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考研与就业

发布时间:2020-03-03 16:52: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考研还是就业?本来就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取舍取决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如果确实对研究和学习有兴趣而且有能力,那么你尽可以选择考研,总有一天你会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抱负。反之也应该考虑到,学习不是目的,工作才是根本。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学培养的许多毕业生虽然都很听话,学习很用功,但却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更欠缺JUST DO IT 的执行力。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不如趁着年轻早点离开校园去打拼,这样你还有点本钱经历失败。大学生应该多一些独立思考。

要就业,就得提升你自己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绝非个人学识这一方面,参与社会实践,比如说做义工,就是锻炼自己、提升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2008年我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进修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图书馆、养老院、医院、学校、运动会、慈善晚会和总统竞选组织等各个场合,都能见到大量义工的身影,可以说做义工的观念已经深入到了西方各年龄段的不同人心中。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大量地接触社会,锻炼自己,包括当年哈佛大学毕业、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不乏上述经历。可以说,在美国社会早已普及的义工制度,就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工作锻炼。我一个美国同学的孩子,女孩,高中开始便利用暑假在网络报纸寻找信息,报名应征各种假期义工。刚放假,就看到她满满的日程——去儿童绘画中心服务、市医院做前台引导、夏令营做助理、图书馆整理图书„„因为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做义工的记录,会让她在申请大学时加分不少。今年正准备大学毕业的她,已经提前修满了学分,并有大量的社会实践经历,已申请并得到了几所美国著名常青藤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

而反过来看中国的大学生,早在在中学,甚至小学时就开始忙着题山文海以应付考试和参加各种让人提不起兴趣来的“兴趣班”。家长和老师都没有注重培养孩子去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这些在象牙塔中长大的孩子一旦毕业面对社会,根本没有跃跃欲试的兴奋,有的只是失去保护的恐惧。这就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更愿呆在校园里,甚至觉得永远不出校门才最好。当然,这种现象的发生,不能说是哪个毕业生、哪个群体和哪种政策的失败,而是我们整个教育方式出了纰漏。

有一则消息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2008年底盖洛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研究”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敬业员工的比例为9%,怠工员工为19%,其余的为从业状态即应付工作,敬业度指数大大低于美英等发达国家,也低于泰国等一些亚洲邻国。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每年毕业几百万的大学生,而企业却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社会在进步和发展,大学毕业生应该要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要求环境来适应个人。如果你想就业,想在职场上发展自己,何不从现在开始呢?

李佳丽(Kelly):美国Babbitt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广州巴比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培训师,南京大学文学学士,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美国ISU继续教育学院客座讲师,美国礼仪协会海外会员,曾就职于政府机关、新闻媒体、大学和大型企业等。

考研还是就业?听起来,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金融风暴**未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到底是将考研作为缓冲就业压力的手段,还是放低身价先投身职场以积累工作经验,或者“骑驴找马”等待时机以期拿到理想的offer,未必每个毕业生都能想明白个中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过来人和职场专家、权威人士的现身说法便显得尤其重要,虽然不可生搬硬套,但抛砖引玉的力量依然能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

当然,更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如何,良好的心态都应该放在第一位。每个人的学习、经济等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作何选择都不应“以众“,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条件,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做出理性的抉择。

对此,长期关注就业问题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忠武说,硕士研究生

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历链也随之拉长。在博士相对稀缺的年代,硕士作为高端人才,曾是职场上的香饽饽。可如今,博士批量生产之后,硕士便被逼到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上。其次,硕士研究生的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难以有效对接,这是导致他们就业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精力还是经费,硕士研究生都比本科生、高职生投入得多,因而对工作有着更高的期望。硕士研究生希望找到薪水更高、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的职位。不过,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并没有显示出比本科生更明显的优势,这无疑带来了研究生就业中的“高不成低不就”。

再者,硕士研究生传统的就业主渠道吸纳就业的数量也在减少。多年来,研究生主要就业领域在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但这些用人单位的需求增长速度,与研究生数量增长不匹配。与此同时,用人较多的中小企业招聘则趋于务实,且越来越注意控制用人成本。随着用人观念从“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而是在适当的位置用适当的人。在一些方面,本科生和拥有一技之长的高职生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大学生曾经是天之骄子,他们为社会贡献的力量不可小视。如今高等教育的普及,招生规模的扩大,上大学只能获得进入社会入场券。怎样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自己谋取更好的岗位,走出自己完美的人生呢?考研教育网专家老师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考研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就业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机遇,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自己要走什么样的道路。

1.人生规划

每个人,尤其是进入大学之后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这个人生规划不是摆设,是实实在在为自己的人生做指南针和方向标的。制定人生规划的时候你会知道,自己的知识停留在哪个层面上,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为了这样的生活你要为之做出怎样的努力。有了它,在毕业的前夕你就能客观评价自己,看到底是要考研还是就业。

