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二12月考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8: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 吴小清 审题人: 汪祥高

一、单项选择题(2×24=48分)

1、李日华作画“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可见,其画作( ) A、突出个人情感和意境 B、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 C、反映了市民阶层需求 D、融入了佛道思想

2、严复在介绍达尔文学说时认为,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谭嗣同依据西学,以“破中外之见”来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辩。这可反映出( ) A、自由平等观是近代世界潮流 B、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进步解放 C、民主制度逐步为国人所认同 D、科学理性精神冲击传统思维

3、“当时的西欧,除意大利外,还有尼德兰、英国等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并没有如意大利那样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如果只强调经济因素,是无法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据材料观点,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还因为其( ) A、率先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B、天主教势力的日益衰落 C、地处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D、古代文化传统传承较为完整

4、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中交通工具。”卢梭强调( ) A、政府人员应是人民的公仆 B、成立代表公共意志的政府 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的法律 D、国家主权应高于公共意志

5、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指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一方面通过阐释、利用、发挥《四书》思想资料建构其理学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辑合、训解《四书》,使《四书》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使《四书》最终超过《五经》,成为儒学经典体系的核心。这说明宋代儒学的复兴( )

A、直接从先秦儒学中涤取营养 B、将《五经》排除出儒学经典 C、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D、是《四书》发展为儒学经典

6、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

路,遭到拒绝。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清政府( )

A、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B、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C、仍缺乏近代化意识 D、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7、启蒙运动者认为应该向非基督教世界的东方求助借鉴,吸取合乎理性法则的思想材料。儒家学说以“道”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这说明儒家思想( )

A、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B、是反对迷信的科学理论 C、在启蒙运动期间传入西方 D、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8、近代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著作旨在( ) A、制造变法依据 B、颠覆孔孟学说 C、引介西方理论 D、揭露历史真相

9、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认为,“西洋文化我们固然不能满意,但是东方文化我们更是领教了,他的效果人人都是知道的,我们但有一毫一忽羞恶心,也不至以此自夸。”该主张有助于( )

A、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B、中国共产党日渐成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理性认识东西方文化

10、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由此判断其( )

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 B、受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 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 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

11、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1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1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4、15 至 16 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15、“1844-1845年自英国来(华)货之多,乃贩运太多所致,而非出于需要......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公平地说,亏本35%-40%。”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工业品的价格高昂 B、中国民众具有排外情结 C、中国传统经济的封闭性 D、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较低

16、据统计,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7个城市提供的;全国90%以上的发电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1949年,沿海地区的棉纺锭生产能力占全国的87%、毛纺锭的90%。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 A、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能力差异明显 B、政府能根据当时国情发展区域经济 C、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D、非常重视沿海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

17、1965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商业机构总数由154万个较少到59.5万个,从业人员由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形成 B、社会消费受到较大抑制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D、国家财政经济严重困难

18、1961年黑龙江省委根据中央精神,将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改为生产队,生产大队对生产队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制度;减少农村非农业人口。这些举措( ) A、有助于农村经济恢复 B、实现了按劳分配 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D、使所有制多样化

19、下面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表中工商杂税收入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发展壮大 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20、1927年9月,毛泽东在召开文家市的前敌委员会会议上指出,为保存革命力量,必须放弃中央和省委原定的进攻长沙的计划,迅速脱离靠近长沙的湘东北,沿罗霄山脉南下,寻求立足点。材料中的“寻求立足点”( )

A、迈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第一步 B、打破了共产国际队中国革命的束缚 C、表明中共中央已放弃城市中心论 D、有利于挫败国民党的“围剿”企图

21、在中国共产党李立

三、刘少奇等领导和组织下,武汉举行罢工、罢市、罢课,汉口召开了20余万人参加的反英示威游行,群众高喊“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这一事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如荼 B、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 C、“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 D、解放军即将渡过长江

