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走进名家名篇,

发布时间:2020-03-02 04:10: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走进名家名篇

萧红(1911年─1942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42年因病逝世于香港。

《生死场》是作者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鲁迅先生亲为作序,胡风为之写了后记。1935年12月,该书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这部小说,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了东北人民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鲁迅先生称赞这部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生死场》的出版,给了日寇铁蹄下的中国人民,‚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增强了人民大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与勇气,在文坛上引起巨大轰动和强烈的反响,也从而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生死场》这部作品中,作者把沦陷中的故土,比喻为苦难同胞的‚生死场‛,把普通百姓的生与死,和民族的存亡结合在一起。作品通过对笔下人物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的痛苦与抗争的描写,表现出了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生死场》的创作,充分表现了萧红对日寇铁蹄下灾难深重的人民大众的热切关注,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这部小说的问世,正是时代的要求。它的出版和传播,唤起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对于坚定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呼兰河传》这部中篇小说,通过对呼兰河偏僻小镇发生的各种事情和形形色色下层百姓的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扭曲的人性,和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而在艺术上,《呼兰河传》则是采用了散文和绘画的笔法,赋予整部作品一种抒情诗般的基调。让读者能够从作者描写的悲惨灰暗的生活中,时时感受到一种清新明快的色彩。所以,茅盾先生在本书序言中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人说,《呼兰河传》的成功,并非纯艺术的、技巧上的成功,而是一种源于作者短促生命和凄美个性的、带有悲剧性的成功。萧红以她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一部作品要获得成功,作者只是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和艺术的高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和牺牲。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名家名篇

名家名篇:韩愈

名家名篇:陆游

冬天作文名家名篇

现代文学名家名篇:闻一多

《名人传》名家名篇教案

名家名篇整理(全)

名家名篇:王充

写雪景散文名家名篇

中国散文名家名篇(材料)

走进名家名篇,
《走进名家名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