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做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2: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祝慧烨:做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信息来源:中国煤炭企业文化网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祝慧烨在首届中国煤炭系统企业文化年会上面的主题发言!

祝慧烨: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贺首届中国煤炭系统企业文化年会成功召开!

今天给我出的题目是《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今天这样一个背景来谈论企业文化,来谈论企业文化的深化,企业文化的强化,企业文化的自觉的推进,作为六中全会以后我们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六中全会给我们做了一个文化建设的指导精神,是需要我们在推进文化建设的时候深刻理解、把握和践行。六中全会在我们这样一个时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能够从整个国家的价值引领,也就是怎么样化解文化的缺失,化解道德的缺失提出了课题。第二是在行为规范,也就是怎么样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乃至于在我们这个国家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第三是怎么样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这样一个变化,这是需要我们的心理调试。更多的是从文化体制改革,怎么样更好地能够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方面的需求,以至于能够使我们的文化安全和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主体,怎么样更好地让我们的文化价值观的输出,还有在整个文化推进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文化方面的贡献。虽然六中全会的报告没有更多地提到企业文化,它还是把企业文化跟群众文化跟职业文化、社区文化放在一起,但是我们应该深刻地领会在我们下一步推进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是需要文化建设能够真正作为一个生力军,作为一个生产力活跃的部分,能够真正给我们的大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应该有的作用。

我想可能会在这么几个方面要求我们进一步再思索:

第一、作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核心价值体系是需要我们更好地有一种自觉和自信,所以下一步的文化建设应该是自觉和自信的文化建设体系。我想有那么两个,一是任何自觉的文化建设也是需要自觉的理论体系,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在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怎么样更好地能够作为企业的总体战略纳入到企业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能够发挥我们文化的引领作用,也就是说价值引领。价值引领首先是需要我们有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这样的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是跟我们的先进文化的方向保持先进文化方向这种健康、先进的方向,先进文化需要我们保持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的这种方向。这种先进文化的方向要求我们在价值理念选择上,一个是要更好地呼应和回应社会对企业的价值需求,也就是说从先进性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价值选择在某种方面能够有一种超越性。

刚才王教授也谈到了,我们看来这样一套价值体系,一个是需要相对的稳定性,我们在做文化建设的时候,怕是有更多的大起大落,但是它的本质是需要我们在选择这样一套价值体系的时候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它的哪些东西,包括响应社会的预期,包括人本,包括诚信道德建设,包括绩效、学习和创新,这些是作为我们共有和共享的一个价值选择。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这样一套价值体系能够更好地引领企业的战略,作为我们战略的一个标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在价值转化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能够有一套转化的体系。所以在价值转化体系,我们在下一步建设的时候,在推进深化的时候是需要我们更好地一个是要有顶层设计。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也有一个体制——文化建设体制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现在的文化建设很多都集中在某一个部门,党群部、宣传部的,下一步我想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有一些深化和有一个顶层设计,也就是说真正会纳入到企业整体的战略,这是需要五我们更多去统筹兼顾,更多地去进行协调、协作,真正地去把我们的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既有主导同时又有协调,真正发挥我们的整体性。

这里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就是企业本身是有一个价值管理的,也就是说企业的价值运动是有规律的,比如煤炭企业现在看来很多是在做大做强,没有大就没有强,这是现在的普遍逻辑。它的背后需要更多的通过并购、重组这种结构力能够达到做大做强,它的背后还有多元、多重产业甚至还有跨国经营,背后告诉我们这个企业本身有一种价值运动,就是那个地方是需要我们企业往那个方向推动,因为那个是能够代表我们价值的未来。它的背后是需要我们更多的从整个企业尤其在资本市场的环境下来思考这个企业的价值空间和价值构成。所以我们很多煤炭企业尤其是多元化煤炭企业会有一个价值管理。也就是说从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价值构成以及价值运动来看我们的价值,这是一个。这一方面,我们在比如上市公司就有一套价值评估的标准,也就是说这个企业是有未来,这个行业和多元化的板块背后是要看到这个价值运动的趋势和这个价值评估的这种方向。但是我还想强调,跟这个相应的,我们要有一套价值观的体系和转换,也就是说能够了解了我们价值运动以后,我们要选择的价值体系一个方面刚才说的是引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匹配。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对我们的培育战略执行力以及对我们的价值管理结构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我们的价值转化和文化建设的运行以及文化建设管理,这就需要我们更清楚地站到整个企业的总体需要上来思考问题。

对于我们企业如何更好地育人,更好地有一个职业化的转化,更好地从行为养成、行为规范方面在新的条件下去思考这个问题,就需要大量的应用人才的职业化。谈起职业化,大家就会谈到企业的治理结构,就会谈到企业的规范化的运作,这里就包括企业的治理,它是一个制衡的、均衡的结构,也就是说能够让我们的体系真正发挥制衡作用,同时在我们的混合所有制、体制改革和企业的产权进一步规范和明晰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跟这个相应的,我们的文化建设会进入到职业道德,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企业家都会关注职业道德。所以六中全会虽然没有直接谈到企业文化更多的东西,但是从我们文化建设来看,75%以上的城镇人员都生活在企业,所以能够把我们的企业建设成一支军队,有素养、有纪律的军队,第二是建设成为一个学校,是培育人、造就人的一个事业平台,第三是作为我们的精神家园,使我们有一个归属,有凝聚力的精神家园,这就需要我们在一支军队、一个学校和一个家园上面着力。

我刚才谈到了职业化的转化,就需要在这样三个维度同时来思考从纪律、从学校、从家园来看待我们的职业化的转化。所以从我们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完成职业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对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深化文化建设下一步一个是有更充沛的动力,第二是能够对我们在两个规范化和两个职业化道路上,一个是治理的规范化,一个是管理的规范化,一个是员工的职业化转换,在这个方面我们要下更多的功夫。

第三,在心理建设,也就是对于员工而言,对于我们企业的干部而言,文化最重要的是要自信,在心理建设、心理的成长,这个世界最困难的就是两件事,一件事是要更清楚地了解绝对精神的存在,另外一个就是心灵。所以对于我们的员工,尤其是新的建设怎么样纳入到企业文化的总体框架,总体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心理方面的建设。

上海召开了一个关于心理成长和职业化的一个专题研讨,也是有全国心理学的专家,我要谈到的就是我们下一步文化深化建设要大量应用心理学和行为学大量的工具和方法,更好地对我们的心理调试、心理适应、心理建设和心理成长方面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

对于文化建设的下一步,我想除了顶层建设、价值体系的建立和重构以及价值体系的转化,抓住这个主脉以后,我们还要同时考虑在下一个阶段可能会有更多的需求,这个需求是体现在企业的文化产品、企业的文化资源的梳理和应用,王教授刚才谈到了,更好地用我们的文化资源怎么样建构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及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文化的资源,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这个价值链的高端去攀升,我们想更多的要用一些虚拟经营的办法,比如品牌经营,比如我们把我们的文化和标准以及管理更好地进行输出,这个方面我们的文化还大有可为。

