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民族传统体育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6: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

肖安堂 汤 龙

(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

湖北 建始 44530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在广袤的、差异性的土地上生存者56个民族,发展了56种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厚的民族传统体育瑰宝。就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恩施州而言,被挖掘整理出来的就有舞狮舞龙、抢花炮、打陀螺、爬坡杆、抛绣球、赛龙

[1]舟、踩高跷、跳皮筋、踢毽子、大象拔河、拔腰带、排排坐、棉花球、树球等,还有一些未被挖掘整理的少数民族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场地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和普及,要求游戏者积极地、有创造性的参与,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不仅可充实丰富小学体育教学资源,更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对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此,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本地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资源,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具有典型的民族特点。它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展现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鲜明生动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面貌。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逐渐形成具有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历史人文气息浓厚、民族教育性强、有着较高的趣味性和竞技性等特点。其游戏内容从走跑类到跳跃类、从投掷类到攀爬类、从平衡类到益智类,从体能类到棋牌类,从速度类到耐力类、从力量类到柔韧协调类,非常丰富。

1、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具有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特点。在游戏形式上:有的游戏只需要用到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玩得很开心,如花样跳绳、花毽、大象拔河、拔腰带踩高跷、五子棋等;有的只需要两名学生或者多名学生相互配合就可以游戏,如拔河、抢花炮、排排坐、舞狮舞龙、棉花球等;在选择玩具器材方面:有很多项目可以自制和利用废旧物代替,如毽子就可利用快餐面袋制作,抢花炮所有的花炮也可以用废弃的铁丝做成圈或者直接用透明胶的内圈代替,其制作起来即方便又环保,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游戏。

2、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例如侗族的抢花炮运动,每当到抢花炮的日子里,侗乡男女老少都会着节日的盛装,天还没有亮就争先恐后的跑要岩坪,目的是为本村寨加油助威,有的姑娘目的是为了找抢花炮的勇敢者做自己的如意郎君。当时侗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诗“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2]英豪。”这正是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浓厚历史人文气息的体现。

3、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教育性。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项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民族信仰、经济、心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影响,各个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如佛教的“虚极静笃,悟于自身”和道教的“阴阳变化,太极之理”等思想就渗透到了武术、太极拳、导引养生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游[3]戏之中。因此,每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者游戏都蕴含着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由于原始教育没有书和纸,我们就只能从原始的体育游戏和运动中,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去体验,去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4、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要求游戏者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参与,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好动、好奇、好模仿、好游戏的特点。其趣味性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小学体育活动中,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自发地、自主的学习。

二、在小学开展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意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我们要“倡导

[4]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现今的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本国本民族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并把它作为本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恩施作为古老而年轻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浓厚的趣味性.它即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又简单易行,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合理利用这种健康向上,具有浓郁民族意蕴的体育形式,引导小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培育民族精神,发展小学生创新能力,促使小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使小学体育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可行性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有着博大的知识容量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纵观学校体育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千篇1律,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性不大,兴趣附属于动作练习,干扰了孩子们愉快的体验。恩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中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游戏娱乐性强,动作发展全面,内容丰富、学生易学喜玩,而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易于普及,家长也会指导,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及社会基础,有利于游戏的持久开展;游戏的组织形式也是灵活多样,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结伴游戏,不受时间、空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弥补了体育器材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缺陷。

四、对恩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改造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体系结构,建

[5]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强调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6]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从古至今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以“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的需要。恩施地处武陵山脉,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其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非常丰富。为此,对恩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开发与创造并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展现本地区本民族的个性风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而且能更好地为学生的三维健康观服务。

案例一: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棉花球。棉花球运动是土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保留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曾是贫困山区学生生活中最主要也是最普及的球类活动.传统的土家棉花球运动没有场地、人数限制,双方在奔跑中传,抢球,力争将球控制在本方队员手中。后经过挖掘整理,逐渐形成了以手脚运动为基础,以控制球和支配球为主要争夺手段,以扣篮为中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以投球或扣球得分为最终目的的攻守对抗性竞赛运动。在各种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技术战术动作,其健身观赏价值可以和篮球媲美。在日常教学训练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了学生自创的“快板球”、“空中飞人”、“背飞”等技术动作。 案例二:毽球的妙用。毽球,也称网毽,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健身运动。它是从踢毽子游戏逐步发展而来,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和隋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运动方法来看,踢毽子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器材简便易制,活动形式活泼多样,踢法也变换无穷。它可不受时间、空间、天气环境的限制,可以自由规定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室内室外进行。常见的基本技术有,盘、拐、绷、磕、抹子等;其玩法也非常多,它既可以单人踢、多人踢,也可以表演,还可以进行隔网对抗比赛。更有一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毽子和乒乓球拍相结合,采用羽毛球的打法,发明出“板球”游戏,让学生体验到毽球的无穷魅力,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明新的玩法。

