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校园论坛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0-03-03 13:50: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把 心 融 入 课 堂

---谈课堂中的几件平常小事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也这样认为。读了《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之后,才知道自己对“教育是一门艺术”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者对课堂教育的诠释——课堂是生命的教育。 我谈几点课堂中的寻常小事。

一、记住学生的名字

作者举了一个实例:当提出一个问题时,前后桌的两个同学都满怀期待的举起了手,老师用手一指,坐在前面的学生兴奋的站了起来,正要开口,不料老师却示意他坐下,并默然的说是后面那位同学,最先站起来的那位同学满脸羞愧。教师为什么要用手指呢?有时可能是没有记住学生的名字,或者对学生不熟悉。说到底,是教师对学生缺乏真切的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应当很好了解自己的每个未来学生,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而名字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第一把钥匙。叫出学生的名字,其实反应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名师于永正在《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中殷殷忠告: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的批评比不直呼其名的批评效果更好。“记住学生名字”这样的寻常小事不能忽略。

二、提问——延长等待时间

书中作者谈到了提问,我深受启发。提问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沟通途径。 美国教育专家布罗菲和古德提出过课堂观察的术语——等待时间。教育专家罗威做过实验: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到一秒钟就抽学生回答,甚至点名后只等了大约一秒钟便让学生给出答案。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教师自己给出答案,提问的意义又有多少?试想这样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为了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学生回答不出会觉得难堪)也可能是为了推进教学,提问只是一个过渡,学生是配合,是配角。但无论什么目的对于站起来回答,却回答不出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不愉快的体验。但是,把等待的时间延长1~5秒的教师的课堂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的平均时间延长,回答的主动性和正确程度提高,不能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减小,主动提问增加,做出的贡献更大。简言之,延长等待时间能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课堂,同时参与的质量提高。

而且,增加等待时间在基础中等和较差学生身上所起的变化更明显。所以,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根据问题难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延长等待时间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不要吝啬真诚的表扬

书中引用了知心姐姐卢勤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中的一件小故事:一位年轻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故事,她读两年级的儿子很调皮,经常挨老师批评。有一天,从来没有受过表扬的儿子兴冲冲的跑回家高兴的对她说:今天老师表扬他了!她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他什么了?儿子说,老师说他的检讨写的不错!这事儿谁听了都会觉得心酸。作者写道:心灵成长需要肯定。我们的课堂教学及学校教育生活有没有给学生的心灵真诚的滋育和陶冶?

只要出自真诚,表扬越多越好,表扬要讲究方法,表扬要有依据,表扬需要及时,要善于表扬!不要吝啬表扬!

四、关注自己的课堂用语 课堂是语言的交流。但课堂用语如果不恰当将会大大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文中对课堂用语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首先,课堂用语不能干扰学生学习。 其次,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 有时,教师的提示语过多、过繁、过吵、过杂、过密;有时,课堂用语中教师的主导性过强。要关注课堂用语。

五、用同理心尊重每位学生

书中讲到这样一则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一位老师讲评作文,先请两位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为了鼓励同学发现并指出部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又请一位写的不好的学生上台朗读。但出乎老师意料的是这位学生把文不对题的一段漏读。老师非常气愤,自觉“问心无愧”的当众朗读了全篇作文,并且鼓励引导全班学生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评议。但就在老师与其他学生热烈讨论的时候,发现这位坐在最后排的男同学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作者写道:许多教师没有“苦过学生的苦”,没有“流过学生的泪”,或许曾经的苦恼、恐慌、反感、伤痛随着学生时代的流逝而淡忘。于是,我们的课堂有时麻木地分辨不出学生泪水的酸甜苦辣,教师也没有陪学生一起落泪的感动与勇气。课堂如果只关注知识系统的完整、训练的严格,不会体味学生的生命感受,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将失却灵魂。“哀莫大于心死”,当我们的学生对课堂失去信任,失去兴趣之时,还有什么教育可谈。

教育需要温情,教育需要有同理心,教师需要用心去呵护脆弱的心灵。书中还举了两个文学天分相近的女孩,中学时就在文学方面绽露头角,但她们数学都不好,却遭遇两位不同的数学老师。其中一位女孩的数学老师不信任她的考试成绩,甚至用毛笔在她眼睛上画了大大的“0”,并在全班同学面前示众,从此女孩性格中增加了怨恨、敌视、怪异的成分,虽然也成为了作家但生活并不幸福,一生漂泊,英年早逝。另一位则比较幸运:为了让女孩通过国中会考,数学老师特意把与考试相关的四道数学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且要求女孩把解法背下来。第二天考试时,她发现前一天老师讲的数学题全部在试卷上,结果数学考了75分,并顺利通过了毕业会考。这位女孩后来也成为了作家,但她与人为善、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她们就是大家熟知的三毛与席慕容。她们有着共同的天分,却有着不同的生命理念和生活方式,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席慕容曾经感慨“一个人在弱势的领域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是生命的幸福”。教师,一定要心存温暖,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呵护生命的脆弱,氤氲心灵的温情。生命本无贵贱之别,尊重每一个生命,才能培育美好的人性,此乃教育之本位。

总之,读名家的著作,会指导我少走弯路,阅读让我重新审视课堂。教育无小事,关注课堂细节,关注课堂语言,用真诚的心去尊重、呵护每一位生命个体,才能激发学习的激情,让课堂焕发生命力,让我们的教育不再苍白。

《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

课堂观察读后感

课堂观察读后感

课堂观察读后感

课堂观察读后感

课堂观察读后感

生命课堂的浪漫顿悟

《课堂观察》读后感(徐学军)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校园论坛一等奖)
《《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校园论坛一等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