另外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文化产品,企业是需要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不仅是要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员工的文化需求,还可以作为企业总体的有利的资源、生生不息的资源,更好地来开发利用,所以在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方面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思考。尤其煤炭系统企业,我们建了几家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我看都非常有历史,无论是开滦还是兖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有深厚的文化历史,从它的厂房、厂区和矿区都能看得到我们的文化产品已经开始在煤炭企业里更好地去应用,使我们的文化产业进行探索,所以有很多企业原来是重资产,我们看到的资产是以矿产、土地、厂房为主体的,下一步有可能往轻资产进行探索,有的企业就进行了文化创意产业,有的开始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旅游产品的结合,这种产品和产业化带来了一个前提,是需要我们从企业文化的主体出发,能够使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在企业里形成强有力的动能,同时也需要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化资源的梳理,形成对文化产业这方面的支持。对煤炭企业来说有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就是在我们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率先进行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探索。更多企业都在往这方面集中,这个不仅是在企业,而且是在政府,很多园区搞的是文化中央区,万达投好几百亿在武汉搞文化中央区,是升级了原来的城市综合体,是要把它从原来的商业综合体转化成城市文化综合体,能够代表我们先进的文化生产力,同时也能够代表企业在这个社区和社会在新型城市化方面的贡献,能够使我们的文化产品真正作用到提升这个企业的品位,提升企业的精神气质,在这方面更多地下功夫。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六中全会精神,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领域更多地去了解文化本身给我们带来的贡献和作用,同时能够真正发挥文化的双重属性,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个方面更好地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对外的美誉度和软实力有更好的提升,同时还可以给我们进一步思考企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方面的探索。谢谢大家!

李保民:央企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中国电力企业文化网:本站信息

3月25日,在“2011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效果上,中央企业一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探索者和引领者,今后中央企业进行国际并购应该实现“四控”,即控股、控技术、控品牌、控标准。

在当日的讨论中,与会的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均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并非简单意味着把产品卖到国外去,或是去国外买油买矿,而是以全球化的视野进行资源配置,寻求最适合企业自身的国际化路径,找到包括中国本土市场在内的、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市场。

据了解,截止2009年底,中国12000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设立的机构13000多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是2457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0000亿美元。2003年至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14倍,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是565亿美元,列全球第五位。

李保民说,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中央企业的表现良好,其在境外的总投资达6000亿美元,“以2009年为例,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占其总资产的19%,当年实现的利润占其利润总额的37%,他们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不过李保民也指出,现在国际政治形势复杂,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前要充分评估风险,而且各类企业应该携手走出去,中央企业要发挥带动力、影响力、控制力。

在论坛现场,多位与会的学者都向记者表示,与实力强劲的央企相比,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走出去在资金上缺乏足够的支撑,但这类企业有更大的灵活性,如果能得到强大的金融支持,应该会走出一条不同于央企的国际化道路。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要想走的很长远,必然里不开金融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邢毓静指出,要为企业提供服务,金融机构走出的难度很大,借鉴英国、美国、日本的经验,解决金融机构走出去难题的方法就是货币的国际化。

据了解人民币跨境使用正式开始是在2009年7月,当年达到35亿万元,到了2010年激增至5000亿元。

邢毓静说,人民币的国际化能降低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风险,虽然人民币跨境结算最开始是从贸易开始的,但并没有只停留在贸易领域,而是随着企业投资需求、贸易便利化的需求,慢慢向其他领域扩展。

“进口时没有任何的限制,出口时我们有20个省区直辖市在试点,将近7万家出口企业在名录上。” 邢毓静表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贸易和投资上愿意使用人民币,我们都可以接受,目前已经有109个国家和地区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和投资。

除了战略和金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执行主任陈玲珍、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CEO曲敬东、合众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赵鹏等专家和企业界人士都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人才培养问题,他们认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增强硬实力之外,不断优化软实力,引进、培养真正具有国际经验的人才至关重要。

金思宇:让我们共创美好的新生活 信息来源:金思宇

(2011年11月26日 上海)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新闻界的同仁:

上午好!非常高兴应邀出席今天多购网新闻发布会和多购与IBM及政府机构合作签字仪式,非常荣幸被聘为多购商学院客座教授。借此机会,我代表多购商学院专家学者做个发言。

当我昨天走进上海多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36层办公楼暗访时,看到的是拥挤的办公间各自忙碌的年青人并没有因为我这个满头白发的来访者而显得局促不安、停下手头的工作,看到的是走廊里、办公区的墙壁上充斥着各种花花绿绿的图片和大大小小的口号等企业文化符号,而让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则是这样两句话:“成功不在于努力,而在于选择正确;”“改变、变革、革命”。

“成功不在于努力,而在于选择正确。”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我明白多购公司想告诉人们,如果选择错误,没有做对事,再努力也难以获得成功。21世纪的今天,仅仅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最成功的企业家不一定是最强的、学历最高的,也不一定是最努力、能力最强的,但他们一定是在关键的时刻选择了正确的路径和方法。从美国比尔.盖茨、乔布斯到中国的李彦宏、马云,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正确的选择和不断的创新。

就拿天才乔布斯来说吧。他是一个反传统、反标准的家伙,一个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偏执狂,从“不走寻常路”,敢于创新设计,打破旧规则,这不但成就了苹果,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其它行业与企业。有些管理者说:“假如Iphone将整个手机市场的游戏规则进行改变,那么只好尽早去适应。”不管是什么标准或规则,乔布斯从不理会。对他来讲,只要能满足市场需求,使苹果立于不败之地,他什么都愿意做!乔布斯有句名言:“我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事实上,三个苹果真的改变了世界:第一个诱惑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第三个就是曾被乔布斯所掌握。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创新者也是一位先知者,他曾说过:“你对将来所要发生的事情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可你能感觉到我们将要迈进的方向。”

说真的,我来之前对多购网并不了解。通过多购网董事长姜蔓滋女士的介绍和与市场部管理层们的对话,使我了解到多购网的团队选择了电子商务这个21世纪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趋势行业、新兴产业之一,他们不仅创建了首家免费购物平台,设计了多购网商业模式,而且确定了“胜在整合,赢在品牌”的多购战略和旨在“打造民族品牌,扶持民营企业,提高民生质量”的使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演变,我国互联网也在加快发展转型:信息传播形式由文字为主向音频、视频、图片及多媒体形态延伸,应用领域由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服务模式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传播手段由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延伸。“十二五”时期,中央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国人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要“发展网络新技术业态”,“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和特色网络,发挥主要商业网建设性作用,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达到4.85亿,网络消费者己达3亿。

