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这节课假如我来教

发布时间:2020-03-04 02:32: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这节课,假如我来教

县里举行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乡村杯”优质课比赛,镇教研员钦定我校的刘老师代表镇去参赛,赛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特性”。刘老师精心设计教案后,在学校试教一节,上初中政治课的我打肿脸充胖子随数学教师一起进了刘老师的课堂。

镜头一: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形导入新课,拿出三条小木棒为学生摆了一个三角形,问:“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镜头二:老师把写有三角形定义的一张白纸粘贴在黑板上,学生齐读;老师又在黑板上粘贴了一些图形,让学生指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然后要学生在白纸上动手画一个三角形,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其中一个画的三角形似乎不象三角形,老师指着图形问:“小军同学画得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好”。只见画得不好的小军满脸通红地走下讲台,趴在课桌上再也没有抬起过头。

镜头三:老师在黑板上贴的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了一条高,问学生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学生朗读课本中高的定义后,老师追问:“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有的说9条,有的说5条,有的说3条,还有的说无数条,答案五花八门。老师再一次解读分析三角形的高并且画出了三条高,指出一个三角形只有三条高。

评课交流时,因都是自己人,大家不是藏着腋着而是畅所欲言,帮助刘老师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但我这个“局外人”却在思考着“这节课,假如我来执教,又该如何设计?”既然进了刘老师的课堂,就不应该是一个旁观者,而应把自己置身于其中,真诚地提供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由数学老师来分享、交流。我的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寻找三角形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一上课,我会直奔主题,问:“同学们,你们认识三角形吗?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东西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围绕这个问题,相信学生会找出一些,如:佩带的红领巾、三角板、三角形屋顶、三角形的钮扣、三角形的小旗子等,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二环节:创作三角形

我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一个组用笔在纸上画三角形,一个组用直尺来画三角形,一个组用小剪刀来剪三角形,一个组用白纸折三角形,一个组用小木棒摆三角形。当学

1 生完成自己的杰作后,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到一块小黑板上,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不是?是三角形的图形请小作者为它取一个名字。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三角形的定义,明白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以及表示三角形的方法。

第三环节:探究三角形

同学们用手创造了这么多的三角形,它们的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琢磨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究竟有几条高?从哪里画?怎样画?想明白了就上来为自己的作品画出高,想不明白的同学可以与邻居的同学一起探讨交流。老师要充分估计学生会出现的几种错误:

1、只能画出一条高;

2、顶点与对边不垂直;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顶点对面的垂足点找不到,只能画出两条高。针对学生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去“悟”,教给他们悟的方法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三角形的高。在弄清楚三角形的高后,老师出示木条做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各一个,请学生上讲台来拉一拉,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按常理来说,一个不上数学的政治老师岂能在“内行”面前班门弄斧,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表示我这个听课的参与者愿意提供自己的思想让大家一起交流,刘老师拿出“煮鸡蛋”的招数,我说说自己“煎鸡蛋”的做法也未尝不可。同一个内容一百老师教就有一百种教法,关键是看哪种教法更适合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这节课假如我来教

假如我来当班长

假如我来当老师

假如我来到了唐朝(作文)

这节课学生真

“这节课真有意思!”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什么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

这节课假如我来教
《这节课假如我来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