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褚时健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3 08:38:07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褚时健读后感

褚时健读后感

褚时健>读后感

(一)

樊基远

活着、干事;干事、干好

很早就在网上粗略的了解到烟王>故事,但那只是个梗概,本次细读传记,油然而生的伟大浸入心底,那是尊重、是理解、是启迪、是感悟、是修行楷模,那是人生的一部教科书,是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励志剧,今天就此谈一点个人粗浅的体会:活着、干事;干事、干好。

如果说,\'活着、干事\'是道,是褚时健老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那么\'干事、干好\'就是术,是方法论,是生活标准、工作标准。

\'活着、干事\',人生其实最困难也最重要的世界观是活着,特别是面对荆棘满路、坎坷跌宕的人来说,活着就不是一件易事,少年丧父、青年失弟、丧母、中年失女、农场劳改、花甲牢狱之灾;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喷血悲剧人生,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活着需要多大的勇气,活着就是一种勇敢,这也许是那一代人典型的不怕艰苦万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相对比我们没有受过饥寒交迫的温饱中长大的一代,有一点点困难都觉得过不去了,活不下去的样子十足,买酒当歌、沉溺自恋,相对于褚老我们汗颜,我们何处滋生来的小资情调,岂不闻子曰,身体发肤皆受之父母,不管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要想到责任,责任是我们活着的最好理由。

不仅要活着而且要干事,不是行尸走肉的活着,而是要在任何状态下都要勤奋认真做事,积极向上的活着。少年时就开始帮衬家里劳作,青年时参与积极革命运动,土改运动都是积极思考,认真干事;即使在劳改时期、牢狱时期都没停止过思考和干事,这也许就是人生活着的意义,不像我们甚至后来很多以解放自由为名的享乐主义滋生,总是报有一夜暴富,人生足矣的幻想,不劳而获的价值观充斥着这个浮躁的社会,\'拼爹时代\'(官爹、富贵爹、干爹)、\'资本时代(过渡透支消费华尔街危机、过渡投机资本而不愿意干实业的全球经济危机、过度依赖的高福利的欧美泡沫)\',人是劳动改造来的,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褚时健给出我们人生最好的价值观—活着、干事,勤劳致富。

如果仅有\'活着、干事\'的价值观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很多勤劳的人们都是如此,但如何干事干什么样的事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如何干好才是我们应该需找的方法论,褚时健老人都给出我们很好的范例。

\'干事、干好\'是干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干事,是方法论。

\'干事\'是如何干正确的事,褚老给我们的答案是干应然性的事,就是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一些基本规律表现虽然被体制、权力等扭曲,但还是应循规律而为,方向不会错;干正确的事对于经营来讲,就是要干赚钱的事,要干满足各方面利益的事,平衡好各方面利益的事,用一句时髦话来讲,就是满足价值链的各方面利益平衡分配,这体现在褚老的各个经营阶段。

\'干好\'是方法和标准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哲学应用智慧体现。首先\'干好\'是一种坚定的自信或信念,是锁定目标的专注,不管是革命时期、劳改时期、糖烟厂时期或褚橙时期,都是这样,要做就做第一;其次\'干好\'专注重复,深入基层研究,不断尝试,不管是土改革命、还是糖烟厂的改革都有体现;再次\'干好\'是勇于担当,敢于创新,面对不同时期的各种体制和压力,要想干好事就是在第一,前无古人的状态下,不断尝试,勇于担当,这体现在土改、糖厂、烟厂,特别是烟厂时期;最后\'干好\'是积极沟通的结果,要想干好、寻求各方面的支持和资源是必须的,特别是国有体制下,改革开放初期的氛围里,特别如第一车间的沟通,充满了传奇色彩,对于不善言谈、不爱说话的褚老,更多的体现出了沟通的执着和智慧。

对于褚老的坎坷而丰富的一生,困难磨难与辉煌智慧并存的人生历练过程,其中的精神体味,不是我们食能饱腹,寒而暖衣的一代人能够完全体味的,我们从中感受到的精神食粮要到我们在以后的人生经历中不断琢磨汲取,但仅此感悟足以支撑起我们的态度和做事的基本方法。

最后,感谢褚老,为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

褚时健读后感

(二)

苗恒波

坚持信念 直至成功

褚时健有这样一句话:要说我一生的追求,我想很简单,不管是是给国家干还是为自己干,我都有一个不变的追求\'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我想,作为公司的中层干部更应该如此,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现有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才能将本职工作做的更好。

发现问题不是道听途说,而是要下基层,到第一现场去。所有问题的暴露都体现了制度与机制的不健全,作为管理人员不能将责任主体聚焦到惩罚某一个人身上,而是要深入一线去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如:销售部近期在>物流盘库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单单是人员素质问题,更重要的是缺乏相关作业指导书、缺乏统一的盘库口径、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等,要想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就必须先解决以上问题。

解决问题不是大概、也许,而是要找到问题的核心。面对2016年各项销售指标,销售部不仅仅是要做具体的方案和措施,更重要的是各项工作的实际落地。如:3万吨滴灌肥的销售任务,不是口头一句加大网络开发,而是要分析目前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作出合适得措施,毕竟各个大区的实际情况并不一样;同时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进行动态的改变和应对。

再难的困难,也要有成功克服的信念。具体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比较棘手的困难问题,但逃避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作为管理干部,更应该知难而上,就像褚时健在解决\'锅炉事件\'、\'外汇使用\'等问题上,多想办法,问题终会成功解决。

褚时健读后感

(三)

孔秋福

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褚时健身上也不乏一般企业家的才能,但一个人能成为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一定是有普通人没有的视野和格局。储老这代人,初中生阶段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救国兴亡,恨不得把一天当一年用。 不像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更多关心的是我能不能如何如何?谈有钱就是任性的人是不会有大出息的,一个人心胸格局越大,能成就事业格局也越大,一个只想着自我成就的人,是很难让更多的人跟随他一起创业的。但仅仅是有格局还不够,必须还有能力,褚时健自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天赋,虽然他只是一个初中生,就能够把一个学校的伙食管得井井有条。经营是他的天赋,他的天赋最开始的来源就是因为穷,痛恨一切浪费,恨不得让一分钱变成两分钱的效益,为此不顾一切动脑筋琢磨事情,这就成就了褚时健的经营思想。

正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相对安逸和舒适的环境,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也就失去了在大风大浪中锻炼的机会,失去了完全释放潜能、尽情成长、实现自我,从而变得像褚时健那样强壮、坚毅的机会。褚时健身上有很深的责任感,对家、对国、对工人和农民的责任感,同时也有很强烈的自我证明的动机。责任感,现今的年轻人普遍缺乏,自我证明的动机有,但绝大多数并没有那么强。因为绝大多数人不需要通过创业、做第一流的企业家或者通过管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富贵从来险中求,我们这一代人中大多习惯于安逸和小打小闹,也认为这没什么不好。没有那把金刚钻的人,也不会想去揽那个瓷器活,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压根就学不了褚时健。

褚时健的人生哲学可用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和大巧若拙来形容,这种哲学是可以被\'学\'到的吗?从古至今,历史上那么多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人不都是凭借这些简单质朴的道理而有所作为的吗?其实就像前几年公司曾号召学习过的稻盛和夫精神:努力、勤奋、专注、用心、负责、吃苦、坚持,这些不都是最基本的常识吗?这些简单而朴实的道理,放在今天依然成立。

这些道理正是太简单了,反而是根本\'学\'不到的。它们就呆在那里,只待人们去\'做\'到,而不是找现成、靠大树、撞运气。有句话说:听过很多道理却还过不好这一生,因为生活永远是知易行难的。褚时健不是一个思考者,但他是一个行动者,褚时健成功的方法,就是没有方法;褚时健管理企业的诀窍就是顺其自然的应然性思维——应该怎么做——推动他前行,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无论遇到多大阻力,只要事情是有价值、合逻辑的,他就要想办法寻找突破口。褚老是个实在的人,他对自我的评价就是: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干,生命就有意义。褚时健给人的忠告就是没有秘方,客观环境是我们难以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面对困难的心态,可以选择不配合那些压力、沮丧和软弱。

我对他成为\'烟王\'和 \'橙王\'的过程本身兴趣不大,因为这种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有时代和环境的特殊性,也有他本人性格的必然性,更有命运的偶然性。 但我们可以学习的是,他为人处世上的一些思维方式,性格不能改变,但思维方式可以。除了一种利他的精神内核之外,他的几个原则或方法论应该是成功的最大原因:

一是利益均衡原则;

二是经济效益原则;

三是打破条框限制的开阔思想。

别人的经历,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只是一个参考,唯有对自己的经历惊醒反省和总结,才能有新的思维产生。黑格尔说过,一句哲理从年轻人口中说出和从一个老年人口中说出,意义完全不同。为什么不同?不是字句本身的涵义,而是语言背后的东西。同样一番大道理,由成功者说出,和由普通人说出的意义也是截然不同的。

生活自有高低处,全凭人如何处之,能承受的了多大的福,就能吃得了多大的苦。高处,不心花怒放、斜眼看人;低处,不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可试问这世间又有几人做到?纵观褚时健的一生,佛家说的\'因缘\'两个字在我的脑海中拂之不去。儿时的困苦造就了他的勤劳、坚毅、善良、责任心,之后的困难不过是将这些深植内心的品格进一步磨练了而已;儿时的困苦可能同样也造就了内心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可能也是最后犯错的根源。事物均有两面性,能获得多大的收益,也能造就多大的错误。 书中细节,历历在目,前后对比,一一印证,细数褚时健的一路走来,种因得果,至此信然。

推荐第2篇:褚时健读后感

褚时健读后感

褚时健>读后感

(一)

樊基远

活着、干事;干事、干好

很早就在网上粗略的了解到烟王>故事,但那只是个梗概,本次细读传记,油然而生的伟大浸入心底,那是尊重、是理解、是启迪、是感悟、是修行楷模,那是人生的一部教科书,是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励志剧,今天就此谈一点个人粗浅的体会:活着、干事;干事、干好。

如果说,\'活着、干事\'是道,是褚时健老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那么\'干事、干好\'就是术,是方法论,是生活标准、工作标准。

\'活着、干事\',人生其实最困难也最重要的世界观是活着,特别是面对荆棘满路、坎坷跌宕的人来说,活着就不是一件易事,少年丧父、青年失弟、丧母、中年失女、农场劳改、花甲牢狱之灾;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喷血悲剧人生,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活着需要多大的勇气,活着就是一种勇敢,这也许是那一代人典型的不怕艰苦万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相对比我们没有受过饥寒交迫的温饱中长大的一代,有一点点困难都觉得过不去了,活不下去的样子十足,买酒当歌、沉溺自恋,相对于褚老我们汗颜,我们何处滋生来的小资情调,岂不闻子曰,身体发肤皆受之父母,不管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要想到责任,责任是我们活着的最好理由。

不仅要活着而且要干事,不是行尸走肉的活着,而是要在任何状态下都要勤奋认真做事,积极向上的活着。少年时就开始帮衬家里劳作,青年时参与积极革命运动,土改运动都是积极思考,认真干事;即使在劳改时期、牢狱时期都没停止过思考和干事,这也许就是人生活着的意义,不像我们甚至后来很多以解放自由为名的享乐主义滋生,总是报有一夜暴富,人生足矣的幻想,不劳而获的价值观充斥着这个浮躁的社会,\'拼爹时代\'(官爹、富贵爹、干爹)、\'资本时代(过渡透支消费华尔街危机、过渡投机资本而不愿意干实业的全球经济危机、过度依赖的高福利的欧美泡沫)\',人是劳动改造来的,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褚时健给出我们人生最好的价值观—活着、干事,勤劳致富。

如果仅有\'活着、干事\'的价值观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很多勤劳的人们都是如此,但如何干事干什么样的事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如何干好才是我们应该需找的方法论,褚时健老人都给出我们很好的范例。

\'干事、干好\'是干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干事,是方法论。

\'干事\'是如何干正确的事,褚老给我们的答案是干应然性的事,就是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一些基本规律表现虽然被体制、权力等扭曲,但还是应循规律而为,方向不会错;干正确的事对于经营来讲,就是要干赚钱的事,要干满足各方面利益的事,平衡好各方面利益的事,用一句时髦话来讲,就是满足价值链的各方面利益平衡分配,这体现在褚老的各个经营阶段。

\'干好\'是方法和标准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哲学应用智慧体现。首先\'干好\'是一种坚定的自信或信念,是锁定目标的专注,不管是革命时期、劳改时期、糖烟厂时期或褚橙时期,都是这样,要做就做第一;其次\'干好\'专注重复,深入基层研究,不断尝试,不管是土改革命、还是糖烟厂的改革都有体现;再次\'干好\'是勇于担当,敢于创新,面对不同时期的各种体制和压力,要想干好事就是在第一,前无古人的状态下,不断尝试,勇于担当,这体现在土改、糖厂、烟厂,特别是烟厂时期;最后\'干好\'是积极沟通的结果,要想干好、寻求各方面的支持和资源是必须的,特别是国有体制下,改革开放初期的氛围里,特别如第一车间的沟通,充满了传奇色彩,对于不善言谈、不爱说话的褚老,更多的体现出了沟通的执着和智慧。

对于褚老的坎坷而丰富的一生,困难磨难与辉煌智慧并存的人生历练过程,其中的精神体味,不是我们食能饱腹,寒而暖衣的一代人能够完全体味的,我们从中感受到的精神食粮要到我们在以后的人生经历中不断琢磨汲取,但仅此感悟足以支撑起我们的态度和做事的基本方法。

最后,感谢褚老,为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

褚时健读后感

(二)

苗恒波

坚持信念 直至成功

褚时健有这样一句话:要说我一生的追求,我想很简单,不管是是给国家干还是为自己干,我都有一个不变的追求\'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我想,作为公司的中层干部更应该如此,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现有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才能将本职工作做的更好。

发现问题不是道听途说,而是要下基层,到第一现场去。所有问题的暴露都体现了制度与机制的不健全,作为管理人员不能将责任主体聚焦到惩罚某一个人身上,而是要深入一线去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如:销售部近期在>物流盘库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单单是人员素质问题,更重要的是缺乏相关作业指导书、缺乏统一的盘库口径、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等,要想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就必须先解决以上问题。

解决问题不是大概、也许,而是要找到问题的核心。面对2016年各项销售指标,销售部不仅仅是要做具体的方案和措施,更重要的是各项工作的实际落地。如:3万吨滴灌肥的销售任务,不是口头一句加大网络开发,而是要分析目前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作出合适得措施,毕竟各个大区的实际情况并不一样;同时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进行动态的改变和应对。

再难的困难,也要有成功克服的信念。具体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比较棘手的困难问题,但逃避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作为管理干部,更应该知难而上,就像褚时健在解决\'锅炉事件\'、\'外汇使用\'等问题上,多想办法,问题终会成功解决。

褚时健读后感

(三)

孔秋福

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褚时健身上也不乏一般企业家的才能,但一个人能成为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一定是有普通人没有的视野和格局。储老这代人,初中生阶段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救国兴亡,恨不得把一天当一年用。 不像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更多关心的是我能不能如何如何?谈有钱就是任性的人是不会有大出息的,一个人心胸格局越大,能成就事业格局也越大,一个只想着自我成就的人,是很难让更多的人跟随他一起创业的。但仅仅是有格局还不够,必须还有能力,褚时健自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天赋,虽然他只是一个初中生,就能够把一个学校的伙食管得井井有条。经营是他的天赋,他的天赋最开始的来源就是因为穷,痛恨一切浪费,恨不得让一分钱变成两分钱的效益,为此不顾一切动脑筋琢磨事情,这就成就了褚时健的经营思想。

正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相对安逸和舒适的环境,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也就失去了在大风大浪中锻炼的机会,失去了完全释放潜能、尽情成长、实现自我,从而变得像褚时健那样强壮、坚毅的机会。褚时健身上有很深的责任感,对家、对国、对工人和农民的责任感,同时也有很强烈的自我证明的动机。责任感,现今的年轻人普遍缺乏,自我证明的动机有,但绝大多数并没有那么强。因为绝大多数人不需要通过创业、做第一流的企业家或者通过管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富贵从来险中求,我们这一代人中大多习惯于安逸和小打小闹,也认为这没什么不好。没有那把金刚钻的人,也不会想去揽那个瓷器活,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压根就学不了褚时健。

褚时健的人生哲学可用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和大巧若拙来形容,这种哲学是可以被\'学\'到的吗?从古至今,历史上那么多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人不都是凭借这些简单质朴的道理而有所作为的吗?其实就像前几年公司曾号召学习过的稻盛和夫精神:努力、勤奋、专注、用心、负责、吃苦、坚持,这些不都是最基本的常识吗?这些简单而朴实的道理,放在今天依然成立。

这些道理正是太简单了,反而是根本\'学\'不到的。它们就呆在那里,只待人们去\'做\'到,而不是找现成、靠大树、撞运气。有句话说:听过很多道理却还过不好这一生,因为生活永远是知易行难的。褚时健不是一个思考者,但他是一个行动者,褚时健成功的方法,就是没有方法;褚时健管理企业的诀窍就是顺其自然的应然性思维——应该怎么做——推动他前行,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无论遇到多大阻力,只要事情是有价值、合逻辑的,他就要想办法寻找突破口。褚老是个实在的人,他对自我的评价就是: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干,生命就有意义。褚时健给人的忠告就是没有秘方,客观环境是我们难以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面对困难的心态,可以选择不配合那些压力、沮丧和软弱。

我对他成为\'烟王\'和 \'橙王\'的过程本身兴趣不大,因为这种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有时代和环境的特殊性,也有他本人性格的必然性,更有命运的偶然性。 但我们可以学习的是,他为人处世上的一些思维方式,性格不能改变,但思维方式可以。除了一种利他的精神内核之外,他的几个原则或方法论应该是成功的最大原因:

一是利益均衡原则;

二是经济效益原则;

三是打破条框限制的开阔思想。

别人的经历,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只是一个参考,唯有对自己的经历惊醒反省和总结,才能有新的思维产生。黑格尔说过,一句哲理从年轻人口中说出和从一个老年人口中说出,意义完全不同。为什么不同?不是字句本身的涵义,而是语言背后的东西。同样一番大道理,由成功者说出,和由普通人说出的意义也是截然不同的。

生活自有高低处,全凭人如何处之,能承受的了多大的福,就能吃得了多大的苦。高处,不心花怒放、斜眼看人;低处,不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可试问这世间又有几人做到?纵观褚时健的一生,佛家说的\'因缘\'两个字在我的脑海中拂之不去。儿时的困苦造就了他的勤劳、坚毅、善良、责任心,之后的困难不过是将这些深植内心的品格进一步磨练了而已;儿时的困苦可能同样也造就了内心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可能也是最后犯错的根源。事物均有两面性,能获得多大的收益,也能造就多大的错误。 书中细节,历历在目,前后对比,一一印证,细数褚时健的一路走来,种因得果,至此信然。

推荐第3篇:褚时健

褚时健,1928年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红塔集团原董事长、云南省民族商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褚时健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褚时健使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使玉溪卷烟厂成为中国烟草大王、地方财政支柱。

早期经历

192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49年,参加云南武装边纵游击队。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区长、区委书记。

1955年,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

1959年,被打成右派,在农场参加劳动改造。 1963年,华宁农场副厂长。 1970年,华宁糖厂厂长。

烟业浮沉

1979年,玉溪卷烟厂厂长。 1990年,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

1994年,评为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由于体制原因,他对企业的巨大贡献并没有在个人所得上得到体现,18年来他的总收入不过百万,个人收入的巨大落差使他心理严重不平衡,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他辉煌的人生之路偏离了航向,贪污174万美元。 1995年2月,褚时健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

1999年1月9日,褚时健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晚年生活

2001年,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

2002年春节,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居住养病,并且活动限制在老家一带。保外就医后,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 2008年,减刑至有期徒刑12年。 2011年,刑满释放。

2012年,当选云南省民族商会名誉理事长。

2012年11月,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

2012年11月5日,褚时健种橙的第十个年头,褚橙首次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 2014年11月,褚时健传记《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正式出版发行。 2014年12月18日,褚时健获第九届人民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奖”。

主要成就

1994年,褚时健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褚时健使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使玉溪卷烟厂成为亚洲第

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

2012年11月5日,褚橙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 2014年12月18日,褚时健荣获由人民网主办的第九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人物奖。

在褚时健效力红塔的18年中,为国家创造的利税高达991亿,加上红塔山的品牌价值400多亿,他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有1400亿。他缔造了红塔帝国,“红塔山”造就了多少百万富翁、为多少人解决了吃饭问题,已数不可数。

但是由于体制原因,他对企业的巨大贡献并没有在个人所得上得到体现,18年来他的总收入不过百万,个人收入的巨大落差使他心理严重不平衡,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他辉煌的人生之路偏离了航向,贪污174万美元。他自己也亲手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和职业生命。

1995年2月,一封匿名检举信指控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贪污受贿。

1997年,褚时健带着把破落的地方小厂打造成创造利税近千亿元的亚洲第一烟草企业的荣耀,和被判无期徒刑的身份,黯然离开执掌18年的红塔。

1999年1月9日,褚时健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褚时健被判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

他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而他又身陷囹圄,这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不可谓不是他这一生中摔得最痛跌得最惨的一跤。许多人既为他惋惜,也认为他这辈子完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位老人并没有垮掉,他先是获得减刑,改为有期徒刑17年,在监狱里待一年,劳改两年后,2002年他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居住养病,并且活动限制在老家一带。按照设想,他在老家能颐养天年,这就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然而他并没有选择这样走下去,而是承包了2000亩的荒山,开种果园。这时,他已经有75岁了,身体不好,带着妻子进驻荒山,脱下西装,穿上农民劳作时的衣服,昔日的企业家完完全全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他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果园,他的果园效益好得惊人。在昆明,街上的橙子10块钱4公斤,而他种的冰糖脐橙1公斤8块钱你都买不到,而且产品一出来就发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在云南根本见不到踪影。

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认为,是国家给了褚时建一个成功的平台,国家也给了他应有的报酬和荣誉,他只是为国家打工的一个职业经理人,而他自己则把自己当主人,自己没有把位子摆正。

人的生命过程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人不仅要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反应了人对自我认知的要求,而自我认知的要求某种意义上即是一种成熟。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这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褚时健最根本的问题也在于此。他在那个时期某些程度上收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侵蚀,半步天涯,一念千里,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与事业。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事业有成,还是庸碌无为、贪图私利甚至卑鄙邪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我们要正确认识人生,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导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我相信人必定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与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必定属于不同 的层次。灵魂是人的精神的“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实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的意义的实现。当一个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幸运儿仍然为生活的空虚苦恼时,他听到的正是他的灵魂的叹息。

被举报入狱,可以说是褚时健人生中最灰暗的一页,但是也正以为那一念,这也是他必须背负的“业”。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褚时健不会想到,反复被历史提及的自己,总是出现在这样的话语中。一个曾经的风云人物从名利尽毁、一无所有,到东山再起、老骥伏枥。既然做了,“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担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之于褚时健,万科董事长王石曾引用巴顿将军的话来评价,“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后的反弹力”。褚时健的人生正在诠释这句话。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群体的一个特例,他的幸与不幸,当下来看,或许意味更多。

正如弗兰克对于苦难的态度,其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

褚时健的一生毫无疑问是富有争议的,他一方面做出了不利国家利益的行为,而同时,他也向所有世人提供了一种对待人生环境的方式,一种承受人生苦难的方式,尽管他的苦难完全源自于他自身。

