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褚宏启论文读后感集锦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5: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褚宏启简介

男,46岁(1967年2月生),汉族,山东枣庄人,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专业研究生毕业,教育学博士,教授。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院长、校长培训学院院长、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教育学部副部长(正处级)。2009年3月——2013年12月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分党委书记。

2013年12月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9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管理、外国教育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

1.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侧重于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理论、宏观教育政策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是专著《教育现代化的路径》、著作《外国教育现代化历程研究》和学术集刊《教育发展评论》系列,以及相关论文多篇。

2.教育管理研究。侧重于教育行政改革、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和校长专业化研究。相关成果有著作《走向校长专业化》、译著《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学术集刊《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系列、学术译刊《教育管理与领导》系列、《学校管理新趋向译丛》和《教育学经典译丛》系列,以及相关论文多篇。

3.教育法研究。侧重于教育法律的国际比较研究和国内案例研究。主要成果有著作《学校法律问题分析》、《教育法制基础》、《中小学法律问题分析》和译著《教育法学》等,以及论文多篇。

4.教育史研究。侧重于杜威教育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研究。代表性成果有专著《杜威教育思想引论》、《走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情怀》,合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外国教育史教程》,以及论文若干篇。

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2011年)

[摘 要] 教育发展方式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结果与教育发展目标有显著差距,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能力尚有明显不足,教育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转变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研究和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机理是教育发展所依靠的要素结构的变化:单一要素的优化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

[关键词] 教育发展方式;教育结构;学生培养模式;教育研究;教育管理

教育发展方式是指推动教育发展的各种要素 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

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教育发展。本文力图为教 育发展方式及其转变提出富有解释力的、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并提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与内容

(一)教育发展方式在教育发展系统中的定位 可以把教育发展视为一个系统,它由背景、目

标、投入、过程、结果(产出)等几个方面构成,教育 发展方式所直接关涉的是“投入”与“过程”,它要 回答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和途径,怎样实 现教育发展。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

实现理想目标,是为了改变教育结果(产出),是为 了缩小教育发展的实际结果与理想目标的差距; 直接目的是解决教育发展手段与教育发展目标不 匹配的问题。 教育发展方式是让教育目标变为现实的桥梁 和路径,没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现状不可 能根本改观,教育理想不可能真正实现。转变教 育发展方式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贯穿于 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发展方式是为发展目标服务的。在逻辑上需 要运用“倒推法”,即根据现实教育发展结果存在 的问题(问题即发展现实与发展目标的差距),倒 推出教育发展方式需要怎样的转变。

(二)教育发展目标与现实结果的反差 现代教育的发展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与社会全面进步。

教育是人的再生产活动,教育和教育发展的 结果是所产出的“人的数量和质量”,从我国教育 发展的现实结果看,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严重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数量维度看,教育发展所产出的人才 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数 量包括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教育发展的主导模式是规模扩张、外延发展,缺 乏对于教育结构体系的理性规划和宏观统筹,致 使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育系统所产出的人才在 总量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在结构上存在的突 出问题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严 重短缺,人才结构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匹配, 严重制约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从质量维度看,学生总体发展水平不 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由于过度追求升学率,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各级 各类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 第三,学生发展水平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 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结果不公平现象凸显,影 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公正,影响和谐社会建设。这 种差距表面上是教育公平问题,本质上是教育质 量问题。教育质量差距突出表现为空间布局上的 两种“教育二元结构”。一种是传统的城乡教育二 元结构形态,主要表现是城乡存在的巨大教育差 距;另一种是伴随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城乡教育 二元结构的新形态,其外在表现是城市内部教育 的双轨制,是对于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身份的制 度歧视,是以流动人口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教育的 边缘化

(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五项内容与总体要

要优化人才结构,必须首先调整教育结构,使 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匹配,提高教育 体系的整体效能,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要解决学生片面发展问题,要缩小区域间、城 乡间、校际间教育质量差距,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必须首先改革学生培养模式。调整教育结构是一种宏观的教育实践活动,

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则是一种微观的教育实践活 动,但二者同样重要和艰巨。

事在人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优劣成败,关键在 人,取决于教育实践者即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素 养,取决于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高水平的教育实 践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管理人员队伍、教