多购电子商务公司创业者们正是看到了网络购物的巨大商机和发展前景,搭建了产品厂家、店铺、消费者共赢的免费购物的平台及第三方服务平台,这将为亿万大众消费者和潜在的客户群获得增值超值乃至二倍的产品与服务;为店铺老板们锁定客户、获得持续的营业额和利润增长;为产品厂家建立在庞大的传媒网络传播平台并提供产品体验式广告,真正实现互利互赢。在我看来,多购网的免费购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而且是对以往常规的商业业态和运作模式的变革或颠覆,更是我国营销史上的一次革命。

正如IMAC让苹果公司成功获救的案例说明乔布斯引领着苹果追求时尚那样,多购网创建、扩张和发展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冲出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市场,并将会受到亿万中产阶级收入以下的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实践证明,成功企业家将企业生意做大的原因不仅是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要吸引更多的客户、卓越的用户体验并成为忠诚的终身客户。

我殷切地期望,多购公司能抓住机遇,锐意创新;整合平台,完善机制;循序渐进,改善模式;加强管理,防范风险;顾客至上,诚信服务;用激情、诚信和爱心去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电子商务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也希望,有蓝色巨人——IBM的技术支持,多购网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将再次证明乔布斯的信条,那就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就可以改变世界!”

创造给人新生,一切皆有可能!亲爱的朋友们、多购家人们行动起来吧,只要你们携手共建,坚持不懈,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先知先觉的创新者、领导者和成功者!

我相信,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品牌创造价值,品质决定未来。

LET’S FREE TO GO!

相信吧,我们的未来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谢谢大家!

祝慧烨:文化驱动是中国企业成长新模式 中国电力企业文化网:祝慧烨

大家好!其实我今天想跟大伙共同探讨,共同思考企业文化的变和不变,在后危机时代,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看到世界的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华尔街神话的破产,标志着市场原敎旨主义的没落,曾经在全球呼风唤雨的570多米街道,在世人心中这样崇高地位的金融中心,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么快就坍塌了?

其实我们应回到300年的世界史来看资本主义,它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面貌。那么,从文化的角度来观察的话,它的背后,有所谓资本主义的“原罪”。

在西方,我们看到传统企业家精神的表征就是“投机”和“冒险”,当然上世纪70年代后有不少改良,但它背后的文化意义来看仍是“贪婪”与“恐惧”。所以,从当年的帝国主义盛行、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2008金融危机,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的基本路径,是在“创造性破坏”,从而期望达到“平衡”,想要取得新的平衡,必须要经过创造性的破坏。那么这一轮危机,会怎样应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今天上午有报告提到,通常是要通过技术革命,先是来缓解危机,其实还需要找到“新的故事”,我们试着再往前走,这样的“新的故事”其实有时候是“新泡沫”的开始,谈危机会跟泡沫连在一起。下一个泡沫现在已经有人预言,可能跟这一轮所谓的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的科技产业有关。

我们在想,300年间资本把我们人类,从最重要的文化意义上来看,把我们人给异化了,所以是资本注意异化的人。从《卡夫卡变形记》、《百年孤独》、“等待戈多”等看到都是对人性的冲击,人类还能不能回到一个正常生存状态上去?所以拷问金融危机,拷问资本主义,这种人类历史的变化,对人的异化,对大气层即对自然的压力,对地球的下一步意味着什么?这是金融危机后,是当下人类最重要的课题。

温家宝总理会在下个月去参加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在他去之前,就这两天我们提出一个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即万元GDP的能耗要在05年基础上降40%-45%,作为中国应对气侯变化一个积极的负责任的态度。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就要看到市场原教旨主义,实际上是市场保守主义,它是说在不干预的条件下,市场可以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反而可以达到周期行均衡和循环,亚当斯密《国富论》里面就有“看不见的手”的阐述。我们在前一阶段的30年当中,有一部分引进的基本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就是让市场作为基础性的配置资源的力量。所以有人说这30年的历史是我们“西化”的历史,如果从更长远一点历史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短周期,我们确实还应该坚持这一方向,更多的是要用市场,用自由经济,来改造我们原有的经济体制,让它在我们经济生活中发挥基础性力量,作为基础配置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还走在深化改革的路上,人物任然繁重。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资本在追逐效率方面的可取之处,还有它的产生、发展包括改良,是在西方社会的文化环境之中,除了政治制度环境、还有社会生活环境,有它基本的文化背景,包括宗教环境。所以,西方的商业伦理、它的哲学和道德是有其出处和脉络的。我们看到的所谓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他们追求财富的动力,跟我们前一阶段追究财富的动力源(8.33,0.00,0.00%)就有很大的区别,其社会背景、企业家精神也有很大区别的,我们看到他们倡导“财富要走在路上”,最终要跟上帝见面,是为上帝赚钱。为什么我们看到在美国社会,比如在洛克菲洛中心,也强调财富的社会属性,建艺术中心虽然也是一门生意,但要追求财富的品质和品味,更多的去关注社会,要关注社会的要求和预期,对企业追求利润有一些修正性的提法。到后来的像巴菲特,还有微软的前首席执行官比尔盖兹都在做慈善,这种行为是有这样一个背景的,当然制度设计,比如相关的税收制度是一种持续性的动能。

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参照一个现代化的样本,参照美国模式,不光是中国。过去半个世纪,人们的目标是美国模式,他们通常叫“华盛顿共识”。就在五年前,有人提过“有没有存在一种北京共识?”,说的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里面就提出来一个问题?今天,这样一个变了的世界,我们处在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还没有调整到位的阶段,在市场经济走到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怎样选择,有没有办法进行更好的结构调整?这就会跟国际的政治结构、国际权力结构和资源结构连在一起。我们发现企业面临的环境比原来变化得更快,更加的难以判断,并且发生的速度比我们大部分人想象得要快。而我们原有的模式都不可持续,我们要从新的价值视野来思考和谋划。

第一,从传统东方智慧中汲取营养。

中国人的国民性,我们有一个大的道统,就是一旦有土壤,有气侯,我们就会回到传统,传统价值观对商业伦理和现代企业的影响,会发挥比原来更加强大的作用,比如重视商誉,以人为本,以义取利等,绿色转型当然是我们一个的取向,符合我们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无论从市场角度,效率和增长质量,能力与技术积累的角度,还是从政策和资源的角度,我们要从东方智慧汲取营养,化解种种不平衡。

大连泰德有个“真细德诚”的核心价值观,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轻资产的公司,有很强的文化驱动力,文化驱动说的是在约束条件下,文化作为主要要素,并不仅作为单一要素,而是更重一种路径选择和行动力量。

第二、企业的价值理念应合乎社会进步和预期方向。

面向未来的企业基本价值原则应包括:1)实现可持续盈利业绩,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为客户带来价值,同时承担社会责任。2)为客户价值进行持续的改善与创新 。3)安全、健康和环境责任,对自身行为负责,支持责任关怀,关注安全、健康和环保。4)增值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打造最佳团队,激发员工创造性,与企业共同增值。5)相互尊重和沟通;6)诚信理念,遵纪守法是底线,遵守人权保障等,确保公司治理符合价值观。7)关注全过程碳足迹和碳平衡,共同应对气候变化。8)企业将普遍奉行“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员工有阳光心态。

