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川地震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1: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质灾害与预防结课论文

题目:地震成因分析

学号:03411445

姓名:康延顺

专业:11级资源勘查工程4班

国内外地震分析

摘要:近年来,世界地震多有发生,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比如说我国的四川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以及日本的地震。到底是什么成因引起的呢?各种因素:水体运动,太阳活动都对引起地震有所影响。

关键词:构造带 水体转移运动 四川地震 太阳与月亮引力 地热能源体 水体

人类经历过无数次地震及火山活动的洗礼后发现,地球上的地震及火山活动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区为:一个是陆域上的高大山脉区域(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附近和阶梯地形过渡带附近;一个是海洋中的大洋中脊线区域附近和海沟地形带附近,而且地震及火山活动都发生在相对地势较高的地形内。目前人类对地震及火山活动达成共识的地方是地震及火山活动发生在地球板块构造带上,这个观点和认识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因为地震及火山分布带就是地球上的大、小板块构造带,我认为地球上独特的板块构造与地球上独特的水圈活动有关,是地球上的水体以固、液、汽三态在地表区域之间以及地表及其上空空域之间不停地作水体转移运动造成地球冷暖期年轮演化所致,是地球上的水体转移运动使地壳板块作升降活动造就地球上的板块构造地貌的,地球上现在的高大山脉实际上是上一轮地球生命周期中的大洋中脊线区域被抬升而成的,这从地图上可观其踪影,比如欧亚大陆上的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展布的地形就与印度洋中呈“入”字型的大洋中脊线相似;美洲大陆上的科迪勒拉山系就与大西洋中呈\"s\"型的大洋中脊线相似。这两处的地形都高度相似且相邻而居,这绝对不是个巧合,是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地球冷暖期年轮演化规律所致。陆域上的阶梯地形过渡带与海洋中的海沟地形的形成机理是一样的,都是由水体转移运动造成地壳板块作升降活动形成的地貌,由于在冰川冷化期天空水体以冰化方式向地表板块转移在地表各个区域间产生的承载量的不同造成地表板块作升降活动并形成阶梯地形过渡带或海沟地形地貌,造就地表小板块构造带,大洋中脊线造就地表大板块构造带,板块构造带是地表板块活动造就的,是地壳板块的薄弱地带,地表板块只能作升降运动不能作漂移运动,因此在重力板块一侧不会发生地震及火山活动,这与地震成因有关。 地震和火山活动都是地热能源体(外地核)在地壳板块受力不均压力作用下对地壳产生的反冲力运动形成的自然现象,该反冲力被地壳大板块束缚住,只能在地壳板块构造地带得以释放,释放出地面的成为火山活动现象,未释放出地面的成为地震活动现象,因此地震多半呈点源性且有深、浅震源不同的表现,所以地球上的火山带与地震带会出现重合现象,火山活动必定伴随有地震现象,但地震不一定发生火山活动现象,却常有地热气体溢出现象发生。地球上的地震及火山活动是多种因素造就的,但最主要的因素是水体,这从地球上的地震带和火山带分布情况就可看出,地球上大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多集中在大水体附近或水体中央,例如与太平洋大水体相邻的环太平洋地震及火山带就集中了全球80%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有“火山王国”之称的印尼和“火山岛”之称的冰岛以及夏威夷群岛都处于大水体的中央。陆域大板块上的地震与陆域上小板块间水土流失发生的重量转移及其失衡有关。

四川地震多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龙门山断裂带实际上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阶梯地形过渡带,我国还有河西走廊阶梯地形过渡带、青藏高原向塔里木盆地的阶梯地形过渡带、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向河北平原的阶梯地形过渡带、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阶梯地形过渡带,它们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带。陆域上的阶梯地形过渡带与海洋中的海沟地形是地球上地壳小板块区域的划分带,它们是水体转移运动加重板块抬升轻板块而成的地貌现象,因此地球上的海沟较多且大部分呈弧形围绕较高地势地形,陆域上的阶梯地形过渡带实际上也是海沟地形,只不过它被陆域较高处产生的地质剥蚀掩盖住不被人们所发现罢了(海洋海沟地形因太阳热能影响较少产生的地质剥蚀物较少得以保存),从未被完全掩盖住的河西走廊处仍可看到弧形身影,海沟附近有火山弧地貌,在成都平原附近就有峨眉山玄武岩山体地貌,而成都平原是厚达数千米的地质剥蚀物(土壤层)掩盖而成的,由于地质剥蚀物及冰川水体物质都是从地势高处向低处转移的,所以地表地势低洼处的板块构成重力板块,重力板块将地热能源体(呈流体状)压向轻板块一侧,造成地热能源体只能从地势较高处地形内喷涌,形成地震或火山活动现象,因此四川地震只会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以西的山区内,在它以东的平原及丘陵地区内则不会发生地震。

2013年四月份以来,地球上连续发生了多次强地震(6级以上)现象,比如4月13日日本兵库县地震(6〃3级),4月16日伊朗发生的超7级地震,4月17日云南洱源县的5级地震,4月21日中国黄海发生的5〃3及地震,4月22日内蒙古辽宁交界处发生的5〃3级地震等。这些地震都与太阳活动峰年造成地球上的气团剧烈强弱变化也有关,地球上的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转移发生南北向位移,由此造成地带性气团(赤道低气压气团、极地高气压气团)和海拔性气团(海洋低气压气团、高海拔大陆性气团)在地球上的中纬度地带和中海拔地形区内作进、退运动,并带动地球上的海洋大水体向中纬度地带和沿海地区作滞涨、消退运动,造成地球地表板块间受力不均情况的发生,从而引发地震频发现象,地球北半球上的气团变化在每年的3至5月份间最大,对陆域地表的影响力也最强,所以北半球地震多发生在每年的3至5月份间,2013年是太阳活动峰年中的太阳风暴年份,地球上会出现暖气团偏强情况,造成强水汽云团(蒸发水汽较多)对陆域影响较强和海洋水体向中纬度地带和沿海地区汇聚的滞涨较多状况,引发了强地震频发现象,这也是太阳活动峰年期内地球上极端气象和强地震多发的原因所在。地球上冰川水体因地球暖化不断地向低洼处海洋转移,使地表板块受力处于不停变化中,因此地球上的地震也在经常发生之中,所以说地球上的水体转移运动力是地球上地震发生的主要外力作用,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也起作用,但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个引力是个常数,只有水体转移力是个变数,而变数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四川雅安地震

四川地震感想

四川雅安地震

四川地震感想

玉树地震的成因

关于地震作文:四川地震

四川雅安7级地震

四川雅安地震作文

四川地震带(材料)

四川地震抗震救灾倡议书

四川地震成因分析
《四川地震成因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