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落花生(上交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0:32: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初步体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3、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有一天,水果们在进行选美比赛,赛场上热闹非凡。桃子说:“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老人小孩都喜欢我。”石榴抢过话头:“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瞧我长得多新鲜,红彤彤的,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苹果不同意的嚷道:“说起选美,当然是我第一,先别说我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一身鲜艳的衣服,不管到哪,都是焦点。”落花生慢慢地说:“其实这次选美我不想来的,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你们会选谁做冠军?为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2、师引:也许学了今天的这一课之后,对哪个做冠军我们会有一个一致的、肯定的想法。(板书课题)同学们一起把课题齐读两遍吧。(生齐读)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引用讲故事,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

1、回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3、从写作的角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要分清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设计意图】以课文为例,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三、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

1、分角色读“谈花生”段落(第3-14自然段),指导评价。

2、这些谈论,谁的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中的父亲说的话: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自由读读这段话,然后想想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2)父亲说花生却扯上桃子、石榴、苹果,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对比) (3)那你比较一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这样对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4)花生、桃子、石榴有什么共同点呢?

(5)这就是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却和桃子、石榴一样在为人们做贡献,而且他还不张扬,默默奉献。

(6)你更喜欢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3、那么,父亲仅仅是在讲落花生吗?从哪句话知道的?

课件出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父亲教育子女做心灵美的人,能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好事) (2)小结:

是的,一个外表不怎么美丽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美的人更难,但如果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更让人敬佩。

4、作者听懂父亲的话了吗?从哪句话知道的?

课件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生齐读。

(2)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3)什么是体面?(指相貌、穿着好看,有气派)

(4)讲体面有没有错?有错的是什么?(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

(5)什么是有用的人?能举个例子吗? 任长霞:用生命浇铸金色盾牌

面对黑恶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她在岗位上护佑着人民安康,用生命浇铸金色盾牌。 袁隆平:让人类远离饥饿

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一位赢得全世界尊重的农学家。历经坎坷时,他矢志不渝,功成名就时,他依然奋斗不止。 白方礼: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

从74岁开始,白方礼老人用蹬三轮车攒的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十五年间他先后捐款35万元„„ 【设计意图】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通过分角色朗读,理解父亲的讲话入手,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四、总结课文,深化主题

1、过渡,听同学们讲了那么多人物,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幻灯出示)

2、齐读: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许地山

3、你明白作者许地山的笔名为什么叫“落华生”吗?

4、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出示总结)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让学生深刻地认识文章中的人物精神。

5、回忆课前的水果选美比赛故事,现在请大声告诉我,你们会选谁做冠军?为什么?

五、读写结合,读活用活

情境:

兰兰和丽丽是一对好朋友,兰兰虽然成绩优秀,但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其中妈妈还有点残疾,所以有点自卑。而丽丽呢,成绩虽然一般,但长得活泼、漂亮,父母都是公务员,家庭条件优越,很爱打扮自己,经常要买新衣服,她还时常笑话兰兰穿得太土气了,说得兰兰越来越自卑了。

1、你能用今天学到的道理劝劝她们吗?

2、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

六、作业:(任选一题)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七、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主次分明

不求虚名

借物喻人

默默奉献

朴实无华

落花生(上交教案)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上交教案)
《落花生(上交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