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小班组故事多

发布时间:2020-03-03 04:31: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班组是企业小小的细胞,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动人的故事,这里有挥汗如雨,也有欢声笑语。让我们一起走进神东大柳塔煤矿连采五队检修班看看。

谁敢比我嗓门大

在连采五队检修班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升井后,全班组的人聚集起来,就跟打仗似的在一起吵吵嚷嚷,他们这是在干啥呢?原来是在班后会上讨论本班组所发生的各种事情。包括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文明生产、班组扣分等问题。这时可看到组长和班长间、员工和组长间、验收员和班长间总会"吵吵"一阵子,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可是不管怎样,他们都会依照制度来执行,最后落实到位。第二天班前会,班长曹来平根据大家"吵吵"的结果,布置当天的总体工作。他们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大浪淘沙般的或是淘汰或是更新班组工作,大家一心想把班组工作做得更好,一度成为全矿有名的"大嗓门"班组。

班组名流

你别看班组里就这十几个人,细数起来名人也不少。贺磊既是班组的钳工班长,又是五大设备检修的主攻手,既是班里的文艺骨干,又是全班安全讲演的最佳人选。赵涛既是班组的电工班长,又是矿里的篮球后卫。班里还有一位经常西装革履留着小平头的老工人--薛占锋,在井下,他经常是一个人默默地吊挂风筒布,或是挥汗如雨地饲虑逵伲欢词歉鎏焐南簿缧∑费菰保诳罄锞侔斓陌踩囊栈阊葜校7抡员旧降谋硌荩么蠹医蛔∨醺勾笮Α?BR> 大老爷们也能干细活

井下刚施行质量标准化时,大伙都不理解,都觉得煤矿怎么也离不开脏乱差嘛。经过领导的反复讲解,现在干了一辈子粗活的崔玉山整天到处检查,缕直电缆、细铁丝;老钳工苏海军每天给铁丝包上纱布,擦洗梭车细线路间犄角旮旯的地方。就在这帮细心的大老爷们的努力下,现在连采五队的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工作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王文晖)

班组的“和谐故事”

《黑龙江工人报》(2010年09月01日 05版)任桂艳

碱场煤矿是鸡西市的一个老矿区,而南翼采区更是关系整个煤矿的生存命脉。其施工标准要求非常高,工作难度之大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肩负这一命脉工程的正是曾获鸡西市“工人先锋号”的盛隆公司南翼采区建设工程部。

南翼采区建设工程部有9个小班组,共171人。井下煤层厚、巷道横断面大、瓦斯大、井下水大,工人们必须边掘进遍抽瓦斯,边掘进边排水,工人们常常是刚到井下工作服就湿透了。从井口到工作面有6公里的路程,工人每天往返一次最少要走3个小时。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和谐班组”成为了9个班组争相努力的目标,每个班组都有自己的“和谐故事”——

掘进队生产一班共有8个人。这8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班里有活大家抢着干,家里有个大事小情大伙一起使劲。班长李忠发把大家都当成自己的亲兄弟,每个人的生日、家庭甚至情绪、身体状况都装在他的心里。一天,平时工作非常认真的工人姚志海下井后一直非常沉闷,情绪明显烦躁,李忠发多次询问他都闷着头不吱声。下班后李忠发把他单独留下来,亲热地和他唠起家常,了解到他早晨和媳妇拌了几句嘴,心里一直很不痛快。李忠发马上联系自己的爱人,和这名工人一起来到他家,拉上这名工人的媳妇一起来到饭店,四个人吃着饭唠着嗑,气氛渐渐融洽起来,吵架的两口子也和好了。第二天这名高兴地去上班,工作起来格外卖力。李忠发的班里是全班人最爱去的地方,每个月的出勤率都在98%以上,成为全队出勤率最高的班。

掘进队三班班长李春祥经验非常丰富,他熟悉井下工作,遇事沉着冷静,被班里工人称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顶子”班长。7月16日,掘进队工作时遇到一个小断层,在加密锚杆时从钻孔喷出瓦斯,瞬间巷道里全是雾气,对面看不清人。这时李春祥首先大声告诉工人:“不要慌,跟我走。”在后撤了50米后他们原地不动,李春祥找来瓦检员测量瓦斯,确认瓦斯不超标后又原地观察了半个小时,直到雾气散去,全班人员又安静地回到工作面继续工作。整个事故发生中没有一个工人慌乱,丝毫没有影响全队的整个生产。工人们都说跟着这样的班长,特别有信心。

„„

通过建设“和谐班组”推进掘进生产,今年上半年,南翼采区建设工程部已开拓进尺1704米,完成全年计划的83%。

阳光港口 阳光故事

——走进一线班组

本 刊

如果说,日照港是一片阳光,那么港口的每一个班组就是组成这片阳光的一束束光芒。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我们港口事业的不断壮大,靠的正是一代代一线员工的拼搏、奉献和实干。在码头、在工地、在车间......是我们员工的一点一滴付出汇聚成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港口不断前行的脚步。

太阳的耀眼光芒离不开每一束阳光散发的光和热。班组和一线员工的素质和精神面貌,体现了我们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影响着我们企业的未来。近年来,集团公司在班组建设方面走出了一串坚实的足迹,班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集团公司铸造强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期,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基层一线班组,一起来感受来自港口一线的那些故事......

机运丙班二三事 文/孙明峰 娄志超 股份一公司机械队机运丙班

“爸爸,不是说好了,‘五一’咱们去云台山去玩吗,怎么说话不算话呀!”看着女儿天真脸上委屈的表情,朱晓波也只能一脸苦笑。去年春节女儿考试取得好成绩,答应女儿去旅游的计划,又要食言了。

朱晓波是机械队机运丙班的一名装载机司机。机运丙班的二十个七尺汉子,在自己子女的眼里大都是像朱晓波这样的说话“不算话”的父亲。但在领导和同事的眼中,他们却都是熟练操作着公司十几台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等机械能干能拼、从不食言的“钢铁汉子”。

五一那天,若不是同事们之间打趣似地互道一声“节日快乐”和公司及队部门前张贴的“庆祝五一”大红标语,还真感觉不到这是小长假。

今年由于煤炭价格浮动,积压在堆场的煤炭五月一日之前再不运出去的话,就要按新价格出售,所以客户那几天都非常着急。公司急客户所急,就专门组织流动机械为客户进行集中疏港服务。机械队机运丙班作为这次集中疏运的“排头兵”,马上制定出方案措施,全员加班加点,牺牲自己的休班时间来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最大限度的保障客户利益。