育行政人员队伍。在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诸种方式中,本文特 别强调“加强教育研究”,因为教育实践大量需要、迫切需要优质教育知识的指导与支持。 总之,根据教育发展的现实结果存在的问题, 本文推论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包括五个方面的内 容: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 培训、加强教育研究、转变教育管理方式。 本文认为,我国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总 体要求是:使我国教育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财力物力资源投入、时间投入(师生加班加点)、强 化考试技能(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转向主要依靠 教育结构优化、学生培养模式改善、队伍素质提 高、教育研究支持、管理方式创新的轨道上来,促 进我国教育发展方式的升级与转型,从而真正实 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这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总体要求,远非教育发 展方式转变的深度分析和细化描述。本文将通过 对“教育发展要素”质量提升与组合方式的论述, 深化教育发展方式的学理分析;将分别对教育发 展方式转变的五项内容逐一阐述,细化对于发展 方式转变的认识。

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机理

(一)教育发展要素的构成

笔者借鉴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来确定教育发 展要素的构成。经济发展是有多种要素推动的, 这些要素包括资本(K)、劳动(L)、自然资源

(NR)、技术(TEC)、技能(SK)、结构(STR)、制度 等。 [3]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点把技术(TEC)和技 能(SK)作了区分,这种区分很有价值,可以很好 地解释两种知识,一种是内化于人的知识或者技 术,表现为技能即人力资本;一种是外在于人的知 识或者技术,表现为生产知识、技术,或者具有技 术含量的生产工具,如计算机、精密仪器等 但教育发展毕竟不同于经济发展。教育是 人的再生产,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借助于上 述理论,考虑到教育活动的特殊性,笔者把教育发 展的要素(或者说教育生产要素)确定为资本

(K)、劳动(L)、学生身心条件(STU)、课程(CUR)、教育技术(TEC)、教育技能(SK)、教育结构(STR) 和制度(INS)。

其中,“资本”是指物质资本,具体指教育经费 投入与办学条件;“劳动”是指投放到教育中的劳 动力数量或者劳动时间量;“学生身心条件”类似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中的“自然资源”,由于教育是 人的再生产,学生已有身心条件就成为教育生产 的原材料、初级产品或者半成品;“课程”是指学校 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教育技术”是指教育知识, 包括教育教学知识、教育管理知识、教育技术知 识,以及各种知识物化后的形态如技术设备与手 段;“教育技能”是指教育从业人员现实拥有的专

业知识与技能,如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管理人员 的管理技能等,本质上是教育人力资本;“教育结 构”即教育体系结构;“制度”是指约束或者激励教 育行为的规则体系。

(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机理与乘数效

教育发展方式不仅要回答依赖什么要素促进 发展,还要回答运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促进 发展。从要素分析的理论视角看,手段和途径就 是指单一要素的数量增加、质量提升、使用效率提 高,以及不同要素组合方式和配置方式的变化。 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机理是教育发展所依靠 的要素结构的变化,单一要素的优化,以及要素组 合方式的变化。因此,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涉及以 下三个问题。

第一,教育发展主要依靠哪些要素?笔者反 对“单一因素决定论”,尤其反对教育经费决定论 (唯资本论),因为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决定教育 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并不只是缺“钱”的问题, 与钱的问题相比,队伍素质提升、教育结构调整、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更为急迫也更为艰巨;笔者也 反对把所有发展要素平列并重地无差别对待,我 国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所依 赖的要素与要素组合应该与过去有重要区别,未 来的教育发展将更多依靠其他要素,走内涵发展 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单一要素如何优化?每一个发展要素 的变化都具有关联效应,会对整个要素系统产生 影响,对教育发展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使每 一个单一要素发生正向变化,以对整个要素系统 和发展结果形成正面影响。

单一要素的正向变化是指某一要素的数量增 加、质量提升、使用效率提高。数量又可以从存量 与增量两个维度考察。以资本要素为例。我国教 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对于资本增量依然 有很大需求,但更重要的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并 改变支出结构。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在于, 即便不增加一分钱经费,通过改变支出结构,也可

