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部编苏教版三年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6: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 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多媒体,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多媒体,让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文房四宝、毛巾、水桶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认真写钢笔字 认真写毛笔字

一寸 一拳 一尺 文房四宝

肯专心

有恒心 笔 墨 纸 砚

第一课时

一、引导新课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二、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1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圈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总结: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三、练习

l.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 2.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图

1.左上图

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

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

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

小朋友在写笔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二、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 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3.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4.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2

课 题: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要求:

l.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录音机及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多媒体 板书设计: l、让我们荡起双桨

看 海面 倒映白塔

四周 绿树红墙

感 我们愉快歌唱

问 幸福生活谁安排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 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完成以下问题: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②范读课文。 ③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习课文的部分

3

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导学生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从课文中找出: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第

一、二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

2.理解词义\"尽情\"。集体朗读

思考: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3.小结这一段。

三、指名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4

五、指导背诵

①根据多媒体,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课 题: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认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读文悟诗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5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绪万千

长安 家乡

天各一方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

2、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美好的节日称作(板书:“佳节”)

3、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4、唐代有位诗人在佳节来临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完成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

5、个别读题目

6、这句诗你在哪儿见过吗?

二、初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正音。

(三) 再读古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1、佳节——重阳节(九月九日)

2、山东——不是现在所说的山东省,而指的是华山的东面。

3、茱萸——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认为重阳节戴着它可以祛邪避灾。它代表了人们一种美好的心愿。

三、初读课文。

过渡: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

(一)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6

(二)出示生词,指名读。

王维 重阳 扶老携幼 头插茱萸 手挽手 思绪万千 兄弟 兴高采烈

1、介绍王维

今山西人,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

2、兄弟: 这里指包括哥哥和弟弟。

3、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三)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一)出示生字

(二)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三)教师范写。

五、作业

(一)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二)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课文是以什么为题?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3、过渡:诗人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读第一小节。

(二)出示句子: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2、“就”说明了什么?在这两年里,他会怎样?(王维年纪很小,常常思念家乡亲人)

3、是呀,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去长安求学,独自一人在外,难免会有孤独的感觉,这就叫——“独在异乡为异客”。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7

4、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更加思念亲人)板书:倍

6、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你感受到什么?

2、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而心却早已飞到了家乡。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读第

三、四句

3、王维想了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兄弟们还会说些什么?

4、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

5、王维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6、亲情是无法割舍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了诗人客居异乡、孤单寂寞的心境。

五、拓展延情

(一)、“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思乡情。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还有很多,读过吗?

(二)、诵读《静夜思》、《泊船瓜洲》

六、作业

1、用\"兴高采烈\"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8

课 题:

3、古诗两首

池上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2、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的意境。

3、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 :《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1、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4、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

9

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

10

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为什么是看见的意思?

見(见字原来是这样写的),儿指人,目指望人的眼睛,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干什么?(看)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骑振蝉

2、记忆字形,骑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

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开来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让我们听听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

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11

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

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 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 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

黄牛

林樾

鸣蝉

12

课 题:习作一 教学目标:

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交不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习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教学重点:

学写作文,明确作文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资源:多媒体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1.阅读例文。阅读《好阿姨》

⑴ 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⑵ 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昵?再仔细的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⑶ 小结: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的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13

阅读《例如我是一支神笔》

⑴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⑵ 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2.畅谈感受

《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确定内容 2.内容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 啦,和小朋友一起玩拉……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仔细想一想

3.交流构想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做内容,拓展思路 4.其他要求

本次习作出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 (先打草稿,在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教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内容:修改习作

一、自主修改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14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课 题:练习一 教学目标:

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资源:多媒体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一、第一部分教学

l.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协作查字典。 2.理解词意

15

⑴ 根据词语中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境

⑵ 结合下一题中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3.朗读词语,多办法、多形式朗读(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二、第二部分教学

l.学生在上一题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观察图画,自己试连线。 2.交流连线的结果,说说连线的原因。

三、第三部分教学

l.学生认真观察圈画,教师指导观察图画要有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 景物? 2.分小组合作,收集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俗语。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说。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词语丰富、用词准确。并加以鼓励。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审题,明确题意 2.指导学习词语

⑴ 生自读成语 ⑵ 指名领读,正音 ⑶ 小组合作,看图理解词语大意 ⑷ 指名说说词语意思 ⑸ 练习背诵 ⑹ 指名读,自由练读,同座互背 3.学习古诗

⑴ 师范读古诗 ⑵ 生看图,说说圈意 ⑶ 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⑷ 小组内互读,指名读。 ⑸ 说说古诗大意,指导有感情朗读。 ⑹ 练习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l.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⑴ 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⑵ 出示;味、塔、愉,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 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

⑶ 出示“味”,指导书写

16

⑷ 说说“味”是什么结构,书空。

⑸ 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⑹ 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味”,并临写。

⑺ 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塔、愉”两个字。

三、学写毛笔字

1.介绍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2.学习横画

⑴ 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① 向右上逆锋起笔;② 提笔圆转;③ 中锋向右行笔;④ 提笔圆转; ⑤ 回锋收笔。 ⑵ 师范写

⑶ 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⑷ 交流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明确题意

指名读题,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二、指导

分组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说清楚是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

1.每人在小组里介绍。

2.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做介绍。 3.小组里选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17

4.全班同学评议。

5.每个人把从书上摘抄下来的精彩语句写在字条上,贴到黑板上,供全班同学欣赏。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最新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推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第一单元

部编苏教版三年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苏教版三年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