班长张世栋在班前会上说:“同志们,由于工作量比较大,要全力保证客户的需要,没有特殊情况,咱们中午吃饭时间也得坚守岗位。”同志们也回应:“又有硬仗可打了,趁这机会大干一场正好一显咱们班组的身手。”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员工们一接上班,水都没顾上喝一口,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在他们娴熟的操作下为客户抢着那宝贵的出货时间。5月份的天气并不是很热,但是一个班次几千次的操作设备起升、下降,几千次的回头倒车、抬头推垛,汗水还是在车厢里将近三十度的高温下流出来又迅速地蒸发掉。

中午的时候,1005垛出现拥堵,车辆寸步难行。班长张世栋从对讲机里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马上赶到1005垛,协调班组成员为等待的货车司机打来开水,一面协同调度长疏通车辆,一面安排工作效率高的司机进行装车。这时,他已经连续在现场工作将近五个小时。货车司机喝着送来的热水,听着他嘶哑的声音,很是感动,纷纷从驾驶室里探出头来说:“师傅,你纯爷们儿!”

一个工作日下来,机械队机运丙班完成出港17票,17000吨,再一次突破了单班的作业量记录,为公司的生产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为客户赢得了时间、赢得了利益。

敢打硬仗,是这个班的一贯作风。去年8月,他们创造了单班作业3.3万吨,昼夜生产6.8万吨作业纪录。当时,公司同时接卸了两艘15万吨级上水煤船舶,如此大的转水作业这在公司历史上也是首次。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要求机械队一周之内全部完成。班组员工在车上一干就是12小时,很多时候吃饭都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连续几个班下来,难免累得腰酸背疼,但是班组成员毫无怨言。

如果你认为机运丙班的一帮大老爷们只会出傻力,那就错了,他们人粗心细,工作上也是出了名的点子多。公司606漏斗改造试车完毕后,接到第一个任务就是606下漏斗3000吨煤。这是头一回运行作业,队领导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运行丙班。如果按照以前的工作经验,这种作业就是使用装载机一铲一铲往漏斗倒。但是他们经过现场观察后,采取了推土机充当主力,装载机辅助作业的方式进行作业,仅用90分钟就把3000吨煤的工作量全部完成。在场的皮带机司机惊讶地说道:“这效率都顶上翻车机的效率了。”这种工作法,很快在队里其他班组推广,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省皮带运转上百万的电费损耗。

机运丙班还很重视学习。每个学习日的“定期学习”,候工时间的“机动学习”、工余时间的“插缝学习”,就是这个班组的一直以来坚持的“三时学习法”。就是在这种“挤时间”的不断学习中,2010年8月在公司组织的技术比武中,机运丙班的参赛选手一举包揽了装载机项目的前三名,推土机项目的前两名。

“班组就是要在公司需要的时候,干出过硬的活儿,让领导放心,让客户满意比什么荣誉都值得我们去奋斗!” 这是机运丙班一位成员的话,诤诤话语,字字显示着这群汉子的气概。

铁轨边飞驰的轮 货垛旁闪耀的星 文/徐 磊

股份二公司机械一队东港装载机甲班

在港口船来车往的旋律里,到处有装载机奔忙的音符。在铲斗落下举起中,我们看到的是汽运司机满面的笑意,得到的是客户由衷的赞誉。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股份二公司机械一队东港装载机甲班,来近距离地了解这个为保障港口生产而爱岗敬业、顽强打拼的班组团队吧。

这个班的54名司机昼夜倒班驾驶操作着59台装载机和挖掘机,主要从事矿石场地装车堆高和船舶清扒舱作业。因团队建设出色、生产保障有力,班组连续多年获得“先进班组”、“五星级品牌班组”、“效率创新型样板班组”等荣誉称号,同时也被公司员工誉为“铁轨边飞驰的轮、货垛旁闪耀的星”。 尖兵引路强技能

“岗位练兵不间断,尖兵引路强技能”。这是该班多年来所始终坚持的团队建设核心目标。全员通过采取一日一题、一练一结“四个一”学习培训模式,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实践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先后涌现出“山东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郑林等一批技术尖兵,在省市职业技能大赛和集团技术比武中,多次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团队技能和生产绩效持续提升树立了样板。郑林创造了单班装火车皮67节的最高纪录,安白祥创造了单班装汽运12800吨的最高纪录,分别被股份二公司命名为“郑林效率”和“安白祥效率”。

班长高原长对此十分高兴地说:“这些标杆就是咱们班组的金子,我们如果不能好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那就是把已经发光的金子重新埋在了土里!”

为了典型引路持续打造“尖兵班”,班组还创新开展了“对标杆,练技能,创记录,争一流”劳动竞赛活动,坚持将郑林和安百祥作为标杆,每月将纪录最高者选为擂主并实施奖励,促进班组整体作业效率的全面稳步提升。 在标杆的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动下,装载机甲班2010年完成操作量4300万吨,装车满载率达99.7%,装车效率比同期提高了27%,并始终保持单班装车皮462节,汽运7.28万吨的装载机装车最高记录,生产业绩在我港跨越发展大潮中熠熠生辉。

文化驱动“四力”强

装载机甲班以践行“阳光文化”和推进“集团级样板班组”提升为载体,提炼总结了独具特色的班组文化,以“打造港口装车效率第一班”为班组愿景,以“凝聚、提升、创新、高效”为班组精神,以“练就绝活强技能,创新提效争第一”为班组口号,努力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以凝练的班组方针,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坚持创新与提效并重,为打造绩效卓越的团队构筑平台、指明方向。

他们着眼于推行班组标准化管理,创新机制提升卓越工作绩效,科学建立了学习系统化、三项会议定期化、设备保养精细化、清洁生产标准化、安全操作规范化、作业效率最大化的“六化”管理体系,作为夯实班组管理基础的统一标准,并适时推出了员工紧张有序、严于律己、细而又专、优质高效、全面提升的“紧、严、细、优、全”五字标准作为员工的工作标准。推行清洁生产的“四个一”,作业现场的“四无两清一整”,侯工场所定置定位,现场停车“一车正、两车齐”,推动5S管理上台阶。 创新提率有妙招