如果时间再过久一点,褚老也许只能在橙园里坐一坐,望一望。晨光晴好,云雾散尽,密密匝匝地如绿墨般地橙叶,簇拥着白色的橙花,还有一个驼背、瘦削、安静地老头。就如米沃什的诗《礼物》所述: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推荐第4篇:《褚时健传》读后感

真正的英雄是可以造时势,相信褚老就是这样的人,乐观面对生活苦难,无论生活顺境逆境,做人、做事他都高标准、严要求,抓住事物重点、规律,并且以认真、精益求精态度,不会的请教学习,凡事多琢磨、独立思考。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褚时健传》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褚时健传》读后感范文(1)

我与《褚时健传》的缘分,源自图书馆的一次偶遇,这也开启了我对褚老的了解和迷恋之路。我羡慕他,因为他的故事紧贴着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我敬佩他,因为他在与时代和命运的碰撞中书写出了自己的传奇。《褚时健传》读毕,感慨万千,有人震惊于他在历史洪流中的智慧和勇气,有人臣服于他跌落低谷时的沉着和豁达,而我,震撼于他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的毅力和勇气。

一帆风顺的人生,如同童话故事,玄妙美好却不可得。曾多少次,我在困难面前萌生出了“得过且过”的念头,在磨难面前产生的“畏缩不前”的心理,褚老的现实经历,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让我汗颜。一支烟、一个褚橙、一本书,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与褚老的故事交汇,这是我们的幸运。这个在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这位将地方工厂发展成世界级行业巨头的能人,这位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的强人,通过自身经历向我们展示:风雨后的彩虹更加美好,风雨中亦有柔情。

风雨前的预防是智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身处于世、为人事故的准则。纵观褚老一生的跌宕起伏程度,绝非常人所能及,他曾历人生之巅,俯瞰事态万千;也曾尝人间至苦,历经牢狱之灾。而他却在历经风雨后,依旧看到生活的美好;几经波折后,仍然心怀坦荡、拓步向前。“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褚老人生的写照,也正是因此,足够的知识储备让他在人生旅途中心怀智慧、脚踏担当,于人生旅途中阔步向前。人人欢喜于一帆风顺的人生,然而,命运之于你我每一个人,似乎都是残忍有余、温柔不足。于人生旅途中徜徉,做好风雨前的预防,之于工作、之于生活,均百利而无一害。市场之于每个人,都是在些许的规律中变幻莫测。而褚老可以紧紧抓住这些许的规律,纵观全局,了解市场,改进技术,这就是他未雨绸缪的智慧。于你我而言,能力有限,虽不能有纵观全局、造福万民之才,但在人生道路上,做好计划、做到预防,走好自我人生之路,也不失为社会功德一件。

风雨中的应对是能力。当一马平川的希望落空时,当峥嵘险峻的困难来临时,强者披荆斩棘,而弱者止步于此,于人生百态的磨难中,褚老属于前者,这才有了我们津津乐道的人生励志故事。很多人感慨于人生在世的不易,既要面对繁忙复杂的工作,又要过好看似“一地鸡毛”的生活,人人想寻求工作中的欢乐、生活中的惬意,然而,暴风雨的来临往往非你我可左右。褚老是这样一个老人,在满腔傲骨中受牢狱之灾,在舐犊情深中忍骨肉分离之痛,他有着超人的智慧、缜密的思维,在人生的暴风雨中他始终站立,凸显一代人的担当和智慧。在风雨中,若有广厦千万间为你建立温馨一隅,这是你的幸运;若有一把油纸伞为你遮风挡雨,这是你的福气,若两者均没有,那么你需锻造你的能力。事态万千,风云变化,于人生之旅中所遇、所感、所想不可测、不可知,唯有能力是你永久的保护伞,可以让你在坎坷道路中乘风破浪,一路前行。为此,你需“知不足,然后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风雨变幻不可测,若能在风雨之后依然坦荡,那这就是一个人的胸怀,这正是褚老的人生写照。因为有他得胸怀,才有了“褚橙”的励志故事,才让我们后辈有了得以效仿的对象。愿你我在工作、生活中,如褚老一般,缜密细致、胸怀坦荡,历经风雨后仍能发现生活中的柔情。

《褚时健传》读后感范文(2)

我临近大学毕业,因为所学农业类园艺专业和身受吴晓波小说《激荡三十年》的影响,独自一人去到了云南玉溪新平县。

在褚时健的褚橙基地,待了一个星期后离开了新平,本想在他的果园里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可是基地的无聊、荒凉与炎热,却彻底浇透了我的满腔热血。

如今再读《褚时健传》,心里又是另一种感慨。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在他的身上一定有你费劲一生,也永远无法抵达的人生高度。

01、投笔从戎,打入“右派”步入糖厂

在中国现有的企业里,能有参与解放战争经验的人,也许仅有褚时健了!

对于我们90后一代来说,没有什么磨难比战争更值得相提并论了。

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永远无法体会什么叫打入“右派”、大跃进、*等等,老一辈人所经历的社会磨难,可这一切都已深深地沉寂在褚时健的峥嵘岁月里。

新平县前往褚时健褚橙基地,一路除了茂密的森林便是绵连成片的甘蔗地,陡峭的山地里,三月勤劳的傣族人家,已经在仅有的田间里种上了秧苗。

而那些绵连成片的甘蔗地里,在褚时健被打入“右派”进入农场改造,再到嘎洒糖厂里,他一干就是14年。

从一棵棵新鲜的甘蔗转换为一斤又一斤的蔗糖,这个工作褚时健度过了他青年时代的所有美好时光,在那 里他看到中国从大大跃进再到*等,一次又一次的社会不安的变化,直至改革开放的到来。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的磨难,那些看是不经意的挫折,也许正是上天在考验和锻炼你的意志及毅力。

折戟沉沙褚老的一生,便是这种充满着辉煌和磨砺的一生,有着老一辈人经历磨难,也享受着改革开放社会福利带来的人生光辉。

没有谁的一生,注定只是只有磨难,也没有谁注定一生辉煌。

敢于坚持自己,敢于执政为民的人,一定才会赢得别人的敬畏,赢得别人的尊重。

02、光辉岁月,创建亚洲第一的玉溪卷烟厂

2014年,我第一次去到玉溪市,第一次爬上了红塔山。

夜色潇潇,红塔山之下,中国曾经盛名一时的红塔山集团,五彩斑斓地依旧闪烁着它的光芒,香烟的味道弥漫在红塔山的周围。

没有褚时健,也就没有今天光芒闪烁的红塔山集团。

人生几何,谁也不会知道,那个曾经在新平的糖厂待了14年的褚时健,会在花甲之年,创造了亚洲第一的玉溪卷烟厂。

人生六十方开始,1978年,甩脱了“右派”帽子的褚时健,接手了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新平县里数不尽的甘蔗,是褚时健黯然的前半生;那么改革开放后玉溪卷烟厂,就是褚老光辉岁月的后半生。

在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里,褚时健充分地发挥了他的才华和智慧,大刀阔斧地企业进行了一次次地改革,使濒临倒闭的企业成功地扭亏为盈。

1992—1993年,多位多家领导视察玉溪卷烟厂,听取了褚时健的工作汇报,并对企业的发展模式大为赞赏。

1994—1997年,平均每年玉溪卷烟厂国家上交利税约为170亿元。

1994年,褚时健被评为全国十位改革风云人物,同时使“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香烟,使玉溪卷烟厂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

1994年中国现在著名的企业华为集团,刚刚突破销售额达10亿元;1994年,马云还未创建现在中国第一的阿里巴巴集团;1994年,联想才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1994年,那时中国的很多现在著名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开始创建,但是红塔山集团已经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褚时健正是在他有限的岁月里,创建了中国企业史上,无限的历史长河。

活着就意味着人生便可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03、折戟沉沙,锒铛入狱从高出跌落

那年,我在玉溪,在前往褚时健褚橙基地的路上。

遇见了前来接待我的黄总,在公司闲谈的旅途中,黄总给我品尝了放置三个月还未腐烂的褚橙,同时平淡地说到了褚时健:“老人家,之前,犯了一些错误!”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这样写道:“‘褚时健现象\'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转型时期的中国商界在法制观念和价值评判上的模糊、矛盾和迷茫。”

90年代,中国的无数企业进行转型,其中很多的企业老板通过股份改制,把属于国家的企业,转为了自己的股份企业。

2017年因病离去的浙江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就曾在1992年与政府明晰产权,并成功把政府产权转为了1/3,此时的万向集团实质地成为了鲁冠球的私人集团。

1997年褚时健不仅没有把红塔山集团,没有通过产前改制变成了自己的企业,还因为贪污锒铛入狱。

那个在中国创造了无数神话的人,就这样瞬间滑入深渊,在监狱里他最疼爱的女儿,畏罪而自杀。

那年我同褚时健的外甥女婿,一起从玉溪前往新平褚橙种植基地。

褚时健年轻的外甥女婿,2008加拿大留学归来,与老人共同管理红红火火的云冠脐橙。

4个小时的路途中,我们聊了很多的话题,聊到了新平,聊到了加拿大留学生活,但是均避忌谈起老人家的过去。

谁没有犯过错呢?

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写到的一样,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

这一切只有历史,只有后人去评价了。

04、从头再来,创建中国第一的冰糖橙——褚橙种植基地

在中国有两个知名的企业家,他们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企业曾经做得有多大,而是他们都曾经历失败跌入谷底,最后又成功地翻身再来。

一是史玉柱,二是褚时健。

也许你一定知道史玉柱,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当年史玉柱在经营巨人大厦失败之后,通过脑白金成功翻身再来的经典台词。

2002年因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锒铛入狱的褚时健75岁获批保外就医,保外就医后,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植褚橙。

2014年云冠橙子,成功地实现了“一万亩”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每年10月,云冠橙子通过电商等平台,便能轻松地全部销售。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还未品尝到褚橙,却早已销售一空。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曾多次前往基地拜访,这个他崇拜的中国企业家褚时健。

人生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之后不敢从头再来。

褚时健通过种植橙子,又一次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赢得了世人的崇拜。

我在褚橙基地的时间里,因为机缘不巧,没有遇见那个让人膜拜的老人褚时健。

一生波折起伏的褚时健,享受过无数的荣誉,也经历了无数的磨难,无论世事变化,他依旧保持着那个低调、谦虚、优雅的性格。

不愿意接受采访,不愿意接受奖项,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给他写传记。

我想这种伟人,见到挺好,见到不到也罢,让他的这种伟大的品性,保留在自己的心中就好。

伟人永远成为伟人,你做好自己就好。

《褚时健传》读后感范文(3)

读《褚时健传》的感觉跟读《Elon Musk》和《Jobs》这两本传记的感觉是不同的,不管是Musk还是Jobs,在工作中总给人mean的感觉,而褚时健除了是个伟大的企业家之外,还是一个好人,一个懂得怎么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的智者。褚时健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很多,书中介绍了那些大的节点,但正是这些节点,把褚时健的做人做事的品质都完整地表述了出来。此文仅记录一些我的个人想法,也以此来鞭策自己。

贵人

人的一生肯定会遇到很多人,但是能称得上贵人的肯定是少数,而且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遇到贵人。对于褚时健来说,书中描写了三个对褚时健的人生起了关键作用的贵人。

堂哥褚时俊

褚时健少年的时候,由于父亲早逝,他要承担农活、家务活以及烤酒的活,加上他还喜欢拿鱼(抓鱼),小学毕业以后,就没有继续上学了。直到有一天,堂哥从镇上回村子,和褚时健一起烤鱼吃的时候,跟褚说了一番话,意思是觉得他很聪明,应该去昆明读书,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在家乡的村子里过一辈子。褚时健对于这个堂哥一直很信任,听了他的话以后,褚时健好像突然被点醒了一样,之后就去了昆明读中学,然后加入共产党。

这个人生节点,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并不会起什么作用,但是却是改变褚时健人生轨迹的一番话。这种感觉就像人突然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然后就悟到了一些东西,这样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

从褚的经历里面,也让我回忆起一个改变我人生轨迹的老师。小学五年级之前,我的成绩只能算中等,如果是这样的成绩,是基本没希望进当地最好的初中的。五年级之后,我们换了一个数学老师姓项,项老师成为我们班数学老师之后第一个规定就是:“想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数学竞赛的习题书‘必须’做到XX页”。这个规定跟之前的数学老师完全不一样,由于我害怕如果完不成就没有资格参加竞赛(我们小学竞赛一等奖就可以去最好的初中),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就自己自觉地到学校和住校生一起晚自习做习题。等到竞赛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没有几个人完成了项老师制定的目标,但是没影响他们参加竞赛。不过也正是由于我完成了目标,做了那么多竞赛习题,在那次至关重要的竞赛中,拿了一等奖,也就顺利进入了当地最好的初中。现在想想,如果没有项老师的“强制”的规定,我可能还是只能拿竞赛三等奖,然后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读最好的初中。

普朝柱和朱奎

普朝柱和朱奎是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时期的云南省的两位领导,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之后的多项改革,都离不开这两位领导的支持,有些政策甚至是只为玉溪卷烟厂设立。这两位领导的想法和褚时健很一致,只要能为国家多创造税收收入,那什么改革都应该去试试,哪怕是违反一些规定的做法。褚时健也没让两位领导失望,不管是原料方面还是制烟工序以及设备的更新,最终都反应到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不断增加。

如果换了其他畏手畏脚,怕担责任的领导,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改革之路在政策支持上肯定做不到这么顺利。而这种桎梏,会让很多烟厂的改革措施胎死腹中。

做事

褚时健人生的大部分时候,都没有闲着,都在科学地做事,并且懂得让利与他人。

闲不住的人

少年时期的褚时健,因为要帮着母亲分担家里的活,不管是农活、家务活还是烤酒拿鱼,他没闲着;到了后来去读书,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也没闲着;甚至是后来被打成右派,入狱后出狱,还是没有闲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闲着有什么意思”。对于他来说,闲不住要做事情,不是为了多少的名和利,他就是单纯得想把事情做好。正是因为褚时健这样的性格,也让他在做事的时候能够排除很多干扰和诱惑,专注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

科学地做事

少年时候在家里烤酒,褚时健就琢磨出怎么样烤酒才能让出酒量更多一点;后来在糖厂榨糖,找出亏损关键,加上把蔗糖渣利用起来烤酒,让糖厂的效益最终好起来;在玉溪卷烟厂的时候,更新制烟设备,改进流程工序,指导农户种出高质量的烟叶原料等;75岁高龄开始包山种橙,学习书里的知识,加大橙树种植的间距,挖水渠引水等。

褚时健好像有种特殊的能力:就是每做一件事情,都能找到关键的点,然后去一个一个攻克难关,我想这跟老爷子不断学习知识并且总结经验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试想这世上有几个人能够活到老学到老,75岁以后种橙还接着研究如果科学地种橙,提高产量以及橙子的质量。

让利与福利

糖厂时期的“以路换甘蔗”、“以酒换甘蔗”;玉溪卷烟厂时期,拨款给农民种植烟叶,重金奖励对高质量烟叶种植做出贡献的技术专家;兴建楼房,改善卷烟厂职工的居住环境。这些让利与合作伙伴,给基层员工真正福利的做法,让褚时健不管在对内还是对外事务上,都慢慢能得心应手起来。同时他自己也总结出:“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让相关各方能够利益平衡,都能从中获利。”

人生关键节点上遇到的贵人们,以及褚时健做事的方法与态度,成就这样一段传奇的人生。面对一次次的人生低谷:少年丧父,被打成右派,被判贪污,褚时健总能从脚踏实地做事开始,慢慢恢复回来,这样顽强并且旺盛的生命力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啊。

《褚时健传》读后感范文(4)

在担任主任工作期间,时常听人说起一个传奇人物——褚时健,昔日红塔集团掌门人和“褚橙”创始人,听大家津津乐道他富于传奇色彩、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尽管跌落谷底,却从不气馁、积蓄力量谷底反弹。从那时起就想要了解他,了解他背后的故事。

工作之余,用了两晚的时间读完了《褚时健传》,细细读着,发自内心的敬佩油然而生!贫苦出生的他对知识的渴望和改变命运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追根究底的探索与钻研精神、非凡的胆识和能力、战略性的眼光与商业智慧、以及他对国家、家乡、土地和农民的广博情怀、甚至到了73岁古稀之年,在坠入人生低谷之时,再次进入全新的领域开启他的第二次事业,在贫瘠的荒山上兴致盎然地规划他那宏伟的至少需要花费近十年心血才会有所成果的创业计划的那种坚持与执着、乐观与豁达,至今80多岁还在为如何进一步提高褚橙的品质问题绞尽脑汁,这种穷尽一生去直面和迎接各种问题与挑战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并打动了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褚时健为自己取名的来由,也正是凭着这样一股自强不息的坚持与执着,褚时健的创业故事成为一代神话。为什么别人看来棘手而他经手的事,都能成功顺利的解决呢?

在工作中,他有着一种决不向困难低头,遇到问题潜心钻研的创新突破精神。无论是做糖、做烟还是做橙,他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最初在技术上都是门外汉,但事实证明,不管他做的哪一行,最终他都成为了技术上的行家,进而成为管理上的行家,而这背后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强烈的顺藤摸瓜的问题意识和应然性的思维方式,付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艰辛努力,他所追求的是“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大事小事都一样”,所以他不怕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最后跨越重重问题,成为了技术和管理的领先者。而我们在工作中又有多少人还在按部就班、墨守成规,遇到问题退而却步、甚至埋怨推诿,找出一大堆失败或不可行的理由,如果我们都有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沉下心来潜心钻研,不断突破,像他一样身体力行的去摸索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局面是否会有更大的改观,人生价值是否会有更充分地体现呢?

在生活中,面临挫折他有一种永不言弃、主动寻求机会的坚持与执着。他的人生中有过两次大的低谷,1959年被莫名其妙打为右派,下放农场21年之久,但丝毫没有磨灭他的信念与意志,反而在这里他个人的能力与才华得到了练就与施展,将糖厂扭亏为盈提高职工待遇,传为一代佳话;1999年,因分配与经济问题从亚洲烟王神坛跌入谷底,被叛无期徒刑,同年,女儿狱中自杀,承受老年丧女的悲恸。然而种种的不幸并没有阻止他奋斗前进的脚步,让我印象深刻也不得不折服的是,在狱中偶然的一次品尝冰橙竟能启发他的二次创业方向,在服刑期间便开始用脚步在无尽的荒山上丈量果树种植尺寸,身患多种疾病保外就医的他有着与妻子承包2000亩荒山的雄心壮志,开始人生第二次创业,最终,褚橙风靡全国,成为“云南最好吃的橙子”“中国最励志的橙子”,他本人一举成为亿万富翁。从“烟王”变身“橙王”,是自我价值的证明,更是对人生的重新洗牌。他在面临巨大挫折时,总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把跌倒当成爬起,面对重重困难,一次次通过自己的努力点燃希望之火,谁也无法想象76岁的褚老与人谈论六年后橙子挂果的景象。一个已然80多岁的老人,还在为自己的事业兴致勃勃的在山间奔走,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经历生活中的小小挫折就怨天尤人、甚至放弃呢?

合上书本,褚时健常说的一句话依然萦绕耳边,他说“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笔财富。但一个被经历的苦难压倒的人,是无法得到这笔财富的。任何时候,我都想干事情,成绩算谁的我不在乎。我觉得,人在任何时候精神都不能跨,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有所作为,这是对自己负责任。人不光要承受苦难,还要有战胜苦难的能力。”

感悟一:活在当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褚时健在遭受重重打击后,还能以耄耋之躯创造个人品牌“褚橙”。而我们却总是为自己贴上“90后”“奔三”等等的标签,自困于生活的棋局中瞻前顾后、举步维艰,想要“破局”而出,却缺乏“破局”的勇气,为自己的怯懦和不作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从褚时健的身上,我们发现原来奋斗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从现在开始努力,一切都不算晚,忘记昨天和曾经如何,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当下。

感悟二:褚时健的“应然性思维”——应该怎么做。其特点是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只要事情是有价值的、合逻辑的,他就会一定要想办法寻找突破口,正如他自己所说,追求完美、追求卓越,不是目标、不是理想,只是一种性格。正是这种性格让他在任何工作环境中,都能找到突破口,扭转乾坤。

感悟三:工匠精神。从糖厂牛刀小试到铸造红塔奇迹再到打造“褚橙”神话,褚时健成功的秘诀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十六个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人的发展,贪多求快都是大忌。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与提升,量的积累终能达到质的飞越。

人生总有起伏,于高峰时光荣绽放,在低谷时沉潜内修。今天的宠辱与得失,放长眼光看,都可能是笑谈或是成长的台阶。山高人为峰,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一位扎实沉稳,不停向前的老人,让我们体会到的是一份为人处世的智慧与勇气——坚持、努力、能力。

推荐第5篇:褚时健传记读后感

匠心精神,铸造卓越

一生都是个传奇,不论做什么都体现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与极强的意志力,将工匠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创造了一生的奇迹。

少年丧父,作为长子,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为母分忧,照顾弟妹,从小就体现了异于常人对品质的追求,对酿酒的反复研究,能通过观察比较,创造出高于平常的出酒率,赛过了多年的老师傅,并且在卖酒上也体现了自己的商业头脑,光凭敲几下就能判断酒的度数,进而根据度数来调整价格,创造出了最大价值。

为家庭分忧几年之后,经过堂兄的一席话,唤醒了心中一直的想法,重新进入学堂,并且在战火纷飞的时期,逐渐走向了共产党,一步步的成长,将自己的所有心思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并且出色的完成了每一次交付的任务,在工作中体现了自己独到的处事方式,换位思考,以理服人,不强制。

人生的第一次坎坷也从这里开始,被划为右派,与妻儿分离,被派往农场工作,险些丧命,而能挽救性命也正是因为以前积累的关系,才能在最危险的时刻,得到别人尽心的救治。在农场工作的这段时间,平和的心态帮他度过了这段难熬的岁月,等到了熬出头的那天。

平反以后被派往糖厂工作,开始了其对企业管理的历程,充分将自己的匠心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从一穷二白,人心涣散,通过自己的铁腕,通过自己的不断研究,不断改进,创新管理,起死回生,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也为后来在烟草界的传奇奠定了基础。打铁仍需自身硬,始终将技术摆在第一位,如果自己都不懂,就无法去管理别人,这是一直坚守的一个信念。

进入卷烟厂,面对与糖厂同样的条件,甚至更为恶劣,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与高超的自学水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将事业推向了顶峰,将自己的匠心精神与对品质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为了目标的实现,用尽一切可行的办法,未曾为自己考虑过,选择退休的时候,得不到批准,不能急流勇退,也为自己的第二次坎坷埋下了隐患。

花甲之年,锒铛入狱,女儿自杀,妻子坐牢,儿子不能回家,孙子无人照顾,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是更严重的打击了。

但是传奇也未因此而终断,假释出狱与妻子团聚,开始了新的人生追求,回归自己最爱的农业,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匠心精神,从门外汉到比几十年经验的人还要有对问题的敏锐度,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创新管理方式,耕作方式,这是一个七十几岁老人做到的,到现在能做到年产上万吨的橙子,人生与事业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又再次在最低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得不叹服其传奇的一生,起起落落,不断的追求卓越,在最严重的打击之下,依然从未放弃自己内心的追求,创造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传奇。

真正体现了新时代要求的匠心精神,将事情做到了真正的小而精,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达到了巅峰。

对于做人方面,其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给自己积累下了无数的人脉,在最困难的时候最能体现身边人的价值,最能体现是否是真交情,正因为自己的付出,诚恳的待人,才能在自己最难的时候依然有无数的人来帮助自己,没有因为自己的苦难而被抛弃,有了重新创业的资本,人脉与资金。

