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0: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题1 空 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空气的作用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5.介绍空气污染危害的严重性,以便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尽快适应化学课程的学习。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充分想象、激发兴趣。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实验设备: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2.有关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幻灯片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题1的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过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纯净物与混合物。

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学过程:

课时1 创设情境

1.[谜语]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着、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一刻也离不开它。这是什么?

2.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3.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过渡]大家对上述问题答得都很好,但还不够详细、确切。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下面就来研究我们周围的空气。 授新课

(板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板书)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观看图示。 [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

2 [播放有关拉瓦锡的实验的幻灯片] 结合幻灯片强调其显示的拉瓦锡在200多年前的实验装置,指出整个实验可以总结以下四点: ⑴汞→变红。 ⑵空气体积减少1/5。

⑶变红的汞→银白色的汞+氧气。

⑷剩余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四种现象?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回答] ⑴因为汞在密闭的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某种气体发生了反应,所以银白色的汞变成红色粉末。

⑵空气中的某些气体与汞结合在一起了,所以空气的体积减少了1/5。 ⑶红色粉末经加热后又得到了银白色的汞和一种气体,而体积恰恰是1/5,那么说明这种气体就是空气中所减少的那部分——氧气。 ⑷空气中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叫氮气。 [教师提问]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并总结] 拉瓦锡是最早利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的结论。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本中的相关图示] [教师演示并提示]在集气瓶中先加少量的水,并作好记号(五等份);装置不能漏气;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最后等红磷熄灭才打开弹簧夹。

[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教师的演示,归纳实验现象] ⑴燃烧的红磷会逐渐熄灭。

3 ⑵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 [小组讨论、交流] ⑴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虽然上升了,但上升不到1/5。

⑵燃烧的红磷为什么会逐渐熄灭?

⑶燃烧匙中的红磷是过量的还是不过量的呢?

⑷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上升,说明了什么? [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并板书] ⑴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是因为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反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的缘故。水面上升达不到1/5体积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低;或是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量氧气被消耗掉;或还没等温度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或红磷量过少。

⑵红磷逐渐熄灭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已经被消耗完。 ⑶红磷的量 应过量,否则测得的氧气含量小于1/5。

⑷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上升,说明剩余的气体不溶于水。 [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实验证明:

(板书)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题1空气教案(人教版)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过关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