装载机甲班在日常生产中创新提炼出“慢、稳、准工作法”、“一铲准作业法”、“凸字型作业法”、“标准装车法”、“4+2装车法”、“1+2倍数循环装车法”等六种作业法,实现了作业效率的再提升。

他们结合主题教育,开展了“比作风、比技能、比贡献”的“三比”活动,为降低设备故障率,他们成立QC小组针对这一课题开展活动攻关,使设备故率降低22%,对所使用的设备,严格执行“十字保养法”,并推行十二项检查法,确保正常完好;开展装载机节能大赛、评选节能标兵、模拟单机核算等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员工节能降耗意识和爱机意识。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推动效率不断攀升。

效率的提升还离不开生产组织科学优化和全员通力协作。为保证生产顺畅,他们推出优化生产的“

四、五举措”和“三项温情管理”,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 自主管理保平安

装载机作业点多、线长、面广,安全压力较大,除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外,他们还提炼总结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安全自主管理模式,包括“6+2安全模式”和“三四五装车模式”;并开展了“安全劳动竞赛”、“当好一日安全员”等安全自主管理活动,将安全转化成为每位员工自觉行动,提升员工安全和责任意识。尽管班组日常生产任务繁忙而艰巨,但由于各项安全自主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从未发生任何等级安全责任事故,确保了团队平安和设备安全。

东港装载机甲班只是股份二公司班组的一个缩影,他们工作着、成长着,如同枝头那一抹葱绿慢慢地吐芽、蓄蕾、绽放!

装载的——是满满的真诚 文/李 勇

股份三公司设备三队装载机班

“以一流的工作质量,创效率型班组。”这是股份三公司设备三队装载机班的班组理念,也是这个班组的每一位成员铭记于心的工作使命。

股份三公司装载机班现有员工109人,作为货物“吐”港的“重型机械部队”,主要承担着公司的散货车皮装卸、汽运疏港、倒运堆高、船舶清舱等生产任务。班组先后荣获集团公司“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交通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日照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近日,记者走进这个班组,进行了采访。

“优质服务是对货源的二次开发” “优质服务是对货源的二次开发。”这是装载机班班长张念全常对班组成员说的一句话。

“每一位来到日照港的客户都是业务部的同事们辛苦争取来的,作为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只有以高质量的作业水平,真诚的服务态度,才能真正留住客户,甚至扩大货源。”对于这句话,这位三十多岁的汉子有着自己的理解。

对于标有“64K”、“64T”字样的车皮,按照规定只要装到64吨就可以,为了尽可能地为客户创造效益,他们充分利用重量可以上下浮动2%的规则,将每节车皮装到64.5吨,别看这小小的0.5吨,却为客户争取了很大的效益。

散货车皮装卸是装载机班的重点作业内容,作业要求也非常严格,每节车皮的重量必须控制在铁路部门规定的范围之内,只要超出就会被退回重装。为了车皮不被退回,从事车皮作业的司机必须时刻绷紧神经,不断提高装车技术水平,确保自己装货重量的准确性。

“优质的服务必须靠优质的技术给予保障,这个班非常重视技能练兵和技术创新。”股份三公司设备三队队长申健对于装载机班非常了解。

为了不断提升全班成员的技术水平,他们把功夫用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日常工作中重点做好“四个坚持”——坚持开展以师带徒活动、坚持每周班组学习制度、坚持每班一题与月度练兵、坚持开展自我培训活动。

有付出就有收获,班组成员张仲夏获得2006年省港航系统装载机技术比武第七名,朱世鹏获得2007年日照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装载机工种第五名、2008年日照港职工技术比武第五名,丁伟获得2008年日照港职工技术比武第四名,张华获得2010年日照港职工技术比武第六名。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创效。”运行班长孙明涛告诉记者装载机班是如何做好创新和创效的。

孙明涛在现场巡查时发现山工装载机动臂较短,影响卸货效率,他提出动臂加长的建议,经过全班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山工装载机的加长臂改造,将卸车效率提升了40%。

在车皮作业中,他们班创新提出“234车皮作业法”,将单列铝矾土车皮作业时间由过去的2小时压缩到1.25小时,单列镍矿车皮作业时间由过去的5小时压缩到3.5小时,单班次装车最高纪录达328节,车皮合格率提升到99.8%,满载率达到99.84%。

“外洗脸,内清肠”

这个班组拥有的26台装载机价值高达5000余万元,而每年的维修费用也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机械设备“三分靠修七分靠养”,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装载机的维修开支,他们平时尤为注重装载机的保养,装载机的日常保养成为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他们结合实际,不断摸索,总结提炼出了一套名曰“外洗脸,内清肠”的装载机养护方法。“外洗脸”就是通过对设备外部实施卫生日清理等措施确保设备表面见本色、机身洁净无异物;“内清肠”就是通过严格执行设备保养周期规定等措施对设备及时进行保养,避免产生“结石”,影响设备“健康”。此外,他们还总结出了“绕车一周七看四查法”、“五小工具清洁法”等装载机养护方法。

注重日常养护的同时,他们经常进行预见性会诊。2010年,他们预见性地对部分使用超过2.2万小时的设备进行了发动机、变速箱的大修,仅装13#小松WA470装载机的发动机缸体的再利用,就为公司节约维修费用10万多元。他们还创造了小松WA500-3装载机变速箱平均使用超过2.2万小时才大修,WA470装载机使用近2.3万小时发动机、变速箱、桥无大修的集团记录,为公司节省了相当可观的维修费用。

“爱护设备不仅仅要注重设备本身,确保作业安全也是对设备的一种爱护。”运行班长张仲夏对于爱护设备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在日常作业过程中,他们为提升装载机司机安全意识,确保他们在作业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班里实施了“四个一”安全预控法和“三看四到位”安全工作法,作业过程中做到“一确认、一挂牌、一鸣笛、一点撒”,班前看情绪,日常看干劲,班后看成果,努力做到分析安全隐患、安全保证措施、思想认识、互相保护到位;为规范现场封闭,提升外来人员的安全警惕性和防范自觉意识,他们给每台装载机配发5个“警戒桩”;为确保工班师傅们在清铲时的安全,他们发明了 “挂牌清铲法”,要求工班师傅将警示牌挂在铲斗的背部,实施先挂牌再清铲。一系列的措施充分保证了装载机的安全,自2010年9月至今,他们班的车辆刮蹭事故为零。

