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4 01:20: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英文版在XX年出版后,销量高居亚马逊排行榜首。皮凯蒂此番访华,在中国掀起新一轮热议。

《21世纪资本论》引起的批评者和赞扬者都不少。《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Harold Meyerson说,皮凯蒂给社会提供了凯恩斯《货币通论》以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认为《21世纪资本论》是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布兰科米兰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称它是“经济思想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著作之一”。

批评皮凯蒂的声音大致有两类,一种是指出皮凯蒂书中的数据有问题。《金融时报》经济编辑克里斯贾尔斯(C.Giles)质疑皮凯蒂用的英国数据与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完全不同。另一类批评是把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看成一种意识形态的叙事。著名经济学家曼昆(N.Gregory Mankiw)认为皮凯蒂的观点是出于意识形态的激情而非经济学的逻辑;美国的《国家评论》和《华尔街日报》也有人撰文指责皮凯蒂是在宣扬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詹姆斯佩特库奇斯(James Pethokoukis)在《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上警告说,必须对皮凯蒂的作品进行反驳,否则“它就会在知识界传播,重塑政治和经济观念,而未来所有的政策论战都会在这些观念的基础上展开。”

上面赞扬和批评的两种评论虽然各自有自己的依据,但总的说来,都有些主观发挥过度的片面性。《21世纪资本论》确实是一本讨论资本的重要著作,但它并不是一本经济学的理论著作。皮凯蒂自己坦言,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本思辨和理论的书籍,而他的《21世纪资本论》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历史书,二者有很大不同。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的《货币通论》相比,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显然缺乏理论创新,因为皮凯蒂只是用更详实的统计资料证明了在他之前已经存在的关于资本社会不平等的理论。所以,断言《21世纪资本论》是自凯恩斯的《货币通论》以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有些言过其实。

但是,一些西方保守派把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看成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就有些错得离谱了。在这本六百多页的巨著中,皮凯蒂使用的是历史研究的方法,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统计资料来证明某一个观点,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推演。《21世纪资本论》一书的优点是历史资料详实,而缺乏的恰恰是周密的概念推演和理论分析,完全谈不上什么意识形态。对于这一点,皮凯蒂自己讲得很清楚,他只是在书中陈述历史与现实的事实,而拒绝在政治上选边。

由于皮凯蒂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也有人认为皮凯蒂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这种说法也不确切。从基本理论上看,皮凯蒂并不主张消灭资本,也不接受共产主义理论。他在1990年初曾去过一趟罗马尼亚,他认为这个经历让他坚定了拒绝共产主义理论的立场。他说,“当你看到人们在街上排起长队却买不到任何东西,你就清楚地知道我们需要私有财产和市场制度,不只是为了经济效率,而且是为了个人自由。”因为市场和私有财产拥有一个运转的经济,资本主义制度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苏维埃实践”虽然让人们“摆脱枷锁,卸下累积财富的桎梏”,但却只会导致人类灾难。

如果把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以下根本性的区别:

第一,皮凯蒂与马克思对私有财产和市场制度的态度完全不同。皮凯蒂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度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也给人提供最基本的自由;而消灭了资本主义的苏维埃模式则与贫困落后和不自由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则认为私有财产和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要被人类抛弃。马克思从商品、劳动、价值规律开始,从最基础的单元解剖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而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全体社会成员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

第二,皮凯蒂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初次分配的观点不同。皮凯蒂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中,资本收益大于劳动收益尽管会带来不平等,但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由市场是合理的,所以社会的初次分配也是合理并受法律保护的。要消除贫富悬殊和不平等,只有靠第二次分配的税收来解决问题。而马克思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次分配就有严重问题。资本家在分配上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贫困化。所以要消除贫富悬殊和不平等现象,必须要消灭资本主义雇佣制度。

但是,尽管皮凯蒂在理论上没有多大创新,并不意味着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不大。无论从学术的意义上看,还是从现实的意义上看,《21世纪资本论》的出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学术上,皮凯蒂的最大的贡献在于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数据证明了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缺乏公平,而且随着资本收益和劳动收益的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的不平等将会不断加深。在皮凯蒂之前,全世界谈论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化和不公平的人很多,马克思讲过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不可避免,列宁在讲垄断资本主义时专门讲过法国的食利阶层,就在最近几年,西方学术界还出版了很多两极分化和不平等的书籍,但大都是理论分析,缺乏充分的统计资料。

《21世纪资本论》提供的关于资本收益和劳动收益的资料之广,是在此之前的其它著作难以企及的。XX年,皮克迪出版一本分析从1901年至XX年法国高入息变化的书,引起了一些研究相关问题学者的关心。牛津学者艾京逊(A.Atkinson)和与他合作研究相关问题多年的法国学者赛伊(Emmanuel Saez),分别搜集美国及欧洲数发达国家的有关数据,年期远至十八世纪,在此基础上,他们成立了“世界高入息数据库”(The World Top Incomes Database, WTID),这些资料构成了这本书的最重要基础。皮凯蒂也为此书资料的丰富性感到骄傲,他认为马克思当时没有条件收集到足够的资料来描述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否则《资本论》还会更加完美。

《21世纪资本论》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用更大范围内的数据戳破了库兹涅茨钟形曲线的神话,证明了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1954年提出的库兹涅茨钟形曲线只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皮克迪利用更长时间、更大范围内的数据对库兹涅茨的研究提出了质疑。他发现,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在1913-1948年间的确有了显著的下降,但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收入不平等趋于稳定,但没有进一步的下降,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开始增加,到XX年,收入不平等的程度甚至又回到了1913年的水平。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从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两百多年历史中,库兹涅茨钟形曲线只是个特例,而这个特例在当今世界已经不存在。