总的来说,我们会在价值取会越来越有共识,自觉选择符合社会进步的价值视野。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理念可以选择,但是,企业价值理念要合乎所谓的进步和预期的方向,原来社会对企业的影响不像今天这样,不像原来那么清晰,在原教旨主义看来它很清晰,就是盈利,现在感觉这个边界是越来越不清晰,因为要求企业是社会公民、要有社会责任,履行企业公民行为。

西方企业共性价值理念的变化也是有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资本主义原始的冲动,所以说信奉利润;第二个阶段强调企业竞争能力的建构和获得;第三个阶段是竞合,为客户提供价值,进行持续改善;第四阶段,提出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要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同时支持责任关怀,让价值链共同关注安全、健康和环境。还有就是人权的保障;还有道德底线;下一步我们会去关注碳足迹和碳平衡。法国马上会有碳交易的关税,欧洲也会跟着,所以在欧洲的轴心——德法的推动下,下一步在我们看来是贸易壁垒,在他们看来是他们新的平衡,新的空间。

所以,对西方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几大热点:就业,社保,医疗改革,气侯变化,还有一些跟人类生存紧密相关的一些重大课题,如核问题,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问题,他们会比较早地去关注,保持所谓文明的中心,欧洲与美国还不一样,欧洲更加注重价值观。我在2000年的时候,参与组织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高峰会,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企业理念有许多是他们在十年前就关注的,在欧洲企业用的比较多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欧洲的价值健康指数要比美国高。

第三,推进个人和企业行为的合规及自觉践行价值观。

企业应承诺负责任行为和诚信原则,并纳入企业价值观,按公认的商业惯例行事。管理人员应当以身作则,并有责任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环境和动力。企业应制定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定期进行审核。避免员工违法,不容忍任何违法行为。让每一位员工都了解企业道德、价值观,贯彻在经营全过程,并在日常经营设法验证企业追求正义商业行为的决心。

企业应遵循商业秩序基础上的商业伦理,促进公平竞争,避免限制竞争和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比如某些独占性安排如独家采购等。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应建立在质量、信赖、竞争力的价格和其他客观的标准之上,禁止行贿受贿等。

企业要推进员工个人行为和企业组织行为的合规。按道理,合规是第一个阶段,就是合乎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的约束。我们经常说文化和知识不一样,对不识字的老农说没文化,但是教授不遵守道德我们同样说没有文化。我想说什么?企业应在一个可以遵循的商业伦理的基础上去思考问题,要比较好的去关注行业,去关注竞争对手,去关注它的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上下游,建立在一个可衡量的、一个客观过程的交易基础上。如果交易有没有做到一个客观的标准?下一步这方面将面临重大经营压力,且不可持续。

第四,以人为本,发挥文化凝聚功能。

企业家要真心认为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文化旨在“建立最佳团队”,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应在企业管理中得到良好贯彻。要重视员工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人员的招聘、考核和发展都要基于公平的标准,如任职资格体系。注重就业机会均等,薪酬及晋升制度体现公平;提倡相互尊重和坦诚对话, 完善员工的权益保障体系。比如,重视新员工入职培训,通过入职介绍、组织学习、组建团队等促进企业意识的植入。要关心员工身心健康,提供体检、咨询、治疗等服务以及支持,安排各类健康促进活动,如帮助员工养成运动习惯。像中国移动还提供员工心理援助和EAP计划。

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机制尤为重要。增进员工和管理层交流,除定期绩效评估面谈、员工与管理层交流会、员工沟通大会等,推行员工满意度调查,进行匿名调查,提供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员工合理化建议应制度化等。

以人为本,一个是要有公平的标准,比如说企业有没有一整套的认职资格,因为对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和验证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权力的分配;利益关系的处理,然后是情感的纽带。

我们传统的竞争优势,国际比较优势集中在相对低的人权保障的基础上;而下一步人权保障标准就得提高了,就会对我们会有成本的压力。所以,现在就应该做好在相对高的人权保障的基础上,和相对高的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来思考我们企业的能力,来思考企业组织成长,高人权和高环保基础上的成长才会是真正的成长。

企业普遍推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会比较多的应用行为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工具。我们看到中国移动建构“人本”企业文化,可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其中使用心理管理方法,促进员工形成稳定的正向的心理契约,就是说人在组织里头,对自身有相应的心理定位,清楚在组织里头怎么思维和行动,真正从一个社会人转化为企业人,以企业人的责任、企业人的自觉,企业家要给它提供动力,要提供环境,并还要得到验证,这是文化“认同”的关键。

这个问题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需要得到有效验证的,要从企业家作用开始,企业家要建立一个公正和公平的环境,还要通过沟通、约束及激励,进一步验证倡导东西,是不是能够让员工感同身受,他说的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是要企业领导人“玩真”的,就像刚才大连泰德李洪国董事长谈到的“真”,它是一个基本的世界观。像辽河油田,今天上午孙崇仁书记重点谈到企业推进“EAP”项目,对员工实施心理援助计划,有个很好的做法,在企业内部培养了一批可以通过国际认证的EAP心理师。我觉得这样一种员工素质和职业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员工能力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员工情感上的和心理满足上的价值,只有情感上和心理上的与企业之间的契约是可靠的。

从社会人或者从一般的角度让他真正转变成企业人,就是符合企业预期的合格的人才,最重要的是他心智模式的改变,所以说企业文化重在“自觉”和“觉他”,说得是一个自省,自省的基础上获得的内心的力量,并在环境中帮助“他人觉”,这是文化自主的结果,也就是从原来的“自我”走向“集体”的过程。期间采用的管理手段是由原来的保健型转变成现在的激励型,我们现在看到企业实施EAP,就是从保健转向了激励,也就是说原来是有显性的问题和矛盾,甚至员工有“心理问题”,我们去化解问题,现在是在没有显性问题的情况下去找“问题”,找课题,让它成为激励因素,引导每一个人心理需求和心理层次的升华,内心需求层次的一个升级。

比如我们看到的这个员工心理状态“晴雨表”(缺图示),如果员工贴了一张心情不好的脸谱,那他的上级就有责任、制度化的与他进行沟通,要一对一的进行辅导。贴脸谱是个体对个体,那么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群体可以共享的东西,所以,从脸谱一对一的辅导开始,最重要的是针对集体的一整套的制度安排和管理措施。比如分成两组员工看晴雨表的趋势图,团队的情绪差异我们就能及时的捕捉和获得,背后是你提供的文化环境和动力。

第四,真诚专注服务于客户,给客户带来价值

首先是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执行较外部更严格的控制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和客户反馈系统,完善退货和标识、追溯机制。其次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将文化理念传递给客户,不仅注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带动价值链成员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达到环境、健康和安全标准,从而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