“这里就像我们的家”

驾驶装载机要求人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时间长了就特别累。装载机班的司机实行的是三班两运转,每个班次要工作12个小时,只有中间一个小时用来吃饭,遇到生产繁忙的时候,班里会安排人为他们送盒饭,他们就在装载机里简单吃一顿。他们的工作环境是被镍矿、水泥熟料、焦炭等散货包围的生产第一线;他们的工作时间不分白昼和黑夜,不分寒冬和酷暑;他们的工作座位永远位于轰鸣声不绝于耳的装载机里。“大伙儿都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我们的班组。”滕照亮加入到装载机班已有6年多,在班里算是老大哥,一说起装载机班,滕师傅很自豪自己是其中一员。

2009年大年三十的夜班,三公司的对讲机里传来了这样的对话:“王磊,王磊,请马上到调度值班室来一趟。”“我正在进行装载机作业,有什么事情请现在讲。”“忽悠谁呢,你是运行班长怎么能操作装载机?”“家远的兄弟们都回家了,今天晚上作业量这么大,我不干兄弟们怎么忙得过来!”......原来春节期间,为了让家在外地的班员能回家过年,班里给他们放了假,但是春节期间也是港口生产较为繁忙的时候,碰巧那个夜班的作业量特别大,正好有装载机司机上岗证的运行班长王磊就主动开着装载机进行作业,和班里的兄弟们在装载机里度过了一个忙碌的除夕夜。

去年他们班里的王师傅由于母亲住院,急需要用钱,班长张念全知道这件事后,号召全班并带头为他捐款,握着兄弟们的钱,王师傅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平时班里谁生病住院,班长张念全总是代表他们班及时赶到看望;夏天天热的时候,班里会为大家送矿泉水、绿豆汤等避暑饮品;针对班里的“80后”居多并且喜欢上网的特点,他们还建起了QQ群,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在群里畅所欲言...... 他们班里的多数成员都是劳务工,当问到面对其他企业的高薪聘请,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离开班组时,班组成员朱世鹏的一句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这里就像我们的家!”

"如果我是一记音符" 文/卢世峰

岚山公司临港物流仓储一部理货一班

岚山公司临港物流仓储一部理货一班现有成员14人,主要负责虎山货场和其它外围货场货物的收发、保管、存储和现场管理工作。近年来,他们在践行阳光文化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树立团队精神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重点,以打造安全生产为主线,以建设和谐班组为目标,全体员工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理货一班正在成为一支朝气蓬勃、创新奉献、爱岗敬业、能打善战的团队。

“货场就是我的家”

去年7月20日,被炎炎烈日蒸烤了一天的同事们刚要推起车子回家,突然接到紧急台风预警信息。为确保货物的安全,急需连夜苫垛加固。险情就是命令!班员们听到消息后马上放下车子,立即投入到工作中。那个晚上,大家冒着狂风暴雨苫盖、加固、检查设备设施,直到凌晨。望着暴风雨后那纹丝不动、坚挺如山的货垛,大家虽已精疲力尽,但每个人的脸上充溢着欣慰。

清点人员回家的时候,值班主任突然对李健说:“你怎么没有回去打针?”原来李健白班的时候就在发烧,接到台风预警信息后,他却决定放弃回家打针,毅然投入到抗洪抢险中。“货场就是我的家。”是李健常挂嘴边的话,这话道出了班员们的真实情感,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诠释着班组文化建设所形成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今年3月的一天,海明货场4条船舶同时接卸、虎山各货场多头出货,点多面广,业务异常繁忙,同事们纷纷放弃休息,主动加班加点工作。王晓文因丈夫出差、公婆出远门,不满1岁的儿子需要照料。本应该在家照顾孩子的她,却将儿子托付给邻居张大娘照看,自己则赶往单位投入到繁忙的作业中。领导、同事都劝她回家照看小孩,而她却说已把孩子安顿好了,直到一天的工作圆满完成后,才匆忙赶回去。事后大家才知道,那天她的儿子因见不到妈妈,不肯吃饭,把嗓子都哭哑了。像这样爱岗敬业、忘我奉献的故事,在这个集体当中还有很多。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天白班作业,瓢泼大雨下个不停。为了保证按时出货,满足客户的需要,班员陈洪涛在现场加班加点迎来又送走了一批批转运车辆,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时,身上已经是泥水不分了。同事小丁看到他的样子,打趣地说到 :“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吹裂嘴,夏天晒脱皮,这不就是我们理货员们的真实写照吗?”而他却擦着脸,笑着说:“ 这有什么,虽然工作累点,环境差点,可既然我们选择了理货工作,就必须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干好它。”

笑过之后,大家便提议在班内设立一个体现一线职工辛勤劳动、爱岗奉献画面的“班组风景线”。小小“班组风景线”迅速成为班组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进一步激发了班员们的热情,营造了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在理货一班,班员们时刻都被这种氛围所感染、感化,在这浓厚的阳光文化的氛围中体验着工作的快乐、学习的幸福、生命的意义。

“创新是快乐的事” 工作是繁忙的,但创新的脚步却不能停下。工余时间他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提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修旧利废,降本增效。

今年以来,全班人员针对虎山新货场的启用初期场地多为土质地面,硬件设施不足,在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几十条,多条建议被部室、公司采用。其中牟洁就地取材、提出的“深挖”蓄水池控环保的方法被部室采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由于措施到位,保证了港口生产顺利进行。

另外,针对货场无清洗台,雨后车胎带泥严重的现象,他们建议在出口处使用消防栓、水龙带替代洒水车冲洗轮胎,这样既不影响车辆进出,又提高了冲刷轮胎的速度,解决了洒水车冲洗成本高、速度慢的不利因素,加快了货场内货物周转的速度,同时节省出一台洒水车及时洒水降尘,货场环保得到有效控制,受到了公司、客户的好评。班组的创新之举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仓储部做出了表率,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理货一班,这支有活力、有责任、真诚、包容的团队,正用阳光般的热情、阳光般的信念和真诚的服务实现着他们的价值。

