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2: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专业实习报告

目:

生 态 学 姓

名:

勇 学

号:

08110901031 教 学 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科学专业2009级一班 完成时间:

2012年7月8日

一 实习目的

1.通过对各种生态系统的调查,了解系统的组分组成和结构现状。分析各系统组分构成和结构特点,说明每个系统的营养结构和时间结构现状,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的一系列调查,使得我们能够对生物圈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3.为改善系统投入结构和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数据。 4.为了进一步了解毕节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

5.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二 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不同地方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习报告。

三 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池塘生态系统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毕节地区不同地方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毕节地区的植被分布特征及人工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 实习时间日程及安排2012年6月30日~7月5日

2012/06/30上午毕节学院→当天下午赫章水塘 2012/07/01赫章韭菜坪、石林 2012/07/02龚龙坪国家森林公园

2012/07/03七星关区天河水库、电视塔

2012/07/04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生态农庄 2012/07/05毕节泰丰园农科所 五 实习地点及概况 2012/06/30赫章水塘国家森林公园

赫章水塘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西部的赫章县境内,由相距40公里的水塘林场和平山林场两个景区组成,总面积4733公顷。 公园内森林壮阔、季相鲜明;地质年代久远,地貌类型多样;奇峰高耸,峡谷雄奇;溪瀑多姿,暗河神秘,平塘潋滟;民族风情浓郁,古夜郎文化悠久;具有十分鲜明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特征,是黔西北地区的生态旅游瑰宝。

公园森林资源丰富,华山松、杉木、柳杉等组成的人工林相整齐,树龄大多在20-30年以上,还有面积约500公顷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25公顷的天然山茶和1000多亩的中山草场。杉木、杜仲、板栗、柳杉、种子园等六个专类园圃连接成片,总面积近100公顷。院内有植物2000余种,其中国家

一、二类保护植物有珙桐、水杉等18种,森林覆盖率88.8%。野生动物有117种,其中国家

一、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雕、林麝、猕猴等32种。各种典型次生森林群落,在人为破坏状态下发生着向裸地逆行演替并存在着珍稀植物绝灭的严峻现实。该县的木本植物区系组成,依照植被分类原则,以群落外貌及其建群种为基础,按群系(或群丛组)为单位划分了典型常见的天然林群落类型,对群落外貌、层片结构特征。

赫章县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已初步查明的木本植物有6 2科2 0 3属6 0 0多种,组成了北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的。

2012/07/01 赫章韭菜坪、石林

贵州屋脊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境内。珠市乡距赫章县城36公里,距六盘水市70公里,距大湾火车站18公里。风景区东起乌木屯,南抵上满定,西北至大坪子,总面积约为25.5平方公里。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得天独厚的高原风光为依托,以神奇秀美的夜郎石林石景为特色,兼有淳朴浓郁的彝族风情,是开展观光旅游与科技文化活动的理想胜地。 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风景名胜区是贵州西部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为加快赫章的旅游发展,赫章县委政府2010年投入2000余万元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贷款1700万元),建成旅游公路17公里,景区步行道3㎞、景区入口大门(牌坊)、石林景区接待中心480平方米、停车场4000平方米、公厕80平方米、阿西里西文化日月广场3000平方米等,工程现已全部建设结束,使景区具备基本接待能力。2010年在住建厅的支持下,将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与赫章大韭菜(万亩韭菜花海),二台坡(阿西里西大草原),古达威奢天坑伏流峰林打捆共同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已完成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需的《资源评价报告》和《资源风光片》制作,上报工作正在进行中。为统筹赫章旅游发展,县委政府拟成立赫章县旅游开发委员会(副县级机构,已报地区编办)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加快赫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赫章旅游快速发展,贵州屋脊韭菜牝风景区目前分为两个景区和两个独立景点,共计21个景源。

韭菜坪高原风景区:以迤俪迷人的峰峦叠嶂、云山雾海等高原风光为景观特色,面积为13平方公里,包括贵州屋脊、韭菜坪野生植物群、狮子岭、撞机崖、望峰台等5个景点。

乌木囤夜郎石林景区:以神奇壮美的石林石景为景观特色,面积为10.6平方公里,包括盆景石林、象形石林、迷宫石林、水中石林、鸡飞块溶洞、犀牛嘎、万亩草场、燕子洞、珊瑚化石等9个景点。

上满定彝族文化独立景点:面积为1.5平方公里,包括彝族语言文字、歌舞傩戏、服饰文化、火把节、彝年大节、陈家院子等6个景点。

大坪子彝族村寨独立景点:面积0.4平方公里,以大坪子彝族村寨为特色。韭菜坪风景名胜区属暖温带温凉气候区,具有夏季气温低、海拔高度适宜人的生活与生产劳动、自然地理风貌与生物多样性等特征。据统计,韭菜坪2000米海拔高度山区夏季(6月至8月)平均气温为摄氏17.8-22.4摄氏度,最高温度一般在摄氏23-28摄氏度之间,最低气温在16.7-20摄氏度之间,高于30摄氏度的极端最高温度日数非常少见,夏季气候条件很适宜山地避暑旅游。

