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正文铁道工程类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22:05: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工务段实施线路检修

分开维修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1 前 言

深化维修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均衡提高设备质量、确保重载提速安全,是铁路工务部门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在目前实行的线路检、养、修分开维修体制中,检修的作用日益突显,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谐铁路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

2 实施检修分开维修体制改革的意义

2.1实行检修分开维修体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检修分开是在贯彻执行铁路线路维修基本任务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检查与整修分开进行,控制了线路设备检查和整修的随意性, 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有效预防和整治线路设备病害。这种维修形式不仅破除了检、养、修分开管理的思想障碍,而且必将会使线路维修作业模式更加合理,效果更加凸显。这是实现工务部门管理科学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铁路建设的重要体现。

2.2实施检修分开维修体制改革是全面提升线路质量的必然选择

铁路“提速、重载、高密度”的快速推进,对线路设备质量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如我段管内有些区间列车运行速度由过去60km/h提高到120km/h,牵引定数由3200T增加到5000T。速度的提高和列车重载造成线路基础结构强度下降,钢轨伤损多、更换数量大,几何尺寸变化快,设备病害多,保持设备状态稳定和质量均衡的难度越来越大,缩短维修周期、提高维修质量迫在眉睫。维修周期的缩短要求生产组织方式必须由“零打碎敲”向检修分开转变,集中人员、集中设备、科学管理,对线路设备进行“专业修、集中修、天窗修”,才能全面均衡地提升线路质量。

2.3实施检修分开维修体制改革是全面提高劳动效率的基本保证

目前,我段重点养护车间与线路维修车间、检控车间互不隶属,而且抽调了大量的年轻健康的职工、配备了很多的机动车辆,作业车接车送,只干“天窗”和施工。长时间和长距离的公路运输造成了短途运输费用的增加,不饱和的作业时间造成了工时利用率不高,管理设备责任与养护设备的分开导致了作业质量不高等问题

的存在,制约了重点养护车间职能的发挥,增加了线路车间日常养护的难度。同时,线路车间、工区,管辖范围大,作业人员少,季节工作和重点工作完成的难度日益加深,迫切需要进行检修分开改革,才能全面提高劳动效率。

3 我段实施检修分开维修体制改革的模式

3.1检修分开的范围

正线和正线道岔实行检修分开。

3.2检控车间、线路车间的主要职能

3.2.1检控车间

主要职能概括为负责周期检查,形成分析报告,进行状态评价,提出养修建议,提供考核依据。具体是:按《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负责检控范围内线路设备的周期性静态检查;使用便携式线路检查仪,按路局、工务段规定周期完成动态周期性检查;对线路设备存在主要问题的整修情况进行跟踪复查;对静态、动态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线路车间适时下达临时补修通知书,按月提出维修、保养建议;对线路车间的设备状态进行评价;为工务段考核线路车间的临时补修、经常保养和综合维修以及维修重点工作的质量、进度情况提供依据;工务段赋予的其它职能。

3.2.2线路车间

负责组织正线和正线道岔以及相关的线路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临修作业,负责检控车间检查范围以外的线路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工作。夏季维修作业时,车间应成立机械化工区或工队,负责有计划的保养任务和综合维修工作。路局安排大机维修的区段,机械化工区或工队承担大机作业以外的工作项目。路局没有安排大机维修的区段,机械化工区或工队利用小机群(配备3对及以上捣固机和起拨道机)承担正线、正到发线道岔的综合维修和经常保养任务。原工区留守人员负责工区管内的临时补修工作。

3.3检控车间班组设置及工作职责

3.3.1检控工区的设置及职责:检控车间设置9个检控工区,每个线路车间1个检控工区,同时按线路工区设置划分30个检控分组,以确保检查与整修协调一致。按《修规》及《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补充规定》规定的周期对线路设备进行检查,按规定时限对静态设备A、B、C类问题整修情况进行复查

3.3.2动态添乘组:2人,负责每周使用便携式检查仪对管内正线添乘一遍。

每日将检查结果报安控平台、检控车间技术员。

3.3.3无缝观测组:5个,每组4人,计20人,负责每季度对管内无缝线路位移进行一遍观测,同时负责每半年对钢轨焊接接头质量及平直度进行一遍检查。

3.3.4质量分析组:动态质量分析员:分日、周、月,对各种动态检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临修、保养修建议计划;对比分析各线路车间动态质量临修、保养修完成情况。静态质量分析员:负责“静态质量问题库”管理;负责检控工区对线路车间A、B、C类问题复查并做出评价。