好企业应导入经济生态分析,促进经济和环境效益平衡,优选经济生态效益的工艺或产品。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的环保、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污染防治、职业健康、工艺安全、物流安全、产品监管、社区意识和紧急响应等。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将经济成功和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结合,将这一理念传递到供应链,实现“共赢链”。

第五,立足与合作伙伴共享,建立文化责任价值链

企业公民行为是时代对于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要努力与价值链上下游伙伴合作共赢、责任共担,打造贯穿供应链的责任价值链,将企业责任推向新高度。

中国当前正处在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企业面临着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如何提升文化管理,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企业与供应链共同落实责任就是重塑责任价值链的过程,只有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才能确保企业持久成功。

好企业已经建起了责任关怀系统。比如跨国公司的采购体系,它要求上、下游相关的供应链都要有责任社会承担,都要符合企业公民行为和责任标准。这看起来好像还不多,但会发展得很快,尤其国务院国资委在央企推动,央企马上就要进入“社会责任关怀体系”,他们除了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我预估2年后,就不仅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而是进行责任关怀和责任体系管理,延伸到它的上下游,这是责任的价值链。

企业边界日益模糊,企业首先要合规,然后过渡到竞争力建构,再过渡到战略跟文化的匹配,最后是价值观管理和愿景管理阶段,所谓第四个阶段的企业,就是理想冲动和行为合一,当然这个要求比较高。

这是一种文化驱动型的高级阶段,是中国企业成长的未来之路。

第六,与社会共进:塑造社会友好的未来

企业与社会的互动,检验社会接受程度和亲和度,应当特别追求“受社会尊敬程度”。比如,向社会输出道德,关注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命运。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有几个企业馆,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万科展示喜马拉雅山百年变迁的模型,唤起人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关心气候变化及人类的未来。

此外,企业应把眼光投向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利用企业的专业优势,积极支持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今天其实几位老总谈的很好,从一个角度谈到,企业要跟社会友好,就像环境友好,社会同样也是一个友好对象。所以说要塑造社会友好的未来。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企业馆,我并不是为世博会做广告,而是希望把它作为一个观察指标,看哪些企业做了什么动作,这个动作背后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能不能作用到他的企业和行业,如果可以作用到竞争对手的,也就是说连竞争对手都有可能从中获益,它是提供一种公共价值!

我们在联合国或者其他国际场合,软实力显得还不强,其实就看你的公共品提供得怎么样?我们说这个社会有没有到一个文明高度,也看你政府的公共品提供怎么样?充分性与先进性怎样?

一个企业如果能够为行业提供公共品,它一定能够看得更高、看得更远。所以万科在上海世博会有一个自己的展馆,展示喜马拉雅山的百年变迁模型,值得我们关注,让我们去关注气侯,关注冰川消失,关注我们的后代可能为争夺水源而发生战争。

一般来说占领道德制高点,这是软实力构成的要件,但是,软实力构成不光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而是能把道德制高点演化成组织能力,主要是能将价值观演化成组织能力的特种能力。

德国巴斯夫于1949年就成立了工业夏令营,当时我看到这个案例时候觉得挺吃惊,在49年,就懂得社会亲和度和文化价值!它让在校学生更好的感受、体验无论技术、管理、研究等。中国企业对这方面关注相对较低,为什么我们央企做了那么多的社会贡献,社会还是不太认同?所以,需更加重视社会亲和度,尤其是行业有代表性,有理想的企业。

第七,创新文化引领创造战略 力推创新事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获得在于组织创新思维的系统化,在于激励和风险管理的体系和机制的完善,从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等均有赖于观念创新;企业要以气氛引创新、以学习援创新,创造出自己独树一帜的创新文化。

创新决定产业的未来,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从而决定国家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如何为中国自主创新做贡献,在关键领域加大公益性投入,比如设立“公共创新基金会”等,会比一般的慈善捐赠更有意义。

创新思维怎么样能够在企业持续发酵,成为组织持续冲动,需要崇尚创新、鼓励冒险的文化,还要有风险识别机制,全面的、科学的风险管理,这时候倡导创新才能够为员工所接受,才能够变成组织的思维。

让我们一起关注“中国企业创新文化巡礼”活动,我们从企业创新文化角度去切入,看起来很软,不像企业创新政策,是刚性的东西多,但科技部、商务部、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科院等都作为支持单位参与进来,大家都越来越有共识,创新不光是科技领域,也不光是资金投入的问题。而是更多涉及人才团队、管理方式、商业模式、创新体系机制,期根本还在于提升上述能力的创新文化,所以,创新文化体系及转化是关键。

企业创新一方面涉及“钱”的事,另一方面涉及“人”的事。比如税收政策,抵扣所得税这项就很受企业欢迎,还有财政相关的风险承担或补贴,还有后面的信贷支持等等工具。现在注意看一下,不少所谓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产业背后都有财税和信贷支持,背后都能找到地方政府的影子,是否有这些就够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创新如果是投入的问题,那中国的投入没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人口红利、规模市场显现、工业化城市化中期,所以企业能够比较好的聚集财富,比较好的去挣钱,但是我们有没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呢?有没有从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创新的能力?很缺!我指的核心能力不一定是技术核心能力,而是基于商业模式和企业的组织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的获得有赖于企业创新文化的提升,有赖于创新思维的组织化,团队行为的有序化,由个体到全体的创新,并形成相应的体系和机制。所以,创新文化管理怎么沉淀到组织流程之中,从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闭环管理过程大家都掌握了,但从创新文化出发,进入创新体制跟机制,跟文化导入结合,使全面创新可管理,这是一个重大课题,我们搭建了一个初步的知识架构,一部分实施应用案例,有一套约束激励的东西配套,这跟文化建设系统管理方法一样。

第二部分

讲讲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变的东西。

企业文化建设其根本就是价值体系建设和价值观管理,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变的东西。企业文化的基本任务是:实现企业个体和群体的共增,让企业文化能在现场看见,在岗位中体现,在流程中沉淀,在细节和行为习惯上反映出来。

我们有一个阶段做的工作是一种大管理工程,就是把我们倡导的、主张的理念能够变成可控的管理节点、可控的管理体系、可控的运行机制,这是一个全流程管理过程。从这个角度,现在提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不断的在添砖加瓦,在此基础上发挥精神的无形力量,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系统化。打一个比方,我们倡导服务理念,应建成一系列的服务环节和服务标准,比如微笑是露出“八颗牙齿”,就会演化成带上自己的手套,脚套,到用户家去服务。就是从态度上、从动作上,从行为上把理念给沉淀固化下来,形成一个工作的流程和标准,这个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通常的过程。

探索让理念变成企业决策的标准,变成企业第一层面的战略导向和指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战略。刚才大连泰德有个例子,他们是做煤炭供应链的,但在挖煤特别挣钱的时候,有人鼓动董事长去投煤矿,但是泰德人说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标准不允许这么做,所以他们选择放弃,而是专注到供应链上来。

