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财金融复试笔试大题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6: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 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欧债危机是近期发生在欧洲的一系列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尤其以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五国为甚,上述五国被称为“欧猪五国”。而且近期危机还有不断蔓延的趋势,上述国家已经提出一系列救助方案,中国也准备参与其中。

究其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各方面,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原因:

1外部原因

首先,08年发生在美国的金融海啸,给全世界金融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上述危机严重的国家大多依存于外贸经济,是外向型经济主体,因而受影响十分严重。

其次,债券评级机构的煽风点火。三大评级机构不断对上述国家下调信用级别,使得国际市场以及本国市场的投资者不断丧失信心和产生恐慌,投资机构的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内部原因

首先,实体经济的空心化时产生危机的重要原因。例如以希腊为例,其支柱产业为旅游业和航运业,是典型的第三产业,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则更加落后。因而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时,经济很容易崩溃。

其次,宗教及文化的影响。这次发生危机的国家大多以南欧国家

1 为主,北欧国家则相对较少。由于文化及宗教的差异,北欧生产,南欧消费,北欧储蓄,南欧投资已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种文化的问题很难短期内得到解决。

再次,欧元区自身所固有的问题,那就是国家之间采用的是相同的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是却是不同的财政政策。这种问题导致了当国家已经出现巨额赤字,仅仅靠财政政策无法得到解决时,国家不能独立的运用货币政策,所以也是危机发生的原因。

第四,欧元区国家之间不统一。德国和法国是欧元区的龙头国家。法国是坚决主张救市的,因为其持有巨额的欧债,而德国则近年来以低福利和工资增长率换来了债务的减少,因而不想为这些高福利产生危机的国家买单。

第五,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是产生危机的原因。发生危机的国家大多采用高福利政策,近年来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这进一步导致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

1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其它国家的援助,例如imf提供适当的贷款,债权国家进行延期或者适当的降低利率。以便于暂时性的度过危机。

2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实体经济方面努力,是解决危机的根本出路。这些外向经济导向性国家,一旦遇到了金融冲击,必然还会出现问题。应该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努力,解决问题的根本。

3对于欧盟货币区进行改革。欧盟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货币一体化范例,如今遇到的问题是必然的,国家之间财政责任不明确,危机

2 处理不团结,这都是影响危机解决的原因。所以,欧盟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来帮助度过此次危机。

中国在危机中的启示:

1扩大内需,发展好实体经济,政府举债要量力而行,是避免危机发生的根本出路。

2进行外汇储备管理创新,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使我们感到了外汇储备的风险,必须尽快用创新的方式来管理巨大的外汇储备,实现其保值增值。

2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利弊分析,以及我国应该采取什么道路来进行?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过我国国境,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充当金融资产的标价货币,同时作为结算货币的功能。

一国的货币国际化主要有三条标准。一,该国的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二,该国的货币充当世界范围内的金融资产的标价货币。三,该国货币充当各国贸易的结算手段。其中后两条是主要的。

人民币国际化是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前提基础之上提出来的,这期间的背景有:

1稳定的政治环境。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十分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各个方面进行发展的前提。

2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目前的gdp排名世界第二,仅

3 次于美国。货币的国际化必然要以坚实的实体经济为依托,不然无法谈国际化。

3巨大的外汇储备。由于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外汇储备目前十分巨大,已经突破两万亿,这使得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坚实的物质支持。

4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从允许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我国货币市场进行同业拆借,到推出qfii制度,我国的金融市场开放不断增强。目前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下的完全可兑换和资本账户下的有限制的部分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也是这种趋势的必要要求。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利:

1可以取得国际货币铸币税的好处。这是最大的利益所在。铸币税是指发行货币的面值与发行货币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目前我们由于货币不是国际化货币,只能被动的吸纳发达国家的大量金融资产作为外汇储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十分被动,这相当于给发达国家众多的无息贷款。而人民币国际化以后,则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掌握主动。

2有利于稳定汇率,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而人民币国际化则可以使得企业规避这些风险。

3有利于对外贸易扩大后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这是外贸扩大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4 4在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参与imf等国际金融组织的时候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改变以往受制于人的被动地位。

弊:

