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以换届为契机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9: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换届为契机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2006-08-10

干部选用,历来是组织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焦点。由于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干部选用的政策性原则性非常强,长期以来,干部选用往往默守陈规,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工作程式,造成了干部选用观念和机制上的诸多“峡谷”,这既不利于建设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也不适应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汪洋书记讲话精神,当前应以区镇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认真查找分析选人用人方面观念和制度上的“峡谷意识”,切实采取措施,破除“峡谷”观念,进一步推进干部选用机制的改革创新。

一、正视存在问题,认真剖析选人用人“峡谷意识”

近年来,我区在选人用人上积极创新思路,改进方式方法,采取了“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三推一选”镇长等新举措,实现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新突破。但这些突破只是某些领域、某个岗位上的探索,还没有达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还存在选人用人观念和制度上的诸多“峡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部选用一味求“稳”。宁可用那些没有什么缺点,能力一般的干部,也不敢大胆启用能力突出,但缺点也较明显的干部。不能以科学、辩证的观点识别、选用干部,一些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得不到及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二是干部选用的视野不够开阔,渠道狭窄。目前,我区人才选用的范围还主要局限于区内和市内,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选用基本上局限于本区后备干部,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们掌握的人才数量少,用人渠道窄,择优范围小,不能及时发现、选用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优秀人才。

三是干部选用仍然存在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目前的干部选用在一定程度上仍过于看重学历职称,讲求论资排辈。总是担心资历较浅的同志担任领导后下面不服气,压不住台,受不住考验,打不开局面。对那些基本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不能及时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

四是干部选用机制陈旧,透明度不高,公开性不强。在干部选用方式上,还是以组织决定为主,进行公开选拔的职位特别是“一把手”职位、重要岗位非常少;在干部推荐提名方面,还存在推荐主体单

一、推荐渠道狭窄、群众参与面不宽等问题;在干部考察方面,考察方式方法不尽科学,不能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在干部考核评价方面,往往只注重显性政绩,看不到隐性政绩,只侧重于其上级领导的评价,忽视其服务对象和群众的意见;在干部监督方面,监督运行方式较封闭,监督渠道不多,出现监督的盲点;在干部“下”的方面,机制不健全,对一些有问题的干部一贯从保护的角度出发,能不免的尽量不免,能不换的尽量不换。

二、坚持与进俱进,树立干部选用科学新观念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选用工作的前提条件。要做到解放思想,冲破选人用人的“峡谷意识”,首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科学的、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念。

一是树立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观念。实践表明,没有一定的学历或职称不行,但是强调学历或职称不能走极端。有学历或职称的不一定都是人才,有些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学历或职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赋予了人才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目前,我们在干部选用工作中过于看重学历职称、讲究论资排辈的思想还没有完全克服,这种观念既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也不利于班子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更不利于党的建设事业。必须破除这一狭隘思想观念的束缚,对那些品德好、能力强、潜力大、有实绩,哪怕任职时间短一点、年纪轻一些的干部,也应大胆使用,敢于往前排、压担子,提拔到领导岗位。

二是树立选人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选用干部应当坚持德才兼备,好中选优,青中选优,不能求全责备。古人曾说:“成大功者不求小苛,有大略者不问其短,寻长补短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天下无不弃之士”。看干部,要看其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看其实实在在干出的成绩,不能只听高谈阔论。不能把有独立见解当作骄傲自大,把坚持原则当作刚愎自用,把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当作急躁蛮干,把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当作出风头搞形式,把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当作闹不团结、闹矛盾。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地分析干部的优缺点,用其长、避其短,只要本质好、主流好、潜力大,虽有瑕疵,但只要不掩玉,也要敢于大胆提拔重用。

三是增强干部工作民主意识,树立民主的观念。曾庆红同志最近指出:“把人选准用好,最根本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确保广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不仅有利于排除不正之风对干部工作的干扰,促进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贯彻,而且有利于正确了解干部,科学评价干部,合理使用干部。坚持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就是要把民主的意识、民主的作风、民主的行为落实到干部选用的每一个环节,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选用干部的出发点,坚持向组织负责和向广大群众负责相一致的观点,才能有效实现优秀人才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条件下大量涌现。