韭菜坪是世界最大的连片喀斯特地区,位于威宁、水城、赫章交界处,海拔2906米,也是贵州的最高点。因山腰生长成片野韭菜于山脊侧坡一处处缓平地带,故名。韭菜坪的韭菜花、日出、云海、怪石、飞瀑流泉等,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是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有关夜郎石林的起源,这里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当年,夜郎王在与众方国的争战中,曾做法借十万天兵天将,因号令出错,十万天兵天将顿时化为石林。这片盆景石林处于较潮湿之处,石林上有灌木、藤萝丛生,从而形成了藤石相缠的盆景式石林。这里,或石头上长出树,或树丛中冒出石头,或青藤与石头相缠相生,或树木与石头相依相偎,看上去亦石亦木,木石浑然一体。古老的山石与年青的植物和谐共生,坚硬的山石与柔软的藤萝合而为一,就像骨骼与经脉相互依存。我们惊叹于那些树木藤萝的生命力,它们像山石一样顽强;我们也惊叹于那些一立千年的山石,它们像植物一样鲜活。千姿百态似人似物的石林,与灌木藤萝一起构成了高原沉雄浩大的有生命的盆景。

2012/07/02龚龙坪国家森林公园

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是2005年12月23日经国家林业局(林场许准[2005]963号)文件批准建立,公园经营面积4133公顷,由拱拢坪、乌箐岭、白马山三个景区组成,其中拱拢坪景区位于毕节市西南326国道旁,距毕节城区41公里,景区总面积171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1.5%。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奇特的公园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景区内有:吞天井、疏林草地、柳杉茂林、芳草溪、落花溪、红旗湖、天然杜鹃园、天宝溪、天宝峡、碧玉湖、阳鹊溪、天宝坝草坪、雷音殿等独特的天然景观和与之和谐的石王柱、了望台、古墓群、休闲木屋、烧烤场、多样游道等人文景点,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旅游胜地,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度假的好地方。

吞天井 又名为天坑,位于景区西北端,为一岩溶奇景——崩塌型大型漏斗。天坑周围由四座山峦围合,坑口南北向约400m、东西向约150m,坑深约200m,如同一座巨型竖井。站在井底仰观,天高地窄,瀑流如注,气势逼人,颇有巨口吞天、潜龙入地之感。坑底及崖壁上植被茂盛,坑内景点荟萃,集通天叠瀑、天王掌、玉虚台、五龙谷、天字岩、无底洞、穿天缝等景点于一身。五龙谷就在天坑底部,是与山体构成连通井口的5条深谷,恰似5条巨龙盘绕坑底,故名“五龙谷”;穿天缝位于吞天井内南侧,悬岩朋比,相距不过1m,形成一条高100多米的岩缝,只露一线天空。晴日阳光穿缝直射谷底,故名“穿天缝”;通天叠瀑是吞天井东侧崖壁之上,芳草溪、落花溪水汇于崖顶,两跌直下约300m,形成公园最为壮观的动态水景。第一跌(约50m)瀑流经玉虚台分三绺;第二跌飞泻250m,直落天坑底部,将绝壁石灰岩冲蚀成3个半圆岩筒,坑底仰观,瀑流通天,丰水期瀑流雷鸣山谷,枯水期如雨似雾,数九天冰瀑晶莹;天字岩:位于吞天井南面,一道绝壁乳白如玉,壁面之上暗色纹印天成“石一古”三个苍劲的章草大字,置于长方形岩框正中,十分奇特;天王掌:位于吞天井东北玉虚台上,经千万年水流的冲刷、溶蚀,在岩台上雕刻出酷似五趾的巨型脚掌,相传为猪八戒追赶钻入天坑无底洞的妖怪时在玉虚台上留下的脚印;玉虚台位于吞天井东面,为通天瀑第一级岩台。从天坑底部望去,岩坎幌若天宫仙坛,故名之曰“玉虚台”。整个吞天井的井沿井壁井底皆有茂盛的植被,在景区4个一级景点中,以其豪迈气势首屈一指。

2012/07/03七星关区天河水库、电视塔

倒天河水库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市区西北角,介于北纬27°18′35″-27°19′31″和东经105°15′2″-105°15′48″间,距市区约1·5km,水库水面64·387hm2,是毕节市区最主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倒天河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脉络,是毕节人民的母亲河,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其风景区内山青水秀,景色绝佳,自然风景极其优美;人文建筑具有独特,倒天河沿路景点众多, 该项目本着“历史真实、风貌完整”的原则,做到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生活方式相结合,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镇内旅游业的开发,使旅游产业成为永续的主导产业,增添毕节地区的旅游业魅力,全面提升毕节市经济,实现景区的多元开发。