1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可能对本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人民币的国家化必然要求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这就使得国家在宏观调控的时候难度加大很多。

2人民币供应量监测变得更加困难。由于大量的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于各个口径的把握也会因此而变得困难。

3“特里芬难题”的出现。这首先出现在使用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国,若到时候中国采用固定汇率,也必然会遇到这个问题,而采用浮动汇率,则外汇市场的汇率风险增加。

总起来看,人民币国家化利大于弊,应该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经过科学论证的人民币国际化手段和道路,把人民币早日推向国际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

人民币国际化应采用“双轨制,渐进式”的道路,所谓双轨制,其中第一个轨,就是不断的逐渐放开资本和金融账户,使得国际资本能够进入国内,同时,积极推进用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的贸易。第二个轨,就是可以适时的将人民币标价的金融资产推向国际,可以利用香港这个优良的金融市场,推出人民币标价的各类金融资产。

而采用渐进式的道路,原因在于我们各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充分,

5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本账户的开放,利率市场化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所以,应配合其他各方面的改革,采取渐进式的道路,进行人民币的国际化。

3谈谈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背景,道路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指形成利率的形成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决定,而不是利用行政手段来形成。最终达到以央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以市场上金融机构的利率为主题,有市场供求自发形成的合理的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在于金融的自由化,由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认为,市场对于金融的管制会导致利率的偏低,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因而应该形成市场化的利率,让金融不断的深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1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在2000年之后逐渐提出来的,前期金融领域改革的重点在于理顺价格关系,随着商品市场价格关系的逐渐形成,金融市场这个居于核心地位的要素市场的要素价格—利率,其改革逐渐显现出了重要性。

2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自由化的思潮不断蔓延世界经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实行了利率市场化,我国要想真正的融入世界经济,不断的资金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必然实施利率市场化。

3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利率市场化也是必要之举。以

6 往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呆账坏账过多,其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资金进行市场规律运作的“硬约束”,而是往往靠国家注资冲销坏账。当利率市场化后,有助于优胜劣汰,淘汰不符合市场机制的企业。

4我国的金融业改革已经到了攻坚和瓶颈时期,例如外汇资产储备过大,商业银行利润过高,都是凾待解决的问题。利率市场化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来推动进一步的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道路的选择:

总体上,我国采取了渐进式“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道路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先外币,后本币”,我国对外币的贷款利率已经完全放开,对于外币的大额存款利率也已经放开。

“先贷款,后存款”总体思路是“贷款管住下限,存款管住上限”,这是目前改革到的程度,其他的也已经放开。

“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这是我们在改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90年代的时候,曾经把小额存款的利率放开,结果一些“重病号”,即资产负债比严重问题的金融机构,高息揽存,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因而要采取这个路子。

我国利率市场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

正面影响:1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形成合理的资金价格形成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麦金农和肖的理论,金融深化有助于一国经济金融相互带动,不断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利率的决定完

7 全由行政左右,因而效率很低。市场化的利率有助于金融改革和社会进步。

2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价格产品和体系,企业和个人在投资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其实金融产品也应该和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一样,由市场机制调节带来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供消费者选择,这是消费者的权利,也是市场发达的表现。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性金融机构主动出击,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在非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很难由金融机构决定,因而金融机构在进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时候十分的被动。

4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主动性,形成更加强的风险管理的观念。真正使得商业银行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主体。

利率市场化也有潜在的隐患,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若没有严格的市场监控体系和完善的微观企业主体,则容易造成投机盛行,造成系统性风险加大。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事实证明,只有有严格的监管体制,完善的企业微观主体,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才容易成功。

2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加大。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主要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四种。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会大大增加。

3宏观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当取消了利率管制以后,则央行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则只能进行间接调控。这需要具有规模的债券

8 市场和丰富的调控经验,对央行的要求进一步增加。

4一些领域资产泡沫容易形成。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一些部门没有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但可能有非常高的收益,在利率市场化后,要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监管和控制。

总之,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实践。

4影响一国国际储备规模的因素是什么?你认为我国目前国际储备规模是否合理,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和对策?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为了进行国际收支结算,稳定汇率等等所进行的储备。其包括在imf的国际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黄金储备,以及各种外汇资产形式的外汇储备。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不但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能够有效的抵御风险。在一国经济体中。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如下这些:

