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堂观察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8: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堂观察,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或课堂教学评价。所不同的是,课堂观察更多的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观察手段发现教师、学生和课堂文化的表现特征。它不满足于听完成课作出简单的指导或量化给出等级,而是一种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一种专业学习活动,一种合作研究活动。其目的旨在给任课教师提供一些符合其自身发展实际的建议,一起探讨和解决制约课程效率和质量的问题,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过程。

课堂观察在国外早有研究。50年代贝尔思(R.F.Bales)针对社会小组讨论中的人际交往进行观察研究,提出了 “互动过程分析” 的12类行为编码。60年代弗兰德斯(N.A.Flanders)提出了师生言语互动分析系统(FIAC)。影响较大的还有90年代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的《教师课堂研究指南》(Teacher’s Guide to Claroom Research)。概括地说主要有两种研究类型:⑴ “过程——结果”20 年代萌芽,到60 年代逐渐成熟。主要处理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与学生的学习成就(结果)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实证的、定量的。⑵“课堂人种志”70 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主要通过参与观察收集资料,强调对行为意义的解释,是一种解释主义的定性研究。

研究方法大体上可以作如下分类:按照观察时研究者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将课堂观察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第二,按照观察时研究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可将课堂观察分为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与非参与观察(Non-participant-observation);第三,按照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可将课堂观察分为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第四,按照观察情境的范围,可将课堂观察分为开放式观察与聚焦式观察;第五,按照收集资料的方式以及所收集资料本身的属性,可将课堂观察划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通常情况下,用得最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分类是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定量的课堂观察是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的观察,其记录方式的特点是:预先设置行为的类目,然后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

- 1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实践。国内一些高校,如华东师大,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一开始就有效避开了象牙塔式的研究方式,走出了一条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研发的路子,其研究法和所开发的工具都紧紧围绕中国课堂的特点,并且力求适合教学改革、特别是新课程的各项要求,尤其是着眼于素质教育所期待的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双赢目标,因而非常受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的欢迎。

尽管如此,课堂观察的理念、方法并未被广泛的接受,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未能很好的地转化为教育成果。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行政干部或教学管理者主导课堂的状况并未从本上得到改变。作为管理意义上的听评课,本质上是一种行政行为,是一种上对下的视角,其目的主要是对教师进行评价,极容易造成教师的戒备心理、对立的情绪甚至逆反的心态。正因为如此,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区域的课堂并未发生质的变化,而人们所期待的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并未如期的到来,而教师的专业枯竭和职业倦怠却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顽疾。做好课堂观察,从关注教师的生命状态入手,从帮助教师发展做起,从满足教师需求方面着力,是一个非常紧迫而有意义的课题。

2.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实行课堂观察是为了倡导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意义: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程实施,一切课程理论与内容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层面的问题已是当前教学研究的关键与核心问题。课堂观察正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可操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广义上说,课堂观察也属于课堂教学评价,但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评教学价相比,课堂观察更强调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双方的认同,更强调教学的过程,更强调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观察的目的更多的指向教师教学行为的自主性与自觉性。课堂观察的主体是多样的,方法也可以是多元的。观察者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课堂上一个或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观察,也可以是对不同教师的同一节课进行观察,还可以是对一个教师的多节课进行跟踪观察。教师也可以自我进行课堂观察或同伴间相互进行观察。一线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

- 34 - 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作出系统的规划,使观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③理论性。首先,课堂观察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依据,其次,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④选择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就意味着有选择。⑤情境性。课堂观察是在现场进行的研究活动,它可以在行为和事件发生的同时就予以记录,不但可以获得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可以使观察者记录下那些只可能在现场产生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感受和理解。课堂观察的类别:①按照观察时研究者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将课堂观察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② 按照观察时研究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可将课堂观察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③按照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可将课堂观察分为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④按照观察情境的范围,可将课堂观察分为开放式观察与聚焦式观察;⑤按照收集资料的方式以及所收集的资料本身的属性,可将课堂观察划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专业人员,是一种服务公众的形态,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些都要经过长期持续努力与研究,方能获得与维持。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需要时刻不断地调整、修正、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教师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员的过程,正是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两个动力,一是个体自身的推动力,教师希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断学习,自觉反思;二是来自系统的推动力,包括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尤其以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最大。“具有使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里的学校指的是教师任教的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注重教学专业化的内涵发展。而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教学无法脱离学校。学校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学习的团体,教师任职的学校当然就是其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研究的氛围和条件,使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量表

定量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阅读课堂观察 课堂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