三、把握发展脉搏,探索创新选人用人有效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水平,是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从当前干部工作实际状况来看,要进一步突破干部选用中的思维峡谷,在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应抓住关键环节,不断改革创新干部选用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机制。完善和推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选拔人才,真正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在本次换届中,可借鉴“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和“三推一选”镇长的成功经验,在有条件的地区,选拔产生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及镇政府班子成员。同时突破常规任职条件的限制,拿出部分“一把手”岗位、有吸引力的重要职位面向全市甚至全国进行公选,扩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广度和深度,真正选出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

二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多元参与的干部荐才机制。进一步优化推荐环境,建立完善群众举荐制、干部自荐制、领导干部推荐署名制等工作责任制,防止推荐中的范围过窄、质量不高等问题。从建立多元化的初始提名方式入手,对同一职位,通过本人自荐、群众推荐、单位推荐、分管领导推荐等方式,确保提名民主和提名公开。同时,实行空缺职位预告和推荐结果公开制度,扩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民主推荐的范围和对推荐结果的知晓,打破干部选用工作神秘化、封闭式的运作做法,改变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以推荐过程的民主实现干部选用的民主。

三是建立健全公开透明、方式多样的干部考察机制。实行“阳光”行动,把干部考察的规程、方法、考察对象的拟定、考察活动的安排及选用对象的现实表现和工作业绩等,全面予以公开公示。在考察手段上,采取预先考察、公开考察、回访考察、跟踪考察、审计考察等方式,重点将与考察干部工作、生活联系较密切、较知情的上级、下级,工作关联度高的单位、服务对象、基层群众作为考察的主体,全方位掌握了解干部在“工作圈”、“生活圈”及“社交圈”的真实情况,充分认识干部、用准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四是建立健全体现实绩、客观公正的干部考评机制。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职责规范,制定以实绩为核心,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并重,包括德、能、勤、绩、廉各方面在内的评价标准,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真实、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干部。在具体考核中,由考核对象所在单位或地区的干部群众、服务对象代表、组织部门、分管联系领导作为考评主体,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分类综合考评,采取考核内容和考核主体双重权重赋分的办法,科学全面地对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评价。

五是建立健全内外结合、行之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确立以“立体、宽带、刚性”为特征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思路,在运行方式上由封闭监督向开放监督转变,在运行程序上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化,在渠道上由单一监督向复合监督延伸,建立组织、司法、审计、舆论、群众多方结合的立体式监督网络,切实有效地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在加强群众监督方面,除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作用外,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建立测评网页等形式,更大范围内听取群众意见,也可把对干部的监督与推进政务公开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帮助群众实施有效监督。

六是建立健全择优劣汰、能上能下的干部更新机制。除继续坚持正常的干部退出机制外(如到龄改非),探索试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制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具体认定标准和认定办法,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工作力度,逐步形成规范有效的干部更新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如尝试领导干部任期届满职务自行解除,继续任职必须按规定程序重新履行任命手续;领导干部民意测验连续两年不称职票达30%以上或称职以上票达不到60%以上的,予以改非或降级使用;对领导班子考核总分在60分以下的(100分制考核)以及“疲、油、懒、庸”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调整等等。对做出实绩、思想解放、敢于开拓、有突出贡献的年轻干部,可打破常规,大胆提拔重用。通过择优劣汰、上下畅通的激励机制,克服干部“官本位”思想,促使干部勤政、优政和廉政。

在创新完善干部选用机制的基础上,还应突破干部配置平衡安排、迁就照顾的陈规,确立“人岗相适”、“配置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按照统筹协调的要求,体现因才施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全区范围讲,必须坚持城乡统筹,着力选好“一把手”,认真搞好职位分析,根据不同环境,不同任务来配备合适的人选,特别要大胆启用有思路、有办法、有气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把他们安排到急待发展的地区和单位去施展才干,开拓工作新局面;从单位班子结构来讲,不但要注重班子成员年龄、知识、专业等方面的统筹,更要与时俱进,注重班子气质、性格和潜能的优势互补,通过这种统筹配置,放大、倍增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整体功能,使其成为推动本单位、本地区快速发展新的生产力。

作者:渝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黄宗华

以换届为契机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进一步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选人用人机制

改革创新选人用人理念

创新选人举措 完善用人机制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凝聚科学发展合力

健全选人用人机制1

积极探索科学化选人用人机制

如何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选人用人机制

以换届为契机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以换届为契机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