1一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状况。对于想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持有外汇储备对于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维持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来说,也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产业结构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因而往往也必须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进行国际支付。

9 总之,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情况是决定外汇储备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2外汇储备资产的结构和质量。如果外汇储备资产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那么就可以在数量上用较小的规模,反之,则规模应当较大。

3一国央行对于风险的态度,对于外汇储备规模也十分重要。若政府更加持有审慎的风险态度,则应持有较大的外汇规模,反之,则较小。

4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特里芬提出了一个衡量外汇储备的标准,即外汇储备/当年进出口总额,他指出这个以40%为宜。而且,若一国贸易结构合理,比如说一直呈顺差状态,则可以持有较少的外汇储备。

5地域文化的影响。韩国,日本,中国都有较高的储蓄率和外汇储备率,而欧美国家则外汇储备率和储蓄率都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因为不同文化的影响。

6可以借入的储备数量。衡量一国外汇实力分为自有储备和接入储备两个部分,若可以低成本的得到大量接入储备,则自有外汇规模可以保持较低的水平。

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在2011年底已经突破了3万亿,远远多于第二名日本1.7万亿,相对而言外汇储备规模过大,而且还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这在发挥足额外汇储备优势的同时,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变大。由于外汇占用资金是以基础货币的形

10 式投放到经济中的,因而外汇储备增长的同时,国内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

2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由于外汇储备增加,大量的投机性热钱会涌入我国,赌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以后,又会带来更大的升值预期,外汇增长压力进一步增大,形成恶性循环。

3央行调控能力减弱。央行通过调控基础货币的投放,从而对经济进行干预是一个基本的职能。但是现在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强制的结售汇制度,很大程度上央行只能被动的吞吐货币。

4增大了外汇储备成本。外汇储备成本是只持有这些外汇所形成的机会成本。一般而言,外汇资产的收益率比较低,所以外汇储备规模越大,机会成本越大。

5改变了资金运行投入机制,使得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央行现在外汇占用基础货币投放已经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这使得外向型企业获利较多,而内向型企业则更加被动。

改善我国外汇储备的建议和对策:

1积极稳步的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使得汇率真正能反应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让汇率真正成为市场来决定,这样就会逐渐改变外界赌人民币升值的困境,资源的配置也更有效率。

2改善外汇储备的结构,真正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质量。现在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美元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去年美国爆发的债务危机说明了这样的风险也是有的。所以应该改善资产比例和结构,真正将风险降到最低。

11 3加快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结束“双顺差”的局面。由于我国限制居民外国投资,但是鼓励引进外资,这使得资本和金融账户在经常账户顺差的基础上持续出现顺差的局面。尽早放开资本账户,鼓励本国居民对外投资,是解决外汇问题的一个可行举措。

4对资本的流入进行严格的监管,尤其是短期资本的流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短期资本流入急剧增加,这使得外汇风险变大,同时外汇资产也是被动的不断上升。应该对此更加严格的对流入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进行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债务危机。

5请简单叙述巴塞尔协议的历史,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主要内容以及意义。

巴塞尔资本协议是为了规范银行业经营行为,防范金融风险而订立的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Ⅰ只对资本充足率做出了要求,巴塞尔资本协议Ⅱ形成了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而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显示,巴塞尔协议Ⅱ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于是巴塞尔协议Ⅲ颁布,其主要是针对化解金融危机中银行业如何抵御风险而设立的。

巴塞尔协议Ⅲ采取审慎监管的原则,分为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两大主体,其中各部分的详细规定如下:

微观审慎部分:

1提高资本的质量。新协议将资本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

12 本和二级资本,要求增加2.5%留存缓冲资本来应对风险,同时要求增加资本情况的透明度。还有资本扣减项部分也做了详细的规定。

2提高资本充足率。这依然是巴塞尔协议最核心的部分,新协议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4.5%,一级资本6%,二级资本8%,这是不包括留存缓冲资本的部分,由于留存缓冲资本必须是普通股,比例为2.5%,因而实际达到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二级资本充足率为10.5%。

