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林格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

发布时间:2020-03-04 03:02: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林格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

1、课堂是土壤,我们究竟种什么。

爱是理想课堂的道德基础。

爱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正向传递反馈的过程。而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感应,让每一个孩子都意识到“老师是在乎我的”,这是所有理想课堂的共性。

课堂作为中国教育内涵改革的土壤,背后的课程文化体系支撑自不必言,但其人性基点和课程核心内容应当是——爱的种子。在这片土壤上,种下什么,你就将收获什么,种下爱,就会收获整个教育的春天。当下推动的课改,只是“松土”的工作,关键是“松土”之后,要种下什么,这个似乎更加重要。

2、教育的智慧。

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因此,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很多教师,唯恐在孩子面前不能立威,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无所不知,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往往疾言厉色,仿佛全天下的真理都掌握在手。这样的教育者,无论多么辛苦,有着多么朴素或者伟大的动机,都在从事失败和错误的教育。

相反,要孩子的心灵乐于依靠,教育者应有一个美德,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柔弱起来。因为,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3、教育的过程与目的。 真正的教育绝不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大脑,依赖心理学技术,依赖知识的传递,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失去了感知、感觉、感应的能力。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才能让生命生动而自由起来。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

林格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做有思想的教育者

《做有智慧的老师》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林格文摘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做有教学智慧的教师

林格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
《林格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