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双手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8: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双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抓住人物局部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2、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人物局部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一个课前活动导入本课)

师生之间的一次握手,然后让这位学生谈谈握老师手的感觉,再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也相互握握手,感受一下同学的手有什么特点。 今天就通过我们的合作来学习课文《一双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介绍作者

姜孟之,当代作家,山东乳山市人,中国作协会员。曾任小学中学教员、中学校长。《一双手》是作者所写的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节选。

2、引导学生讨论

(1)、作者握过很多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读到这儿,我又想到一个问题:课文题目明明是“一双手”,作者为什么偏偏列举出“各种各样的手”,而且又是一双“未留下很深的印象”的手呢?大家可以议论议论。

请一位同学把

二、三两段读一下。 (板书:天下第一奇手)

三、精读课文 ,理清课文内容。

1、那么,这一双手哪些地方“奇”?作者怎么写“奇”的?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4段到第18段。请同学运用读书“四到” 阅读这一部分课文。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哪位同学自愿读的?

2、刚才我看了一下,许多人在课本上作了圈点勾画,标出了重点词语和重要语句,有的还在有疑问的词句旁边加了问号。说明大家不仅眼口都到了,而且手也到了。我提几个问题,着重检查一下同学们读书时心有没有到。

①、课文是人物专访。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人物的“一双手”的? (动词:握→抽→裹→察看→问→量→搓→介绍手) ②、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一双手”给作者最初的印象的?主要是哪几句话?

板书:粗→老→硬→干→色深→厚

③、我再问第三个问题。有人说,世界上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你们觉得用“半截老松木”比一双“奇手”有什么不足?还有手的哪一个特征没有表现出来?

④、下面讨论第四个问题:课文中写一双手,写得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几段?

3、下面请同学默念课本上描写手的细部的语句,两分钟后,请一位同学不看书,指着手图,分析张迎善的手的各细部的特征。 总结:课文先总写“一双手”,又从细部写“一双手”,都是写的作者采访中的所见。接下来作者着重写关于手的所闻。通过所闻,交代形成天下第一奇手的原因。

四、探究升华

1、32岁的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天下第一奇手”的呢?从课文中找出四句话来具体分析一下张迎善的手为什么变得粗、硬、老、干、厚、色深的。

2、同学们,作者先写了“所见”的手的外形的特征,然后又通过“所闻”写出“一双手”创造的奇迹。把所见所闻结合起来,用一句话概括,该怎么说? 奇手创造奇迹。

3、作者从所见写到所闻,最后一段,又自然地写出了所感,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总结:这双手是既丑又美。表面上丑,实质上美。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一种创造美的精神,从艰苦的劳动和奋斗中,发现美,赢得美,享受美。

五、本课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我们每个同学,也有一双手,更有一颗献身四化的爱国之心。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去学习、工作、建设,我们要像张迎善那样,献出美的青春,去建设美的祖国,创造美的生活,开拓美的未来。

六、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手,以《

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高效课时通p89,第

2、

3、4大题。 板书设计:

一 双 手

姜孟之

一双奇手

(粗、硬、老、干、厚、大、色深 )

(创建绿色宝库) 一个人

不畏艰辛、无私奉献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 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优秀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