3设置杠杆率监管,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杠杆率定义为一级资本与表内表外风险资产的比值,红线定为3%。

4增设流动性指标。新协议增加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两个流动性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为优质流动资产与未来30日内净流出资产的比率,至少为100%,净稳定融资比率是可以得到的稳定融资来源于进行正常业务需要的融资比例,至少为100%。

宏观审慎部分:

1增加逆周期资本。逆周期资本是指在经济上升期,前景好的时候,银行需要额外留出以备经济衰退,资产质量下降时的资本,这个方面不做硬性规定,一般认为是0到2.5%之间。

2增加留存缓冲资本。新协议规定该资本的比率为2.5%。这是因为此次危机中出现了一个现象,即使金融机构陷入危机当中,大量的银行仍然进行着股票回购,派发红利等行为,这是因为行业中主体都在这样做,不这样做的银行会被认为出现了问题。因而监管委员会相出了增加留存缓冲资本,这有助于降低银行可能面临的危机。

13 3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此次危机凸显了“大而不倒”的问题,这种道德风险将使得监管难度加大。所以新协议指出,应对如何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进行探讨,例如增加自救资本项目等等,但是至今没有形成规范的文件。

巴塞尔协议Ⅲ相对于巴塞尔协议Ⅱ,更加的完善。它并不是一个新的体系,更多的而是金融危机中对于如何规范银行行为的的一篮子方案,其仍然以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为三大支柱,同时增加了资本的分类,杠杆率,流动性指标等新项目,微观审慎监管相比于宏观审慎监管仍然是主要的方面。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增加了逆周期资本,留存缓冲资本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监管问题研究。

6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对此你有什么对策?

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为了救市,美联储接连实行了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谓量化宽松,就是指增大货币供应量,提高金融系统尤其是银行的流动性。

这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了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3万亿,其中一半以上是美国国债或者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由于美联储从市场上大量购回美国国债,以此注入流动性,这必然会降低其国债的收益率。而且一旦经济复苏以后,现在多发的流动性效果就会显现出来,到时候美元贬值,我国将遭受

14 更大的损失。

2推动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是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耕地越来越少,相当多的农产品,如大豆,绝大部分依赖于国际市场的进口。美元作为国际市场的计价货币,其价格的飞涨必然使得我国产品链上游价格上涨,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3热钱涌入,是我国经济面临泡沫化危险。现在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把各种利率,比如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活期存款率等都已经降到了不能再降的水平,而我国又处于加息的时期,人民币面临进一步升值的压力,同时使得我国的很多领域,如房地产,面临泡沫化的危险。

4进一步降低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汇率的独立性,三者是不能兼得的,只能选择其中的两点。我国若想保持汇率的独立性,同时通过进一步改革使得资本流动性加强,则必然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热钱大量涌入,央行只能被动的利用国内信贷领域冲销增加的基础货币。

5对外贸性企业和出口制造业十分不利。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美元的贬值,这使得沿海领域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巨大打击,不但在金融领域,在实体经济领域也威胁这我国经济安全。

面对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资本管制,严格限制资本流入。面对汹涌而来的热钱,我

15 们一定要严格控制,防止其涌入国内经济后,制造泡沫,扰乱经济秩序。

2加快外汇储备改革,尽快使得储备资产多元化。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显现出了美元资产的风险,三大评级机构下调美国国债信用级别更是将这种风险表现的明显。我国应该更多的致力于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最大限度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3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这可以从大宗商品用人民币结算开始,尽量避免美国货币政策一改变,我国就要遭殃的境地。同时,加快推进以人民币标价的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早日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资产。

4在近期内,还是应该紧跟美元,稳定人民币汇率。美国的政策会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但是过快的升值必然会带来金融市场的动荡。近期内还是应该紧跟美元,发挥美元“货币锚”的作用,稳定汇率市场和外贸市场。

7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一直呈现顺差,请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影响以及我国的对策。

近年来,在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双顺差”,即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都呈现顺差的状态。引起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从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两个大的方面来分析:

16 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 外部原因:

1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大量加工和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好赶上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发达国家大都已经完成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因而大量的初级加工和制造业就转移到了中国,所以现在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