区位及交通条件优越 倒天河水库位于毕节市域西部,镇区狭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随着贵州省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毕节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倒天河水库所具备的区位优势愈加突出。

景观要素丰富,资源组团密集 倒天河水库地处,呈带状分布,镇址两侧山岭绵延,林木葱郁。镇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良好,既有适于开发综合旅游项目,又适合休闲、渡假、星级会所的开发, 有险峻秀丽的奇峰怪石,又有特色突出的地方名产,还有意蕴深长的民风民俗,具有联系紧密的组团特征,景观要素丰富,组合优势明显。

自然资源优势良好 倒天河水库为张广才岭群山环拥,山体连绵起伏,山势两侧高而中部低,景观效果良好。山体植被覆盖效果极好,整个镇域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山林之中现存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较为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度低,系统自我恢复能力极强。负离子及各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空气要素蕴含丰富,本地区空气质量极佳,适于休闲活动。

电视塔是毕节市的一个旅游圣地,从上面可以完全看见毕节的概貌。全山以乔木林为主,覆以灌木丛。整个生态系统很完善,被保护着,把它提出来作为毕节的一个小雨林带。上面的物种呈现多样性,物种丰富种类繁多,是避暑和休闲的好去处。

2012/07/04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生态农庄

橙满园村位于毕节市清水铺镇西北部,地处赤水河河谷地带,距城区86公里,海拔在900—550米之间,面积10。22平方公里,辖13个自然村,共829户3299人。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种植柑橘等水果历史长达百余年。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当地农技人员改造柑橘落后品种,改变农户传统种植技术,为橙满园村发展柑橘优势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2006年橙满园村柑橘产业通过连续发展,品种由原来的2个发展到现在的9个,种植面积达2500亩,年产600余万斤水果,户均水果收入达万余元。2010年10月29日被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在这里胥书记给我们讲解了关于果园的有关问题,讲述了果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整个农庄主要以橙子和李子还有梨的栽种为主,有很多种果类,这些天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每家每户都在忙碌着收果子。那里的农家非常好客,给我们摘了很多李子吃。在那里我们调查了关于各种果树的栽种问题,如组与组之间的蜗距,植株的高度、宽度等。每年农户家里都会对果树进行施肥等,主要是为了得到更高的产量。而且在果树下会套种一些如西瓜、土豆和草籽等作物。

橙满园实实在在是代表着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在这里可以看见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代表着未来的生态发展趋势,也是整个农业发展的龙头。

2012/07/05毕节泰丰园农科所

地区农科所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一家地区级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建所50多年来,开展了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耕作及栽培技术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泰丰园是该所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托科技搞开发而建立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

泰丰园位于七星关区城郊,是原毕节地区农科所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创建的集观光、休闲、科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总面积300亩,2001年—2011年泰丰园展示和示范农业科技成果100余项,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发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泰丰园是农科所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依托科研搞开发的又一力作。这次主要的参观对象是农科所的玉米基地、马铃薯基地、中药材基地、花卉和水稻基地等几大模块,下面会有体现并且重点讲解。我们首先是参观了农科所的玉米基地,工作人员介绍了关于玉米研究的一切问题,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和地区级的研究项目。

参观了毕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马铃薯、无毒马铃薯、中草药、水稻、草莓、无土栽培花卉蔬菜基地等。

通过参观农科所,我们了解到无土栽培的几种方法:

1、营养液膜系统(NFT):作物的根系在栽培槽内直接与营养液接触,营养液深度不到1厘米,营养液循环利用。

2、深液流法(DFT):作物的根系浸在营养液里,营养液深度一般为5--10厘米,温度变化比较平缓。

3、浮板毛管水培法(FCH):在深液流法的基础上,在栽培槽内增加一块厚2厘米,宽12厘米泡沫塑料浮板。

4、袋培(BagCulture):用白色聚乙烯袋(规格为70厘米*35厘米),内装基质18升,用滴灌法浇营养液。

5、鲁SC无土栽培法:栽培槽为“V”字型等边的金属槽,离基部5厘米做个铁丝网,上铺基质,用营养液循环灌溉。

6、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目前是采用槽式栽培,即用3块砖平地叠起,高15厘米,内径宽48厘米,长5--15米。依温室的类型而定,底部要用塑料薄膜隔离,以防土壤病虫害入侵。

实习心得体会

这次生态学六天的实习,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对比的过程,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加深,更是一段无法忘怀的生命体验。短短六天时间,我们每天都处在新的东西的冲击之下,我们第一次如此深刻的认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也许人生就应该像这几天一样,只有永远处在“路上”,才能保持不断更新,不断进步,才能收获一份不同凡响的生命体验。

此次实习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观察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毕节地区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金松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生态学实习感想

生态学野外实习课程大纲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