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朗读指导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3: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是大纲规定的语文课教学任务。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每课的作业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朱教仁教授说过: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少的朗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

1 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记得教育家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课文朗读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把语音读准,把重音、停顿读好,然后再做好范读,让学生把重点句子读好。如在教《我坐上了飞船》第2自然段朗读时,老师指导学生看课件后,范读:“啊!我看见了中国,有长江,有黄河,还有万里长城。”读出作者在太空中看到中国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然后,学生看着课件画面,也模仿老师读起来了。这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朗读产生了兴趣。

3,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

2 级的学生。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如一位学生在读《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最后一句,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读出了赞美新房的喜悦、自豪的心情,老师说:“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比不上你!谁也能像他那样读。”没等教师把话讲完,学生已经朗读起来。 4,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二、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1、朗读首先要正确。

“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现在有些孩子咬字含混不清, 这样不但不能发展语言,还会养成讲话时含混不清的毛病,要注意纠正。有些孩子读书不会读轻声,特别是像(慢慢地”、

“鲜红的旗”、

“跳得高”中的“的、地、得”,词尾的“子”、

“呢”等,还有些孩子朗读是拉长声音,或一字一顿、一词一顿形成唱读,都是要注意纠正的。朗读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出错,有些孩子读错字音是因为不认识,或是不理解或理解不正确,这时要先理解内容,把字认准,要读得正确,必须培养孩子认真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2、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朗读得流利。

流利指的是不断读,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句子

3 读一个句子,要做到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候,眼睛就看下面一个词以致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时,眼睛就看下面一句话。教师可以把这个方法教给孩子,在朗读实践中训练这种技巧。

3、朗读速度要适中

现在有些孩子朗读速度慢,有人曾对农村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作过测查,发现平均朗读速度在每分钟99——115字,而标准的朗读速度应是每分钟150字左右,速度是阅读能力低的表现。也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流利就是读得快,常常一口气读下来连标点都不停,像开机关枪,这样不但容易出错,而且来不及思索,读完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读的是什么,速度过快过慢都不利于理解内容,这样的毛病必须纠正。

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停顿,标点是书面语言组成部分,它表示了句子的

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所以要能根据文中的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正确

的读出标点的停顿,可以帮助理解词句的结构、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除去注意长句中间的停顿外,在读完课题后,也应稍作停顿,再读课文,每个

自然段间也应有停顿。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理解是朗读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如果朗读的正确、流利、速度也合适、停顿也正确,但读完后不理解内容,等于白读。要让孩子知道语文课的朗读是为了读懂课文,朗读一定要边读边想,可和课文后的思考题结合起来,教师听学生读完课文后要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孩子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4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四,主动参与,适当点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创造。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与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主要采取的方法有:

自读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激励创造,关键的时候还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后实现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标。

5 朗读对于语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成了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旨在这方面进行粗浅的分析,因经验欠缺,难免有不当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怎样教孩子读古诗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语言精炼优美,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的重要教材,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题材。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读古诗词呢?

一、激趣诵读法

诵读是对美的感知过程,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千万不要定死任务。

诵读方法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二、情景呈现法

6 教学中有的老师用自己的讲解或抄诗词大意的方式代替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不仅将活生生的诗词弄得索然无味,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读诗词的过程是将诗词\"泡开\"的过程,也是读者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情景呈现法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呈现诗词中的形象,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和创造。如学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思维回忆自己见过的桃花、鸭子等;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遍地桃花和\"三两枝\"桃花的情景有什么不同,鸭子在水中或水边是一种欢快的情景呢,还是其它的情景。

情景呈现法的运用,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片展示、多媒体呈现等辅助方式来进行。孩子们的联想和想象力往往让成人吃惊,而感悟形象,又进一步让他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意义深远。

三、激情表演法

激情表演法是让学生将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诗词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寻隐者不遇》一诗,可以让学生扮演\"童子\"和寻师者,以便将寻师者那急切、惆怅的形象表现出来。

四、感悟参读法

感悟参读法就是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和同它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它古诗联系起来诵读,以获得较完整的诗词形象。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

7 诗。贺知章《咏柳》中的柳是用春风的巧手剪出来的,要多美有多美,原来诗人是借柳写春;杜牧诗\"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中的柳是心事重重的形象;罗隐诗\"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中的柳是送别的形象。将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的极大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多是千古流传的名家名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从引导学生诵读入手,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8

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

《黄河颂》朗读指导

小学生朗读指导

朗读技巧指导

儿童诗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指导朗读讲座

朗读指导教案

朗读指导讲稿
《朗读指导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