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陶罐与铁罐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01:37: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优质课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4年11月28日 【执教教师】: 张丽

【教学课题】: 陶罐与铁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 “奚落”一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的弱点。

【教学重点】: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德育及法制渗透】: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课件2]:陶罐、铁罐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寓言就是一个故事,故事里包含着一个道理。 2.[课件3]师:还记得这些词语吗?打个招呼吧!(开火车读、齐读)

3.师:看来大家词语都掌握的不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陶罐和铁罐。我们一起来听课文朗读。[课件4]

[课件5]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课件6]

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1.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课件7]出示学习要求:

(1)读课文2—9自然段,用“——”画出铁罐说的话,用“~~~~”画出陶罐说的话。

(2)通过他们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陶罐和铁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课件8,9]

2.师:铁罐第一次奚落陶罐的开场白是什么?

[课件10]“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指名读。

师:怎么样问的?你能读出铁罐的傲慢吗? [课件10]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却是怎样说的?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你听出什么了?你能把陶罐的谦虚读出来吗?

同桌同学分角色试着读一读。

3.谦虚的陶罐使铁罐停止了对他的奚落了吗? 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课件10]“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这一次奚落和前一次有什么不同吗?(语气) 你能把它的不同读出来吗?

4.它这样奚落陶罐,可陶罐还只是 “谦虚”的回答吗?读一读。 [课件10]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1)它想向铁罐说明什么呀?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2)“再说„„”陶罐子还想说些什么呢?(不会生锈、美观) (3)陶罐是怎么样说这些话的?(争辩)

如果我们把“争辩”改成“争吵”好不好?为什么? 师:如果你就是陶罐,你要怎样向铁罐争辩呢?试着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我来做铁罐,谁来和我争辩。

5.[课件10]师:“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6.[课件10]如果你是陶罐,听到这句话该怎么回答:“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7.[课件10]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8.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陶罐的,它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傲慢到更加轻蔑到恼怒而越来越恶劣。这样的铁罐你用个词语来形容它。 (板书:傲慢无礼)陶罐对铁罐一再忍让,它最终不再理会铁罐。你觉得陶罐怎么样?(板书:谦虚有礼)

9.[课件11] 分角色朗读。你们能把它们不同的态度读出来吗?(同

桌读、男女生读)

(二)研读陶罐和铁罐的变化,学习10-17自然段。 1.[课件12]师配乐复述: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2.许多年以后,陶罐和铁罐的命运如何?——板书:完整保存 板书:无影无踪

[课件13.14.15.16]当年被奚落的陶罐成了珍贵的文物,而当初傲慢自大的铁罐却在世上消失了。随机渗透德育法制。

师:铁罐怎么会无影无踪了呢?

师:当初自认为坚硬无比的铁罐,在时间的流逝中,最终成为了粉末。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容易破碎的陶罐却完好地生存下来了!铁很容易氧化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影无踪的原因。

三、深化感悟.[课件]师:故事到这儿了。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课件16]师:是啊,陶罐和铁罐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短处,才能取长补短。我们也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不,老师有几句话送给大家!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像陶罐一样,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送给你 [课件17]

四、作业:

很多寓言故事中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课下读一读《伊索寓言》和《小故事大道理》,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24 陶罐和铁罐

铁罐 ----------奚落----------陶罐

傲慢 (无礼) 谦虚(有礼)

无影无踪 完整保存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长春小学:张丽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与动作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来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板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检查字词,巩固新知

(三)提取主线,整体感知。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 理解结果,感悟道理

(六)学以致用,故事新编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检查字词,巩固新知

这个版块主要检查孩子们字词预习的情况,能认识并正确读出“骄傲、傲慢、谦虚、争辩、恼怒、奚落、荒凉、轻蔑、朴素、价值、懦弱、陶罐、闭嘴、羞耻、相提并论、流逝、御厨、和睦相处”等词语,并说出哪一组是描写铁罐,哪一组是描写陶罐的,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三)提取主线,整体感知。

让学生根据提示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 ,铁罐仗着自己 常常 。若干年后,陶罐 ,铁罐 。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奚落”一词,“奚”是一个生词,让学生说说如何去记住这个字。询问“奚落”的意思,并说说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是怎样奚落的,由此引导进入第四板块。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通过给句子补提示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神态、语气中理解铁罐的话,从而明白 “奚落”一词的意思。接着又问“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五) 理解结果,感悟道理

教师直接引入结尾,并引导学生: 1.把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想说出来: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3.送给学生几句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等道理。

(六)学以致用,故事新编

假如铁罐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写一篇童话故事吧!

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用语言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适当加上神态、动作的描写,续写这个故事。

四、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五、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长春小学:张丽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王朝覆灭,宫殿倾覆,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荡然无存。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故事主要通过两者的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通过对话使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通过具体生动的形态描写,使铁罐和陶罐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这一重点分散在课文的2——9自然段。我通过先自由读,以读促思,以词促段的方式,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语,指名读,并配上动作、神气,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还安排了分角色对话:让两名学生上台对话,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对他们的表演作出批评。在反复的朗读对话后,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跃然而出,学生自然生出了对陶罐的喜爱对铁罐的厌恶之情。我顺势导入后半部分的内容:“这样硬的铁罐,许多年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带着激动的心情继续学习剩下的内容。10——17自然段写的是历经世事的变迁,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入土下,若干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荡然无存。我通过抓关键词突破难点,让学生谈谈感受。

当我课后静心回眸,再次审视我的教案,对照教学过程,却发现了些许令人遗憾的地方。

一、我花了大量时间备课,课堂思路还是清晰的,层次分明,结构紧凑。然而,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学生的情感体验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使得课堂纪律时有混乱。

二、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我在课堂上为了尊重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己,造成预计解决的的一部分词语没有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今后应该收拢学生思维,力求把握重点内容。

三、对学生的思维把握不够深入,当学生的回答与提问预设答案不相符时措手不及,忙于应对这种“突然”,使得一些关键词语的板书与教学步调脱节。

反思这堂课,我感触甚多,尽管得失共存,但我想,只有认真、努力发现课堂的不

足,并加以改进,才能不断进步。

《陶罐与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与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反思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与铁罐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
《陶罐与铁罐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