22、联邦宪法的制定者麦迪逊指出:“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防止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社会的不公。”据此,麦迪逊( ) A、认为联邦宪法存在着弊端 B、坚持实施三权分立体制 C、主张宪法应维护社会公平D、强调健全民主法律体系

23、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

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24、1944年9月,蒋介石发表《告知识青年从军书》,号召知识青年从军,规定:服役年限为两年,公务员保留薪水,大专学生保留学籍,高中学生服役期满后可免试升入大学。这表明( ) A、中国抗战兵源面临枯竭 B、中日战争仍处于相持阶段 C、国民政府关注兵源素质 D、抗日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

二、材料解析题(共三个材料题,分值为25+12+15=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市镇大部分集中在苏、松、杭、嘉、湖地区。其次,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的进一步发展。长江、大运河是中国明清时期东西、南北两大通道。基于这一时期沿海各大、中港口开放程度不一,因而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并且,在西南地区,明、清两代随着政区不断推进,在云、贵、川、湖、广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平定了土司叛乱后又广建府、县治所;在西南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如伊犁、哈密和西宁;在东北地区,沈阳一举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摘编制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 摘编制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其特点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1500年,欧亚大陆东西两边几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异。但是,在之后500年的大多数时间中,西方之所以能统治全球,以当今计算机语言来讲,是因为有6种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运转。它们是:1.竞争;2.科学;3.财产权;4.医学;5.消费社会;6.工作态度

摘编制[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的崛起”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所拟论题可以是某个崛起因素的探讨,也可以写明与某国崛起有关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文化既可以是文明的导师又可以是霸权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要享用西方文明的成果,又要杜绝西方社会的罪恶,由此产生的可能的结果和合适的出路,解释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西方的反西方主义”。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西方 的”,但它又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和罪恶,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反西方主义的”。

摘编自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材料二 当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时候,急迫性曾是具有感染力的情绪。然而超前愿望规划的改造中国的行动,没有一次不在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面前碰壁。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近代国人各时期学习西方文明的背景和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结合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9分)

历史答案:

1-5ADDBC 6-10CDADB 11-15BBCBC 16-20 ABADA 21-24BCBC

二、材料解析题(共三个材料题,分值为25+12+15=52分)

25、答案:

(1)特点:江南地区市镇大量涌现;沿江与运河的市镇进一步发展;沿海城市发展趋于停滞;边陲地区市镇得到发展。(6分,答到3点即可)

原因: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江南地区手工业发达;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7分,答出三点即可)

(2)新变化:城镇的政治独立性增强;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发展迅速,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3点6分) 评价:

积极,推动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消极,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便于西方的经济侵略;导致大量的手工业者破产,社会矛盾激化。(3点6分)

26、

评分要求:

所拟标题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分)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世界史的相关史实;(6分)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一:论题:科学助推西方崛起。

阐述:科学提供了改造自然世界的方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结合(举出电的发明与运用、交通、通讯的改进等史实),使西方生产力发展,具备军事优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通过资本输出和殖民战争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西方崛起)。或答社会科学(列举制度建设、思想解放与文艺成就)对西方崛起作用的论述。 示例二:论题:科技促进德国崛起。(或竞争促使英国崛起)

阐述: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举出西门子、卡尔.本茨发明发动机等史实)对德国崛起的影响(或举出竞争——16-18世纪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史实对英国崛起的影响)。 (其他论题和论述要点,只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7、(12分) (1)(3点6分)两次鸦片战争结束,民族危机和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甲午战败,两半程度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亦可)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尊孔复古。资产阶级激进派进行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2)(3点9分,任意3点但应包含正反两面)正(成功经验):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了胜利;遵义会议,中共开始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的问题,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反(失败教训):大革命失败、城市中心路线失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长征早期的挫折等是照搬苏联指示和经验的结果。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月考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考试题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11月考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试卷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下册12单元(答案)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高二上半学期历史月考

高二月考历史选修一

高二12月考历史试卷
《高二12月考历史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