看待变故的平常心使他自己在最难的时候,依然能直视苦难,不放弃,有了创造新辉煌的机会。

无法用言语表达敬佩之情,顶礼膜拜。

推荐第6篇:褚时健人生

曾经名震四海,后又销声匿迹的褚时健,现在又意外地回到社会公众的视线里,并且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橙子。

他的辉煌开辟了一个时代,他的悲剧也结束了一个时代。如今,他以独特的方式继续证明着自己存在的意义。

记者 尹鸿伟 发自云南玉溪

2009年1月末,在云南省著名律师马军的极力引荐下,记者才得以顺利进入褚时健家——一处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城郊的别墅。头发花白,已经82岁高龄的褚时健家里似乎从来不缺人拜访,总是一拨走了一拨又来,只是他不太愿意面见记者。不过,作为他多年的朋友和法庭上的代理律师,褚时健对于马军这种为数不多的看望显得很高兴,除了亲自端上一大盘橙子,话匣子也渐渐打开。

“主要是觉得心累,不想公开多谈了。”曾经被誉为“中国烟王”的他坐在阳光灿烂的别墅四合院里,手指里不断夹着支“玉溪”吞云吐雾,“我希望人们忘记了我,我出名太多总会有人不高兴,我现在就种种橙子算了。”

大约在2008年初,云南省玉溪、昆明等一些城市里的水果摊上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橙子品种,橙子的名字倒不引人驻足,却是广告令人眼前一亮:褚时健种的冰糖橙。

曾经名震四海,后又销声匿迹的褚时健,现在又意外地回到社会公众的视线里,并且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橙子。他说:“我种橙子已经进入第7年,以后树长得更大,橙子会结得更多,味道更好。”

尴尬人生

褚时健于1928年出生在云南省玉溪市的一个农民家庭,自1979年10月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后便荣誉不断:1990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在其领导玉溪卷烟厂(后为红塔集团)的18年里,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有1400亿,其中仅“红塔山”的品牌价值就达400多亿。

褚时健的不平凡在于:在他的带领下,玉溪卷烟厂由一个根本不知名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亚洲第

一、世界第三的国际著名烟草企业集团。这样的成绩,显然不是一些人所认为他掌握了“一个国有垄断型的、并且实行专营的特殊行业”那么简单就能够获得,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仅中国国内的烟草企业当时就数不胜数。

但随后的1995年,褚时健因为被人举报而被调查,并于1997年7月正式被捕,最后锒铛入狱。此前,他的女儿褚映红和妻子马静芬也被河南省洛阳警方控制调查,1995年12月女儿在被扣押期间自杀。当时,云南省委主要领导找到马军,要求他以律师的身份代替褚时健处理有关事务。马军立即赶赴河南洛阳料理后事,亲自把褚映红的骨灰带回云南交给褚时健。后来,马军又应褚时健本人的要求,为其作了法庭辩护。

褚时健说:“我们一家人的命运与马军律师已经密不可分。”

“按照当时中央一些领导的意见,褚时健因为涉案金额巨大,应该被判死刑,立即执行。我作为他的代理律师也被各种组织、领导找去谈话,但是我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辩护观点,为此也得罪了许多单位和领导。”事隔多年后,马军律师终于透露了秘密,“1999年1月,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减刑为17年,2002年初获准保外就医。随后合作多年的云南省烟草公司和红塔集团不再聘任我为企业法律顾问,而云南省高级法院院长孙小虹不久后也被借故免职,可以想象当时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对于褚时健问题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隐藏着大量„包括高级干部及其子女以烟牟利‟等至今无法公开的秘密。” 褚时健:渴望获得公道评价

1

(褚时健已经是一位82岁的老人)

褚时健这个名字在云南省、在全国烟草界一直被提及,尽管他曾经因为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175万美元被判刑关押,但是熟悉他的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他,而是给予了他极大的同情与谅解。在监狱服刑期间,经常有很多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想方设法到狱中去看望他。

马军律师说:“褚时健使„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他领导的企业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数以千亿计,但是褚时建18年的总收入不足百万。当时企业家激励机制与监督体制的不健全葬送了他的政治和职业生命,他的错误有不可回避的历史和制度原因。”

的确,农民出身的褚时健以战略性的眼光,强化云南地方资源优势,抓住烟草行业发展的机遇,使玉溪卷烟厂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国烟草大王,云南地方财政支柱。当时云南省的财政收入曾经有过这样的比例:70%来自于烟草行业,玉溪卷烟厂又独占了其中的70%,换言之后者

曾经占到云南省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样,褚时健既是云南省最大的“财神”,更是全国许多人发财致富的“财源”。

“在为褚时健进行法庭辩护之前,云南省委主要领导亲自约见我,鼓励我充分尊重、运用法律为其进行辩护,关心、惋惜之情自不必多言。”马军说,“后来我之所以提出„富庙穷方丈‟的辩护观点,是因为褚时健是在不该拿钱的时候,拿了他应该拿的钱。我不是为了帮助他开脱罪责,而是希望警醒社会、警醒政府,对于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些特殊事件应该特殊应对。”

马军很感慨:“作为为民族工业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国企领导,褚时健一年的收入竟不如那个时期的歌星登台唱一首歌,而且他进去了,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也调整了。”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褚时健落马后,其继任者字国瑞,年薪加上奖金合法收入已经超过100万元——褚时健一辈子的工资也没有那么多。而如今,国企高管们享受数百万,上千万,甚至数千万年薪,还配以干股,已经是家常便饭。不过,曾经因为“褚时健现象”而不平,进而呼吁“高薪养廉”的人们却似乎更尴尬,如今拿着高薪的那些人并没有放松对金钱的贪欲,甚至愈演愈烈。

褚时健案发后,有经济学家曾经说:“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而惋惜。”那时候人们都在议论,以为褚时健的一生将到此结束——即便不是生命的结束,至少也是事业的结束,他必将渐渐消失于公众视线。

于是,即使褚时健已经被公开判刑,在监狱里服刑,但是关于他的各种传说故事仍然在云南省内和烟草行业里神秘地流传,讲述故事的人都认为:第一,褚时健的才能无人可以代替;第二,云南省一定会想办法挽救他;第三……

不过,英雄之所以不同于凡人,最重要的是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褚时健的感悟是:要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对待挫折,做人一定要心宽,不要有太多计较,要坚持往前走。我有一些老朋友,一遇到挫折就消沉下去了,站不起身来了。” “褚橙”风靡

“无论如何,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更令我放心的是,褚时健仍然活得很好。”马军说,“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经过7年的辛勤耕耘又种出了著名的品牌橙子,这样的老人值得尊敬。”

历史的水波一波一波地远去了,就留下来它岸边的这些痕迹,犹如褚时健的“红塔烟草帝国”,它们是事物成绩存在的表征。但是作为后来的褚时健,在经历女儿狱中自杀,自己身陷囹圄的沧桑后却变成了一位更坚强的老人,在75岁的时候,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承包了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附近一片面积为2400多亩的荒山,种下了34万株橙树苗。

“我带着妻子进驻到荒山里,穿上农民劳作时的衣服,再次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身有严重糖尿病的褚时健说,“有许多人关心我,生活本来不成问题,但是我闲不住。众所周知烟草的事情我不太方便介入了,但是我还有其他事情可以选择做。”

在日常生活中,褚时健发现美国进口到中国的水果例如橙子、葡萄和樱桃等口感很好,但是价格也非常贵,这让他不由有回想起过去那些岁月:“当时人人都说欧洲、美国的烟比中国的好,中国永远不可能生产出像„三五‟、„万宝路‟等著名香烟,但是我不信这个邪,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终于打造出了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烟牌子。”

思考到水果的问题,褚时健决心“重出江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信心,“种出和美国橙子一样好吃,甚至比美国更好吃的橙子来”。

尽管有着多年成功栽种烟草的农业经验,但是褚时健发现种橙子和前者有许多不同,因为橙子有着自己的许多特性,在水分供给、营养成分配给、枝条留密和虫害、病害等方面都需要一项项去观察、实验和研究,可以说栽种橙子的技术特性依然很多。

“我是边学习、边总结,并且和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朋友们进行了长期的合作研究,过程中困难的确遇到不少,比如糖份、酸度、日照等情况都需要细致应对。同时对于肥料的配制,灌溉用水的选择都花了心思,尤其灌溉用水都是从远处特别运来,以保证橙子味道的纯正。”褚时健说,“我一直鼓励自己,要做就要成功,要做就要做好。美国人能够种出好吃的橙子,我也一定能种,我不会比他们差。”

一名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甘心成为了面色黝黑但健康开朗的农民。五六年后,褚时健所栽种的橙树终于结出了果实,开始由于信息不够,主要是靠一些老朋友帮助购买,包括集团消费。他说:“质量好了,口碑就好,所以我从不主动宣传。”

3 果然,后来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昆明街头的其它橙子10元4公斤随处可见,而他种的冰糖脐橙8元1公斤还很难买到,而且很多橙子更是一采摘下就发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销售。

(褚时健和马军律师有着特殊的关系)

马军说:“一直有人恶意中伤褚时健,说他以前在烟草行业的成功靠的是国家资源。而现在他二次创业种橙子的过程,并没有依靠什么国家资源,基本上靠的是产品质量和公平的市场竞争,但是他仍然很成功。”

现在,褚时健承包的果园里已经有300多人在工作,果农们基本都来自附近山区。他引用了以前种植烟叶的管理经验,给每棵果树都定了标准,尤其产量是固定的数字,因为果实太多会影响后期质量,所以果农一见到差点的果子就主动摘掉,杜绝了以次充好。他还制定了激励机制,一名果农只要承担的任务完成每年就能领到4000元工资,质量达标的再领4000元,年终奖金又有2000多元,这样正常情况下一名果农一年能领到1万多元,个别人甚至到达2万多元,明显比到外面打工挣钱还多。褚时健表示:“我愿意带领在果园中打工的农民一起走向富裕。”

“有一次我去了解沃尔玛里的销售情况,发现我们的橙子已经卖完了,而旁边美国进口的橙子还剩了一大堆。”褚时健乐呵呵地说,“顾客们认为美国的橙子皮偏厚,味道偏酸,而我们的橙子水分更足,甜味明显,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这些可都是我们大家多年心血的成果。”

褚时健说:“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做,不可能做不好,以前我种烟是这样的态度,现在种橙子也是这样的态度。其实种东西和培养人是一样的道理,一方面是要用心,另一方面是前期施与的养料要合理,这样才可能结出好果实。”

他表示,目前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产品都普遍品质不高,就是因为对“原料”重视不够,对前期投入不够,而只注重后期“加工”,“其实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一样的道理,全社会对于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行动上仍然遵循一些陈旧的习惯”。

公道评价

马军表示,尽管平时很繁忙,但是褚时健的情况一直为自己所挂念,除了多年的朋友交情和法庭上的据理力争为其保下了性命,马军更有着独特的评价:“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怎么度过自己

4 的晚年,褚时健给了大家非常好的示范。”

不过,也有人对褚时健能够被顺利减刑、保外就医和保外期间能够重新创业提出了异议:“褚时健的身体能创业,却不能坐牢?”当然这样的评论马上遭到了更多人的反驳:“如果没有褚时健案,也许就不会有今天国有企业老总们扬眉吐气的生活。”

而褚时健本人现在已经不怎么在意类似的评论或争议了。

“现在,小果园就是我们的世外桃源,除了在家休息,我的时间几乎都花在怎么种好橙子上了。”褚时健说,“其实自从我恢复自由以后,不断有朋友来请我去做烟草方面的顾问,承诺年薪都在30万至50万以上,另外还有各种优厚的福利。但是我真的不想再出头做事情了,一是年纪大了,二是不想再出名了,因为我这个人不做事情则已,一做就要做成最好的。”

虽然口头上一直很谦虚,话语里也很谨慎,但是褚时健家里随处堆放的各种书籍、报刊,电视里经常播放的新闻节目其实已经在透露出他的“秘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境在他的身上有着明确的体现。

“烟厂的人也经常来请我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包括生产技术和田间地头的种植技术都有,但是每次我也只是谈些简单的意见,他们听不听、用不用我的建议我并不太在意,但是我保证自己不会乱说话。”他说,“我现在每天都在看新闻,毕竟搞了半辈子经济工作,对国家、地方的许多事情还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一般不公开发表意见了,甚至不太愿意告诉别人„我仍然很关心国家的经济活动‟。”

(“红塔山”品牌上永远有着褚时健的痕迹)

褚时健表示,平时自己不断边了解、边思考,总觉得现在许多工商企业的做法有问题,如果纠正、改良了其实可以做得更好,发展的空间会更大。

在褚时健的新企业里,他明确表示自己只负责技术方面的事情,董事长是他的妻子马静芬,同时由外孙女负责销售方面的工作,“我现在是为她们打工的,靠技术吃饭。”

尽管褚时健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波折,但是他的能力和贡献却一直被认可,很多中央和云南的领导到玉溪出差,都会不约而同地问一个问题:“老褚现在身体怎么样?”许多退休后的干部也隔三插五地找理由上门看望他,甚至到果园里找他叙旧。

“尽管上级领导和在任的领导们都不直接来看望我,但是他们对我的关注和关心我是知道的,这让我觉得他们还算是有点良心的人,所以我也能够理解他们的难处。对于我的那些过去,大家都不愿意多谈了,包括我自己也一样。”褚时健说。

马军表示,对于褚时健过去的各种荣耀与是非,包括其被批准保外就医,并且在刑期正式结束前栽种橙子等情况,社会的关注度一直都很高,有人觉得对他的宽容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也有人认为对他的纵容是对法律的不敬,种种言论从来没有停息过。事实上,无论在云南省内外,还是在企业界内外,对于他的评价一直都有褒有贬,但是有关他的命运与行踪则一直是个社会热门话题,“尤其在云南省,谈烟草、谈企业时,始终很难避开褚时健这个名字”。

褚时健说:“不论我以前做得对不对,只要别人能够承认我曾经在经济工作上做了些好事情,我就认为评价公道了,自己也就知足了。”

推荐第7篇:褚时健传读后感850字

我与《褚时健传》的缘分,源自图书馆的一次偶遇,这也开启了我对褚老的了解和迷恋之路。我羡慕他,因为他的故事紧贴着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我敬佩他,因为他在与时代和命运的碰撞中书写出了自己的传奇。《褚时健传》读毕,感慨万千,有人震惊于他在历史洪流中的智慧和勇气,有人臣服于他跌落低谷时的沉着和豁达,而我,震撼于他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的毅力和勇气。

一帆风顺的人生,如同童话故事,玄妙美好却不可得。曾多少次,我在困难面前萌生出了“得过且过”的念头,在磨难面前产生的“畏缩不前”的心理,褚老的现实经历,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让我汗颜。一支烟、一个褚橙、一本书,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与褚老的故事交汇,这是我们的幸运。这个在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这位将地方工厂发展成世界级行业巨头的能人,这位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的强人,通过自身经历向我们展示:风雨后的彩虹更加美好,风雨中亦有柔情。

风雨前的预防是智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身处于世、为人事故的准则。纵观褚老一生的跌宕起伏程度,绝非常人所能及,他曾历人生之巅,俯瞰事态万千;也曾尝人间至苦,历经牢狱之灾。而他却在历经风雨后,依旧看到生活的美好;几经波折后,仍然心怀坦荡、拓步向前。“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褚老人生的写照,也正是因此,足够的知识储备让他在人生旅途中心怀智慧、脚踏担当,于人生旅途中阔步向前。人人欢喜于一帆风顺的人生,然而,命运之于你我每一个人,似乎都是残忍有余、温柔不足。于人生旅途中徜徉,做好风雨前的预防,之于工作、之于生活,均百利而无一害。市场之于每个人,都是在些许的规律中变幻莫测。而褚老可以紧紧抓住这些许的规律,纵观全局,了解市场,改进技术,这就是他未雨绸缪的智慧。于你我而言,能力有限,虽不能有纵观全局、造福万民之才,但在人生道路上,做好计划、做到预防,走好自我人生之路,也不失为社会功德一件。

风雨中的应对是能力。当一马平川的希望落空时,当峥嵘险峻的困难来临时,强者披荆斩棘,而弱者止步于此,于人生百态的磨难中,褚老属于前者,这才有了我们津津乐道的人生励志故事。很多人感慨于人生在世的不易,既要面对繁忙复杂的工作,又要过好看似“一地鸡毛”的生活,人人想寻求工作中的欢乐、生活中的惬意,然而,暴风雨的来临往往非你我可左右。褚老是这样一个老人,在满腔傲骨中受牢狱之灾,在舐犊情深中忍骨肉分离之痛,他有着超人的智慧、缜密的思维,在人生的暴风雨中他始终站立,凸显一代人的担当和智慧。在风雨中,若有广厦千万间为你建立温馨一隅,这是你的幸运;若有一把油纸伞为你遮风挡雨,这是你的福气,若两者均没有,那么你需锻造你的能力。事态万千,风云变化,于人生之旅中所遇、所感、所想不可测、不可知,唯有能力是你永久的保护伞,可以让你在坎坷道路中乘风破浪,一路前行。为此,你需“知不足,然后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风雨变幻不可测,若能在风雨之后依然坦荡,那这就是一个人的胸怀,这正是褚老的人生写照。因为有他得胸怀,才有了“褚橙”的励志故事,才让我们后辈有了得以效仿的对象。愿你我在工作、生活中,如褚老一般,缜密细致、胸怀坦荡,历经风雨后仍能发现生活中的柔情。

推荐第8篇:75岁创业的褚时健

【田朴珺2014年6月专栏】75岁创业的褚时健

2014-06-03 09:43:28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39576 次 | 评论 0 条

因为好奇,我问了褚时健先生一个问题,“褚老,您最快乐是什么时候?最艰难是什么时候?”老先生的答案是:“别人认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不快乐。”

两个月前,在云南哀牢山嘎洒镇,我见到了传说中的褚时健先生。他穿着泛黄的圆领衫,领子都洗卷了,黑色的裤子松松垮垮,站在村口的小饭馆等我们吃饭。听说我们要来,他上午十点多就在这里,等了我们两个多小时。

很多人知道褚老的故事,有几个标签都可以贴给他: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优秀企业家,中国烟草大王,曾经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物。在别人眼里,他最快乐的时候,应该是烟草大王时代,他用18年时间,将濒临倒闭的云南红塔卷烟厂,变成年纳税高达300多亿的超级企业。这是上世纪90年代的数据,300亿元放到今天是什么概念?

那时候,“褚时健”三个字是金字招牌,他随手写张纸条就相当于几十万,褚门难进,一面难求。在外人看来,这时的褚时健风光无限,谁能说不快乐?

“虽然别人认为我应该很快乐,但我不快乐,出差到北京也不敢让太多人知道,我不敢露面,找我的人太多了,多得没有办法,我非常不轻松。虽然要讲指标,中国工业的十项指标,我们都遥遥领先,但我的压力很重!”颇有种高处不胜寒之感。

但真正的不快乐应是随后,1999年,72岁的他临近退休却身陷囹圄,“褚时健”这三个字成为一代企业家争议叹息的对象。用他自己的话说,“要改革,总要有人付出代价”,他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最具标志性的悲剧人物之一。

75岁因严重糖尿病被允许保外就医,褚时健此时已是风烛残年,从任何角度看,这个历经坎坷的老人,都该安度晚年了。但他没有这样,他选择“再创业”。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出狱时已经没有工资了,只有老伴的退休金,一个月两三千,“不能闲,也闲不住”。在我理解,就像我们一进门他紧紧握着我朋友的手半天,说的那句话,“80多岁了,心还是不甘!”他的不甘心只可意会,其实是不想窝囊而死。在一边听到这句话,不知何故,我就开始抹眼泪。他老伴看到了,对我说,“你别哭啊,我们现在不是挺好的嘛?”她越是这样安慰我,我心里越是不知哪儿来的酸楚。

褚老最开始想开矿,但这是大生意,以他当时的经济状况,想想就算了。于是想做点小生意,比如,卖米线。他路过一家生意极好的米线店,那里的客人要排长队,他问老板一碗米线赚多少,一天能卖多少,老板说,“一碗米线赚一块钱,一天能卖1000碗”,

褚老一算,一个月可以赚3万,于是动心筹划做米线。他请了师傅研制了两碗米线,但一碗做甜了,一碗做酸了。就这样,米线没做成。

后来,他想到年少时家里有两棵橙子树,另外云南的水土很利于种湖南的橙子,又开始筹划。了解情况的人跟我说,“种橙子、卖橙子,这个门槛最低,没人再会说什么闲话”。

75岁褚时健开始上山种橙子。种苗种下去时,他跟朋友描述六年之后丰收的景象,朋友推算,6年之后,81了,“一个70多岁的人创业,向大家描述80多岁时的景象,简直不敢想象。”最初的种植面积是2500亩,成本2000万,因为包山地要花钱,种苗要花钱,很多朋友借钱给他时说不用还了,但他承诺“必须还”,有一个退休工人给了他200块,褚老夫妇不要,但工人哭说,“你以前对我们好,现在落难了,这个钱你一定收下”。

“不敢想象”的事情成了现实,10年后一橙难求。“烟草大王”变身“橙子大王”。再加上之前太多的人生故事,“禇时健”三个字又有了其他意义。褚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入口的水果,我听说,有的孩子参加大考时都要吃一个褚橙,吃“励志橙”居然成为新习俗。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最快乐时,他说,“现在我觉得还差不多。我没有专利保护,每年赚五六千万,规模在不断扩大。这12年,最主要的是种果子,每年看到果子长,慢慢长大了又过去一年,到2007年把债都还清了,才感觉这事算成功了,人才轻松了。”

对,卖橙子一年能赚五六千万。当他阐述什么是快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想想当时的情景,再看今天褚橙在全国的荣誉,正是印证了巴顿将军的那句话,“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跌到低谷时的反弹力。”

有人曾说,他以前在烟厂的辉煌是占了政策之便,说昆明街上随便一个挑扁担的都能把烟厂管好。今天当他在没有任何专利保护的情况下把农场做成功,证明了自己之后,快乐还有这一层。

我在想,这个老人当时种的是橙子,如果当年他选择做米线,也许会成为“米线大王”。我问褚老,“到目前为止您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他说,“在做实际的事情时,没有把事情做好的,还很难找出来。”他中学时为赚学费酿过酒,后来参加过游击队,当过地方官员,管理过糖厂、烟厂,现在又种橙子,在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领域里做事情,他的态度始终如一。他说,“事情做好了,乐趣就在里面,不管大事小事,事情做不好,心不安,晚上睡不着觉,脾气不好,一点事都挂不住。”

朋友跟我说,2003年他去看过褚老,当时储老正为了修水泵跟别人砍价,要价80,他只想出价60,两人争了几个来回。朋友当时差点落泪,一个为国家纳税近千亿企业的老板,此时为20块钱讨价还价。

种橙子其实不简单,刚开始,他找来的农民受不了这份苦,干两天就走了。没有人手,两个年龄加起来超过140岁的老夫妇只能自己来,索性就住在田里,搭个棚子睡,抬头就能看到天。