前面提到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在第二层面,即技术层面,我想大部分国内企业都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都基于这样一个管理过程。倡导的服务和一系列理念都应该成为你管理的标准,并且可控。

我们看到理念本身其实很简单,有公理。因为人自然向往更高的精神追求,我们会说那个东西好,那个东西崇高,这个没有问题,所以它有一个公理性。背后是假设,一个是对人的假设,一个是对组织的假设。人是一个什么东西,用什么办法才能够激发内在的人性的光辉?在公理后面,接下来是经营管理理念系统,管理原则,这是成就伟大公司的基础,其实就是你经营的想法和标准,后面是价值推论,在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下、引导下我们去推论,这个事应该怎么办,时间长了,有事实来验证,这个时候大家信的东西,慢慢变成一个组织心理契约和行为习惯。

我们经常说的怎么想、怎么做?在一个环境里是无形的规则往往更起作用,我们只能通过员工行为和组织行为这两个维度去测量,到底文化在这里算什么。

对于个体来说,价值观的转换是有规律的。我们兜里有一个企业价值体系的转化工具,这个工具要做一个改造,这几个层面结构没什么问题,但对于中国企业领导者意识、企业意识以及文化建设阶段要做清楚的判断和分析。这个阶段可能大部分的企业的文化建设都是在慢慢的变厚,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包括成果、包括有形的制度化建设,因为你有这样的理念了。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它会越来越薄,就是慢慢的成熟了,企业文化是长周期,它要相对稳定的去累积。

今天,我要谈到企业文化驱动:中国企业成长新模式。

首先以还是以大连泰德为例。泰德是一个只有十年的新企业,是一个设计感非常强的企业,它的文化体系、价值体系是高度自觉的产物,是创业者设计出来的,这些东西的设计,它是怎么来的呢?当然就是要总结各方经验,所谓的吸取国内外商业文明的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所以有类似华为的《基本法》,除了《基本法》这个纲,还有企业基本战略、管理准则,管理人员守则,还有职能管理、人力资源等支撑体系、管理工具和实施策略,有一套体系结构,这些东西设定出来以后变成工作标准,变成他的认知资格,变成他的岗位职责,变成他激励和考核的办法。

泰德有个“三维管理”模式——文化、组织和战略;主张文化管理是首要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全面成长管理和全面品牌管理。从个人平衡积分卡,团队平衡积分卡,公司平衡积分卡这三个层面形成战略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当然是文化建设里头最重要的,因为出政策,你有宗旨了,后面就要有政策,针对认知资格,岗位,人的发展,对人的价值评估。

泰德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企业要更加重视无形的东西,中国企业原来很重视有形资产,资产规模等。下一步,中国企业必然往轻资产的方向去,就是重视信息知识资产、无形的品牌资产,自有知识产权,重视虚拟的东西,强调品牌的东西、设计的东西,管理的东西,更要看重文化资产。

还有一个中国企业的成长案例。开滦集团,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我们看到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成长模式。

开滦原来的资产也很“重”,现在设法轻重并举,一个是还要规模扩张,就是矿资源还要多,还要有规模,产量还要高;另外一个就是资产结构要慢慢的变轻,在煤炭生产的基础上发育出煤炭现代物流,转变成供应链服务,以及基于资源的综合服务管理,它是两手并重的,如果他一下子变“轻”,这个挑战很大,也没有必要全部“轻”。

这就是我们看到中国企业的成长两种非常典型的模式。

给我们不少启示。

我们然为,企业成长模式的背后一定会配套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我们强调企业文化对战略的引领与支撑;强调企业文化要全流程地融入经营管理过程;主张从个人价值转向企业群体价值;而以人为本是发挥文化特性,使人从“心”的自省、自觉和自主,以员工的内在约束,高过制度等的外在约束,迈向自主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不变的就是关于价值体系建立,价值体系转化和价值观管理这个根本。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将我国企业文化建立推向新的高度!

谢谢大家!2011-7-13 10:28:03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徐耀强:解析和谐企业的文化精神 中国电力企业文化网:本站信息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倡导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和谐企业的重要特征,也是企业和谐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没有和谐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和谐的企业。那么,支撑、构成和谐企业“大厦”的文化精神的“基石”是什么?

其一,“人本”观。在中国,早在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普罗泰戈拉就提出过“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自然客体转向人本身。马克思主义更是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践证明,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现代企业管理,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人的价值理念和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企业“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根本利益,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愿望,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和增强人的发展动力,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让最广大的企业员工成为企业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享用者。

其二,“发展”观。企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和谐程度,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企业发展的协调性。企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性条件。而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以“和谐”为主旨的科学发展。事实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们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或者根本命题即“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致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求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和谐,必须要求我们企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注重资源与环境、规模与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其三,“公平”观。企业公平的核心和实质,是全体企业成员对企业资源和企业财富的合理分配和享用,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奖惩的公正。这样的企业公平是和谐企业的本质要求,是衡量企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维护企业和谐的重要基石和深厚基础。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市场变化、体制转型和管理改组等原因,企业利益格局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如果掌控不了这种状态,企业就不可能做到和谐。显然,只有坚持企业公平,真正做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全体企业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企业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企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企业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企业人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其四,“诚信”观。企业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企业人之间拥有一种普遍的认同,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相互信任的纽带。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和谐的重要力量。企业内外部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不睦,说到底是因为缺乏相互信任。正因为信任对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所以自古以来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种宗教,没有一种文化,不把它当作核心价值和基本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兴企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企业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诚信,就没有相互的合作,就没有企业的团结,就不能形成普遍的企业认同,也就失去了企业和谐的现实基础。

其五,“共生”观。“共生”是由现代生态学引入的一个概念。共生指的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事实上,“共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理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共生共荣的。当今,全球共生化的进程与格局已经越来越明朗,共生的理念和规则正在被人们普遍接受,以共生为运作逻辑的企业共生体,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组织形式。因此,正视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依赖关系,进而实现企业同员工、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客观要求。

其六,“竞合”观。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来临和加剧,企业逐步意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想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发展合力。由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拜瑞.内勒巴夫(B.J.Walebuff)和哈佛商学院的亚当.布兰登勃格(Adam M.Brandenburger)提出的“竞合”这一新的范式,已经代替了传统商业观念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零和博弈游戏。在他们看来:“创造价值当然是一个合作过程,而攫取价值自然要通过竞争。这一过程,不能孤军奋战,必须认识到要相互依靠,就要与顾客、供应商、雇员及他人密切合作。”也就是说,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化,但竞争并不一定遵循“你赢必然我输、我赢必要你输”的简单规则,“双赢”或“多赢”已在越来越多的场合成为协调竞争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如何在企业发展与竞争中,培养和增强合作的意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今天中国企业彼此关注的主题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意识。

