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野望。王绩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7: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生活的年代在隋末唐初,他的名气可不小,《新唐书·隐逸传》中第一个就提到他。他还有一个哥哥,名叫王通,是公认的隋末大儒。

东皋,东边的高地。王绩自号东皋子,据说是因为他隐居在北山东皋。

薄暮,傍晚。薄在这里做动词用,是接近的意思,发音为 bó,不要顺口读成了 báo。

徙倚,徘徊流连。

长歌,放声歌唱。

采薇,这个词经常在古代诗文中出现。

薇在这里是指可以食用的野生豌豆(这下你可以去取笑那些叫做小薇的女孩子了,原来她们是小豌豆啊 ^_^)

《诗经·小雅》中有一首名为《采薇》的诗篇,用薇在不同时间的“作”(初生)、“柔”(柔嫩)和“刚”(坚硬)的生长状态来暗指时间流逝,引发出对长年在外征战、不得回家的哀叹。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使你不会背诵,但下面这两句你总该似曾相识了吧: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不过呢,我们通常提到的“采薇”却与这首诗歌无关,而是指下面这段典故。

《史记·伯夷传》中记载,在商朝被周朝取代之后,伯夷和叔齐两人仍然坚持对前朝效忠,“义不食周粟”(相当于表示不愿意领周朝的薪水),隐居在首阳山中,“采薇而食之”。

后来的文人常常用“采薇”来借指隐居生活。

大概需要强调一下,在古时候,所谓隐居并不是指不与人交往,而是指居住在乡野之间,不愿意出来做官。重点是在不愿为官上。

全诗解读如下:

傍晚时分,在东边的高地上眺望郊野。

找不到合适的依靠只好不停地徘徊。

树木和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秋天般的景象。

牧人们赶着放牧的牲畜、猎人们骑着马带着猎物,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和他们互相观望却互不相识。

我只好心怀隐居的想法放声歌唱。

上面只是最简单地解读,如果要深究其后面的深意,估计还能得出更多的感受。

比如说,“欲何依”究竟是指什么?是指可以靠着休息的树木、还是可以依靠的人,或者是指心灵的寄托?

夕阳的景色是否又在暗示隋朝的衰亡?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相顾不相识”?

诗歌的一个好处就在于不必非得说透,由得读者自由想象。所以我也就不必妄作解人了。

有一个背景有助于理解这首诗:王绩在先后为隋、唐做过一阵子小官后,最后还是选择了隐居。

从艺术成就来说,这首诗并不特别突出。但是从诗歌的发展历史来说,则有不小的意义。

我国最早的诗歌,是《诗经》里面的四言诗。后来的《楚辞》以六言句为主。汉、魏、南北朝的诗则以五言为主,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格律限制。

到王绩所处的时代,“律诗”这个名词仍然没有出现。

我们再来看看《野望》这首诗,可以看到该诗分为八个五言句,每两句构成一联。每一联最后一个字都是押韵的,而第二联和第三联的对仗也很工整。

总的来说,这首诗基本上已经是很成型的五言律诗了。

根据对《王无功文集》(王绩字无功)五卷本的统计,其中合格的五言律诗就有 15 首。

我们可以这么说,王绩的创作实践对五言律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即便把王绩称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也毫不为过。

王绩《野望》

王绩野望

王绩野望赏析

野望诗歌赏析 王绩

王绩《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野望 王绩 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专题

王绩《野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野望

野望)

野望。王绩
《野望。王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野望王绩 野望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