3.4检修分开模式的运作

3.4.1计划编制

①周期性计划:检控工区月份检查计划由线路车间编制,检控工区工长和线路车间主任签字后,每月25日前将传输到检控车间主管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对计划进行核对签字后,送交检控车间主任审核后,报主管段长批准,每月28日前下发到各检控工区,同时抄送线路车间和安控平台。

②重点计划:线路车间技术员编制,线路车间主任审核后,下发线路工区执行,同时上报安控平台。

③设备整修质量复查计划:A类问题:结合线路车间对设备动静态A类超限整修情况,检控工区每日根据各检控工区设备检查位置,编制各检控工区次日A类问题复查计划;同时,各检控工区每周五专门利用一天时间对线路车间A类问题整修质量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每日同“线路设备检查超限处所通知单”一起交线路车间,同时每周汇总报检控车间和安控平台。B类问题:检控工区通过对比两次月份周期性设备检查结果,就是对线路车间B类问题整修质量的复查,重复出现的B 类超限问题每月2日前送交线路车间,同时报检控车间和安控平台备案。C类问题:检控工区上报检控车间,检控车间重点掌握并上报技术科、安控平台,根据段的总体安排,适时安排检控工区对线路车间整修质量进行复查。

3.4.2检查周期及要求

①检查周期:正线线路和道岔:每月检查2遍(有轨检车时,根据线路车间的生产任务,正线线路可缩减为1遍);正线、到发线曲线每季度检查一遍,对新接或大修后的曲线每月检查一次,连续检查两个月;道岔支距:每季度对正到发线道岔支距进行一遍检查。

②每日按检控车间下达的“日作业任务单”,各检控工区进行记名式定区段检查。 ③检查重点:检查重点:一是工电结合部设备,如绝缘接头(分割、分界、极性、侵限绝缘)、道岔连杆、绝缘轨距杆等;二是伤损尖轨、辙叉、钢轨、夹板;三

是几何尺寸连续不良和单项超限值较大处所;四是折断枕木、接头及连三失效枕木;五是冻害整修是否符合规定;六是垫板超厚是否上调高扣件;七是松动缺少零配件;八是散乱缺少道床;九是翻浆冒泥;十是连续瞎缝、大轨缝。

④检查标准:综合修设备按综合维修验收标准、其他设备按保养修标准进行检查。

3.4.3问题分析

①静态质量分析:建立问题库,将检查超限问题通过网络汇聚到问题库中,每日16时前,各检控工区将“线路设备检查超限处所通知单(附录2)”和“日检控工区静态A类超限问题整修质量不达标位置统计表(附录3)”交线路车间。每周六将“周静态A类问题整修情况评价表(附录4)”、每月2日前将“月份静态检查发现问题整修情况评价表(附录5)”上报检控车间。

②动态质量分析:检控车间动态质量分析员,根据“铁路轨道动态质量分析系统”的功能,整合轨检车、车载检查仪、便携式检查仪检查数据,分别进行日、周、月分析,形成线路设备动态质量的临修、保养修计划(附录

6、附录7),找出具体的超限项点和薄弱百米单元,对线路车间维修工作进行指导;对线路车间线路状态进行评价;对线路车间的设备质量进行考核。

3.4.4整修质量复核

①每日16时前,各检控工区将“线路设备检查超限处所通知单”和“日检控工区静态A类超限问题整修质量不达标位置统计表”交线路车间。线路车间具体安排整修计划。

②按规定时限对设备静态A、B、C类问题线路车间整修情况进行复查。A类三日内,困难时不得超过7日内;B类月份设备周期性检查进行复查;C类检控车间重点掌握并上报技术科、安控平台,根据段的总体安排,适时安排检控工区进行复查。各检控工区每周六将“周静态A类问题整修情况评价表”、每月2日前将“月份静态检查发现问题整修情况评价表”上报检控车间。

③参加段组织的综合维修、经常保养质量的验收,参加段组织的综合维修、经常保养质量的验收。

3.4.5验收

①静态质量验收:一是检控工区每日根据设备检查及复查结果,形成“日检控工区静态A类超限问题整修质量不达标位置统计表(附录8)”;每月根据月份设备周期性检查结果,形成“ 月份静态检查超限问题整修质量不达标位置统计表”。作为对线路车间静态A、B、C类问题整修质量的验收。二是检控车间主任或副主任参