以提高教育发展的成效。考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政策的历

程可以发现,对于政府对于优化单一要素的重 视。增加教育投入政策(如三个增长)意味着重视

资本要素,减负增效意味着重视学生身心条件要素,课程改革意味着重视课程要素,加强队伍建设

(如国培计划)意味着重视劳动和教育技能两个要 素,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意味着重视教育技术要 素,教育结构调整(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意味着 重视教育结构要素,而1985年启动并持续至今的 教育体制改革则意味着对于制度要素的重视。 因此,笔者认为,单一要素的优化也是教育发 展方式的正向变化,也有利于教育发展,但教育发 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内容与“核心机密”则是要素组 合方式的优化。教育发展的理想结果不是各个发 展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不同要素优化组合后所 发生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和“裂变 效应”。

第三,不同要素怎样组合?在教育发展的不 同阶段,各种要素对于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很 大差异,对于不同要素的组合也有不同的要求。 在某一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要强化某些组合关系, 弱化另一些组合关系,如在当前提升教育质量、追 求内涵发展的阶段,应该改变教育经费(资本)的 支出结构,将经费更多投向教师培训,而不只是购 买硬件。因此,合理的要素组合是产生乘数效应的前 提,也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教育发展方 式转变所追求的是更有效率、更加聪明的发展。

(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两种分析思路及 其内在联系 一是从

教育发展结果现存问题的现实视角,根据问题推 演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五点要求”:调整教育 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 育研究、转变教育管理方式。二是从要素分析的 理论视角,认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意味着教育发 展要素的“三个变革”:所依赖要素优先顺序的调 整、单一要素的优化、不同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 这两种分析思路殊途同归,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可以从要素分析的角度重新审视与表述教育发展 方式转变的“五点要求”。

调整教育结构与“教育结构”要素相对应,教 育结构调整本身含有优化“教育结构”这一要素的 要求,而且教育结构调整对于要素组合提出了新 要求,教育结构调整要求资本、劳动、技术、技能、学生等发展要素跨越教育的类别边界向亟待加强 的教育类别如职业教育流动。教育结构调整为发 展要素的有序流动与有效组合确定了基本框架, 教育结构调整在宏观教育发展上具有战略意义。 与教育结构调整不同,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关 乎微观层面的教育生产过程,直接影响个体人的 培养质量,它要求课程、教育技术、教育技能、学生 身心条件等要素的逐一优化与有效利用,更要求 这几个要素有机整合以产生乘数效应。 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 研究要求把资本、劳动等要素更多地投入到教学 过程、教育培训和教育研究中。

加强教育培训本质上是要求提升教育从业人 员的“教育技能”。在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中,研 发的对象是指“技术”要素(泛指生产技术与知识、技术与知识可以互换使用),技术进步或者知识进 步决定经济增长。与此相应,在教育发展的要素 分析中,教育研究的对象是课程、教育技术、教育 技能、学生身心条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要素直接决 定具体的教育生产过程。笔者则把研发的对象扩 展为对所有教育发展要素(包括资本、劳动、结构 与制度)、所有教育发展方式(包括教育研究改进) 的研究,为要素优化、流动、组合,为教育发展方式 的整体转变,提供全面、系统的智力支持。 转变教育管理方式与“制度”要素直接对应, 其本质就是教育制度的改革。这些制度是关于其 他所有七个发展要素的增量变化、质量优化、流动 走向、组合方式的规则,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 要素配置效率,提高要素收益率

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要求 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包括五项内容,下面分述 其具体要求。

(一)调整教育结构

教育结构直接关涉教育系统产出的人才结 构,我国教育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职业教育发 展不充分,教育体系结构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 匹配。相应的战略性调整是:在普通教育与职业 教育的结构比例上,加大职业教育和专业性教育 的比重,增加专业硕士与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总量; 在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结构比例上,加大非 正规教育即继续教育的比重,尤其是农民工转移 培训与职业培训的比重,并且提高职业培训的层 级,以解决“技工荒”问题;在职业教育内部,进一 步优化专业设置,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