案例三: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广泛流传的棋艺游戏——争王棋。争王棋是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境县土家族聚居地区的少年儿童十分喜欢的民族传统体育棋类游戏之一。其棋盘由两个同心圆、三个家、一个三角形、一个“王位”、一个厕所、一个水井和一个平坝组成,共计35个行棋点。如果正常行棋,38步棋即可登上“王位”。争王棋的比赛方法:由三人同时对奕,一人为东,代号一四七;另一人为南,代号二五八;第三人为西,代号三六九。三人在正式行棋前,每人各找一颗走子,放在家门前行棋点上,另找三颗出子拿在手中,作为行棋猜子时任意出子之用。采取三人同时暗出自己手中的棋子,在计算三人所出之和来判断哪个人先行,然后依次重复这个步骤进行,直到有一人走上“王位”宝座。像此类棋艺游戏,制作工艺简单,三五成群,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特别适合因天气状况,无法在室外上课时在室内开展。这样既开发学生的智力,又丰富了室内教学资源。

五、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引入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教学策略

1、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游戏内容

小学阶段正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的不同,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项目穿插进去,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兴趣,同时还有效的学会了体育基本技能。如在小学一至三年级体育课中,我们挖掘整理了打陀螺、跳房子、踢毽子、滚铁环、跳皮筋等游戏内容,而在四至六年级体育课中,我们引进了一些具有挑战性而且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如抢花炮、武术、高脚竞速、棉花球、树球、三人板鞋等项目,以游戏形式开展,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根据不同的季节及气候情况安排相应的活动内容

恩施气候四季分明,并伴有梅雨季节。以往在雨天由于缺乏游戏内容体育课大多改为自修或下象棋、讲故事等来应付,而引进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后,在雨天上体育课时同样让学生开心、愉快,并且能学到体育知识。如雨天室内课,可安排学生做室内体操、凳上徒手操、玩徒手游戏、下成三棋、争王棋、摸高等练习,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春冬季节,天气寒冷,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我们安排了一些趣味性强但运动量不是很大的民间体育活动,如滚铁环、打陀螺、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拔腰带等项目。

3、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运动量,安排适宜的活动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课前:我们选择诸如徒手操、大渔网、叫数报团、贴膏药等以热身为主,运动量较小的游戏活动;课中:我们将剧烈的游戏活动与体育项目相结合,开展如壮族的三人板鞋、土家族的押加及综合趣味类的爬杆、两人三足走、毽球、抽陀螺等易于在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又有较大运动负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后:我们配以轻音乐,做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全身的有氧操或民族健身操。这样我们就可达到课前活动身心各个关节,提高学生注意力,课时有相应的运动量,课后能充分放松,学生整堂课都在一个宽松、欢快的环境下学习娱乐的目的。

4、根据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类别,合理有效地安排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队列类游戏:块块集合、开火车、一切行动听指挥、红绿灯等;奔跑类游戏:丢手帕、贴膏药、老鹰捉小鸡、割麦子、三人板鞋、踩高跷等;跳跃类游戏:跳山羊、跳房子、跳皮筋、跳绳等;投掷类:投物掷准、投沙包、移动节抛物、打龙尾等;球类游戏棉花球、树球、板球、毽球等;棋牌类:五子棋、成三棋、对角棋、争王棋等;综合类游戏:抢花炮、打陀螺、舞狮舞龙、爬坡杆、过云梯、排排坐等。这些游戏项目每个都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每个都能不同程度的运用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每个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乐趣。为此,合理有效地把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能很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智育、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

5、引入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应注意安全教育

我们在引入恩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其教育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大多数游戏项目教学内容简单易学,危险性较小,但也有几个内容,如三人板鞋、抢花炮、棉花球、爬坡杆等,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安全性。在参与棉花球和抢花炮运动时,我们要注意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身体碰撞,平时加强技术战术配合练习及安全防范意识教育,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王光炎.对鄂西地区旅游开发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41~42 [2] 中国式橄榄球—抢花炮运动[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4220.htm [3] 徐万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J].宁夏社会科学.2003.5 [4] 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国家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R].2000 [5]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M].1999.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7:1 [7] 季浏,汪晓赞主编.小学体育新课程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8] 张选惠主编.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9] 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0] 蒋雪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教学几点认识[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课后感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试卷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专题

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案例)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打陀螺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