2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严格限制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遏制中国考虑等原因,西方国家对高科技产品,军事武器和核技术这三项一直都严格限制对华出口,这使得我国在出口大量初级产品赚得外汇的同时,无法相应的进口高科技产品以获得相应的平衡。

内部原因:

1廉价的劳动力是推动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中国的劳动力工资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改革开放后,农村大量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了沿海相关的产业当中,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我国政府“奖入限出”的政策,也是推动贸易顺差的重要行政力量。改革开放初期,出于我国的外汇储备太少,因而政府一直鼓励出口创汇。对于相应级别的官员这也是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形成的大量贸易顺差对我国的影响:

1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加大了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由于贸易顺差的存在,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到2011年底已经突

17 破3万亿。一方面这些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只能投资于收益率较低的债券,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说明了我国的大规模外汇储备面临的各种风险。

2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使得市场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另一方面使得国际市场大量热钱涌入,这又加大了升值的压力。

3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遭到削弱。由于外汇储备也是基础货币的重要投放渠道之一,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只能在外汇市场上被动的吞吐货币,然后在国内市场上用别的手段进行冲销,这就大大削弱了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

4由于贸易顺差的持续存在,加大了我国同别的国家的贸易摩擦。近年来,我国企业同外国的贸易纠纷不断,一直担负着“倾销”的指责声。长时间贸易顺差的存在,必然影响到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5粗放式的发展,在带来贸易顺差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发展的可持续性。由于我国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位置,近年来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掠夺式的资源开采才获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相当严重的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等。

对于我国贸易顺差的对策:

1扩大内需,进一步增加国内的需求。这不但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而且可以提高自身经济的稳定性。近期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大约在50%左右,高于西方国家20%左右的水平,这对于经济的安全十分的有意义。

18 2尽快同西方国家进行谈判交流,早日解除对华高科技禁售等规定。在谈判的过程中,应该就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华武器禁售,高科技产品禁售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突破。

3转变经济发展思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掠夺式的资源开采终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应更多的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对外贸易中取得更大的利益。

4加快改革,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出国投资。在进行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放宽qdii的界限,真正让我国的外汇储备更有效率的使用,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这不但解决了外汇储备的风险,而且对于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发展也有好处。

8试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情况,并结合当时经济发展的背景作出评价。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来影响经济发展的过程,其中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发行公债,而财政指出主要用于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金融当局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整,来改变一国的利率,进而影响一国的投资支出。或者直接在信贷规模方面作出限制或者优惠规定。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大

19 的时期:1993年至1997年,1997年至2003年,2003年至2007年,2008年至2009年,2010年至今。

1 1993年至1997年,我国实行的是从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1993年开始,我国的经济领域开始出现过热的现象,大量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同时通货膨胀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在财政政策方面,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调整了财政收入结构,同时严查乱铺摊子,重复建设的现象,将财政支出压缩在一个适度的水平。

货币政策方面,提高了法定准备金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贷规模,同时严格了对利率的管制。终于在1997年上半年使我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改变了过去“一放就松,一抓就紧”的调控思路。

2 1997年至2003年,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受97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打击较大,同时,98年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使得我国经济面临严重下滑的危险。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在扩大政府购买支出,从97年开始,国家每年发行1000亿到1500亿的国债,把取得的收入大量的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等领域,这有力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复苏。

货币政策方面,通过下调准备金率,放松信贷限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此促进经济复苏。这一直到2003年左右,我国就完全走出了这种局面。

20 3 2003年至2007年,我国实行了“双稳健”的政策,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2003年我国的经济又出现了过热的现象,cpi指数增长较快,同时房地产领域火爆异常,这就表现为投资过热和消费过热。为此,国务院适时出击,采取了稳健的财政政策,这主要体现在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由“铁公基”更多的转向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

同时,货币政策也趋于稳健,以便能够较好的配合财政政策的实施。

4 2008年至2009年,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来08年初,我国实行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08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外贸出口出现下滑,在此情况下,财政政策方面,我国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大量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交通等领域,以便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复苏。

货币政策方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央行于08年5次降息,放宽限制,刺激信贷的扩张,最终于09年下半年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

