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药特殊煎法小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9: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药特殊煎法小结

基础医学院2007级中医1班 浦世新

[提 要] 中医博大精深,而中医的效与不效不仅与所开方子有关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药的煎法。而煎煮溶剂、煎煮方法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 [关键词] 煎法 水 方法

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中药的煎服法越来越轻视,提到煎药只千篇1律地按惯例以水煎煮再次,早晚分服而已,否认方药组成如何,不察病情轻重变化,不循人体生理规律,不讲求煎服方法,因而使疗效大减。正如徐大椿所言: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而现在中药疗效的下降,其中煎药法的不得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下面将中药煎法进行一个小结。

1 煎煮溶剂 1.1甘澜水

又名劳水,按仲景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李时珍云:水性本咸寒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清·吴瑭立三仁汤,针对湿性氤氲粘腻难解之特点,亦取此水入药。取其走而不守,达到宣中通下的治疗目的。忽忆儿时兴起,做鸡蛋汤时,将鸡蛋长时间搅拌,以致鸡蛋汤全成碎末,无片状鸡蛋。而甘澜水之制法正是将水不断搅动。而《伤寒论》中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取甘澜水煎,取其水性扬而无力,下肾气,益脾胃。

根据现代研究,甘澜水之制法可以将水分子长链打断,而且静置的水比流动的水亚硝酸盐氮含量高许多倍,甚至数百倍。

1.2麻沸汤

亦称麻沸水、太和汤、热汤。汪苓友:麻沸汤者,热汤也,汤将热时,其面沸泡如麻,以故云麻。麻沸汤是将开未全开之水,而非完全烧开之水。李时珍云其:助阳气,行经络。《伤寒论》中有两方用到麻沸汤,即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取麻沸汤渍,意非在取其泻下,而在于清胃中邪热而泻痞气。尤在泾指出: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法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

1.3潦水

即雨水。李时珍云:潦水乃雨水所积。成无己:取其水味,薄不助湿气。取雨水之重浊,流动之走散而助其解表散邪,清利湿热,取其味薄而不助湿气之性,以利于湿热之邪的清除。

1.4清浆水

吴仪洛说名酸浆水,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酸生花,色类浆故名。取其酸苦走泄之性,以强药物清热除烦,行气消痞之功。

1.5酒

增强行血通脉之力,全为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之剂,心其助诸药活血。关于酒,焦树德教授提到:他在用瓜蒌薤白白酒汤治疗胸痹心痛时,其中白酒用过黄酒、白酒、醋,但用醋的效果最好。

1.6醋

仲景谓之苦酒,伤寒少阴篇中: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醋有解毒、杀菌、敛创面的作用,为主药。另外乌梅丸中,用苦酒浸乌梅,使蛔闻酸则安,达到安蛔止痛之效果。

2 煎煮方法 2.1去滓重煎

《伤寒论》中去滓重煎的方子有8首,即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大承气汤。去滓重煎之法多用于治疗少阳疏机不利,寒热错杂,中焦升降 失职所引起病证。

关于去滓重煎之法,刘渡舟教授认为,小柴胡是和解剂,七味药有取其气的,有取其味的,有甜的、有苦的、有辛的,要是按一般煎法,药的作用有先有后,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补有泻,达不到和解的作用,所以去滓完了重煎,使不至于偏于寒,偏于热,达到和解的目的。而大承气汤中的大黄后下则是为了增强大黄的泻下作用。

2.2久煎

《伤寒论》中煎煮时间最长的方子为炙甘草汤,按现在剂量即将3升水煎煮为600毫升,按每分钟煎取23毫升量计算,即需煎煮大约100分钟。

传统煎药法,一剂药是煎二遍或三遍,而仲景所有方中均为煎煮一遍,其用水量与煎出量、用水量与用药量的比例均较为宽松,煎一遍足以使有效成分渗出。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可能在煎煮第1遍时,有治疗作用的成分已被充分溶出,若煮第2遍则会使部分较难溶出或会被水解为其它无治疗作用的成分煎出。,这是否就是促景注重汤剂服用第煎出液的缘故,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2.3去头煎

即将药物第一煎出的药液倒掉而用第

二、三次的煎煮药物。此法不常用,在胡慎柔《慎柔五书》中提到:……煎出头煎不用,只服第二煎,第三煎,此为养脾阴秘法也,……盖煮出头煎则燥气尽,遂成甘淡之味。淡养胃气,微甘养脾阴。而关于脾阴之说,清代唐容川作了非常形象之比喻:脾阳不足,水谷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可资参考。

3 其它

3.1煎煮前不宜浸泡的药物

除了一般芳香类药物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药物。如板蓝根、大青叶其中含有的酶只在100℃的沸水中浸煎才可防止酶解;苦杏仁水解产生的氰氢酸,易挥发,易按后下;黄芩中的成分易氧化,也不宜浸泡。

药物煎煮的方法得当与否,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药物的效用。总之,医者在临证诊疾治病时,处方固然要辨证准确,用药恰当,煎服法亦不可忽视。而其中的效与不效又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去验证。只有医者辨证用药,患者依法服药,才是中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讲稿[M].人民卫生出版社.[2]赵海峰,张润哲.需特殊方法煎煮中药的化学原理[J].陕西中医函授.1993,(5):20.[3]吴协兵.《伤寒论》方药用浅述[J].新疆中医药.1996,(54):5.

中药小结

中药实习小结

中药功效小结

中药专业小结

中药应用小结

部分中药特殊功效总结

中药最、及特殊点归纳

中药实习小结剖析

特殊时期安全小结

特殊药品半年小结

中药特殊煎法小结
《中药特殊煎法小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