雨季来临,橙子会掉一地,虫灾的时候,橙子会烂,褚老想了很多办法,找专家不行,找农民不行,只能自己找书看,经常一个晚上一个晚上睡不着。我很好奇他这些年的阅读,他给我拿出一堆书,包括《柑橘技术100问》、《柑橘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脐橙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柑橘栽培病虫草防治彩色图谱》„„我翻看这些书,有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书里面夹着橙子叶,整整齐齐;另一个是书上密密麻麻记着笔记,这些笔记主要和如何使用农药有关。这些书,价格都不贵,十几块一本,我想在这些书里,很难寻找到种橙子的秘诀。褚老说,“每个地方种橙子的情况都不同,土壤,气候,品种,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能把橙子种好,除了看书还要自己摸索。”个中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现在,雨多的时候,橙子还是常掉,夫人很心疼,褚老哄老伴说,“别怕别怕,咱们可以涨价嘛!”说完,在场的人都笑了。现在的褚老,烟抽得少了,从一天三四包,到三四天一包。不过,他抽烟的姿势很特别,大拇指和食指握着烟。他低头抽烟的样子,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临走时,我问褚老,“您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想了想说,“种好橙子,活着”。(原载于《智族GQ》)

推荐第9篇:读《褚时健》有感1000字

读《褚时健》有感1000字

李昂

种过田、打过仗、当过右派、当过厂长、集团董事长、坐过牢、74岁重新创业。这丰富多彩的故事居然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阅读他的传记,让我体会到了人一生的荣辱成败,跌宕起伏,并深深地影响着我。

第一次知道褚时健是在杂志中看到一篇采访王石的文章,王石说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褚时健的粉丝。”王石一手创建起地产业的巨头万科,当他说是一个人的粉丝时,这个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我看到褚时健74岁仍在创业,并且10年后的2012年公司固定资产突破1亿元,利润超过3000万元,公司产品是橙子,并且能达到供不应求的效果时,我深深地佩服这个我爷爷辈的老人。

今年3月,在听讲座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褚橙,当时还不知道就是褚时健的产品。后来听到一斤橙子卖到16.8元,还供不应求。褚时健身体力行,再次让世人震惊。我上网百度褚橙、褚时健,一条条的新闻映入眼帘,一个个案例故事震惊着我刺激着我。我决定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老人。于是我买了《褚时健》这本书。

不同于之前读过的传记让人打瞌睡,当我翻开《褚时健》时,那平实的语言以及一个个发生在褚时健身边的事,仿佛把我带到了几十年前的云南,带到了那个名叫褚时健的人身边,看着他的经历、看着他的生活。

“经历过的东西,对你都是有用的。你觉得那时候条件很苦,可谁知道今后会不会更苦。当时家庭条件优越的一些同学比我们好过,以后碰到更大的坎儿,我们挺的过去,他们可能就过不去了。所以我说,经历对人来说,有时就是一笔财富。”

“我一直有个意识,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干得好不好,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好的关键是利润要增长;第二个,做事情,钱花多了也不行,那些年我们是帮国家搞企业,帮国家搞就要替国家算账;第三个,干事情就要对大家都有利。”

“我的人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我不谈什么后悔、无悔,也没有必要向谁去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小先问过我:“你对自己的人生如何评价?”我说:“这要由别人来讲,由后人来讲,自己不好说。”对我来说,过去的就过去了,过好今后的日子,干好最后的事情,这是我现在想的事情。”

“要说我一声的追求,我想很简单,不管是给国建干还是为自己干,我都有一个不变的追求: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大事小事都一样。我有过失败,有过教训,能走到今天,还是个性使然。我这个人的性情就是不服输,用句时髦的话说:看中自我价值的证明。我希望对我的家乡、对我的民族、对我的国家做点好事,我们这一代人,逃不掉的有一种大责任感。干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我的追求。”

这些文字都给了我深深的触动,对于这样一个经历过世间百态的老人,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更多的不是想休息,想过去,想得失,而是研究如何种橙子,如何能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如何能使得农产品带有自身强烈的辨识度。而反观自己的工作生活态度,更多的是抱怨、妥协、听之任之。我的能力真的只有这么多?这件事真的是已经尽全力了?这样的想法在我读完《褚时健》之后,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每当我自己松懈的时候,总能想到那个还在山头看果树的老人。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褚时健在这样一个嘈杂纷乱,负面情绪爆棚的时代,给了我太多的正能量,让我见识到了专注和坚持的力量。

推荐第10篇:褚时健传心得体会2

褚时健传心得体会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不是你有多少人脉和辉煌,而是你遇到贵人如何抓住机遇和你影响多少人。我读整本书,最感动的莫过于,两位贵人对储老的帮助,因为他们慧眼识英雄,才使得这匹千里马驰骋千里而后扬名立业,当然,这是人生的际遇,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储老准备的比任何人都充分,他的生活仿佛每一天都没有虚度,他的大脑机器,仿佛从没有停止和懈怠,正因为这种钻研,他又怎可能会没有机会呢?而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司机30年的陪伴,储老入狱期间他去看望的最多,还有西安一家快倒闭的工厂因为储老的帮助而后每年成卡车的送米面水果,在储老锒铛入狱,又竭尽全力的进行帮助,还有把储老外孙女视如己出全心照顾的另一个烟厂厂长,还有传记中所写的储老入狱期间,有朋友去看望他然后会给点钱,等到最后朋友们给的钱累计居然高达100多万,他入狱期间,并没有人走茶凉的悲哀,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不对知遇之恩感念至深呢。

或许我说到这,会有人说我看问题太过单纯,也许那些看望储老的人是怕储老咬出自己,所以才会看望,才会给予封口费,而所有的这些的背后其实还都会有利益的牵连,这个,我不置可否,但是储老出狱后对他的帮助呢,是因为那个人曾经叱咤商海,可是时过境迁,今非昔比,还如此帮助未免过于矫枉过正,我想,能够触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持久关怀,崇敬与帮助之外,一定还有利益和理性之外的东西,那些帮助储老的人是,你是,我也是,因为我始终相信,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不是口说自己的资源,而是自己实实在在影响和帮助过多少人,如果我帮助10个人有1个人感恩于我,也是一种成功,也是一种豁达。

他是传统经济与市场经济交替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所付出的沧桑老人,一个每年为国家纳税超过11亿元的老人,一个薪资却不如一个明星一场演出费而后因为经济和贪污问题锒铛入狱的老人,他的功过我们不去评说,而他绝地反击的精神却为每个人崇敬,

他没有伟大到要人们去歌功颂德,但是他离开后的红塔山确实日薄西山,他没有伟大到要人们顶礼膜拜,但是他的褚橙却为大家广为传颂,更多人品尝的不是橙子,而是这个老人的背后,一个没有经历的人如果年过80还在努力奋斗就已经够我们学习的了,更何况这是一个曾经叱咤商海,经历了新中国每一个变革,经历过老年丧女的人生悲哀,经历过锒铛入狱的常人非敢想的生活,这一切,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会将人打击到一蹶不振而无可厚非,但是这位老人,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种努力和坚持!

2018年3月16日

第11篇:读《褚时健传》有感

读《褚时健传》有感

从褚橙看中药材种植

——读《褚时健传》有感

春节前,老公带回家几个橙子,兴奋的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橙子,据说是以前玉溪卷烟厂的董事长退休后种的,因为他姓褚,所以叫褚橙,快尝尝\',乍一看,这几个橙子比市场上卖的要小一些,颜色浅一些,皮更细腻一些,放在早市或者超市,并不是太出众。

\'玉溪卷烟厂董事长能种出什么好吃的橙子来?不会有烟味吧?\'我嘲笑到。

\'据说,他的橙子所有口味、大小就连成分都完全一样,比昨天的赣南脐橙还好吃\'.

切开一尝,果然跟平时吃的橙子不一样,果肉入口即化,而且汁多味甜皮薄,最神奇的是,几个橙子的口感自始至终如一,没有区别。从此,我记住了除了赣南脐橙,云南还有一种褚橙,一个以地域得名,一个以姓氏得名。

我这个人,喜欢美味,更喜欢美味背后的>故事,2016年初,《褚时健传》这本书出版,果断出手,一口气读完,合上书本,仍意犹未尽。

褚时健(是中国烟草业的传奇人物,他以17年之功,将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带到全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烟厂的位置)的人生几经起落:早年丧父,辍学、烤酒、种地,以此帮母亲谋生;青年,重新求学却遭遇战争,扛过枪打过仗;解放后没能逃脱\'右派\'的命运,却能埋头搞生产,所在糖厂成为当地条件最好的地方;年过半百,接手玉溪卷烟厂,将其打造成亚洲第

一、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褚时健也成为\'亚洲烟王\'.可是,到1996年,他却因贪被查,跌落至人生谷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说实话,读到这里,我依然觉得这跟自传书跟其他人的自传并无太大差别,一般都是从主角的祖辈或者父辈来介绍其成长背景,进而讲述其一生的经历并展示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当然,其中肯定要穿插一些大时代背景以及人生困苦来凸显主角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2001年,他获得保外就医,与妻子在哀牢山上承包了2000多亩荒凉山地,种植甜橙,开始了他另一部令人惊艳的品牌大戏。那一年,他75岁。他用10年时间,以耄耋之躯创制了个人品牌\'褚橙\',用事实证明,即使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仍然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石。

后面的大戏我就不讲了,跑题太远了,喜欢的买本书看看,买点褚橙尝尝。我们重点要讲一下这部大戏的另外一个主角褚橙,褚橙能够一年之内风靡互联网,价格堪比猪肉,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质量,众所周知,农产品的特点是视老天爷脸色决定品质高下,能够保证品质持恒的很少。这个75岁的老人,从计划种植褚橙那一刻起,就视质量为生命,将产品品质放在第一位。

褚时健用工业化模式来管理农业,实行\'作业长+农户\'管理模式,作业长负责制定>工作计划,负责每年肥料结构调整、灌溉安排、施肥时间、剪枝>培训、监督和检查农户工作,相当于车间主任,而农户只负责种植,这里农户们不是农民,是农业战线的工人。这样,就保证了褚橙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均一性。

褚时健对种植实行精细化操作,他将烟草种植管理方面的经验引入到了农业种植上来,用先进的、科学的观点来经营农业。他从水源开始,对土壤有机质的比例、剪枝的频率、挂果的多少、浇水的频次,开花时间控制,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掌握了影响产品品质的一手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来调整橙子的口感,保证品质的持恒。

例如:果树种植初,每颗树挂果量3-4公斤,产量偏少,褚时健通过研究发现,传统的每亩146棵果树太密,营养不够,经过多次试验,他果断命令农户将刚刚挂果的果树砍掉,最终每亩保持80棵果树的规模,这样一方面果树结果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果树减少,投入每颗果树的精力大大增加,保证了果子的质量。褚橙挂果量,从最初的平均3-4公斤,逐年增加,到2015年,已经达到了40-50公斤,亩产4-5吨,超过农业水平较高的美国和澳大利亚。

\'水果!水果!\',必须有水才有果,在种植前期,他使用挖掘机对2400亩山地进行深挖改造,将荒山变成台田,从19公里之外引入山泉水到果园,保证了水源和浇灌的便利。

土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口感,因此他还深入研究了土壤结构对果实口感的影响,最终做到了通过调整肥料结构来调整果子口感味道,例如,他通过调有机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来试验橙子的口感,并研究出了最佳施肥时间和方法,褚橙使用的肥料包括鸡粪、塘泥、草炭、烟梗等,一方面,保证了果树营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改变了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的比例从2002年的不到1%提高到2015年3%.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定会遇到的问题,果园里的黄龙病更是种植户谈之色变的另一大麻烦,类似于人类的瘟疫,传染性极大,无法治愈,只有砍树一条路可走。褚时健通过多年研究,掌握了引起黄龙病的木虱一年的生活规律,什么时候产卵,什么时候出幼虫,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在木虱即将泛滥的季节,几千亩果园同时喷打农药,将发病率控制到了千分之一之内,而其他产橙基地最好的数据也只有百分之一。

传统农业春种秋收,冬夏两季清闲,而褚橙管理,一年四季都在忙:年初控春梢,保证春天时果树能够吸收足够的阳光和肥料;3月后开花保花,注意防病虫,施肥浇水;夏天抗旱,注意光照是否过猛,避免死果,控夏梢;秋末初冬结果后,控制果子的大小,外观,剪秋梢;冬季摘过后松土,剪冬梢。

工业化的管理,精细化的操作,使褚橙具有了独一无二的识别性。可以说褚橙完全是褚时健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和产品品质死纠到底的精神而成就出来的品质优选品种,为传统农业带来了工业化的操作模板。

这对于多年来一直强调\'质量稳定、成分均一\'的中药材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橙子的口味和中药材药性一样,都需要研究者静下心来,从农学、环境、管理入手,细致耐心的钻研。目前,国家投入到中药种植基地建设和科研的经费很多,从事中药种植和科研的人员数量也不少,不知是否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张时健、李时健。\'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橙)\'这是褚橙的宣传语,希望有朝一日,市场上也能出现一味\'张柴胡\'或\'李地黄\'的中药材。

第12篇:读《褚时健传》有感与《看见》读后感

读《褚时健传》有感与《看见》读后感五篇汇编合集

读《褚时健传》有感

一生传奇两座丰碑令人高山仰止

旅途匆匆,在机场购得《褚时健传》,只为打发无聊的旅程,粗略一翻,便被书中人物的传奇经历所吸引,夜不能寐,直至看完,感慨良多。

褚时健,这是一个在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毕其17年之功将玉溪卷烟厂发展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龙头企业,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十几年后,褚时健的名字因为橙子享誉大江南北,以75岁高龄重新创业的故事,激励和造就了无数不甘平庸的创业者,成为他们的精神教父。

一、命运多舛,百折不挠

公历1927年12月24日,褚时健出生在云南省华宁县矣则村的一个彝族家庭,父亲褚开运是一个做木材贩运的小商贩,家里六个孩子,其为长子。褚时健幼时嬉戏于南盘江畔,善水、捉鱼更是一绝,既能卖掉一些贴补家用,又能拿回家改善生活。上小学期期间,父亲在做生意时被日本飞机炸伤,后病故,家道中落,日子过得艰难,作为长子他经常回家帮母亲在自家的烤酒作坊里烤酒后出售,艰难的维持生计。

为了能让他有出息,母亲倾其所有送他去昆明读中学,由于善动脑,将自己捉襟见肘的生活打理的有声有色,落得“会生活”的名声,而被老师同学推选为生活委员,使得学校的食堂很受同学的欢迎,一个初中生为全校同学管伙食,确乎不易。在这期间,有机会回家后帮母亲干农活、烤酒,维持生计,两个年幼的弟弟因痢疾治疗不及时而病故,生活日益维艰。1948年,褚时健回乡做了一名小学老师,同时受两个堂哥影响,先为共产党做些传递情报等外围工作、后参加了游击队,被整编为正规部队后,由于文化高、作战勇敢,被任命为连队的指导员。他的堂哥、堂弟均在战斗中牺牲。

1949年12月,云南解放,他在宜良县地方工作,褚时健在土改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又被送到省委党校学习,后在玉溪地委宣传部和人事科任职,他最擅长和人谈话,化解对方的思想心结,也有了办事能干的名声。工作期间结识了军转安置的小学教师马静芬,后两人结婚成家,育有一双儿女。

1957开始的“反右”运动中,褚时健任地委人事科科长,对上级设定的反右比例打折扣执行,落得同情右派的罪名。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他对虚报产量有质疑,又对地委专员过分的私生活要求置之不理,从而在“反右补课”运动中被定为“右派分子”。1959年至1979年,被下放劳动改造,种过地、养过马、榨过糖,生活艰苦,心中极为苦闷,但在那里都能和身边的右派和周边的群众搞好关系,打成一片,苦中有乐。

二、善于管理、百尺竿头

还是右派分子的劳动改造期间,就被任免为一个入不敷出的县办糖厂的生产副厂长。他到厂后,蹲在一线,找出亏损的关键,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同时改善职工生活,职工工资也大幅度提高,厂里所有人都对他很服气,虽然是右派分子,也没有被斗争过。

他被平反摘帽后,结束省委党校的学习,他拒绝了组织上地委组织部长、分管经济副专员职位的工作安排,不计较个人得失荣辱,坚决要去企业,投身到百废待兴的企业改革一线中去,他觉着只有干具体工作才最实在。

1979年9月,52岁的褚时健去了玉溪卷烟厂,一干就是17年,经历千难万险,铸就了人生的第一座丰碑,直至69岁时戛然而止。

他初到烟厂时,员工是软、懒、散,车间是跑、冒(气)、滴(水)、漏(原料),厂内还有成群的鸡鸭乱跑,工人无心上班,产品被退货后积压严重。他冲破重重阻力,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要回企业自主权,避免“*”刚结束后帮派和人事斗争;打破陈旧观念,树立竞争和利润意识;规范企业运行方式,建章立制,看事说话而不是看人说话;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向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改善职工生活水平,提高职工住房条件,做到安居乐业;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烟叶,惠利烟农,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明确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观念,扩大规模,多元投资,铸就红塔集团企业帝国。当时,红塔山香烟成为中国香烟第一品牌,集团年上缴利税300亿元,他也被云南省政府决定无限期延迟退休。

三、奋发向上、百炼成钢

1999年1月,褚时健因经济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减刑至17年。彼时,爱女已自杀,天人永隔;妻子也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他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

2001年保外就医、2004年获假释,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一天也离不开药。2002年,他壮士断腕般在哀牢山中承包2400亩地,成立了果业公司,种植冰糖橙。已年近八旬,拖着病弱之躯,风餐露宿,亲自带人拓荒、引水、改造土地,聘用专业技术人员,优选良种树苗,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大规模工厂化种植水果。他又一次发挥爱琢磨的特点,通过理论学习,和长期奔走于田间地头,细致观察,不断实践创新,精细化、规范化、工厂化操作,使他成为果品领域的技术专家和卓越的企业家。2007年他还清了1850万元的所有借款,2009年冰糖橙产量达到4000吨,盈利超过千万元,2011年,产量超过万吨大关,2015年每亩产果4-5吨,超过了美国和澳大利亚每亩3吨的国际水平。这在他的人生中是第二次,在烟草领域他60多岁,打败了英美发达国家,而这一次他已经80多岁了,铸就了人生的又一座丰碑。

褚时健从75岁到88岁,13年间,他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创造全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的橙子-“褚橙”。褚橙的热卖是因为褚时健的故事,更因为自身的品质,褚橙的胜利是褚时健对产品精益求精认真态度的回报,褚橙树立了当下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农业规模化的可能,褚橙的成功提高了农业从业者的地位,褚时健以一己之力为传统农业带来了工业化操作的模板,可谓居功至伟。

褚时健自己说过,一个人工作、过日子都要认认真真,对产品要认真,对周围的人也要认真,要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王石曾经评价,褚时健是中国当下社会难得的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巴顿将军有句名言“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他在谷底的反弹高度”,“褚橙”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它是名不虚传的“励志橙”。

掩卷太息,褚时健是一个豪壮悲情的悲剧性人物,甚至褚橙的成功也显得悲壮。他以耄耋之年深入哀牢山,对所受的遭遇毫无反抗和辩解,远离尘嚣,自我放逐,直至创业成功。他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主义,给了我们全新的启迪。

《看见》读后感五篇

【篇一】

这本书记录了多年前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比如赶赴新疆地震前线,看到了灾难后无助的老人和让人心疼的孩子;进入人人惧怕的非典病患住院区了解疫情真实情况等等。

“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死去就神话它”,因为新闻记录的是事实,不是态度和偏见。就像考察干部也要保持公正客观一样,不能只同一类人谈话,不能只听取单方面的意见,确保考察结果的真实。通常,一个人的视野是有限的,能看到、感受到的真实也是有限的,不能就此认为自己看到的那点片面的东西就是真实。一个人常常难以看清事物的全貌,但不能忘记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因此轻易下论断,作评判。

三国时期《人物志》作者刘劭列举了考察人才时容易出现的七种失误:“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三曰度心,有小大之误”,“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考察人才一要考察实际,做全面评价,不能人云亦云,以声誉取人;二要公正客观,避免个人爱好偏见;三要考察心胸和志向,能否担当大任;四要不拘泥于年龄;五要避免好同恶异,做到无私举才;六要对富贵者和贫困者一视同仁;七要不被外在表象迷惑,避免遗漏踏实能干的人。要进行全面的考察,比如谈话时可以同他的领导、他的同事了解情况,也要接触他的管理对象、服务对象,综合各方面意见建议,做到考察真实、评价客观,才能绘出干部的形象,了解干部的真实情况。

【篇二】

《看见》作者柴静,1976年1月1日出生于盛产煤老板的山西临汾,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过《新青年》节目。2001年到央视工作,担任过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做过十年《新闻调查》记者,2011年起担任《看见》主持人。2014年从央视离职,2015年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的《穹顶之下》。

2013年出版了带有自传性的作品《看见》,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柴静个人成长的自白书。经陈虻介绍,进入央视,没有学过新闻的新人,经过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成长成为央视受欢迎的女记者和主持人。这本书,也是柴静对自己的一个小总结,是她个人的一个思考。她在经历事件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反躬自省,不停的反思和追问,这也是柴静之所以能成为柴静的一个重要原因。

《看见》中的所有事件,没有刻意选择影响国家、世界的重大事件,也没有选择改为写历史的重大人物,而是更多地在写那些曾经带给她震撼、指引她向前、给予她方向的人与事,那些真正触碰过她心灵深处的人与事。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在于,让我看到更多真实发生的事情。我们人一出生,就决定了我们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我们看起来很自由,却像卢梭所说的,人生而自由,却无住不在枷锁之中。就是生活在一座围城中,我们被牢牢的锁定在一个叫肉身的东西上,我们的目光所到之处,就是我们监狱的围墙。

把自己形容为井底之蛙一点都不为过,其实我们能看见的东西很少,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可能不会超过一个拇指长度。而柴静的《看见》恰恰让我看见了,许多以前我没有看见的,也没有认真思考的现象和事件。还有一些如非典、华南虎照片、药家鑫事件,当时就存在许许多多的问号,但苦于一个小老百姓,那能知道这么多的事实真相,所以在心中一直存留着一连串的逗号。通过她在新闻第一线的真实记录,可以更真切的了解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社会,就在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人和事,知道它们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发生,解决了我多年的迷团,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所以对柴静报于感谢的感叹号。

而发生的这些人和事,各色各样的人,无论是英雄、罪犯、贩毒、拉皮条、三陪女等,作为这个社会发展的一员,某种意义上也是你和我的故事。无论是汶川地震、征地拆迁、家庭暴力,还是卢安克、药家鑫,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看到了一个个人的内心世界,在他们身上,也可以看到我们自己,在认识人,了解人,感受人,理解人,在这过程中认识自己。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也恰恰在于真实。我们的媒体宣传、评价制度、或者历史教科书,习惯于非黑即白,习惯把一个人塑造为好人,另一个是坏人,实际上这个世上没有百分百的好人和坏人。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人性中既有好的成分也有坏的成分,如果一定要说好人、坏人,只能说此时此该,他是好人的成分多还是坏人的成分多,这一刻是好人,下一时可能就是坏人。

哪怕是看起来是低贱的人,还是罪犯分子,《看见》给了我一个机会。不管好的,坏的,她都写给我们看了。她观察的实质就是,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而已。她没有强加评论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她给我们看,让我们知道真相后,自己评论。比如虐猫事件中一系列的人,她们要的并不是同情,只要求得到公正,这个公正就是以她的本来面目去呈现她。

归根结底,柴静在追求真实,她要明白,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她还要建立真实——真实的从容的自我,不为了煽情而煽情。真相常流失在涕泪交加中,也不为了克制而克制。她要将人还原为人,而不是一个概念或某种符号,以最谦卑的心态去了解、理解,去掉装饰,关注细节,看见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那个看不见的纽带。

【篇三】

读完了《看见》,这是一部非常尖锐,非常深刻的著作,来自一个调查记者近十年的经历和感悟。豆瓣评分8.8,它值得这个分数。书中有大量的金句,上面只是摘抄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大部分都精彩而有哲理,不像《后会无期》一样矫揉造作。