最后用他们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表达他们的心声。

如果我是一记音符

如果我是一记音符 尽管它并不一定那么响亮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但我一定会唱好它 用我的一颗真实而虔诚的心

如果我是一记音符 尽管它像一滴水一颗小草

如此平凡渺小 但我们一定要齐声歌唱 让它们汇集成大海编织成绿洲

如果我是一记音符 是歌唱港口的一记音符 我会感到骄傲与自豪

我将会 找到属于我的位置 发出内心的声音 奉献出我的真情 跟随港口的事业 走进更美好的明天

众志成城,团结共进 文/秦 博

油品公司码头装卸队操作乙班 在岚山港区中区——日照港10万吨级原油码头上活跃着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传承了日照港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他们实现了日照港原油运输零的突破,他们创造了4326吨/时最高卸船效率,他们就是油品公司码头装卸队操作乙班。

码头装卸队操作乙班现有员工11人,主要负责10万吨级油码头区域的油品装卸、现场操作、控制及消防等工作。班组先后荣获“集团公司职业道德先锋岗”、“搏击双亿、增产增收、节约节能”劳动竞赛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 “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聚”

“2009年4月10日,是公司10万吨级原油码头首次重载试车的日子,我们成功接卸了第一艘船‘维罗纳1’号,当时共接卸了47470吨燃料油......”对于那段珍贵的记忆,现为操作乙班班长的刘振书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在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操作乙班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从“维罗纳1”轮靠泊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寸步不离的坚守岗位、奋战一线,无论是带解缆、拆装输油臂,还是管线监护、巡视,每一个岗位、每一处环节、每一道工序,他们都尽职尽责、认认真真地去做好,直到船舶安全接卸离泊。

“最早我们实行两班倒,一上就是24小时,一个班也就是五六个人,除了新绿洲调来的几名老员工外,其余人可以说是零起步,没任何经验,但大家在一起都是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聚,相互交流经验,不断摸索前进,靠的就是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曾经当过兵的小费一语道出了班组成功的秘诀。 “优质、安全、高效”

“老刘,你手里攥着根铁棍做啥用?”52岁的黄西亮疑惑不解。

“老黄,别小看它,关键时刻可起着大作用啦。”班长刘振书爱不释手的握紧手中的“宝贝”。

安装输油臂变接,是油品装卸作业前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对输油臂操作人员来讲技术要求也非常严格。由于船岸管线接口不一样,往往会给输油臂对接带来一些难度,影响安装效率。尽管厂家配发了专用的工属器具,但刘班长还是感觉使用起来不方便。不经意间,他发现了施工队使用的撬杠,试探性地将撬杠应用到对接作业中,通过撬杠的杠杆原理,对输油臂接口进行调节,改变了以往靠输油臂遥控进行微调的缓慢过程,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原来我们拆装输油臂变接需要5个人来完成,但是自从使用了‘刘振书撬杠法’后,3个人就够啦,比原来要节省20多分钟。”操作工马冲对班长的创新法非常推崇。

“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为了寻找快速“带解缆”的诀窍,班长刘振书带领他的兄弟们没少“苦”练内功。几年来,随着公司油品运量的不断攀升,到港船舶的陆续增多,他们班也通过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不断增长见识,摸索出一些简单实用的工作方法。针对外籍油轮使用钢丝缆较沉的现象,他们发挥利用绞缆机的最大效能,在头缆处和尾缆处搁置缆绳和夹环,通过相互串联,既可以充当引缆绳,又可以辅助绞缆机快速脱缆,节约了时间,减轻了人力。

“起初,由于各方面经验不足,带缆速度偏慢,经常会引起船方和引水的不满,他们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不断总结、反复研究提出在码头南侧加装平台和安装地环的建议,公司采纳提议后,不到两周的时间就搭建完毕,现在带一艘10万吨级的油轮最快需要40分钟就可以全部完成,大大提升了带缆效率,缩短了船舶在港作业停时。”码头装卸队队长牟敬涛如实地做出评价。

“创建安全创新型班组,打造优质高效的装卸品牌”是码头操作乙班全体人员永恒不变的目标与追求。他们把“优质、安全、高效”作为班组目标,在班组建设中确立了“零违章、零事故、零伤害”的三零方针,利用班前会和停产检修时间,组织班组成员系统地学习油品操作工艺和安全管理知识,对设备运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常见安全问题积极开展学习讨论,并定期组织召开“安全讲坛”,从搜集、分析事故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实际问题,运行两年来这个班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

与时间赛跑

在这个班里,既有老员工,又有新员工;既有正式工,又有务工人员,就是这个思想、文化、技能、性格、年龄等都存在极大差异的班组,却在班长刘振书的带领下成为了一个人心齐,凝聚力和战斗力和睦共处,团结协作的主力班组。 2011年2月28日19时,鹅毛般的大雪空降港城,但对于码头操作乙班来说,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似乎预示着什么? 19:30左右,港区突然停电。“刘班长,刘班长,码头停电了,所有设备停止运行。”操作工张振通过对讲机急切地呼叫刘振书。

“小张,告诉大家千万别慌,注意作业现场安全,我抓紧跟公司调度联系,了解一下情况。”此时的刘振书正带着实习生小郑沿管线进行作业巡视。

当晚,码头操作乙班正在对“大庆94”进行装船作业,但是突然停电,使整个港区都陷入一片漆黑。

雪越下越大,但时间就是生命。刘振书来不及半点犹豫,立即做出紧急分工:“费耀霆、张振尽快关掉EV

3、EV5,用氮气吹扫输油臂,防止管道内油品凝固堵塞输油臂;马冲,观察输油臂和登船梯状态,出现任何问题及时汇报;朱磊、老黄,准备应急手电,为这两组人提供帮助服务。”所有人分工明确,进入了各自的战斗位置...... 23:05分,现场高杆灯终于亮了起来,来电了,终于来电了! 10分钟后,油库开泵作业,一切工作恢复正常。这时,悬在大伙心上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三个多小时的紧张忙碌,让他们感到精疲力竭,饥肠辘辘。但是他们拍拍身上的积雪,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的干下去。 码头操作乙班人员怀着“众志成城,团结共进”的理想信念,拧成一股绳,默默地奉献。用自己的双手谱写油品公司辉煌的明天。