所以,《21世纪资本论》在西方国家走红并非偶然。这本书确实用大量的事实戳穿了美国梦的神话。皮凯蒂指出,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累积财富产生的回报太高,越来越多富翁手中的财富是通过继承得来,而不是亲手创造出来的。多数美国人都本能地知道或感觉到了这一点。最近由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组织的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社会正变得更加不平等,90%的自由派人士和60%的温和保守派人士希望美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另外,Factiva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去年媒体同时提到“不平等(inquality)”和“美国(America)”的频率是XX年或XX年的5倍,今年4月则达到了6倍。

《21世纪资本论》是一本正逢其时的重要著作。美国社会在经过了三十多年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回潮后,社会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社会有效需求不断下降,过度的透支和借贷最终引发在XX年的金融风暴,至今美国并未完全从金融危机的困境中走出来。尤其令美国广大民众不安和愤怒的是,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美国的贫富悬殊仍在加剧,社会不平等仍在增加。《21世纪资本论》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说明此书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同时也说明它对美国社会的描述基本符合实际。

今年经济学界最热门的新书是《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英译名)》,中文名多数翻译成《21世纪资本论》,亦有译作《21世纪的资本》,但与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所论内容相去甚远(香港信报林行止先生认为译作《21世纪资本论》有望题生义之误,因为该书最大的缺失是统计资料丰富而理论贫乏,因此译作《21世纪的财富》较为贴切)。作者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Paris School Of Economics)Thomas Piketty(汤玛士.皮克提)。皮克提生于1971年,1993年22岁时便获得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Busine School,LSE)经济学博士学位,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系助理教授,但1995年辞职,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当一名研究员。XX年担任巴黎经济学院校长,然旋即辞职为当时竞选总统的Segolene Royal作经济顾问,XX年又回校任教至今。

《21世纪资本论》法文版售出5万本,英文版今年3月出版,出版商哈佛大学出版社已经售出8万本印刷版及13000个电子版,作为近700页的经济学术著作,非常难得。

皮克提以法国及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1700-XX年)的收入、资本、人口及增长率等数据,加上德、美、加、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加上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数据分析收入结构中劳动及资本的分成比例,发现了“不平等的结构”。《21世纪资本论》统计显示,1700-XX年300年间,全球的人均GDP平均年增幅%,工业革命及人口结构变化令20世纪人均GDP有较为可观的增长,但长期趋势向下十分明显,例如1950-1970年经济增长按年为4%,1990-XX年则降至%,皮克提预期2030-2050年可能会跌至3%,而2050-2100年更跌至只有%。

然而19世纪租金每年回报率约为4-5%,20世纪租金收益率亦在同一水平。债券孳息率19世纪至今平均3-5厘;股票则高达7-8%。因此皮克提估计300年间“资本”回报率约为5%。依靠收入者与拥有资本者的差距因而愈来愈大。所谓“工”字不出头,在21世纪不懂投资只能愈来愈“穷”。皮克提指出发达国家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上,他们赚钱能力高是因为拥有资本,过去300年资本回报率大部分时间高于经济增长率,因此贫富差距会愈来愈大。皮格蒂得出结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造就社会贫富差距。

皮克提所观察的时点,恰好是股市大升的阶段。工业革命通常被认为始自1760年左右,英国股市1700-1780年大致上处于整理阶段,但1780年之后的美国股市则出现超级大牛市(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类似)。美国股市从几点升至目前的17000点,升幅几千倍,波浪理论大师普莱彻特指这是一个超级循环浪。倘若皮克提研究的时段是1350-1520年,又或者是1600-1750年,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我们看看由飞利浦思.布朗与西莉亚.荷金斯教授编制的并经大卫.卧士整理的人类社会长期价格指数走势图。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崩溃,黑暗时期开始,价格指数调整期展开;但中世纪商业革命(Commercial Revolution,950-1350年)带来400年的价格指数上升。1350-1520年170年的熊市是相对商业革命时期的调整。下一个价格上涨时期,与资本主义革命(Capitalist Revolution,1520-1640),这与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伊丽莎白时期同时发生。这个创造辉煌奢华的时期,商业拓展,物价上涨。到1650年,价格达到了顶峰并开始走平,再次形成长达一个世纪的调整。

可见,研究者选取的研究时段与其得出的结论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一向认为,人类无论是研究自然界抑或是人类社会本身,皆是“盲人摸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是因为我们“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谓资本主义,当然是资本占优,拥有资本的人愈来愈富而没有资本的人越来越穷。问题是如何让尽管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但社会仍能稳定?皮克提认为应该“劫富济贫”,此亦乃《21世纪资本论》法文版在法国未受到热捧之原因法国对于富人的税收已经很高各国应该开征环球资本税。这种建议根本不可行,正如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Tobin(占姆士.托宾)于1972年曾建议开征环球外汇投机税一样。而卡尔.马克思则提出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与皮克提的看法南辕北辙。从上述千年价格指数走势图看来,资本主义的上升期仍未结束,始自1780年以来的升浪只是1520年以来升浪的第三浪,从工业革命到互联网革命,再到目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数字货币革命(比特币诞生于XX年),“资本”仍将霸占致富独木桥,无论是知识抑或眼界还是其他,最终是要转化为资本才能获得财富。

1.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世纪的资本论读后感

世纪资本论读后感500

4.资本论读后感2500字

5.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

6.资本论读后感1500字

7.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8.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分类汇总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 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