厚的笑容;是山区的孩子们在收到捐赠的书籍文具时兴奋而朴实的脸庞;是我们送行亲密的挚友去远方时无法抑制的潸然泪下„„真实,就在笑与泪中浑然而成,难分难舍。

再华丽的致歉函也比不上一声真心的“我错啦!”;再昂贵的答谢礼也比不上一声真挚的“谢谢你!”;再浪漫的玫瑰也比不上一声真情的“想你了„„”。

客套语太多,真心话太少;虚情假意太多,真情实感太少;没错,这就是现在的社会。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至少,不要遗失了真实的自我!

我相信,真实的人生才更有价值。摒弃了虚荣与浮夸,停下云端中的幻想,迈开平实的步伐,迈向属于自己的人生。

要让自己有存在感,就学着做一个真实的人!让身边的每一个人体会到你的真实,相信你眼中的世界一定会有所改变!

第20篇:真实案例分析

真实案例分析

试点法律事务(1)班 李 斌

一、案件基本情况:

2007年3月,申请人梁笑的母亲赵娟从乡下到广东打工,认识了老乡梁永,相互爱慕并在亲友的祝福中开始了同居生活。同居一年后,由于双方性格存在差异不欢而散,但此时赵娟已有身孕。赵娟多次找到梁永要求与其结婚,或者一次性给付小孩抚养费,但都被梁永拒绝。

2008年12月,赵娟生下女儿梁笑,为孩子办理了医学出生证明后,继续多次找梁永讨要女儿的抚养费,梁永却以梁笑不是自己亲生为由拒不支付费用。2011年4月,无奈的赵娟来到阜南县张寨司法所寻求法律帮助,在我所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赵娟先申请了人民调解,要求梁永支付抚养费。但是梁永拒绝调解,而后我们帮助赵娟申请了法律援助,主张要求梁永支付抚养费,并申请进行亲子鉴定。根据援助追踪,我们了解到阜南县法院受案后,多次找到梁永,希望他能配合做亲子鉴定,以查明事实,却屡遭梁永拒绝。

最后法院认为,原告要求确认与被告的亲子关系,不能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举证规则,原、被告在本案中均负有举证义务,即做亲子鉴定义务。申请人已提供了医院出生证明等证明材料,完成了与其请求相当的举证责任,要求做亲子鉴定,其举证责任转换,应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但被告不同意鉴定,又不能提供其他证据推翻该证据。尽管法院不得强迫其所为,但被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故依法推定被告梁永是孩子的父亲,每月向梁笑支付抚养费200元。

二、案件来源:张调字【2011】002号

三、个人见解:

这个案件再次证明我国《婚姻法》亲属制度的缺项,即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在亲子关系上,《婚姻法》还缺少婚生子女否认、非婚生子女准正等制度。这些亲子关系制度《婚姻法》都没有规定,是必须进行补充的。

在本案中,赵娟与梁永同居,分手后发现怀孕并生下梁笑。赵娟认为梁笑与梁永具有亲子关系,并且提供了相应的证据。梁永予以否认,但不同意进行亲子鉴定。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依据举证责任的证据法则,确定负有举证责任的梁永承担对自己举证不能的后果,推定为亲子关系,确认其抚养义务,是公平的,伸张了社会正义。这个判决完全正确。

因此设立非婚生子女认领与准正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随着时代的发展所带来的婚恋观的变化, 我国试婚、同居、“包二奶”现象的日益增多, 非婚生子女呈上升趋势。现实生活中, 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推卸责任、规避对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 甚至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公开承认非婚生子女的现象较为普遍。( 2) 生母被迫离开非婚生子女和生母抛弃非婚生子女的现象也不少见, 这些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严重侵害了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 影响着非婚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 我国必须在立法上确立认领与准正制度, 以防范亲生父母逃避责任。我国设立非婚生子女的准正与认领制度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立法, 具体建议如下。

1.准正制度。我国可以设立婚姻准正与法院宣告准正两种形式。当然, 设立准正制度, 要将尊重正式婚姻与保护非婚生子女的理念相结合, 以鼓励、促进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正式结婚。一般情况下, 非婚生子女因亲生父母结婚而当然为婚生子女; 当生父、生母不可能结婚或者由于非常严重的障碍无法于事后结婚, 可根据生父母双方共同、生父母一方、非婚生子女或利害关系人提出的请求以非诉讼案件程序宣布子女为婚生。但生母于受胎期间内曾与他人通奸或为放荡生活的, 并且证明夫在受胎期间没有与生母同居, 或虽然同居,根据具体情形由夫受胎显然不可能时, 不得准正。准正需具备如下要件: ( 1) 须有血统上的非婚生父母子女关系。关于血统关系的确立, 生母与子女以分娩事实确定或自愿承认确定; 生父与子女以自愿承认、亲子鉴定而确立。( 2) 须有生父母的婚姻或法院宣告。非婚生子女准正后当然成为婚生子女, 自子女出生之日起发生婚生效力, 其权利义务与婚生子女相同。

2.认领制度。认领制度可以使子女, 尤其是未成年子女找到亲生父母, 以得到生父母的关爱和良好抚养照顾。设立认领制度既要尊重血缘关系又要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非婚生子女的利益。我国认领制度也可以采用任意认领和强制认领的形式。本来亲子关系应依自然事实而定, 不应依父母之意思而改变, 母子关系以分娩事实即可确定, 无须认领而当然发生法律上的母子关系。然而生母抛弃子女的现象并不少见, 只有经生母认领才可使他们产生法律上的亲子关系。再则, 非婚生子女与生父的关系, 无法以分娩之事实来确定。而且父子之间的血统联系并非像分娩之事实那样明显, 生父明知是自己的非婚生子女, 因种种利害关系不愿认领者, 也并不罕见。所以, 自愿认领既可以是生父, 也可以是生母。具体为: 生父、母均有自愿认领其生子女的权利; 生父认领未成年亲生子女的, 须经子女的生母同意, 但特殊情况除外, 即对子女利益有特殊不利的情况; 认领成年亲生子女, 须得到该子女本人的同意; 子女的生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或成年子女, 可以提起强制生父、母认领之诉。当然, 生母对分娩之事实予以否认时, 可以以母子关系确认之诉来决定。强制认领可以是生母, 也可以是生父, 当生父和生母均抛弃非婚生子女的情况下, 甚至还可以是其他法定代理人或成年子女本人。值得强调的是, 应规定生父认领未成年子女, 须经生母同意和认领成年亲生子女, 须得到该子女本人的同意。这主要是因为子女并非出自于父亲身体, 生母受胎情况比较复杂, 有可能是被父强奸、诱奸等情况, 在此情形下, 生母无疑受到过伤害, 如此一来, 认领对生母、子女的名誉等可能造成不利或有害的影响, 允许生父认领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另外, 生父、母明知为自己之非婚生子女, 因种种利害关系不愿认领的;非婚生子女经生母指认的生父不承认是他所生的; 已婚妇女与第三人通奸所生子女, 女方指认第三人为孩子生父而遭否认的, 利害关系人可以提起确认生父、母之诉。总之, 赋予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或成年子女以认领请求权, 向法院提起强制生父、母认领之诉, 可以使非婚生子女能够得到及时的关爱和抚育。

本案判决推定梁永是梁笑的生父,并且负担抚养费给付义务,其实就是适用强制认领规则,但我国《婚姻法》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在制定《民法典》时,应该予以补充,以应司法急需。

四、参考文献:

《我国非婚生子女准正与认领制度探究》 陈雪萍, 杨仲姬

真实承诺书
《真实承诺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