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孔子的智慧对世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03 09:26: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孔子的智慧对世界的影响

文学院

13广告 吴安琪 20134024020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的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举世公认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并将中华文化的精华浓缩在《论语》一书里。孔子建立起人类思想最完整的体系,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仁学、人性理论、认识论、中庸论,孔子的智慧对世界的影响应该已经超过了我们能想像的范围了。

1988年,当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由此可见孔子伟大的思想。作为孔子的后人,对此我既感到自豪却又感到羞愧,自豪是因为我是孔子的后人;羞愧的是我对孔子的各种思想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重在修身,倡导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道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建立了系统的道德理论。其中,“仁”的内涵十分丰富,“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以说:“仁者,人也。”(《礼记·中庸》)。

“仁”是生命的相互感通,是世间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滋养,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也是一种宽容的精神。仁”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宝贵的思想情操,也是一种个人对于他人及群体的价值取向,这对后来的领导者有着莫大的借鉴意义吧。孔子在人际关系中主张“以德服人”,在社会生活中主张“为政以德”,在自己的生活中身体力行。孔子身上充分体现出“仁爱”的精神,他对一般民众给予真切的关心,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给予深切的关注。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出席世界宗教大会的几千位宗教领袖或代表,签署了《全球伦理宣言》,其中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文明间矛盾与冲突相当普遍的当今世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诚恕之道,彼此尊重,加强沟通、理解与对话,是调节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之间关系的良方,也是克服人与自然对立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思路。①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三章 第四节 原始儒家)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礼”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待人接物的形式;个体修养涵养;用于处理与他人关系的方法,都告诉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恭让与恭敬。这对道德准则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中庸》也把“致中和”作为极高的道德境界。“和”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由此和睦家族、

②邻里,最终协和万邦。 (中国文化概论 第十二章 第二节) 即便世界各国文化各有不同,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模式都应该大同小异,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才能有安稳的社会,才会给国家领袖带领国家的发展提供舒适的温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让人类在地球持续生存和发展。

孔子儒家的大一统说对于促进维护祖国的统一具有重要价值,对现在治理国家的领导人依然具有借鉴意义。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天子作为国家统一的核心。 孔子认为,政治的核心原则是公正,政治家应当具备道德素养,应当成为公众的表率。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至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的话。(《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 《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还有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中国人历来以“廓然大公”、“天下为公”作为价值理想。中国文化中的大同境界,其基本精神就是一个“公”字。 在我这个思想比不上那些政治、思想大家的大学生看来,无论是公正还是克己奉公,在这两种精神的影响下,人总会有触动,在这个表面看上去光鲜亮丽的世界,从光线暗的地方看过去已经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虫眼,比如贪污受贿,滥用权利,职场官场官官相护,无论在世界的那个地方都不排除有这些病态的社会因素存在,所以需要儒家孔子的思想做引导。在这两种精神(以及其他孔子的思想)的引导下,如果能贯彻实行,那么,世界应该比看上去的要更好一些吧。像这样未经开发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中独有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的。

在社会的治理上,孔子既重视法治,更重视德治,认为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他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强制性的政令及刑罚手段是一种外加的强制和威慑,可以使人因畏惧而不敢去触犯,但不可能提高人的道德水平,而在道德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大量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有不同的政治见解的人,不是用暴力去征服,而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比如在19世纪的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当时各种重大的问题的解决,不是靠演说和大多数人的决议,而是靠铁和血,他用的是暴力,而不是靠德治,在我看来,我觉得这种统治应该是不长久的,因为那毕竟只是一时的有效的统治,时间长了,人们心中积累下的怨恨总会爆发。但是通过德治就不一样了,以德服人,培养高道德官员和人民,人心集聚,国家才会持续不断的往前发展。

儒家非常重视科学实践,《大学》有句名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南宋朱熹将格物致知解释为:即物穷理,是格物;求至乎其极,是致知。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到客观事物的本身中去研究,通过实践达到对真理的认识。当代社会在倡导科学精神之时,出现了一个错误的倾向,即贬低人文精神。在儒家这里,有一种非常可贵的思想,即仁智并重,仁智统一。《论语·里仁》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精神、人文精神同理性认识、科学精神统一起来。仁与智是相互依存的,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有智慧的人,能够明智地行事,能做出有利于仁道的事,同时也能看到仁道的价值。

历史和现实证明,真正的孔子儒家思想非但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障碍,而且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动力。中国以孔子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在十七世纪中叶之前,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我们做什么都需要自己亲身体验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而“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正是给我们这样的警钟,无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广告从事者或者其他行业的人,都应遵循这个道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还原事件的真相,客观的传播,每一次的事件报道都应该先调查了解事情的原委才能告诉大众。

谈完了孔子的仁义礼让,现在来谈谈孔子在教育方面对世界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时代,教育与学术由官府垄断,但已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孔子顺应这一趋势,及时打出“有教无类”的旗帜,以私人身份招徒讲学,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思想之一。孔子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看学生的所作所为,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以往的经历,也会考察学生课后私下的言行举止,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优缺点制定他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应该是现代的中国教师普遍所缺乏的一种精神吧,但是这也和社会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在人口众多的中国,面对众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七八十学生一个班)这种情况,老师的教学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理念确确实实是我们应该吸收的。但是这一点在美国的教育上要比我们国家看上去要好。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各异,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擅长的地方,而老师就应该通过观察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施教和引导才能有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多以教学方法也应因人而殊。

《论语》第一句话便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教导我们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拿出来复习,那样才会有效果,才会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学习就是在“新”和“故”之间不断地转换,“故”是“新”的基础,而“新”是“故”的发展。学而时习可以更好的让所学的东西融汇贯通,转化成自己的技能并且能应用无穷。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这对距离孔子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依然有很高的吸收价值。

孔子的智慧已经不单单是伟大两个字能概括的,无论是政治、宗教、教育方面,都给人从内心深处以启示。应该说,至今为止,人们也许只体会到了孔子思想中一部分的真谛。今年79岁、一生中有60多年在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世界著名孔子研究专家、原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孔繁银说,“时光茌苒,在未来的时间里,人们对此将体会更深。”

孔子对现今影响

孔子对我的影响

孔子在英语世界的影响

感受孔子智慧

英语论文:孔子对今天的影响

中餐对世界的影响

感悟孔子教育智慧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工艺美术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的智慧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的智慧对世界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