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襄阳名胜古迹、历史名人、方言

发布时间:2020-03-04 00:14: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襄阳王府绿影壁 地理位置:

明藩王府位于襄阳城东南隅,运动路南侧,为正统元年襄宪王朱瞻墡自长沙徙襄时所建,据今500多年。绿影壁为明襄藩王府门前影壁。明崇祯十四年王府被毁,仅存此绿石影壁。 景观布局:

绿影壁由底座、壁身和顶盖三部分组成,壁身分为三堵,面北而立,全长24.56米,厚1.57至1.74米。中堵高约7米,长11.71米,东西两堵各长6.44米,高约6米。底座为须弥座,满雕游龙,顶为庑殿式,飞檐脊吻,瓦面皆用石块雕成。壁身为大块绿色砂岩,深雕奔龙云水拚装而成。中堵为二巨龙戏珠于云水间。东西两堵各浮雕一出水蛟龙,向中间飞腾,似有夺珠之势。原珠早失,仅剩一圆洞。壁身用雕龙汉白玉条石嵌边,绿白相映、鲜明醒目。壁两侧浮雕海中琼岛仙山,全壁浑然一体。整个壁面百龙飞舞,海浪奔腾,绘声绘色,雄伟壮观。绿影壁设计之妙,雕刻之精,嵌镶之巧,堪称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之珍品。 景区级别:

1956年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评为国家1A级景区。

襄阳有什么名胜古迹

襄阳主要旅游景点:古隆中风景名胜区、襄阳古城墙、仲宣楼、米公祠、夫人城、习家池、广德寺、锦绣园、鹿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襄阳王府绿影壁、五道峡风景区、水镜庄风景区、鱼泉河漂流、南河小三峡景区、五山镇堰河乡村旅游区、白水寺风景区、熊河风景区、九道河漂流、承恩寺、龙王峡漂流、白竹园寺风景区、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唐梓山、薤山旅游度假区、野花谷、香水河风景区、汤池峡温泉老河口市的百花山森林公园。

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春秋时期玉石鉴赏家卞和,战国时期辞赋家宋玉,东汉时期政治家刘秀,东汉建安时期文学家王粲,三国时期政治军事家诸葛亮,东晋史学家习凿齿,东晋佛学家释道安,南朝编纂家萧统,唐代诗人孟浩然,北宋书画家米芾。

卞和 简介

春秋时楚国人。荆(今襄阳南漳人).一作和氏。的发现者。 卞和荆山(今南漳境内)人。春秋时楚民。相传他在荆山得一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石头,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后,他怀抱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果是宝玉,遂称此玉为\"和氏之璧\"。此璧后传入赵,再转于秦。因献玉而闻名古今。《韩非子》载,卞和在荆山得一玉璞(南漳县巡检山区,现有玉印岩,传为卞和得玉处),献给厉王,厉王使人鉴别,说是石头,有欺君之罪,断其左足。到武王(约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和再次献玉,武王使人鉴别,仍说是石头,又断其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恸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因此称\"和氏璧\"。卞和以功封为零阳侯。《史记·卷八十一》所说的\"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献之宝玉。 白玉真人

公元前283年,到了战国后期,\"和氏璧\"被赵惠文王得到。秦昭王听说此事,派人去赵国假意说,愿以十五座城来换取这块璧,\"价值连城\"的典故即源于此。并因此演义出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千秋佳话。

宋玉 简介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生于公元前二九O年,殁于公元前二二三年,是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楚辞大家。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 作品

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

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刘秀 简介

刘秀(前6-57年),汉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后汉王朝(也俗称东汉)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与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后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更始、建世和陇、蜀等诸多割据政权,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王粲 简介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牧刘表,后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其弟诸葛均隐居起来,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昌。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

习凿齿

习凿齿(?~383),字彦威,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襄阳(原湖北襄樊,于2010年11月26日复更名襄阳)人。世代为荆楚豪族,东汉襄阳侯习郁之后人。习凿齿多才多艺,少有志气,博学广闻,以文笔著称,谈名亦称著一时。与清谈之士韩伯、伏滔相友善。精通玄学、佛学、史学、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襄阳耆旧记》是中国最早的人物志之一。《汉晋春秋》亦为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初为荆州刺史桓温的别驾(有「刺史之半」之称。)桓温北伐时,也随从参与机要。后桓温企图称帝,习凿齿著《汉晋春秋》以制桓温野心。因忤桓温,迁为荥阳太守。不久辞职归乡。习凿齿亦精通佛学,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亦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深远影响。前秦苻坚攻陷襄阳,将凿齿和道安法师二人接往长安,说:\"朕以十万师取襄阳,所得唯一人半,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因习有脚疾,故称半人)\"[1]后襄阳为晋室收复,习凿齿被征以国史职事,未就而卒。习凿齿有三子:习辟强、习辟疆和习辟简。其中长子习辟强,才学有父风,元兴元年位至骠骑从事中郎。