加段组织的综合维修、经常保养质量的验收,对验收中遗留问题结合设备周期性检查,复核线路车间整改情况。

②动态质量验收:检控车间动态质量分析员按周、月,分别形成“车载、便携式检查仪周动态质量保养修验收情况统计表(附录9)”、“轨检车月动态质量保养修验收情况统计(附录10)”、“ 周动态A类问题重复发生位置统计表(附录11)”,这3个表格均是按照“铁路轨道动态质量分析系统”的功能,对比两周车载、便携式检查仪、轨检车(轨检车对比两月)临修和保养修计划位置,统计出位置重复的,凡重复的,按未完成生产任务统计。

3.4.6考核

①动态质量考核:检控车间动态质量分析员根据检控工区验收结果,按周、月形成 “周动态检查发现A类问题整修情况评价表(附录12)”和“月份动态保养修整修质量评价表(附录13)”,做为段对各线路车间动静态质量整修情况考核评估。

②静态质量考核:检控车间静态质量分析员根据检控工区验收结果,按周、月形成“月份静态检查发现问题整修情况评价表(附录14)”、“ 周静态A类问题整修情况评价表”,做为段对各线路车间动静态质量整修情况考核评估。

3.4.7检控车间与安控平台的运作。

①检控车间每日负责将各检控工区次日检查计划上报安控平台,安控平台批准后下达检控车间,检控车间负责及时将次日检查计划下达给各检控工区执行。

②检控车间向安控平台上报动、静态超限,安控平台审核线路车间是否将A、B、C类超限按规定整修时限纳入任务单。

③检控车间动态质量分析员根据动态数据,编制动态临修、保养修建议计划,主管段长审核后由安控平台下达给各线路车间执行。

④检控车间月末汇总各线路车间动、静态超限临修、保养修整修质量,同时对各线路车间动、静态超限整修质量进行评价,上报安控平台,安控平台具体负责对各线路车间进行月份经济责任制考核。

4 实施检修分开维修体制改革的效果

4.1车间管理框架更加清晰

我段通过近两年实施“检修”分开改革,重新界定车间综合管理上的责、权、利关系,建立清晰的管理接口。改变了过去工务系统沿袭着50年一贯制,一个工区同时承担检测、保养、维修三种职能的传统维修方式。

4.2工作标准更加精炼明确

重新界定了各类班组工区工作标准,重新整合工区“资源”,在保留上级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对重复的进行合并,无实用性的取消,不符合实际的重新改进,该定性的制定标准,该定量的具体量化,该统一的全部统一,需要增设的及时增加。

4.3作业计划性进一步增强

优化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生产力能按照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组合起来,实现最合理的布局,有效解决作业过程控制薄弱,作业无计划、作业质量不达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随意性大的弊端。

4.4设备质量进一步提高

通过实施检修分开,设备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实现线路静态合格率96%,正线曲线优良率90%,正线、到发线道岔优良率90%;线路动态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8.6%。均衡提高了线路的动静态质量,线路的高低超限病害明显减少,综合质量稳步提升。

5 实施检修分开维修体制改革的思考

5.1实行检修分开,必须在深化异体监督上下功夫

检查车间和维修车间必须互不隶属、相互制约。检控工区必须隶属检控车间,真实有效的进行设备检查,及时准确的进行复核超限处所。通过检控车间对检查数据的科学分析真正指导生产。克服维修车间自己检查、自己记录、自己作业,没有监督的缺陷,检控车间与维修车间,检控工区与维修工区必须形成相互监督链条,使维修质量得到根本保证,设备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5.2实行检修分开必须走以“动态”控制“静态”之路

按规定的静态周期检查控制线路设备质量周期太长,不能真实全面反映设备状态。检控车间应根据“铁路轨道动态质量分析系统”的功能,整合轨检车、车载检查仪、便携式检查仪检查数据,分别进行日、周、月分析,形成线路设备动态质量的临修、保养修计划,找出具体的超限项点和薄弱百米单元,对线路车间的维修工作进行指导,对线路状态进行评价,对设备质量进行考核。

5.3实行检修分开必须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整体优势

建立安控平台、检控车间网页,实现了超限数据段、车间、工区共享,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以及信息的签收与反馈。检控小组使用仪器检查,检控车间使用电脑分析,线路车间网络接收安排生产,安控平台宏观调控,不仅能够提高信息统计分析的精确度与灵活性,而且还能减

轻了人工对信息的统计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铁道工程

铁道工程

铁道工程

铁道工程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

铁道工程自荐书

正文铁道工程类论文
《正文铁道工程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