集装箱堆场里的骑行者 文/宋希红

日青集装公司场桥班

骑行者精神,是学习、进步的精神,是团队、纪律的精神,是热心、爱心的精神,是责任、奉献的精神。在我们日青集装箱公司就有这样一支团队---日青集装箱公司场桥班。一走进集装箱码头,就会看到整洁的场桥有序而忙碌的身影。这是一支年轻而朝气蓬勃的队伍,场桥班成立于2007年,四年来,不断完善、成长着,他们用责任对待每一次的作业任务,通过团结协作刷新一次又一次生产记录,用实际行动上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以学习、进步的精神提高班员素质

四年来,场桥班由成立之初的15人,扩展到现在的28人,每次新增加人员都是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实践经验少、技术力量不足,他们深知只有学习才能进步,只有实践才能成长。在班内他们实行“双四”学习模式,即每周保证集中学习4小时,个人自学4小时,同时利用休班时间自己加班加点学习场桥操作知识、发动机维护保养、PLC编程、钢丝绳的使用与保养等专业知识。为提高操作技能,班组多次组织成员到上海学习,期间他们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师父忙碌的时候就站在一旁细心观看师父的操作手法,先记在心里,回去后记录在自己的记录本上。师父稍有空闲他们就主动请求驾驶机械,把自己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出难点,克服难点。凭着他们一股坚持的决心,愣是在这零散的时间里掌握了场桥的操作要领。

班组里还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在每一次的比赛中,大家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在09年烟台港举办的省港航系统技术比武场桥比赛项目中,场桥班代表日照港参加比赛,班组成员王金彬和张涛分别取得第九名和第十名的好成绩。但这帮年轻人没有满足,早已经蓄势待发,准备在下一次的比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操作技能的提高,生产记录也被屡次刷新,2010年场桥班共打破生产记录14次。

以团队、纪律的精神规范管理模式

生产离不开团队协作,他们经常在班组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大家把好的工作经验讲出来,做到操作技术共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班组内部还形成“一帮一”的结对学习形式,由操作技术好、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与操作技术薄弱的新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达到全班人员技能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不断的总结,他们提炼出一套以“二次起勾、二次就位、一次水平位移、二次确认”为主要内容的“2212”安全操作法,为公司的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生产更离不开规范化的管理,根据场桥的作业特性,场桥班制定内部考核管理办法,每月一考核、一公布,与工资绩效挂钩,并在班组公示栏内设立场桥“龙虎榜”进行排名。大家回到班组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抬头看看“龙虎榜”今天有没有自己。场桥班推行“队为核心”、“车为单元”的管理模式,围绕“作业顺畅、检查到位、保养良好、维修及时”的设备管理目标,采用“管、用、养、修”一体化管理模式,严抓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横向管理到边,纵向管理到底,细化职责,确保了场桥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了优良的设备保障。

以热心、爱心的精神提高服务质量

堆场收发箱是场桥班的主要业务之一。夜间车辆集中到港,场地收发箱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有大船到港,造成船舶与收发箱作业冲突时,班组成员经常根据现场作业的情况,加班加点工作,停工吃饭的时间也保证收发箱作业不停,努力提高收发箱效率,多次受到客户好评。去年中秋节白班的交班时间,场桥司机李慎超按照惯例将设备熄火后点检设备,这时候他看到一辆集卡车上坐着三个人,上前一问,原来是一家人想尽快提上箱,早点回家过节。他问明白后,什么话也没说,又爬到20多米高的场桥上,加班20分钟把集装箱给装上,让客户能够早一点回家团聚,像这样的小事在场桥班数不胜数。

班组成员在热心帮助客户的同时,也不忘帮助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近几年来,班组成员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多次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和云南旱灾地区捐款。班组成员还集体资助了两名失学儿童,每年为他们缴纳学费,送去书籍和学习用品等。

以责任、奉献的精神进行技术革新

“爱护设备要像士兵爱护自己手中的钢枪一样”,这是场桥班每个人熟记的一句话。正是这种责任、奉献的精神,让他们在面对公司生产任务重和设备压力大的时候,发明了一种设备保养方式,起名叫“见缝插针式保养法”,就是利用船舶靠离和停工休息的时间,组织人员对设备重点部位进行检查保养,这样既让设备得到充分的维护,又不耽误正常生产。 场桥大车行走链条和吊具伸缩链条润滑是采用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标准,在链条涂抹0#锂基脂润滑。场桥班经过使用后发现,由于堆场粉尘较大,会吸附到润滑油上面,不但将链条外部的润滑油污染结块,而且还将链条内部的润滑油吸净,直接造成链条的磨损加大,缩短了使用寿命。他们经过多次研究和探讨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一天,老师傅丁海波拿着还剩半瓶的饮料出神,突然他一拍桌子,大喊一声,“有了!”便急急忙忙地跑出去。原来他想到将瓶子盖上打一个小孔,在瓶里面装上废旧机油,这样大车一边行走,一边将瓶里的废机油挤在链条上,就像小时候给自行车链条上油一样,使得链条得到了充足的润滑,而且还节省了资源。

节能同样是创效益,场桥班对节能降耗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对于每台场桥的加油量要求认真记录、严格核实,实现油耗可控化。公司生产任务较轻时,场桥待机侯工时间长,经常造成燃油浪费,场桥空耗平均每小时20L柴油左右,针对这一现象,班组出台了“场桥四停车制”等制度,场桥发动机转速只有达到1800转时才能供电,司机室的空调和暖风才能够正常运转。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大家都自觉遵守,为公司的节能降耗出一点力,场桥单箱能耗从09年平均1.3L柴油下降到现在1.15L柴油。

场桥班是集装箱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都有一种骑行者的精神,是一支有活力、忠于奉献和敢打硬仗的队伍。他们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能;他们作风严谨,倡导优质服务;他们团结协作,构建和谐班组。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刷新着一个个记录,创造着一个个辉煌。面对日照港的跨越发展,他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要为日照港集装箱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斤斤计较”的团队 文/魏新新

建设集团城建工程公司经营科

这是一个与钱打交道的团队,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8岁,却担负着管理建设集团城建工程公司数亿元工程产值的重任,这就是城建工程公司经营科。他们与钱有着深深的渊源,然而他们不是会计,而是工程造价人员。