总而言之,与和谐企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是全体企业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以“和谐”为基本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是企业关于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企业与社会关系和谐、企业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哲学。

金思宇: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中国电力企业文化网:本站信息

畅谈企业在推进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进程中,认真地履行社会责任,践行节能环保,建设企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命题非常有意义。

企业兴,则国家兴。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道义、责任。中央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当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力军,所以,中央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经济组织,首先承担的是重要的经济责任,同时也要承担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率先或者引领国有企业实现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

事实上,中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在抗击自然灾害、开展节能减排、推进自主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大事、要事、难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切实履行了许多重要的社会责任。这次评选出的“200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100强”当中就有37家是中央企业。比如,国家电网公司围绕着“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进行战略转型,他们非常注重核心社会功能的发挥,坚持“四个服务”(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履行“六大责任”(科学发展责任、安全供电责任、卓越管理责任、科技创新责任、沟通合作责任和全球事业责任),尤其在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保障奥运会以及国庆庆典活动安全供电中履行了重要的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持续的电力供应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也得益于国家电网的企业文化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贯彻落实。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和发展,资源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压力增大,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在不断提高。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评价企业的一项标准,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国际的一种潮流和风尚。随着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文化软实力和品牌战略的较量上,切实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中国企业负责任的良好形象,打造责任品牌和最受尊敬的企业这样一个愿望,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共同的期盼。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科学分析了航天防务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建立或者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防务工作的战略目标。同时,提出了“八大责任”,他们坚持以国为重,为国家铸造安全的基石,在这样的前提下,统筹军民两个产业,坚持军民融合,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坚持绿色发展,为后代承担应尽义务;坚持扶危济困,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最终实现“放飞神剑’,收获和平”的崇高理想。

作为中国近海市场最具规模的综合型油田服务供应商,中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珍惜生命;信誉至上,保证质量;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质量、健康、安全、环保方针,通过QHSE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保障了产品和服务质量、员工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2008年他们创造了“两个零”,即公司重大质量事故为零,顾客对产品和服务部满意投诉率为零。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很突出。我对中远集团非常了解,以前我曾在中远集团中外理总公司当过副总经理,也考察过他们的美洲公司,亲眼看到了他们作为跨国公司(跨国指数43.5%)是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美国波士顿港港务局局长会见我代表团时,再三感谢COSCO为当地社会经济和劳工就业做作出的重要贡献。中远集团魏家福总裁高度重视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同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合作,不断完善指标评价体系,他们的社会责任报告被联合国秘书长称做作为典范。最近,中远集团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绿色战略和金色理念(因为金色理念不仅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而且在商业上可以获得价值),致力于打造“绿色竞争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百度,坚持秉承“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的价值理念,履行“弥合信息鸿沟,共享社会信息”的社会责任,开展情系E乡——全国大学生乡村信息化创新大赛,研发推出“老年搜索”产品等,深受大学生、农民兄弟和老年人的欢迎。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搜索引擎同业的竞争,百度通过整合市场资源和发挥自身技术力量优势,致力于倾听、挖掘和满足网民的需求,让人类智慧相互沟通与交融,不断创新服务平台,以先进的搜索引擎和优质的服务,让亿万网民和数以万计的企业受益。

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玉柴集团经过半个世纪的经营发展,形成了“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他们以为社会提供高性价比的绿色机器和绿色动力为己任,走出了一条绿色工业发展之路。

大家是否注意到,今天论坛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绿色”,从绿色理念,到绿色战略,到绿色动力,到绿色信贷,到绿色产品,到绿色营销,到绿色生活和绿色发展,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价值链条。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发展模式、竞争方式和管理战略,是我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社会责任首先体现在使消费者得到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同时要遵守法律法规、注重人文关怀,着力保护环境,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热心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但是,我们也遗憾地发现,不少企业并没有切实地将履行社会责任,并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商品销售、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仍然由于责任的缺失,直接或间接地给消费者和整个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次不仅表彰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获特别大奖的企业以及优秀案例,同时还发布了200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案例。对社会责任缺失的认定标准,我们参考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以及评级机构发布的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基准的研究成果等等,从非法用工及侵犯员工合法权益、产品质量、违规经营、诚信缺失、重特大安全生产或环境污染事故、恶劣影响等六个方面来认定责任缺失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消费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期望值也变得越来越高,希望中国企业能够进一步提高履行责任的意识,能够切实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健康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我们强调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要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各个环节之中,这样的话,我们把社会责任这个理念不再是束之高阁,而是真正地成为自觉的行动。强调企业在追求阳光利润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和回应利益相关者的合理期望和诉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采取切实有效的负责任的行动,以达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要着眼长远,要把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让更多的企业家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善于经营CSR,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造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受尊敬的大企业大集团,最终成为最具文化品牌的“百年老店”。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形成“履行责任光荣,缺失责任可耻”的社会风气。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社会各界和新闻舆论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去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李 俭:企业文化与科学发展观 中国电力企业文化网:本站信息

目前,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党、全社会深入进行。这项活动旨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切实推动科学发展的贯彻落实。显然,这项活动对于企业来说,其意义十分重要而深远。

如果联系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来看科学发展观,在下看来,可以说它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道。

科学发展观是共产党人在发展上的世界观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发展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是任何民族、任何国家无不谋求的重要方略。无论哪种社会制度,也无论哪种社会的政体,无不寻求社会发展,否则势必会被人民所淘汰。即使一时出现国内*、外敌入侵,但追求社会发展的取向从不改变。虽然如此,但追寻起来,发展的路径、方式、方法却大相径庭。

归结起来,大概有侵略性发展,此其一。古远的不说,一战、二战,就是最典型的说明。特别是二战中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其目的昭然若揭。掠夺性发展,此其二。依靠自己国家实力,掠夺落后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资源已发展自己,这在当今世界并不鲜见。美国推翻萨达姆,究竟是为了什么?世人看得十分清楚,就是要控制中东,控制石油资源。野蛮性发展,此其三。这种发展路径,常常基于发展急躁症,不管子孙后代,不管自然生态,不管环境保护,为了一时发展,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在不发达国家尤为突出。其实,在我们国家的某些地方,这种现象司空见惯。科学性发展,此其四。追求文明、追求协调、追求持续,这是发展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人类在总结了自身所走过的发展道路之后,所重视的一种发展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一些国家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国家走了一条线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沉重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没有处理好财富增多和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关系,导致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矛盾激化;有的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实行多党制、私有化,经济上依附于西方跨国公司,政党争斗布置、政局长期动荡,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倒退。世界各国的发展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社会公平随着社会财富增加得到更好实现的发展,应该是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

建立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也建立在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基础上,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科学发展”之后加“观”,这“观”字指的就是共产党人在发展上的世界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经党代表大会通过的科学发展观。她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上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总的主张。这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观辩证统一

