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苗圃地耕作

发布时间:2020-03-02 22:10: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七章 苗圃地耕作

苗圃地耕作,是指圃地土壤管理的一系列生产措施。包括整地、消毒、施肥、接种、作床及轮作等。目的在于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创造苗木生长适宜的土壤条件。是获得苗木优质高产的基础。其中以整地、施肥及轮作作为其中心环节。

第一节整地

一、整地的作用

整地就是对苗圃地进行翻耕、耙糖及镇压。整地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即改变结构,增加透性(透水、透气),提高地温,提高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苗木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同时,通过整地,还可起到一定的防草及消灭地下害虫的作用。

二、整地环节

整地环节即整地方法。苗圃整地分为浅耕、耕地、粑地、镇压和中耕五种。浅耕是耕地前为提高耕地质量而进行的整地方法。中耕则是在苗木生长期间的管理措施。耕地、耙地及镇压为育苗前整地的中心任务。基本要求为平整土地,适当深耕,全面耕到,精细耙糖,均匀碎土。

(一)耕地

耕地,为整地的中心环节,时间分春秋两季。秋季整地效果较好,有利于土壤风化,增加积雪,蓄水保墒。有利于消灭病虫害及杂草。除北方沙土地,为防止土壤风蚀,需要春耕外,全国其余各地均应采用秋耕,南方亦可冬耕。

耕地要达一定深度,其深度直接影响着耕地的效果,具体深度依苗木根系分布、气候及土壤条件而定。播种苗极系垂直分布范围为5—25厘米,耕深25厘米左右即可。营养繁殖苗及移植苗,根系较深,耕深以30—35厘米为宜。干旱地区宜深(25—30厘米),一般地区稍浅(18—22厘米)。

(二)耙地

耙地是在耕地后,用钉齿耙、圆盘耙等,对表土进行的耕作措施。主要是疏松表土、破碎土坡、平整土地、消除杂草。并且有轻微镇压土壤,抗旱保墒的作用。要求达到平、松、匀、细。耙地时间取决于土壤和气候条件。北方干旱地区秋季耕地者,在无积雪地区,应及时耙地。在有积雪的地方,应在早春耙地。南方秋季或冬季所耕土壤,一般春耙。春季耕地后,要及时耙地。

(三)镇压

耙地后,用镇压器、石磙、木磙等将表土压平、压碎,使一定深度表土紧密,恢复其毛管作用。粘重土壤不宜镇压。

第二节轮 作

一、轮作的意义

在同一育苗地上,用不同树种或树种与农作物、绿肥作物、牧草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的方法称为轮作,即换茬(倒茬)。在同一地块连年培育同一种苗木的方法,称为连作。

轮作是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耕作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利用生物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它可以充分利用和调节土壤养分。不同树种所需要的养分比例不同。同一树种连作,就会造成某一或某些元素的大量消耗而缺乏,而另外的营养元素则没有被有效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土壤养分的作用。轮作还可以改原有苗木病菌和杂草的生活环境,使其失去原生存条件而逐渐死亡。若与农作物、绿肥、牧草轮作,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因而,轮作可以提高苗木的质量和产量。

二、轮作方法

轮作应根据树种及轮作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合理搭配。否则将降低轮作效果。常用的轮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树种间轮作当苗圃中培育着多种树种的苗木时,可根据各种苗木对土壤的不同要求,进行树种轮作。如针、阔叶树种间,豆科非豆科树种间,深根与浅根树种间轮作。

各地常用的树种轮作有:

(1)东北地区:针叶树如红松、落叶松、云杉等可以相互轮作,也可连作(利用菌根的作用);杨、榆、黄波罗相互轮作。

(2)北方其他地区:油松、白皮松与板栗、杨树、柳树、桦木、栎类、紫穗槐、合欢等轮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松苗立枯病,且苗木生长良好。而与白榆、刺槐、黑枣(君迁子)、侧柏等轮作,则立枯病严重,且苗木生长不良。

(3)南方杉木、马尾松与白榆、中槐轮作效果良好。

轮作方法以上述树种间轮作为主。由于各苗圃育苗面积大多紧张,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经营技术水平的提高,采用其他途径也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因而苗木与农作物、绿肥、牧草等的轮作方法,有逐渐被淘汰的趋势。考虑到该方法曾被广泛应用并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面对户办苗圃的发展趋势,现仍作一介绍。

2.树种与农作物轮作该轮作方法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良土壤结构。一般阔叶树种可与豆类、小麦、高梁、玉米等轮作,松类则不宜与豆类轮作(易引起病虫害发生)。南方松类可与水稻轮作。但各种苗木,一般均不宜与蔬菜轮作(病虫害严重)。

3.树种与绿肥、牧草轮作该轮作方法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作用较农作物为优。特别是绿肥。但常同农作物结合,即在农作物生长期套种绿肥。常用的牧草(均可作绿肥)有紫云英、苜蓿、三叶草、苕子、草木樨等。

第二节 施肥

一、施肥的意义

苗木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随着苗木出圃而被带走。加之降雨及灌溉,土壤中可溶性的营养元素被淋溶至土壤下层。从而使土壤结构变坏,肥力降低。为补充失去的养分,恢复土壤肥力,除运用合理的耕作技术外,施肥则是直接而有效的基本措施。

通过施肥,除直接满足苗木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外,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

土壤的容气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施肥还可以减少养分的淋溶或流失,并能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促进某些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减少养分的固定,从而提高土壤可给态养分的含量。

