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短学期总结之乌镇采风

发布时间:2020-03-02 03:08: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短学期总结之乌镇采风

清晨我们出发了,一车厢的人嘻嘻闹闹的尽是青春的味道。一路的喧闹,我独自望着窗外,这一方水乡,朴实无华的气息,深深的吸引了我,乌镇——这个经典的江南水乡古镇位于浙江桐乡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天意注定了她与生具来的淳朴秀丽,古镇从未经受过战火的蹂躏。任风云变幻,时光荏苒,至今依然展示着小桥流水,茶香琴韵,竹露蕉雨,美仑美奂的绝代风华。

太多游客的造访,打破了乌镇原有的宁静,但依然丝尽不影响她固有的美丽。乌镇的格式是沿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院中套院。固然沧桑岁月留下的斑驳随处可见,乌镇却仍处处充溢着水乡古镇的原汁原味。细数小巷墙角多年沉积的皱痕,远看石板小径一路漫往的苔痕,是梦中吴越的宛转,还是记忆中逝往韶华的沉香?抑或是岁月无声无息打造的一丝舒服?——我无语地醉了。白墙黛瓦的民居极具特色,或深宅大院,或简易木屋,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看似随心所欲的布局却极具精巧而和谐的美感,似一位胸有成竹的水墨画家将线条的粗细刚柔,墨色的浓淡干湿,点.线.面的结合信手泼洒,把中国画中的远、中、近景表现的恰到好处。斑驳的墙皮和稍显破旧的屋檐诉说着岁月的风雨,狭窄的石板路被多少来去匆匆的红尘客踏得光滑而低凹,唐朝的银杏古树和百年的南天竹记载着年代的遥远。

在曲折蜿蜒的小巷中行走,会发现这是一个文化积淀特别厚重的地方:修真观、立志书院,百床馆、钱币馆及多处大官大商大家的故居,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展示着曾经的辉煌。

偶进一处宅邸,气派的门楼和上面的砖雕匾额及花饰,纹理依然清晰秀美,院内的结构精巧别致,仍能显示出主人当年的显赫和儒雅。不必说正堂的大气和雕梁画栋,单就一处连接后院的过道,也处理的非常讲究,自成一景:白色的墙上前后两个月亮门,过道从门中穿过,门的两侧用青砖砌成扇形的小窗,透过小窗,前后院的风景尽收眼底,青砖铺就的地面平整而洁净,角落里一棵棕色的树,树干弧线一样划向天空,抬头望去,硕大而茂密的树冠像一把巨型绿伞遮住了宅院多半的风雨。

乌镇养育的名人众多,路过某处看见一位导游指着一处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介绍说,文学巨匠茅盾当年就出生在楼上的第四间房里。我想:在这样一个物华天宝的“灵地”,走出来茅盾这样的“人杰”也不足为怪了。

在曲径通幽的小巷里偶尔能遇到几家制作蜡染的作坊。古老的蜡染工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蓝色和白色巧妙组合的图案,显示出民间手工艺特有的魅力,尤其是那种渲染的效果,朦胧虚幻中像幽蓝的湖面上漂浮的缕缕晨雾。

据说镇上的年轻人都去镇外新的地方居住了,不知是有意的安排还是故土难离,古镇上多半是老人在悠闲的重复着轮回的日子,固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老屋,坐拥这道浑然天成的风景。苍苍的白发和佝偻的身影,伴着古色古香的小镇,犹如一首典雅的谣琴,弹奏着和谐的韵律。

最能体现水乡风情的要数穿过乌镇的那条小河。这是一条不宽的河,清澈的河水不知从哪里来流向哪里去,河面上弥漫着淡淡的水雾,乌蓬船在河面上漂泊,头戴毡帽的船工轻松的摇着浆,乌蓬下的船舱里偶而飘出乡间女子别具韵味的江南小调,船头几只懒散的水鸭在惬意的迷着眼睛,在做别人猜不懂的梦。半圆的石拱桥架在小河上,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轮波动的圆月,乌蓬船在圆月中划过,船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成了画中的风景。这个风姿绰约的地方,是古镇的点

睛之笔。水与镇相融,桥与街相通。

在这里,以河成街,两岸星罗棋布的商铺当铺,酒肆茶楼仍能显示出当年的繁华与歌舞升平。房屋沿河势而建,有几处房屋从岸边建到了河面上,伸手便可汲到清澈河水,青石板砌成的台阶一步步伸向水中。随着这条水街的弯曲,房屋也若隐若现,在圆圆的石桥下向远处蜿蜒的延伸,想不出幽静的古镇深处还有多少水上人家。几株生长在岸边的垂柳也不甘寂寞,从房屋的间隙中弯下腰来,伸出长长的柳丝垂饮河畔的清露,远远望去,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添加了几抹翠绿。