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辩证统一,统一于企业改革发展整体中。科学发展观管总、管方向、管战略;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处于服从服务的地位。科学发展观在企业里的全面深入贯彻,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服务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它们之间相辅相成。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深入贯彻,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服务。

中央提出,要努力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对科学发展观地领会和把握;必须坚持继续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坚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这五个“必须坚持”,对于企业来说,极为重要。而要切实做到,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服务。

比如,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二十字方针:即以人为本、科学决策、规模适当、质量为重、效益为先。而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国家利益最重要、员工利益最根本、企业利益最关键的理念;科学决策,就是要确立决策失误是最大失误,决策科学是最关键的科学的理念;规模适当,就是要确立规模适当发展顺畅、规模不当发展遭难的理念;质量为重,就是要确立质量是信誉、质量是生命的理念;效益为先,就是要确立效益好发展好、效益差发展差的理念。

而这些理念的确立,决然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尤其是企业文化,她的体系本身就有理念识别系统。任何企业建设完备的企业文化体系,都要从整合、淬炼理念,亦即精神文化开始。这正是:“手”到不如“心”到,“行”有不如“心”有;“心”通则一通百通,“心”到则一到百到。青藏线参战员工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才创造种种人间奇迹。五粮液广场醒目的地方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奔驰在时间的前面,才有资格生存和发展——我们懂吗?”;“今天做明天的,想后天的——我们行吗?”正是这样的一些理念引领全员不断超越。

这说明,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切实落实,需要各方面综合用力,自然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服务作用。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统领指导。

思想政治工作要改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发展;这个“改进”、这个“发展”因该怎样进行,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

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个“改进”、这个“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统领指导。

我们知道,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全部适合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以人为本,就更是这两者的根本指导。

比如,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改革开放以来,摈弃“*”中的斗争哲学,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很大改观。但实事求是地说,教育人、熏陶人、调动人讲得多又多,而理解人、关心人、为了人讲得就不够。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改进,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比如,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成绩不可谓不小。但发展很不平衡。且不说有些企业至今尚未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依然停留于早已过时的管理方法,就是已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搞形式、装门面、显业绩的还很多。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极不吻合。企业是什么?归根结底企业是人。我们的先人很聪明,造字时本还没有企业,但他们就想到企业由人组成,所以这个“企”字从人开始,拿掉了人,企业生命也就止息了。离开了人,企业也就不复存在。因此,企业文化一定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依靠人、为了人的方针。这样的企业文化也就一定会形成“大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大家的企业文化”这样一种喜人局面。

今年,发展智能电网被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不仅仅体现了政府层面的重视和支持,也表明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正从国家战略规划层面落实到政策措施和具体工程实践中,而由此引发的是各方对智能电网建设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亮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智能电网部)主任王益民,请他详细解读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现状和积极意义。

我们正迎来坚强智能电网时代

——访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智能电网部)主任 王益民

王娟

数据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智能电网部)提供

→需求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能够实现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的统一高效配置。”

《亮报》:为什么我国需要发展智能电网?

王益民:我们所说的智能电网,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技术上体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要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具备各类电源接入、送出的适应能力以及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用户多样化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安全、可靠、优质、清洁、高效、互动的电力供应,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电力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电力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落实我国政府的两项承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到15%左右和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承诺,需要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只有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才能有效解决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问题,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和远距离送出以及消纳,真正实现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的统一高效配置。

电力客户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智能电器的大规模应用,电力客户对电能质量和多元化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能够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建立新型的电能利用模式,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亮报》:国家电网公司在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工作中做出诸多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请您总结一下公司近年来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工作亮点。

王益民: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5月率先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截至2011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了坚强智能电网规划试点阶段的工作任务。取得了国际一流、世界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这几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高,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总结起来,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战略理念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和规划体系。在技术标准方面,截至2012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共发布智能电网技术标准171项,涵盖规划设计、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和信息通信各个环节,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在设备研制方面,制定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完成60余项关键设备的研制;在实验检测方面,建设了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在建设实践方面,累计安排了287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已建成投产242项,投资逾750亿元,在世界范围内建设规模最大、覆盖领域最全、推进速度最快。

→亮点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高,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路径

“‘十二五’期间将构建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综合智能服务网络。”

《亮报》:请您介绍一下,未来5~10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具体工作设想?

王益民:“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覆盖主要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同时,推进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智能化进程,构建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综合智能服务网络。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启动,智能电网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

预计到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发电环节,满足9000万千瓦风电和8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并网的需要。输电环节,全面实施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智能巡检、状态检修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广泛应用柔性输电技术。变电环节,新建110(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5100座,改造110(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1000座。配电环节,在200个地市级单位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用电环节,安装智能电能表近2亿只,新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1140座、充电桩15.3万个。调度环节,33个省级以上调度和210个地市级调度建成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通信信息平台,110千伏及以上光纤通信网新增14万千米;城市10千伏配电光纤网新增28.3万千米。

“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将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将为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业提供约6160万千瓦和775万千瓦的市场需求,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此外,计划建设各类充换电站和充电桩1140座和15.3万个,累计投资超过280亿元,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产业

“智能电网不仅将促进传统电力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升级。”

《亮报》:智能电网在改变中国能源布局的同时,也培育了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制造商。您对于“智能电网将推动全产业链发展”这一观点有何评价?

王益民: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智能化建设投资超过2800亿元,将带动社会总产出累计增加约114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94.3万个。

我认为,智能电网不仅将促进传统电力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将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升级。

智能电网要求电力装备全面提升其智能化品质,增强设备的互动性,逐步实现一二次融合、多功能整合。如:电子式互感器将逐渐替代传统互感器、智能断路器将替代传统断路器、智能电能表将替代传统电能表等。各种新型智能化设备如智能交互终端、节能环保变压器等的研发也将促进传统电力设备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变。

智能电网还将促先进材料、先进储能、电子元器件等相关上游产业的发展。以电子元器件产业为例,智能电网建设特别是柔性输电设备的应用,将拓宽电力电子全控器件以及电力专用芯片的市场需求。同时,智能电网也将促进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下游新兴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 延伸阅读 】

外国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措施

●政策引导

美国:《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智能电网的国家战略地位,建立了以白宫、能源部和商务部主导,多方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

韩国:发布《绿色增长基本法》,确立智能电网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编制《韩国绿色增长战略》《绿色新措施》《韩国智能电网发展路线2030》等。

●投资激励

美国:根据《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美国能源部在2~3年内投入了45亿美元给电力传输部门,用于推动智能电网发展。

英国:政府监管机构煤气电力市场办公室在5年内投资5亿英镑建设4个“智能城市”,同时投资3000万英镑支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德国:政府提供资金资助,吸引电力公司和其它行业参与智能电网建设,其中“E-Energy”示范项目总投资1.4亿欧元,政府投入6000万欧元。还将提供10亿欧元补贴,扶持电动汽车技术研发。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浅谈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深化我院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品牌价值

如何进行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深化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研究

做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做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企业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