有位哲人说过,“平凡与真情是锻造人生的两件法宝”。任何平凡的岗位都是展示才华的舞台。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是一种奉献,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一种愉悦人心的获得,更是一种升华自我的境界。在这个团队里处处是榜样,个个是标兵...... “师父”李业均

他是团队的核心成员,他们称他为“师父”,他就是城建工程公司经营科科长李业均。李业均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他的出勤记录上,从未出现过缺勤二字,他始终比规定的上班时间早半小时、下班时间晚半小时,甚至经常中午连轴转。他就像一台钟表,永远不知疲倦地转动。公司领导曾这样评价他:“如果说别人的工作敬业是十分,那么他就是将十二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每年由李业均经手的项目多达几万平方米,经手结算的金额都过亿元。他时常教导同事,工作要做在前面,这样才不会误事。每当下来新工程,他就将工程进行分工,提前搞好预算,做到预算与工期同步,这样既能控制当前成本,又能为后期的结算缩短时间;每当有工程结算,他会仔细核定结算价格,每一个单价核定时,遇到几毛的价格出入他都不会放过,他始终认为——“积少成多,能为公司争取一分是一分”;每当有新工程开工,他就提前组织分包单位招标比价,有时候甚至为1元钱争论不休。他就是这样斤斤计较的工作作风,而他的工作方式每年却能为公司节约资金达上百万元。

软件达人“牟五千”

在牟超的“百宝箱”里装着满满的电脑软件,只要工作上能用的软件他那里都有,他对软件的各项应用也是了如指掌,对工作软件广联达、鲁班、斯维尔、蓝博等都能灵活运用。

牟超不但是软件达人,同样也是结算高手。他坚信,只要在工作中真诚相待、真心奉献,总会得到想要的回报。有一次在工程结算时,一项超出合同的工程量,如果按合同规定措施费按建筑面积记取,要比按实际记取少5000元。为了这5000元,他与甲方据理力争,最后甲方佩服他的工作作风,而主动放弃,按实际记取,后来人送外号“牟五千”。

“不怕冷”的卜宪国

卜宪国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瘦瘦高高的,同事们们都称他“小卜工”。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卜宪国工作了六年,六年里他始终以公司为家,每天早早地就来上班,打扫好卫生,烧好水,做好所有的一切都还不到8点,而他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只要一坐上板凳,他几乎一上午就不会站起来,为了节约时间,他工作时间都很少喝水,生怕去洗手间耽误工作。为了工作他把终身大事一拖再拖,很多同事都给介绍,他始终会说:“等有时间再去见吧!”其实不是他眼光高,而是实在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

去年冬天,在去青岛与甲方单位结算时,卜宪国由于走得太匆忙,没有带厚衣服。正巧遇到青岛温度骤降,天气极冷,但是为了节约时间,他没有去买衣服,白天与甲方结算,晚上回宾馆整理资料,就这样他硬生生地穿着单衣度过了7个寒冷的冬日。这件事他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起过,还是后来青岛甲方的办事人员来日照时说起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在城建工程公司经营科有很多这样的人,也许他们的名字不被人知晓,也许他们的事迹没有人关注过,但是他们每天都怀着这份感恩的心默默地工作。他们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只是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满腔热情;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无愧于事业的丰富经历和那股拼劲。他们没有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豪言壮语,他们只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经营科的员工们这种“斤斤计较”的精神在我们面对新问题、适应新变化、创造新生活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封表扬信背后的故事 文/刘艳娟

股份通信公司客服公司网络维护班

5月13日,股份通信公司客服公司网络维护班收到一封表扬信,信中写道:“由于工程施工,地下管线复杂,施工时不慎将通信电缆挖断导致50对通讯缆无法连接,在抢修期间,客服公司网络维护班全体员工以细心周到的服务,不辞辛苦地加班加点......”字里行间洋溢着感谢与敬佩之情。

原来由于施工原因,5号门南侧电缆损坏,通信中断,电缆抢修工作迫在眉睫。负责抢修工作的网络维护班第一时间赶到,进行抢修。当抽水机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将管道和窨井里灌满了的雨水抽干后,在很短时间内水又顺着管道又把井储满了水。电缆抢修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为抢时间,班长宋彦亮带头穿着水裤下到水里放电缆。困难在不断考验着维护员们。仪器使用年久,向外拉线的时候在中间断了,好不容易在水中穿过的电缆,不得不抽出来再重复进行。经过2天连续艰苦的鏖战,截至5月13日受损单位电话全部恢复使用。

荣誉的赋予并非偶然,让我们走进这个集体,感受他们背后的故事......

强将手下无弱兵 班组文化暖人心

网络维护班主要承担集团公司内外办公网络接入,办公电话装、拆、移、检修、维护及更新改造工程的实施工作,负责全港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及修理任务。他们是一个年轻的集体,班组现有成员6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他们是一个善于攻关、勇于创新的集体,他们中95%以上的员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和技师、高级工技术职称。

“善冲者用其勇猛,善跑者用其耐力,善柔者用其灵巧,善思者用其忠谋。”谈到班组用人,班长宋彦亮笑着引用了这样一句古话。今年已经39岁的宋彦亮自1991年参加工作起,就在客服的岗位上扎下了根,一干就是二十年,带好这样一个年轻的班组,创造员工与班组一起成长的氛围,是他的不懈追求。

班组里无论是谁,只要肯学,他就会耐心地手把手教,并在工作中为其提供学习的机会和表现的舞台。通过这种“以老带新”的培养方式,全班员工学业务、练技能蔚然成风,不到一年的时间,班组的检修技术水平就上了一个新台阶,一些年轻人逐渐成了班组的骨干。他们不但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帮助,在生活中也相互体贴、关心。班组就是一个小家庭,班组成员就是这个小家庭的一份子。每逢节日,宋彦亮总会召集家在外地的年轻人到他家吃饭,这些年轻人不仅把他当一个班长看,同时更是一个可信赖的朋友、知己、兄长,整个班组有着浓郁的家庭氛围,让整个班组更具凝聚力。 线路维护精求精 抢修已成家常菜