这本书的主线是对一个细节的思考:作者在做《双城的创伤》的时候为留守儿童擦了眼泪被摄像师记录了下来并且在电视上播放了,这个举动引起了大家的争论,关于记者的角色,究竟应该完全客观理性,不带一点情感,还是说应该有感情的渗透才能浸润出一个好的采访作品呢。作者丰富的采访经历使得她对这个问题不断有反复的观点和视角。有时候真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了,很多人看到一个新闻的时候,先感性地判断好人坏人,或者强者弱者,然后对弱者同情对强者愤恨,以此为基础的采访必然是不客观不全面不理性的。

希拉里在耶鲁的毕业演讲中说我们首先要支持真相和逻辑,不仅仅在学术讨论中这样做,而且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践行这个理念。柴静也有强烈的这个理念,一方面追求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全面的真相,一方面用逻辑把整件事穿起来,这不仅是记者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和可以做的事情。

还有一点感受很深的是归属感,很多人纯粹是因为没有归属感所以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所以选择加入犯罪团体或者作出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归属感的重要性在于,当我在一个集体中的时候,大家做同样的事情,我会觉得我做的事是对的,从而有一种安心。有人说中国现在的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信仰,我深以为然。中国人曾经是很有信仰的,人们信仰共产主义,在五六十年代,一首国际歌,一本毛泽东语录就可以把人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像雷锋焦裕禄那样的为了集体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人大有人在,人们在集体中愿意付出,他们是幸福的。宗教也有这样的力量,我觉得倒不一定是对神的信仰,而是每周聚集在一起祈祷或者一起唱歌给人们带来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会让人们觉得幸福。(广场舞给人带来的幸福感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另外,基督教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是神父的制度,人们做了错事可以找到神父忏悔,这种忏悔是一种心理的排解,能大大减少人们发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没有神父的我们,有其他人可以倾诉就还好,否则只能把所有的痛苦压在心里,就像弹簧一样,压得太紧可能会突然暴起,像药家鑫和最近的滴滴顺风车杀人案一样,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一方面是归属感的缺失,一方面是心理咨询制度的严重缺失,造成了现在很多人的心理疾病。出现心理问题最多的集体,一类是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家庭,另一类是父母性格存在缺陷的情况。总而言之,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当自己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的时候不应该急着去做父母。做父母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自己是爽了,可以如果没有给孩子以良好的教育,那么对孩子的伤害是一辈子的。

还有一个感想是原来柴静也有很多缺点,原来她也为自己的缺点而倍感痛苦,比如矫情,比如暴躁,她问卢安克“我怎么老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卢安克说“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这里深深震颤了我,那一章叫做“无能的力量”,我们不是完美的人,必然的会有力所不能及的事,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事物自己会发展的,我们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我也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比如短视,软弱,也对此感到很痛苦,但是其实没有必要,我会越来越好的。毕竟,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

【篇四】

有人说,读一本书,就是在跟作者对话。

我想,的确是这样的。不过,我读的这本书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写的——既是记者又是作家。她叫柴静,是一个在读这本书之前并不知晓的央视记者。但我深信,我是在跟作家柴静对话,而不是记者柴静对话——作家不同于记者,作家可以站在自己的世界里没病呻吟,也可以躲在一个角落里跟一群人斗争,所以,我喜欢作家柴静。

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她的文章都是真实的。我曾经在读《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时候,想看看她是否真的前赴第一线去采访,看看文中的那些细节描写是否真实。搜出来的影像已经不清晰了,但仍可看到与她书中的描写是几乎丝毫不差的。因此,我被感动,因为真实,我看见了。

我喜欢她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好玩。是的,她是七零后,被一个正在上高中一年级的人说“好玩”未免有点太不可思议了,毕竟还是有代沟的!“好玩”的确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层次,但当我读到《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的时候,的确被她和老郝,老范比纯牛奶还纯的友情打动了。她曾经这么说老郝:“她纯洁,心里没有这个“我”字,一滴透明的心,只对事坚持。而我说道理时,往往却是‘应该’如何,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内心倨傲,只有判断,没有对别人的感受。”好像只有她们在一起的时候柴静才不会瞪着大眼坐得笔直翘着二郎腿一副记者样。所以,我也挺感谢这两个人的。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的朋友也很像柴静朋友对她一样,就像柴静在文中说的那样:“他们对我,像丝绸柔软地包着小拳头,它在意想不到的温柔里,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了,生锈的指节在嘎吱声里欲张欲合,还是慢慢地有些松开了。”都说当今社会没有纯洁的友谊,我想很多人看后,又会觉得现实很美好了吧!

最感动我的,是那篇《无能的力量》。其实我读的时候,是觉得卢安克是有点变态的,“心想他为什么要抛弃城市来到这么一个地方呀!”后来才渐渐明白,对,他是奇怪,可他不变态,他单纯的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世界,没有强迫别人做什么。在这一章我做了很多笔记,摘抄了很多话,印象最深的是节目里制片主任的一句话:“这个人不需要为他抒情,他的行为就是他的力量。”卢安克说:“脑子里没有障碍才是自由。”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自由下定义,这个定义的影响要远远小于马克思和一些教材里面的定义,但我还是喜欢这句话,脑子里没有障碍,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呀!最后,卢安克走了,离开了小村庄,离开了中国。我想,这是一个必然的事情,他终究还是会走,但是,他好像又没有离开我们,就如柴静所说:“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文章,都是很让人感动的,或者是很具有震撼力的,比如《事实就是如此》,华南虎的事情,在当时谁都有权利去质疑,但谁也没胆量去揭露,直到几年前,真的有人去揭露了,才有人在文章中写下:“一个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她在关注,就像她在采访虐猫视频的主人公,在采访同性恋者,采访杀死丈夫的妻子,采访吸毒的人……她在诉说,她说“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她说“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

这本书里,有很多让我感动的话语,我都摘下来私自藏着,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话,是陈虻说给柴静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或许这句话插在这里略显突兀,就当这是心血来潮的胡言乱语吧。

我不是记者,也不是作家,但我清楚地知道,纵使她已经身在央视,但她还是有不足。有人说,柴静是一个任性的记者。这是我所不关心的,因为我关心的,是一个作家,是作家柴静,至少,我没有从书中读出她的任性。或者说,她的任性,在作家面前,是那么微不足道。

【篇五】

翻看柴静《看见》,全书二十章,看了非典那章再没拿起,每一个故事都那么沉重,她用以诉说的语言又那么细腻动情,读完之后就像是张飞吃了个蟑螂,欲咒骂这上苍制造的苦难,又他大爷的早已痛苦之中。

今日看《无能的力量》讲一个外国人在广西山村支教的故事。“不带目的的去生活“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不能做到的,反思8年前,我也在农村支教,但是我根本没有“生活“在那里,即使学生带着我去山沟里放羊,教我怎么用鞭子裹上石头驱赶羊群,我的心仍然在别处。远处有生活目的,近处有每天教学目的,有每天要逼自己做的事。我不能没有目的,不能缺少意义,只能在目的中找寻意义。

反思自己缺点多多,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还好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去成长。性格决定命运,家庭和自身成长背景决定了性格,性格也许无所谓好坏,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裸奔放火骂街拉屎撒尿都无所谓,但是,人无法离群索居,一旦相互取暖,就要变,变得喜欢别人和让别人喜欢。

世俗的苦难也好,宗教的罪恶也罢,我们总有解读自己弄不清楚的痛苦和欲望的时候。看一本书,走进别人的故事,感谢作者独特的灵魂,以此恰是尼采所说,直面人生的悲剧,证明人的高贵和伟大。

第13篇:读《褚时健传》有感1500字

读《褚时健传》有感1500字

雷李子

这一周加紧时间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从褚时健小的时候一直看到至今近90岁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

1他从小出生在一个算是当地比较有钱的家庭,家里有酿酒的作坊,父亲在外面做生意常年不在家,平时是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家里的几个孩子。他以后的成就与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父亲做生意对他的影响以及家里母亲酿酒去集市上卖酒给他带来的经商思维。

还有一个对他影响比较深远的就是他的堂哥,当时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在昆明就读,他堂哥的执着让他进入昆明读中学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思想潮流进而有机会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才有以后的进入企业搞经营并因此成名。

这一连串的事情当然没有我写的这么简单,主要脉络大概就是这样。

从这一系列的事情上来看,从小生活的环境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父亲做生意的经验时不时的会传授给他一些,家里酿酒去集上卖也会带给他一些做生意的经验。怎么样才能多酿酒卖钱?怎么卖才能卖的更快还要多赚钱?这些问题从小就酝酿在他的思维里面。如果从未接触这些那么他就不会对这些东西及其周围的东西有这么多的敏感。即使机会摆在面前也无法很好的抓住。

去昆明读书接触到最新的思想对他的影响也很重要,可见人不光要埋头苦干研究技术、做产品,还要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跟随时代更新变化的潮流才能顺风而行做的更好!

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他善于思考,认真做事情、务实的精神状态在企业搞经营的时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想想在那样一个全国忙着搞斗争的时期,他能静下心来搞生产,一心一意想办法多挣钱提高员工生活水平这是多么的难得啊!

还有他内心对于伟大目标的执着,一个人心中要先有伟大的理想、伟大的目标,然后处心积虑的去追求,最后一定能做成很伟大的事情。

这是他人生奋斗一直到最高点之前的事情。

2之后入狱、爱女冤死才是对他最大的打击,四年的牢狱生活真的让他一直高歌猛进的势头戛然而止,然而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而是触底反弹,以74岁高龄二次创业之后历经18年做出亿元企业令我们大跌眼镜,十分的敬佩。人们很是惊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才能有如此触底反弹的能量呢?也许没有人连他自己也未必能说清楚真正的原因,我想至少跟他曾经面对亲人死亡,遭受政治迫害下放农场这些大痛苦有关吧。一个人的成长肯定会承受很多东西,承受的多了面对再一次的打击也不会有太多的反响了。反观如今的很多人从小没有遭受过什么事情,一路顺风顺水,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一时觉得受不了就自杀这种行为真是太愚蠢了。就如最近新闻上自杀死亡的软件公司老板、中兴被裁员工、某高校博士等等,这些人遭受的事情和褚时健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如果每一次遭受变故就要死一次,褚时健岂不要死几十次了。

褚时健的事例的确给了现世的人带去了很多鼓舞,尤其是那些创业失败的人在他的身上找到了翻身再战的精神信念。

我从中读出的东西是做事和做人一样需要认真务实的精神,做一件事情不一定老想着会有什么回报,只要操心把事情做好那么好的结果自然会到来。

做事认真,认定目标就要追求到底。

对得起做过的事情,对得起相处过的人。

一个人做工作、过日子都要认认真真,做产品也要认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天自己的一生就是认真的一生,马马虎虎的对待每一天自己的一生就是马马虎虎的一生。)后面括号里面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人当然要努力,要全心全力的做事情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走两步,停下来想一想,以后的路才不会走错。

做领导,一定要懂业务,不懂你怎么去说出话怎么能让别人信服?

无论以什么形式去卖,产品品质都是第一位的,形式无足轻重,内容至关重要。

人哪,做事情能做好肯定是有原因的,现在的收获一定是因为以前的某些积累。当下做事情一定要认真对待,现在的某些积累在以后某一天一定能大放异彩!

一个人的人生乐趣一定是从家里找到的。

人做事情就是发挥自身的优势,让优势发扬光大就是成功。

当领导的最多的不是去想着去研究技术和产品而是去当好服务人员去协调、申请、周旋、权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做有用的人,说有用的话,做事情踏实、肯钻研、认真的人。

做过了你才知道原来可以做到,不做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进步。

治大国犹如烹小鲜。小事料理的好,大事才有本事料理。

以上是我摘抄的书中褚时健的一些我感觉很好的话语,这些话语很值得我深思并作出改变。

第14篇:读《褚时健传》有感1800字

读《褚时健传》有感1800字

原创: 王琼的价值投资

褚老一辈子做好了4件事。

一、烤酒

褚时健15岁丧父之后,从母亲的手里接手了家族的半间烤酒房,通过烤苞谷酒、卖酒贴补家用、赚取学费。因为有强烈的责任心,他做到了每天夜里2个小时醒一次,补充柴火、添加锅里的水、搅动苞米。又加上善于观察和思考,在别的酒师经验的基础上,悟出温度是多产出酒的关键,最后做到了2.5斤苞米就能出一斤酒,出酒率是别人的1.2倍。做事要认真、动脑筋成为他的心法。

二、制糖

1963年,褚时健到新平曼蚌农场糖厂担任副厂长,当时该糖厂的连年亏损,是当地政府很头疼的一件事。经过研究,褚时健发现糖厂熬制红糖的办法还是代代相传的土法,人工搅拌,水干糖出,大多数熬糖用的铁锅长年熏烤,锅底积满厚厚硬壳,受热面积很小。褚时健带领工人敲掉锅底沉垢,增加受热面积,减少燃料消耗。

同时,发现糖厂用的燃料是看似便宜的褐煤,燃烧率相当不充分,1块钱的燃料浪费5毛钱。他看到厂房外有堆积如山的甘蔗渣,便把甘蔗渣拿来充当燃料。因为甘蔗渣湿度大,褚时健就让工人先把甘蔗渣堆放一起,一层压一层,内部温度慢慢升高,水分自然蒸发,这时再用来充当燃料再好不过了。

接下来,褚时健发现出糖率不高,甘蔗渣残余太多糖分。于是他又带领工人把榨糖滚筒由3个增加到9个。后来,经过进一步改造,褚时健引进了真空蒸汽锅,这是从一个制白糖的糖厂学来的。原来生产1斤红糖耗费5.8斤(这是书中数字,前后略微有差别)燃料,改进后只耗费0.8斤,同时,红糖的质量等级大幅提高,售卖价格也大大提高。

一年后,糖厂传来爆炸性好消息,当年纯利润8万元。之后,第二年纯利润20万元,第三年纯利润近40万元。 除了提高糖厂利润,褚时健还不忘改善员工生活。带领职工种菜,用废弃的红糖下脚料喂猪,甘蔗渣烤酒,河里捉鱼……糖厂整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大截。想方设法减少和控制成本,钻研技术、利用好优良的设备,兼顾好农民、职工、工厂、国家的利益关系,是褚时健务实干事的法宝。

三、造烟

1979年,褚时健选择了在玉溪卷烟厂当厂长。万事开头难,同在曼蚌糖厂一样,褚时健想着的只有两件事:提高厂子利润,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经过一番整顿,玉溪烟厂人是消停下来了,但是生产质量还是远远不行。褚时健找出了关键点:机器和原料。

于是贷款261万,购买了当时新型的英国莫林公司MK9-5。后来,经过多方面努力,花费2300万美元贷款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产线。

云南的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烤烟生长,可是中国出产的烟叶口感还是欠佳。褚时健跟一位美籍华人烟草专家交流,发现了原因:烤烟种植密度过大,收割过早,得不到足够阳光照射,也未能充分生长。

1985年,玉溪市一个乡长找到褚时健,希望能够借10万元用于农民浇灌烤烟。褚时健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但是并不要乡长还钱,只要签订合同要求烟农按照他的方法种植即可。这样,顺利谈下5个乡2418亩烟田,褚时健开始试水种植。从量地、整地、植株间距到肥料比例、生长期,每个环节事无巨细做出规定。辛苦的结果是2418亩烟田平均亩产373公斤,当时云南平均亩产242公斤。而且烟叶质量优良,中上等烟叶比例80%,之前这一比例是20%。

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烟叶,玉溪烟厂迎来了爆发期。20世纪80年代末期,烟市趋于饱和,大量名牌香烟降价,而玉溪烟厂的卖方市场岿然不动。到了90年代,云烟的盛名更是深入人心。褚时健在玉溪烟厂的17年里,卷烟产量从27.5万箱增长到225万箱,为国家缴纳利税99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43.93%,最高年份达到222%。

四、种橙

1995年,一纸检举信,让褚时健从顶峰跌入谷底。到2001年,褚时健因为糖尿病,褚时健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年已74岁高龄,褚时健承包1500亩土地,用上当年管理糖厂、烟厂的方法,请来技术人员,不断增加租种面积,到2003年,果园面积达到2400亩,投入人民币1850万。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依然要做最好产品的褚时健心中的橙子不是要卖到菜市场,而是要进高档场所。“水果水果,没有水就没有果。”多年缺乏水灌溉,土地板结。经过实地考察,褚时健先是引来了水,来自哀牢山深处原始森林的水源,没有污染,水质清冽。两条引水管总长19公里。

筛选老果树,补种新幼苗,施肥除虫,管理病虫害,所有事老人都亲力亲为,不懂业务的领导永远都做不好事,褚时健几十年的管理生涯明白这个道理。几年下来,老人竟然比农业专家还懂种橙。先后解决了肥料结构、种植密度等等问题。同时用工业化的思路经营褚橙,统一施肥标准、剪枝标准等等。褚橙作为励志橙横扫北上广,至今不衰,除了励志故事外,褚橙确实非常好吃。

用褚老的话说是 \" 做一件事,力气花了,要是马马虎虎地做,那力气也就白花了。认认真真地去做,更划算。\"16年糖厂,17年烟厂,17年种橙,不管做什么,老人都像15岁烤酒那样,善于思考,从容应对,用工匠精神,专注于成本优化、技术钻研、利益兼顾,做出了最好的产品,创造了各方多赢的局面。其间个人、家庭的荣辱得失、是非功过、惊天变故,老人用一颗博大的心包容之。让人感慨万千、敬佩不已。

教师《褚时健传》读后感1000字读《褚时健传》有感1500字读《褚时健传》有感

第15篇:云南红塔集团褚时健贪污案辩护词(优秀)

云南红塔集团褚时健贪污案辩护词

褚时健,原玉溪红塔烟草(集团)董事长、总裁。任职17年来,他带领全厂职工艰苦创业,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亚洲第

一、世界第五的现代化烟草企业。全厂固定资产从1978年的1000多万元发展到1996年的70亿元人民币,每年创利税近200个亿。在全国180多个卷烟企业中,玉溪卷烟厂多年保持装备技术水平、出口创汇、税利等七个第一。仅这个厂生产的"红塔山"卷烟的品牌,无形资产高达332亿元人民币,在云南这样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走出了一条"红塔之路",被国家有关部门和一些专家、学者誉为"中华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因其特殊贡献,褚时健先后获得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位改革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即将退休安度晚年之际却晚节不保,于1996年12月28日因涉嫌贪污犯罪被检察机关监视居住,1997年7月10日正式被捕。1998年8月6日,检察机关以褚时健犯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起诉书指控祝是健犯贪污罪的主要事实依据为:

1.1993年至1994年,玉溪卷烟厂在下属的香港华玉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华玉公司)存放销售卷烟收入款(也称浮价款)和新加坡卷烟加工利润留成收入款共计2857.07485万美元。褚时健指使罗以军将该款截留到玉溪卷烟厂和华玉公司的账外存放。并规定由其签字授权后才能动用。1995年6月,褚时健与罗以军、乔发科先后两次策划将这笔款先拿出300万美元进行私分。褚决定自己要100多万美元,给罗以军、乔发科每人60~70万美元,华玉公司总经理盛大勇(在逃)、华玉公司副总理刘瑞群(另案处理)也分一点,并把钱存放在新加坡商人钟照欣的账户上。1995年2月15日,罗以军身带褚时健签字的四份授权委托书到达了深圳,向盛大勇、刘瑞鳞转达了褚的旨意盛、刘亦同意。罗以军在授权委托书上填上转款数额,褚时健为174万美元,罗以军68.1061 万美元,乔发科68万美元,盛大勇和刘瑞鳞45万美元。罗将填好转款数额的授权委托书和向钟照欣要的收款银行账号交给盛大勇、叫盛立即办理。7月19日,盛大勇将355.1061万美元转到钟照欣的账号上。罗以军返回玉溪卷烟厂后,将办理情况报告了褚时健、乔发科。上述款项案发后已追回。

2.1995年11月中旬,褚时健指使罗以军将华玉公司账外存放的浮价款银行账户及相关的资料销掉,把剩余的1500多万美元以"支付设备配件款项"的名义全额转出。褚决定自己要1150多万美元,并拿给罗以军一个钟照欣提供的用英文打印的银行收款帐号,叫罗把钱转存到该账户。罗以军在褚时健给的收款账号上注明"1156万美元",连同褚时健签字的授权委托书一起带上,到深圳找到华玉公司总经理盛大勇,叫盛立即办理。1996年1月23日,钟照欣提供给褚时健的账户上收到了1156万美元。

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褚时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事实为,1995年8月至1998年7月,洛阳市公安局和我院在侦查本案过程中,先后在云南昆明市、玉溪市和河南堰师市等地扣押、冻结了褚时健的货币、黄金制器、房屋以及其他贵重物品等财产,共折合人民币为521万元,港币62万元。对此,褚时健能说明其合法收入来源并经查证属实的人民币118万元,其余财产计人民币403万元、港币62万元,褚时健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经我院查证,也无合法来源的根据。

1999年1月9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指控被告人褚时健、罗以军、乔发科共同私分公款355.1061万美元的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充分。关于被告人褚时健的辩护人提出应当定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的观点,法院认为,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属单位犯罪,犯罪的主体是单位,犯罪的客观 方面表现为单位决定,集体私分。被告人话时健、罗以军、乔发科以个人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用秘密的方式私分公款,既不属单位行为,也不是集体私分,不符合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基本特征。因此,辩护人的这一意见不予采纳。

关于被告人褚时健的辩护人提出属犯罪未遂的观点,法院认为,上被告人主观上有共同私分公款的故意,客观上已将公款从华玉公司的银行账户转到钟照欣的账户,这一过程完成后,玉溪卷烟厂和华玉公司都对该款失去了占有和控制,实际支配权在被告人,款项的所有权已被非法侵犯,三被告人的行为符合贪污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属犯罪既遂,故三辩护人的意见均不予采纳。

检察机关对褚时健贪污1150万美元的指控,法院认为:

1.罗以军的证言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罗以军直接实施转款行为,在这一指控中有利害关系,计为证人作证时,证人的内容前后不一,特别是出庭作证的内容与开庭前所作证言有重大变化,在重要情节上自相矛盾,对辩护人提出的质疑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没有其他证据相印证,故对罗以军的证言不予采信。

2.钟照欣的证言亦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证言中关于专门为被告人褚时健转款购买公司、开设银行账户一节,经查证,在时间上、用途上均存在矛盾;关于提供给被告人褚时健账号一节,有多种说法,前后不一致,没有其他证据相印证,故对钟照欣的证言不予采信。

3.公诉机关出示的合同书、付款凭证等证据仅能证明购买烟丝膨胀设备的款没有从转出的1156万美元中支付,不能直接证明被告人褚时健非法占有的故意。由于罗以军、钟照欣的证言不予采信,指控证据不能相互印证,形成锁链。

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中,控方负有提供证据证实犯罪的责任,证据不充分,指控不能成立。该指控中,证据反映出被告人褚时健转款行为的主观故意,同时存在非法占有、购买设备或其他目的的可能性,不具有充分的排它性,因此,指控被告人褚时健贪污1156万美元证据不充分,法院不予确认。

对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指控,法院认为,依照法律规定,被告人褚时健对其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部分,负有说明的责任。被告人褚时健的说明和辩解没有可供查证的事实予以证明,其辩解不能成立。