释道安

释道安,南北朝时高僧,翻译家。本姓卫,常山抚柳(河北冀州)人。十二岁出家,受\"具足戒\"(僧侣的最高戒律)后,二十四岁至业城(河南临彰县),成为佛图澄的弟子。佛图澄死后,道安因避战乱,颠沛流离于翼,晋,豫一带,后在襄阳,长安等地总结了汉代以来流行的佛教学说,整理了新译旧译的经典,编纂目录,确立戒规,主张僧侣以\"释\"(释迦牟尼)为姓。培养了慧远,慧持等高僧。

萧统

齐中兴元年(501年),生于襄阳。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太子。末年以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葬安宁陵。有子萧欢、萧誉、萧察、萧譬、萧鉴。

萧统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萧统笃信佛教,著名的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其中\"三十二分则\"的编辑,即为他所作。原本长篇连贯的经文,经过他整理成为容易传诵理解的三十二个分则,各段并补充浓缩精要的副标题。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

米芾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汉族,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军。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洵、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 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米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 《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公元1107年,米芾病逝,享年57岁。

襄阳方言词汇 天文地理

晒老爷儿(晒太阳) 荫凉坡儿(荫凉地) 旋磨风(旋转风) 麻风雨(毛毛雨) 飘泼桶倒(大暴雨) 下罩子(雾) 天道(天气) 月黑头(黑夜)

撂天地儿(野外) 紧高头(最高处) 紧里头(最里边) 挨根儿(附近) 这儿嗨儿(这里) 那儿嗨儿(那里) 哪儿嗨儿(哪里) 床头起(床根前) 墙根□(底下)(墙根下) 末脑笃儿(末尾) 浮头(面上) 笃底儿(底脚)

时间节令

今年个儿(今年) 明年个儿(明年) 往音儿(过去) 那音儿(那时候) 正 儿(这时) 楞 儿(那时) 破五(正月初五) 今儿的(今天)

明儿的(明天) 前儿的(前天) 后儿的(后天) 外后儿的(大后天) 麻麻亮儿(黎明) 黢溜摸黑儿(黑夜)

农事种植牲畜

布袋(找布袋) 轱辘磙儿(石磙) 肚带绳(拘绳) 活 儿(活结) 死纥 (死结) 秫(高梁) 铺塌稞儿(不心的白菜) 五月鲜儿(桃子) 黄花苗(蒲公英) 犍子(阉过的公牛) 牛(母牛) 臊胡(公羊)(羯子) 水羊(母羊) 牙猪(公猪) 草猪(母猪) 漫群(牛配种)

打男(狗配种) 踩水(鸡、鸭配种) 跟圈(猪配种) 起课(驴配种) 牵(马配种) 跑羔(羊配种) 叫春(猫配种) 下(吐)

人品行为

膀(壮实) 郎色(美好) 悭头儿(刁滑) 磁实

小鸡鸪儿(小聪明) 活疾作儿(活报应) 犟筋(牛犟)(不顺从) 丫不清儿(不清醒) 白脖子(外行) 扯皮拉筋(找皮绊) 扯谎 白(说谎) 鲜凡

渣子(坏蛋) □扒手(扒手) 轻神包(娇气的人) 野唬(性野) 捞欠(好吃) 饿羊(嘴馋) 猴羊(调皮) 胡(胡说) 潜养(娇生惯养) 惯事(不管教) 泼实(强壮) 胡搅 反敲 装歪 寻短见 卫护

抢犯 颠兑(有意憋人) 刷挂(利落) 没哒 富态 鲜净

心理感受

呓怔(不清醒) 花哨 血乎里拉(血肉模糊) 稀巴烂贱(便宜) 冒估堆儿 冒打张儿(捕风捉影) 犯恶素 放黑快

丢亥时 欢窜(活泼) 快麻点儿(快点儿) 攒体己(攒私房)

连不连(连二赶三) 稀溜会儿(差一点儿) 痞脸(调皮) 冷不吞儿(冷不防儿) 填还人 蝎呼(大声喊叫) 无足(不满足) 劳慰(感谢) 承头儿 保佐 三不支儿(不经常) 卖野眼儿(东张西望) 静办 遭孽 色气 不惯相(不习惯)

节儿 不爱见 包□(肯定) 包弹(指责) 一所(整齐) 一顺色儿 贬忌(贬低他人) 撕翻 半子 半不拉子(半截) 眼气不忿儿 过□(锋利) 了(事情做坏了) 绞毫(调皮) 绊脚索 郎搡 啼跳 了(偷偷地走了) 鸡蒙眼 磨子

不沾嫌儿(差得远) 挨斤帮谱(差不多) 有筋色 有依实 相赢(便宜) 包园儿 翻烧 摞(重叠)

辣(坏味)