二、施肥的原则

施肥要合理、科学。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还会对苗木造成危害。要做到合理、科学,重要的是要确定土壤及苗木之营养物质需要,这就是要采用先进的苗木营养诊断技术,对苗木及土壤进行营养元素分析,确定出缺乏元素,而加一补充。然而,由于土壤及不同树种苗木,不同时期正常营养元素含量等基本数据资料甚少,生产中不易应用。因而,掌握施肥之基本原则,显得更为实际而重要。

施肥原则可概括为“看天、看地、看苗施肥”。这就是要根据土壤、气候条件,肥料性质及苗木不同生长时期对土壤养分的要求,进行合理施肥。

1.气候条件在气候条件中,应着重考虑生长期长短,生长期中某一时期的温度、降水及苗木越冬情况等。生长期短的地方,施肥宜早,北方苗圃应防苗木徒长,以便函安全越冬。所以施肥在生长后期应予控制,特别是氮肥。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苗木对养分的吸收,夏季高温季节,也正是苗木生长的高峰时期,养分吸收能力强,追肥应勤施。

2.土壤条件及肥料性质土壤性质及其肥力状况,决定了肥料的种类及施肥量。 土壤质地不同,物理性状不同,其保水保肥能力、气热状况均不同。沙性土壤质地疏松,保肥力差,但气热状况良好,早春气温回升快,称为“暖土”。宜用“凉性”肥料,如牛粪。且施肥深度宜深不宜浅,为延长肥效,可用半腐熟的有机肥或腐殖酸类肥料。施用化肥,应少量多次,以防流失和烧苗。粘性土壤质地紧密,通透性差,早春气候回升慢,称为“凉性土”,宜选用马粪、羊粪等“热性”肥料。由于该类土壤中肥料不易分解,所施有机肥料须充分腐熟,且宜浅不宜深。猪粪为温性肥料,适于各种土壤。热、凉性肥料混合,可以长短互补,从而适于各种土壤。

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苗木生长。酸性土壤缺磷、钾,尤其缺钙。酸性过大时,土壤因含有较多的活性铝,对苗木有危害,育苗时对过酸土壤应施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多施P、K肥。在盐碱地上育苗时,应以有机肥为主,PH值过高者,可施石膏改良。在一般土壤中,应以氮肥为主。

3.苗木状况与施肥由于一般耕作土壤中全氮量都在0.1%以下,而苗木对氮的需要量较高,对非豆科树处施肥应以氮肥为主。豆科植物由于具有根瘤,可固氮供寄主利用,而磷可以促进根瘤菌的生长,因而要以磷为主,据分析,各种苗木的干物质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顺序为N>CaO>K2O>P2O5,各主要元素的比例为:

针叶树:N:P:K=6.4:1.5:2.1

阔叶树:N:P:K=5.0:1.5:3.3

随着苗龄的增加,各营养元素需要量成倍增加,一般针阔叶树种的二年生苗要比一年生苗多从土壤中吸收3—5倍的养分,因而施肥量应相应的加大。

一年生播种苗,生长初期需氮、磷较多。速生期,应及时追施以氮为主并含有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的肥料。在高生长停止后,应追施以钾为主的磷钾肥。二年生苗,由于开始生长较早,追肥应尽草施入。

三、施肥方法

1.基肥是在整地前施入的肥料,是保证苗木优质丰产的基础,目的在于保证长期地、不断地供给苗木所需要的各种养分。所用肥料以各种有机肥料(肥效长)为主。为了调节各养分的适当比例,以及考虑到磷在土壤中不易移动的特点,也可加入少量速效氮和应施的大部分磷肥。为避免磷被土壤固定,可将磷肥与厩肥一起混合堆沤。为调节土壤PH而用于土壤改良的石灰、硫磺等,可与基肥一起施入。

方法是,在第一次耕地前(秋耕),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面,在翻耕时肥料便被埋入耕层中,达到全层施肥。分层施肥,可在作床前将肥料撒于地面,并浅耕埋入耕层的中、上部即可。

2.种肥幼苗生长初期对磷很敏感。因而,在播种和扦插时,施入少量颗粒磷肥,有利于幼苗初期生长。可与种子混播,亦可沟施。

3.追肥在苗木生长期间,用速效肥料追肥,可以及时供给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苗木生长。方法有:

(1)撒施:在雨后或灌水后,将肥料均匀地撒在苗床上,并中耕盖土。

(2)条施:在苗木行间开沟,把肥料施入沟内后盖土。该方法,肥料损失小,施肥效益高。

(3)浇灌:把肥料溶解在水中,全面浇在苗床上或行间后盖土;也可将肥料随灌溉施入。

4.根外追肥根外追肥是在苗木生长期间,将速效肥料(或微量元素等)溶液喷在苗木叶子上使之吸收。它具有以下优点:

(1)可避免土壤对肥料的固定或肥料的流失,肥料用量少,效率高。

(2)能使营养物质直接进入所需部位,吸收运输快。

(3)能按苗木的不同发育时期,合理及时的供给营养。

(4)表土过于干燥,不适于土壤追肥时,可用根外追肥。

(5)苗木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而土壤施入该元素又无效时,可满足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根外追肥要掌握好浓度和时期,否则易灼伤苗木。

苗圃地整地

苗圃地承包合同书

苗圃地选择与建立

耕作谚语

耕作协议书

保护性耕作事迹材料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保护性耕作总结

保护性耕作总结

苗圃地耕作
《苗圃地耕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