法院同时还审查认为:被告人褚时健因涉嫌其他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在司法机关尚未完全掌握被告人褚时健、罗以军。乔发科共同贪污355.1061万美元的事实前,交待了这一犯罪事实,应按自首论;在侦查期间,检举他人重大犯罪线索,经查证属实,有重大立功表现。关于辩护人提出的被告人褚时健曾对玉溪卷烟厂作出重大贡献,应从轻处罚的辩护意见,法院认为,被告人褚时健在担任玉溪卷烟厂领导期间,为"玉烟"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此,党和政府给予了政治上、物质上的荣誉和待遇,但无论功劳多大,都不因此而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犯罪都应依法受到刑事追究。至于被告人的历史表现反映出的主观方面的情节,可在量刑时酌情考虑。

综上所述,法院认为,被告人褚时健、罗以军、乔发科利用职务之便,私分公款355.1061万美元,其行为均已构成贪污罪,且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被告人褚时健在共同犯罪中起决定、组织的作用,系主犯,应对组织、参与的全部犯罪负责,论罪应依法判处死刑。但鉴于其有自首和重大立功表现,以及赃款全部追回,经济损失已被换回和其他情节,依法应当减轻处罚。被告人褚时健同时犯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依法应当数罪并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四款、第二十七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1.被告人褚时健犯贪污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20万元;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判决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20万元。

2.被告人褚时健巨额财产中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差额部分,价值人民币403万元、港币62万元的财产依法没收。

一审判决后,被告人褚时健的辩护律师马军以律师的名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申请,要求依据我国有关法律及褚时健犯罪前后的实际情况予以特赦。

辩护词

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国家公诉人:

我作为被告人褚时健的辩护人,现就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云检诉起字(1998)第1号"起诉书对被告人褚时健涉嫌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指控以及公诉人的公诉意见,结合法庭调查发表辩护意见。在发表辩护意见以前,我首先表明对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对此案的立案侦查及派员出庭支持公诉给予非常充分的理解!同时也充分相信此案的客观、公正、依法处理就是党的领导、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

(一)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褚时健、罗以军、乔发科等人利用职务便利,涉嫌共同贪污公款355.1061万美元的犯罪,适用法律不当,不能成立。

起诉书的指控是:1995年6月,褚时健与罗以军、乔发科先后两次策划将这笔款先拿出300多万美元进行私分。褚决定自己要100多万美元,给罗以军、乔发科每人60一70万美元,华玉公司总经理盛大勇(在逃)、华玉公司副总经理刘瑞激(另案处理)也分一点儿,并把钱存放在新加坡商人钟照欣的账户上。

1995年7月15 日,罗以军自带褚时健签字的四份授权委托书到达深圳,向盛大勇、刘瑞鳞转达了褚时健的旨意,盛、刘同意要钱。罗以军在授权委托书上填写上转款数额,褚时健为174万美元,罗以军68.1061 万美元,乔发科68万美元,盛大勇和刘瑞磷各45万美元。罗将填好转款数额的授权委托书和向钟照欣要的收款银行账号交给盛大勇,叫他立即办理。7月19日,盛大勇将355.1061万美元转到了钟照欣的账号上。罗以军返回玉溪卷烟厂后,将办理情况报告了褚时健、乔发科、根据法庭调查,辩护人认为:

1.被告人褚时健不具有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资产,进行贪污的主观故意,也无这方面的客观行为。

首先,褚时健考虑的是:浮价收入多,有七个亿,而这部份收入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收白不收"。就是说,在保证完成了国家、企业正常收入外,在保证了国家、企业的税收、利润以后,因市场原因,在商业利润高的情况下,多收了15亿,自己可以分一点;

其次,褚时健考虑的是红塔集团要成立,乔发科可能进不了红塔集团,为使老乔安心,不影响企业将来的工作,分给他一些钱以示安慰。这后一种想法含有为红塔集团利益考虑的因素。正是据以此,褚时健和罗以军谈了,然后又与乔发科交换了意见,决定后,由罗以军去办理。在这里我们看到,被告人褚时健在考虑及决定此事时采用了一种常用的方式,即与乔发科(第一副厂长)、罗以军(总会计师)在一起共同"策划"--从形式上看,这是玉溪卷烟厂1996年以前"策划"--决定玉溪烟厂重大事项的一种集体领导方式:如1984年决定2000多万美元的技术改造项目,居然是褚时健和现任红塔集团副总裁的李振国在汽车上"策划"决定,从而形成了玉烟发展的第一大动力,奠定了玉烟坚实的发展基础,这是集体决定的结果;又如:1983年,四川某卷烟厂注册了"红梅"商标,玉溪卷烟厂副厂长余自成受命前往谈判解决,在谈判过程中,当对方提出近180万元的巨额出让商标价款时,余副厂长一个电话给了褚时健,两人在电话中一经"策划",当即决定巨额购买,这一行动不仅使对方在吃惊之余痛感后悔,玉溪烟厂也从此造出了一个国优金牌,造出了"红梅"品牌的春天,这也是集体决定的结果;再如,当玉溪卷烟在市场畅销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厂长褚时健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了收取卷烟销售环节的浮动价款,这一未经任何部门批准,也违反国家价格的规定,也未经会议研究的个人说了算的结果,竟使玉溪烟厂获利15亿。我之所以举例说明,目的是为了说明1996年以前的玉溪卷烟厂的集体领导方式就是这样的,确实存在个人说了算的情况,也确实因为这样,在当时小平同志提出的 "摸着石头过河",只要看准了就大胆地干、大胆地试,错了再退回来,及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理论指导下以及在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产生了新老现象的碰撞、新旧体制的碰撞,特别是在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种种陈旧落后现象的交锋过程中,玉溪烟厂正是有了领导人的敢想、敢说、敢干、敢承担责任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扯皮麻烦,也才为争取玉烟的发展赢得了时间,抓住了机遇,创造了辉煌。

所以,1995年6月,褚时健与乔发科、罗以军的"策划"是"集体领导"决定的方式,但这一次集体决定的却不是如何使企业发展,而是如何分钱。

2.被告人话褚健既不是权力犯罪,更不是权钱交易,因此其行为也不是贪污。

1992年以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计划价格,其中特别对卷烟实行了垄断价格,即烟厂的卷烟只要按出厂价或调拨价实现,烟厂的税利就包含在其中,而这个价格就是企业全部收入的实现,企业不可能,也没有条件去收取另外的收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定市场经济体系以后,卷烟的经营随之发生很大变化,销售上除一部分实行计划经营,通过计划分配的定货会计划销售以外,其余由企业或地方自销部分在计税基价的基础上进入市场交易,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而企业自销部分实现了计税基价就实现了企业的全部收入,这其中自然就实现了税收和利润。按道理,此时产品进入市场实现拍卖价格以后,其在市场的再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商业利润和生产企业是无关的。商业流通渠道中利润的再分配,不再涉及生产企业,这是因为产品进入市场已实现了生产到流通的等价交换,还因为市场利润的实现是受供求规律支配的,也还因为产品一旦变为商品进入流通而出现的降价风险,只能由商家承担,生产企业并不承担责任,这是市场经济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及价值规律所决定的(厂家直销,或商家代销除外)。所以玉溪烟厂1993年以后出现的浮价收入及外汇加工烟的差价收入不仅仅是生产企业的行为,也是商业销售的行为,这种生产企业的加价收入是违反我国商品价格管理规定的收入。这里我要说明的是,这些加价收入并不象公诉人所说的按法律和制度是国有财产,因为这些钱具有商品供不应求时产生的商业回扣的性质,收受回扣的是企业而不是个人,这正象褚时健所说的那样,这15亿不收一样事都没有,不收白不收。正因为如此,这部分款项才变成了账外小金库,才能够逃避开各方面的监管,也才可能给褚时健等人分配提供条件。所以没有这个无法律根据的浮价及差价收入,没有这部分"不收白不收"的浮价及差价收入,没有这部分违规收入建立的小金库,褚时健纵有再大的权力,也无法利用去私分。客观地讲,全国180多家烟厂,180多位厂长,不可能有厂长权力的就可以利用权力去这样分款。这个问题发生在市场经济建立完善过程中,无疑是个新的问题,也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无法出现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对策、制约,更加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对外贸易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再次,褚时健与罗以军、乔发科在讨论分款时,不是利用厂长职务,利用的是浮价收入和对浮价收入的控制力,因为浮价款的来源不合法,具有商业回扣的性质,所以对浮价款的控制力就不是厂长的正常职权范围。因此,私分浮价款不是利用厂长职务便利的行为。

3.被告人话时健决定分钱时的动机不是犯罪动机

首先,褚时健在向检察机关交代其行为的动机时谈到:"刚当上玉溪烟厂厂长时,玉溪烟厂和昆明烟厂、上海烟厂的情况差不多,干了十几年,结果是一个玉烟厂等于四个昆烟厂或四个上海烟厂,有人说,你拿得少了!于是心里不平衡了,这种想法一进到心里,就要出问题了。"在这里,不要说褚时健,就客观、公正地讲,按共产党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敢讲人知的精神讲,褚时健该不该多得,该不该分配?!褚时健有这个想法对不对,该不该?!因为他毕竟没有分配到四个昆明卷烟厂厂长的收入,没有分配到地处沿海城市、享受开放地区优惠政策的上海卷烟厂厂长四倍的收入,还更因为厂年来,在以褚时健为法定代表人的玉溪卷烟厂的分配为:17年税利总额800亿,17年全体干部职工的分配为5亿,分配比例百分之零点六二。如果加上"红塔山"品牌价值352亿,分配比例仅为百分之零点四四,而褚时健个人17年的全部总收入80多万,其个人的分配比例是十万分之一和十万分之零点六九,即玉溪烟厂每创造一个亿的税利收入,褚时健的收入才有1000左右,或国有企业有一个亿的收益加上"红塔山"品牌价值,褚时健可分配得694元收入,这种分配在中国没有第二家。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是国有企业,更有甚的是同一红土地上的同行国企及企业内部的孙子企业,因为政府领导的原因却出现了让人不平衡的事。还有一大原因即:在褚时健等人领导下的玉溪烟厂在创出辉煌的十年间,其自愿和被迫捐赠、赞助出去1.5亿元的巨额资金中除地震。水灾、希望工程等的捐助外,向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极不情愿的摊派港助党达8000多万元,面对此,又怎能不让褚时健有想法呢?!当然,也许有人会讲,一个人户年80多万不少了,平均每个月3000多元够多了,全国还有那么多下岗工人,还有那么多国企发不出工资,还有那么多需要救助的贫困人口。我认为,这些都是旧体制造成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思想,与格时健应该分配多少是毫无关系的,问题在于正是这种思想和认识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所以,我能否问一句:按照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所作报告中指出 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市场稳定,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加收益分配"的政策,对褚时健等按照其劳动价值、劳动成果,根据其管理、决策、技术等,他应该分配多少?按照按劳分配,他的劳动力价值值多少钱?他的合法收入应该是多少!不正是因为这些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解决而没有解决好、处理好的问题严重存在,依照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物质决定行为的原理,褚时健等人才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产生了私分的意识吗?!

其次,褚时健决定分钱还有一个动机就是老乔的安抚因素,他给乔发科钱,是想让乔发科不要影响将来红塔集团的正常工作。如果他只决定给乔发科等人分钱,而他自己不要,这也是贪污吗?!恰恰在于他心里不平衡,也决定分给了自己,就因为此,性质就改变为贪污了吗?!

综上所述,被告人褚时健的行为不是贪污。当然被告人褚时健不管有多少理由,也不应该采取这样的方式分钱,所以依照法律规定,褚时健等领导集体决定分钱给个人,其中包括给盛大勇、刘瑞议的行为依照《刑法》三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构成集体私分罪,而不是贪污。公诉人的那种集体私分必须是公开的私分给单位全体职工的解释缺乏依据,因为具有立法和司法解释权的机关没有这样的解释。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按法律所规定的"私分给个人"而不是"公开的私分给单位全体职工"来认定。辩护人还要向法庭提出:①私分的数额有误。根据法庭调查,褚时健、乔发科、罗以军集体研究私分的数额不足300万美元,褚提出自己要的部分是110 万美元,最后成了170万美元是罗以军填写的,故355万这个数额的责任承担应实事求是地考虑;②被告人褚时健提供的银行账号上并未收到集体私分的款,也就是说褚时健还未真正意义上的占有这一部分企业资产。根据法庭调查,这笔款未分账,根本末到褚时健提供的账号上,所以对褚时健来说,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错误认为该款已私分进账完毕,不能不说对他的私分占有确实具有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其的行为未果,而具有未遂的因素;③案发后,此款已全数追回,未给企业造成实际损失。

(二)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褚时健单独贪污公款1156万美元的涉嫌犯罪,证据不足、事实不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款之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五款"案件事实部分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依法作出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部分,依法不予认定"的规定,不能认定被告人褚时健涉嫌犯有单独贪污1156万美元的所谓罪行。根据法庭调查查证:1995年11月中旬,被告人褚时健考虑到红塔集团即将成立,如果继续保留华玉公司曾集体私分美元的银行账号,难免在今后的使用中会暴露私分的问题,因此决定将此账号注销。而该账上的1500万美元的处理就成了关键。起诉书指控褚时健决定自己要1150多万美元,而采用的手法是:以支付设备配件款项的名义将金额转出,为此褚时健给了罗以军一个钟照欣提供的用英文打印的银行收款账号,而这个账号在两月后收到了1156万美元。此一指控是否成立,应查证褚时健是否具有贪污的主、客观证据。转款1156万的事实是存在的,关键问题是:

①转款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付设备款还是占有贪污?

②客观上,褚时健是否向钟照欣要了账号,是否给了罗以军账号,即褚时健是否通过转款占有1156万美元?

辩护人认为,指控缺乏这两方面的证据。

第一,没有褚时健贪污1156万美元的主观故意的证据。法庭调查,除了罗以军的供述外,没有其他任何证据相印证,钟照欣也不能证实。而罗以军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即证人,因为转款本身就是为了掩盖其也参加集体决定私分企业财产的行为才发生的,而且整个转款都是罗以军实施的,所以罗以军虽然在1156万美元的问题上没有被起诉,却不影响他的被告人的实际身份,故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规定,自然不能是罗以军怎么说就怎么认定,完全不顾证据地以罗以军的口供作为定罪的依据!

第二,以支付设备配件款项为名的转款,没有证据证明是所谓的"贪污手段",反而有证据证明玉溪卷烟厂确实购买了设备,确实存在需要付款的事实:

1.根据云南省烟草进出口公司及红塔集团提供的证据,购买烟丝膨胀设备及配件,要付款是事实,而且在褚时健决定让罗以军转付设备款时确实存在要支付1300万美元的设备款,而且此笔款还分文为付。所以褚时健让罗以军付设备款是有客观事实依据的;

2.根据刘瑞群1997年12月12日供述及在法庭作证时的证言"……我回云南后,我跟褚时健说'上次给的钱我已收到,谢谢了,上次转走了355万美元,这次罗以军说是要购买设备又转走了一笔款,盛总说已经转到私人账户上去了'。褚时健对我说:'要买设备由他们办好就行了'。"这证明褚时健确实要求罗以军去付设备配件款。

3.根据刘瑞麟1997年8月27日供述,证明自1993年开始,华玉公司就动用账外资金,即小金库的外汇为玉溪卷烟厂及红塔集团垫付各种设备配件款。罗以军1997年11月3日供述,"你们出示的这些授权委托书都是真实的,这些款项都是用于购买设备,有些是付款,有的是替省烟草进出口公司暂垫付,然后由该公司还给玉溪炮厂。"这说明褚时健让罗以军用156万美元支付设备配件款是符合以往的做法和惯例的。

4.根据伏世杰1997年8月17日证实,证明华玉公司确实存在用外汇(差价款)支付进口设备预付款的事实,同时伏世杰还证实:"罗以军就说-- 香港华玉公司摆着的购设备款用完了,褚厂长说既然用完了,香港摆着的就不要报结审计了,汇总表上也不反映了。"这证明褚时健有理由认为罗以军已按其吩咐将转走的款支付了设备款。

5.关于褚时健开具委托书这是华玉公司全部涉及资金问题时所必须的一种手续,不能以此认定为犯罪手段。

6.信用证付款是个技术性问题,任何付款只要在付款银行有款,且信誉有保证的情况下,银行都可开出信用证。

第三,办理设备付款的业务,从职责上讲就是总会计罗以军的事,至于罗以军采取何种方式付款,不能成为褚时健是否构成犯罪的客观依据。首先玉溪烟厂的整个资金、货币就是由总会计师罗以军控制的,张鹏辉1997年8月12日证言:"我知道的只有褚时健管销售,罗以军管资金。"其次,支付膨胀烟丝设备款的事是由罗以军负责的,李穗明1997年11月13日证言:"到了具体付设备款时,我们把情况向罗以军总会计师汇报后,由罗以军总会计师负责具体操作,按我们厂一般购买外商设备付款的规定,款项要直接付到省烟草进出口公司的账上,由省烟草进出口公司直接对外商,但具体如何付这笔设备款的,我们不直接管,因为我们已经把合同和应付款情况报告了罗以军,资金具体如何运作就由罗以军负责了。在付款这件事情上完全由罗以军去操作,褚时健厂长也用不着来操心这件事。"这说明在付设备款的问题,褚时健是按正常程序向罗以军交待的,至于罗以军最后为什么没有用华玉公司转出去的这笔美元付设备款,而是通过省烟草进出口公司付款,这就不是褚时健的问题了。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褚时健知道或决定设备款由省烟草进出口公司支付!再则,罗以军作为总会计师,他是非常清楚其责任后果的,即他如果承认褚时健确实安排他转为支付设备款而他没有执行,这个责任就得由他来承担,起码他得说清楚为什么不去付设备款的问题。这一利害关系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再有,这也是罗以军申辩的有立功表现的一个方面,如果这个功没有了,又会是怎么样?

第四,1156万美元转到钟照欣的账立后,没有证据证明褚时健具有控制权,相反有证据证明罗以军对该款的控制。钟照欣1997年9月12日证言:"刘瑞麟通知我转款,我先打电话问罗以军,是不是要我转210 万美元到华玉公司,罗以军说是的要我转款,我才转款的。"如果说这笔款从华玉公司转出后一并到了钟照欣设在新加坡卡斯曼公司的账号上,其中有褚时健的1156万美元(当然没有证据),而华玉公司要求转走210万美元,那是转走哪个部分为什么不问褚时健呢?!又为什么罗以军同意后(注意不是经褚时健同意后)210万美元就得以转走呢?!这不是一个罗以军是此笔款项的实际控制人的有力证据吗?!这是据以什么呢?钟照欣说:"我跟褚时健的关系一般,跟罗以军的关系还可以"。"我跟罗以军关系不错,我这个人为人诚实,讲信誉,罗以军相信我,才会把钱转到我的账上"。罗以军在1997年10月17日供述;"1996年五六月份盛大勇跟我说进口设备的过程中,褚时健答应过要给人家的一些费用,在华玉公司账上不好开支,我就通知刘麟群让钟照欣打回来210万美元。"结合以上部分证明,罗以军对转到钟照欣账上的款具有实际控制。和决定处分权,而恰恰不是褚时健!

第五,钟照欣对其应褚时健的要求提供外汇银行账户的所谓证言有严重矛盾,不能作为认定褚时健要求转款的证据,更不能作褚时健贪污占有该款的证据。首先,钟照欣在1997年9月12日言中证明册第,对1156万美元收款账号,"当时提供给褚时健还是罗以军想不起来了,年纪大了,确实想不起来了,不是不愿讲。"而且在这次的证言中从未谈到褚时健单独或是专门找过他要一个账户,有急用的问题。同时他还证实罗以军转的款是什么钱,他并不知道,只是听罗以军说是华玉公司要销户,有几笔钱到他账上放一放。但时隔两个月后的11月20日钟照欣对证明"大概在1995年11月,地点想不起来了,给过褚时健一个账户,是褚时健有急用的。"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所谓证言是不可能采信的。(注意,罗以军同样在1997年8月9 日的供述中没有提到褚时健给他提供收款银行的账户问题,10月17目的供述是他自己用纸记下的账号,直到11月10日罗以军的供述中才提到了褚时健给过他一个银行账户。巧妙的是,10天以后的11月20日,钟照欣在侦查人员的询问下,也把"确实想不起来,不是不愿说的"东西,清楚地表述出来,这难道是巧合吗?)其次,钟照欣1997年11月20日证言中谈到其在新加坡临时购买了一个公司,专门为褚时健存放美元。这就出现了钟照欣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

A.据检察机关在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的协查下查明新加坡卡期曼公司1995年9月19日成立于英国维亲群岛的处女岛,在新加坡设有办事处(不从事经营活动),该公司在纽约国家银行新加坡分行货币市场部开有买卖外汇的账户,主要炒外汇。1156万美元及442.8万美元打入账户后,用于炒外汇,买卖瑞士法郎、港币。德国马克、英磅、澳元等。

B.这一调查结果不能说明是专门为褚时健转移存放贪污外汇而专门购买的公司账户,而只能证明被罗以军转汇出去的全部款项是在罗以军、钟照欣的控制下被经营炒汇,这和褚时健有什么关系?!

C.钟照欣为褚时健购买公司的价款是多少,付款没有,证据是什么?!

第六,如果说1156万美元是褚时健的钱,为什么自1995年11月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办法去证明褚时健与这笔款的关系呢?没有证据表明是褚时健去用款炒汇!没有证据表明褚时健仍过问关。已过被指控"属于"他的这笔财产,更没有证据证明褚时健对此款的控制、支配,就连褚时健是否知道这笔款没有被用去支付设备款而被转移到新加坡的指控证据都无迭提供。相反,表现出正常的是褚时健认为这笔款已被用于支付设备款,因为他吩咐过支付设备款,他知道买设备要付款。还因为此时他的妻子、女儿都已被抓,他没有想去所谓的"顶风作案",也没有证据证明他在"顶风作案"。

第七,指控褚时健贪污回156万美元,存在不符合常理之处。 如果说褚时健贪污1156万美元,那么就会出现不符合常理、让人难以理解的问题:

A.若褚时健真的要贪污1000多万美元分给罗400多万美元,那么在罗以军表示不敢要的情况下,褚时健却独自要1000多万美元,而给罗以军一个揭发他犯罪的把柄,特别是在褚时健的妻子、女儿被逮捕的情况下,还主动接人以犯罪的把柄,这符合常理吗?