5 2010年至今,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在注重经济增长“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质”,体现在对财政的结构改革,突出表现在我国12年初提出的结构性减税。

货币政策从10年方面,开始始于稳健的偏松,但是到了12年初,由于信贷规模和出口的下滑,我国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

21 流动性约4000亿,大大缓解了目前的流动性不足的局面。12年我国把m2的增长率定于14%左右。

9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对我国的影响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次贷危机是爆发于美国,起因是源于房地产业中的次级贷款证券化,最终由于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形成巨大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业违规经营,恶性竞争。按照住房抵押贷款的标准,美国按照贷款人的信用级别,将贷款人的级别分为优级,次级和介于两者之间级别。在发放次级贷款的时候,会做出很多限制性的规定,但是房地产业在竞争的时候,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往往对贷款人隐瞒实际贷款的风险,甚至推出了“零首付购房”,当经济总体出现下滑,贷款者不能偿还贷款时,流动性危机就出现了。

2金融创新无节制,杠杆率过高。房地产产业为了转移风险,将次级贷款进行了证券化,推出了债务抵押担保,即CDO,然后将这些证券出售给投行,投行为了对冲风险,然后形成了CDS,然后将其出售给保险公司,这样就形成了远远大于实体经济的交易。当系统性风险爆发时,金融危机就到来了。

3职业经理人的败德行为。美国的投行职业经理人拿着上百万的年薪和上千万的期权收入,金融创新可以推动股价的上涨,使得他们得到期权收入,如果公司倒闭,并不会追回他们的收入。这就使得他

22 们有败德的冲动。

4评级机构的煽风点火。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并没有实事求是的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评级。像次级抵押债券这种有毒资产,本应该调至BBB级以下,然而评级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相当大的部分评为了AAA级。这就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者无法辨别这种债券的真实情况。

5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本来次贷市场就应该作为比较危险的贷款受到监视,然而美联储一定程度上的不作为,也导致了此次危机的爆发。

6居民储蓄率过于低下。美国同期储蓄率只相当于欧盟国家储蓄率的三分之一左右,很多美国居民愿意以次级贷款人的身份先购买住房,然后用住房做抵押进行消费,很多居民家庭的负债率甚至超过了房屋的总价值。这种“不劳而获”的心里大大助长了美国社会的投机行为。

7连续加息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从06年到07年底,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连续11次加息,这导致原来异常火爆的房地产薄膜的破裂,同时由于贷款人还款的规定,大大加重了还款人的负担,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8未能抑制金融市场的过分投机。无论是房地产市场的违规竞争,还是金融产品的无节制创新,还是到评级机构的不负责任的评级,未能机制过分的投机始终是问题的关键。适度的投机可以作为金融市场良好运行的“润滑剂”,然而过度的投机必然带来金融灾难,美国由

23 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1进出口大幅度下滑,外贸受到严重影响。我国是个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能占到50%左右。由于次贷危机,我国的进出口都同比出现了下降。

2经济增长率放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2009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仅为9.7%,为2000年以来历史最低点。

3农民工大量失业,失业人数剧增。沿海省份的出口企业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地域。然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沿海外贸企业大量倒闭,这就使得大量农民工失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4股市波动动荡中下滑。由于资本市场的世界联动性,导致我国的股市下跌明显。以上海股市为例,从2007年最高的6000多点下降至08年末的1000多点。

次贷危机给我国的启示:

1努力扩大内需,减少对麦贸易依存度。我国目前对外依存度相比于发达国家过高,应该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发展。以往利用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现在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后果,应当使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由依靠资源消耗,粗放型的发展转移到依靠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进入“十二五”,我国的经济再也不能向原来那样发展了,这是因为资源的掠夺式开采,环境的污染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可持

24 续性。因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必要。

3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严格防止地产泡沫的出现。这次金融危机发源于房地产行业,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现在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泡沫。我们应当审时度势,主动出击,从“土地财政”等几个关键点入手,严格防范地产泡沫的形成。

4加强对股市的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由于世界各地股市具有较强的联动性,我国股市还面临制度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的情形,因此作为金融系统的枢纽,应当加强监测和监管。

5严格商业银行控制,尤其是信贷规模。房地产行业的资金60%以上来源于贷款,如果商业银行过多的对房地产进行贷款,则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我国作为巴塞尔协议的成员国,应当严格遵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管理办法,防止商业银行的各种风险。

6切实加强金融监管。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作为我国的金融监管的决策和执行机构,应负起责任,坚决杜绝各种风险转变为系统性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应当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毕竟分业监管过程中,有一些“死角”必须由人民银行统筹安排,全盘考虑。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改革过程中,应当实施审慎监管,保障我国金融系统良好平稳运行。

10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为了金融危机,在这个过程中,

25 美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救助措施?

