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2滴水穿石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9: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文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2、让学生知道,只有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石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2、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看看,课文哪一部分是写“滴水穿石”这件事的?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小黑板出示课文第一节)学生自读课文。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2、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

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3、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事例。现在,我们来开一个“小小交流会”,好不好?

出示要求:

(1)、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

(2)、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

(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资料。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学生交流。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我们学过写他的文章《月光曲》。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

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只要工夫深,(

绳锯(

)精卫(

)聚沙(

五、作业

1、把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本草纲目》

不懈努力 爱迪生:1093项发明

孜孜不倦 齐白石:绘画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苏教版(推荐)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五年级上册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2滴水穿石的启示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2滴水穿石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