(二)转变学生培养模式

转变学生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其要点有三。 第一,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深化各级各 类教育的课程改革,提高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契合 度,提高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 构的匹配度,进一步解决课程知识繁难偏旧、空疏 无用的问题。

第二,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 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 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第三,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以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以信息化促进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打破空间限制,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

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有利 条件,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 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三)加强教育培训

第一,扩大培训覆盖面,做到全员参与。 第二,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完善培训体系。 第三,改革培训模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教育研究

加强教育研究的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在国家层面上制定教育研究的战略规 划,对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教育知识的存量和质 量、国家发展和教育实践对于教育知识的需求等 进行宏观战略分析,确定教育研究的战略目标与 战略重点。当前的重点是,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 发展战略研究,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 论和现实问题,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 第二,增加资本投入,进一步提高教育研究经 费在政府教育支出中的比例,同时进一步加大科 研课题资助力度。

第三,通过教育知识的移植、创新和转化,尽 快增加教育知识存量,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教 育知识差距。教育知识存量大小影响教育实践质 量,也影响下一步教育知识的生产。 第四,大力改进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健全学 术规范,对教育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方法培训,改进 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论文指导,建立严格的 学术刊物同行匿名评审制度,以及完善教育科研 评价制度等措施,大幅度改进教育研究方法,注重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结合,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提高与国际教育学术界的交流对话能力,提高研 究质量,提高教育研究对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引领 能力和服务能力。

(五)转变教育管理方式

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解决政府在教育管理上存在的缺位、错位和越位 问题,目的是为教育发展方式的其他几个方面的 转变提供规则体系和奠定制度基础,重点是确定 各相关教育主体的评价标准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激 励与约束机制。

第一,加强政府在国家层面、区域层面的教育 统筹规划职能。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优 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重点发 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教育体系结构的整 体效能及其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度。统筹城乡教 育、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推进城乡教 育一体化进程,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社 会公正。切实解决针对某些教育问题如职业教育 问题、农民工培训问题上的多头管理问题。 第二,围绕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教育质量提 高,制定各类教育标准,健全政府管理教育的各种 制度。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和区域标准,建立 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并完善各级各类学 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与课程标准,健全学 生发展评价标准,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建立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发展标准与 绩效评价标准,健全学校与区域教育发展的督导 评估标准和制度,建立区域教育发展监测标准与 制度,通过标准和制度建设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 第三,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本的产 出效率。教育经费重点投向需要加强的教育板块 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向教育欠发达区域、薄 弱学校和弱势群体,投向教育培训和教育研究。 尤其是应该大幅度加强对于教育培训和教育研究 的经费投入,重视教育培训与教育研究在教育发 展方式转变中的基础性地位与先导性作用,这是 提高资本回报率的关键举措,也是提高单一要素 质量、优化不同要素组合方式的关键举措。 第四,建立健全针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问 责制度,强化对于政府的激励与约束。如果说前 三个要点讲的是“政府怎么管”,第四个要点则是 讲“怎样管政府”。考核问责制度对问责对象的行 为具有良好的导向、监督和矫正功能,是一种有效 的管理手段。政府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导者, 建立健全考核问责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监 督、激励政府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教育科学发 展。 [9]

考核问责的重点是:政府是否履行了统筹 职能,是否通过教育标准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化教 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否把教育资源向促进教 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倾斜,是否重视教育培训和 教育研究从而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 持。健全的考核问责制度需要明确回答“问什么

责”、“对谁问责”、“谁来问责”、“怎么问责”和“问 责标准”等一系列问题。

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 培训、加强教育研究、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是当前我 国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五个主要方面,这五个方 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其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 关系、递进关系甚至因果关系,这些关系具体的存 在方式和强度大小还有待于运用实证方法进一步 详细分析。 —————

听北京师范大学褚宏启院长的报告

褚宏昌——假如我是部门经理

褚宏昌——假如我是部门经理

褚时健读后感

褚时健读后感

优秀团干部事迹材料郭启宏

优秀团干部事迹材料郭启宏

《褚时健传》读后感

褚时健传记读后感

雷启宏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褚宏启论文读后感集锦
《褚宏启论文读后感集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