次贷危机是源于美国房地产行业违规经营,大量发放次级贷款而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了尽最小程度的减少危机的影响,美国推出了一系列的救助计划,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财政政策方面,首先,推出了减税计划,这占到整个财政计划的35%,规模为1680亿美元,后来又推出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复苏法案。其次,政府购买支出扩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2货币政策方面。首先,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至2008年底,美联储连续十次降息,使得利率达到了0%~0.25%的近四十年来最低点。其次,加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同时向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再次,使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像taf等,旨在加强市场流动性。

3产业政策方面,奥巴马政府决定以后将重点扶植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以此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复苏。

4与其他国家央行联合救助,各国之间更加紧密的协调配合。由于现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各国之间的股市等资本市场具有很强的联动性,因而美联储通过与英法德等国家进行货币互换等一系列操作,既解决了世界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金融危机。

11我国目前地方债总体情况如

26 何?存在哪些风险,为此你有什么对策?

我国的地方债是指政府利用融资平台有责任偿还,政府为此负有担保或者政府与其相关的债务。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地方债的情况是总体风险可控,局部和短期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地方债总体风险可控,这体现在:

1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总债务与一国GDP比值在60%以内,而我国的目前这一比值为44%,低于国际警戒线。

2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量与一国财政收入来比,我国目前的债务总量为17.5万亿,财政收入为8.3万亿,这一比值仅为2,低于发达国家,例如美国6的水平。

3从地方债务性形成以后资金的运用来看,我国的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土地储值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保值增值性。这些项目大都会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因而债务总体风险相对较小。

但是我国地方债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流动性风险。据统计,各地地方债务中,有53%集中在11,12,13这三年偿还,这就在流动性方面给地方带来很大压力。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又坚决杜绝债务展期,借新还旧,因而短时间内流动性风险是有的。

27 2金融系统的风险。由于我国证券业不是很发达,《预算法》又严禁地方政府发债,目前对于政府而言,利用融资平台贷款就成了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70%以上的地方债来源于银行贷款,一旦地方债出现风险,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银行,所以目前金融系统风险比较大。

3局部风险的存在。目前少数地方已经出现了负债率过高,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有可能使得局部风险转变为系统性风险。

解决我国地方债的方式: 从短期看,主要的措施有:

1解决目前存在的流动性风险。中央可以想方设法给地方注入流动性,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首先确保金融系统的流动性,严格防止金融危机的可能。

2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权利。比如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行短期债务。既然地方债已经成为一个既定事实,那就应该因势利导,推进改革。例如最近给予浙江,上海,福建和深圳政府发债的权利,以便于解决流动性风险。

从长期看,采取的措施有:

1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解决目前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现象。我国自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相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可以运用的财政收入过少,导致不得不利用融资平台欠下巨额外债。

2完善领导绩效考核制度,防止“投资饥渴症”。在现行政治体

28 制下,一任领导的政绩主要表现就是GDP,而借债投资则成为表现的好机会,而且“新官不理旧账”的实际风气助长了投资的热情。再次,改革领导绩效考核显得颇为重要。

3扩大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和权力范围,比如发债的改革。这既是一个短期的应急措施,也是长远的打算。只有真正的让地方政府又更多的实实在在的收入,才能更好的避免风险。

29

中财金融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复试笔试大题

西财证券金融考研复试试题

毛中特大题总结

中财金融硕士考研金融学综合笔记总结

金融财会员个人年度总结

复试包括专业笔试

中财金融考研师资力量【2】

中财金融硕士双导师制度

中财金融考研笔记资料精华

中财金融复试笔试大题总结
《中财金融复试笔试大题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