□会儿的(故意的) 吊儿 胯(不整洁)

动□(慢慢动) 溜漫沿(满) 咋法儿(怎么样) 笼哄(哄骗) 撒欢子 打测(说不沾边的话) 叙团

红白大事

过期 烤红火 把姑娘 接媳妇

新姑娘儿 小登科儿(新郎) 新郎官儿 过嫁妆 添箱(送婚礼) 敬老爷 暖郎酒 牵亲奶奶儿 洗三 抓周儿 背生子儿 妈妈儿(奶)

挪窝儿 认生 叵实(不生病) 暖寿(祝寿)

知客(婚丧喜事的总管) 寿□(寿命) 下世(去世) 寿器(棺材) 发引 报庙

过七 家堂

堂祭 响手(乐队) 放 口 下祭

饮食游戏

吃场子(吃酒席) 坐席 吃接茶 麦仁糊子 包谷糁儿 烫饭 白水饭 糊辣汤 酸浆面 消夜 吃体已儿 炒现饭

窝子面 糊饽(一种面食) 清汤 疙瘩

抄手儿(饺子) 菜脚子 碗笃子(碗脚子) 尸气(坏味) 赫拉气 泡茶 罢脚子 水煎包子 炸馍 油子 锅盔 摺油馍

摊煎饼 糖炸馍 鸡头包 欢喜团儿 扣碗子 臀肩肉 猪下水 鸡杂儿 血幌 汁酒(甜酒) 糟肉 活水园子

潲水(脏水) 打儿呵呵(顺着别人吵闹) 打发 酵子 面剂子 泻汤(饭坏了) 炖汤 控干饭 玩艺儿 买卖儿(玩具) 把戏 打瞎蒙儿 藏猫儿 吃子儿 翻叉 推摇拢

扯拉锯 点手心儿 打花巴场 虫虫飞 猜中指 撂破鞋 过关 攀莲花

斗金鸡 碰钱儿 打漂游儿 数丁丁脚

胳肢窝儿(哈痒) 牵羊儿 跳拐拐 赶老鸹窝(似高尔夫) 莲花落儿 打花鼓 站故事 肘猴儿戏 被窝戏儿 跑龙套 打加官 竖羊桩

来单双儿 推牌九儿 押宝(赌博) 走马灯儿

名称其它 子腔(骗子)

狠头斋公 二糊子月亮(不清醒) 种(傻瓜) 背隔拉儿(角落)

砍不成儿 拉牢眼儿

路的(半路抢劫)

住(阻住)

浪(浪开水) 沁水(漏水)

井拔凉(刚从井里打出来的水) 沁蜜儿甜(很甜) 止本(本分) 拘拦儿 粗溜(跑得快) 叫唤(大声喊叫)

硬抢实扎(强迫) 把作(拘束) 受用 和(烂)

憨包(傻瓜) 轮正(四四方方)

一贴(完、了) 伸腿拉胯 声气(声音) 燎浆泡(皮肤烧起的泡) 抛撒(浪费) 担待 家机布 和了(赢了)

千担(两头尖扁担;草虫) 宝(识宝) 窝(不宽畅) 郎匡(不大合身) 素静(安静) 天干路响 打拐(骗钱) 打捞叉

白打光儿(白吃、白拿) 打头儿(赌博、抽头钱) 打灰暴(鸡子在灰窝里滚)(大声喊叫)

打把式 打抽丰 吃风喝沫 磁板(实在)

通(很:~好看,~好听) 神(很:~好看,~好听) 风湿疙瘩(承担责任)盘缴(花销) 林浪(树林) 卖野眼儿(不注意) 找模糊(骂人) 行三儿找四儿(借故) 找茬子 打茶围 打园和 打搅 打火 (乐器) 不打紧 打把子

打单帮 鳖圪瘩(受人欺侮的人) 不□贴(不称心) 合磨(将就:~~着过) 濠水(涉水) 悬幌(不稳当) 隔食(吃~~了。) 躲奸(偷懒) 勒 (刁难) 忌讳(醋) 卡鸡佬(偷鸡佬) 首事(八大行之首) 傲强(倔强) 猴腰(弯腰) 不含糊(不在乎) 肥(标榜)

寡子(没有受精的鸡蛋) 人事(礼物:送~) □人

断庄(脱销) 成(刻薄)

膈噫 薄刀(菜刀) 满□儿的(到处) 蒙(掩盖) 胡□(胡说) 有打无事 无幺三紧

拿不出手 圪臼(蹲) 去豁了(完了) 糊糊夹夹(不清楚) 起落儿 掂对(整人)

来源:襄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打呕吼儿待承

襄阳搞笑方言

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诸城历史名人

新疆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颁奖词

河北历史名人

德州历史名人

登封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读书

襄阳名胜古迹、历史名人、方言
《襄阳名胜古迹、历史名人、方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襄阳名胜古迹 襄阳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