B.褚时健自首的就是他与罗以军、乔发科私分华玉公司账外浮价款的一部分(即355万),若他在这笔浮价款中还有贪污1156万的大问题的话,他会把小问题自首并揭发(罗以军)出来,再把自己的大问题留给罗以军来揭发吗!这太不合乎情理了。

C.罗以军有挪用 1598.8万美元的嫌疑。经过法庭查证,罗以军具有支付进口膨胀烟丝设备款的权力,其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省烟草进出口公司付设备款;二是通过账外小金库的资金付款。褚时健吩咐他转到钟家账上的钱支付设备款,但事实上他没有这样做,那么就出现了罗以军挪用转出去的1598.8万美元的嫌疑。对此后果,罗以军自然有转嫁责任的可能性。面对这种可能性,公诉机关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D.案发后,侦查机关以"追赃"的名义未追回,而由红塔集团总裁宋国瑞授权委托后全部款项顺利调回,不正说明红塔集团仍是这笔浮价收入的所有权人,从而说明从华玉公司转到钟照欣账上的全部款项的所有权没有改变的事实。

第八,综合以上各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褚时健为 了注销可能暴露他们集体私分企业财产的华玉公司美元账户,吩咐罗以军把账上的余款1500万美元转出支付购买膨胀烟丝的设备款,而罗以军却没有执行,其通过钟照欣把款分两笔转出去后, 即被钟照欣等人用于经营。此时罗以军却从境内通过省进出口公司逐步支付了设备款,而后面发生的一切都是褚时健不了解、不知道的!这能说明是褚时健在贪污吗?!经过法庭审理质证,罗以军的供述不能成立,这已已经是非常清楚不过的了,如他甚至谈到褚时健叫把钱转走是要去搞赞助等,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只能说明检察机关根据罗以军的供述对褚时健的指控不能成立,对于公诉人发言中涉及到法庭调查不能认定的问题,而被作为公诉证据使用,请法庭给予充分重视。如果哪一天,罗以军良心发现翻供,说了真话怎么办,检察机关不是表示要将此案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吗?!如果指控成立的话,那么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社会后果和法律后果:任何一个国有企业的企业领导都会被会计人员推向被告席!公诉人在法庭上只强调转款事实和支付膨胀烟丝设备的事实,而不顾及被告人褚时健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行为与事实的联系,更不考虑事实的性质,是客观归罪的表现,为我国司法原则所不容。

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国家公诉人,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

(三)款之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能充分得到适用。当然在这个问题上,褚时健作为企业领导,监督不利,造成资产流失是有领导责任的,但毕竟他没有贪污,毕竟这笔巨款最终已被红塔集团调回,未给企业造成实际损失,这些都是事实。

(三)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褚时健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指控,应对数额实事求是认定,区别责任,客观处理。要防止和排除把这些财产在这个案件审理中用作依据去追究褚时健的刑事责任,在另一案件中又作为另一依据去追究马静芬的责任,而在对外的公开报道中又作为死者褚映群有严重经济犯罪行为的依据,即避免出现一石三人的情况。我们在确定褚时健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相对其合法收入确定的,这样又回到了我们对其合法收入的界定,这当然是以他和马静芬已经得到了多少合法收入为前提而不考虑这个合法收入公平不公平、公正不公正,更不考虑褚时健应该有多少合法收入才是合理、合法的这样一个情理,这就是"法不容情"!

(四)关于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褚时健在共同犯罪中是主犯的问题。辩护人认为,本案在集体私分的犯罪过程中,是集体决定私分的,而褚时健作为法人代表,负有领导责任,而不应适用《刑法》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的规定,这是因为褚时健、乔发科、罗以军在集体决定私分时褚不是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其作为法人代表对当时的行为应适用《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中指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这个概念去套用,故辩护人的意见基本案不存在主、从犯问题。

(五)关于起诉书认定被告人褚时健的自首和重大立功表现的 法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辩护人表示极大的敬意。这充分表明了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在这一问题上的实事求是与公正。因此希望法庭慎重考虑在对被告人褚时健量刑时适用《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做出判决。应该注意的是,褚时健的自首不是对贪污的自首,而是对私分行为、私分事实的自首。并且,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另外一点,即在公开发表的《人民日报》及新华社的报道中提到的褚时健还有一个涉嫌犯罪以前的功!这就是中纪委一领导提到的"过不掩功,功不抵过"的功过论!我国的法律只承认犯罪后的功,而不承认犯罪前的功,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问题在于我国的法律体系、政治体系所要求、追求的都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去立功、去立大功,于是有了授予功臣称号,论功受奖的行为。但为什么在功臣一旦犯罪后,这个功就一文不值了,就不实事求是了,就不历史唯物和辩证地看问题了,而法律所提倡的、所追求的却是犯罪后的功呢?!服刑犯人有立功表现可以减刑、假释,甚至提前解除刑罚,实现了一种犯罪后的"功可抵过" 的结果!而真正的功臣如果犯罪后没有立功表现,他犯罪前的功就一文不值,就一风吹了呢?这难道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体现吗?!在法律上"过不掩功"的体现是什么,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吗?!也难道不是立法、司法中应解决的一个问题吗?!难道犯罪前的"功可抵过"就是法律面前的不平等吗?

(六)被告人褚时健从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功臣变成了今天坐在被告席上的被告人,这一现实我想是我们云南的党政领导,4000多万人民,包括我们的司法机关都不愿其发生的、都不愿看到的一个结果。被告人褚时健1954年初任盘西区长时,曾到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习党的总路线,毕业时,他认真地向领导递交了一份思想总结,他这样写到:"

一、对合作化热情不够高,支持农民开饭铺;

二、农民发展生产,需要购买油枯,统购统销政策不让购买,我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农民购买;

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界限划不清, 认为国营什么都包,包不了,所以支持个体工商户,由300户发展为700户;

四、新来一位区委书记不支持我的工作,兴修水利,我明明知道水源在那里,就是不告诉他,故意出他的洋相。"就这样一个讲实际、敢为农民着想的亮堂堂做人的褚时健,1957年被错划了右派。粉碎"四人帮"后,褚时健摘掉了右派帽子,奉命到新平县曼蚌糖厂任厂长,一上任就使年亏损20万的糖厂实现了扭亏为盈。正因为如此,1979年褚时健第二次来到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习,在受到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学习后,于10月奉命调任玉溪卷烟 厂厂长,他一干就是17年。其领导下的玉溪卷烟厂不仅创造了全国同行七个第一,还干出了一个用国优产品在中国市场打败洋货冲击的奇迹,被人称为民族英雄。他千方百计为农民着想,把第一车间放到了烟田,总之他的种种功绩不一而足!说句老实话,全省的国家公务员,包括今天在坐的,你们的工资收入中,每100元就有他和他领导的企业提供的一半!在这整个过程中,他领导的玉溪卷烟厂还有一个第一是大家应该看到的,即创利税与分配比例之低全国第一! 1988年将近60岁的褚时健曾写退休报告,要求 找接班人退下来,各方面都没有同意,这一干又是八年,最辉煌的八年,然而他最终还是坐在了被告席上。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企业家,一流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玉溪烟厂之所以成为一流企业,就是因为有像褚时健等一批一流的优秀企业家。如果说中国的铁路运输是1997年4月1日开始提速,而褚时健和他领导的玉溪卷烟厂却在十年前就开始了思想认识及发展企业生产的提速。1996年初,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个远学邯郸、近学红塔的活动,省委在总结红塔经验时的第一条经验就是玉烟有今天,首要一条就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如今这个好的领导班子几乎全军覆没,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问题使象褚时健这样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的最后归宿是监狱,是刑场或外逃国外?不解决这个问题难免还会有优秀企业家重蹈覆辙!

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国家公诉人:在我国反腐倡廉的斗争中,强调得比较多的是那些把企业搞垮而自己犯罪发财的"企业家",即所谓的"穷庙富方丈",而我们的国企改革及经济发展追求的又是消除"穷庙穷方丈",建设更多的"富庙富方丈"。虽然褚时健犯了罪,应受到法律的追究,但他毕竟区别于那些所谓的"穷庙富方丈"的犯罪,褚时健就像把小庙建设富了,还为大庙作出巨大贡献的方丈,只不过是看着灯油多了,几个人想分一点灯油回家炒菜而被发现的方丈。又根据小平同志猫论的发挥,被告人褚时健是那种十分能抓老鼠,而在特殊情况下偷吃了鱼的猫,和那种也抓老鼠但经常偷吃鱼的猫,和那种不抓老鼠专偷鱼的猫,和那种不抓老鼠也不偷鱼的猫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很能抓老鼠的猫没有偷鱼吃时给他一些鱼吃呢?!因此,我再一次请求对褚时健做出罪刑相适应的、公正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也为云南省4000多万人民和全国国有企业家满意的判决。因为这个判决不仅对褚时健,也对玉烟,对云南的经济发展,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体现党的领导,体现我党依法治国的方略、决心,体现我们坚持唯物主义,体现我党反腐倡廉、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都是非常重要的。除此我还将依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组成专门问题调查机构的申请,对涉及褚时健功过是非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真实的调查,并依照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提出对褚时健的特赦申请。谢谢!

第16篇:《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要向褚时健学什么

曾经的“烟王”、“罪犯”,如今的“橙王”,褚时健是励志的传奇,说他是“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一点也不过分。王石称自己是褚时健的粉丝,赞褚时健是中国匠人精神的杰出代表;严介和说中国最稀缺的是像褚时健一样的企业家;柳传志说褚时健“就是一个下金蛋的母鸡”„„从“褚橙”到“柳桃”和“潘苹果”,把产品内容化,把产品当作内容来卖,而不是只当成产品来卖;它们在市场上的热销被赋予了“社会化营销”的定义,它们与电商的结合又引领了“媒体化电商”的风潮„„很多人喜欢把褚时健与打造了三星“帝国”的李健熙相提并论,并对黄宏生、顾雏军、孙宏斌、黄光裕、唐万新、刘韧、陈久霖、黎元江等等一样寄于“东山再起”的厚望。

市面上写褚时健“传奇”的著作,已经形形色色。《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先燕云、张赋宇著,湖南文艺出版社)这本书的不同之处:一是作者,先燕云是褚时健的干女儿,张赋宇曾为资深财经记者、报社总编辑,她们在20多年的跟踪报道中与褚时健结成了至交;二是在历时两年、2400个小时的采访录音、超过70万字的手稿中,为读者揭秘褚时健不为外人所知的、深埋于时间深处的亲历事件,回答诸如褚时健一生从事过四种职业,为什么种种都能成功?为什么会从“反右”干部变为“最后的右派”?为什么不愿从政而从商?如何将“红塔”扭亏为盈,成为国家税利第一大户?“折翼”滇南,又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大变故?如何与“褚橙”结缘,又如何开始了“第二次登顶”?等等问题。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说:“一个真的英雄总是在无法想象的困境中、在不可思议的时点上崛起!褚时健因这几个橙子,拉开了与这个时代所有优秀企业家的距离,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不倒的商业传奇,而且成为一个不朽的励志英雄!”作为“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褚时健身上无疑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人们最渴望知道的答案是“褚时健的成功基因是什么,是否可以复制”,即褚时健究竟该影响企业家什么?但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我们只能在阅读、感动、感慨、惊叹中去思索、顿悟。褚时健在自序中说,他的一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我不谈什么后悔、无悔,也没有必要向谁去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我这个人不习惯讲什么大道理,我对人生的体会就是自己走过的路”,“有一个不变的追求,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

就如褚时健自己所说:“我不是神,不是什么事都能做成。”希望从褚时健那里获得“终南捷径”注定是“黄粱美梦”。正如郎咸平曾经说过的那样,“更多的人愿意以崇敬的心情和诗意的笔触去描述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但无论是褚时健曾经的烟厂辉煌,还是之后再重新创业,都不能代表他的全部。尽管褚时健的犯罪,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但当我们审视褚时健、反思企业家精神的时候,这是我们首先必须要面对的。《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告诫人们:“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想,王石首先从褚时健身上学习到的,就是“不行贿是我做事的基本原则和底线”。

王石喜欢用巴顿将军的名言评价褚时健:“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是的,行进在人生之路上,不可能不跌跤,不论是石头的绊脚抑或自己的失足。但是能够跌倒而复起,这是难能可贵的。反思企业家精神,需要这样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但这还不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无论是传统的“细节决定成败”,还是如今的“互联网思维”,仔细打量褚时健的成功细节,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在如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带来即时利益的时代,“全民创业”中能够真正成为企业家的,恐怕还会是那些具备工匠精神的人。

当然,褚时健的许多“经验之谈”,也是值得我们去揣摩的。比如在谈到“成功之道”时,褚时健说:“就是爱琢磨,往往一件事情,别人想一种办法,我会想五种、八种,会找相关的人去交流、去考虑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限制,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事情不办好不罢休,我顽固得很。”在谈到“人生变故”时,褚时健说:“我那些朋友都说命运不公。我说别说那些了,杂念少了,不管在哪里,也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只想着把事情干好。”褚时健的二次创业,钱是从朋友那里借的1000多万,“褚橙”上市的成功或多或少与潘石屹、杨锦麟、梁冬、章诒和等大V们也不无关系。

我们都只是地球上的租客,褚时健一生的故事太多,给我们今天所有人的启示也太多,即使《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是唯一得到褚时健本人认可的自传,但我们眼睛看到的仍然只是一部分。一个75岁的老人,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出来创业;今年已经87岁了,仍然没有“退休”的打算。那么,当我们还没有到75岁的时候,就跟别人说自己老了,还没到87岁的时候,就在谈论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我们是否觉得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呢?(叶雷)

第17篇:“亚洲第一卷烟厂”神话的缔造者——褚时健

“亚洲第一卷烟厂”神话的缔造者——褚时健

@JingShan

褚时健与红塔集团 说起红塔集团,如今的年轻人大概已经少有耳闻,但在当时,这可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言及它出类拔萃的辉煌成就,没人会否定褚时健的贡献。

在没有“红塔山”这个品牌之前,玉溪只是一个名不见传的地名。1979年10月,曾在糖厂、酒厂、农场、畜牧场、造纸厂干过厂长的玉溪市华宁县人褚时健,刚刚摘掉右派的帽子,就被调往玉溪卷烟厂任厂长,时年51岁,和云南其他烟厂一样,玉溪烟厂当时也是半机械化作坊式生产,年产量仅27.5万箱,固定资产区区1065万元,工人月均工资只有30元。不仅如此,由于卷烟质量等问题,该厂的烟始终卖不出去;这其实就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厂子。褚时健上任后,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现在看来仍然颇具勇气的改革。比如,在当时如还不了贷款工厂负责人就要坐牢的情况下,褚时健大胆贷款3000多万美元,先后两次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卷烟生产设备,为科技生产,提高效率打下了坚实基础。再比如,按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烟草公司是负责烟叶生产但不生产卷烟,烟厂生产卷烟但无权销售,烟草专卖局只负责销售但不管上游环节;而褚时健大胆推出了“三权合一体制”,集烟厂厂长、烟草公司经理和专卖局局长身份于一身,使供、产、销三个环节有机结合,统一指挥,这实际上是绕过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各个环节的硬性板块式控制,并巨是对旧体制的一次极大的冲击和革命,当然,这也为褚时健最后的权力膨胀,心理失衡和最终身陷图图埋下了隐患。此外,褚时健第一次在国企推行了计件工资的方式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还花1000多万元在央视打广告以提高红塔品牌的知名度等等。

他以战略性的眼光,强化资源优势,抓住烟草行业的发展机遇,不到10年时间,玉溪卷烟厂年产量就超过了200多万箱。该厂就此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卷烟厂。据公开资料显示,1994年,玉溪烟厂现实利税达157亿,1997年时达到193亿。玉溪烟厂的年利税相当于400多个农业县的财政收入总和,成为了地方财政的支柱;“红塔山”的品牌价值在1997年达到了353亿元,在当时的中国稳居榜首。有领导在视察玉溪卷烟厂时,不无调侃地说:“这不是卷烟厂这简直就是印钞机”褚时健也凭此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等,如此多来自政府和行业的表彰,使得他也就此达到了自己人生的顶峰。也正因如此,在接受调查时,褚时健还被层层光环包围着,他没有看到危险的逼近。

贪污案件爆发

1995年,贵州省一些退休老干部向中纪委举报某省委书记的腐败事件。在查案过程中,中纪委发现这个省委书记的老婆,从云南批了上万件红塔山香烟。中纪委迅速就这.腐败情况向中央报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接到报告后作出重要批示,要调查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子女在云南以烟谋私的问题中纪委立即展开部署,开始对云南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进行调查。

当时,任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玉溪卷烟厂厂长的褚时健,正处于事业的颠峰,是企业界红极一时的人物,人称“中国烟草大王”,据说,褚时健当时就对中纪委的调查官员坦陈,确实有过省委书记,省长的子女在私下里来找他批烟的事,但他当面就回绝了,并且还语重心长地奉劝对方:“妹娃,你们的父亲都是党的高级干部,你们做这些事会给他们带来麻烦烟你们就不要搞了,如果你们想抽烟,我给你们拿一点儿那个白皮次品烟去抽吧。”

谁知就在此时,褚时健的妻子出事了。1995年2月,一封发自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匿名检举信寄到了中纪委信访室。信中说,三门峡市烟草分公司某人匀结洛阳水泥厂办事处临时工作人员林政志,用行贿手段,向褚时健的老伴马静芬及其亲戚送去大量礼金,通过她的介绍进行批烟信中还列举了贿赂的具体金额。这样,中纪委就把褚时健老伴马静芬及具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弟弟,侄子等押往河南,展开调查。不久,又把褚时健在珠海工作的女儿褚映群带走。褚映群被带走没多久,就在狱中自杀了。

1996年12月28日,褚时健本人被有关部门带走。1998年1月,新华社发通稿:云南省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严重经济违法违纪案,经过联合调查取证,已取得重大突破。褚时健被控和红塔集团其他几个领导人以私分形式贪污公款355万多 美元,褚时健得款174万美元。

当时,褚时健对检察院预审人员坦白:“1995年7月份,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但没有明确谁来接”我想,新总裁接任之后,我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也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公款300多万美元,还对身边的人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褚时健这里所言的“签字权”,其实关系到当时我国烟草行业价格体系实行的双轨制。这个双轨制,造成了香烟价格在计划内外的巨大差额和丰厚的利润空间,使烟草业成了一个暴利行业。双轨制的意思,比如:烟从烟厂出来,批发的最终价格不超过5块钱一盒,但它在市场上的销售价达到了10块钱。也就是从烟厂出来到最终销售,还有一倍的利润。有了批文,一倒手就能赚到钱。褚时健指的签字权,就是这个批文的签字权。

1998年8月6日,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以褚时健犯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是云南省第一次在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案件。由于褚时健和红塔集团的知名度,主审法官郑蜀饶表示:判决一定要经得住历 史考验。据说,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那篇长达8000字的褚时健判决书严谨,严格,精准地十易其稿,确实堪称“现代法律文书的典范。”

法官认为,褚时健论罪应依法判处死刑,但鉴于其有自首和重大立功表现,以及赃款全部追回,经济损失已被挽回等其他情节,依法应当减轻处罚。最后,褚时健因犯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20万元;其巨额财产中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差额部分,价值人民币403万元,港币62万元的财产依法没收。

褚案公布后,立时在全国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不少专对褚时健的遭遇表示同情,更有甚者为他开脱,指出他的贪污与官员贪污在性质上完全不同,褚时健是有功之臣,他主管玉溪的十几年,累计为国家创造利税以千亿计,解决了云南省一半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让烟农直接受益。这些人在感情上接受不了,觉得褚时健的功劳如此之大,过与功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面对褚时健的功劳,另一些人在思想上则有顾虑,认为查办褚时健,会不会把企业查垮了,影响企业稳定,甚至影响云南的经济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一直为他抱屈。”

也有声音指出,褚时健受贿金额巨大,违法犯罪情节严重,国法难容。无论他有怎样的贡献,都不该将公款划入个人名下,贪污必然要受到国法惩罚。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褚时健是时代的悲剧。但要清楚一点就是国家给了他这个平台,国家也给了他应有的报酬和荣誉,他只是为国家打工的一个职业经理人,而他自己则把自己当主人,自己没有把位子摆正。若烟草行业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可能情况不会是这样。”

最后,时任中央领导直接出面,以“功不抵过,过不掩功”的定调,为案件判决画上了句号。

保外就医到种橙

2012年11月5日,云南“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精心培育出来的橙子在北京市场上一亮相,便以甘甜、多汁、可口等特色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0吨橙子,5天时间即销售一空,卖得最多的一天竟出售了近1600箱,创造了京城初冬水果市场的销售奇迹。一时间,这位昔日中国“烟草大王”、最受争议的财经人物,又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1995年,褚时健被人举报贪污,1999年1月9日,被判无期徒刑,服刑两年后,刑期减为17年。2001年,经历牢狱之灾的褚时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准保外就医。

自2002年保外就医以来,10年过去了,褚时健夫妇的头发全白了,俩人年纪加起来也已过170岁。然而,夫妇二人创办了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在云南玉溪市新平县嘎洒镇附近的硬寨梁子和新寨梁子两座山头开凿出2400亩苍翠葱笼的冰糖橙园。此时已进入收获期,他们的橙子成为各地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橙园和当地的村寨有机结合起来,带有扶贫帮困性质,而且形成了十分环保的自然生态,这个橙园,是当地最大的农场,固定资产高达8000万元,年利润超过3000万元。

据褚时健说,2001年刚保外就医的时候,他的糖尿病很严重,虽然坐牢只有一年多,对身体影响很大,“如果闲下来,我身体肯定不行了。二是他心里不平,现在的国企老总一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我也不想晚年过得太穷困。另外,我70多岁出监狱,总得找点事做,让生活充实点。三是想否定‘烟王’是靠政策论。”因为很多人说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是因为政策好,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

那一年他已经75岁。

十年沉寂。褚时健再次走进公众视野,是在2008年2月—那段时间,褚时健和夫人马静芬曾多次探访昆明的橙子市场,昆明的水果商们敏锐地打出了‘褚时健’的品牌。

此举虽然备受争议,但在云南,尤其玉溪地区,“褚时健”这三个字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不容小觑。马静芬说,老伴搞果园,是想证明自己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烟王”,不只因为云南烟得天独厚的优势。褚时健自己的解释却是,“为了消磨有生之年的余暇时间”。

出狱八年,褚时健的生活的确低调而神秘。即便在今天,网络上仍难找到他的更多照片,偶尔去菜场买菜,能认出他的人并不多。“很多人知道‘褚时健这个名字,却不知道我长什么样子,偶尔有认出我的,就聊两句。”他和弟弟褚时佐的果园都位于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和水塘镇交界处的山头上,褚时佐的橙子 叫“高原王子”,广告牌从昆明经玉溪至戛洒小镇一路可见,而褚时健的“云冠”牌冰糖橙,却找不到一句广告词。 褚时健的果园分为两个山头,一个叫硬寨梁子,面积710亩;一个叫新寨梁子,面积为前者的两倍有余。土地是从当地政府和附近一些村庄租赁来的,租期30年,年租金14万元。

果园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注册名称为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是马静芬,所有工作人员加起来总共22人。 褚时健抓生产,马静芬管销售。

当地人把公司出产的冰糖橙称为“褚果”。“褚果”一般在每年11月初进入昆明市场,云南以外的市场全部交给了一家叫海南科果的公司负责。农户将橙子采摘后,在果园里进行第一次统计,并按大小分装。公司办公室主任普元星说,最忙碌的那一天,从果园运出去的橙子达130吨,整整动用了9部东风牌大货车。果子直接运往玉溪市大营街的分厂,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每天出厂的400屯到50吨冰糖橙经由这里,陆续销往全国各地。几乎每天上午,褚时健都要来厂里走一遭。

他以前从来没种过橙子。8年来,经营这2400亩果园亦是波折不断。承 包第二年因营养不足,大多数果子谢了,2400亩地只收了14吨橙子。“常常很恼火、发愁,晚上睡不着觉。”

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接着来。第二年、第三年„„年年都有新问题:营养不良、储存期过短、自然灾害等。好在红河卷烟厂厂长、褚的弟子邱健康每年都会订购45吨果子送给用户,算是帮了褚时健的大忙。

直到2009年,果园方才步入正轨。也是在那一年,他将承包果园时借的1000多万元全部还清。

褚时健对果园采取的管理模式是:专家+作业长十农户。聘请专家做技术指导,从当地雇佣才干出众的农民为作业长进行分片管理,农户负责作业,实施承包制。 在褚时健的管理哲学中,激励机制尤为重要。而这套管理哲学早在红塔集团获得验证,那时红河烟厂职工的工资甚至高过管理层,烟农也获益颇丰。在这种激励下,褚时健收到的是最好的烟叶。成也红塔,败也红塔。如今的红塔集团,早已与褚时健没了关系,以前的老厂房如今只有一间小破屋,偶尔经过,褚时健和老伴儿早已心平气和。

1995年被人举报贪污后,褚时健的女儿褚映群和老伴马静芬已经被关在洛阳监狱。也是这一年,他唯一的女儿褚映群在狱中自杀。律师马军说,那一年的中秋节,他一个人蜷缩在办公室,盖着一条毯子着电视,悲凉得很。

褚时健说:“有时候省委书、省长碰到我,说北京的一些人也经常来问老褚身体怎么样,我就说只要他们心里明白就得了。玉溪老百姓一直到现在对我们都很好,这对我也是一种安慰。当初调查组找老百姓座谈,玉溪的老百姓就说他拿了你们多少钱?我们凑给你嘛。

在橙园的管理中,褚时健习惯控制每个环节,就像当年做烟厂一样。如今,年纪大了,褚时健必定要做的是每个月月底27-30日在果园签字发工资,当“烟王”,时,他最具权威性的事也是批条子。

如果时间再过久一点,褚时健也许只能在橙园里坐一坐,望一望。晨光晴好,云雾 散尽,密密匝匝的如绿墨般的橙叶簇拥着白色的橙花,还有一个驼背、瘦削、安静的老头。

人物评价

不久前,一些媒体记者采访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时,有人问他:“你最尊敬的企业家是谁?”王石沉吟片刻,说出了一个令记者们想象不到的名字,这个名字不是全球首富巴菲特或比尔·盖茨,也不是房地产界的某位成功人士,而是褚时健。

早在2003年,王石就对褚时健的创业精神表示了敬佩之意。那年王石专程到哀牢山看望褚时健。当他看到褚时健时,褚时健身穿一件普通圆领汗衫,脚踏一双地摊上随处可见的塑料凉鞋,正在果园里忙碌,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被太阳晒得通红。这一形象,与王石想象中的褚时健大相径庭。当王石怀疑地问褚时健从湖南引进的“冰糖橙”种苗能否适应哀牢山这异乡水土时,褚时健给他详细分析了当地土地的酸碱度以及高海拔地区的湿度、温差等因素,并一一列出了这些因素对橙苗生长的有利之处,每一条、每一件都讲得非常清晰,王石不由自主地称赞:“他简直成了一个种橙专家!”尤其听了时年75岁的褚时健对果园未来发展前景的描述后,王石更是感叹不已。他对朋友说:“虽然我认为他确实犯了罪,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作为一位企业家的尊敬。”

王石的说法颇有代表性。褚时健被判刑10多年来,社会各界对他功与过的评判从来没有间断过。当年褚时健经济违法违纪案宣判后,很多法律专家仔细阅读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书后,一致认为那是一份非常出色的法律文书,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对禇时健作出那样的判决是经得起历史推敲的。但抛开法律问题,一些专家也发表了这样的评论:褚时健是功不掩过,过不遮功。曾经和褚时健有较多交往的云南“陆劲高速公路公司”董事长张光亚说:“我认为,褚时健的功过要分开。他在‘红塔集团’时,提出过很多促进企业发展的好思路,使云南烟草走上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对云南的发展他是作过贡献的,我们不应该忘记他。当然,他犯了罪,自己也必须负责!”

