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近代史纲要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3: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受压迫严重,斗争性强;大部分来自破产的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特征:软弱性,妥协性,斗争性,革命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四、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名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高山族人民的斗争,中法战争期间香港工人和商人的罢工斗争,刘永福黑旗军的斗争,义和团运动;台湾刘铭传击退法舰队,冯子才镇南关大捷,关天培,邓世昌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英西藏,法广西,日台湾,俄新疆;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2.民族意识的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四洲志》编译和惟愿《海国图志》反映中国独立自强的爱国思想;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严复《天演论》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851年1月洪秀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经济方面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文化方面建立新闻馆破除陋习,兴办学校”;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专权,内部矛盾激化,信天不信人思想)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意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根基,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提出科学的制度纲领;拜上帝会的负面影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兴办近代企业;筹设海防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抛弃了“华夷之辩”,提倡自强御侮;促进了中国的国防和教育的现代化;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前提: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心的民族危机。行动方式: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冲击了封建制度,推动了中国政治的发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具有先锋桥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守旧势力的反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社会基础相当狭窄;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发动群众。

5.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举起近代民族革命的旗帜

6.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目的是为了延续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学习日本立宪:皇位永固,外患减轻,内乱可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留洋青年知识分子为中坚力量) 7.三民主义学说:

①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回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②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难以发动群众)

8.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弱点:未考虑到帝国主义会干涉;局限于知识分子而没有深入到广大群众)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封建帝制的覆灭:武装起义(19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与保路风潮;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元旦南京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辨析: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全国性的革命政党领导;有完备的革命纲领;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颁布了约法)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结束了统治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签订不平等条约;接受“二十一条”复辟帝制;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文化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1918年5月21日护发战争失败)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客观上讲,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本身的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北洋军阀是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组成的封建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袁世凯死后,形成了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

2.新文化运动

①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陈独秀上海创办《新青年》,鲁迅、李大钊、胡适主要撰稿人)

②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和科学(用自然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老研究社会)。

③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第一次深入到文化上层建筑领域进行反思。

④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运动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的圈子,没有深入到群众;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采取极端形式主义的方法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内部分裂,影响了深入发展。

3.十月革命的启示:a、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解放之路

b、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十月革命的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与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革命方法的指示。

4.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5.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6.五四运动的意义:a、以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

b、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和新旧民主主义的分界点(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发生于一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干部上)做了准备)

c、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等);部分中国同盟会的成员(董必武等)

2.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a、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的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b、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c、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3.共产党早起组织的活动: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到工人中去宣传和组织工作;

c、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世纪组织工作

4.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921年7月23日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工作计划为“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给灾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代表着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a、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和统一中国”

b、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对三民主义有了新的解释:a、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帝,对外实行独立;

b、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c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实际上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四)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1924年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为革命准备军事力量的骨干;1925年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大革命的高潮;1926年7月北伐战争使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五)中共在大革命中的贡献:a、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这是由中共提出的)b、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中共是群众的组织者)c、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是革命战争(叶挺“铁军”)

(六)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7月15日汪精卫叛变。

(七)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汪蒋集团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买办阶级拉拢到反革命营垒里;从主观上讲。是由于中共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农民群众、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武装力量领导权。

(八)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领到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共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对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8年宁(蒋)汉(汪)合流,继续北伐,张学良改旗易帜,国民党建立全国范围内形式上的统治、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变成了由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1928年至1929年中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繁荣。

2.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的方式: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来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的特务系统;大力推行保甲制度来控制人民;厉行文化专制主义控制舆论和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

3.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在白色恐怖中许多共产党人牺牲;

4.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彻底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

意义:使中共在政治上大大迈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5.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共产党人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9月秋收起义(毛泽东),12月11日广州起义(叶挺、张太雷、叶剑英)。

屠杀政策下的反抗

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依靠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7.毛泽东在理论上阐述武装斗争的思想:1928年10月和11月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1930年5月《反对资本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8.反围剿的战争与土地革命:1930年10月起反围剿的胜利和根据地的发展与土地革命分不开。(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第一部土地法,1929年4月第二个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在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指引下根据地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左翼文化运动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三次左倾错误:a、1927年11月到次年4月的瞿秋白“左”倾盲动错误(创造总暴动的局面);b、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举行总暴动攻打中心城市);c、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的打击排斥中间势力)

2.左倾错误使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红军不得不退出南方战略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3.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黔北遵义a、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和中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红军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于1936年在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5.长征精神: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风险,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它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端正思想路线,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逐渐成为军国主义国家,一战后为扩张势力,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1927年召开“东方会议”确定大陆政策:政府中国得先征服东北,政府世界得先征服中国)

①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铁路,反诬中国驻军,当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② 华北事变:蒋介石在7月发表“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中共进行“围剿”,而国联和英美的姑息纵容,使日本入侵华北,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华北成为日本自由进入的“真空地带”。之后日本又策动华北五省二市的“防共自制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③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炮轰宛平城,侵华战争全面开始。最初“速战速决”后改为“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扶植傀儡政权,发展汉奸组织,对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进行“扫荡”。至1945年8月15日彻底失败告终。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① 建立伪满洲国,策动反动政权(汪精卫伪政府)

②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包括:a、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c、强制进行奴化教育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① 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冯玉祥,吉鸿昌,蔡廷锴,李济深等。

②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抗日游行:“反对华北自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放弃了“反将抗日”,提出“逼蒋抗日”。

③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 ④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① 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敌我力量悬殊;主观上,a、片面抗战的路线,不敢发动和武装人民群众,b、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c、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② 战略相持阶段到正面战场:1939年1月国民党决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四、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 全面抗战的路线: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② 持久战的方针:毛泽东《论持久战》系统的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a、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b、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

③ 敌后战场的开品和发展:一一五师平型关大捷;一二〇师雁门关大捷;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机场。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共产党的人民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

④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a、在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b、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争是成为敌后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

⑤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反战进步实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⑥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a、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b、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南泥湾开荒);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⑦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a、毛泽东首先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c、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大工业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⑧ 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⑨ 整风运动是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解放运动。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① 抗日战争的意义:a、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组织上和精神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d、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a、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b、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③ 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a、全国人民大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c、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与直接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d、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e、只有坚持中共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才能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a、确立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即不走国民党的道路,也不走共产党的路线

3、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① 政治上,独裁专制,残酷的特务统治;

② 经济上,把抗战接收变劫收,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苛捐杂税多,抓定拉夫; ③ 军事上,不顾全国人民和平的期待,冒然发动内战(倒行逆施,兵败如山倒)

4、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共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①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③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5、1949年9月21日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它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近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近代史纲要

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近代史纲要演讲稿

近代史纲要总结
《近代史纲要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