网络维护工作受外界干扰大,自然灾害、施工破坏、树木砍伐、房屋拆迁,都可能对线路等网络设施的保护带来威胁。为保护网络大动脉的通畅,维护员们付出了极大心血。 2011年4月16日下午16点45分,股份三公司某处电缆被施工队挖断,生产区域电话全部中断,通信线路陷入瘫痪,这将对生产作业一线产生直接影响。故障发生时,正值工作高峰期,大部分维护员都在处理任务,分散在各处。故障就是命令,抢修信号刻不容缓,接到命令后,分散在各处的维护员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17点20分就开始抢修。 维护人员一一跳进刚刚能容纳一人宽的狭长水沟中,一字排开,逐段检查。“哎呦,蹲不下,掐住了!”顺着喊声,大家发现维护员李宗杰被卡在了水沟中央,上下不能移动。班员卢阳身子板灵活,从沟里爬出来,帮李宗杰把身上的工具先卸下,让他先跳入沟底,再递给他维修工具。

因为是挖掘机施工,挖出的沟又窄又深,多处断点的电缆都在水沟底部,维护员必须蹲在沟底维修,加上抢修地段长时间没有施工,在狭窄的沟里面,到处都是淤泥与臭水,稍微蹲一会,脚底就会越陷越深,这也给抢修带来极大不便。他们就地想办法,把周围一些废弃砖块扔进水沟,垫在脚下,这样在有限的空间内,勉强可以蹲住两三个人,而且只能是半蹲状态。

抢修中他们发现有两处断点必须敷设电缆两端接包,这样蹲着也不能解决问题,两个小伙子刘为年与赵字刚二话没说,匍匐沟底,进行趴下作业。充满污水和淤泥的环境对他们来说都是家常菜,遇到这种情况,他们早就习惯了。

晚上20点7分,抢修告捷,通信恢复,维护员们满是泥水的脸上露出无比欣慰的笑容......

服务细节现真诚 文/朱 伟

碧波大酒店宴会服务班

碧波大酒店宴会服务班现有员工20名,是日照市和集团公司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多年来宴会服务班始终坚持“以情服务,用心做事,营造碧波温馨家园”的服务理念,坚持快乐工作法,以娴熟的服务技能、优质的服务质量赢得了海内外宾客的赞扬。2000年,获得集团公司和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2002年获得山东省“青年文明号”,2005年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称号。在山东省、日照市各届旅游服务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团体和个人一等奖;承接的各项大型接待活动,都圆满完成,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是日照市旅游服务业的一道靓丽风景。

精心筹备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餐饮行业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人们不仅仅要求吃饱饭,而且在吃的过程中要完成一次精神的享受,这就给宴会服务人员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

宴会服务班的人员每次从接到宴会通知开始就仔细阅读宴会单的内容,落实和了解宴会负责人的姓名、电话、及销售部负责人,确定宴会性质、了解宴会需求、客人的口味以及有无宗教忌讳等详细内容,并及时与厨房进行沟通,让厨房提前准备,确定酒水供应。然后他们就安排人员按正规宴会摆台将台面餐具摆好,检查宴会厅设备、设施的情况,检查宴会台型、餐椅,椅套、台面用品、周边绿色植物的位置,备用餐具的数量、地面的干净程度等等。宴会前半小时左右要将宴会厅空调打开,查看宴会用酱、醋等汁酱,小毛巾的准备情况,确定员工岗位,与传菜做好沟通,了解传菜员分配区域情况,提前将宴会菜单打印出来,摆至台面。宴会前15分钟在宴会厅前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客人到来。

看似这些繁琐的小事,但宴会服务班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尽职尽责,丝毫不敢懈怠,处处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处做到精益求精。 真诚服务

在宴会服务班看来,服务处处显真诚,服务处处无小事,真诚的服务是他们的立足之本。宴会服务班长王桂丽就是践行真诚服务的典型代表。今年4月的一个晚上,两个已经喝醉的客人,连电梯在哪儿都找不到,王桂丽马上安排保安将客人送到了房间里。这时其中的一位酒劲上来已经开始不省人事,看到这种情形,王桂丽觉得应该将他立即送到医院,在征得另一位客人同意后,王桂丽急忙拨打了120。来到市医院后,王桂丽跑前跑后地为客人挂号、就诊并垫付了医药费。客人吐了,她就去买来卫生纸帮助客人擦拭,在客人稳定后,她安排了保安在医院陪护,一直忙到大约12点钟才回到了酒店。第二天一大早,她又为客人送去了稀饭。客人非常感动,在即将离开酒店时,拿出三百元钱对她表示感谢,但被王桂丽婉言谢绝了:“先生,您下次再来我店消费,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感谢。”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赵先生是酒店的重要客人,周霞根据客史资料了解到赵先生用左手拿筷子,她便提前先将餐具调整方便他使用的地方。一切准备就绪了,她在门口迎接赵先生一行,见到他及客人时,周霞的一声问候、一杯热茶,让赵先生非常满意。鲅鱼头是酒店的特色菜,也是赵先生的最爱,每次来他至少吃两个,想到此周霞立刻联系厨师长向他说明了情况,一切都跟往常一样,客人在愉快的用餐,热情的交流。门一开,传菜生端着菜进来了,是鲅鱼头,旁边服务员说:“哎,怎么多了一个鲅鱼头呢?”周霞笑着说:“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每人一份的鲅鱼头刚上桌,赵先生就说:“这个鲅鱼头是碧波的特色菜,我是最喜欢吃了,你们也赶紧尝一下吧!”客人尝了之后也都赞不绝口,表示以后专门来吃这个鲅鱼头。赵先生的一份很快就吃完了,仍旧是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周霞把事先准备好的那份端到他面前:“知道先生您喜欢吃,特地让厨房给多准备了一份。”赵先生看后高兴地合不上嘴,连连竖起大拇指对周霞夸赞不止,周霞不好意思地说:“能为你们服务我很荣幸,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就是这样一群员工,他们在点点滴滴中履行职责,他们始终坚信“顾客就是上帝”,始终奉行“以情服务,用心做事,营造碧波温馨家园”的服务理念,每天坚持迎着朝霞来,伴着晚星归,他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他们的信念走下去。

小小故事大道理

班组故事

班组培训好处多

民族团结故事多

班组故事大赛

成长路上故事多

敬老院里故事多

成语里面故事多

关心他人故事多

建立多维度班组建设机制

小小班组故事多
《小小班组故事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班组小故事 班组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