当年为褚时健做辩护的云南“震序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军,如今还保留着这样的印象:褚时健是一位思想活跃、工作“玩命”、生活俭朴的企业家。“他吃不惯宴席,即便赴宴,也经常是拿一个大碗,将饭菜盛满,三下五除二就解决掉。他不喝酒,唯一感兴趣的是烟,因为在烟厂,他一直坚持自己品鉴 产品。”

为什么这样一个工作“玩命”、生活俭朴的人,最终会沦为贪污犯呢?许多法律界、经济界和企业界人士认为:体制分配问题,是导致褚时健犯罪的一个最重要的客观原因。褚时健用18年时间,将一家名不见经传、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了品牌价值350多亿元,实现利税上千亿元的“烟草帝国”,而他18年获得的全部收入仅80多万元,还不及一些明星大腕一年收入的零头。正如云南大学一位教授一针见血指出那样:付出与所得严重脱节,悲剧很难避免。 值得庆幸的是,褚时健一案发生后,引起了中央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很快建立并推行企业家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那些为国家创造出高额利税的企业家们,使他们在付出了辛勤劳动后有相应的回报。仅以“红塔集团”为例,褚时健之后,他的继任者年薪远远超过了他,一年的入比褚时健辛苦工作18年还多。从这个意义上讲,褚时健的落马,也算为社会作了一点贡献! 或许因为褚时健一案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影响最大、关注度最高的一个企业家犯罪案件,因此,褚时健虽然被判了刑,却一直没离开过人们的视野,尤其他跌倒后又站起,书写了一段从“烟王”变“橙王”的传奇后,关注度越来越高。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知名网站称褚时健的沉浮是很好的励志范本;“褚橙”进京销售当天,潘石屹、杨锦麟、梁冬、章诒和等商界、文化界知名人士纷纷发微博大赞褚时健不甘沉沦的精神,说“褚橙”如人生;更有一些年轻人了解了褚时健的经历后,发微博称: 84岁的褚时健仍在奋斗,与他跌宕的人生经历相比,我们经历的挫 折和困难真是毛毛雨„„

人生沉浮,百味杂陈。现在,面对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议论,褚时健很平静,他说:“外面的议论我听到了,我希望对我的关注能淡下来!有生之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果园管理好,为当地经济发展作些贡献!”美国名将巴顿有句名言: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上多高的顶峰,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这句用在褚时健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参考文献

【1】 杨庆朱,玲丽.褚时健案:值得铭记的审翔与辩护.CHINATIUAL中国审判新闻月刊.总第82期.2012年12月5日版.P64-67; 【2】 王高岩.褚时健:从“烟王”到“橙王”的跌宕人生.人物志.P28-35; 【3】 吴桂霞.“烟草大王”褚时健:没有终点的人生.Evenjngpape;osges,人物.(周继红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11月9日,标题有修攻,内容有删节) 【4】 杨锦麟.褚时健: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第18篇:作文素材:褚时健:87岁“橙王”的逆袭

褚时健:87岁“橙王”的逆袭

褚时健,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他曾经是“中国烟草大王”,一手将玉溪卷烟厂从一个落后的小厂发展成跻身世界前列的红塔集团。1999年褚时健因贪污被处无期徒刑,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2002年,75岁的褚时健因糖尿病严重获得保外就医后,与妻子到哀牢山种橙子。2013年,褚时健带着橙子进京,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创造利润3000万元。昔日烟王,今日橙王,大起大伏,大悲大喜,历经沉浮,老而弥坚,这是一个无关荣辱、有关岁月的传奇!

烟王神话

玉溪卷烟厂在过去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1979年10月,玉溪卷烟厂迎来了改变它命运的人物,一个51岁的汉子走进了厂长办公室,他曾当了21年的右派,这时他才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改生涯,他的名字叫褚时健。

褚时健刚刚进入卷烟厂的时候,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玉溪卷烟厂的烟根本就卖不出去”,褚时健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一是技术设备落后,二是烟叶原料质量问题。然而在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中国,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容易。1981年,在全国烟厂无一例外地使用国产卷烟机的情况下,褚时健率先为玉溪卷烟厂引进了国外的生产设备,并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面对烟叶质量问题,褚时健创造性地提出了冲破厂区界限,由烟厂投资,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第一车间”直接设在田间,建立“优质烟叶基地”的设想。另外还实行三合一(即玉溪卷烟厂、玉溪烟草专卖局、玉溪市烟草公司合而为一)制度。“三合一”实行后,烟厂向农业投资,烟草公司收烟叶,获利丰厚。中国烟草就是在“三合一”制度确立时发展得非常快,全国的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从几百亿到四五千亿。

改革的实行从来不是轻易的,迎难而上的褚时健赢得了成功。20世纪90年代,红塔集团已经成为亚洲第

一、世界第五的烟草企业,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到70亿元,年创利税近200亿元,被称为“印钞厂”。褚时健成了中国的“烟草大王”,全国最红的国企红人。他的政治荣誉不胜枚举: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

跌宕人生

“烟草大王”的神话并没有持续多久。1995年褚时健因为被人举报贪污而被调查,并于1997年7月正式被捕,存在“经济问题”的褚时健最终被判无期徒刑,锒铛入狱。他的女儿褚映红和妻子马静芬当时也被警方控制调查,1995年12月,褚时健唯一的女儿在被扣押期间自杀。听到消息的褚时健潸然泪下,那一年的中秋节,他一个人蜷缩在办公室,盖着一条毯子看着电视,悲凉得很。

当年,褚时健集产销和管理大权于一身,办事效率固然很高,然而权力过于集中,却缺少一个相应的监督机制。这也使得管理上出现了漏洞。褚时健当时马上就要退休,想到为国家辛苦了半辈子,交权之后就什么也得不到了,于是他贪念一起和几个人贪污公款300万美元,他自己分得170万美元。也就是这一念之差,致使褚时健晚节不保,黯然入狱。

1998年的两会上,十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名为褚时健“喊冤”,一个听上去很能打动人的说法是:“一个为民族工业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国企领导,一年收入竟不如歌星登台唱一首歌!”据悉,当时作为云南红塔集团的董事长,褚时健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烟厂一个普通工人,18年的工资收入总共不过60多万元。这个案子也引发了国企领导人薪酬制度的改革,就在褚时健被判刑的第二年,红塔集团新的总裁就拿到了年薪100万。经济学家晏智杰说:“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而惋惜。”怀有这种心情的人不在少数。

判刑多年之后,褚时健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今天重新过来说,当初不应该那样。” 从橙开始

2002年,褚时健因患糖尿病获得保释外出就医,其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在老家一带。大多数人觉得,褚时健的一生也许就在老家中慢慢度过了。然而,就是这个75岁的老人,用了十年时间,创造了另一个企业神话。褚时健说:“在牢里的时候,心想我70多岁了,以后能不能活着出去,出去以后又靠什么生活?后来,我弟弟来看我,带了他种的橙子,我吃了一口,心想,味道还可以啊,要是能出去就种橙子吧。后来,得了病,身体状况很差,再不出去看病,估计就死在里面了。出来后,就想找点事做,消磨时光。”

这些年,80多岁的他每个月下地8-10天,对果园管理盯得非常细致,严格管理。从玉溪到嘎洒果园,200多公里全是山路,行车至少3个多小时。褚时健打电话通知次日8点到果园开会,第二天他绝对准时到,所以没有一个下属敢迟到。每个技术员、每户农民干得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他都很清楚。他到果园时,吃住就和工人一起,一起聊天,深知工人的想法和情况。他对质量把关极严,品种不好的、个子太小的、质量不好的橙子,他都让摘掉,怕别人说这是褚时健种的橙子,如果差了,丢脸,也坏名声。褚时健的希望是把褚橙做到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他的目标就是要超过美国的新奇士,他说,“新奇士的外观漂亮,口感不行,价格却卖得很贵。”他常告诉员工:“现在还不能得意,如果哪天橙子的外表、口感都超过了新奇士,那才是真正的牛。”他说:“干什么都要争第一!”

万科董事长王石说:“褚时健居然承包了2000多亩地种橙子。橙子挂果要6年,那时他已经75岁了。你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

1 2000亩橙园和当地的村寨结合起来,带有扶贫的性质,而且是环保生态。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橙子红了

褚时健从“烟王”变成了“橙王”,如今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固定资产8000万元。创业企业家胡海卿曾去拜访褚时健。在去果园的路上,每当路上出现一辆崭新的摩托车,老人都会很欣喜地花上几分钟向胡海卿讲,这是跟他种橙子的谁家新买的摩托车。褚时健自豪地说:“现在园子里的两口之家,他们只要出两双手,房子、肥料、树苗都是我出,按照公司的要求做,一年收入差不多有6万块左右。他们还可以自己养上几十只土鸡,几头猪。以前他们的年收入也就几千块钱,现在日子好过了,孩子上大学,学费也掏得出。技术员年薪10多万,不比做公务员差。”

2011年国内一家很有实力的投资公司托人问褚时健对上市有无兴趣,这家公司看好“褚橙”的口碑和潜力,有意运作“褚橙”上市。他听了连连摆手。“没这个心情跟他们玩。再说,投资公司都要在上市后拿走股民一笔钱。我85岁了,管不了几年,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钱,但亏了股民,怕别人背后指指戳戳„„就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言语之间,流露出对上市的反感。“做实业是挣慢钱,但却是企业家精神的完整体现;炒楼、炒股是挣快钱,属于短期投机行为,无关企业家精神。”经济学家冯立果说,在这点上,褚时健能够花10 年去做“褚橙”这个牌子,正是体现了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稀缺的“挣慢钱”的精神。“他们那一辈的老企业家不怕吃苦,是实实在在做企业。”

“褚橙”和褚时健的励志故事一起在大江南北红了。褚时健的成功,有媒体分析出四个原因。一是品牌。这来源于种橙子的果农褚时健本人。二是品质。这些靠喝山泉水、施有机肥的橙子口感好,酸中带甜,网友称为“品甜中微酸的感觉有如人生”。三是渠道。有人说是电子商务立了功,也有人认为是褚时健积累下来的人脉发挥了作用。四是文化。而这就是褚时健自身的故事,几度东山再起,“褚橙”也成了“励志橙”。“我卖的不是冰糖橙,而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这是在推广禇橙时,“本来生活网”市场总监胡海卿的一句话。他称,“褚橙”热销,是因为它给人提供了“一个精神层面无法替代的体验”。而新的事业,也让褚时健超越了生命的限制。

第19篇:作文素材:褚时健:87岁“橙王”的逆袭

褚时健:87岁“橙王”的逆袭

褚时健,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他曾经是“中国烟草大王”,一手将玉溪卷烟厂从一个落后的小厂发展成跻身世界前列的红塔集团。1999年褚时健因贪污被处无期徒刑,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2002年,75岁的褚时健因糖尿病严重获得保外就医后,与妻子到哀牢山种橙子。2013年,褚时健带着橙子进京,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创造利润3000万元。昔日烟王,今日橙王,大起大伏,大悲大喜,历经沉浮,老而弥坚,这是一个无关荣辱、有关岁月的传奇!

烟王神话

玉溪卷烟厂在过去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1979年10月,玉溪卷烟厂迎来了改变它命运的人物,一个51岁的汉子走进了厂长办公室,他曾当了21年的右派,这时他才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改生涯,他的名字叫褚时健。

褚时健刚刚进入卷烟厂的时候,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玉溪卷烟厂的烟根本就卖不出去”,褚时健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一是技术设备落后,二是烟叶原料质量问题。然而在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中国,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容易。1981年,在全国烟厂无一例外地使用国产卷烟机的情况下,褚时健率先为玉溪卷烟厂引进了国外的生产设备,并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面对烟叶质量问题,褚时健创造性地提出了冲破厂区界限,由烟厂投资,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第一车间”直接设在田间,建立“优质烟叶基地”的设想。另外还实行三合一(即玉溪卷烟厂、玉溪烟草专卖局、玉溪市烟草公司合而为一)制度。“三合一”实行后,烟厂向农业投资,烟草公司收烟叶,获利丰厚。中国烟草就是在“三合一”制度确立时发展得非常快,全国的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从几百亿到四五千亿。

改革的实行从来不是轻易的,迎难而上的褚时健赢得了成功。20世纪90年代,红塔集团已经成为亚洲第

一、世界第五的烟草企业,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到70亿元,年创利税近200亿元,被称为“印钞厂”。褚时健成了中国的“烟草大王”,全国最红的国企红人。他的政治荣誉不胜枚举: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

跌宕人生

“烟草大王”的神话并没有持续多久。1995年褚时健因为被人举报贪污而被调查,并于1997年7月正式被捕,存在“经济问题”的褚时健最终被判无期徒刑,锒铛入狱。他的女儿褚映红和妻子马静芬当时也被警方控制调查,1995年12月,褚时健唯一的女儿在被扣押期间自杀。听到消息的褚时健潸然泪下,那一年的中秋节,他一个人蜷缩在办公室,盖着一条毯子看着电视,悲凉得很。

当年,褚时健集产销和管理大权于一身,办事效率固然很高,然而权力过于集中,却缺少一个相应的监督机制。这也使得管理上出现了漏洞。褚时健当时马上就要退休,想到为国家辛苦了半辈子,交权之后就什么也得不到了,于是他贪念一起和几个人贪污公款300万美元,他自己分得170万美元。也就是这一念之差,致使褚时健晚节不保,黯然入狱。

1998年的两会上,十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名为褚时健“喊冤”,一个听上去很能打动人的说法是:“一个为民族工业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国企领导,一年收入竟不如歌星登台唱一首歌!”据悉,当时作为云南红塔集团的董事长,褚时健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烟厂一个普通工人,18年的工资收入总共不过60多万元。这个案子也引发了国企领导人薪酬制度的改革,就在褚时健被判刑的第二年,红塔集团新的总裁就拿到了年薪100万。经济学家晏智杰说:“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而惋惜。”怀有这种心情的人不在少数。

判刑多年之后,褚时健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今天重新过来说,当初不应该那样。” 从橙开始

2002年,褚时健因患糖尿病获得保释外出就医,其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在老家一带。大多数人觉得,褚时健的一生也许就在老家中慢慢度过了。然而,就是这个75岁的老人,用了十年时间,创造了另一个企业神话。褚时健说:“在牢里的时候,心想我70多岁了,以后能不能活着出去,出去以后又靠什么生活?后来,我弟弟来看我,带了他种的橙子,我吃了一口,心想,味道还可以啊,要是能出去就种橙子吧。后来,得了病,身体状况很差,再不出去看病,估计就死在里面了。出来后,就想找点事做,消磨时光。”

这些年,80多岁的他每个月下地8-10天,对果园管理盯得非常细致,严格管理。从玉溪到嘎洒果园,200多公里全是山路,行车至少3个多小时。褚时健打电话通知次日8点到果园开会,第二天他绝对准时到,所以没有一个下属敢迟到。每个技术员、每户农民干得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他都很清楚。他到果园时,吃住就和工人一起,一起聊天,深知工人的想法和情况。他对质量把关极严,品种不好的、个子太小的、质量不好的橙子,他都让摘掉,怕别人说这是褚时健种的橙子,如果差了,丢脸,也坏名声。褚时健的希望是把褚橙做到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他的目标就是要超过美国的新奇士,他说,“新奇士的外观漂亮,口感不行,价格却卖得很贵。”他常告诉员工:“现在还不能得意,如果哪天橙子的外表、口感都超过了新奇士,那才是真正的牛。”他说:“干什么都要争第一!”

万科董事长王石说:“褚时健居然承包了2000多亩地种橙子。橙子挂果要6年,那时他已经75岁了。你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

1 2000亩橙园和当地的村寨结合起来,带有扶贫的性质,而且是环保生态。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橙子红了

褚时健从“烟王”变成了“橙王”,如今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固定资产8000万元。创业企业家胡海卿曾去拜访褚时健。在去果园的路上,每当路上出现一辆崭新的摩托车,老人都会很欣喜地花上几分钟向胡海卿讲,这是跟他种橙子的谁家新买的摩托车。褚时健自豪地说:“现在园子里的两口之家,他们只要出两双手,房子、肥料、树苗都是我出,按照公司的要求做,一年收入差不多有6万块左右。他们还可以自己养上几十只土鸡,几头猪。以前他们的年收入也就几千块钱,现在日子好过了,孩子上大学,学费也掏得出。技术员年薪10多万,不比做公务员差。”

2011年国内一家很有实力的投资公司托人问褚时健对上市有无兴趣,这家公司看好“褚橙”的口碑和潜力,有意运作“褚橙”上市。他听了连连摆手。“没这个心情跟他们玩。再说,投资公司都要在上市后拿走股民一笔钱。我85岁了,管不了几年,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钱,但亏了股民,怕别人背后指指戳戳„„就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言语之间,流露出对上市的反感。“做实业是挣慢钱,但却是企业家精神的完整体现;炒楼、炒股是挣快钱,属于短期投机行为,无关企业家精神。”经济学家冯立果说,在这点上,褚时健能够花10 年去做“褚橙”这个牌子,正是体现了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稀缺的“挣慢钱”的精神。“他们那一辈的老企业家不怕吃苦,是实实在在做企业。”

“褚橙”和褚时健的励志故事一起在大江南北红了。褚时健的成功,有媒体分析出四个原因。一是品牌。这来源于种橙子的果农褚时健本人。二是品质。这些靠喝山泉水、施有机肥的橙子口感好,酸中带甜,网友称为“品甜中微酸的感觉有如人生”。三是渠道。有人说是电子商务立了功,也有人认为是褚时健积累下来的人脉发挥了作用。四是文化。而这就是褚时健自身的故事,几度东山再起,“褚橙”也成了“励志橙”。“我卖的不是冰糖橙,而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这是在推广禇橙时,“本来生活网”市场总监胡海卿的一句话。他称,“褚橙”热销,是因为它给人提供了“一个精神层面无法替代的体验”。而新的事业,也让褚时健超越了生命的限制。

第20篇:柳传志:我是幸运的“褚时健” 最讨厌说空话的人

柳传志:我是幸运的“褚时健”最讨厌说空话的人

不靠小川靠传志是说企业家作用大

今年已经68岁的柳传志看起来精神状态很不错,笑容可掬。被称为“教父”的柳传志很显然并不享受这个称呼。“本身黑道白道说不清楚,我干嘛要当,再说我也不够那个谱。”柳传志幽默并谦虚的回应。

但柳传志在企业家心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就曾公开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靠周小川,要靠柳传志。”从侧面听到这句话的柳传志谈起这句话,讲到这是在强调民营企业家作用之大,而之所以被代表只是因为自己时间比较长,领奖比较多。 我是幸运的褚时健

在柳传志心中,有一位在世的中国企业家让他敬佩。“我非常敬佩褚时健。”柳传志说道,“他把很烂的企业做成给国家带来利润和税收的企业,出了事情当然觉得很遗憾。一方面他还是应该反思怎么做更合适,同时国家也应该反思,像这样的能够下金蛋的母鸡怎么去保护他们。” 1993年,时年49岁的柳传志迈出了股权改革的第一步,他找到了当时的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得到了员工每年35%的利润分红。“联想的发展凭借的是人的智慧,而不是政府最初所投入的20万,35%的奖励是理所应当。”他当时也做好了另一种打算,领导不同意就辞职,然后带领手下的兄弟重新干,有了一番企业管理经验与技术能力的柳传志自信能够另闯出一条路。“那年我大概49岁,现在的人觉得49很大,当时我可没觉得年龄大。”柳传志笑道,婆婆再开明,也得主动给婆婆提建议来争取,不然婆婆想不起来。

“所以您是幸运的褚时健?”“对,褚先生可能在当时完全只想着干活。”

75岁入山种橙,85岁重新成为亿万富翁。作为王石最佩服的企业家,柳传志也不愧不如。“我可能会心灰意冷,就是随便干点什么就完了。”对于亲力亲为做企业,柳传志也坦言兴趣不大。

讨厌说空话的人不出自传

柳传志珍爱自己的名誉,他对朋友的要求就是把个人名誉看得比钱重。而对说空话的人柳传志相当厌恶,甚至嗤之以鼻。“今天喜欢说空话的人挺多,这个不以为怪,但是到了联想,经过了我们的文化,学员的培训班等等,你还改不了你这个毛病,还是说完了做不到,还是喜欢说空话,这样的人在联想是呆不住的。”柳传志说。

不想说空话,只想说事情,柳传志没有写自传的打算,却对企业管理津津乐道。“像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写这玩意儿,将来除了自己的孩子看,你说有什么意义?”柳传志说。

褚时健读后感
《褚时健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