乌镇是灵动的。假如说,水是江南的肌肤,那么,桥就是乌镇的玉骨。那蜿蜒曲折的路、寂静幽深的巷、款款飘摇的水,因了这一座座石桥的连接,便成了一幅水墨江南画轴上灵秀的线条,娓娓诉说着古镇的沧桑和丰润。乌镇的桥众多,最别致的要数逢源双桥,因其顶上有一廊蓬而得名,乌镇人称之为“廊桥”,它没有伟岸的形象,有的却是江南水乡秀骨清象的风姿。远远看往,宛如一儒雅的中年文士,身披岁月的风霜,面带谦和的笑脸,落落大方的揖迎着权贵商贾、文人墨客,东风满面地招呼着来来往往的父老乡亲。在早晨的时候,丝丝薄雾拂面,徜徉在小桥流水之畔的石板路上,静静地听着河水从白色的石拱桥下缓缓流过,好象还能听到水里鱼儿的细语。水边小榭,

三、五老者品茗闲谈,间或飘来

一、两声悠长的吴语叫卖声,让人感到乌镇的空气都是悠闲的。偶然有乌篷船摇过,那摇桨的船夫似已淡漠了眼前的景色,却不知他已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乌镇是浪漫的。正如《似水年华》里所说,在乌镇这个地方好想谈恋爱。乌镇的春雨丝丝缕缕、如思如忆,沐雨漫步于小巷,身边不时有袅袅娜娜的水乡女子悠然飘过,那“叮叮咚咚”的脚步,把人的视线和思绪渐渐拉长,悠远的小巷在春雨的滋润中开始情思如潮。那蓝印花平民裙打扮的江南女子,头戴蓝印花布帕,打着油纸伞,走在青石道向晚的狭长小巷里,若定格这幅剪影,定是江南这本线装书上,最古典最清丽的封面了。我曾倾心过戴看舒的雨巷,乌镇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笠的姑娘。在烟雨中的江南,乌镇就是一束芳香的丁香。

乌镇是恬淡的。生活的舒服与悠闲,对生活在水乡的人们也许早已习以为常,而那份恬淡、如同与世隔尽的平淡与质朴,则是每个来到水乡的人们最渴看的生活。走在青石板的巷中,两旁木楼人家室内的陈设清楚可见。家家的门口,都有着矮矮的栅栏,室内青砖展就的地面熠熠闪光,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悠长,老式八仙桌闪着暗哑的光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祥和,紫砂壶袅袅升腾着水汽,让人的遐想也越飘越远。乌镇最老的那一代人,大都坐在藤椅里,或下棋或喝茶闲谈。那份淡定安闲,是从乌镇的骨子里沁出来的一种古色古香。也有人家三三两两立于门口,或倚在木栅边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微笑,或轻声细语地向游客推介当地的特产。没有特别的热情,也没有独卖一份的冷淡,你买也好、不买也好,仿佛都和他们无关。不时还可见几个老阿公、阿婆们摆上一个矮桌、几只矮凳,丰胸药便悠闲自得的凑起一桌麻将。一两声吴侬软语,几点玉盘落珠声,便把乌镇点染得温情脉脉,只要看一眼,一下就让人的心柔软到极点。

乌镇是厚重的。文学大师茅盾先生的故居就在乌镇的一条古街上。也就是在故居一间普通的书房里,茅盾先生完成了巨著《子夜》的部分书稿。我向往乌镇,有一部分也是源于茅盾先生对“水阁”的描写。所谓水阁,就是民居的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有木桩或者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水先生曾在《大地山河》一文中如此描写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

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这是怎样的意境啊!到了乌镇,可以不向往抚摩古老的木隔扇,也可以不向往乘坐缓缓漂浮的乌篷船,但尽不能忽略乌镇的“水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在水阁中长大的茅盾先生,也许就是得益于这种先天的灵气吧。而今,先生早已逝往,留下的是一篇篇尽美的文字。

乌镇是应细细品味的。走累了,到回廊里小憩,漫步穿过窄窄的古巷,一路踏响发亮的青石板,途经木雕百床馆,走过弥漫药香的中药店,倚着古旧的木柜台,回看吱吱呀呀的乌篷船„„恍若间似走进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又仿佛行走在梦里千遍万遍编织过的诗画意境。

乌镇是一部书,一部文化厚重内涵丰富而文笔细腻的史书。

乌镇是一首诗,一首灵感涌动柔情似水而清新隽永的情诗。

乌镇是一只歌,一只历经沧桑唱响千年而久经不衰的老歌。

乌镇是一幅画,一幅浓淡相宜雅俗共赏而意境深远的水墨风景画。

走进乌镇,剥掉虚伪抛弃世俗,坦荡展露着人性的真诚和残缺的心灵。走出乌镇,宠辱皆忘雄英姿发,恣意澎湃着精神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乌镇,我魂牵梦绕的一方圣地!

