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0-03-03 06:59: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传统文化自觉意识的调查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无自觉意识,是否应该具有自觉意识

学院:商学院

班级:201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姓名:陈明、朱劲、戴嘉辉、蔡顺鑫、占建明

摘要

传统文化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代大学生肩负这重要的责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无自觉意识?是否应该具有自觉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自觉意识,中国。

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面临着有着严重的危机,同时由于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开放后的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文化失衡的现象。此次调查正是针对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自觉意识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调查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无自觉意识;以及是否应该具有自觉意识等问题,以岭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为对象,网络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网络问卷主要转发到一岭南师范学院学生为主的社交网络,如QQ群、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共收到150份答卷,问卷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一人群的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传承情况进行调查,抽样性地了解其对传统文化看法。

一、现状分析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60%的人认为自己生活的地方传统文化氛围很一般。 而认为氛围好的人占15%。80%的人对当地的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一般,对于传统文化非常了解的仅占调查的6.6%。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途径大多为长辈的传授,书籍和网络。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60%的人支持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发展。多数人认为造成传统文化被忽视的原因是周围文化氛围低,对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以及现代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更大。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86.67%的人认为必须要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和传承情况中存在问题,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程度层次不齐。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然而,近几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外来文化充斥着新一代年轻人的世界,很多传统问话得不到重视。毫无疑问,传统文化的遗失是件可怕的事。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情况产生的种种问题呢?

一、大学时期正是人的人生发展最灿烂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塑造一个人兴趣爱好最关键的时期。与70后、80后相比,90后具有他们有着这个新时代的特点,个性鲜明张扬,思想开放独立,早熟又不成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可塑造力,渴望追求新事物。而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传播方式还是存在的形式并没有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在某种形式上不具备新事物的特征,因此传统文化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这个特殊阶段的特殊心理和生理特征导致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排斥和距离感。

二、据调查得知,有得同学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是听长辈讲授。因此,家庭的力量也很可观。因为家是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要是家庭里的长辈对传统文化很热爱,那么家里的孩子肯定也会受其影响而喜欢传统文化,因为从小接受熏陶,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对那些文化感兴趣,甚至懂得如何去欣赏它们,这样可能就在不自觉中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然而由于现在科技的发达,电脑、手机、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要想知道某一件事就会上网查,省时又方便而不再是查阅书籍典献,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只能更快,于是家人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聚在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久而久之“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里似乎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反而是外国那些浪漫新鲜的节日更有趣,更吸引人们。

三、当前各大高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逐渐不重视,使大学生未能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大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学校课程开设不合理。大部分大学在文化素质教育这方面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少,师资力量较少,硬件资源也较少。虽然,有些高校在校开设了一些文化素质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而这实际并没有多大效果,其原因有某些课程未结合学生自身需求,开设定位不当;老师教育方式不合适,课堂上无氛围;学生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不强等。

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的文化教育将影响着每一名学生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因此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随着国家的发展,很多高校的文化教学资源方面的匮乏。把就业率当作方向,传统文化被摆在很尴尬的位置。有句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学子就相信学好专业的技术知识是最重要的,以后更能找到好工作。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而不重视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的意识偏差,造成社会观念的严重错误,进而造成社会的不正常发展。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形势,但中国人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形式有效的,创新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导致传统文化满足不聊社会需求。而西方文化则创新形式,花样层出不穷,标新立异,迎合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中国越来越与世界各国接轨,而正是这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整个社会对文化的功利倾向,许多当代大学生认为现在是经济时代,传统文化不能带来利益,已经赶不上时代的潮流。

然而,如何然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如何让传统文化进入每个大学生的生活中?这需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具有自觉意识。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抱着更高的自觉意识: 培养兴趣,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可塑性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我们生在经济迅猛发展,信息化的时代。追求新鲜感,追求新事物,喜欢过洋节,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慢慢淡化,但是作为中国人,传承是每个人的使命,我们需要重新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枯燥中发现乐趣,有了解才会有兴趣,有兴趣才会镌刻于心。

学校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灌输,加强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学校通过课堂教材传播知识进行文化的传承,教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是否能有效传统文化教育。虽然我们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学习中国历史,进了大学,历史课也是一门必修课程,但是仅仅是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是很难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的内容应该实现多样化,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方面,因为在研习经典中,学生能思考生命、感受人生、构建起正确的生活方式。

社会教育应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说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是足够大的,因此,国家更应该将社会教育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确保年轻人能够受到正确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传统节日应予以更高的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但是当代大学生不爱过传统节日,弄不清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但却很了解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这种现象对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种摧残。国人不重视,别国却费尽心机将我国的传统节日占为己有,像韩国就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在警醒我们,我们的财富怎么能这样拱手让人呢。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我们民族的遗产,只有所有的人都重视起来,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坚韧如铁,不会被外人所掠夺。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里,我们的脑海也会被这种文化所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被认知和传承。

最后,经过这次的团队的调查,我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和传承情况所存在的问题的严峻性。如今的现实需要我们具有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提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使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负载着一个民族希望,影响着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而大学生是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自觉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担负起时代的责任,民族的责任,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长盛不衰。

(指导教师:陈文庆)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关怀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论文

传统文化与高考作文

传统文化与建筑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传统文化与教育

传统文化与亲情

我与传统文化

大学生与传统文化
《大学生与传统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