2.综合考察

考察的因素包括很多种,实力、专业、家庭情况等。

首先,实力的考察很重要。自己的实力决定了你考上的几率,因为考研就是为了考上,如果完全没有基础的考生硬要考全国最热最难的专业和院校,那么他的成功率可能是个问号。除此之外,因为考研的性质决定了考生必须要有足够的毅力坚持下去,如果不能坐住冷板凳,那么最后的成功也可能很遥远。

其次,考研专业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有的专业学术性比较强,读研之后能够学到更多、更系统的知识,当然对最后的就业也是有帮助的,但是有的专业更加侧重于实践性,那么即使考上研究生,读了三年,那么最后一样需要从头积攒经验,不如直接毕业去工作更好!

在经济学里,有两种选择,一种叫非理性选择,更适合用心理学或社会学去分析,例如仅仅是随大流,别人考我也考,这种既有经济学基础,人之所以从众是过去经验告诉我们在没有主见的情况下随大流获得的回报更安全,但更有心理学基础。因为经济学是解释理性人的选

择,假如一个大学生已经22岁了,但心理年龄还是15,6岁,这样的孩子现在并不少,我个人觉得不太适合去做经济学分析。

但这个同学的问题我是认为是一个很有想法的理性人,可以通过思考为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和责任承担了。对理性人而言,无非是看哪种选择的成本更低,回报更好而已。

研也好,就业也好,其实无非看哪种选择对你的未来更有利,说好听点是合理规划人生,说现实点就是哪种选择未来票子产出比会更高。

如果选择考研,第一可能考不上,还需要就业,考研可能让你在复习的时候错过最好的就业机会;第二种可能是你考得上,那么你考虑的不仅仅是三年读书期间的学费(现在研究生可是自费),生活费,教材费等等直接费用,还有三年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对女孩子,读研往往还意味着未来工作地点还不能确定,自然很难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读到研究生还没结婚的女孩子不好找老公的原因,高龄高学历+工作菜鸟,愿意娶的男性自然少了。

回到这个问题,我们看看中国现在真正稀缺的东西是什么?是研究生还是有工作经验的人?是一份好工作还是一份好文凭?

我不知道各位的答案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中国已经不缺高学历(仅仅是高学历)的人(我不想概括称为人才,只能具体分析),也不缺读书的机会(只要你有钱),缺的是好工作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

考研能否规避就业风险 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速度的考研人数数量的增长。其次,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未必会和现在一样,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第三,读完研究生出来后,学历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的同届毕业生比起来,会显得有些单薄,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不利于就业的。 因此,考研不一定能规避就业风险,这是在报考之初应该想清楚的。而读研期间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则是每个研究生应该考虑的。不少专家称,“先就业再考研”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较好的就业机会条件下,经过一定的职场历练后,自己可了解目前市场需要什么人才,缺乏什么样的人才,这样自己的努力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读研带来的经济压力。

考研就业走哪条路?专家支招:先算三笔账

跟风考研小心两手空空

曾经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多年的张老师告诉记者,他曾见过很多抱着跟风心态考研的同学,最终研究生没考上,而时间和机会都搭进去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情况并不少见。

对此,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谭浩强教授也表示,考研也只是人生选择之一,如果不是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在所学的领域有所建树,只是为了逃避目前的就业压力、抱着不确定的心态考研,那么就不妨先算清三笔账,理性分析各种机会与成本,再看看考研是否适合自己。

决定考研前要先算算成本

首先是经济成本。考研买各种资料、上培训班,甚至为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要到校外租房子,费用几乎近万元。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字。如果一次考不上,还要考第2次、第3次,成本更加惊人。相反,一些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三年后积累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都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其次是时间成本。以当年顺利考上研究生来算,该学生要用3年或2年的时间来读,两三年后虽然拥有了高学历,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他们更重视的是实际能力、实践经验和可塑性,因此一个新踏上社会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着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

最后是机会成本。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以某高校的小王和小赵作比较,小王选择考研,放弃了找工作的黄金时段,而小赵选择了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三年后小赵的薪水达5000元。但没有工作经验的小王在研究生毕业后不一定可以马上找到一份5000元以上的工作。另外,最关键的是,小赵在三年的工作实践中可以遇到很多的发展机会,甚至是人生转折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不如选择短期技能培训

面对不少学生的彷徨,张老师指出,如果学生不选择考研,而同时对自己就业缺乏信心时,选择一些专业培训机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考研与就业

电子商务就业与考研

考研与就业经验交流会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

浅谈考研与就业

就业与考研经验交流会笔记

考研与专业就业:农学

考研与就业班会策划书

考研与就业交流会主持词

考研与就业经验交流会策划书

浅谈考研与就业
《浅谈考研与就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就业还是考研 浅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