借此次毕业创作,我有幸到此采风——常萦绕在心灵深处的乌镇的梦终于圆了。

首采其风格。乌镇风格区别于南北众多的古镇,就在于她更加古朴,更加纯洁,更加自然,一句话,“原汁原味”便是乌镇的风格。一进乌镇,便给了我自然的感觉,镇主街两旁的住户悠闲地生活着。我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小木屋整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一位不胖不瘦身板硬朗,看上去年过花甲的老太太正在擦饭桌,见有客人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笑眯眯地迎接客人,一问才知她在此住了七十多年,再问她已年近九十,我不免吃惊,怀疑她说错了,老太太一眼看穿我的心思,笑道:“这里空气好!”

整条主街除民俗馆、百床馆、茅盾故居、当铺、钱庄、酒坊等参观点,其余的房舍均是正常的住户。我参观完酿造“三白酒”的酒坊后,主人让我品尝一小杯,我却要了一大杯。主人见我豪爽,便滔滔不绝地介绍道:“《乌青镇志》记载:酿秫为酒,煮而藏之,白面做曲饼,白米,白水者,曰‘三白酒’也。”我猛地喝下一大杯的三白酒,顿觉从喉咙热到胃肠,口舌香甜,酒纯味正。我想,乌镇如同这“三白酒”,原汁原味地道纯正。

次采其风情。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描绘出江南水乡古镇的浓郁风情。乌镇最多时有桥120余座,现虽有不少古石桥在拓宽市河时已被拆掉,但“百步一桥”仍然名副其实。笔者乘小乌篷船流连水乡,慢悠悠的20分钟水路,让人尽情地观赏两旁民居、水阁和廊棚,因时近年关,居民的后窗挂出腌制的猪腿、风干肉条、风干鸡等食品;不少住户在靠河的凉台种了许多的花卉,红红绿绿,更添美色;也有不少的衣裤晒挂其间,各色各样,更添情趣。一切都是那么质朴,一切都是那么随意,一派自然的江南水乡风情。

再采其风骨。唐代银杏,六朝遗迹,地灵人杰,尽展古镇之风骨。在乌镇市河西岸有株高达21米,围长5.3米的千年古银杏,至今仍挺拔苍劲,巍然矗立。相传,这棵古银杏跟唐代一位将军有关,唐宪宗元和年间,这里出了一位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超群,为平叛浙江刺史割据称王,惨遭暗算,不幸身亡。后来百姓在其坟地种了一株银杏,在银杏树旁造了一座“乌将军庙”,并于庙中挂一匾额,上书“大树属将军”五个字。古银杏永远象征着

精忠报国的精神。六朝遗迹,说的是南朝梁武帝为长子萧统在乌镇建书院的故事。斗转星移,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这里已有真观戏台、立志书院、文昌阁等许多建筑。如今尚存大量的明清建筑,东栅的徐家厅、金家厅、赵家厅、西栅的朱家厅、桂家厅、宋家厅等古宅建筑。乌镇不仅可览古老之胜,水乡之美,而且地灵人杰,名士众多。据地方志记载,仅宋、明、清三朝,乌镇考中的举人、进士近百人。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文学巨匠茅盾、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作家孔另境、新闻学前辈严独鹤、章太炎夫人汤国梨,还有在嘉兴红船船头为党的一大会议放哨的李达夫人王会悟都是在乌镇诞生的。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古老的文化,丰厚的文化沉淀构成乌镇不朽的风骨。

乌镇的风格、风情、风骨,自然形成其他古镇无法比拟的独特风韵。采风结束的时候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乌镇。一个动机涌上心头,“以后的日子,梦的主题是否该变成梦回乌镇!”我想起《似水年华》里“英”的一句话,“不管人事怎么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如黄昏的一帘幽梦,又如晨光中一树摇曳的蔷薇„„”

乌镇采风

短学期总结

短学期总结

短学期总结

短学期总结

短学期总结

短学期讲座总结

短学期个人总结

短学期培训总结

短学期实习总结

短学期总结之乌镇采风
《短学期总结之乌镇采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